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桂林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一、《敝帚稿略》卷七
自昔人有误以月中、而以桂林一枝为策高第之喻者,于是迄今又误以为秋举登名者之喻,此其智识不明甚矣。
月中岂有哉?
朱文公谓光中之微翳乃山河之影,足以千古之惑,其然乎,岂其然乎?
月本阴魄不明也,所以明者,受日光而明耳。
然外虽受日而明,内魄日照所不及者,其魄仍阴暗也。
明中之微翳,即其内魄之痕迹隐隐于中而不可掩没也。
予实亲见而亲验之,知其然矣。
若曰果有可折,是与儿童之见何异
然则所以可贵何如哉?
万物莫不盛开于春而衰谢于秋,独乃当衰谢时而盛开之日。
上焉如二南变尽,鲁叟乃笔《春秋》;
七国战处,邹轲方谈仁义
其次伯夷在商季,众浊而独清
屈原当楚乱,众佞而独忠。
谁实为知花之贵者哉?
戒以白露,申以严霜,而其色黄中,其香高清,有霜露不能瘁,若威武不能夺者。
秋方悲忧而此坚正自得秋方萧条而此幽独自媚
不以炎变凉而异,不以变寒而沮,不求闻而香自远,不求怜而人自爱,乃花中特立独行者,固不愿春花富贵争妍而竞丽也。
而人能卓然自立衰乱之俗,悠然自乐于山林,不悲贱贫,不贪富贵不怨失时不悔晚达不恶淡泊,不恋纷华,惟知上师孔孟、下反、以遗芳万世者,乃人中也。
曰希云者,取科第云乎哉
宁都旧友伯祥尝植双桂家塾之前,今几年所矣,而其茂林奇花,芬香可爱不改如初
其嗣某读书其下,每追慕所怙,益加爱护惟恐有伤焉,求予扁其名而发明其实
予嘉其志,既为之作二大字,且斥其从昔说者之误,而取之实可贵者以勉其进学如前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