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黄籍革弊表 南齐 · 虞玩之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宋元嘉二十七年,八条取人,孝建元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
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
何必有石建之慎,高柔之勤,盖以世属休明,服道脩身故耳。
今陛下日盱忘食,未明求衣,诏逮幽愚,谨陈妄说。
古之共治天下,唯良二千石,今欲求治取正,其在勤明令长。
凡受籍,县不加检合,但封送州,州检得实,方却归县。
吏贪其赂,民肆其奸,奸弥深而却弥多,赂愈厚而答愈缓。
泰始三年元徽四年扬州等九郡四号黄籍,共却七万一千馀户。
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者犹未四万。
神州奥区,尚或如此,江、湘诸部,倍不可念。
愚谓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为正。
民惰法既久,今建元元年书籍,宜更立明科,一听首悔,迷而不反,依制必戮。
使官长审自检校,必令明洗。
然后上州,永以为正。
若有虚昧,州县同咎。
今户口多少,不减元嘉,而板籍顿阙,弊亦有以。
自孝以来,入勋者众,其中操干戈卫社稷者,三分殆无一焉。
勋簿所领,而诈注辞籍,浮游世要,非官长所拘录,复为不少,寻苏峻平后,庾亮温峤求勋簿,而不与,以为陶侃所上,多非实录。
寻物之怀私,无世不有,宋末落纽,此巧尤多。
又将位既众,举恤为禄,实润甚微,而人领数万,如此二条,天下合役之身,已据其太半矣。
又有改注籍状,诈入仕流,昔为人役者,今反役人。
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填街溢卷,是处皆然。
或抱子并居,竟不编户,迁徙去来,公违土断。
属役无满,流亡不归。
宁丧终身,疾病长卧。
法令必行,自然竞反。
又四镇戍将,有名寡实,随才部曲,无辨勇儒,署位借给,巫媪比肩,弥山满海,皆是私役。
行货求位,其途甚易,募役卑剧,何为投补?
坊吏之所以尽,百里之所以单也。
今但使募制明信,满复有期,民无径路,则坊可立表而盈矣。
为治不患无制,患在不行,不患不行,患在不久(《南齐书·虞玩之传》,又见《通典》三。)
释奠释菜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
《周礼》:「春入学,舍菜合舞」。
《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又云:「始入学,必释奠先圣先师」。
中朝以来,释菜礼废,今之所行,释奠而已。
金石俎豆,皆无明文。
方之七庙则轻,比之五祀则重。
陆纳、车胤谓宣尼宜依亭侯之爵;
范宁欲依周公之庙,用王者仪,范宣谓当其为师则不臣之,释奠日,宜备帝王礼乐。
此则车、陆失于过轻,二范又伤于太重。
喻希云:「若至王者自设礼乐,则肆赏于至敬之所;
若欲嘉美先师,则所(《通典》作「则须所」。)况非备」。
寻其(《通典》作「细寻」。)此说,守附情理。
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师资,引同上公,即事惟允。
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权奏登歌。
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三年尚书令王俭议。又见《通典》五十三。)
龟山1071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龟山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沈麟士 南齐 · 沈渊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七、全齐文卷十四
吴兴沈麟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
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薪,行歌不辍。
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尪鞠稚,吞苦推甘。
年逾七十,业行无改。
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
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陲(《南齐书·沈麟士传》,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表荐,征太学博士,不就。)
文帝 清 · 谢启昆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风流人物数元嘉,文史纵横自一家。
白面书生谈北伐,黑衣宰相坐南衙
长城万里歌声惨,合殿深宵烛影斜。
俭约犹存永初意,乌篷未胜镫华。
陈时政密启 其三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伏寻三吴内地,国之关辅,百度所资。
民庶雕流,日有困殆,蚕农罕获,饥寒尤甚,富者稍增其饶,贫者辅钟其弊,可为痛心,难以辞尽。
顷钱贵物贱,殆欲兼倍,凡在触类,莫不如兹。
稼穑难劬,斛直数倍。
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所以然者,实亦有由。
年常岁调,既有定期,僮恤所上,咸是见直。
民间钱多剪凿,鲜复完者,公家所受,必须员大,以两代一,困于所贸,鞭捶质系,益致无聊。
臣昔忝会稽,粗闲物俗,塘丁所上,本不入官。
良由陂湖宜壅,桥路须通,均夫订直,民自为用。
若甲分毁坏,则年一脩改;
若乙限坚完,则终岁无役。
今郡通课此直,悉以还台,租赋之外,更生一调。
致令塘路崩,湖源泄散,害民损政,实此为剧。
建元初,狡虏游魂,军用殷广
浙东五郡,丁税一千,乃有质卖妻儿,以充此限,道路愁穷,不可闻见。
所逋尚多,收上事绝,臣登具启闻,即蒙蠲原。
而此年租课,三分逋一,明知徒足扰民,实自弊国。
愚谓塘丁一条,宜还复旧,在所逋恤,优量原除。
凡应用钱,不限大小,仍令在所,折市布帛。
若民有杂物,是军国所须者,听随价准直,不必一应送钱,于公不亏其用,在私实其渥。
昔晋氏初迁,江左草创,绢布所直,十倍于今,赋调多少,因时增减。
永初中,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
渐及元嘉物价转贱,私货则束直六千(《通典》作「匹直六百」。),官受则匹准五百,所以每欲优民,必为降落。
今入官好布,匹堪百馀,其四民所送,犹依旧制。
昔为损上,今为刻下,氓庶空俭,岂不由之。
救民拯弊,莫敢减赋。
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且西京炽强,实基三辅,东都全固,实赖三河,历代所同,古今一揆。
石头以外,裁足自供府州方山以东,深关朝廷根本。
夫股肱要重,不可不恤。
宜蒙宽政,少加优养。
略其目前小利,取其长久大益,无患民赀不殷,国财不阜也。
宗臣重寄,咸云利国,窃如愚管,未见可安(《南齐齐·王敬则传》,又见《通典》五又十一。)
雕虫论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宋明帝博好文章。(《通典》作史。)才思朗捷,常读书奏,号称七行俱下,每(《通典》此下有国字。)有祯祥,及(《通典》此下有行字。)幸宴集,辄陈诗展义,且以命朝臣,其戎士武夫,则托请不暇,困于课限,或买以应诏焉。于是天下向风,人自藻饰,雕虫之艺,盛于时矣。梁鸿胪卿裴子野论曰。
古者四始六艺,总而为诗,既形四方之气,且彰君子之志,劝美惩恶,王化本焉。
后之作者,思存枝叶,繁华蕴藻,用以自通。
若悱恻芳芬,楚骚为之祖,磨漫容与,相如和其音。
由是随声逐影之俦,弃指归而无执,赋诗歌颂,百帙五车,蔡应(《通典》作邕)等之俳优杨雄悔为童子,圣人不作,雅郑谁分。
其五言为(《通典》此下有诗字。)家,则苏李自出,曹刘伟其风力,潘陆固其枝叶(《通典》作柯。)
爰及江左,称彼颜谢,箴绣鞶帨,无取庙堂。
宋初迄于元嘉,多为经史。
大明之代,实好斯文,高才逸韵,颇谢前哲,波流相尚,滋有笃焉。
自是闾阎年少,贵游总角,罔不摈落六艺,吟咏情性,学者以博依为急务,谓章句为专鲁,淫文破典,斐尔为功(《通典》作曹。)
无被于管弦,非止乎礼义,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隐而不深,讨其宗途,亦有宋之(《通典》此下有遗字。)风也,若季子聆(《通典》作于)音,则非兴国,鲤也趋室,必有不敢(《通典》作敦)
荀卿有言,乱代之徵,文章匿而采,斯岂近之乎(《文苑英华》七百四十二、《通典》十六作选举论,无序。)
宋略总论 南梁 · 裴子野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于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于晋宣,怀荒伐叛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
□□百胜,可得而论者矣。
有脱文。
政足行阵之间(有脱文。),却孙恩蚁聚之众,一朝奋臂,扫桓玄盘石之宗,方轨长驱,则三齐无坚垒,迥戈内赴,则五岭靡馀妖,命孙季高于巨海之上,而番禺席卷,擢朱龄石于百夫之下,而庸蜀来王,羌胡畏威,交为表里,董率虎旅,以事中原,石门巨野之隘,指麾开辟,关头霸上之□,曾莫藩蓠,虏其酋豪,迁其重宝,登未央而洒酒,过长陆而下拜,盛矣哉,悠悠百年,未之有也。
于是倒载干戈,休兵□水,彤弓纳□,肇有宋都,蒂芥必除,华夷莫拒,然后请□上帝,步骤前□,零陵去之,而莫猜心,高祖受之,而无愧色,古之所谓义取天下者,斯之谓乎。
若其提挈草创,则魏□何刘,辅相总□则穆之徐羡镇恶道济经其武,傅亮谢晦纬其文,长沙以冢弟共艰难,武烈以清贞定南楚,其他胥附奔走,云合雾集,若榱椽之构大厦,众星之仰河汉,或取之于民举,或得之于未名,群才必逞,智能咸效,爵不妄加,官无私谒,晋末所以荒济淆混,阿党容纵,莫不驱扫革易,与之更始,君行卑菲,而国不为陋,民勤征戍,而下无怨讟,品令宥密,赏罚端平,远无不怀,迩无不附,属为郡县者,则南过交趾,西包剑阁,北划黄河,而绕东海,七分天下,而有其四。
永初末岁,天子负扆务怀,以燕代为戎,岐梁重梗,将誓六师,屠桑乾而境北地,三事大夫愿相谓曰,待夫振旅凯入,乘辕南反,请具银绳琼检,告报东岳
既而洮弗兴即年献世,营阳王狎于弗训以败舆,太祖宽肃宣惠,大臣光表,超越二昆,来应宝命,沈明内断,不欲政由宁氏,克灭权逼,不使芒刺在躬,亲临朝事,率尊恭德,斟酌先王之典,强宣当时之宜,吏久其职,育孙长子,民乐其生,鲜陷刑辟,仁厚之化,既已播流,率土忻欣,无思不服。
每驾巡幸,箫鼓听闻,百姓扶携老幼,想望仪刑,爱之孜孜,如日不足。
初徐傅伏诛,继求内相王弘之而思降,彭城欲之而弗违,王华殷景仁,以忠允熙帝载,谢弘微王昙首,以沈密赞枢机,徐□王僧绰,以体国彰义信,谢方明刘道生,以治惠称良能,高简则令明,清贵则王旧,文章则颜延之谢灵运,有藻丽之钜才,儒雅则裴荀何傅,擅师表之高学,刚亮骨鲠,则袁粲蔡子度,建言忠益,则范泰何尚之,宗室蕃翰,弟帝子,则江夏衡阳庐陵隋王建平临川、新喻,或清令而审,或文敏而洽,皆博爱以礼士,明靡以流誉,十三四年,为多士矣。
上亦蕴籍义文,思儒府,庠序建于国都,四学闻乎家巷,天子乃移跸下辇以从之,束帛宴语以劝之,士莫不敦悦诗书,沐浴礼义,淑慎规矩,斐然向方,其行修言道者,然后登朝受职,威仪轻佻者,不齿于乡闾,公宫非傧羽不来庭,私家非轩盖不逾国,冠冕之流,雍容如也。
于是文教既兴,武功亦著,命将受律,指日如期,檀萧薄伐,则南登象浦,刘裴爰整,则西践仇池,良驹巨象,充塞外废,奇琛环货,下逮百辽,禽兽草木之瑞,月有六七,绳山讽海之译,岁且十馀,江东以来,有国有家,丰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
然值北虏方强,周韩岁扰,金墉虎牢,代失其御,二十七年,偏师克复河南,横蹂强胡百万之众,匈奴遂跨彭,航淮浦,设穹庐于瓜步,请公主以和亲。
于时精兵猛将,婴城而不敢斗,谋臣智士,折挠而无可称,天子乃朝飨单于,临江高会,于是起尽尸之役,贷富室之财,舳舻千里,缘江而陈,我守既严,兵亦怠,且大川所以限南北也,疲老而退,归我追奔之师,橐弓裹足,系虏之民,流离道路,江淮以北萧然矣。
重以含章巫盅,始自三逆,合殿酷,史籍未闻,仲尼以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辨之不早辨也。
元嘉之祸,其有以焉。
世祖率先九牧,大雪冤耻,身当历数,正位天居,聪明绚达,博闻强记,威可以整法,智足以胜奸,君人之略,几将备矣。
一时之风流领袖,则谢庄、何偃、王彧、蔡兴宗、袁顗、袁,御武名将,则沈庆之元景、宗敞之,或洁清以秀雅,或骁果以步类,因以轨道,廓之中方,知向时之士,若颜竣之经纶忠劲,匪躬谅直,虽晋之狐赵,无以尚焉。
即位二三年间,方逞其欲,拒谏是己,天下失望。
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礼度自肃,思皇武之节俭,追太祖之宽恕,则汉之文景,宗何足云。
景和申之以淫虐,太宗易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内宠方议共安,外物已睹其败已。
初世祖登遐,委重于二载(载同戴谓戴法兴戴明宝
太宗晏驾,亦托孤于王阮,渫近之道同归,冲人之衅如一,然宋祚未绝于永光,更以宗王之见窘,水德遂亡于后□实由强臣之受辱,且顾命群公,从容自重,畏懦伊霍之机,绮靡唐虞之际,于是蔚炳胥变,明命就迁,俯仰之间,兴衰易用矣。
周自平王东迁,崎岖河洛,其后二十四世,而赧始亡之。
汉自章和以降,颠覆阉竖,其后百有馀载,而献始禅之。
何则?
周汉灵长,如彼难拔,近代脆促,若此易崩,非天时,亦人事也。
闻夫鸿荒者难为虑,因事者易为力。
曹马规模,悬乎前载,苟有斯会,实启英雄;
而况太宗为之驱除,先颠其本根,本根既蹙,枝叶遂摧,斯则始于人事也,昔二代将亡,殷辛夏癸,相去数百年间,异世而后出;
宋则景和元徽,首尾不能十载,而降虐过于二君,斯则天之所弃,笃于前王者也。
天意入事,其微如是,虽欲勿霣,其可得乎?
若乃拯厥涂炭,蒙逆取之辱者,汤武之志也。
私锄当路,饰揖让之名者,近代之事也。
其应天从民,道有优劣,故宗庙社稷,修短异数,不然,则何殊尤缅邈,如斯之远也。
夫山岳崩颓,必有朽坏之隙,春秋迭代,亦有去故之悲,是以临危亡而抚理运,未有不扼腕流连者也。
近古之弊化薄俗,行乎□□,宋氏之成败得失,著乎行事,从而言之,载于篇矣。
系叙非所以创业垂统,而怀其旧俗遗风,逮于贤人君子,英声馀论,以附于兹,子野曾祖宋中大夫西乡侯,以文帝之十二年受诏撰元嘉起居注,二十六年,重被诏续成何承天宋书,其年终于位,书则未遑述作,齐兴后数十年,宋之新史,既行于世也,子野生乎泰始之季,长于永明之年,家有旧书,闻见又接,是以不用浮浅,因宋之新史,为宋略二十卷,剪截繁文,删撮事要,即其简寡,志以为名。
夫黜恶章善,臧否与夺,则以先达格言,不有私也。
岂以勒成一家,贻之好事,盖司典之后,而不忘焉(《文苑英华》七百五十四。)
诗品序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照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辞,《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
楚谣云:「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
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
古诗眇邈,人代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唱也。
自王杨枚马之徒,辞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李都尉讫班婕好,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讫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之风尽矣。
先是郭景纯俊上之才,创变其体。
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初,有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大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遗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
文巳尽而意有馀,兴也;
因物喻志,比也。
直书其事,写言寓物,赋也。
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
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
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
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故辞人作者,罔不爱好。
今之士俗,斯风炽矣。
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
于是庸音杂体,各为家法。
至于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
独观谓为警策,众视终沦平钝
次有轻荡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脁今古独步。
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脁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
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馀,何尝不以诗为口实。
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哗竞起,准的无依。
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
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
至若诗之为枝,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同博弈。
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
况八弦既掩,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
以睨汉魏而弗顾,吞晋宋于胸中。
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
之今录,庶周游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梁书·钟荣传》)
重游凤凰台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重扶瘦影上荒台,万里秋阴凝不开。
天地未休貔虎战,江山敢望凤凰来。
是非易判元嘉事,今古难逢太白才。
尊酒阑珊诗思乱,夕阳吹角不胜哀。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庚韵
九日戏马台二谢词翰英。
良辰各有句,得无差过情。
元嘉事其子,不救巢卵倾。
渊明东篱下,焉识笳鼓鸣。
兀坐把寒菊,竟亦了一生(自注:义熙十四年九月九日,宋公裕戏马台置酒,送尚书令孔靖休官南归,谢宣远诗曰圣心眷良辰,谢灵运诗曰良辰感圣心。裕果可以圣称之乎。宣远后虽避弟晦权势,为豫章太守,卒元嘉三年文帝诛晦,兄弟子侄俱不免。元嘉十年灵运亦坐诛。渊明乃至閒居九日无酒也。)
中秋前一日张博士永祚见过茶话 清 · 杭世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
云物新秋景气饶,高轩肯过不须招。
观天乙巳占应验博士以数月前召对,言天事皆验。),校历元嘉议费调博士张大司寇荐,入经史馆,校各史天文、律历诸志。)
预拟桂轮今夜满,翻愁华馆去途遥。
耳边吴语听来熟,不得篝灯共此宵。
奏免何玢之 南北朝 · 有司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八
扬州刺史王弘会稽从事韦诣解列,先风闻馀姚何玢之,造作平床一乘,舴艋一艘,精丽过常,用功兼倍,请免玢之官(《御览》七百七十一引《元嘉起居注》,有司奏,诏可,案:王弘扬州,在元嘉初。)
保宁王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门下:昔先王聪明时宪,文质载周,亲亲之义,莫之或改。
乃知封建之重,宗社攸赖;
友爱之美,风教攸先。
寅奉旧章,敢忘循举!
二十弟某,禀质冲粹,慎德孝恭,出言有章,好学不倦,故我文考,慈训备隆。
而能践修嘉猷,惠迪前哲,卓尔令器,时惟老成。
粤予眇冲,肇当缵服,赖贻谋之启后,仰垂鉴之在天。
尚念多艰,惧弗克荷。
是用睦懿亲以佑凉德,班宗彝以怀万邦。
锡尔以山川,表尔以车服。
师长之任,申而宠之,敦叙之恩,于是乎在。
于戏!
苴茅侯社,礼莫缛焉;
连华棣萼,亲莫昵焉。
履信思顺,可以无悔;
尊师重道,事以多闻。
尽爱敬以奉亲颜,极惠和以厚宗室。
勿恌勿堕,有初有终,服我训词,永光懿烈
可。
卫王刘仁赡改封越王册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八、《徐公文集》卷九、《全唐文》卷八八○
维年月日,国主若曰:忠臣之事君也,殁且不朽;
王者之念功也,久而弗忘。
故贤哲膺期,风烈所及,千载之下,若旦暮焉。
矧先朝旧臣,藩方贤帅,雄名大节,震耀区中。
粤予纂承,敢忘褒宠!
咨尔故某,命世英杰,奕叶勋庸,便蕃宠遇,茂著声实。
间者辍自离卫,镇于寿春,导德申威,罔不率俾。
国步中梗,边烽载惊,介然孤城,横制险地。
威略所奋,以战则靡亢;
恩信所加,以守则弥固。
社稷是卫,岂惟封疆?
呜呼!
壮图中夺,而英气动于二国;
奇表长谢,而忠规流于百代。
肆我文考,爰极宠章,崇为帝师,建以王社,大名备物,无不及焉。
咨予小子,敬想先正,闻鼙之感斯极,饰壤之礼未行。
是用越于彝章,再光赠典。
山阴大国,会稽遗墟,申画四封,永旌懿烈
今遣使某官,持节改封越王
呜呼!
忘身徇国,其至如彼;
慎终追远,其厚如此。
永锡繁祉,子孙保之。
蒋庄武帝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八、《徐公文集》卷九、《全唐文》卷八八○
维年月日,皇帝若曰:稽古皇极,训民事神。
诏大号以崇正直之威,垂大名以纪昭明之德。
牲币有数,典礼不愆。
政是以和,神降之福,莫不由斯者已。
若乃以死勤事,没而不朽,流光储祉,蒋帝有焉。
惟帝冥符灵气,孕毓玄造,嘉猷雄略,昭映前人。
在昔潜耀大川,跃鳞下邑
著艰难之节,所以事君;
彰变化之神,所以显俗。
惟德是辅,感而遂通。
建福会昌,以戡时难;
丰功厚德,以享帝郊。
史臣执简于无穷,工祝正辞于不绝。
顾惟寡昧,祗嗣厖鸿,敢忘人谋,以叶灵贶。
瞻言神岳,作镇皇州,兴运惟新,祯符丕显。
而位极于炎昊,名谢于康惠,坠典未举,予用慊焉。
濮阳诸姬,实纂服之旧邦;
尅乱除害,乃庇人之盛业。
合为缛礼,申告祠庭。
今使使某官,持节奉册,追谥曰庄武帝
呜呼!
丹青懿烈,光光如彼;
简册庙貌,昭昭如此。
永为民正,无乏神主之望焉。
湖上赠何生倬炎(何伯兴季子也)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二
秋湖十里生芙蓉,湖边却逢何敬容
绯袍相对俨翔凤,䌽笔欲落惊游龙。
庐江自昔嬗才子,前有司空后侍史。
洛下清谈宛旧时,元嘉乐府传新体。
秋花灼灼秋水清,道傍又见骅骝鸣。
荀羊本是长瑜友,羡尔趋庭有令名。
凤凰台 南宋 · 周师成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元嘉王子宅,李白重登临。
鸣凤元非昔,蟠龙直到今。
凄凉微子事,寂寞茂弘心。
望断长安,悬知属意深。
凤凰台 明 · 文彭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文氏五家集卷七
玉垒缘江南北分,凤凰台高高入云。
元嘉纪瑞空陈迹,李白题诗真绝群。
黄屋静移鳷鹊影,彩霞犹见羽衣文。
不须洒泪新亭,慷慨狂歌日又曛。
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元嘉等言。
臣闻太阳含字。
天之命也。
德水呈文。
地之符也。
是知光膺宝箓。
非幽赞无以享鸿名。
对越两仪。
非神物何以昌丕绪。
故有元龟负卦。
繇表轩功。
朱鸟衔书。
兆彰姬箓。
非圣人之抚运。
孰能与于此乎。
伏惟皇帝陛下庆韫上元
与天皇而合德。
祥凝太始。
体耀魄以齐明。
作周锡允。
王业本于冰翼。
生商降祉。
宝祚基于玉筐。
然后枢电效神。
皇虹授彩。
彤云澹景。
标映龙颜。
瑞火流光。
呈发鸟迹。
由是凝图作极。
握纪中天。
化洽九垓。
恩绵八表。
功成戢武。
散騑服于桃园
业定宏文。
覃正朔于昌海。
辑五玉而彰礼备。
陈万舞而表乐成
至德至仁。
垂拱岩廊之上。
乃圣乃神。
远算庙堂之下。
文王而授立。
招天奖于梦龄。
象汉帝以登贤。
选仁明于副贰。
国重曜而临照。
家万宇而永贞
是以淹岁亢阳。
离耀升而元泽降。
春畴罕阙。
震方建而年稼登。
受册之辰。
随轻轮而翊佳气。
夏弦之月。
接飞盖而吐芝英。
郡国陈孝德之符。
烟浮雾集。
县道奏明灵之贶。
电击雷奔。
岂与夫日至月书。
可同年而语矣。
伏见凉州都督李袭誉表奏。
昌松瑞石。
合百一十字。
文曰。
高皇海出多子李久王八千年太平天子李世民王千年太子李治燕山人乐大国主尚注谔奖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王凤尾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大圣延四方上下万忠孝为善
其文不次者。
略而不载。
敕遣礼部郎中逞驰驿检覆。
并同所奏。
皆素文玉洁。
若琼树之华滋。
元质碧鲜。
拟翠微之远色。
虽复霞熛冠岳。
晖镂采于介邱。
海镜浮山
昭列名于稽。
方兹秀丽。
曾何足云。
臣等历选皇猷。
稽河图于东序
详观帝箓。
册府于西昆。
娲燧以前。
不可得而知矣。
羲农以降。
考载籍而言焉。
若乃马遰尧坛。
凤衔虞册。
驎游吐字。
颇涉刘邦
叶蠹为文。
才称病巳。
元石降徵于典午
赤伏锡命于炎精。
皆髣髴如神。
徵文见意。
或傍通以取證。
或索隐以求端。
犹且动色当年。
光华曩志。
矧兹天册。
显发灵瑞。
颂圣德之钦明。
通史笔之扬尧典。
述国祚之悠永。
倍龟策之卜周年。
追美先朝。
衍轩邱之德姓。
式昭储后。
迈钧台之有光。
岂非天鉴孔明
圣犹大者祥弥著。
灵心至察。
德加厚者祚逾长。
是用越契超绳。
光前振古。
绩无与二。
庆溢登千。
臣等自省微生。
幸沾鸿造。
重光之煦育。
睹三才之宅心。
雀跃无以表其诚。
凫趋不足胜其喜。
臣无任悦豫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