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华岳祠题名(一 乾兴元年四月 北宋 · 范雍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金石萃编》卷一二八、《华岳志》卷四
陕西转运使尚书兵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范雍乾兴壬戌岁四月七日恭谒岳祠。
华岳祠题名(二 天圣元年 北宋 · 范雍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金石萃编》卷一二八、《华岳志》卷四
去年题名在后,今岁自三司度支副使迁此官,复为本路转运使,再谒灵祠。
天圣癸亥九月十四日
论复并县劄子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范文正公集》卷一九
臣伏睹赦书节文,西京河阳管界诸县近经并废,颇闻人民不便,并特令依旧。
去年秋才入中书,蒙圣慈差中使催臣言事。
臣首陈七事,内一事为天下民困,由吏役烦重。
西京后汉时三十七万户,置二十县;
唐会昌中十七万户,置十九县;
今有五万六千户,尚置十九县。
是户口十分去七,而县额如旧,吏役不减,安得百姓不困哉!
汉光武诏天下,并减四百馀县,此治世之规,可举为法。
臣请先于西京减并县分,以省吏役。
奉圣旨下范雍并本路转运使,密切相度闻奏。
寻据范雍夏安期等奏,相度西京县邑众多,人户差役频并,今来减县邑为镇,实亦利便
除山险空迥,地里阔远,及陵寝所安,难为废罢外,乞并作十三县,委得允当,别无妨碍。
寻蒙朝廷依奏降敕施行讫。
约计减役人一千五六百户,已放归农,官员亦已省罢讫。
窃闻后来有臣僚上言,或称县尉检覆地远。
且逐县界分,俱不及百里,如南方县分有三二百里者,亦只一员县尉,以此方之,甚不遥远。
或称却费军人守把。
其守把军人,即非旋有招置,并是本府宣毅兵士,在本府中亦须请受。
或称酒税亏额
今体问得,逐镇比旧日却有增盈。
其所上言,皆非害民之事,况无实状。
只是坊郭物力之人,恐产业闲慢;
或逐县公人中,有巢穴已成,不愿更改者,因兹妄说不便,扇摇人情,致臣僚误有采闻,形于奏牍。
朝廷未深穷究,便以为然,改已行之命,特作霈恩,而不知一千五六百户免役之家,重加劳扰,殊非霈恩之意。
只是坊郭物力之人,县邑狡猾之吏,遂其志愿,侥倖欢呼,必有作感圣恩道场,以惑朝听者。
其乡川之民,弃农就役,复为愁苦,是害其本而徇其末也。
光武之朝,诏下并四百县,何号令之行,无敢沮者?
今朝廷止并六县,而号令已出,敢有沮言,是国家命令不行于外,恩泽不逮于民矣。
国政如此,则天下无事可行,皆欲守因循之弊。
弊不可救,乱所由生。
西京汉时三十七万户,置二十县;
今五万六千户,置十九县,其吏役劳扰,亦甚明白,非隐昧之事。
臣为近辅请行此令者,盖欲苏息穷民,且非利己。
缘亲奉德音,并降中使,促令论列时事,非臣辄有改易,况典故甚明,非出自胸臆。
如上言不当,乞朝廷直行黜罢,不销重扰生民,而沮此一议。
转运使等定夺不当,亦乞朝廷駮下不当事件,特行勘问,明示责降,自然利害分别,中外无疑。
臣本上言之人,如不黜罢,其元定夺之官,又不勘问,却将重扰生民之事,作恩宥施行,于体一便。
不知令诸县仍旧,惠及何人?
臣为朝廷惜此一举,使天下无复有省役息民之望。
伏望圣慈指挥西京,未得追扰放役之人,别候朝廷指挥
更年岁间,利害既明,谤议自息。
所以恳恳上言者,忝为辅臣,知利害不能执守,则国家之惠必不能行,生民之弊亦不能去。
傥朝廷以臣僚上言为是,以臣所言为非,即乞依臣所奏,早加勘劾,速行降黜,臣即方敢伏罪,不复论列。
取进止。
试秘书省校书郎耀州华原县事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范文正公集》卷一三
孔子门人七十子之徒,天下皆知其贤焉。
或为邑宰,或为家臣,或不愿仕,盖显于诸侯者寡矣。
然则七十子之徒与孔子语而未尝及怨,何哉?
君子之道充乎己,加乎人,穷与达外也。
战国豪士不由孔子之门者,则有脱贱贫,逐贵高,弗夺弗厌,灭身覆宗而不悔,何哉?
不循圣人之道,挟数以进,求行其欲,得与失重也。
吾乃知夫由孔子道者,虽困穷以死,不害其为贤矣。
君讳问,字道卿陈留人也。
天圣七年秋广文馆开封府所荐士,有与主试官亲嫌者,别试太常寺
予始在秘阁,命往尸之,得君策论,有汉儒风采,乃荐以高等。
明年,不利于春官
退居景陵郡,研经讲道,弦歌终日,远近学者多归之。
既而献文论百首,应茂才异等科第一人召。
会丁家难,不赴。
宝元初,西羌犯延安,君慨然有忧边之意,述平戎策以进。
庆历初,故礼部尚书范公雍言君著《万机济理书》十篇,皆国之大议,朝廷召试学士院
初命试将作监主簿,未调而归,搢绅惜其不称。
时予经略陕西,因表荐之,除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华原县
决滞讼数十,吏民服其明。
西陲积兵,民苦于远输,俗吏急之,以奉上官,民率多流亡。
君独与民缓期,使得措其手足,复流亡者千馀户。
陕西都转运使吴公遵路、孙公沔,皆以善状上闻,宣抚副使田公况复称荐之。
又本道经略使郑公戬,顾京兆属邑有不治者,必遣君治之,以慰其民。
鄜延路经略使庞公籍思广议论之助,权署君幕中,仍主州庠,以教育人材。
累表请改官,未报。
枢密直学士梁公适来代庞,奏君以本官监延州军资库,诏从之。
未几寝疾,以庆历六年十一月三日,终于延安之官舍,享年五十二。
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乡里。
曾祖洪,隐德不仕。
钊,开封府太康县主簿
父允,河中府观察推官
母夫人宋氏。
君娶欧阳氏,生一子曰徽,登进士第镇安军节度推官,知延州甘泉县
二女:长适安州安陆主簿师德,次适进士方琪。
君力于学,志于道,直言直躬,自信而不惑,有孔子门人之业,而不挟战国豪士之数。
虽命与道违,又何愧哉!
其子远来乞铭,故书之曰:
君子之道,耻于弗立,立而无所施,命也。
君子之命,患于弗知,知而无可奈何,天也。
张君其斯人之徒欤!
吾思孔子之门,则当旌其人而不暇哀其人,故昭以铭云。
论西边事宜奏康定元年三月 北宋 · 陈执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一、《宋史》卷二八五《陈执中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三、雍正《陕西通志》卷八六
元昊乘天下久不用兵,而窃发西陲,以游兵困劲卒,用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亭障,延安几至不保。
范雍纳诡诈之说,失于戒严。
刘平任轻躁之心,丧其所部。
上下纷攘,远近骇惊。
金明李士彬族破,而缘边篱落大坏。
塞门至金明二百里,须列修三城。
每城屯精卒千人,招土民为弓箭手,寇大至则保城垒,小至则自驱逐。
每城选閤门祗候以上为寨主、都监,别以诸司使为卢关一路都巡检,以填士彬之阙,仍以兵二千人属之,使为三寨之援。
上下接应,左右相顾,为不可攻之势。
并边熟羌,久居汉地,未尝逃徙者,委边臣拊存之,潜通贼谋反覆者,破逐之。
至于新附黠羌,尤为难信,议者乃欲结西域诸国为天兵之援。
且羌人贪而无亲,胜不相下,徒耗金帛,终误指挥
泾原康奴、灭臧、大虫数族,久居内地,常有翻覆之情,傥不剪除,恐终为患。
议者更欲命瞎毡为缘边巡检,彼既不孝于父,安肯纳忠于国!
若交兵之际,与贼互出首尾,则疆埸之忧,百倍于前矣。
边兵小屈,皮肤之伤也。
民力既穷,腹心之患也。
凡军须出于民,夫运而妻供,父挽而子
道路愁叹,井落空虚。
今复遍修城池,欲如河北之制,及须成,使神运之恐犹未及,况民力乎!
四路用兵之郊,列城禦寇之地,骑罕并辔,车不方轨。
泾州镇戎军似少平易,若不责外守而劳内营,诚取笑狂童,未为上策。
大役既兴,春种不入。
食竭必亡,力竭必乱。
啸聚千百,恶党相从,小则掠道途,大则攻县镇。
贼兵外扰,群盗内侵。
臣恐宵旰之忧,不在于一方矣。
请且修缘边城池,其次边如延州之鄜、同,环庆之邠、宁,不过五七处,量为营葺,则科率既减,民力稍苏。
仍须广土兵,减骑卒。
盖土兵增则守禦有备,骑卒减则转饷可蠲。
优爵秩之科以诱兼并,宽茶盐之利以邀入中。
静守以骄其志,畜锐以挫其锋,更须主张将臣,使横议不及,则忠臣得以尽节,虎士得以忘生也。
攻守策宝元二年 宋 · 刘平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二、《东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三二五《刘平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右编》卷二三、《锡山文集》卷三
五代之末,中国多事,四方用兵,惟制西戎,似得长策。
于时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兵,远屯塞上,但任土豪为众所服者,以其州邑就封之。
凡征赋所入,得以赡兵养士,由是兵精士勇,将得其人,而无边陲之虞。
太祖廓清天下,谓唐末诸侯跋扈难制,削其兵柄,收其赋入。
节度使以下,第其俸禄,或四方有急,则领王师行讨,事已,兵归宿卫,将还本镇。
虽为长策,然当时大臣不能远计,亦以朔方李彝兴灵武冯继业徙于内地。
自此灵、渐敝,中国命将出守,发兵就屯,千里馈粮,远近骚动,十年之中,兵民交困。
灵武既失守,赵德明以僻守一隅,且惧问罪,亟驰驿奏,愿备藩臣
朝廷姑务息民,即以灵、夏两镇授之
德明潜治甲兵,日滋边患。
当时若止弃灵、夏、绥、银四州,限山为界,使德明远遁漠北,则无今日之患。
既以山界蕃汉人户并授之,而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岁宿兵数万。
今元昊僭逆,恣行杀害,众叛亲离,复与唂厮啰相持已久,结隙方深,此乃天亡之时。
臣闻寇不可玩,敌不可纵。
或元昊一旦为人杀戮,酋豪代立,与唂厮啰通和,约契丹为表里,则西北之患,未可测矣。
若以鄜延环庆泾原秦陇四路军马,分为两道,益以蕃汉弓箭手、步骑,得精兵二十万,比元昊之众三倍居多。
乘人心离散,与唂厮啰立敌之时,缘边州军转徙粮草二百馀里,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洪、宥等州。
招集土豪,授以职名,给衣禄金帛,自防禦使以下、刺史以上,第封之,以土人补将校
勇者贪于禄,富者安于家,不期月而人心自定。
或授唂厮啰以灵武军节度使西平王,使逼元昊河外族帐。
复出鄜、延、石州蕃汉步骑,收河西部族,以厚赏招其酋帅。
其众离贰,则以大军进讨,以所得城邑而封之,元昊不过鼠窜河外,为穷寇尔,何所为哉!
今倚山界洪、宥等蕃部为肘掖,以其劲勇而善战斗,若失之,是断其左右臂。
灵、夏、绥、银不产五谷,蕃部驰骋,不习山界道路,每岁供给资粮以赡之。
若收复洪、宥,以山界凭高据险,下瞰沙漠,各列堡障,量以戍兵镇守,此天险也。
彼灵、夏、绥、银,千里黄沙,本非华土。
往年调发远戍,老师费粮,官私疲敝,以致小丑昌炽,此谋之不臧也。
今朝廷贷元昊之罪,更示含容,不惟宿兵转多,经费尤甚。
恐北狄谓朝廷养兵百万,不能制一小戎,有轻中国之心。
然亦须议守禦之长计。
或元昊潜与契丹结为声援,以张其势,则安能减西戎以应河北
譬如一身二疾,不可并治,必轻者为先,重者为后也。
如何减兵,以应河北,请召夏竦范雍与两府大臣议定攻守之策,令边臣遵守。
延州钤辖卢守勤通判计用章之狱不当偏听奏康定元年三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续资治通鉴》卷四二
臣闻众议,延州之围,卢守勤首对范雍号泣,谋遣李康伯见昊贼,为偷生之计。
计用章以为事急,不若退保鄜州
李康伯遂有「宁死难,不可出城见贼」之语。
自昊贼退,守勤金明之失、二将之没,朝廷归罪边将;
又思仓卒之言,一旦为人所发,则祸在不测。
遂反覆前议,移过于人,先为奏陈,冀望取信。
止如黄德和诬奏刘平,欲免退走之罪;
寻闻计用章亦疏斥守勤事状。
文彦博置劾,未分曲直是非,而遽欲罪用章康伯,特赦守勤
此必有议者结附中人,荧惑圣听,以为方当用师边陲,不可轻起大狱。
臣观前史,魏尚陈汤虽有功,不免削爵罚作,案验吏士。
何况拥兵自固,观望不出,恣纵羌贼,破一县,擒二将,大罪未戮,又自蔽其过,矫诬上奏,此而不按,何罪不容!
用章有退保之言,止坐畏懦,而守勤谋见贼之行,乃是归款,二者之责,孰为重轻?
望诏彦博鞫正其狱。
用章之状果虚,守勤之罪果白,用章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金紫光禄大夫秘书监致仕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张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七年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
公讳宗诲,字某,其先曹州宛句人
大父讳某,避乱徙河南,遂为河南人
父讳齐贤,以道德名望相太宗、真宗,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英国公
母崔氏,秦国太夫人
公以荫为秘书省正字,四迁至太子中舍,监骐骥仓,西京左藏库、在京左藏金银库
召试,赐进士第,累迁秘书省著作郎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
历监香药榷易院,同判国子监判尚书祠部吏部南曹登闻鼓院
通判河阳,知富顺监
入为开封府判官,进祠部郎中判三司度支勾院
京东转运使,徙河北,罢知徐州
刑部兵部郎中太常少卿
检校工部尚书文州刺史
四方馆使、知代州,徙卫州,加果州团练使永兴军兵马钤辖
鄜延路钤辖兼知鄜州,加兴州防禦使复永兴军钤辖,未至,改知邠州
抗章请老,以秘书监致仕。
庆历五年闰五月一日,薨于河南会节坊之私第,年七十有七。
公未冠,从英公镇代地,属杨继业初没,虏数出扰边,英公败之城下,邀击于土墱,虏又败。
复用奇兵,破其数万众于繁畤
当是时,代兵骤胜,朝廷倚重英公,公朝夕左右,预参密画,或俾按视行列,传布号令。
公亦善骑射,驰突往返,几危者数矣。
由是以智勇闻。
太宗尝遣使代郡,谕英公曰:「善视此儿,吾行用之」。
会英公以功入辅,深抑子弟私恩,故前勤不叙。
公与仲弟宗礼进士,有文称,复罢之,不令与寒士争。
讫英公再秉政,仕不出筦库
景德初,制以六科取士,公上《安边议》,求以武足安边科自试,不报。
大中祥符中,增前议为三十卷,诏学士院召试。
初,英公论符瑞及修宫事,有大臣之言,颇与当时得幸者意异,至是公止改署国子监事
天禧中,河决东郡,并河千里输茭薪,完复故道,暴吏严期,民力不能致,将以稽违取罪,有持金钱自经者。
公请少缓,且损其数。
章三上,言益激至,颇采用焉。
富顺监,会夷人斗郎叛,群丑寖骚,公遣吏抚之,不即从。
公曰:「夷恬吾抚安,谓吾兵力不制,怠甚矣」。
自将州兵攻之。
夷众数千来战,公分兵为二,一鼓破之,进拔其四栅,夷獠遂定。
监司害其功,不即闻。
及代还,朝廷褒之,为开封府判官
自是数进见,所论多边事,常曰:「虏贪而尚战,国家羁縻二方,予厚而备弛,非久策也。
然羌必先叛,其酋悍而不仁,始嗣而用其众,西凉故地且尽之矣,恃其武,必肆于大国」。
及换使职,不三年,贡不至。
朝廷思公前议,进领团结,往护西师。
辞日,对数刻,访以九事,一国体,二《易》义,馀悉兵家奇正之说。
公敷答明审,上慰遣之。
鄜州范忠献公延安,以旧臣,密访计议
公以虏势未易轻,凡战斗,戒在趋利。
未几刘平石元孙败没,黄德和遁还州,不纳,而又走鄜州
公曰:「军奔将惧而无归,所以取乱也」。
乃纳之,拘德和于馆,抚其伤夷。
鄜城大而不完,公方议新之,会虏骑骤至。
是时天下久安,人不知兵,上下惴恐,将奔窜,至走山谷。
公举措不失常度,号令齐一,严外侯,谨门防,籍入而禁出,索材简器,补葺罅漏,耆幼疲癃,使之各任其力,一夕而城守皆具,外奸莫能窥其隙。
虏知有备,乃去。
以功有兴州之拜,且许便宜从事
初,公在代,告老,不允。
会兴西师,遂以疆事自力。
至是,朝廷益发屯兵,增遣近臣护军,公复内徙,乃曰:「吾当得请矣」。
卒如初志。
公渐英公之训,以爱民恕物为任。
凡治民,必本风俗,尚俭节,教之殖木艺谷,以资其生。
故民蒙其利而怀其爱。
其刺举外部,吏属不职者直其罪,不抉隐微。
数议刑章,或引律比者,多传于世,故号称宽平。
通经术,明治乱,阴阳象纬之书,蕞词萃说,错见互出,世所难晓者,公钩渊发原,贯穿条理,无不浃洽。
尤长于军志,前古用兵,皆能辨其所以为胜负,施于今若无穷。
惜其被遇已晚,不究其用,良可悲已。
宗族因公官者十馀人。
其保任,不间疏近,皆以年为先后,故诸孙多未仕者。
初,公以雍熙甲申始官秘书局,逮康定庚辰,凡五十七年,以大秘书还第。
体强力完,神清识明,康宁寿考,时罕其比。
有文集若干卷,别著《刻漏记》、《花木编》二卷。
夫人吕氏,封冯翊县君
以次子让例恩,追封东平郡君
子七人:长子皋,终司封员外郎直史馆
次未名,早世;
次子宪,刑部郎中
次子文,终大理评事
子庚大理寺丞
次子定,屯田员外郎
次不育。
女三人,二早亡,一适崇仪副使马成美。
庆历七年二月某日,刑部及二弟奉公、夫人之丧,葬于河南某乡之南。
其铭曰:
在昔夏方,王贡以共。
众恬于安,斥兵为凶。
公奋独议,备兹寇戎。
公守于鄜,虏侵其封。
保无坚壁,战无选锋。
公实始至,群心未通。
士民惴恐,谁谋之从?
公一号令,其趋如风。
鼓金其声,旌旗其容。
虏知我备,莫予敢攻。
内外安堵,繄公之功。
公识孰先,公才孰雄。
孰艰其位,有志弗充。
于昭太师元台上公
公实嗣之,显而未融。
世德益茂,阳报其丰。
有子有孙,庆流无穷。
西夏八事奏宝元二年九月1039年9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宋名臣奏议》卷一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太平治迹统类》卷八、《群书考索》后集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右编》卷二五、三八、《经世八编》卷六九、《续资治通鉴》卷四二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臣窃闻去岁十二月赵元昊反,自立为大夏皇帝,改元称制,引兵犯边,遣使致书,割地邀货。
陛下召辅相于宴会不容食顷之间,辅相驰车马于康衢,殊乖坐镇之重。
变起仓卒,事无准绳,朝议纷拿,人心皇骇,不逾旬浃,传布四方。
众皆谓之忽然,臣则知其有素。
请陈有素之状,其状有六焉。
昔者德明尚存,元昊方幼,常劝厥父:「勿事中朝,安能举我国家,终久为人臣妾」?
且谓:「所得俸赐,只以自归,部落实繁,穷困颇甚,茍兹失众,何以守邦?
不若习练干戈,杜绝朝贡,小则恣行讨掠,大则侵夺封疆,上下俱丰,于我何恤」?
德明以力未甚盛,不用其谋。
岂有身自继立而不行其说耶?
元昊反状有素者一也。
自与通好,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纵其来往,盖示怀柔,然而迹稔则容奸,事久则生变。
故我道路之出入,山川之险夷,邦政之否臧,国用之虚实,莫不周知而熟察。
又比来放出宫女,任其所如,元昊重币市之,内之左右。
不唯朝廷之事为其备详,至于宫禁之私,亦所窥测。
济以凶狡之性、贪欲之谋,岂肯固守盟约,坐受羁制?
元昊反状有素者二也。
西鄙地多带山,马能走险,瀚海弥远,水泉不生,王旅欲征,军须不给。
穷讨则遁匿,退保则袭追,以逗挠为困人之谋,以迟久为匮财之计。
元昊恃此艰险,得以猖狂。
复知先朝加兵于我,而终弃灵、,况我彊盛,百倍往时,今若称兵,必能得志。
元昊反状有素者三也。
朝廷累次遣使,元昊多不致恭,或故作滞留而不迎,或佯为匆遽而见迫,或欲负扆而对,或欲专席而居。
虽相见之初,暂御臣下之服;
而送出之后,便具帝者之仪。
盖久已称尊,成其骄态,忽下编于臣列,深耻见于国人,日讲异图,自求足志。
元昊反状有素者四也。
顷年灵州屯戍军校郑美奔戎,德明用之持兵,朝廷终失灵武
元昊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我举子不第,贫贱无归,如此数人,自投于彼。
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以公卿,推诚不疑,倚为谋主。
彼数子者,既不得志于我,遂奔异域。
观其决策背叛,发愤包藏,肯教元昊为顺乎?
其效郑美必矣。
元昊反状有素者五也。
西北相结,乱华为虞,自古闻之,于今见矣。
顷者元昊契丹为亲,私自交通,共谋寇难,缓则指为声势,急则假其师徒,至有犄角为奇,首尾相应。
彼若多作牵制,我则困于分张。
盖先已结大虏之强,方敢立中原之敌。
元昊反状有素者六也。
是六者,岁月已久,中外共闻,而天子不得知,朝廷不为备,养成深患,遂至大骚,此乃两府大臣之罪也。
此外,元昊大抵复知朝廷以久安自恃,不悟边鄙之防,以无战为常,不求将帅之具,士卒骄惰,器用凋零,无谋臣策士以经营四方,无宏纲大纪以控制万国。
以此,故元昊敢以一方之众,抗我天下之师,辄称皇帝,殊不忌惮,其为小戎轻蔑也如此。
略遣数介,平致尺书,而大臣不知所为,措置乖失,以致调发军旅,塞满边陲,战陈未尝一施,储馈已闻屡窘。
关中大扰,人心不宁,而元昊宴安自居,一毫无损,坐观其弊,窃笑所为,其为小戎侮玩也又如此。
臣虽赋性至昧,语才不长,然自闻骚绎,常切忧愤。
况臣知元昊必为今日之患,十年于兹矣,怀不能已,遂于景祐元年,尝进文数轴,内《阅将》一篇,颇叙其事。
当时朝廷方谓天下大定,四夷无虞,臣不敢极陈西戎不宾之由,但述选将预备之策而已。
不见省纳,弃为空文。
今变故已成,边事为梗,致陛下忧劳在念,旰昃惟勤,专委任于辅臣,谋削平于寇乱。
仅周岁序,尚留天诛。
且自用武以来,作事多失。
凡降一诏,未尝合朝廷之宜;
凡建一谋,未闻协天下之望。
宽猛不中,动静皆违。
谓之德则人不肯怀,谓之威则人不肯惧。
德威既弛,夷夏何观?
臣今略举八条,止为戎事,未论其他,伏惟圣明详择。
一事。
伏闻元昊遣使,全拟虏庭,部伍甚雄,辞礼俱亢。
观其勇悍难制,强辩自高,若非使者请行,即是元昊选差。
取其筹画,推为腹心,必谓不敢加诛,得以恣行彊暴。
以能揣敌情为有智,以不辱君命为得贤。
我若察其所叛之谋,知其所来之意,存之则元昊遂其志,诛之则元昊丧其魄。
所宜始至之日,尽斩都市,事出不意,乖其本谋,即时宣闻,遂行削夺。
或命将致讨,或发兵备边,上则可以示大邦不测之威,下则可以杜小人好乱之渐,岂不韪哉!
岂不快哉!
戎人必惮而失图,战士必为之增气。
而反远从境上,召至都下,恣其贸易,待以雍容,重币遣还,优辞慰恤。
意者,岂非冀其回心易虑而伏义向化乎?
夫朝廷结以恩信几四十载,尚无怀感之意,终至反常之祸,岂兹姑息,遂可悛移?
且以放还谓之怀柔邪,则元昊悖逆之性,何怀柔之肯驯?
谓之矜恕邪,则元昊僭窃之罪,何矜恕之可忍?
谓之他计,率无可观。
只是执事者巽懦自居,优游不断,杀之恐其急击,囚之恐其有辞,遂至放还,优示宽贷。
向若未能加戮,只宜境上斥回,使其不测浅深,犹可谓之下策。
召而复遣,理有何长?
乃是大国之谋,悉为小戎所料,遂其所以能揣敌情之智,成其所以不辱君命之贤。
况当时调发,正当辇运相属,道路杂沓,民口沸腾,使之往来,尽得闻见。
谋事若此,取侮之道也。
臣尝观前史,见隗嚣遣将高峻据高平光武使寇恂往降之。
峻命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立斩之,峻即日降。
诸将曰:「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曰:「文者,峻之腹心,今者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唐太宗初即位突厥入寇,直至泾州
突厥遣其腹心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云「百万之兵,今且至矣」。
乃请反命,帝诮之,曰:「我先戮尔」!
萧瑀封德彝请礼遣之,帝曰:「不然,今若放还,当谓我惧」。
遂缚思力,囚于门下,勒兵欲战。
突厥惧,遂请和。
伏惟陛下观寇恂唐太宗之所为,复思今日元昊殊不悔过,则当诛其来使。
果是邪非邪,机会一失,不可复得。
臣深念此,痛惜万万也。
若事皆此类,祸未可知。
二事。
伏自元昊称乱,西鄙震惊,或帅臣乞师,或朝议遣使,沿边要害,宿兵猥繁,虽与旧日不侔,然亦不过一二十万,京师屯卫则差减,天下禁旅则尚多,起为应兵,未尝乏使。
窃见自去年十二月今年四月末,半年之内,相继三度拣军,皆遣使臣,传布宣命。
每至一郡,无不张皇。
仍带殿侍数员,番次押人赴阙。
村民恐惧,谓点乡军。
致有奔窜山林,钻凿支体,不顾伤毁,茍避涅黥,久乃知其非然,其如终是已惑。
三拣兵士,厥数臣则不知,然观此施为,所获必鲜。
若其事频惊众,则莫甚于兹。
臣又伏思,内则省庭,外则转运司以至州县,勤劳供职,严峻用刑,所急之须,唯财是务,尽农亩之税,竭山泽之利。
舟车屋宇,虫鱼草木,凡百所有,无一不征。
共和困穷,都为赋敛。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
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今始用武,遽称乏人,即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所耗之财何益!
殊未战斗,已大惊扰。
万一或至败衄,频有杀伤,须行补添,别设应援,至时又不知调发者何所,拣选者几番!
比之今来,必大兴作。
凡系兵籍,既已不充,所谓乡军,岂免强配?
此时百姓所惧,将来必有不虚。
若果行之,为患非细。
三事。
伏见今年四月中书省劄子,称臣寮上封,财赋所出,各有攸司,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者也。
又曰仍取羡登,用备供入。
乞戒谕诸路转运司,如用度或阙,须管自擘画支赡,若的是圆融不出,即许于邻道钱谷有剩处支那,不得更似日前,乞自京般请钱粮之类,遍行下者。
臣闻民者本也,存心于民则邦国宁;
财者末也,属意于财则黎庶畔。
是以王者以天下之财养天下之民,不闻诛求以害生灵,蓄积以奉私欲。
《易》曰:「何以聚人?
曰财」。
《礼》曰:「财散则人聚」。
此经典之明文也。
伏以国家肇造之时,疆境甚隘,财赋至微,而征伐不停,用度亦足。
太祖太宗尽取川蜀、河东江南两浙荆南湖南、广南、闽粤之地,何啻万里,不许逐方私积宝货,当时尽归京师
且以后来赋输无不经度,逐年只留实约军费,其馀每岁尽数上供。
民力所输,秋毫无隐,不间远迩,不问炎凉,辇运纵横,水陆奔凑,官司督责,时无暂休。
凡天下如此者已七十年矣,岂非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乎?
而又干戈不作,华夏底宁,唯是常须,别无他费。
臣谓都下财货,固当在处,如冈如阜,有入无出,莫知纪极。
路运司以逐州实约之费无多羡馀,其间年岁有凶杀,则必蠲除,朝廷有要索,则必应副,多行搜括,裁可张罗。
若又分外督之,不知出于何所。
朝廷既行诫谕,运司不敢冒违,无计以供,唯民是取。
民若可出,岂复行仁,民又不禁,必生怨怒,亏损和气,驯致深忧。
况是元昊扰边,陕西被苦,士马日济,刍粟顿竭,缮治甲兵,修筑城垒,百役兴作,万倍艰难。
复阻旱灾,无收农赋,中籴之入既不厚,鬻爵所得又不丰,数十万兵,何所仰给?
坐观困弊,不行救恤,而执事者尚曰「财赋者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尔之不足,尔自营求」,是何乖方之深也!
夫上下相维,中外一体,岂可丰上而刻下,空外而实中?
下茍困则上岂得安,外若摇则内岂能定?
况以七十年天下所入,而救此日一方之急,岂为难哉?
若但诛求取足,人民无所逃避,变乱岂有不生?
手足之患未除,心腹之疾又作,则臣深为执事者危之。
臣不敢远引古事,恐烦省察,只以本朝事验之。
窃闻太宗皇帝初实内帑,尝谓侍臣曰:「河东敌境甚迩,吾必取之,至时不免扰民。
内帑所积,以备调发」。
戒重扰也。
其后皆如诏,卒不扰下。
元昊背畔,关中用兵,要在安民,图共禦寇。
而反靳中府无用之物,扰四方已困之民,惜财费人,大非太宗皇帝之所用心也。
臣又闻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藏于天下者,天子之富也;
藏于国内者,诸侯之富也;
藏于室庐箧笥者,庶人之富也。
执事劝陛下行庶人之事,何示人不广也?
且又云的是圆融不出,许于邻道支那。
夫邻道货财,各有用度,必难假辍,徒费规求。
臣又敢以近日一事为證。
切见河北转运司奏,乞割河东五州十三县税赋,充河北支用。
本路自奏一路之费,悉赖五州之资,若遂割移,殆难供给。
寻具闻奏,事已寝停,邻道支那,徒虚语尔。
唯是朝廷逐急救济,乃为良图。
矧向者居无事之时,已行假贷,岂今来当用武之际,复致艰难?
前后不侔,利害可见。
臣谓建此计者,不奸则妄;
赞其说者,非愚则谀。
惟陛下鉴之以明,断之以果,则大事不失而帝业可保矣。
四事。
窃见去岁降诏,令内外两省官诸司使副在边者并军职刺史等近百人,各结罪保举殿直京官已上,委无赃私,堪充边任者。
臣闻有德者然后知人之德,有才者然后识人之才。
无德者见有德必憎,非才者见有才必忌。
唯憎与忌,固非存公。
万一才德虽疏,憎忌不作,其如所见相戾,所为相乖,使之择人,何由得士?
切以两省官诸司使副,虽名显官,岂必皆贤,多由积累而升,亦有容易而得。
军职刺史,本是武夫,校力则多,语识全少。
尽令举将帅之士,便以委边塞之权,不问举主之才德如何,安知所举者善恶?
若忌憎已有所害,乖戾复更相乘,所举之人,岂堪任事?
臣又闻官大者德未必大,位高者才未必高。
若限以官选求,必恐其才德遗逸。
小而下者,安可厚诬?
京朝殿直之流,固有可采,供职选人之辈,岂尽无能?
假有两省官识一选人果有奇才,又有诸司使副识一借职果有异术,借可荐举,寘于边陲,而限以诏条,须且弃置,宛转寻访,别得所闻。
久谙与旋择固殊,目睹与耳闻又邈,限官而选,得士为难。
臣又闻善任人者必适其所用,善御物者不强其不能。
盖以轮辕异宜,凿枘殊制。
茍只取其无过,而不问其用之所有;
祇重其守廉,而不究其谋之所存,则临事必隳,当官必败。
廉而无过者行也,用而有谋者才也。
行则主于化导,才则主于经营。
居治安之时,宜乎化导以行;
在扰乱之日,则当经营以才。
大凡处边任者,小则乘一障,大则守一州,或驱驰战阵之间,或出入戎狄之境,或经度粮草,或熟习山川,或逞骁勇以雄边,或行反间以疑敌,或陈讨伐之策,或谋守禦之术。
如此数事,皆须藉才。
必求非常之人,乃立非常之效。
若但取龊龊无过,规规守廉,施之边方,万必无用。
不止无用,必误军机。
徒令举者易与而自便,亦后有丧师失律,其若我何!
臣谓此诏举官,盖因循平日所行,甚非今时之宜也。
臣伏望两省官诸司使副军职刺史在边者,不可一例受诏。
宜令两府精择有才识、公望卓然、为人所称者,方令举官。
仍宜不限品秩,自借奉职选人已上,皆得充举。
所保之事,须保堪任边上重难任使,如上之所陈。
或本人边事不集,并当同罪。
则人人自畏,岂敢容易而举哉?
十得十,百得百,不虚授,不滥赏,断可知矣。
向有所累,许其自新,得出沉埋,必有植立。
夫先择举主,则所举者不谬矣;
不限品秩,则下位有才者不遗矣;
不免责罚,则负犯者激励而自奋矣。
利害甚焕,可举而用,然须能否既著,赏罚必行,国无虚辞,人则皆劝。
五事。
窃闻鄜延路尝与蕃兵接战,有一寨主为蕃兵所得,及掳去军民甚众。
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马遵引兵追战,即时夺回。
延帅范雍副部署刘平奏乞酬奖,朝命只迁东头供奉官而已。
伏以元昊僭尊,西陲被扰,方励武节以宁边患,其要在乎善恶必辨,赏罚必明,则人各有心,孰不宣力?
赏若当则有功者愈劝,罚若当则有过者自悛。
赏罚不明,功过两弛,转相教告,谁肯奋激?
武节不励,戎心益生,有败而无成,有乱而无治。
渐渍不救,沦胥以铺,盖由乎辨之不早也。
马遵者,出死力,突坚围,引既衄之兵,入不存之地,夺已擒之将士,拔已陷之师徒,虽非大功,亦可谓之奇节矣。
范雍刘平者,国家方大倚注,保奏理合超迁,只进一官,殊乖舆论。
当兹始初用武,尤在赏劝激人,茍未得宜,必难励众。
臣窃闻河北都巡检王守琪捉杀得独流寨溃散兵士二三十人,自礼宾副使供备库使,仍差知陇州
又见京东都巡检李知和捉得劫贼七人,自内殿崇班供备库副使
此二贼徒者,只是草窃之辈,固非勍敌之人,杀之不足震天威,纵之不能成大患,而王守琪则骤迁十馀级,李知和亦超转两资。
至于马遵者,出境讨贼,不顾存亡,援溺救焚,皆得全活,上可以壮朝廷之威,下可以抑僭国之强。
比王、李之功效则度越有馀,比王、李之迁酬则数倍不足。
边臣见之失色,元昊闻之长奸。
用人若斯,致寇之道也。
六事
近于七月中,伏闻中书枢密院同进呈募擒元昊科格,遂告示天下者。
切以拓跋异类,西域诸羌,自唐末乱离,五代争战,盗乃土宇,侈其封疆,时肆猖狂,罕能怀服,常致边患,每劳王师。
历代以犬豕蓄之,置诸度外。
国家引为宗属,付以节旄,割赐名城,世袭王爵,廪给甚厚,贸迁弗停。
其国富强,皆我资用,蠢彼戎丑,变为华风,则我于西夷,恩德岂不大哉?
盟誓弗渝,始终无负。
元昊不图报效,辄肆顽凶,欺诬上天,僭窃大号,合行诞告,速寘明诛,庶伸征伐之权,以快人神之愤。
况自西陲变动,天下震惊,聚目而观,攒耳而听,或谓朝廷有上策,庙堂有奇兵,岂容有臣,敢行称乱!
颙颙伫望,以日系时,殆踰半年,不闻下令。
久之,乃举削夺之罚,行募赏之科,何其隘哉!
夫始未有为,人实莫测;
一旦告谕,共知非谋。
孰不疑朝廷自怯,未能加诛于元昊,而又虑久无处置,姑设赏募,以厌天下之望乎?
适足示弱,不足厌人。
示人以彊,犹惧不振;
示人以弱,其敝何胜?
故《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若谓元昊小戎,无费民力,但诛首恶,足致和平,则臣请终始陈之。
切闻自边事初警,即行调发,师徒合杂,器械堆盈,官私俱勤,道路如沸,易置边吏,办集军粮,关辅大骚,黎庶已困,何民力之无费焉?
募令一施,敌情愈秘,知有窃发,益自周防,增置守卫之兵,广募禦侮之士,寝食必以计,出处必以权,动则有谋,大为之备,何首恶之可募焉?
况夫募者,起于乱秦,用于末世,三代已往,不闻有此。
岂我太平之世,天下一统,偶有小丑背叛,稽之典策,自有讨禦,而执事者不为良画,遽劝陛下行乱秦末世之事乎?
既非至公之谋,又匪常行之法,然有不得已者,亦或为之。
何则?
苦于用兵,终未获敌,思为助兵之术,则募之,汉高祖项羽是也;
兵力骤败,敌势转盛,内怀震惧,计无所出,则募之,王莽刘演是也;
用兵不一,困于支离,敌又相乘,力不能应,则募之,梁太祖刘知俊是也;
一夫跳走,不知所从,虽有兵甲之彊,无以加讨,则募之,楚平王伍员之类是也。
募赏虽设,无一获者,是募赏为无益,不可全任明矣。
元昊初叛,未尝大战,非苦于用兵也;
师旅屯聚,空食边陲,非兵力骤败也;
诸方不耸,独西鄙有警,非用兵不一也;
元昊大据全,拥众不伏,非一夫跳走,不知所从也。
臣以此观之,甚非用募赏之时。
且以我大邦,坐视小丑,况我直彼曲,奚所惮焉?
正朝廷之大刑,副天下之公议,举不失体,动则有辞。
欲征则征之,足以示猛;
欲守则守之,姑以示宽。
表以大御小之权,行禁暴安民之道,号令天下,岂不伟哉!
何乃偷募茍求,潜谋窃取,似同盗法,不敢公行?
谓之容则元昊之恶不可容,谓之忽则元昊之谋不可忽,谓之惜用则用已费矣,谓之惜民则民已劳矣。
况又济师已众,遣将已多,边境骚然,旷日持久,而反止于用募,更无他图,倚之幸安,谓已得策。
以此厌天下之望,以此安君上之心,臣深为执事者羞之。
兵既不行,募又无得,为此逗挠,不减戍粮,国用且殚,民财是取,怨叛必作,表里合攻,臣亦甚为陛下忧之。
元昊既怀逆谋,彼必大为禦备,今闻上下募赏,自知高枕无虞。
夷狄之心,畏强侮弱,因而肆暴,遂成深忧。
若诱之使来,自有方略,则非臣所知。
万一执事者谋之不臧,技止于此,迁延玩寇,姑息养奸,祸已成而计穷,敌已大而力屈,则谁复为陛下图之?
七事。
伏闻秋初,夏守赟枢密使
枢密之任,秉国大权。
起于有唐,始用宦者
降及后世,更以武臣。
国家恩礼益隆,委任尤重,本天下之兵柄,代天子之武威,势均中书,号称两府
茍为轻授,不若阙官。
夏守赟早事先朝,尝参储吏,既缘攀附,渐致显荣。
惟事贵骄,罔思畏谨,每更剧任,颇乏清名,才术无闻,公忠弗有,一旦擢居众贤之上,俾赞万务之机,朝命则行,人心不允。
又况元昊作梗,西陲用兵,上资睿圣之谋,下取枢臣之画,庶臻泰定,以安黔黎。
所宜妙择才能,削平祸乱。
而罔询厥德,遽用斯人,不问贤愚,皆所轻笑。
枢密者,内陶铸武臣,外镇抚夷狄,无事则坐制机轴,以修武备;
用兵则指画方略,以殄寇雠。
是四者。
皆非守赟所能知其髣髴。
而正当用武之际,使践论兵之职,不误国事,复何为哉!
枢府之柄,不专一人,然大抵任贤,岂当如是?
《传》曰:「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
《书》曰:「罔有立政用憸人」,「惟吉士,用励相我国家」。
是则贤者可以立太平,而憸人不可与于政也。
始陛下用守赟,盖以为贤者,可立太平,故用之。
茍知其憸人,则必不用矣。
使陛下用而不知者,执政缄默之过也。
用之和平之日,已曰滥官;
委于艰难之时,尤为非据。
英杰为之解体,奸雄为之生心。
唯是得贤,乃能静乱。
臣又闻为国家者,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得人则重,失人则轻。
唐郭子仪系乎安危者也,入则天下安,出则天下危;
裴晋公系乎轻重者也,进则朝廷重,退则朝廷轻。
守赟反是,其在朝廷也,虽未即致危,亦可谓取轻矣。
亟宜罢免,以重观瞻,所以示陛下不私于一人而盖为万世也。
臣又虑议者以其尝为攀附而谓之亲信可使,以其久历寄任而谓之耆旧可尊,以其官是节制而谓能知兵,以其貌甚魁梧而谓能镇俗。
是皆不然。
唯尽公者可以亲信,不主乎攀附之遇;
唯宿德者可谓耆旧,而不主乎寄任之多;
有才武而好学则能知兵,不在乎官;
有器业而不佻则能镇俗,不在乎貌。
伏惟陛下察守赟之所立,验守赟之所为,可谓尽公、宿德者乎?
可谓有才武而好学、有器业而不佻者乎?
臣于守赟爱恶不相干,声迹不相接,非有家世之隙,禄位之嫌,而进是说也,但闻诸公议,有足惜者。
区区之恳,实愿究陈。
八事。
伏闻西鄙用兵以来,不住差移武臣往彼,每有过阙下而求见者,多不许见。
臣切详所谓,未见其宜。
谓之天子至尊,不可令小臣浼渎,则非所以询刍荛而广接纳也;
谓之循守旧例,未尝许小臣求见,则今用兵要在开通壅塞,非循旧例阻绝人臣之时也;
谓武臣多鄙,不可令容易而对,则既已委任,用为好人,非宜鄙之也;
谓朝廷差除,自有命令,本职所管,自有局分,不必令对,则用兵之际,事与旧殊,本职或有更张,局分亦有规制,何由闻达?
非以博究利病而剪除凶孽之意也。
以此四事求之,臣故曰「切详所谓,未见其宜」。
今边寇方兴,陕西大扰,朝廷多发兵伍,选任武臣,虽则直禦寇戎,盖亦分备他盗。
凡有武臣求对,必于边事有闻,陛下听朝之馀,何惜一见?
召于咫尺,待以从容,霁其威颜,加之善诱,使无惧慑,尽意敷陈,然后观其奏对之是非,察其趋向之邪正,可者则奖激而遣之,不可者亦优容而罢之。
如此,则自谓官家知我姓名,身心有所分付,不患边奏不省,不忧权臣害能,各尽所怀,无不感悦,勇锐而去,罄竭为期,刻志夷凶,立功报主,局分岂有不集,边事岂有不宁?
圣人所以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盖用此矣。
又何忧乎叛寇?
何恤乎用兵?
陛下勤劳之心,岂不至哉?
接纳之礼,岂不优哉?
闻见之事,岂不博哉?
今却其所求,不与之见,奏对之是非无由辨,趋向之邪正不得知。
彼又自谓朝廷虽然遣行,官家未尝识面,但从职任,罔察事情。
胸臆不伸,括囊而去。
至则边事拟奏而不敢奏,兵机欲陈而不敢陈。
或虑聪明不闻,或忧权臣见忌。
人皆惧祸,谁肯尽心?
纵有疏闻,岂如面奏?
陛下勤劳之心则怠矣,接纳之礼则疏矣,闻见之事则隘矣。
祸不滋蔓,已为大幸,如望寇之速平,兵之速弭,则不可得也。
议者又谓臣曰:「此非主上怠于勤劳而疏于接纳,盖执政者自知致寇,常虑获罪,不欲许人非次上殿。
或论奏四方之事,或有陈两府之罪,开悟圣人聪明,则非己之利也。
故但奏云某人已有差使,某人已与迁补,所求入见,不宜允从,只欲徼望恩荣,别希锡赐。
以此罔上,上以为然,意欲阻绝天下是非,蔽塞天子耳目,自以为安身之计也」。
臣谓果有是事,则非臣所知,唯在陛下察其忠邪而进退之,则苍生之福也,宗社无疆之庆也。
兵策十四事奏庆历元年五月 北宋 · 田况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宋名臣奏议》卷一三二、《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三二、《太平治侯统类》卷三○、《太平宝训政事纪年》卷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一、《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一四、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五
一曰:自昊贼弄兵侵噬西蕃,开拓封境,僭叛之迹,固非朝夕。
始于汉界缘边山险之地三百馀处修筑堡寨,欲以收集老弱,并驱壮健,为入寇之谋。
初贡嫚书,亦未敢扰。
范雍延州,屡使王文思辈先肆侵掠,规贪小利。
贼遂激怒其众,执以为辞。
王师伐叛吊民之体,自此失之。
刘谦高继嵩等破庞青诸族,任福白豹城,皆指为大功,无不杀戮老弱以为首级。
彼民皆诉魾于贼,以求复雠。
吾民受制异类,而又使无辜被戮,毒贯人灵,上下文移皆谓之「打虏」,吁,可忽也!
或谓国家久不用兵,将卒未练,欲使趋功骛利,习于战鲑尔。
然贼界诸处设备甚谨,屡行打族,俘获无几,陷没极多。
如郝仁禹打鄂斡族,亡三百四人,无所获。
任政打诺尔阿堡,亡一百九十三人,秦凤部署司打陇波族,亡九十六人,各获首一级。
麟府军马司入贼界牵制,亡三百八十人,斩馘十八人。
其馀大亡小获,无足言者。
以此计之,实伤挫国威,取贼轻侮。
自今宜且罢打族,但严设备守,以俟贼至,然后别为之策,以破奸谋。
二曰:自昊贼寇边,王师屡战不利,非止人谋不善,抑亦众寡非敌。
近因好水川之败,士气愈怯。
诸将既没,牙队之兵,罪皆当斩。
朝廷普示宽贷,欲为招辑,伸恩屈法,事非获已。
军中相劝以退走自全为得计,陜西虽有兵近二十万,防戍城寨二百馀处,所留极少。
近又欲于赞延、环庆泾原三路,各抽减防守,驻兵赞、庆、渭三州,大为屯聚,以备贼至。
然今赞延路有兵六万六千馀人,环庆路四万八千馀人,泾原路六万六千馀人,除留诸城寨外,若逐路尽数那减,屯聚一处,更会合都监巡检手下兵并为一阵,极不上三二万人。
贼若分众而来,犹须力决胜负。
或昊贼自领十馀万众,我以三二万人当之,其势固难力制。
议者但欲以寡击众、幸于偶胜,非万全策也。
夫能以寡击众,徼一时之胜者,或得地利,或发奇策,非可恃以为常。
今必败之形洞可前照,而恬然坐视,莫知更为计也。
议者又谓贼若并兵而入,则率他路援兵以禦之。
且贼每入寇,既有所得,飙驰雾卷,一夕而去,他路固无所及矣。
或谓收保边民,持重以观其势,可击则击,不可则已。
贼不过破燬民生,因食野积而归尔,此茍一日之不败则可也,深虑后患,有异于斯。
去冬都下,尝闻士大夫相与言,谓小羌不足忧。
何则?
叛命之初,我无边备。
若兵随檄至,则关中安危未可知,此贼计之失也。
刘平石元孙陷没,中外震骇。
贼长驱而至,谁能当之?
此二失也。
臣始闻此说,亦诚谓此贼之易与也。
今观其包藏变谲,图全择利,乃知所谓失策者,实贼之得计也。
且贼之未敢长驱,亦犹我之未可深入,所以然者,主客异势,进退怀疑。
边防之兵并出其后,险要之地或断其归,是决成败于一举,岂胜算哉!
李士彬被虏,刘平等败没,延州之境,荡然一空。
日者山外之民,杀掠奔溃,已亡大半,是渭川之境,又渐空矣。
料贼今秋或来春,犹且驱劫不已,必使我藩篱尽空,表里可见,然后攻城破邑,渐谋长驱,则无后顾之患。
臣所以谓关中安危渐不可测,愿朝廷为勇断之计也。
断之勇者,在乎发内帑之财,募陜西、河东强壮之民五七万人,分屯赞延、环庆泾原三路。
俯及防秋,则以逐处弓手分番戍守城寨,而参以正兵,每路及五六万人以上,精加训练。
我军既众,其气自振也。
必曰募民兵则众情不安,增边戍则大费不赡,此循常拘近之论也。
且民兵之法,祖宗所行,迄今军中,馀老多在。
加之出钱选募,非同点差,其中必有乐于效用者。
内帑之积,祖宗本为用兵,今乃其时也。
三曰:用兵之法,当先有部分。
部分进退,权于大将旗鼓,旗鼓常在中军
西陲用兵,每战必败。
好水川之战,任福实为大将,而不能指麾统制以为己任,乃自率一队前当剧锋,矢尽势穷,而后陷没。
忠勇之节虽可嗟悯,然论其才力,止一卒之用。
夫部分不明,多则不能办,少则不能胜,进无所劝,退无所止,一有纷乱,则其势北矣。
欲矫此弊,在乎先求大将之才,峻其威权而尊宠之。
葛怀敏为赞延部署,张亢钤辖,当以偏裨之礼奔走麾下,若犯令即当诛之。
乃平牒往来,动皆钧礼。
韩琦范仲淹经略副使葛怀敏见之,礼容极慢。
上下姑息,三军之士何所法耶?
夏竦陈执中以儒臣委西略,不能身当行阵,为士卒先,至于选择大将,明定部分,乃其职也。
乞朝廷降诏,令更互巡边,采察边臣。
中有材任大将者,特与不次拔擢。
其骄怯之将,每自顾重,不为国家尽力者,奏罢之,则部分立而功可冀矣。
四曰:自古用兵,未有不由间谍而能破敌者也。
昊贼所用谍者,皆厚加赏赂,极其尊宠,故规我机宜,动必得实。
今边臣所遣刺事人,或临以官势,或量与䌽,止于熟户族帐内,采道路之言,便为事实,贼臣变诈,重成疑惑。
今请有入贼界而刺得实者,以钱帛厚赏之。
贼将伊埒刚朗、凌裕勒且之徒,皆元昊亲信,分厢主兵,俯近汉界,出入从者不过一人。
若能募死士陷胸碎首,是去贼之手足。
王沿尝欲用此策,但朝廷不惜美官重赂,则功岂难图?
五曰:唐置都护府,掌抚慰诸蕃,征讨斥堠,及行赏罚,叙录瞕劳。
其属有长史录事、功、仓、户、法诸曹,得为开府之盛。
国朝承五代之后,事归边防。
西陲安辑时,朝廷故无意及此。
今昊贼大肆杀掠,沿边属户各顾家族,心生向背。
又使奸人恣行诱胁,以此贼势转盛,而边堠无复磗蔽。
今新置招抚蕃落司,所谓招抚者,非饮食不足以得其驩,非赏赂不足以回其意,非术数不足以鼓其动,非刑诛不足以制其骄。
曩者曹玮秦州,诛赏并行,戎落诉伏。
泾原用韩质,秦凤用张僎,皆韩琦随行指使,虽各有武勇,至于招抚之术,岂可倚耶?
环庆一路熟户,未尝经贼残破,部族全整,人堪战鲑。
若绥御有术,可得精兵数万。
请令都管举官,与王怀端协力招抚,仍只令韩琦王沿庞籍张奎同领之。
事之大者关报都部署司,其馀知州通判更不兼管。
以养正兵万人一岁之费,为招抚之具,则事无不济。
自来熟户贩鬻青白盐,以求厚利,今一切禁绝之,欲以困贼。
然绝熟户之利,无以资其生。
太宗郑文宝请禁青白盐以困贼迁,可不战而屈人兵。
诏自陜以西市之者皆坐死。
其后犯法甚众,戎人乏食,寇抄边郡,内属万馀帐归继迁。
钱若水驰传视之,因诏尽复旧制,戎人始渐归附。
今日之势,若厚加招抚,稍宽盐禁,则熟户无不得用。
议者疑边馈已窘,而又兴费不赀,非至计也。
且国家通使罝勒斯赍,欲诱以为用,赐帛二万以促其出师,终无实报,是舍熟户近成之效,而信西蕃远妄之言,岂至计耶?
自昊贼破睺牛城,筑瓦川会,而罝勒斯赉远窜历精城,偷安茍息。
其子满济扎、卜辖戬自立,皆为仇敌,尚不能制,矧能为昊贼轻重邪?
温博奇乃罝勒斯赉亲信,首领之豪,其子一声金龙有众万馀,最为强盛,乃与昊贼结姻,罝勒斯赉日益危弱。
今欲以为国家用,非臣之所能知也。
以是论之,招抚熟户,不犹愈于彼乎?
六曰:环庆路投来蕃部极多,夏竦等惩延安之前失,虑贼马奔冲,内应为患,欲迁襄、唐州界,给旷土,使就生业。
又皆不肯离往,若骤加起遣,则戎心动摇,或致生事。
招抚蕃落司得人,令躬至族帐,察其心之向汉者,给沿边闲田,编于熟户。
或度其后必生变者,徙之内地。
然恩威裁制,其事百端,茍非权谋,未易集事也。
七曰:蕃落、广锐、振武、保捷,皆是土兵,材力伉健,武艺精强,战鲑尝为士卒先。
自昊贼扰边以来,惟土兵踊跃,志在争功。
其如请给甚微,不及东军之下者。
振武料钱五百,而二百五十为折支。
积数月一支,又皆靡弊不堪之物。
如新添虎翼兵自南中选填,材质绵弱,而云不知战鲑,见贼恐死,传者皆以为笑,朝廷但且以塞数为名而已。
若月添土兵请给,事恐难行。
请遇特支,比常优加其数,或别定南郊赏例,以激其心,则其立功必不在东军之后矣。
八曰:沿边屯戍骑兵,军额高者无如龙卫
闻其间有不能被甲上马者。
况骁胜、云武、武骑之类,驰走挽弓不过五六㪷,每教皆望空发箭,马前一十二步即已堕地。
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请密料边兵,益步卒而减骑军,但五分得一足矣。
以一骑军之费,可赡步兵二人,而又宽市马之烦扰,违害就利,莫善于兹也。
九曰:西贼每至,诸城寨不料众寡,并须出战,稍有稽违,皆以军法从事。
使赵奢李牧周亚夫授任于今日,获罪必先于诸将矣。
边臣甘死事,获犹子孙之福,不敢持重伺隙,自取严诛。
今若遇寇大至,且坚壁以守,须会合诸路兵马可以取胜,则令出战。
若贼众不多,而畏懦不即追讨,并行诛之。
十曰:主将用兵,非素抚而威临之,则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
西贼首领各将种落之兵,谓之一溜,少长服习,如臂之使指。
既成行列,举手掩口,然后敢食,虏酋长遥见,疑其语言。
其整肃如此。
任福庆州,蕃汉各已信服,士卒亦已谙练。
一旦骤移泾原,值贼至,麾下队兵逐急差拨,诸军将校都不识面,势不得不陷覆。
今请诸路将佐,非大故毋得轻换易,庶几责其成功。
十一曰:古之良将,以燕犒士卒为先。
所以然者,锋刃之下,死生俄顷,固宜推尽恩意,以慰其心。
李牧匈奴,市租皆入幕府,为士卒费。
赵充国禦羌戎,亦日飨军士。
太祖用姚全斌、董遵诲西戎何继筠李汉超当北寇,人各得环、庆、齐、棣一州征租农赋,市牛酒犒军中,不问其出入。
故得戎寇屏息,不敢窥边。
臣前通判江宁府,因造纸甲,得远年帐籍,见曹彬江南日,和州逐次起饷猪羊肉数千斤,以给战士。
范仲淹延州,奏乞比永兴军秦州支米造酒,有司之吝,以为无例而罢。
今请渭、延、庆三州及诸路部署司并特支米造酒,仍都部署司别给随军钱,赡足。
除军员外,其馀士卒每一季或因都阅,或值出入,并须量有瞮及,以慰劳苦。
古者命将出师,阃外之事无不专制,财粮用度,岂有异同?
今主兵主财者皆力敌权均,纷然相制,岂国家任人责功之大体邪?
十二曰:功作器用,中国之所长,非戎狄可及。
今贼甲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不可入。
自京赍去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
以朝廷之事力,中国之伎巧,乃不如一小羌乎?
由彼专而精,我慢而略故也。
今请下逐处,悉令工匠冷砧打造纯钢甲镞,发赴缘边先用,八九㪷力弓试射,以观透箭深浅而赏罚之。
太祖朝旧甲绝为精好,但岁久断绽。
乞且穿贯三五万联,均给四路,亦足以禦敌也。
十三曰:今春昊贼寇边,器械攻城之具极为拙钝,此特缓吾备也。
料贼年岁间,破尽缘边篱落,必驱迫汉民熟户,使为先登,以攻城邑。
边城一有不守,事故可忧。
今修筑城寨,虽渐完固,其如军民不知守城次第。
下河北,选守城卒三五十人,诸处指教,缮治器用,大为之备。
贼动必求全,常顾后患。
若边城坚守,攻之不拔,则亦未敢长驱而深入也。
十四曰:昊贼蓄谋岁深,尽更汉法,自作祅书,非恩信可以縻,文令所能动。
若非天威振赫,大挫癚锋,其势未已。
汉界与贼山界相接,人民繁庶,每来入寇,则科率粮草,多出其间。
山界之民,引弓甚劲,与贼为战,所谓「步奚」。
此皆去贼地遥,向汉甚迩。
若承战胜之势,贼若皆散,承其不备,分路进兵而攻取之,抗禦者诛殛,降顺者招徕,老弱无辜,系之南徙。
其间险要可守之地,则筑坚垒以据之。
所得土田,给与有功熟户。
必不可守,则纵兵破荡,以弱贼势。
若请命归欸,则裁割纵舍,制之在我。
弭患如此,则边陲可安矣。
修奉园陵之记景祐四年正月 北宋 · 孙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民国《巩县志》卷一八
粤若封树所兴,革乎材也;
陵域爰设,存厥制焉。
矧复河洛导川,昔□□建都之壤;
涧瀍流润,本宗邑之疆。
阴阳萃乎淳和,天地挺乎中正
有测景之故事,存定鼎之宏基。
岌嵩岭于轘辕,□长郊于郏鄏。
嘉以坤□含瑞,天镇耸奇,标神岳崇高之形,奠中土峻极之势,所以安三圣之园寝,为万世之邦基。
皇上□□衣□□维洪业,□千龄之景,□□□□法。
禹度而凝诞,尧仁而当宁。
叶推方以敷育,体得一以布猷。
□政畅乎古今,神休裕乎上下。
恭□礼典,恪奉孝仪
保庆皇太后神德丕宣,阴教鸿被,早蕴承天之道,夙敦与月之方。
□□□而咸熙,光扬淑哲;
务四教而克备,懿洽宫闱
爰自先帝,垂法中区
皇上承统大宝,外则靡亲于国柄,内则密于□□。
谟光简册于永年,出□智识于前古。
近钟疾疹,遽奄遐算,景祐三年十一月四日上仙,谥曰庄惠
乃命起复云麾将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建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守忠充修奉园陵部署,内藏库使嘉州刺史入内内侍省押班刘从原充修奉园陵都监入内供奉官德原、郝仲康充修奉园陵走马承受西京左藏副使李知常监修皇堂。
就兹洛土,营乃园陵,掘地揆乎吉辰,圹□按乎旧制。
兵人工匠,计一万一千。
虔膺宸旨,寅奉葬仪,人无告劳之声,工有勿亟之制。
奉孔氏之要道,力匪同科;
洞周诗之格言,民从悦使。
居然办集,究矣经营。
十二月十二日入内副都知皇甫继明锡御宴以赏勋;
是月二十六日入内供奉官赵用颁中金而褒绩,入内殿头朱文用锡挟纩而布乎帝泽,当糅雪而轸乎皇情。
判河南府太师张丞相士逊竹木砖□之材,钱帛刍粟之给,动逾万计,不扰一物。
吏部侍郎王上枢随职此虔护,志在忧恤,弥务俭礼,勿使劳众。
入内都知王惟忠恭副签辖,克持公正,谋画悉周,忖度必中。
孟津户部侍郎范雍输车五百辆,奉宁户部侍郎陈尧佐运㼾五万计,皆镇股肱之郡,率展经纶之力。
租庸吏部侍郎程琳坐筹而事无愆素,备物而□有馀资。
度支郎中杨日华主客郎中林维,始则提振而办材,终则漕挽而集事。
洛苑副使王从均备埏埴之器,左藏库副使允言巡警之职。
入内供奉官杨□□□□务之局,督应用之具。
入内殿头继隆入内高品朱若水、刘□躬掌善局,日犒庶士。
入内殿头李允恭得贾谷之匠,采粟岭之石,继辙而至,□时而来。
故使□□乳台之崔嵬,双峙而中矩;
神门山门之卓荦,四辟而有□。
阙廷端以并陈,献殿敞以独□,焕□□而□级,植松岁寒,阅皇堂于中□,绘皇宸之躔次。
隧道亘乎百步,石门确乎一重。
枢圈铁而载坚,开磨珉而益□。
王座虚其四丈,梓宫周以七楹。
木则或梁或栋而抡材,运斤倏就;
石则乃人乃兽而有器,琢璞备陈。
聿起盛仪,逮侔旧体,昭乎轮奂之状,得乎□俭之猷。
十一月十六日兴役,至今年正月十六日毕事,□计五十馀万,皆修奉二臣之英干也。
是月二十日,□□□颁金帛有□,遽飞章而告成,俟灵舆而终礼。
昂猥膺分职,夙昧摛文,辱严命而若惊,扬休绩而弗罄。
时景祐四年正月二十三日记。
玉册官邵□、王文炳镌,翰林书艺御书院祗候高士安篆额,□□□□□□监内□□使、入内内侍省□□□□□□行□□公事、□□光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使持节嘉州诸军事嘉州刺史御史大夫骑都尉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一百户刘从原立石。
修奉园陵□□□护卫忠军□□□□□□□□□□□军副都指挥使、建宁军节度观察□□□□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使持节建州诸军事建州刺史御史大夫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七百户、食实封八百户郑守忠
龙昌期劄子庆历五年1045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金石苑、民国《华阳县志》卷三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右,臣职忝枢近,寄之藩服,间求遗逸,思补休和,期于上闻,不敢自默。
臣窃见本州将仕郎、试国子四门助教龙昌期气正行介,学纯虑深。
究古今治忽之原,穷圣贤变通之旨。
旁贯百氏,阐发微言。
别注六经,颇有新义,高出诸儒之疏解,洞见圣人之指归。
□□注《周易》、《尚书》、《毛诗》、《孝经》、《道德经》,并撰《礼论》、《八卦图》等书,凡六十馀卷,今资政殿大学士范雍旧尝与之通进。
宝元中本路安抚使韩琦、知益州张逸转运使明镐并曾奏举,遂授初命。
昌期疏于声利,乐于丘园。
试经诲人,取重乡闬;
著书传道,动成简编。
年踰七十之龄,家无斗升之禄。
观其所守,益励初心。
臣伏见故国子监丞江宁府说书张元用,并兖州说书杨光辅,并自布衣,荐为京秩。
昌期生于遐僻,学有本元,惜其暮年,止于散试。
臣欲望圣慈依张元用等例改昌期一京官,充本州州学讲说,以激颓俗,以劝远方,使野无滞才之嗟,朝有养贤之咏。
干冒宸扆,臣无任惶悚激切屏营之至。
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请罢陕西招讨经略司事奏庆历元年八月1041年8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乐全集》卷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窃惟羌虏叛命,王师致讨,分命重臣,委之统帅,故授夏竦陕西招讨等使,四路军政实节制之。
空国事边,于兹三岁,师惟不出,出则丧败;
寇惟不来,来必得志。
控要城寨,残荡无几,内属藩落,驱掠向尽,钝兵挫锐,财殚力屈。
去岁刘平石元孙之没,夺范雍节钺
今春任福之败,罢韩琦经略使。
中外皆谓朝廷威罚不举,责效太轻,然犹薄示损惩,微塞物论。
安有权握大众,坐玩寇敌,至于覆军杀将,蹙国损威,而曰我不预知,是安用名为统帅也?
昔自三代至于春秋列国,凡起军旅,未有其国君不亲预戎事者;
自汉至唐,兴兵举众,未有元帅不身先士卒在于行阵者。
后汉段颎征西羌,二十馀年未尝蓐寝,讫平羌虏。
将帅奋身许国,发愤殄寇,有如是之臣,则陛下何忧焉?
事既乖失,理须更张。
臣窃听舆人之议,皆谓前后丧师,非贼能败我,我自取败尔。
何哉?
凡诸边臣禀令招讨司,机宜事会不失之急,即失之缓,勇者不得施其力,智者不得专其谋。
而又爱恶相攻,异同相戾,文檄矛盾,人无适从。
且朝廷设此司,所以使臂指相用,首尾相救,决众谋于独断,通四路为一家。
近如麟、府之围,虽非陕西疆域,然为统帅,茍急国患,即未能请行赴救,犹须耀师境上,助为声援。
陛下旰食轸虑,遣敕使赍玺书督之出偏师,使遥牵贼后。
逗遛立异,竟不奉命,至使贼如蹈无人之境,因以丰州,夷宁远麟州几陷,今虽仅存,势已孤绝,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一不动念。
但恐泾原鄜延即有警急,亦必不能如首尾之相为救也。
陛下曲全事体,乞还竦旧官,与之一郡,遂其自全之计。
且精择逐路守将,使人自为功,家自为固,量其边势,配之兵力。
仍于永兴益置重兵,以为诸路根本,以为人心镇重。
春秋择遣重臣出巡边,则量禦备之力,迁其军马,入就仓牧,命守将修治城堑,完利器用,以待防秋之政令焉;
则阅其训练之法,蒐补之术,审官吏劳能,以明升降之典,按赋舆盈虚,以通货食之计,以严其战守。
但边城能坚其守,已足弊贼,若将率各尽其用,自当有功。
伏愿天衷垂纳裁择。
周历边塞陈利害奏康定元年三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二、《韩魏公集》卷一四、《韩魏王家传》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太平治迹统类》卷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素昧兵机,不经边任。
昨以寇犯延塞,陕右惊骚,陛下不以臣非才,俾用安集。
臣受命引道,径趋西陲,昼则奔走长途,夜则评遣局事,凡至边郡,率须宴犒,故经度廉采,不能纤悉究知。
然前语以谓口说不如亲逢,耳闻不如目见。
今既周历疆鄙,管见所得,粗有一二,思欲归觐之日面陈旒扆之前,又虑后于事机,先合敷奏。
臣窃以昊贼包藏逆志,积有岁年,朝廷待之不疑,养成凶慝。
今甲马雄盛,金帛富饶,诱纳亡命之徒,助成狡计,与贼迁跳梁之日,事势其实百倍。
故敢驱胁丑类,直扰延安,破寨逼城,号三十万
且朝廷命刘平统兵三路,盖极一时之选,石元孙委任次焉,已并为之擒矣。
偏裨之勇鸷者,如郭遵、万俟政、孟方、张异者,又为俘馘矣。
藩篱熟户李士彬米之顺、李思忠之族,亦为之降且虏矣。
戍卒陷殁者,盖不啻万人,诸路闻风,惕然丧气。
彼贼气焰,从而可知。
范雍缘此降移,已有赵振为代。
延州之民兵虽益,而未补于旧。
范雍之策虑弹压,刘平之谋勇有望,裨将郭遵辈之骁悍敢斗,后来者未闻过之。
所存熟户既难以自保,不无去就之意。
而又鄜州延安止二小程,其城周围二十四里,跨二土山在其中,正当狗道岭贼马来路,川原坦阔。
昨来张守诲应卒缮营,甚未固备,制度低小,木植细弱,其垂钟板尽以人户独扇门为之,至今无材料修换。
王德基到任后,再行计度,人工材木万数甚多,转运司无可应副。
近知张亢交替,便有物力营葺,亦须冬末了毕。
况在城所屯兵马,不满三千之数,万一贼计不测,直攻鄜州,但恐即日备禦未能固守。
鄜州既不能守,则延州城寨非朝廷之有也。
鄜延一带,系昊贼纳款之时出入道路,山川险易,尽曾涉历,而复咫尺银夏,便于巢穴。
臣窃虑出其不意,再来奔突,故捍禦之备,宜以鄜延为先。
鄜延若有重兵,必无深入之患。
其次则环州最逼贼境,新用刘兴知州
庆州久缺部署,高继隆张崇俊虽有心力,不经行阵,未可全然倚任。
驻泊都监之内,亦无得力之人。
夏竦节制泾原等路,复用葛怀敏副之。
若取其谋智,则怀敏夏竦之比;
若籍其勇战,则怀敏平生未识偏伍,亦与一书生无异。
鄜延泾原本设经略使二员,分护诸将。
范雍得罪之后,更不选人,经略一司已明无用,是徒使夏竦惧而求免,岂能成功?
秦凤一路去贼甚远,比之别路,未足多虞。
同州河中府鄜延不遥,宿兵策应。
魏昭炳王克基未尝出离京阙,便使领众禦戎,昨来暂至延州,皆已破胆。
加以诸路城寨,军屯势分,大抵一州之兵半守诸寨,边臣因旧重改,不达时变,谋及废置,率皆异同。
殊不知承平之时边臣无事,竞务增置寨栅,以邀赏恩,止为熟户防家,于国家实有何益!
至今孤囚军旅,蓄聚资粮,犬羊众来,举以遗寇。
所在将帅,例复失和,妒能害功,动致矛盾。
东兵骄而好走,内臣战则失利,此方今之大弊也,臣深为朝廷忧之。
兼逐处主兵臣寮多为不益得兵马,无不恐怯。
朝廷又举昔年之数,止绝陈乞。
臣窃料剧贼果复倾竭种落,并侵一路,彼众我寡,战必败亡。
所至婴城避其锋锐,因而长驱关辅,人户惊逃,大邑富居,任其屠掠,都辇之下,岂不动摇?
陛下宜访帷幄之嘉谋,审攻守之良算,早图平殄,以安生灵,盖非臣浅虑所及也。
臣今为陛下计者,莫若差锐兵三五千,或于同州河中府等处分减,进屯鄜州,选才望大臣一员,复本路经略之任,兼知鄜州,处置边事。
张亢就充本路钤辖,于鄜州驻泊;
朱观环州,就差葛怀敏环庆部署。
如朝廷必以经略一司更不合置,即乞专于鄜州益兵,使葛怀敏泾州,充替夏竦,自然事体均一,不挠边臣之心。
早赐选差才勇帅臣环庆部署,令秦州曹琮管干泾原路兵马公事,准备分擘秦凤闲兵,互相策应。
其沿边堡寨,除自来系大寨广屯兵马之处外,其馀孤小寨栅,断自朝廷,专委经略部署司,须得移那兵马,分食旧积粮草,无使馀羡。
然后并兵入城,只留人员兵士三二十人,以为斥候,量事更差弓箭手防护。
所在沿边路分都监都巡检等阙额,即于诸班新换右职臣僚内选差催发。
河中府同州部署、钤辖,别差稍知边事臣僚充替魏昭炳王克基
所有沿边州军招置蕃落、保捷等指挥,多是本土勇悍之人,只为拘定等杖,失人甚多。
亦乞速降指挥,催促招收,但以人材壮勇、堪任披带者充,今后更不拘等杖。
愚短所见,愿早裁择。
陕西仍分四路各依旧职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四、《韩魏公集》卷一六、《韩魏王家传》卷三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西贼僭叛之初,朝廷委夏竦范雍以经画之任。
永兴,专制泾原秦凤路
居延州,专制鄜延环庆路
朝廷寻以永兴去边地远,乃移泾州
暨贼犯延安范雍被责,即以夏竦陕西都部署,复居永兴军,差臣与范仲淹佐之。
仲淹继乞知延州,臣则常在泾原,盖以耳目所接,易于裁制。
永兴,但阅簿书、行文移而已。
去年春,臣与范仲淹俱有罪累,朝廷又差陈执中陕西都部署、兼知永兴军,未几移夏竦鄜州陈执中泾州驻劄。
朝廷终以事不专一,遂分四路,臣与王沿范仲淹庞籍各当一道,庶务必亲,训兵屯,选将佐,堡寨之守禦,山川之险易,耳目所经,巨细得以周悉。
以一年之后,与上下之情,方已通达。
自古久于其任则政举,况临军易帅,兵家大忌。
今专总四路,则缘塞千里之外,不可遥度。
若朝廷以泾原屡经寇掠,欲臣等兼四路之职,便于移那他路军马,则环庆秦凤两路,黠虏久已窥伺,兵数才可自支,鄜延复地远,不能为援。
他日欲并力泾原,逐路以失备为辞,岂肯一一听命?
臣端坐泾原,惟翻符牒,复类前日。
仍两都总督同在一州,亦非军中之制。
愿止令臣等各依旧职,兼管泾原兵马足矣。
乞留范雍康定元年二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韩魏王家传》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二府旧臣,尽瘁边事,边人德之,且乞留,以安众心。
赵振粗勇,俾为部署可矣。
若谓节制无状,势当必易,则宜召越州范仲淹委任之。
方陛下焦劳之际,臣岂敢避形迹不言?
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
范忠献公雍神道碑治平二年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忠献范公既没之十九年,其子宗贤始以公之行状与故范文正公所为铭文求文于镇,以为碑。
景祐中,公将赴洛阳,镇适受命为新安主簿,一见于京师,其后不与公接,独得其平生行己大略于士大夫之传,以为公天资忠孝,笃善好学,通敏有筹略,以是起县主簿枢密副使历事二帝,皆知其贤,而公亦以此屡用。
公几于先事,建言朝廷,欲奋厉有所立,故常得位志行,而卒不克。
其在延州,所以守禦应敌者未有遗策,而大将刘平石元孙败于外,城几不守,而公亦坐是左迁。
故君子以为公之所欲为者甚壮,而上亦非不用公,遭时不幸,故止于此。
然刘、石之败,非公,延州不守。
而公之去延州也,范文正公承其后,得公之事为详。
及公之没,而志其墓,则推其功为能全延州以捍关中者,其于不幸之中,犹能有立如此。
此镇所闻于人者,而考之于其行状、墓铭,又得其世次出入始终之详。
公讳字伯纯,其先太原人
皇考讳仁恕,事后唐为校书郎
从孟氏辟于并门,卒与俱入蜀,遂相之。
以老,授太子太保,终于家。
及公之贵,累赠太保
王考讳从龟,事蜀为刑部侍郎,入朝终于左屯卫大将军,累赠太傅
考讳德隆,以太傅荫为供奉官,累赠太师中书令
妣韩氏,封安康郡太夫人追封京兆郡
生三子,公最少。
十岁而孤,夫人质衣为资,使公就学。
公幼而警悟,咸平三年,举进士,释褐补洛阳主簿,再调钱塘,改筠州从事
秩满,除大理寺丞、知建州崇安县。
殿中丞,知端州
还朝,献所著文二十卷,进太常博士
初,公为洛阳主簿,张公咏过洛,闻其所为,贤之,书公姓名屏风,遇人辄以识否为问。
至是张公镇淮阳,即引公为倅。
未行,会寇莱公出守洛阳,奏公为留守通判,诏从莱公辟。
二公于天下士少所推与,而争欲得公为僚,朝廷以此知公可用。
寻召判三司开拆司,改尚书屯田员外郎
天禧中,河决滑台,齐鲁皆被其害。
朝廷发兵万人塞之,不给,则命调发丁夫,邑官校督役严甚,山东骚然。
上患之,使宰相三司使择可行者,皆以公为能,诏除京东转运副使
公至,以为民愁无聊,今急之,愈怨,作愈不力,不如一宽之,与民缓期。
民皆奋曰:「公长者,无敢后」。
先期而河堤成。
即拜度支员外郎河北转运使
旧制,以重估募民入粟于边,而县官常苦其费。
公视德、博间民有馀谷,乃歛诸州缗钱,以平价就籴,而官自漕致于边,至今以为便。
是时,陕西边食不足,农民皆远输塞上,朝廷以为忧,徙公转运本路。
公建议以池盐募民入粟于边,而农得以休。
兵部员外郎,召拜户部副使,寻改度支副使
未几,拜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召还,提举京百司。
会环、原州属羌叛,寇边,遣公安抚。
公亲见其酋长,谕以逆顺利害,即皆首服,愿守约束如旧。
还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以奉使契丹
还,加龙图阁直学士
公为三司使,号称职,上知其才,擢拜枢密副使
岁馀,丁太夫人忧,诏以给事中起复视事。
籍田礼毕,迁礼部侍郎
时玉清昭应宫灾,宫之西北隅有数小殿存者,章献太后有意修复,两府廉封,太后悲泣久之,曰:「幸有存者」。
公揣知其意,即抗言:「先帝朝以此空府库,今一夕为灰烬,天意可见。
如幸其存而复兴,民将不堪。
臣以为存不如亡」。
群公皆助之。
太后意解,曰:「不复劳人矣」!
上说,翌日诏谕中外。
明道二年,以户部侍郎陕州
逾月,改京兆府
是岁,诸道旱蝗疾疫,关中尤甚。
公自减廪食,以为民先
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躬自抚视,至染疾不悔。
移镇河阳
公既屡受任陕西,出入边徼,知元昊且反,而朝廷未有以待者,遂自河阳上书陈边事,得召见,献策六。
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出守西京
既而元昊果反,天子思其言,即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
公以为延州西夏咽喉,而戍兵寡弱,若贼并兵急攻,延州不守,则关辅举危,非厚集兵以待之不可,乃累上章乞师。
朝廷不甚以为意。
一旦元昊引兵十馀万破李士彬等,径至城下。
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上,守者才数百人,老幼皆登城,公以身先之。
贼围愈急,使召统帅刘平庆州
领军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
王师不利,二帅陷没,城中大恐。
公慨然曰:「我死国足矣,民何罪」!
于州南嘉岭山之神。
会暮,大雪,贼暴露不能军,乃引去,城卒以完。
朝廷闻之,封其神灵显公。
然公卒以是左迁户部侍郎、知安州
吏民相率守阙讼公无罪,天子亦知之,故一岁间,起公至吏部侍郎、知河中府
未行,改京兆府,且许朝觐。
资政殿学士,兼四路粮草。
至镇岁馀,以边食足而民不劳,加尚书左丞,进大学士,复守西京
有盗起襄、邓间,流及汝、洛,朝廷以属公。
公命讨,且降之,尽获。
是岁,许、汝大蝗,独不入境。
守洛三年,拜礼部尚书
庆历六年正月丁亥,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八。
上为废朝,赠赙加等。
其年三月丙申,葬于洛阳金谷乡宣武里之先原。
公初娶魏氏,追封钜鹿郡夫人
再娶臧氏,始封遂宁郡夫人改封仁寿郡
子六人。
长曰宗杰,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陕西转运使、三路制置解盐使,先公一年而亡。
次曰宗良宗衍,并守将作监主簿
宗古,未仕,皆早亡;
曰宗师、宗贤,并为大理寺丞
女七人,其三人亡,次适眉州防禦使高继宣,次适光禄寺丞吴安度,次适尚书屯田员外郎唐諲,次适屯田员外郎韩绎
孙八人:宗本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开国子博士
子明,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仪太子右赞善大夫
子谅大理寺丞
子奇光禄寺丞
子渊大理评事
子正,未仕。
公性笃学,至老且贵不废。
有集五十卷。
其在枢府,尝绘尚书四代图以进。
所尝荐举者后皆至公卿,世以为知人。
大将狄青初为散直,隶麾下,坐法当斩,公贷之,卒为名将。
平居无事,常欲为久远计,尤恶轻作茍止。
陕西休兵,议者皆以兵冗宜汰,而行之不以渐。
公知人心不厌,密疏,以为急而用之,缓而弃之,后无以复用人,乃止。
及病且革,闻朝廷有事于田狩,犹拜疏不已。
凡四任洛阳,始为邑佐,构亭于县南,父老思之,名曰「范亭」云。
铭曰:
嗟我范公,其先太原
从主于蜀,崎岖艰难。
遭时不祥,再世不显。
集为我公,硕大光明。
初仕于洛,有骏厥声。
时之望人,惟寇与张。
公之所从,为彼得丧。
用公京东,东人以纾。
用公河朔,边廪告馀。
公在关中,帝不西顾。
化盐为粮,农不释亩。
公还京师,羌叛于西。
公出西抚,羌拜其马。
召还三司,屡试有成。
公在枢府庆历六年
自陕徙雍,复临河阳
羌饱必叛,以诏天子。
公言卒效,寄以西鄙。
二帅殒颠,城赖公全。
公斥不诉,民为号冤。
天子知之,旋踵用公。
继守三镇,有光于终。
天锡之报,子孙满前。
以没元身,克多历年。
呜呼贤哉!
范忠献公 北宋 · 邵雍
 押词韵第七部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
陈邵为逸人,忠献为显官。
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
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孙副枢祖母追封汝南郡太夫人周氏再追封河间郡太夫人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八、《蔡忠惠集》卷一二
敕:朕入清庙,陟圆丘。
奉三后之侑,则念及人之亲;
享百福之贶,则思逮下之惠。
矧我枢庭之哲,有怀王妣之慈,申此悯章,以饬幽穸。
具官某祖母某氏,性范雍庄,闺仪严敕。
令人于冠族,储善德于后昆。
再世寖昌,四邻登用。
向有纳书之襚,已跻彻郡之荣。
逮竣事于大神,复徙封于名壤。
并疏异典,用慰营魂。
太常丞管勾河东安抚使机宜文字蒲君墓志铭至和元年十一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蔡忠惠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叔范,天圣八年阆州进士贡至京师,年二十,第中乙科。
余时少君一岁,而第同籍,居同巷,出处相从,意气相得也。
皇祐五年,君以太常丞管勾河东安抚使司文书,随其府君并州,而余为知制诰、权礼部贡举
有以雄词壮论异于众者,验其名氏,曰蒲宗孟,其父师道,乃君讳也。
是年春宗孟释褐,予喜君之有子,且将贺。
宗孟归,亟以书讣曰:「我先子以四月一日终于官,孤宗孟扶丧以寓京兆
明年十一月一日,遂葬京兆府咸阳县龙首乡之北原,敢以告」。
余既吊之,而为之志其墓曰:君曾祖茂璘仕伪彭州判官
颖士善藏书。
父伸赠大理评事,三以乡荐,退于春官自号北谷散夫
君承父词,又得所蓄书以读,而性警悟,十馀岁能诵经传、属诗赋。
陈渐文学名于蜀,一见君所为词章,乃以女妻之,今延福县也。
太夫人陈氏,追封奉先县太君
君少失所恃,事继母朱氏,封寿昌县太君,礼孝尤至,故乡党称其词行。
及莅官处事,又以材闻。
初授成州团练推官,吏易君年少不更事。
君未旬月,已通法令簿书,擿其隐谩,惕惕畏服。
再调延州推官
元昊慢形见,君谓州将郭劝曰:「度元昊必变,变则延为寇冲,城圮堑堙,无以为备,愿建言治之」。
郭劝以其言闻于朝,报不下。
既而元昊果叛,诏城延州
君曰:「役促民劳,未战而困也」。
范雍振武节度陕西经略使,治延州宦者卢守勤兵马钤辖
中贵人临边,自喜事必己出。
尝欲决有所行,而难之,守勤怒发声色,引起。
君止之复坐,曰:「太尉大帅,而军政不一,钤辖骄傲如此,何以帅下?
太尉斩之以徇众」。
守勤泣恨,日捃其过,至罢归,莫能塞所愿。
寻为武宁军节度推官
梁、洋二州人争水利,数十年竞讼,至破产不已。
朝廷下其讼,转运使遣君按视。
君从二州人以行,随所曲直而辨之,为立约束,分水溉注。
二州之人各当所欲,迄今便之。
以父忧去职,服除,除郓州观察判官、监杭州清酒务。
太子中允,知京兆高陵
高陵前号难治,君后威刑而先礼教。
有父兄告其子弟之不令者,君召其子弟语之曰:「顺于父为孝,顺于兄为悌。
汝以悍父兄之心迁而为顺,则为善人,夫何难哉!
我即坐汝,不人类矣」。
闻者爱服迁善。
县豪距县二十里作府君神祠,以巫觋蓄蛇怪,日言祸福,箫鼓歌舞通昼夜,男女往来,输金缯木石为之立庙,至有冒为尚方器服者。
君与民期曰:「令将礼府君神」。
民闻令来,悉集。
既至,群豪翼巫觋以导,君曰:「未斋洁,未宜见神。
且汝能迎置府君神者,及能帅众力而庙者,巫能通神以下祸福者,果谁乎」?
众各指之。
君即麾缚数十人,绳以严法,籍其材而夷其庙。
移知泉之晋江
宣徽使李昭亮延州,奏君改发署判官事。
宣徽澶州并州,皆辟为从事
君感宣徽之知己,事无钜细,力为画议。
君沈静有识虑,压于贵势,必诤辨是非,平居鲜语人过。
喜察奸贪,梏其手则已,不务烦苛。
善议论,上书言禦戎、备蜀、广储嗣事,皆切于世者。
而官止太常丞,年止四十有六,自初仕至终皆在幕府,助人为政,而未尝得专所为以见于人也。
既卒,贫空,孤宗孟绍其家。
有女七人,三嫁为士人妻,四人尚幼。
其称明年至和元年也。
铭曰:
才不必有位,而德不必有年,或曰命然。
生有善行,而殁有嗣传,孰与祉焉?
已乎奈何,归安兹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