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馆娃宫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四部
引用典故:句践胆
馆娃宫畔顾,国变生娇妒。
句践未尝,夫差心已误。
吴亡甘已矣(一作昔谁在),越胜今何处?
当时二国君,一种江边墓。
矢书答吴王 春秋楚国 · 文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上天苍苍,若存若亡,越王句践下臣种敢言之。
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
句践敬天而功,既得返国,今上天报越之功,敬而受之,不敢忘也。
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王知之乎?
有忠臣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
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
大宰嚭愚而佞言,轻而谗谀,妄语咨口,听而用之,大过三也;
夫齐、晋无反逆行,无僭侈之过,而吴伐二国,辱君臣,毁社稷,大过四也;
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
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
越王谨上刻青天,敢不如命(《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五:「吴王书其矢而射种蠡之军,大夫种书矢射之曰。」)
文台进祝酒辞 其一 春秋楚国 · 文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皇天祐助,我王受福。
良臣集谋,我王之德。
宗庙辅政,鬼神承翼。
君不忘臣,臣尽其力。
上天苍苍,不可掩塞。
觞酒二升,万福无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越兵构行于江、淮之上,还于吴,置酒文台大夫种进祝酒。」)
越王 春秋末吴国 · 吴王夫差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今日为越王陈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礼事之(《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吴王疾愈大纵酒于文台,出令。)
输越 春秋末吴国 · 吴王夫差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逆群臣之议,而输于越,年丰而归寡人(《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
诸大夫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愿一与徼天下之衷。
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
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为吴王争一旦之死。
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吕氏春秋。顺民》:「越王句践致必死于吴,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
号令三军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越语》上:「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有敢谏伐吴者,罪不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
伐吴命令 其二十六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有司将军大徇军中曰:「队各自令其部,部各自令其士,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不如令者斩(已上并《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与《吴语》文多异。)」。
与国人誓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生三人,公与之母;
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越语》上:句践说于国人,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小异。)
誓众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威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越语》上。又见《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有删节。)
遗令 春秋齐国 · 田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无攻越,越猛虎也(《吕氏春秋。顺氏》:齐庄子请攻,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云云。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案田常句践同时,知先君是田常也。)
与群臣盟 春秋末越国 · 越王勾践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柰何而有功乎(《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九:越王反越五年,呜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盟。)
越王吴王寿 春秋末楚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下臣句践,从小臣范蠡,奉觞上千岁之寿,辞曰:「皇在上,令昭下,四时并心,察慈仁者。
大王躬亲鸿恩,立义行仁,九德四塞,威服群臣。
于乎休哉!
传德无极。
上感太阳,降瑞翼翼。
大王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
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吴越春秋。句践入臣外传》七》)」。
为书辞句践 春秋末楚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史记。越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上将军。还反国,为书辞句践。」)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
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
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图,故不辞一死一生。
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
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
流汗之愧,不可以忍。
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
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十。案即《史记》文未可合录,做别载之。)
燕昭王 战国东周 · 苏代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
秦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
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
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
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
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
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
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
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
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
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
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
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
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
以不信秦王也。
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
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
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
韩、魏不听,则秦伐之;
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熟敢不听?
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
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
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
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
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
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
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
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图危;
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
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
秦王闻若说也。
必如刺心。
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
秦伐齐必矣。
夫取秦,上交也;
伐齐,正利也;
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战国策》一十九,又见《史记。苏秦传》)
自齐遗文种 春秋末楚国 · 范蠡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
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
人有盛衰,泰终必否。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
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
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史记。越世家》:「范蠡既去,自齐遗大夫种书」。《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
烈侯 北宋 · 吕陶
 押阳韵
唐衰中原乱,贼据西南疆。
号令不出畿,畴能禦彊梁。
杨侯仗直忠,宝剑凌穹苍。
誓将扫妖祲,得以完金汤。
尝胆过勾践,食羹如乐羊
严颜颈未断,霁云指何伤。
众寡固不敌,岁月亦已长。
孤城屹然峙,锋锐莫可当。
譬如泛巨海,难以一苇航。
天心未厌悔,人意忽苍黄。
百口同穴瘗,悲云惨朝阳。
寰区既澄静,往事极凄凉。
封爵加美谥,幽明知宠章。
近世修旧史,笔削严否藏。
书曰侯死之,一褒踰绣裳(自注:近修唐史,书五月丙子王建彭州杨某死之。)
彭人念侯德,庙食墓之傍。
水旱每致祷,丰年屡仓箱。
父老或有言,夜漏犹未央。
见侯出自庙,凛然坐黄堂
此理实晦昧,有无何渺茫。
子厚罗池神,海俗专祈禳。
乖崖宛丘殡,醉者取灭亡(自注:乖崖殒于私第,过其门者必步。有军校醉,至门不下,辄委辔以死,陈人到今言之。)
英灵果不泯,犹足威一方。
予尝假州绂,秉笏趋侯墙。
为侯记讳日,一奠岁率常。
出令避侯名,示民以虔庄(自注:彭人传云五月二十二日城陷,某尝于是日率官属具祭,仍作佛事,自是岁以为常。又尝谕郡人不得名侯之名。)
又欲建高碑,始终载其详。
俄以罪戾去,慊然视缣缃。
幸此续大句,安能发幽光。
持以遗彭人,庶几予不忘。
献书昭王 战国魏国 · 范雎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臣闻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
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
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
使以臣之言为可,则行而益利其道;
若将弗行,则久留臣,无为也。
语曰:「人主(后语作霸王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乎!
虽以臣为贱而轻辱臣,独不重任臣者,后无反覆于王前邪?
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然则圣王之所弃者,独不足以厚国家乎?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
是何故也?
为其雕荣也。
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虽尧舜禹汤复生,弗能改已。
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
意者臣愚而不阖于王心邪?
亡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邪?
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战国策》五,又见《史记。范雎传》,《史记》「将贱而不足听邪」已下作「贱而不可用乎?」又有「自非然者,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伏斧质」等句,馀文字亦有同异。)
劳奇玉见访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逸羽翩翩万仞翔,更怜高论挟风霜。
大廷封事存师友,名岳藏书辨霸王
十载灌园惟古处,几人佐锻共清狂。
岁寒未减筠色,肯拨蓬蒿过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