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禅关 清 · 黄文仪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此诗收于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物趣由来妙入禅,当空一印印千川。
夜钟冷击山头月,万壑松萝起暮烟(施懿琳编校)
孙褒铜印歌 清 · 桂馥
张俭亡命谁投止,鲁国孔褒堪依恃。
事觉俭捕褒亦收,一门老幼力争死。
死者千年骨已灭,私印犹存肝胆血。
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石碑出土成臼科,独留名字终不磨。
一碑一印在人世,闇中当有神物呵。
去年曾见窦武印,汉人气节如山峻。
文举之碑不可寻,德让有碣字难认。
我携此印归曲阜,陈于碑下拜稽首。
家业授受《春秋经》,谁为《公羊》发墨守。
赵大卿归自四明 南宋 · 释居简
 押先韵
玉轮碾秋旻,一印印百川。
分光落泾渭,湛染尤澄鲜。
素魄当清流,似喜清流贤。
冰澌鉴伊洛,支脉逮涧瀍。
悠悠涵万象,囧囧洞九渊。
可照浊水源,岂异投漪涟。
泾也自由浑,月也亏仍圜。
各不改故常,亦复无党偏。
不知夫如何,竟为浑者獧。
天高杳难问,此理何时宣。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并引) 其五 南宋 · 释居简
四言诗
的的紫槵,茸茸素丝。
自幼至老,念兹在兹。
譬夫一龛,绕以十镜。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
定则离念,反而自求。
于无求中,以敏厥修。
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是故此珠,横绝煨烬。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二十三 南宋 · 释居简
天中天,圣中圣。
赞不及,述不尽。
四海九州,一印印定(瑞庆节)
汉五铢泉范歌戊戌 清 · 翁方纲
 押虞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六
芑堂示我泉范图,筤谷寄图与范俱。
我手量图复量范,后先何限名五铢。
洪遵董逌志复谱,蜀梁溯汉之西都
赤仄品交四出样,黄牛谶记三宫输。
古人录泉未录范,近始闻小长芦朱。
姚君作斋名范鉴,芑堂来共论形模。
范以翻沙金合土,一俯一仰凹凸殊。
煎金沥液有妙理,旁星中线准握觚。
我审虑虒建初尺,以揆汉器皆同符。
传形七分五铢寸,试推旧谱良不诬。
晴窗按纸定轮廓,细缘起自指与肤。
一枚可以测双合,中央积算周四隅。
斑斑活碧古花在,庚庚起立羲爻摹。
周官圜法盖不远,那问泉府府史徒。
方员圭撮亦经义,博古不但彝鼎壶。
夜梦毕升铁活板,仿佛秘殿排签厨。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四十六 南宋 · 释居简
 押词韵第十一部
目前机,摩竭令。
无法商量,一印印定(方丈)
小师求赞 其一 南宋 · 释居简
平常心,摩竭合。
砥柱不摇,风雷不迅。
拈了也,示祖敬。
无法商量,一印印定。
观堂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盐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八
我藏大观半卷帖,已压邺侯三万签
居然晋法具于此,例以淳化毋乃谦。
坛长旧云铁山本,锋全字阔非尖纤。
宜兴华亭二本上,使我梦想难窥觇。
窃恐我藏弗彼让,二十七帖残何嫌。
开卷豁然为神王,底事龙爪誇钩铦。
咸亨释子所集画,万川一印皆圆蟾。
自从临此日有得,晴窗卓午光透帘。
焚香不敢躁心玩,扫径今取堂颜拈。
擘窠自题借虞法,意溯江左诸王兼。
回看此帖中有物,往日骄笔何由砭。
古云内擪与外拓,二王分界恐太严。
今者山阴真神骨,圆转变见于素缣。
龙跳虎卧大开合,墨云虹玉一镜奁。
神光庚庚欲起立,周还结构规堂檐。
虚舟昔发墨王叹,犹误快雪一字尖。
退翁山斋巧缀补,香光翻刻公案添。
华亭插架且莫炫,北平小印看重钤。
苏潭歌寄蕴山乙巳 清 · 翁方纲
 押阳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一
谢郎昔居苏步坊,岭梅寄我关山长。
我度岭南君在北,每托苏句怀联床。
及我北归席末暖,君又南去官丹阳
戊戌访我宝苏室,擘窠为尔拈瓣香。
明年秋共伞山宿,夜话此约何时忘。
弹指七春不相见,君始卜筑于西昌
前言果践潭半亩,潭上榜此镌琳琅。
对石怀人寻旧梦,倚栏照影踟蹰望。
念我苏斋风雨夕,竹窗梧叶同初凉。
玉局散仙千载上,宣城太守天一方。
空潭无云写圆镜,明月一印千灯光。
知我四壁寂何有,但有篆袅茶瓯旁。
磨墨分襟论臭味,唾壶击节增仿偟。
畏我友朋真实语,寸心得失谁评量。
但要此心息壤在,何限石蜜冰盘霜。
因流溯源道岂远,饮水知味饥何妨。
吾斋年来旧侣少,耽思旁讯空茫茫。
常恐小安一艺末,便尔辜负千酹觞。
吾友亦到知非岁,寸阴共矢勤就将。
何论官舍与侨寓,日日千里如同堂。
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并引)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北涧集》卷六
劫灰之说,大三灾之一也。
天地所不能免,况天地间物哉?
明教禅师阇维不坏者五:曰顶,曰耳,曰舌,曰童真,曰数珠。
万行成就,三灾弥纶,自若也。
作《五种不坏赞》,用公书远公影堂故事云。
顶骨峣然,隐若伏犀。
于烈火中,凄其廪而。
古铁铮铮,烬馀不热。
击石拊石,迭中音节。
舍利团缀,素魄囧如。
湛湛凝露,累累贯珠。
岂无他人,欲见其顶。
月行太空,蛙沉坎井。
去窒而聪,去塞而通。
于无数声,齐万窍风。
风止声消,音响寂绝。
谷神不死,听火焰说。
说无所说,闻无所闻。
烟灭灰飞,所亡者存。
以是耳根,示尔四众。
德宏功,千二百种。
宣明心声,若出金石。
汹涌辩河,不渗涓滴。
书献天子,天颜屡改。
一笑归来,此舌犹在。
韩吾不非,吾奚以为。
壅吾不夷,吾奚以驰。
一生事了,有死无憾。
身随劫烧,红开菡萏
童真出家,死于童真
出没卷舒,一坚密身。
嗟多欲人,曲为欲说。
于其根中,出火自焫。
猗欤哲人,哂乃覆辙。
以古为鉴,以身代舌。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石付百粉,玉兮温温。
的的紫槵,茸茸素丝。
自幼至老,念兹在兹。
譬夫一龛,绕以十镜。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
定则离念,反而自求。
于无求中,以敏厥修。
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是故此珠,横绝煨烬。
台湾三仁诗(寿先生 清 · 陈裴之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
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
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
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
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编者按:丁未,乾隆五十二年(1787),此咏林爽文事件死难人士。)季冬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
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施懿琳编校)
抱一印出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词韵第三部
朝抱一印出,暮抱一印归。
公家有严程,出入焉敢违。
吏曹方劻勷,文牍正填委。
力弱惊任隆,劳微愧恩私。
赵总领汝谊劄子(一 淳熙九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书稿》卷九
某辱诲翰,至感。
一冬无雨雪,嗣岁可虑。
昨日得江叔源未离荆南时劄子,备言和籴费力,如使所及漕司莫可稍裁其数否?
想自有所处矣。
教授申状却不说刘璧所抚一节,三省未肯施行。
今须径从刘取一印状,自靖州缴申,庶可施行。
事既涉两路,而京仲远已到任,则湖北漕司亦难起文字矣。
切望速以此意谕之。
蔡定夫到此颇速,尚可商量也。
刘子澄因冠梳之禁遂具奏及礼俗,深可敬仰。
罗守已到任否?
边头及军旅有所闻无惜垂诲,幸甚。
思陵录下之一(起戊申三月丁酉己酉二月壬戌。)1189年2月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五、《杂著述》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淳熙十五年戊申三月丁酉朔,雨。
延和殿坐,呈学士院申明报谢国书,绍兴三十年例以锦拓匣用红封裹。
上曰:「合依去年告哀国书例,并以黄」。
萧燧申:「昨充按行使,将来合往攒宫审验神标,缘除参政,合与不合前去?
或止令吴回掌管,将来一就结局」?
有旨令吴回掌管,一就结局。
从驾过德寿宫临慰如仪。
己亥,晴。
早,百官请太上尊谥于南郊,积雨骤霁,人皆叹异。
辛丑,晴。
国忌,行香毕,先诣德寿宫进名奉慰太后,次诣西上閤门进名奉慰皇帝及皇后,以太上谥号敕下也
次入东华门,至倚奏事。
呈礼部太常寺申,将来发引差摄太傅导梓宫,合就委总护使,及摄侍中少傅少保等。
予奏:「馀官皆已拟定,惟太傅续呈」。
既退,上遣内侍持批旨云:大行太上皇帝灵驾发引,依绍兴二十九年显仁皇后例,免引拽。
壬寅,雨。
早,常服吉带至祥曦殿宪节皇后册宝自内中出,骑从至太庙门下马,至南神门外幄次奉安讫,就庙中宿斋。
癸卯,阴。
早,以地湿,祭服诣殿廊立班,文武百官皆集,从册宝入南神门,至殿西阶下,俟奉神主出祏室再拜。
王相太傅升殿,逐室上香、奠币、酌酒、读祝文讫,回至册匣。
予󲦤笏奉册以授之。
留参读册于殿上,意若告祖宗者。
读毕,复授宝如授册之仪。
黄枢读宝于殿上讫,各复位,赞再拜。
奉神主入祏室瘗币讫,复换常服吉带,从册宝出庙门。
骑从至德寿宫换黑带入,以册宝告于太上皇帝虞主前,如太庙之仪。
从册宝归太庙权奉安讫,归家。
甲辰,晴。
延和奏事,萧参谢充攒宫礼仪使,且云已具画一进入。
上小语云:「尚未定,且少待,或改差宰臣」。
盖恐人有议论。
既而上问:「差宰相如何」?
予奏:「去年十月,臣在德寿宫固尝言当置五使,而礼官坚执绍兴二十九年显仁例,殊不知事体当有别。
臣适避嫌,不敢力争。
今陛下既用七月之制,又行三年之丧,岂可无执政官至陵下?
前日所以绵蕝乞差萧燧礼仪使,盖此使旧用从官,今以两府,足见增重之意。
又序位适在伯圭之下,于总护使自不相妨。
元祐二年迎奉神宗塑像往裕陵,亦差中书侍郎吕大防礼仪使,即今参政也,盖不敢无所据云」。
上曰:「事体不轻,甚善」。
上宣谕:「绍兴府前月二十九日大雷,明日雨雹,甚损麦苗,独攒宫相近无之」。
激赏库申,昨绍兴二十九年有支送总护使已下常礼,今未有钱银。
上曰:「几何」?
予奏:「已具在此,约钱八千缗、银二百两。
顷年激赏库有馀,今非昔比」。
上曰:「即今封桩库,此自合支」。
乃令左帑支万缗及银二百两。
补阙薛叔似对两疏:一论政事,一乞请太后大内
次诣祥曦殿下立班,圣神文武宪孝皇帝册宝自内出,再拜讫,从诣德寿宫奉安于宫门外幄次,赴都堂宿斋。
以近例论之,合于德寿宫前宿斋,亦惟吏言是从耳。
乙巳,绝早,常服黑带诣德寿宫门外幄次,后从册宝寘殿阶下少退,再追班,再拜。
左相升殿上香奠祭讫下殿。
予以册宝授之。
升殿读册,次授宝如册。
黄枢升殿读宝。
礼毕,进名奉慰太后
次赴太庙换吉带,就别庙奉上懿节皇后改谥宪节,如太上册宝之仪。
次换黑带诣文德殿门外,为奉上太上谥册宝毕,奉慰皇帝、皇后,并进名再拜。
帝后两册宝,左相当上太上者,予当上宪节者,枢、亦各一读册宝,而太常不敢明言,堂吏又复观望。
左相并任其事,册在宝先,但字数多尔。
初谓以此相优,令予读宝。
予以嫌不敢辨,但用绍兴二十九年显仁例,陈康伯右相以册宝授左相,而令枢读册宝。
吏又以黄枢衰疲惮烦,遂令读宝云
内侍都知刘庆祖传旨赐奉上册宝银绢,二相各三百疋两,枢各二百四十疋两,同入奏辞免。
礼官及行事官支赐有差。
丙午,旬休。
内批辞银绢奏云:「不许辞免,可特收受」。
丁未,延和殿坐。
起居毕,三省枢院同辞银绢。
上再三不许,曰:「典礼至重,其数不多,不必固辞」。
进呈至道三年永熙陵典故:四月越王元份五使是年九月十四日宰臣吕端太傅持节前导灵驾并奠谥册宝,监锁元宫。
是时一相,尚且亲往。
只如绍兴元年昭慈圣献皇后会稽,仓卒间犹命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总护使,又差参知政事张守监掩攒宫,盖是时范宗尹独相,又母后事体不同。
今者有司不知典故,凡事只用显仁误例。
初八日因圣问,臣方敢具出。
上曰:「若无典故,犹当义起,况典故甚明乎」?
初,予连日语左相:「今若卤莽,后必噬脐」。
左深以为疑,五更漏舍再示以典故,怫然曰:「须是两相都往」。
又密语留参云云。
留遂云:「左相疑逼其去则不可复归,不如已之」。
予曰:「然则某当自请去」。
留曰:「如此方可」。
既进呈,予亟奏:「臣请去」。
上从之,且曰:「别立使名如何」?
予奏:「使名却小,且碍总护,只依此的例为是」。
王相见议定,然后云:「陛下属臣亦可」。
上曰:「不须」。
是日内引洪迈,上谕以山陵事重,已宰臣一人去。
初欲立使名,恐碍总护,乃有摄太傅故事。
赞圣德,又进劄子乞条具修实录,又奏:「顷蒙宣谕太上皇帝宜以文武臣各二人配享,文臣无如吕颐浩赵鼎,武臣当用张浚韩世忠,乞令侍从议」。
并批依奏。
上又曰:「有社稷之功」。
以诸韩在此致力,书韩世忠于张浚之上,皆云太师,其实世忠乃赠尔。
从驾过德寿宫
台州进士宗女夫余宋臣缟素,在望仙桥东欲拦驾投进二黄册文字,为街司所驱,驾过,叫呼不已。
临安府为缴进,乃《万世如见集》,其前太上庆寿歌颂,其后乃追思上仙之辞,刻板模印数十本。
有旨令临安毁板,押出界。
戊申,国忌行香。
己酉,不坐,入局。
内引总护使伯圭,又引报谢使副京镗刘端仁朝辞,其书曰:「比沐慈仁,远驰华使。
悯念凶哀之故,特行祭唁之仪。
虽已饬于报函,顾未殚于感绪。
亟颛谢礼,荐达英聪。
不腆币将,并申牍布」。
奏:「赍礼物当与告哀使同,缘其间遗留使却用泛使例,恐今减半,彼以为疑」。
上沉吟良久,曰:「莫适中否」?
又云:「以卿向来馆伴倜傥,故加选用」。
谏议谢谔有疏乞量增,上不以为然,故圣语如此。
辛亥,早,国忌行香。
阁下奏事,呈谢谔乞量添报谢使礼物。
上曰:「昨京镗亦来说,用正旦例已得中」。
自不知,遂进呈讫。
又呈户部奏:「今年权免会庆圣节进奉总计左藏库银十三万二千八十两五钱二分五釐,绢三万七千四百疋,金三百两,折银钱三万六千六百二十八贯三百六十二文,内藏库银五千九百五十九两,折银绢钱四千九百八十四贯三百七十五文」。
上曰:「明年又须此数」。
予奏:「此盛德事,陛下必不惜」。
上曰:「将来衣绢莫不防阙否」?
予奏:「户部纽作四贯一疋,价已不低,有钱甚易买」。
上许之,退批旨以金银对支。
予呈劄子:「被差前导太上灵驾,止关借奉使一印,并带堂吏五人,诸色使令五十馀人,并不申请借请批支之类,免觊恩赏。
但令激赏库使臣量带官会前去,恐合犒设人匠」。
上曰:「须行犒设,仍务从优」。
宰臣亲往,大小体面。
内侍省都知语行首司云:「近日册宝银绢,既未见赍关子来请,已得旨少间一面降赐支食钱二十千,酒四瓶」。
短表谢。
内侍传旨付下洪迈所拟指挥,其略云:「攒宫大事,如官吏指望赦恩,故不整肃,及受财扰良民,理宜戒敕,乞给黄榜」。
三教堂诗为杜总日章 明 · 袁宏道
 押词韵第六部
支公好骏马,俗以为不韵。
头陀手铦戈,标格乃白俊。
将军起马上,铁腕风雷迅。
朝踏雪山冰,夜眠青冢燐。
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
辟如担夫争,见者笔意进。
关捩偶相触,石火不容瞬。
归来读诗书,如暗得灯烬。
堂堂三圣人,同宗偶异胤。
刻影求飞鸿,雾耶自生晕。
白水涌冰轮,千江同一印
钱谷惠山煮泉图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
腊月景和畅(谷自识十二月九日因用王维语),同人试煮泉。
有僧亦有道(画中景如此),汲方逊汲圆惠泉有方圆二池圆者甘方者不及而谷所画正系圆池题为惠山煮泉图印證亦切)
此地诚远俗,无尘便是仙。
当前一印證,似与共周旋。
汧阳县龙泉山普济禅院碑铭(并序 大中祥符三年 北宋 · 阎仲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金石萃编》卷一二九、汧阳述古编、道光重修《汧阳县志》卷一○、金石苑
伟哉,大雄氏之设教也!
始自周昭,降乎西土,绛传汉度,乃遍中华。
群生得悟于三乘,万化爰归于一印
超腾圣果,变金地而有因;
指救迷涂,周沙界于无际。
于是人寰之内,梵刹倾依;
尘网之间,法轮常转。
上以助皇王之异政,下以鼓洪海之长澜。
历代承宗,空门相望,并蓍龟而取鉴,酌善恶以歧分。
□无古以无今,知有名而有统。
栖禅聚学,庄严须辑于祇园;
行道司时,翕习勤瞻于佛相。
普天之下,真风揔持;
率土之滨,清净求本。
探龙宫而何极,穷花藏以尤深,齐日月以争辉,共乾坤而可久。
纵陵谷迁易,难摇于四洲;
风雨晦明,常登于五位。
阐扬解脱之理,寻除烦恼之根,亿万斯年,人天作会。
圆通了义,瑞应弥彰。
噫!
上士勤行之者,其孰能与于此乎!
汧阳县龙泉山普济禅院,起自唐武德中创建。
迩后因时而毁,鞠为茂草,形胜基搆,宛尔在焉。
直至开平四年,丰德山僧鉴幽届此参游,企慕灵迹,曰:「栖足之地,贤圣择之,化俗之方,资缘可已」。
负畚插,就岩谷之平□;
是板是筑,架台殿以浮光。
修竹丛林,乍迎春景,缁流梵唱,岂异仙居
同光二年,完葺未周,有天盖山宏表禅师惠然而来,移住于此,于广顺元年奄化,付门人进明,仅四十馀载。
显德中废置,建隆内存留。
开宝元年赐紫僧进词又继明以居之,经营度财,弗遑宁息,重叠兴替,益增感□。
太平兴国三年,方降敕改为普济禅院
今之院主僧定庄,克其裔,恳志虔恪,续世五代,联绵永昌,踰时百年,光景如昨。
观其峻宇高下,飞泉浅深,据汧陇之东陲,面宝鸡之南极。
古木转虬龙之状,霞张绮绣之辉。
金磬初闻,似传声于碧落;
朱楼半出,疑接影于清凉。
非凡喜喻于王城,安众靡殊于鹫岭
晨昏动止,俱生十智之心;
岁月香灯,对守八关之禁。
前走长安之道,高连吴岳之云。
其□异也,可以攀七叶岩;
其虚广也,可以召千罗汉。
凋楹刻桷,妙用神机,曲槛回廊,丹青绝笔。
比往之制度,十倍其功;
当今之规模,独处其上。
若夫太华之陟屺,樊川花岩天台之国清,中条之万固,皆幽奇贯绝,车盖罕到之处,而或列于兹境者,亦未许同日而论耳。
曾何必琼瑶玛瑙,凝□于阶除;
琉璃旃檀,累成于龛室。
然后以言其真净福利也,惟达识而能议之,于以见主斯院者,夙夜而不怠其事焉。
其定庄早厌烦笼,坚持法□,绍分流之派,滋连叶之荣,□披粪扫之衣,式报真如之愿。
察其举措,谅足多焉。
至于蔬圃新畦,松萝旧坞,彩绘塑像,金碧盈堂。
道俗咸钦,檀施馀积,率从心匠,匪曰天成。
是使戒聚之徒,寻访以如织,吉祥之誉,欢惬而动人。
仲卿景德四载冬,罢守于郑,来牧陇右。
汧阳路次之北,赏其山之郁秀,或对曰:「龙泉山院」。
明年秋,奉上旨给假西都迁祔,乃纡步以登于是焉,其塽垲雅致,则精微万态,目不能舍,任铺舒而罔及也。
忽有定昭、定晖率群僧进言,谓院之得额,而实无碑,情激再三,不敢固请。
仲卿以其脱洒拔尘,事状可录,式因公馀,含毫尽澄。
理而摭实,复为铭曰:
惟此南洲,尊崇佛事。
传由西土,森罗汉寺
现白毫相,布黄金地
代历几千,法称不二(其一)
天地覆载,圣教攸先。
日月临照,梵刹相连。
禅宗有觉,沙界无边。
清净之化,声色之缘(其二)
高悬慧日,下烛重昏。
尘劳解网,方便开门。
修持之道,布施之源。
体若夫子,记诸善言(其三)
庄严多般,种种供养。
珍宝穷奢,重重瞻仰。
其神自通,其文弥广。
鉴戒足徵,报应宁爽(其四)
汧阳指东,龙泉居北。
院宇隆盛,岚烟登陟。
园林蔽空,云霞隐色。
基搆□旋,嘉名永得(其五)
峨眉西顾,彩凤东邻。
门临四达,势接三秦。
风清销暑,地暖涵
显兹胜槩,贻之后人(其六)
殿阁孤摽,工巧增饰。
中座󷳝󷳝,飞檐翼翼。
树老飘红,潭腥涌黑。
安乐道场,何往弗克(其七)
端齐鹤树,俨若莲宫。
诸漏已尽,空王大宗
美哉灵迹,厥扬真风。
一垂贞范,将播无穷(其八)
武威安文㻮刻字。
大中祥符三年岁次庚戌十一月丙子朔九日甲申建。
偈颂七十八首 其五十二 北宋 · 释正觉
 押东韵
空劫有真宗,声前问己躬。
赤穷新活计,清白旧家风。
的的三乘外,寥寥一印中。
却来行异类,万派自朝东。
荣侄试周 南宋 · 裘万顷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汝生方满岁,伯发已星星。
苧甘投老,兰荪喜向荣。
席间无一印,帷下有诸经。
莫学鱼儿戏,来年快聚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