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亲御经筵与居丧无妨奏绍兴七年九月 宋 · 胡世将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五
神宗皇帝治平四年四月同知谏院傅卞请开经筵,诏俟祔庙毕取旨。
按祖宗旧制即无前件供进口义典故。
况陛下亲御经筵,讲明治道,与其馀事体不同,臣恐于居丧之制实无所妨。
伏望更令侍从官讨论故事。
乞释傅卞罪疏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伏见国子博士傅卞,近因所乘马惊逸,冲冒禁卫,系宪台勘鞫,法寺议谳。
窃缘经明行修,士誉推服,今其所犯,众知诖误。
《书》曰「眚灾肆赦」,《易》曰「赦过宥罪」,此皆圣贤用忠恕之道,以谓凡人孽非自作以过误而获累者,则赦之而勿疑。
伏惟陛下至仁至圣,尧舜其心,凡百用刑,必原情实。
臣愚欲乞圣旨指挥,明之误,释之罪,申恩屈法,则涵容光大之德,日益隆盛也。
乞释傅卞罪状十月十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四、《赵清献公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六
臣伏见国子博士傅卞近因所乘马惊逸,冲冒禁卫,系宪台勘鞫,法寺议谳次。
窃缘经明行修,士誉推服,今其所犯,众知诖误。
《书》曰「眚灾肆赦」,《易》曰「赦过宥罪」,此皆圣贤用忠恕之道,以谓凡人孽非自作,以过误而获累者,则赦之而勿疑。
伏惟陛下至仁至圣,尧舜其心,凡百用刑,必原情实。
臣愚欲乞圣旨指挥,明之误,释之罪,申恩屈法,则涵容广大之德,日益隆盛也。
太子少保致仕李柬之西京诗序(奉圣旨撰)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三、《华阳集》卷四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六
朝廷有爵禄车服之宠,以待天下之贤豪,而可贵可富之,宜其趋者不得止也。
然而君子未尝枉道以处焉。
故观其有所择,则欲进之心廉;
思其有所厌,则欲退之情厉。
矧年耆而德充,邈然有遗轩冕而去者,虽天子不能以少屈也。
龙图阁直学士工部尚书、兼侍读李柬之,在先帝时数请老以去。
今天子即位,乃继上书曰:「先臣迪相真宗、仁宗,勤劳王家,年七十二而致仕。
臣无功名在朝,而年已与先臣等,陛下不使臣去,是使臣重得苟禄之罪而以辱先臣」。
上度其不可屈,于是听以太子少保致仕。
凡致仕,閤门无谢辞。
翊日,特召对延和殿,既而赐坐,所以嘉劳之甚厚。
其将行也,又特赐饯于资善堂,命讲读官王圭、臣李受、臣王猎、臣孙思恭、臣傅卞、臣王广渊修起居注滕甫、杨绘预其会。
会上凡六遣使存问,赐白金龙茶及给以优奉。
仍出禁中珍器,劝饮者至于再三。
徐又诏曰:「先帝梓宫在殡,不欲亲为诗」。
敕臣等八人皆赋送行诗以进,于是少保亦自进《感遇诗》一章。
少保,大臣子而历事四朝,清夷端慎,不汩汩于荣利之事。
及老而得谢也,神气愈和。
间尝与臣相从笑言,臣疑其尚少也。
其家居洛阳,有风亭水榭之乐。
又子孙申申,乘朱轮纡紫绶者萃于一门,兹固积茂行而膺全福者已。
臣尝论为臣之大节,莫如识进退之分。
自前世蒙重位、饰虚名,及临死而不知止者,靡不取危殆。
如一有遗荣之举,当时皆慕完操而诵清风,至后世而犹有闻,此岂夸者常多而达者常鲜欤?
上既赐以八臣所作诗,乃召臣为之序。
臣以谓少保之行,得天子之褒如此,其诗将诒诸后而不泯。
治平四年五月十一日,臣谨序。
宗室推诚保顺守正翊戴功臣宁国军节度宣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宣州诸军事宣州刺史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七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赠中书令追封博平郡谥安恭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九、《华阳集》卷五四
治平元年七月戊辰博平郡讳允初薨于其第。
初,上闻王被疾,亟遣中使候问,又饬太医日夜侍王疾。
及讣至,乘舆即临其丧,为哀涕之不胜。
上还,止辇,以王后事属于其兄襄阳郡王允良。
泣拜曰:「不幸仲氏无子,愿择所以宜为嗣者」。
于是诏魏恭宪王之后、右监门率府率仲速出继为王之孙,以奉其祀焉。
方是时,天子在谅闇中,不得为王成服,辍视朝三日,赠中书令追封博平郡王,其赙恤之物甚厚。
天章阁侍讲傅卞摄鸿胪卿入内内侍省都知邓保吉,同护丧事。
于是宫僚状王之行上于有司,而谥曰「安恭」。
其年十一月丙寅,具卤簿仪物,葬于河南永安县,祔先恭肃王之园。
有诏禁林,志王之系出、官封,与夫始终之大节,纳其墓中,臣圭实为之。
谨按,王字累之,初名允宗,更赐今名。
其于属籍,盖上之诸父也。
宣祖之曾孙,太宗之孙,吴恭肃王之子,母曰魏国夫人张氏。
甫五岁,授右千牛卫将军,三迁为和州刺史,历汝州团练使齐州防禦使华州观察使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威德军节度使。
上即位,以宁国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诏五日一奉朝,王固辞,上宠答之,不许。
居亡何,王薨。
夫人荣国夫人慕容氏
王为人静慎谦悫,其入朝恂恂有常节,未始以风雨辄废也。
家居,愠喜不见其色。
凡奉入有无一不问,惟乐赒于人。
天性寡欲,终身不近声色。
少好释氏,至诵其书数十万言,亦有其绝见者欤?
铭曰:
帝亲同宗,虽远犹笃。
矧如近籍,长而加淑。
懿懿惟王,太宗之孙。
不以富贵,而流世纷。
天子念之,曰予叔父。
其朝五日,犹谓予顾。
天不畀予,以殄藩英。
何以饰终?
追王博平
嶷嶷三陵,山河左右。
王从下游,其宅则厚。
赐特放怀州傅卞待罪诏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四、《临川先生文集》卷四八
傅卞:先王教民,长幼有序。
厥或不率,归之义刑。
卿受任方州,罪人既得。
闵斯弗迪,引责在躬。
美俗之成,盖非朝夕,一夫抵冒,未足以言。
吴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彭城集》卷三七
公讳奎,字长文姓吴氏,居齐州禹城
五代之乱,徙潍州北海
自徙至公,不知其几世,而公曾祖考皆未尝仕。
至公生而聪敏好学,始授经艺,祖母李氏因其笃志而强教之。
年十六,业成,州郡举以充贡,明年遂中第,与傅卞、于大问同时。
三人者皆以年少,既命以官,而许其归养亲。
公时授施州清江县主簿,不赴。
后数年,年二十,始调福州古田主簿,历开封府长垣县主簿,权广信判官
宦官杨怀敏河北屯田,怀敏矜功专事,盛气自用,无敢与之抗者。
公独上书,论其不便。
时知保州王果亦与怀敏迕,屡争不从,怀敏使人讼它奸利事,诏置狱推劾。
公又为辨其事曲直,竟得免,而公始以强直著称矣。
河北转运使以令举监便籴。
故事,籴中率者得改京官,倍之则为朝官,公籴倍常数,才为大理寺丞,朝论以为未售,乃除签书武宁军节度判官事。
前后守将,事无大小,皆以委公。
监司有疑狱,求清强官治之者,又多付公。
其为公所决平者,无不惬服。
始公为小吏,昼则治公事,夜辄读书,自六籍诸子史,无有正伪,无不观览,尝不寐者积二十馀年。
性既开敏,彊记不忘,作为文章,覈实有法度。
由是中外大臣交口称荐,求得校书三馆中,或侍讲经筵
其他称其才能,可任以事者,章疏相继也。
公迁太子中舍殿中丞,自以朝臣得以抗言,明白是非,于是上疏论取士贡举之法,及时政得失九事,又欲召见口论事,仁宗深器之。
会举贤良方正翰林学士叶公清臣等四人以公应诏
对策高第,拜太常博士通判陈州、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入为右司谏、直集贤院
明堂覃恩,以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事。
公始对策,极论内降恩泽之为蠹政也。
及在谏官,遂专以禁切左右。
于是近臣有承用中旨而不言者,坐而下迁。
及群臣有因事侥倖,虽已得官,皆褫夺之,朝廷为肃然。
御史有言事非其实者,诏讦问从谁受。
公奏言:「御史择于风闻以言事,朝廷用之,以救过失。
使其择之不详,朝廷能容之,不能罪之可也。
若求主名,则后莫有以事告御史者矣,是自蔽塞其耳目也」。
上立罢不问。
是时郭承祐有以旧恩为宣徽使,知应天府事,数妄作不中法度。
张尧佐以后宫戚属,自三司使宣徽使
公连上疏极谏,终之承祐宣徽使尧佐虽不去位,出知河阳,是后遂不复迁官。
上又著令,后妃之家,不得为执政官云。
其他排击非义,救解过失,条举善政,显用才士,巨细疏密,茍为有知,必言,言之不从,未尝但已也。
时因天变,为上推致休咎而举人,事消复之应,上尝听受之,赐绯衣银鱼。
顷之,出知密州、徙两浙路转运使
未几召还,判登闻检院纠察在京刑狱同修起居注,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赐紫衣金鱼。
奉使契丹契丹群臣为其主加称号,相与行礼,喝公使入贺。
公自以使事有职,贺无预也,不为往。
契丹主畏其守义,甚重之。
及还,中路与敌使遇。
敌人衣服以金冠为重,而纱冠次之,其与汉使接,衣服重轻皆有以相当。
至是敌人纱冠,邀汉使盛服,公不许,亦杀其礼。
坐是二事,出知寿州
召还,同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
吏部审官铨能否,银台主司出纳,公所至纲目修举,其所建言改更纠正,虽至于怫上意,不惮为之。
判集贤院,寻为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事。
公明从政,前后历两郡,皆著治称,人知未尽其能也。
及领京师,狱市浩穰,公应事敏速,吏不敢欺。
富人孙氏,京师大豪,专榷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物产及其妇女。
公发其宿罪,奏徙逐其兄弟于淮南福建而羁管之,豪猾畏威敛手。
居三月,声闻赫然。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知成都府,公以父老苦辞,改知郓州
凡四月,复召为翰林学士、充群牧使、兼史馆修撰,迁左司郎中,复权知开封府、兼畿内劝农使
嘉祐七年三月,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初,仁宗皇帝秩高,而皇嗣未立,公自为谏官,即为上言天下大计,愿早有所系。
其后因大水日月蚀之变,又以为言,天子察其至诚。
及为学士,因奏事,上留语曰:「将有所置,以维大本」。
公再拜贺,因复进劝,已而皇子遂定。
英宗即位,公迁给事中、再迁礼部侍郎,公辞不拜,诏报不许,曰:「卿在西掖,有储贰之言」。
人乃知公尝密谋定计也。
枢密使富公、张公旧皆尝荐举公,而与同列,时人荣之。
丁父忧,去。
既卒哭,天子必欲起之,再使内臣往。
召公子男璟上殿谕旨,故事所未尝有也。
公固请终丧,上不得已许之。
召给半俸,用璟为郓州判官
公又辞俸,许之。
公性至孝,居丧毁瘠甚,庐于墓侧,终丧不饮酒食肉,不至城邑。
既服除,先帝升遐。
即吉,然后赴国哀,召临梓宫。
今上见其羸瘠,惊闵之甚,谕使自颐养,时方藉卿。
复以为枢密副使时四年二月也。
月馀,除参知政事
又月馀,改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事、兼京东东路安抚使
二日,上复留之。
九月,以公疾,遂复行前命。
公至青十日疾病,上疏求徙兖州,不许。
七月二十七日,薨于位,年五十八。
初,公为学慕韩退之,及有疾,谓子璟曰:「吾年既过退之矣」。
已而竟不起,若知命然。
上为辍视朝一日,赠某官,谥曰某
积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勋至上护军,爵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四百户,赐号推诚保德戴功臣
考讳某,以公贵,初为将作监丞致仕,稍迁。
及公拜枢密,至太子宾客,耆耋寿终。
后公历二府,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
祖讳某,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讳某,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
曾祖母王,封某国
祖母封谭国
前母王,封莒国
继母王,封安国
皆号太夫人。
初,公迁三世葬于郓州东阿县孟栅里,公从祔焉,时熙宁元年某甲子也。
公初娶赵氏,父名立,为遂州遂平
再娶张氏,父名舆,为郊社斋郎,张封延安郡夫人
仁宗明堂,公求为赵氏追封,亦得赠信都郡夫人
公五子:长则璟,为大理评事
环,秘书省校书郎
琼、琯皆未仕;
幼未名。
女五人:长适都官员外郎稷臣,早卒;
次适大理寺丞王孝宽;
次适太常寺奉礼郎元淳
三尚幼。
公初与乡人王彭年善,称道其能,为致名宦。
彭年客死于京师,公使长子主丧事,周恤其家,嫁其二女焉。
及他姻族,有不能自存者,为毕嫁娶数人。
以钱二千万买田北海号曰义庄,以赒亲戚朋友之贫乏者。
公自谓学韩退之,此又其次者也,故其终家无馀财,诸子无宅以居。
呜呼,可谓笃义君子矣,可无表哉!
铭曰:
矫矫吴公,矢言正色。
是曰谏臣,国之司直
提纲挈维,补窾苴隙。
或谋于几,密焉无迹。
禄不独丰,推以施远。
位不独享,俯以进善。
公晞古人,心慕身践。
言长课多,彼古亦鲜。
其志获伸,而年则那。
其寿不遐,而名不磨。
即宫于泉,公乎奈何。
勒铭不忘,如山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