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函谷关壬申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词韵第八部
崤陵鄳阨连虎牢,仰视函谷犹堂坳。
一关高踞俛河曲,两轨斜上通秦郊。
周秦之间乱太甚,更番守险如牛毛。
小儒说史囿常理,每罪嬴政汉高
开关延敌在禦侮,鞭笞六国真人豪。
可怜争王恃要约,广武间语殊啾嘈。
我来正值世运否,铁牡亡失门谁敲。
及关何处觅尹喜,丸泥惜未逢隗嚣
嗟哉举国尽鹑首,人与天帝同餔糟。
鸡鸣薄技亦销歇,盈廷晨牝方嘐嘐。
论选举疏 唐 · 薛登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臣闻国以得贤为宝。臣以举士为忠。
是以子皮之让国侨鲍叔之推管仲
燕昭委兵于乐毅苻坚托政于王猛
子产受国人之谤。夷吾贪共贾之财。
昭王赐辂马以止谗。永固樊世以除谮。
处猜嫌而益信。行閒毁而无疑。
此由识之至而察之湥也。至若宰我见愚于宣尼
逄萌被知于文叔韩信无闻于项氏。
毛遂不齿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
是以人主受不肖之士则政乖。得贤良之佐则时泰。
故尧资八元而庶绩其理。周任十乱则天下和平。
由是言之。则知士不可不察而官不可妄授也。
何者。比来举荐。
多不以才。假誉驰声
互相推奖。希润身之小计。
忘臣子之大猷。非所以报国求贤。
副陛下翘翘之望者也。臣窃窥古之取士。
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
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励已。
明节义以标。以敦朴为先最。
以雕虫为后科。故人崇劝让之风。
士去轻浮之行。希仕者必修贞确不拔之操。
行难进易退之规。众议以定其高下。
郡将难诬于曲直。故计贡之贤愚。
州将之荣辱。秽行之彰露。
亦乡人之厚颜。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惭。
干木隐而西河美。名胜于利。
故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
则贪暴之风扇。是知化俗之本。
须摈轻浮。昔冀缺以蹈礼升朝。
则晋人知礼。文翁以儒术化俗。
则蜀士崇儒。燕昭好马
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
则真龙入室。由是言之。
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从其化者也。自七国之季。
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
犹徵百行。是以礼节之士。
敏德自修。闾里推高。
然后为府寺所辟。魏氏取人。
尤爱放达。晋宋之后。
祗重门资。奖为人求官之风。
乖授职惟贤之义。有梁荐士。
雅好属词。陈氏贤。
特珍赋咏。故其俗以诗酒为重。
不以修身为务。逮至隋室。
馀风尚存。开皇中
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
更好文词。忽君人之大道。
好雕虫之小艺。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惟是风云之状。代俗以此相高。
朝廷以兹择士。故文笔日繁。
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
由是下制。禁断文笔浮词。
其年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以表不典实得罪。于是风俗改励。
政化大行。炀帝嗣兴。
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
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
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缉缀小文。名之策学。
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有唐纂历。虽渐革于前非。
陛下君临。思察才于共理。
树本崇化。惟在旌贤。
今之举人。有乖事实。
乡议决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论。
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
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扬。
则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
上启陈诗。惟希咳唾之泽。
摩顶至足。冀提携之恩。
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
觅为自求之意。未是人知之辞。
察其行而度其材。则人品于此见矣。
徇已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
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
虽高。异叔度勤勤之让。
黄门已贵。无秦嘉耿耿之辞。
纵不能抑已推贤。亦不肯待于三命。
岂与夫白驹皎皎。不杂风尘。
束帛戋戋。荣高物表。
校量其广狭也。是以耿介之士。
羞自拔而致其辞。循常之人。
舍其疏而取其附。故选司补授。
喧然于礼闱。州贡宾王
争讼于阶闼。谤议纷合。
浸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竞利之心。
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
焉能不移。在于中人。
理由习俗。若重谨厚之士。
则怀禄者必崇德以洁已。若开趋竞之门。
则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
洁已则兆庶蒙其福。故风化之渐。
靡不由兹。今访乡闾之谈。
惟祗归于里正。纵使名亏礼则。
罪挂刑章。或冒籍以偷资。
或邀勋而窃级。假其不义之赂。
即是无犯乡闾。岂得比郭有道之铨量。
茅容望重。裴逸人之奖拔。
夏统名高。语其优劣也。
祗如才应经邦之流。惟令试策。
武能制敌之例。只验弯弧。
若其文擅清奇。便充甲第。
藻思微减。便即告归。
以此取人。恐乖事实。
何者。乐广假笔于潘岳
灵运词高于穆之。平津文劣于长卿
子建笔丽于荀彧。若以射策为最。
则潘谢曹马。必居孙乐之右。
若使协赞机猷。则安仁灵运
亦无裨附之益。由此言之。
不可一槩而取也。至如武艺。
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
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
若使樊哙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
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
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是以文泉聚米。知隗嚣之可图。
陈汤屈指。识乌孙之自解。
八难之谋设。高祖追惭于郦生
九拒之计穷。公输息心于伐宋。
谋将不长于弓矢。良相宁资于射策。
岂与夫元长自表。妄饰词锋。
曹植题章。虚飞丽藻。
校量其可否也。伏愿陛下降明制。
峻科。千里一贤。
尚不为少。侥倖冒进。
须立堤防。断浮虚之饰词。
收实用之良策。不取无稽之说。
必求忠谠之言。文则试以效官。
武则守禦。始既察言观行
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倖滥吹之伍。
无所藏其妄庸。故晏婴
举之以语。考之以事。
寡其言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
此取人得贤之道也。其有武艺超绝。
文锋挺秀。有效伎之偏用。
无经国之大才。为军锋之爪牙。
作词赋之标准。自可试凌云之策。
练穿札之工。承上命而赋甘泉。
中军赴敌。既有随材之任。
必无负乘之忧。臣谨按吴起临战。
左右进剑。吴子曰。
夫提鼓挥桴。临难决疑。
此将事也。一剑之任。
非将事也。谨按诸葛亮临戎不亲戎服。
领蜀兵于渭南宣王持劲卒不敢当。
此岂弓矢之用也。谨按杨得意长卿之文。
武帝曰。恨不与此人同时。
相如至。终于文园
不以公卿之位处之者。盖非其所任故也。
谨按汉法。所举之主。
终身保任。扬雄之坐田仪。
责其冒荐。成子之居魏相
酬于得贤。赏罚之令行。
则请谒之心绝。退让之义著。
则贪竞之路销。自然朝廷无争禄之人。
选司有撝谦之士。仍请宽立年限。
其采访汰。堪用者试令职守。
以观能否。参验行事。
以别是非。不实免王丹之官。
得人如翟璜之赏。自然见贤不隐。
食禄不专。荀彧钟繇郭嘉
刘陶李膺朱穆。势不云远。
有称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之罪。
自然举得才行。则君子之道长矣。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675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法象莫大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备物致用。莫大乎圣人。
夫子讳某。字仲尼
鲁国邹人也。龟龙负谶。
帝鸿驱八翼之轩。鱼鸟呈文。
天乙降三分之璧。五十二战。
权舆骤帝之基。二十七征。
草昧驰王之业。平域中之祸乱。
扫天下之虔刘。以盛德大业之尊。
当开阶立隧之重。及其山崩海竭。
日薄星回。历数不还。
讴谣遂远。元子宾周而建国。
二王之车服可寻。上卿翼宋而承家。
三命之衣冠再袭。是故阴阳混合。
泄符瑞于平乡。宇宙氤氲。
洒休徵于阙里。龙准而龟背。
月角而雷声。有轩帝之殊姿。
殷王之异表。山开遁甲。
尼邱落于紫垣。星掌巫咸
钩钤坠于苍陆。净光童子。
来游姬旦之郊。乾象明灵。
下俯庖牺之国。十五而志学。
三十而有成。申下问于伯阳
屈帝师郯子。天为木铎。
九州知发号之期。吾岂匏瓜
一国有来苏之望。尝登委吏
稍践中都。天下可临。
诸侯取则。以之礼而国定。
司空之官以成礼。以之义而国平。
司寇之官以成义。掌山林于夏典
物得其生。听狱讼于秋官
人忘其死。大夫乱法。
仍行两观之诛。陪臣执权。
即问三雍之罪。强公室。
弱私家。叙君臣。
明长幼。用能使牺牲秬鬯。
不登阛阓之庭。羽戟旌旄。
不列坛场之位。当斯时也。
三光薄蚀。九土分崩。
夷狄有君。中华无礼。
周京赫赫。成康之至教蔑闻。
鲁国岩岩。贤圣之馀风巳坠。
河图未出。吾道不行。
周流八方。经营四海。
治乱运也。穷通命也。
天下之至圣。仍逢盗蹠之军。
仗天下之至和。犹有匡人之逼。
德生于我。天命而何忧。
文不在兹。临大难而无惧。
使仁者必信。安有伯夷
使智者必行。安有王子。
岂三千击水。牛蹄不能鼓横海之鳞。
九万抟风。鸡羽不能扇垂天之翼。
然后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或屈伸于季孟之閒。或动静于鱼龙之际。
下学而上达。将圣而多能。
博而无名。信而好古。
察殷周之礼乐。损益可知。
观杞宋之文章。贤才不足。
数年学易。伏羲龙马之图。
三月闻韶。妫帝凤凰之典。
信存乎德。术数贯于神明。
意见乎时。制作侔于造化。
已所不欲。则一言可以终身。
人之莫违。则一言可以亡国。
恶郑卫之乱雅乐。恶利口之覆邦家。
荣辱定于枢机。褒贬存乎牍。
精诚密召。北辰开紫掖之星。
福应全来。中极敷元云之气。
乃若知幽明之故。见天地之心。
有感而遂通。不行而克至。
年当甲子。潜知启汉之萌。
音叶宫商。预察亡秦之兆。
星移大火。追责天司。
月入街。无劳雨备。
季桓子羵羊之井。推水石之祯祥。
陈惠公集隼之庭。验蛮夷之贡赋。
然后历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坐于缁帷之林。浮于亶州之海。
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
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哲人之能事毕矣。先王之至德行矣。
配乎二象。不能迁必至之期。
参乎两曜。不能稽非常之动。
南游楚国。遂闻衰凤之歌。
西狩郊。独下伤麟之泣。
夫子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生。至鲁哀公十有六年夏四月己丑卒。
凡享年七十二。于今一千馀岁。
泰山颓而梁木坏。微言绝而大义乖。
传飨祀于百家。奉琴书于十代。
秦始皇见登床之谶。始乱衣裳。
鲁恭王看坏壁之书。犹闻丝竹。
汉图起于六千日。赐金之礼载优。
魏德行于五十年。刻石之风未泯。
述文武者。皆宪章于圣人。
修学校者。佥折衷于夫子。
自韦鞲玉历。毳幕瑶图。
皇天无皂白之徵。戎狄起豺狼之衅。
摧六律。绝笙竽。
师旷之耳。天下之人废其听矣。
散五彩。灭文章。
离朱之目。天下之人黜其明矣。
高祖神尧皇帝因三灵之宝历。藉万国之欢心。
风起北方。月行中道。
削平宇宙。戢干戈于羊马之年。
弹压华夷。照文物于龙蛇之代。
太宗文武圣皇帝升瑶坛于曲洛。受玉版于平河
经天纬地。荡海夷岳。
坐元宫而密转。紫微光帝宅之尊。
戴黄屋以深居。赤县列神州之贵。
今上天无私覆。道不虚行。
驭六气而平太阶。乘八风而制偫动。
星连月合。层台有观朔之劳。
海晏河移。直笔有书祥之倦。
泰山而禅梁甫。千载同归
敞衢室而筑明堂。百灵咸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若乃虞夏商周之礼。考正朔而三迁。
东西南北之人。混风声而一变。
环林拂日。映高柳而对扶桑。
圆海澄天。走鲲池而涵象浦
粤以乾封元年。有诏追赠夫子为太师
咸亨元年。又诏州县官司营葺学庙。
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途。
逝者有知。殁而无朽。
如纶如綍。大君施号令之严。
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江令杨公。宏农华阴人也。
华山公之孙。大将军之子。
朱宫带地。明河一苇之西。
黄阙中天。神岳千花之北。
山川壮丽于区宇。人物繁多于海内。
齐九龙而阔步。一门钟豹变之荣。
袭五公而长驱。四代赫蝉联之祉。
出忠入孝。诞秀兴贤。
盖城邑。池台钟鼓。
英灵辐辏。锵锵万玉之门。
嘉瑞骈罗。济济千金之子。
是故北方多士。太一壮其魁梧。
南国仙人。中书伟其端雅。
椅桐可仰。丹漆兼施。
照明月于胸怀。吐清风于襟袖。
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
可以为大臣矣。韩尚书之临八座。
发迹下邳卓太尉之践三阶。
来从密县。自操刀入仕。
鲁邑之弦声。解剑分司
丰城之宝气。汝阴
人号无双。河内王君。
时称未有。飞雪千里。
不能改之心。名都十城。
不能动齐之行。先是殊方暴客。
常严钜野之兵。绝磴奸豪。
每纵黄池之暴。数州常以为弊。
历政所不能移。行人为之聚众。
耕父由其释耒。公英谋独断。
锐气无前。奋一剑以戮元凶。
驰单车而蹑遗噍。道旁牛马。
并属罗衡。县内神明。
皆称傅炎。若乃山林猛兽。
动星象而垂文。江汉貙氓
鼓风飙而作气。城门六闭。
未防虞吏之灾。都市三言。
终有山君之暴。公雄心裂眦。
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
飞北斗之石箭。冈峦不扰。
有符刘孟之城。坑阱无虞。
更似童君之邑。自非爱人犹子。
视物如伤。岂能躬斩凶渠。
亲除灾害。与夫赤绳不用。
道被于瑕邱。桴鼓希闻。
化移于京洛。可同年语哉。
然后示之以礼义。陈之以庠序。
凭三时之閒暇。兴役鸠工。
视四野之川原。依城负郭
青泥险磴。斜连白马之关。
赤岸长波。远注黄牛之峡。
悬四方而开益部。照参伐于天光。
赋三错而辟梁州。绝岷嶓于地德。
背山临水。掩全蜀之膏腴。
望日占星。采公宫之法度。
丹墙数仞。吐纳云霞。
椽柱三间。蔽亏风雨。
琉璃晓辟。东宫雀目之窗。
玳瑁朝悬。西汉蛇鳞之桷。
图光芒于北斗。圣质犹生。
赫符彩于连珠。宏姿可想。
至于月衡月准。山额山庭。
侃侃星文。堂堂日角。
莫不向之如在。疑游北上之山。
望之俨然。似瞩东流之水。
博士助教某等。西州闻望。
南国英灵。骇飞兔于文场。
跃雕龙于笔海。扬雄博识。
神游象系之端。李合幽通
思入玑衡之表。每至韶光令月
朱鸟乘。爽气高天。
元龟送历。琼笾玉豆
中堂奉先圣之仪。石磬金钟。
南面习诸侯之礼。华阳曾子
鼓箧来游。蜀国颜生。
抠衣请学。弦歌在侧。
还升武骑之台。礼乐居前。
重睹文翁之室。祁祁茂德
济济时英。圣人千载之风。
儒者一都之会。丞主簿尉某等。
青田戒露。望华盖而长鸣。
绿地生风。下仙闾而直辔。
大夫贞节。还居内史之丞。
文学明经。犹历南昌之尉。
乡望某等。王孙猎骑。
骋原隰之盘游。公子文锋。
叙江山之体势。符伟明都官谢职。
逢有道而相推。赵元淑郡吏从班。
司徒而不拜。佥以乡闾少事。
风月多怀。命童子于灵台。
就门人于相圃。冬礼春诗之化。
再造双川。淹中稷下之风。
一匡三蜀。若夫平南壮烈。
沈流水于裁碑。逐北勋庸。
燕山而刻颂。庾太尉新亭之墓。
尚有黄金。郑康成通德之门。
犹存白瓦。况乎功苞大象。
被苍生。岂使铭典阙如。
音尘不嗣。是则雕墙峻宇
列冠盖于宜城。塞陌填街。
考春秋于太学。小人狂。
不知所以裁之。夫子文章。
今可得而言也。词曰。
西昆玉阙。南海金堂
惟惚惟恍。一阴一阳。
三辰赫赫。九土茫茫。
太极天帝。神州地皇。
骊连上古。混沌中央。
降及轩顼。终于夏商。
四时玉斗。五纬珠囊。
圣德千载。淳风八荒。
天开赤箓。日照青光。
识协金匮。兵符玉璜。
化隆文武。泽盛成康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春秋代谢。宗社危亡。
帝典无象。人伦不纲。
山河命德。天地兴祥。
礼乐三变。文明一匡。
原承少典。祚启成汤
吹律丹凤。衔符白狼。
三仁去国。再命循墙。
不有积善。其何以昌。
降灵邹邑。诞哲平乡
月角摛彩。星钤吐芒。
文行忠信。恭俭温良。
或默或语。能柔能刚。
学而不厌。师亦何常。
通礼明德。尊贤毁方。
古之君子。昔者明王。
道协公旦。神交帝唐。
摄官从事。服冕端章。
示之以德。临之以庄。
泽如春雨。威若秋霜。
男女斯别。尊卑克彰。
时逢板荡。运属栖遑。
入齐损味。居陈绝粮。
登山极目。临水徜徉。
无道斯隐。舍之则藏。
季孙大赉敬叔揄扬。
问官郯子。受乐师襄
神明协赞。雅颂铿锵。
紫麟遥集。丹鸟远翔。
生灵水火。家国舟航。
功符日用。德协天长。
倏嗟崩岳。奄叹摧梁。
昧昧神道。悠悠彼苍。
书开坏宅。谶识登床。
与代轻重。因时弛张。
毡裘黼黻。沙漠坛场。
玑衡惨惨。载籍膏肓。
汾河水白。晋野星黄。
轩电临斗。殷雷入房。
九围臣妾。八极城隍。
东序西序。上庠下庠。
粤惟铜墨。宝号金箱。
灵山地辅。德水天潢。
兰秀出。羔雁成行。
玉匣孤剑。瑶台骕骦。
惩奸挫右。济猛移蝗。
风传积石。道被沧浪
丝言涣汗。经葺相望。
夏井莲植。秋窗桂芳。
绣楹文玤。绮缀明珰。
四注飞阁。三休步廊。
礼行释菜。敬尽明芗。
图非有若。地异空桑。
伏羲书契。女娲笙簧。
匏土金石。圭琮璧璋。
高门程郑。硕学王杨。
威仪秩秩。宫徵玱玱。
山栖乌鸟。水宿鸳鸯。
蜀门戟。江津滥觞。
落星高堰。明月回塘。
丹碑不朽。清庙无疆。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68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君讳通。字某
其先沛国谯人也。近代因官。
遂居于瓜州长乐县。故今为县人焉。
颛顼高阳之子孙。曹叔振铎之苗裔。
山河白马。汉丞相开一代之基。
谯沛黄龙。魏武帝定三分之业。
承家恤允。岳峙星罗。
雍州之西境。断匈奴之右臂。
容驷马。旌旗玉塞之雄。
坐列三貂。人物金行之秀。
祖某。隐居不仕。
父显。荡寇将军
河庭宝玉。广都鸾凤。
或闾阎之内。礼敌于诸侯。
或枹鼓之间。威振于千里。
功则可大。以官族而为官。
德亦不孤。惟将门而有将。
君天才卓越。雄略纵横。
陶谦性好于幡旗。王浚志在于长戟。
方谏议口诵孙吴诸葛武侯吟梁甫
属有隋之末。四海分崩。
皇运之初。三光草昧。
五星同聚。田横犹在于海中。
九代飞荣。隗嚣尚屯于陇右。
贺拔盛操符誓众。斩木称兵。
以被发左衽之馀。负梼杌穷奇之号。
遂欲驱驰我塞北。挠乱我河西
天子不怿于庙堂。鼓其雷电。
使者相望于道路。申其吊伐。
武德元年。乃诏侍中杨仁恭出使。
先之以德义。陈之以兵甲。
七旬干羽。不藉有苗之师。
万国侯王。坐见防风之戮。
君深知逆顺。独断胸怀。
去危即安。转祸为福。
非如马援遨游二帝之都。不学窦融自保三分之重。
敕授昭武校尉鲜卑丑类。
慕容残孽。迁于大棘之城。
止于小之介。虽谓其偫下。
愿闻礼于上京。而拜于将军
遂誇大于诸国。贞观八年
特进代国公李靖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
授钺行师。开太一之三门
闭阴符之六甲。决胜于俎豆。
然后折冲万里。信贤如腹心。
故能匡正八极。君当仁不让。
闻义则行。从王粲之戎旅。
班超之笔研。系单于之颈。
有类长沙斩楼兰之王。
更加平乐。诏除上骑都尉
车师旧国。俯枕前庭。
戊巳遗墟。斜连后壁。
天山而板荡。拥蒲海而虔刘。
圣人之德。非欲穷兵黩武。
王者之师。盖为夷凶靖乱。
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行军大总管
军营玉帐。武略珠韬。
旌旗蔽于日月。金鼓闻于天地。
安人保大。实凭帷幄之谋。
斩将搴旗。咸藉武夫之力。
君缅怀高义。思报国恩。
从来六郡之子。是为万人之敌。
梯冲所及。披靡坚城。
矛戟所临。野无横阵。
一举而清海外。再战而涤河源。
饮至策勋。抑惟恒授。
诏除上柱国。君备尝艰阻。
频有战功。天子闻之。
累加徵辟。慕田畴之节。
羞卖卢龙之塞。高鲁连之义。
请从沧海之游。遂乃散发乡亭
拂衣丘壑。为赵魏之老。
羲皇之年。关内诸公。
深知郭解洛阳人物。
高谈剧孟。家僮有礼。
皆使拜宾。门客多才。
咸能市义。南宫养老。
坐闻鸠杖之荣。东岳游魂。
俄见鹤书之召。以龙朔元年某月某日。
终于里第。呜呼哀哉。
夫人某官之女也。沅湘降祉。
河洛腾休。符玉石之坚贞。
贯风霜之惨烈。镜飞天上。
窥祥凤于银台。剑动星文。
秘蛟龙于玉匣。以某年某月日终。
越某年月日。合葬于某原。
君孝实因心。忠为令德。
鲜花匝树。尽兄弟之欢娱。
好鸟鸣林。展交游之宴喜。
太初朗月。俯照金鞍。
叔夜清风。来生宝剑。
故能战必胜。攻必取。
西零种族。遥惮武臣。
北漠酋豪。见称飞将。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园令独慕于相如。汉长怀于李牧
长子游击将军政府右果毅都尉上柱国永雄次子朝散郎西州柳中县主簿上骑都尉知君等。三馀广学。
百战雄才。就养之方。
兼申爱敬。慎终之道。
不忘哀戚。虽雨崩防墓。
孔子之格言。而水齧前和。
文王之故事。即以某年月日。
改葬于木城之平原。长妇某氏。
即永雄之妻也。某官之女。
柔风淑誉。习礼闻诗。
上奉舅姑。旁睦娣姒。
温家之妇。方欢白玉之台。
卢氏之妻。空对黄金之碗。
先以永淳元年某月日终。至是即陪窆于茔内。
右翊卫宏轨。兵图日用。
剑术天知。六郡许其良家。
三川养其声利。思宏祖德。
愿叙家风。托无愧之铭。
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
东西向踰于万里。炯效官昌运。
负谴明时。始以东宫学士
出为梓州司法。倾盖相逢。
当仁不让。庶使见曹娥之碣。
杨修叹其好词。读元寿之文。
高祖称其佳作。其词曰。
大矣丞相。天地寅亮。
烝哉王侯。子孙蕃昌。
条分叶散。源浚流长。
金城北峙。玉关西侯。
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降神生德。兴贤诞秀。
万人英。材标国桢。
髫年学剑。丱岁论兵。
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皇家启圣。拨乱反正。
逆贼游魂。不恭王命。
亦既授首。河西大定。
蕞尔湟中。车书未同。
赫斯怒。攒其英雄。
风行电转。谷静山空。
二庭遗孽。交河路绝。
天子闻鼙。元戎按节。
王师无战。海外有截。
归我田庐。功成不居。
岁云秋矣。日月其除
寿非金石。命也何如。
孝乎兄弟。葬之以礼。
者莪。人生苦多。
言犹在耳。邈若山河。
乔补阙突厥686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臣某言。
臣以专蒙。
叨幸近侍。
陛下不以臣不肖。
特敕臣摄侍御史
监护燕然西军。
臣自违阙庭。
历涉秋夏。
徒居边徼。
无尺寸之功。
臣诚暗劣。
孤负圣明。
然臣久在边隅。
夙夜勤灼。
莫不以蕃事为念。
俾按察之。
比以突厥离乱事迹。
参验委曲。
穷问往来。
窃有以得其真。
莫不自为鲸鲵。
递相吞食。
流离残饿。
莫知所归。
臣诚愚不识事机。
然窃以往古之变。
考验于今。
乃知天亡凶丑之时。
陛下收功之日。
然臣闻之。
难得易失者时也。
易遇难见者机也。
圣人所贵者。
去祸于未萌。
今陛下体上圣之资。
开太平之化。
匈奴为中国之患。
自上代所苦久矣。
合天降其灾。
以授陛下。
万代之业。
在于今时。
臣请以秦汉以来事迹證明之。
伏愿陛下少留圣听。
寻绎省察。
天下幸甚。
臣闻始皇之时
并吞六国。
制有天下。
按剑叱咤。
八荒奔驰。
匈奴彊梁。
威不能服。
牧马河内
以侵边疆。
始皇赫然。
使蒙恬将四十万众。
北筑长城。
因以逐胡。
取其河南之地七百馀里。
当时燕齐海岱。
赢粮给费。
徭役烦苦。
人以不堪。
故长城未毕。
而闾左之戌。
巳为其患。
二世而亡。
莫不始于事胡也。
汉兴
高祖受命。
率偫雄。
乘利便。
以三十万众窘迫白登
七日被围。
仅而获免。
自是历吕太后孝文帝
单于桀骜。
益凌汉家。
文帝徒以逊词。
致献金帛。
但求其善和而巳。
不敢有图。
贾谊所以哭之。
文帝以天下之盛。
而卑事戎狄。
以倒悬天下也。
至景帝时
边受其患。
于是汉武践祚。
以承六代鸿业。
属乎文景元默之化。
海内乂安。
太仓之
红腐而不可食。
内库之钱。
贯朽而不可校。
财力雄富。
士马精彊。
忿匈奴之骄慢。
将报先帝之辱。
遂使王恢韩安国将三十万众。
马邑单于
师出徒费。
竟无毫发之功。
于是大命六师。
专以伐胡为务。
首尾三十馀年。
中国骚然。
大受其弊。
至于国用不足。
军兴不给。
租及六畜。
算及船车。
盗贼偫兴。
京师起乱。
竟不能制单于之命。
一日而臣服之。
汉宗衰残。
几至覆社稷也。
汉武晚年。
厌兵革之弊。
乃下哀痛之诏。
罢轮台之游。
封丞相为富民侯
将以苏中国也。
宣帝代。
罕复出师。
匈奴数穷。
天降其祸。
虚闾权渠单于病死。
右贤王屠耆堂代立。
骨肉大臣。
自不相服。
又立虚闾权渠子为呼韩邪单于
击杀屠耆堂。
诸名王贵人
各自分立为单于
更相攻击。
以至大乱。
残虐死者。
计万亿数。
畜产耗减。
十至八九。
人以饥饿。
相燔烧以求食。
于是寄命无所。
诸名王贵人右伊秩訾且渠当户以下。
将兵五万。
稽首来降。
于北方晏然。
靡有兵革之事。
直至哀平之际。
边人以安。
臣窃以此观匈奴之形。
察天时之变。
盛衰存亡之机。
事可见也。
然则匈奴不灭。
中国未可安卧亦明矣。
夫以汉祖之略。
武帝之雄。
谋臣勇将。
势盛雷电。
穷兵黩武。
倾天下以事之。
终不能屈一王服一国。
宣帝承衰竭之后。
抚疮痍之人。
不敢惕然有出师之意。
然而未有遗矢之费。
而臣仆于单于之长者。
其故何哉。
盖盛衰有时。
理乱有数。
故曰圣人修备以待时。
是以正天下如拾遗
陛下肃恭神明。
德动天地。
今上帝降匈奴之灾孽。
遗陛下之良时。
不以此时顺天诛。
建大业。
使良时一过。
匈奴复兴。
则万代为患。
虽后悔之。
不及矣。
古语曰。
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
今天意厚矣。
陛下岂可违之哉。
在同城。
居延海
西逼近河南口。
其碛北突厥来入者。
莫不一一臣所委察。
比者归化
首尾相仍。
携幼扶老。
巳过数万。
然而疮痍羸惫。
皆无人色。
饥饿道死。
颇亦相继。
先九姓中遭大旱
经今三年矣。
野皆赤地。
少有生草。
以此羊马死耗。
十至七八。
今所来者。
皆亦稍能胜致。
始得度碛。
碛路既长。
又无好水草。
羊马因此重以死尽矣。
不掘野鼠食草根。
或自相食。
以活喉命。
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
皆异口同辞。
又耆老云。
自有九姓来。
未曾见此饥饿之甚。
今者同罗仆固都督早巳伏诛。
为乱之元。
其自丧灭。
其馀外小丑徒。
侵暴自贼耳。
本无远图。
多猎复自相雠。
人被涂炭。
逆顺相半。
莫知所安。
回鹘诸部落。
又与金州横相屠戮。
无主。
号诉嗷嗷
臣所以愿陛下建大策。
行远图。
大定北戎。
不劳陛下。
指挥之间。
事业可致。
则千载之后。
边鄙无虞。
中国之人。
得安枕而卧。
岂不在陛下断哉。
匈奴为中国患。
非独秦汉之间。
臣窃惟先圣时。
卫公李靖
盖中国之一老臣。
徒藉先帝之威。
用妙胜之策。
颉利可汗全盛之日。
因机逐便。
大破虏庭。
遂系其侯王。
裂其郡县。
六十年将于今矣。
使中国晏然。
斥堠不警。
书之唐史。
传之无穷。
至今天下谓之为神。
况陛下统先帝之业。
履至尊之位。
丑虏狂悖。
大乱边陲。
皇天遗陛下以鸿基之时。
陛下又得复先帝之迹。
德之大者。
其何以加。
若失此机。
事巳过往。
使李靖竖子。
独成千载之名。
臣愚窃为陛下不取也。
伏见去月日敕。
令同城权置安北都护府
以招纳亡叛。
匈奴之喉。
臣伏庆陛下见几于万里之外。
得制匈奴之上策。
臣闻隗嚣言。
光武见事于万里之外。
制敌应变。
未尝有遗。
今陛下超然神鉴远照。
实所谓圣明之见。
睹于无形也。
住同城。
周观其地利。
又博问谙知山川者。
莫不悉备。
其地东西及北。
皆是大碛。
碛并石卤。
水草不生。
突厥尝所大入。
道莫过同城。
居延海泽接张掖河。
中间堪营田处数百千顷。
水草畜牧。
供巨万人。
甘州诸屯。
犬牙相接。
所聚粟麦。
积数十万。
田因水利。
种无不收。
运到同城。
甚省功费。
居延河海多有鱼盐。
此所谓强兵用武之国也。
陛下若调选天下精兵。
采拔名将。
任以同城都护
臣愚料之。
不用三万。
陛下大业。
不出数年。
可坐而取成。
来看国家兴兵。
但循于常轨。
主将不选。
士卒不练。
徒如驱市人以战耳。
故临阵对寇。
未尝不先自溃散。
遂使夷狄乘利
轻于国威。
兵愈出而事愈屈。
盖是国家自过计于敌尔。
故非小丑能有异图。
臣窃以为陛下今日不更为之图。
以激励天下忠勇。
但欲以今日之兵。
今日之将。
冀收功于异域。
建业于中兴。
则臣之愚蒙。
必以为未可得也。
陛下即以突厥为万代之患。
则臣所言愿加察。
若以夷狄荒服不臣。
小人非所敢谏。
臣今监领后军某等。
取某月即渡碛去。
计至某日及刘敬同谨当请按行碛。
计至巳来地形及突厥灭亡之势。
当审虚实。
续以奏闻。
伏愿陛下省臣此章。
为国大计。
傥万有可一中者。
请与三事大夫熟图议之。
此亦万代一时也。
伏愿少留圣意。
闲暇念之。
天下幸甚。
陛下采臣刍荛。
臣请执殳先驱。
为士卒启行。
横行匈奴之庭。
归报陛下。
臣死之日。
庶无遗恨。
不胜云云。
有感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三
幽居尽萧洒,心与迹俱闲。
自致羲黄上,何须季孟间。
亭临关外岫,楼对郭南山
时见白云出,我今腰脚顽。
箭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三
若夫勾越之簳,会稽之美,宝东房之垂,藏陈庭之楛矢。
耿恭傅毒,郎基剪纸,飞卫见困于甘蝇,由基擅能于吕锜
尔其夏服、忘归之已作,三镰、八法之既修,舍之如被,束之其搜。
中肩兮夹脰,贯毂兮汰辀。
或回船而受敌,或缘水以相求。
则有鲁庄仆姑,鸿超綦卫,关羽中之而刮骨,项羽叱之而坠地。
至于飞凫电影,毒铁焦铜。
取董泽而宁既,采蒲台而欲空。
或有蓬共施,彤玈并锡,圉人既见于浴马,汉将方惊于射石,或以勉由也之学,或以比史鱼之直。
喻随人而侯景能言,譬弦上而陈琳见释。
至夫威号天策,神名续长,射丁侯而则病,异函人之恐伤。
鲁连聊城,安于之备晋阳
先驱既为于无忌,居守仍闻于宁庄。
亦有高禖祈子,夏官献箙,玩彼鹘尾,重兹金镞。
李陵兵尽而徒手,隗嚣势穷而发屋。
张侯既言于贯肘,显达更欣于拔目。
白猿拥树以长号,神女衔冤而昼哭。
剪蒿楛以无馀,伐淇园而未足。
至其丽龟以献,策马言归,纷然雨集,欻尔虻飞。
中楯瓦以犹劲,穿以无亏。
石梁而已绝,定天山而更奇。
斯圣人剡木之利,亘万古而申威。
宋拾遗979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十一月二十日,乡贡进士王某谨斋庄沐浴,裁书百拜于拾遗执事:某尝谓书契以来,以文垂教者,首曰孔孟之道。
始否而终泰,则孟不足侔于孔也。
何者?
夫子连聘七十国而无尺土之位,则否于始也明矣。
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张三纲之目,提五常之领,制礼以检人迹,作乐以和人心,恢刑政以救人失,崇祭祀以介人福,使后之为君者、为臣者、为父者、为子者,不可斯须而离也,则泰于终也又明矣。
孟子生不享其位,死不行其教,所著书亦在世之空文尔,孰学而行之乎?
唯皮子请以孟氏为学科,属唐祚将终,弃而不用,可痛惜哉!
孟轲氏没,扬雄氏作。
时哀、平失道,贤、莽用权,子云穷愁著书,始务脱祸。
故作《太玄》准《周易》,《法言》准《论语》,微机深旨,世人鲜知,能师而受者,止一侯芭而已。
方之孟氏,季孟间也。
扬雄氏丧,文中子生,知隋运将终,圣道来跻,退居河、汾间,修先王之业,九年而成《王氏六经》。
门弟子有若钜鹿魏徵、河南房玄龄京兆杜如晦,咸北面师之。
隋文中子迹逝矣,门弟子归于唐,尽出先师之道以弼于文皇,故能立贞观之业,垂三百年,传十八叶,夫岂非王氏教之效欤?
谓隋之夫子焉。
虽劣于仲尼而复优于孟、扬又明矣。
文中子灭,昌黎文公出,戴圣人之道,述作圣人之言。
从而学者,有若赵郡李翱江夏黄颇安定皇甫湜,固其徒也。
然位不足以行其道,时不足以振其教,故不能复贞观之风矣。
独以词旨幽远,规正人伦,亦曰唐之夫子焉。
下韩氏二百年,世非无其文章,罕能聚徒众于门,张圣贤之道矣。
其或者复授于明公乎?
明公履孔、孟、扬雄之业,振仲淹、退之之辞,矧天与其时,身得厥位,则追还唐风,不为难焉。
然登明公之门、师明公道者甚未众,止闻胡、田二君矣。
明公道高德深之所隔也?
而诲人诱善之未至耶?
某又闻:不伤胎卵之命,则麟凤见矣;
不弃死马之骨,则千里之驹来矣。
明公方欲张姬、孔之道,聚游、夏之风,盍以某为首?
则贤于某者,不远千里而至矣。
贤既至,则明公之道得不光明乎?
道之光明也,则明公得不为宋之夫子乎?
得不为文之大柄乎?
顷者明公之典宋、鲁也,某尝策杖辞亲,揭厉行潦,编文著书,求明公之顾,一接威重。
明公泰山之祷,某以晨羞阙贡,旅火是逼,不果志业,彷徨而归居鲁西。
二年间贫病相绊,乞衣假食,以给切累。
勉强为文,皆有悲愁寒冻之意,不知他人之见者,悯乎?
咎乎?
周乎?
舍乎?
但以砚席旧交,变化殆尽,故里眦睚,以为不才。
今年春始敢囊琴笈文,来诣辇毂,登明公之门以求誉,师明公之道以进身。
未知明公按剑而拒之?
解榻而延之?
向所谓以某为首,则贤于某者不远千里而来矣,其在今日哉。
且某辍旨甘之具,为桂玉之费,久留阙下,则身与亲冻馁俱至矣。
进之退之,俟明公命。
按:《宋文选》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贺太府余大卿铸除中书舍人仍兼右司户部侍郎兼知临安(成都运司作)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九、《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七、《翰苑新书》续集卷四
帝重词臣,公迁阁老
裁缝云雾,便应拜学士之真;
鼓舞雷风,更尽展舍人之样。
紫微炳焕,黄道开明。
恭惟某官忠肃惠和,博习而脩洁。
清姿秀骨,下独鹤于人间;
厚德长材,载六鳌于海上。
心醉六经之醲郁,目营四海之溺饥。
文人多不护文,细行易亏于大德;
宰士固习为宰,远图或夺于近功。
惟公超然,过人远矣。
弥纶两省,标表九卿
久兼内史赞书,兹正中书之三字。
惟天子之义范曰制,以圣人之情见乎辞。
山东之癃,恋汉恩而忍死;
河朔之悍,存唐祚于几亡。
一札可服于隗嚣,尺书足招于赞普
不但取九制一挥之敏,亦非专四骈六俪之工。
俾万姓咸曰大哉,则一字不容易也。
衣冠盛事,夙尊八叶之科;
翰墨大勋,讵止五花之判。
既敷华而纬国,行迪哲以爽邦。
文章于道未为尊,风斯在下矣;
富贵乃吾所自有,时来则为之。
某顷侍同朝,且依邻壁。
韩非老子,又尝共传,公叔大夫,讵望同升。
范叔一寒,哀之命也,不哀之命也;
杜陵十暑,可以言欤,未可以言欤。
闻耻纳沟,亦尝推毂。
上界足官府,断不希鸡犬之仙;
散人拜江湖,愿径入鱼虾之侣。
元章与术人刘思道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七
是非邪正,亦可以移于好恶,至黑白曲直,则不得而移也。
于是乃有以曲为直,以白为黑者,往往从而和之。
盖不得而诘,非诘之难,知所诘为难。
元章作字,信所谓曲直白黑,而好恶辄为之易位,余尝病之。
近吾友张文潜评其书,几在钟、王季孟间,然后余所病者,不药而愈。
思道好古喜善类,藏其书过于尺璧寸珠。
异时非其人,勿妄出。
一出当使击节不已,则余与文潜实在其末光焉。
崇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
贞伯再分韵得舍字 明 · 吴宽
 押祃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十一
宛然李公垂,精悍真可诧。
譬彼千里驹,骨相有定价。
维昔掌丝纶,朝回屡清暇。
考古如不及,万卷压高架。
危言动明主,雅意资圣化。
去之十年馀,尚复令人怕。
平生所交游,往往至卿亚。
形迹久遗忘,气力岂凭藉。
名列杨王前,身处季孟下。
久次仍兵曹分司得车驾。
金陵佳丽地,古句非假借。
秦淮汇灞浐,钟阜郁嵩华。
况此亦故乡,无劳买官舍。
所惜者吾徒,临别当首夏
家家竞饯饮,长日对尊斝。
安能叙中情,坐语此短夜。
离怀逐江流,千里向南泻。
咏古 其二十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押尤韵
马援处田牧,有羊数千头。
一朝散昆弟,简君聊遨游。
光武非人敌,委身倾阴谋。
为君取隗嚣,聚米成山丘。
移师灭先零,转战平交州
男儿有汗血,自当死戈矛。
马革包馨香,云台垂勋猷。
悲哉武溪深,三军泣箜篌。
水崩船不上,凄凉卧壶头。
用兵贵万全,涂有所不繇。
据鞍徒顾盼,一挫失通侯。
洪景卢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省斋文稿》卷二四、《启隽类函》卷九七
谪堕亡何,岂旧游之敢记;
传闻有喜,谓新将之当来。
念受廛幸,忝于为氓;
则惟梓难,忘于必敬。
辄理久焚之砚,载通执讯之书。
恭惟某官德配渊骞,文规姚姒。
绍兴之诏,家有其书;
大雅之门,今无此比。
自合径参于国秉,胡为尚考于民功。
千里倾风,二年引领。
叔度来何暮,既腾襦裤之歌;
君严之行勿迟,又冀事枢之执。
某侧闻斯语,为酌其中。
揉此万邦,少展甫申之惠;
间于两社,即追季孟之踪。
既容陪凝,香森戟之笑谈;
复可丐剩,馥残膏于造化。
悃悰所底,英晤必孚。
为人祭某官文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惟公宏量硕德。寡言敏行。
直而能婉。和而不竞。
□儒墨为锋锷。在颜冉季孟
白云刑官。绣衣使者。
时无冤人。路多避马。
既践文昌。来司武库。
冀翟车之高足。为凤池之先路。
岂期位薄德崇。才远途穷。
拜命之时。初一朝于北阙。
移疾于外。不再入于南宫。
呜呼。哀挽悲笳。
寒天疏木。宅不卜地。
祔于故茔。家无馀财。
敛以时服。弟难会葬。
儿未及哭。其营护而奠遣。
惟甥侄与姻族。某尝同官。
实喜良友。仰德弥高。
立言不朽。居常接膝。
未忍分手。况永诀兮无期。
向空筵而酾酒。尚飨。
赠张绘秘教九题 其八 诗筒乐天早与微之唱和,常以竹筒贮诗往还) 北宋 · 林逋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唐贤存雅制,诗笔仰(自注:朱谅。)防闲。
递去权应紧(自注:诗权出薛许昌。)封回债已还(自注:诗债出贾司仓。)
带班犹恐俗,和节不妨山康熙本作删)
酒箧将书簏,谁言季孟间。
隗嚣碗歌 清 · 永瑆
 押马韵
隗嚣故宫碗数枚,秦州山农锄出者。
杜老吟时殿已空,悠悠忽复千年也。
白水真人老兵事,得陇望蜀心犹且。
飘灯小雪照题诗,磨墨阿瞒台上瓦。
鸣沙洲 明末清初 · 曾畹(宁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不见黄河春气动,却从沙碛辨阴晴。
流澌著水天皆冻,大漠无风山自鸣。
饮马浪寻荒烧窟,射雕贪出苦泉营。
传闻烽火年来息,张轨隗嚣已尽平。
刘左丞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一
维年月日。
左补阙赵郡李华
谨奉清酌微奠。
祭于故国子祭酒刘十六兄之灵。
痛矣夫。
时方刑措。
谊傅长沙
运丁中兴。
衍废于家。
命与道乖。
末如之何。
先师微言。
行已堙塞。
续儒济德。
俾世为则。
专门继起。
人用不惑。
季孟叔仲。
于国。
文倾迁固。
理破杨墨。
浊斯浑清。
曲莫容直。
孤玉沈韵。
高鸿坠翼。
畴昔之年。
逆虏悖天。
帝命西平
董戎于关。
上宰奸回。
蔽明怙权。
沮以监抚。
海内翻然。
督哥舒将。
盍不速辕。
兄在西陲
飞章上言。
喻古引今。
易亡为存。
时惮奸邪。
不闻帝阍。
文武房公。
慷慨独论。
迎吠狺狺。
竟寝斯文。
谏官
亦尝披肝。
千里同气。
寤寐永叹。
请受监牧。
请镇丰安
固上党
乞备太原
心竭犬马。
事屈偫顽。
哥舒表
掌记辕门。
明明仁兄。
绍介三军。
举族在此。
惧为祸原。
竟迫方寸。
孤天负恩。
圣朝孝理。
未忍行戮。
爰诏三司
伏念哀鞫。
网脱乌鸟。
恩开桎梏。
实赖仁人。
再春枯木。
房公介然。
于朝。
兄志提挈。
出泥登霄。
言于宰司
大启学徒。
陈沈洎
可备师儒。
堂堂昌言。
光我囚拘。
褚中不行。
何日忘诸。
功曹垂侍。
恩比天伦。
手足是比。
枯荣一人。
友爱惟深
怜眷益亲。
艰阨流离。
存●永分。
冀游门阃。
以慰酸辛。
谁谓凋落。
今惟二人。
呜呼哀哉。
弟参邦宪。
镇海夷。
谁云存殁。
共彼有期。
谓天无亲。
胡与善违。
孺子攀号。
远奉裳帷。
季氏呼天。
割我四支。
平生故人。
横涕交颐。
寄窆空原。
时迨兴师。
官尊地偏。
礼不成仪。
回望旧邦。
素车迟迟。
浔阳地古。
举目悽悲。
执绋流恸。
谁堪此时。
余生易感。
况已衰羸。
泣荐潢污。
魂兮临之。
尚飨。
夏晚雨后月下坐凉作此柬孝仲病中戊寅 晚清 · 李慈铭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乙集
好风自西来,晚雨过微径。
披襟如当秋,稍喜庭宇净。
绿树吹细凉,孤花澹欲定。
明月升东檐,流光照杯檠。
携几就其间,萧然理清咏。
我生固天穷,守道恃能听。
譬人非理争,退处不受横。
积忧似聚兵,善解等脱阱。
景光偶可乘,暂时乐吾性。
七情递为帝,一豁乃称圣。
比日多悲怀,触处入淖泞。
幸此俄顷间,行坐返其正。
张子亦瘁士,劬书夜未竟。
徒步直东阁,旦往返以暝。
微沴或相感,百病杂然应。
我闻圜土囚,一身木为命。
偶然负墙立,搔摩乐馀映
又闻尹氏仆,执役日力并。
夜梦为王侯,恣意无与竞。
人生亦何常,转瞬易季孟
长安冠盖徒,褦襶争造请。
归来对妻子,面目熏饾饤。
一心瞢无主,四体橛所令。
蜚鸿千万群,饥饿劣支胫。
得粥偶一饱,鼾眠不知病。
取彼两相较,得失果孰胜。
愿子养天倪,不授物情柄。
随事取寄适,膏煎岂易罄。
一语出达观,万倍良药赠。
乐于荣启期,斯言非吾佞。
隗嚣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
智者为国,知所去就,大义既定,虽有得失,不为害也。
隗嚣初据陇坻,谦恭下士,豪杰归之,刑政修举,兵甲富盛。
一时窃据之中,有贤将之风矣。
然圣公乘王莽之败,拥众入关,君臣贪暴,不改盗贼之旧,败亡之势,匹夫匹妇皆知之矣。
举大众,束手称臣,违方望之言,陷诸父于死地,仅以身免。
光武河北入洛,政修民附,贤士满朝,群盗十去六七。
惩既往之祸,方拥兵自固,为六国之计。
谋臣去之,义士笑之,而与王元、王捷一二人以死守之。
始从圣公而不吝,终背光武而不悔,去就之计,无一得者。
至于杀身亡国,盖不足怪也。
刘表专制荆州,土广民众,势重于天下。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二人皆求助于
方晏然自守,一无所与。
韩嵩说表曰:「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
果欲有为,起其弊可也。
如其不然,则将择所宜从,岂可拥甲十万,坐观成败。
求援而不能救,见贤而不肯归,此两怨必集于将军,恐不得中立矣」。
犹豫不能用,卒为曹公所并。
隗嚣、刘表,雍容风议,皆得长者之誉。
然其败也,皆以去就不明失之。
不如张鲁之庸,败亡之馀,知所归往,犹能保其后嗣。
《兵法》有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而不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辄殆。」夫惟知彼知己,而后知所去就哉!《栾城后集》卷八。又见《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古今人物记》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