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行明堂礼并录连典故淳熙六年八月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二
行明堂并录连典故
一、神圣语
熙宁五年神宗王安石曰:「宗祀明堂如何」?
安石曰:「以古言之,太宗宗祀
太祖太宗一世,若迭配明堂,亦于事体为当」。
神宗曰:「今明堂乃配英宗如何」?
安石曰:「此乃误引严父道故也。
若言宗祀,则自前代已有此礼」。
神宗曰:「周公宗祀乃在成王之世,成王文王为祖,则明堂非以考配矣」。
一、治平元年知制诰钱公辅知谏院司马光吕诲之议曰:「《孝经》曰『严父莫大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孔子周公圣人之德,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适其父也,故引以證圣人之德莫大于孝,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夫凡为天子皆当以其父配天然后为孝也。
近世之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误认孝经》之意而先王之礼,不可为法也」。
一、天章阁待制侍读李受天章阁侍讲傅卞言:「臣等窃以为严父者,非专谓考也,故《孝经》曰『严父莫大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下乃曰『郊祀后稷配天宗祀文王明堂以配上帝』。
所谓天者,谓郊祀配天也;
所谓帝者,谓五帝之神也。
故上云严父配天,下乃云郊后稷配天,则父者专谓后稷也。
先儒谓祖为王父,则知父天不专谓乎考也」。
一、乾道六年李焘秘书少监兼权侍立官,奏:「昊天四祭,在祈谷,在大雩,在明堂,在圜邱,名虽不同其实一也。
太祖尝行大雩之礼于开宝,太宗再行祈谷之礼于淳化至道,其礼并如圜邱
独明堂之礼,皇祐二年仁宗始创行之,嘉祐熙宁元丰元祐绍圣大观政和又继行之。
太上皇帝建炎二年,既祀圜邱绍兴元年即祀明堂,以太祖太宗并配,天地神祇飨答,福祚绵永
陛下临御三年既亲祈谷七年又祀圜邱,窃谓明堂之礼合宜复行,远稽祖宗故事,近遵太上皇帝慈训,实为当务之急」。
按:《中兴两朝圣政》卷五七,宛委别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