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杨椿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二、《豫章先生遗文》卷五
元魏太保侍中杨椿戒其子孙曰:「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祖真清河太守,母王氏,魏文明太后之外姑。)
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
于姻亲知故吉凶之际,必厚加助遗,来往宾僚必以酒肉饮食,故六亲朋友无憾焉。
然记清河翁时服饰唯布衣韦带,常以自约敕诸父曰:『汝等后世若富贵于今日,慎勿积金一斤、采帛百疋以上,用为富也』。
又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
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别食也。
又愿毕吾兄弟不异居异财。
汝等眼见,非是虚假。
闻汝等兄弟时有别斋而独食者,又不如吾等一世也。
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宅舍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能保守之,方为势家所夺。
北都朝法严急。
太和初,吾兄弟三人皆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高祖孝文皇帝讳宏,兄即播为平东将军。),吾与津在文明太后左右文明太后冯氏高宗文帝之后。高宗没,献文年十二,太后临朝听政。孝文立,尊为太皇太后,津为侍御史,后为华州刺史。)
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则便大嗔嫌。
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
吾兄弟自相戒曰:『今忝二圣近臣,居人子母之间,惟宜深慎。
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慎勿轻言』。
十馀年间,未尝言一人罪过。
当时大被嫌责,对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仰误圣听,是以不敢言』。
于后终以不言蒙赏。
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它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光禄大夫仪同开府司徒太保,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中正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
闻汝等学俗人,乃有坐而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语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
如是行之,丈夫立身之大病也。
汝家仕以来,高祖以下七郡太守、三十二刺史,内外显仕,时辈少比。
汝等但能存礼节,不为奢淫骄慢,假不胜人,亦寡尤悔,足成名家。
吾今年始七十,自惟气力尚堪朝觐,所以孳孳求退者,正欲汝等知天下满足之义,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下名。
汝等能记吾言,百年后终无恨矣」。
椿字延寿,性谨厚宽裕,为内给事,与兄播并同禁闱。
文明太后之丧,孝文五日不食,椿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
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
帝感其言,乃一进粥。
初,献文世有蠕蠕万馀户降附于高平、薄骨律二镇,太和末畔,唯有二千馀家。
太中大夫王通等求徙置淮北,诏椿徙焉。
椿上书以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以先朝居之荒服,欲悦近来远。
今新附者众,若旧者见徙,新者必不安。
愚谓不可」。
八坐不从,遂于济州沿河居之。
冀州元愉之乱,果皆浮河赴贼,所在钞掠,如椿所策。
元颢入洛,子昱所禽,或劝椿携家避祸,椿曰:「吾内外百口,何处逃避?
正当安坐任运」。
庄帝还宫,椿上书归老,诏赐安车驷马
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涕。
椿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
黔州开元寺寓舍怡偲堂阅旧书,钞此一事付小子相收。
清溪王吉老请书而入石。
吉老孝友之士,欲斯文之行于人,使家有孝弟忠信之训,其意甚美,故书遗之。
元符二年十二月乙卯山谷老人书。
留别元老 北宋 · 邹浩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不因投窜抵昭平,争得相逢一笑亲。
尘里妙空居士室,琴边聊见宰官身
周颙尚以妻为累,元亮惟知隐是真(自注:元老不娶不仕,故云。)
莫逆于心更何语,拨开船子过牢津。
韩资政荐讲读科启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三、《道乡集》卷二三、《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一
十科简拔,宜先四国之英;
一介颛蒙,缪辱三人之数。
揆之清议,祗以愧心。
窃观访落之初,钦奉思齐之训,集元老于岩廊之上,沛庞恩于率土之中。
谓持盈守成,虽已明于操术;
而设官分职,尤当务于择人。
用恢荐举之科,参究贤能之实,著于甲令,断自近班。
既因习于累年,颇发挥于多士。
惟时讲读,实迈等夷,大或供奉于西厢,小亦表仪于东序
顾兹显选,繄厥先容。
傥非德厌于人心,孰称名闻于帝所?
某才非绝类,学愧逢原
卒岁穷经,第守先王之迹;
赢粮就傅,不升夫子之堂。
故钩深难冀于解颐,而决谬讵臻于折角。
莫误武成之去取,重疑门五之是非。
有意绳愆,无从究妙。
贾山之涉猎,虽曰同归;
视丹井之纷纶,终然异趋。
矧冒师儒之任,朅来礼义之邦。
适近台躔,数更岁律。
早觇龙门之高躅,晚依熊轼之下风。
重轻宁逭于权衡,沙汰分同于瓦砾。
岂期海纳,猥赐衮褒。
此盖伏遇某官事君以人,好善忘势,以进退百官之馀力,而区别群类;
以生成万物之初心,而仁周一方。
风声久动于幅员,士类咸希于题品。
肆是荒唐之贱,独何幸会之殊。
仰服至公,俯盟丹悃,茂对设科之意,载隆稽古之谋。
温故知新,肯徒托于空语;
舍生取义,庶少见于能行。
不为名教之罪人,兹乃异时之报德。
华严阁记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二、《道乡集》卷二六、《粤西文载》卷四一、嘉庆《广西通志》卷二四○、道光《兴安县志》卷一三
桂州兴安唐叟元老居邑之近郊,郊有僧居,日德云院。
元老即院构阁,以其平日诵持《大方广佛华严经》藏焉,而以「华严」名之。
夫经之所载备矣,毗卢遮那应正等觉,转大法轮,普利群生。
《世主妙严》等六品,则菩提场之所说也。
《佛名号》等六品,又十等十一品,又《离世间》一品,则普光明殿之所说也。
《升须弥山顶》等六品,则须弥山顶之所说也。
《升夜摩天宫》等四品,则夜摩天宫之所说也。
《升兜率天宫》等三品,则兜率天宫之所说也。
《十地》一品,则他化自在天宫之所说也。
《十一地》一品,则三禅天宫之所说也。
《入法界》一品,则给孤独园之所说也。
凡十会,惟普光明殿会至于三;
凡四十品,惟《十一地》一品不传于世。
有说如来自證之法者,第一会、第二会,合十二品是也。
有说群生同證之法者,第三会至第九会,合二十七品是也。
有说證法之人,如善财童子见南方善知识五十三人者,《入法界》一品是也。
佛所自说,惟《阿僧祇》、《随好光明功德》二品,佛只说名,惟《十定》一品,馀皆菩萨更相问答,佛但放光表之耳,未尝说也。
自法言之,不可说、不可说转犹未足以尽其秋毫之端,万分之一。
举要言之,不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六位而已。
贯之以六相,该之以十门,主之以十波罗密,如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如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如五味、六和、十二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而经之大旨庶几其可知乎。
若言之所不能论,议之所不能致,不期精粗焉,则非即此而能證,亦非舍此而能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元老久参诸方,见天下大禅,晚以经行应诏,现宰官身,以己觉觉人,以己利利物。
今又藏经于此,而院额实以「德云」榜焉,则文殊师利令善财所见善知识第一人之名也。
善财于德云所得,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以表十住之初,初发心住,一刹那间,六位顿入,在此时矣。
其后所见诸善知识,皆重说偈言者也。
兴安既当南方入界之首,元老又即是院以待无穷之来者,使其不必遍历天宫而尽闻诸佛菩萨之所说,不必远游南方而尽得善财童子之所證。
十方刹海,普现一毛孔中;
六趋轮回,悉入大悲光内。
在在处处,皆是道场;
世世生生,常居法界。
则登斯阁也,睹其名而问其故,虽全无信心之人,且为元老愿力所感,自回心而生信矣,况信受奉行如佛付嘱者乎!
经言有大经卷,与三千大千世界其量正等,而全住在一微尘中,一切微尘,悉亦如是。
时有见其事者,即以方便破一一微尘,出一一大经卷,一切众生,咸得饶益。
然则元老建阁于此,非特以藏吾经卷而已,又以出大经卷于微尘中,将不可以量数而劫论也。
其觉人利物,尚奚所容声?
止止堂记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二、《道乡集》卷二六、《粤西文载》卷三○、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三三
释氏三乘之别,犹吾儒上、中、下三品之不同。
将圣有言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可语而不语失人,不可语而语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而况圣人乎。
空谷无心于响,响随声而自异;
止水无心于鉴,鉴因形而自殊;
圣人无心于言,言为人而自不一。
故性与天道,子贡不得而闻,不能如颜子之无不说;
一以贯之,子贡以为多学,不能如曾子之唯而已。
吾无隐乎尔,而二三子以我为隐,岂足怪哉?
微妙难思之法,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非小乘下根之所及也。
非小乘下根之所及而槩为说焉,是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昔舍利佛有请,至于再三,而佛言止止不须说,亦至于再三,特以声闻在会故也。
夫以言乎慈悲,则莫若佛之大,以言乎方便,则莫若佛之功,宜其一视同仁曲成而不遗。
乃特于声闻如此,亦犹吾夫子之为人耳。
然则佛说法时,孰知其未尝说;
佛不说时,孰知其深说之乎!
兴安唐叟元老游场屋为名进士,游诸方为善知识,人学亦学,人仕亦仕,其衣冠纯儒,其容貌类释,其心则释儒之所莫能分也。
尝于其私第为燕处之堂,而以佛「止止」之语名焉。
余尝问曰:「君果谁止邪?
君之户外阒无只履,君之庭下蔚有深草,出则人不避路,坐则人必争席,君虽有喙三尺,自不得不默,尚欲谁止邪?
将君之口不无妄言之失,而欲自止之邪?
将君之心不无喜言之意,而欲自止之邪?
君之所以止与佛之所以止果有辨,无辨邪?
试以语我来」。
元老曰:「止止」。
左奉议郎刘君墓志铭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六、《卢溪文集》卷四六、《经义考》卷二五
吾邑乡贡进士刘承弼书其叔左奉议郎讳庭直字谔卿之行状世次来请铭,曰:刘氏故家宜春,自七世祖丰城府君徙居安福
丰城博学善属文,尝有文集行于世,其后未有显者。
君之曾祖玑、祖知复,皆隐居。
至父仕先,家益富饶,始置书馆教书,聚书至万卷,日延四方贤士,以故诸子交游日广,而学日新。
绍兴初以词赋取士,君与兄禹锡尤勤敏自砺,数月之间已崭然有能赋声。
是岁君几中魁选,禹锡亦同贡于礼部
明年禹锡登第,厥后选举兼试经义,君复以诗学被荐,明年亦登第以归,乡人荣之。
鄂州司户
鄂于荆湖号攘剧,屯兵数万,司户掌军食,无一人叫呶者。
大将颇骄肆,以疑似之狱属州院官使,咸欲迎合其意,君独执不从,于是人始知君刚而有守。
从事郎,为鼎州武陵县
旧无丞厅,君始创立,前隔永泰渠,因建大桥于其上,州人皆便之。
未几甘露降于后圃海棠之上,太守苏公籍见而喜之,移植于新堂之南,榜曰瑞露棠。
教官陈元裕被召,君典教事踰年,讲训有方。
礼部侍郎辛公次膺国子祭酒杨公椿列荐于朝,改宣教郎,知临江军新喻县。
未赴而君已病,转奉议郎致仕。
绍兴三十年八月一日终于家。
君负材见知于当途,方将显荣于时,而天啬其寿,悲夫!
君初娶伍氏,蚤亡;
再娶向氏,文简公之后也。
男三人,宏中、处中、德中。
女二人。
家有文集二十卷,又作《易集传》,未成而殁。
绍兴三十有二年十二月甲申,葬于清化乡黄田庙坑之原。
卢溪王某为之铭曰:
一门丹桂,起于白屋。
将大其家,宜享丰福。
车行万里,出门折轴。
万斛之舟,望涯而覆。
君材亦然,未究所蓄。
谁其尸之,理必有复。
阶庭芬馨,尚多兰玉
集议大行皇太后谥号奏绍兴二十九年十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中兴礼书》卷二六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恭依圣旨,尚书省集议大行皇太后谥者
椿等议曰:坤元厚载,生万物而不有其功;
月御宣明,行四时而莫名其用。
眇观邃古,昭揭母仪,盖所以畅闺壸之徽音,贻彤管之淑范者也。
恭惟大行皇太后挺柔昵之德,躬徇齐之资。
幽闲有容,中琚瑀珩璜之节;
进退可度,无保阿姆傅烦。
左右先皇,笃生元圣;
再安九庙,施及万方。
涂山之勋,大任兴周之矩,不是过也。
騩车旋轸,尊御东朝,鸡鸣问安,孝隆南面,虽金母瑶池之乐,懿安兴庆之飨,不是过也。
慈俭之宝,无疆惟休,上帝与龄,年开九帙。
旻天不吊,陟屺缠悲。
皇上纯孝积中,兴哀罔极,远寻汉制,祗举国章,参稽节惠之文,亟上洒乾之号。
大行皇太后行见中外,克配先烈,兹不曰显乎?
安乐延年,恩渐宇宙,兹不曰仁乎?
洪惟本朝仁宗道冠于百王,宣仁功参于列圣,繄我慈闱,匹休嗣德。
谨按谥法,恭宽敏忠曰仁,屈己逮下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
合是众美,丽于鸿名,佥言既同,敢诏亿世。
请上大行皇太后谥曰显仁皇后
谨议。
显仁皇后服制议绍兴二十九年十二月八日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中兴礼书》卷二六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尚书省劄子,奉圣旨:「祔庙毕,纯吉服,虽有前闻,缘正旦使人来,既不受贺,兼礼官已行申请,供张并用黄素及紫色,上下衣服,礼有折衷,可令给舍、台谏同礼官参酌典礼,于祔庙前议定取裁」。
议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礼之正者也。
自汉以来,始有易月之说。
今十二日而小祥,又十二日而大祥,又二日而禫,礼之变者也。
国朝以来,天子于宫中实行三年之丧,而施之外廷,则用变礼。
既曰变礼,则于隆杀樽节、从权制宜,盖视其当而为之。
窃见明德皇后章献明肃皇后自崩至葬凡七月慈圣光献皇后宣仁圣烈皇后五月钦圣献肃皇后四月,阅日稍久,又使人吊祭之礼皆已毕事,故祔庙之后,可以即吉。
今来显仁皇后自上仙至今未满三月,而菆虞升祔之礼已毕,在士庶之家犹是百日未卒哭之内,若遽令群臣纯吉,无所不佩,揆之人情,实为未称。
又况正旦在迩,使人之来,既不受贺,又罢内宴,至于殿廷供张,并用黄素,则上下衣服未容纯吉。
椿等窃谓宜如今日之服,候将来人使回日,令礼官别条具取旨。
谨议。
王公衮复雠议状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复雠,义也。
夫雠可复,则天下之人,将交雠而不止,于是圣人为法以制之。
当诛也,吾为尔诛之,当刑也,吾为尔刑之,以尔之雠,丽吾之法。
于是凡为人子而雠于父母者不敢复,而惟法之听,何也?
法行则复雠之义在焉故也。
今夫佐、公衮之母,既葬而暴其骨,是僇尸也。
父母之雠,孰大于是。
佐、公衮得贼而辄杀之,义也,而莫之敢也,以为有法焉。
律曰:「发冢开棺者绞」。
二子之母,遗骸散逸于故藏之外,则贼之死无疑矣。
贼诚死,则二子之雠亦报,此佐、公衮所以不敢杀之于其始获,而必归之吏也。
狱成而吏出之,使贼阳阳出入闾巷与齐民齿。
夫父母之雠,不共戴天者也。
二子之始不敢杀也,盖不敢以私义故乱法。
今狱已成矣,法不当死,二子杀之,罪也;
法当死,而吏废法,则地下之辱,沈痛郁结,终莫之伸,为之子者,尚安得自比于人也哉!
佐有官守,则公衮之杀是贼,协于义而宜于法者也。
《春秋》之义,复雠。
公衮起儒生,尪羸如不胜衣。
当杀贼时,奴隶皆惊走,贼以死捍,公衮得不死,适耳。
且此贼掘冢至十数,尝败而不死,今又败焉,而又不死,则其为恶,必侈于前。
公衮之杀之也,岂特直王氏之冤而已哉!
椿等谓公衮复雠之义可嘉,公衮杀掘冢法应死之人为无罪;
纳官赎弟,佐之请当不许;
故纵失刑,有司之罚宜如律。
按:《齐东野语》卷九,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排印本。
德星堂记绍兴二年三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全蜀西南大都会,民夥物繁,素称沃野。
潼川一道,居蜀之左,祖宗以来,曾未有以前执政出守者。
上即位之明年,行在方驻跸东南,顾蜀土险远,邮传往往隔绝。
念非元勋重臣,无以宣德意而抚安我元元,乃以右丞大资河南宇文公知府事,从新命也。
以英伟杰特之资,而辅以名家淹通之学。
自壮岁已负天下重望,文彩之烨烨,论议之详明,操履之公忠,功业之成就,践历清显,遍仪禁途,不出国门而遂参大政
以意言之,其于郡县之纲条,物理之情伪,宜若视为大君子之细事,曾不屑屑于斯也。
公则不然,始至潼川,召十邑长吏,亲谕以累朝立政立事,天子诏旨皆以保息爱养黎元为先务,各修乃职,以观报政之期。
然后去苛解娆,务存大体,宣酌民情,敦厉风化。
宽大而辅之以严,简重而济之以敏,沈静而廓之以明,惠养之诚,勤勤恳恳,蠹吾治者,芟而去之,不下堂而府政一新。
大率仁厚而不迫,镇静而不扰。
虽边鄙屡警而民安其生,徭役迭兴而民忘其劳。
千里之内,阴受公赐,熙熙愉愉,不闻忧愁穷戚之叹,而皆有爱君乐土之心焉。
故公之所为,远近数十郡视为准绳,若贪暴而不仁,伤教害民之事,则畏公之知,至惮而不敢发者。
乌乎!
古所谓以德服人者欤!
既二年,父老恐公之还朝也,则相予抗章借留于朝廷。
子美公之政,且重违父老之请,赐书嘉奖,遂许之。
潼川之人既喜公之来,乐公之化,而获公之久任也,则又相与筑堂于僧舍,绘先太师豫国公之像于其上,而从以公之伯仲与其子,为朝夕之瞻仰,取东汉故事,榜曰「德星」。
彭宾求纪诸石,且谓某登公之门,受公之教为久且深者,某不获辞。
然切尝闻太师公昔为开江郡幕,有阴德遗爱,民为立祠祭享,迄今不绝。
上皇朝渊圣将就傅,太师通守临邛,抗疏言宜选择正人为辅导之官。
上皇谓公佐贰一州,而心存社稷,诏驰驿对便殿。
太师又奏言:「创业非难,而守成为难。
多难不足畏,而治安为可畏。
今升平日久,宜思患豫防,以保守祖宗基业」。
上皇嘉纳,对辅臣称其亮直忠信,遂擢居郎省。
方有意大用,而太师遽以疾不起。
某尝论之曰:先太师以一世豪英,位不称德,用不尽才,而义方肃穆,当世罕伦,则于荀季和陈仲弓父子若相先后者。
至于履道教忠,萃于一门,入预政机,出使绝域,断大事于雍容谭笑之间,孚信义于骄悍贪残之虏,志节凛凛,可以贯白日而俪秋霜,虽荀与陈方之褊矣。
是知操守坚正而忠义有馀,功德兼隆而福禄未艾,非公之伯仲,其孰能当之?
黄霸颍川,治为天下第一,及居丞相而功名少损。
裴度在朝,威誉德业比郭汾阳,而晚节有流落之歉。
公逮事三朝,周旋二纪,权臣用事,介然无所附丽,在掖垣琐闼最久,封駮纠正殆无虚旬。
士大夫持公议、尚名节者,独倚公以为重;
而恶直丑正者,闻公名亦歛衽变色,不敢少有评议。
尝请外补,上皇对迩英讲读官,指言公亮节纯诚,可为士林师表;
翊日垂拱殿对宰弼,谓公特立守义,不苟合,观之以十五年之久,而靖恭如一日。
终不允其请。
初迁八座、侍从侍从胥庆于朝,而逢掖之士相贺于两学。
二十年掌贡籍,考廷试,门生遍天下,所称荐及举自代者至同时六七人,为辅弼大臣、持从橐、居显要者前后不可胜数。
年始强仕,制词已称为元老旧德,而公谦恭愈高,恂恂似不能言。
既典外服,闻望愈隆,虽西人欲其留,而东人欲其归。
天子倚老成佐理中兴,则盖公清净之化行复归之朝廷矣。
某故推公之用心,与蜀民之所以爱公之意出于至诚,不能自已者,书以为记,而并及于此,又以慰蜀父老异时之去思云。
绍兴二年三月十日迪功郎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杨某记。
宋故右朝请大夫致仕赐紫金鱼袋巴西李府君墓志铭绍兴十二年十一月 北宋 · 李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金石苑、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七、同治《绵州志》卷四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三
嘉川令尹廉夫走一个行李,持书并夔帅幕张询状其先府君之行诣予于蓬阆之东,以志铭为请。
予观其乃祖乃父之墓碣,吾蜀三钜儒所篹,于兆域有光,繄斯文是赖。
今不求于绝妙好辞之达官,益炽厥后,而远取人劣品卑之鄙作,不亦左乎?
第予方成童,随老父羁旅入京师,道出涪上,五十年馀矣。
稔闻涪上多著姓,李为大。
有李鋾者于书无不读,而尤长于医,不拒病夫,疗治不少靳,所活几千人,于府君曾祖。
鋾生哲,始易业习进士,一试于礼部,报罢,辄弃去不再举,隐居著书,门人共谥为白云先生
后以其子贵,累赠右正议大夫
哲生谊伯,于笔无不能,而尤长于诗,《题玉枕山》无出其右者。
皇祐中进士第,累官朝请大夫,后以子贵,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娶冯氏,累封信都郡夫人
生二子,长曰孟侯,次即府君也。
予获交于伯仲间,为同调;
臭味不殊,为同姓;
与其子令尹君、犹子钱引君为同寮,又与其甥两文子隶业太学,为同人。
志墓分耳,安可以芜陋为解?
谨按府君名仲侯字君直,左绵巴西人
资性孝友,在家号佳子弟;
恭谨慈祥,在乡号明君子;
种学绩文,在场屋号才进士
以不利于有司,金紫公曰:「一第慁汝,姑受吾荫,以俟后图」。
元祐初奏补太庙斋郎,调三泉
适金紫公牧果州而冢兄从官他许,乃丐侍养以随。
阅再岁,金紫公曰:「古人有以志养者,随岂全是?
吾尚健,汝可仕矣」。
再调蜀州司理参军,人目为解事掾,宪使楚潜太守韩煜咸器重之,一时名流□□出门下。
金紫公忽苦头风疾,不谒自归,一夕走数驿。
金紫公曰:「吾见汝,失疾」。
所在人以为孝感
秩满,越五年不调,一意于温凊,虽洗厕牏不屑也。
金紫公即世,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毁瘠至不可识。
终丧,□□□馀哀,不欲仕宦。
知故勉之,调眉州录事参军
眉多士亦多口,好文刺讥,间隐其私,持吏短长,荐食其中。
府君秉正以莅之,无敢媒糵其短。
狂卒谋叛,州诿府君鞫其狱。
首恶得,条疏在叛中者名姓廑三百人,君好谓囚曰:「而来前!
而作之,而当之,不可但已,株连浸多,胡救」?
而死囚曰:「具晓」。
向囚焚之。
始,变生不测,士伍诪张,族立群华,□语籍籍。
及是,按堵如故,曰:「非此君不办此狱」。
具朝廷复命。
运使李孝广审覆,竟如所鞫,殊死止十人,罔治其馀。
三百人不自意全,曰:「生我者父母,活我者知录也」。
李除直龙图阁教授邓衡以告变者所从出,改京秩。
或曰:「君治狱有劳,而二子被赏,胡弗言」?
笑而不答。
未几,二子踵蹑毙踣,而府君独亡恙,或者乃服。
岁满,用格改宣德郎,又用八宝恩迁通直郎
蓬溪县,一扫弊政,县以大治。
以年迁奉议郎
尔时学校广行,每自临视,如严父兄。
陈开者,县之秀民也,被选入辟雍宫而囊无一钱,乃出家资益市□布为进,藉以往,释褐而归。
前六十年县无得官者,至开复盛,议者谓庶几文翁遗风。
县素瘠,无奇货,亶以牢盆为生。
岁久水涸,井堙灶夷,而逋责自如,至破产鬻孥以偿,终不已。
为阅实,力请于漕司,允之,纵释者数家,各以手加额曰:「微知县,我曹尽室没于井矣」!
有嫂叔讼产久不决,府君得其深情,不究切之,一朝均析,咸感泣而去。
梓州岁输河东绢,部纲吏以疏易良,宪使贾若水劾之,檄府君往治,太守唐恪闻问不怿。
府君平亭其狱,曰:「法当笞尔」。
唐、贾两释然,俱谢之。
俄调梓州刑曹,唐曰:「屈君为数旬客,□重吾府」。
无何,宪司猾胥欧妻死,绐言奔,妻党赴愬。
府君引胥问所以杀妻状,胥巧辞伪辩,若不可致诘者。
徐以理折之,遽伏辜。
宪使杨彦章漕使卢知原知之,交章奏辟,权通判梓州及本路漕属,初皆俛从,已辄辞去。
以年迁承议郎,赐五品服,又迁朝奉郎
神霄宫有劳,迁朝散郎
飞乌县负常平钱二万缗,令无赖槩歛于不绩之户,户咨胥怨,谓之白著。
廉访使者以闻,府君缘坐降授承议郎,无愠色。
太守杨信功被贬,有稍廪数千缗寄公帑,后有力者移用乾没,府君为经画,约轻赍,走健步,万里归之。
信功手报曰:「公行己之度,非随世低昂者所可测知」。
又云:「公之盛德,书册中盖尝见之」。
义士大悦。
通泉民女李自言遇异人,得神仙不死术。
当涂者就见其庐,府君独否,后竟病夭,无他,识者韪之。
寻调潼川府司录,以赦叙朝奉郎
以修清丝院有劳,迁朝散郎
郡人借留,获可。
又以赦叙朝请郎,以年迁朝奉大夫
于是浩然有山林之兴,手写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己志,遂致为臣。
宪使刘良弼、太守叶焕挽留,不可,朝上章,夕就道,时年六十三。
唐恪入相,见所上章,曰:「此君勇退,吾弗如也」。
移书云:「高风缅邈,深以畏仰」。
其为大臣所重如此。
居顷之,渊圣即位,有诏致仕官年未及而堪任事者,监司郡守具名闻奏。
刘、叶请以府君应诏,固辞乃已。
有别墅涪西,胜槩甲一郡。
具小舫江上渔钓自嬉,旬浃忘返。
不肯入州府,州府有疑,每就正焉。
贾若谷何渐何悫刘锜范综并文武宿望,继守左绵,向慕雅尚,载酒从游,里人歆艳其荣。
靖康建炎两覃恩,迁右朝请大夫,赐三品服,无喜色。
幼有器识,金紫公倅广汉,多赖子。
有像灌口神队而娱戏者几数百人,太守席汝明登谯门纵观,府君谓金紫公曰:「假鬼神聚众者有禁,纵未能禁,何观为」?
公以告席,遽止,曰:「此郎子他日必远到」。
稍长,喜读书,口之而不置。
藏书万卷,眼之而不释。
既壮,喜赋诗,得乃翁格律。
有集十卷,《归田唱和集》十卷。
晚遇方士授以道术,练神服气,彊健如四五十人。
益尚天竺教,悟性理,里居散施不吝。
族亲有质舍而卒于官者,召其子以券还之,亡德色。
疏属贫而无依者,终其身养之,亡倦色。
凶岁倾囷倒廪以赒急,亡难色。
褒博缁黄之流,有求辄与,亡訑色。
其倩常城与其侪预计偕,乃具礼延致,馆于傍近舍而饮食程督之,登科者凡四人。
府君乐,榜其堂曰「桂林」,题诗于堂之颜,以张大其美,属而和者甚众。
蹇汝明文正伦王赏李良臣杨椿皆有能诗声,故其美益传,亡矜色。
绍兴十一年五月觉体中不佳,驰帖嘉川,呼其子廉夫谓曰:「乃者我使呼若也,若觉吾面目有异乎」?
曰:「唯唯,否否」。
曰:「吾大数将终,得一见若,瞑目无恨矣」。
六月二十日,卧右胁而卒于正寝,享年七十九。
夫人濛阳郑氏,累封宜人,前二十二年卒。
廉夫卜以绍兴十二年壬戌岁十一月十四日壬寅,葬于巴西县左绵乡武山先茔之次,从治命祔郑夫人穴,礼也。
男二人:长廉夫右从事郎、前知利州嘉川县事。
女二人,长幼闲,适左文林郎、知石泉军龙安县事常城。
其季皆不育。
孙男一人:光辅将仕郎
孙女三人:元蘅,在室;
次药,蚤卒;
其一尚幼。
噫,予夷考府君平生之行如状,而铭之,亦可以无愧矣。
铭曰:
端方忠厚,三代之良士也;
严明仁恕,两汉之循吏也;
酷嗜吟咏,晚唐之诗人也;
好学不倦,吾蜀之寒儒也;
治狱有功而不言功,阴功也;
赈济有德而不言德,阴德也。
兼此六美而赍志没地者,涪江李仲侯也;
述此六美以传于后世者,跨鳌李安仁也。
杨椿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 宋 · 吴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椿自为侍从,已无可称。
其在翰苑,所为词命,类皆剽窃前人,缀缉以进。
冒登政府,一言无所关纳,一事无所建明,但为乡人图差遣,为知旧干荐举而已,故都人目为「收敕参政」,又以「伴食参政」目之。
去冬,警报初闻,有数从官谒椿,勉以规画,又以危言动之。
椿竟不答,但指耳以对,盖椿素有旷病也。
亲厚有风之使去者,椿曰:「吾为参政宰相诺,吾亦诺,宰相拜,吾亦拜,重听何伤」?
其贪禄无耻,至于如此。
程发运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九、《东窗集》卷一五
伏审召从蕃服,简在一人;
宠以使权,雄兼数路。
复祖宗百年之基业,建国家万世之规模。
成命初颁,有邦咸喜。
恭惟某官学该坟典,识洞天人,智术精深,材猷敏劭。
剸繁治剧,临机无留刃之难;
考古验今,遇事若提纲之易。
早从民望,出济时艰。
揽辔登车,遍历外台之选;
剖符凭轼,屡持名郡之权。
服在西清,允称元老
岂独践扬之滋久,实为献纳之居多。
是宜旌其盘根错节之劳,付以挽粟飞刍之任。
何辅汉,颇尝漕给关中
刘晏兴唐,如见钱流地上
遂闻优最,旋奉褒音,入赞洪钧,仰裨圣治。
某逖违门仞,寖越岁时,谬分军垒之符,获缀部封之列。
愚而自用,愧无一日之长;
退省其私,喜有二天之托。
杨椿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 北宋 · 梁仲敏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参知政事杨椿,辅政期年,专务谄谀,以奉同列。
议论政事之际,则拱手唯唯;
既归私第,则酣饮度日。
以备员保禄为得计,朝廷何赖焉?
梅溪题名赋(并引)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五、《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四
吾徒宋孝先、李大鼎作《梅溪庚午多士赋》,叙一堂八斋六十人名字,而铺陈条列三百六十字之中,言简意尽,有足观者。
陈元佐、万孝杰、童侃又作《梅溪多士赋》,通前后八年间凡一百二十人而并列之,文工而事益详。
予于是采二赋之馀意,变声律而古之,先美后规,效古人劝讽之旨,非敢以文戏也。
目曰《梅溪题名赋》。
余辟馆于梅溪兮,岁甫及乎梦龄(余弟寿朋字梦龄。书馆之辟,今八年矣,故借梦九龄以喻意。)
自渊献而逮乎敦牂兮,顷十朋而今百朋(某,余名。百朋,予季弟昌龄名。予癸亥秋辟馆聚徒,游从者十人,至庚午岁通数之,凡一百二十二人。)
斋敞八而堂虚一兮,咸与贤而与能(谢与贤简之,与能任之。)
余宗旦而罔有一德兮(余宗旦仲阜,贾称一德。),敢不希仲舒明经(陈元佐希仲。)
幸诸友能祖说之逊志兮(张祖说文孺,郑逊志时敏。),又恪希颜回之服膺陈恪叔恭,林次渊希颜。)
乃有汾晋五士(罗士能少陆,谢士奇文美,士龙汉臣,连士表少华,季士宏宏老。昔晋文公五士,故曰汾晋五士。)汉唐群英(张次房汉英孙元唐英李杞亦字唐英。)郑国七子张仲远子猷,周孝友子施孝显子扬,孝思子则,浚子深王淳张载子厚。《春秋》有郑七子赋诗。)凉州三明刘玄德明夫,万序明之,余如晦明叟。后汉凉州三明。),器成三足之鼎(李大鼎镇夫郜鼎叔镇,万鼎镇远。),才宜九佐之卿(万澄清卿,童伟俊卿,侃文卿宋孝先舜卿,林汤臣商卿陈朝正卿,施良臣名卿,陈光朝台卿,林叔举虞卿。)
有一瑞兮冲远之鹗(贾脩一瑞,刘鹗冲远。),有千里兮图南之鹏(周千里百驹,谢鹏图南。)
莫不端武升堂(蔡端武威仲。),敦诗趋庭刘敦诗温夫。),如璧之莹(余璧全之。),如芷之馨(玉芷茂之。),如㮤之茂(叶㮤茂正。),如椿之灵万椿杨椿并字大年。),如楩楠之美(万楩永年,亿年,杨楠元干。),如松梓之青(万松乔年林梓材叔。)
森乎如钺之可畏刘载通达。),轰乎如震之可惊周震景东。),皎乎如海峤之吐明月(蒋峤景山。),耿乎如长庚之辉众星李庚少白。),昂昂乎如季梁之梗槩(万孝杰季梁陈昂仲昂。),孜孜乎卫伯玉之老成(潘孜元善,刘□伯玉。)
可居天任而泽远赵公天任杨寓泽远。),可为王佐而扬庭王佐才仲,陈献可扬庭。),可起傅岩之筑(刘傅岩叟。),可同舜佐之登谢皋舜佐。)
一夔而乐作(连宪民式,周次凤一夔。)伯虎文兴(贾炳作德夏伯虎用之。)
肇辉先之德业(陈肇德远,许煇先光甫。),谐兴祖之家声(余谐孝仲姚绍宗兴祖。)
汝文兮宜月选而季诠(何铎汝文,季诠仲言。)汝弼兮必类进而方升陈舜咨汝弼方升中高。)
逖矣乎(王逖正矣。),有来二客,业彼管城横阳武子龙泉叔奇来客梅溪,以篆字题名。),名列甲乙,字篆丙丁(丙丁,谓篆字也。见《尔雅》。),如翼斯飞吴翼季南。),如璘斯荧王璘德夫。),灿银钩与玉箸,俨壁上之题名。
吾徒之秀,乃有词赋兮少云之作(朱少云吉作。)
太原之老,乃变声律兮祖舜之赓(陈少虞祖舜。)
于是阐大猷而溥告之曰李大猷定夫,孙溥德广林溥叔广。):学必剖藩篱而克己(缪克己兼夫。),道必舍蹊径而中行(蒋中行谦仲。)
先之以孝忱之意万庚先之曾来会课,亦与题名。宋孝忱伯恂。),申之以敦信之诚(万庠申之,刘敦信叟。)
礼欲安上兮必先自治林安上世□。),仁欲及远兮慎毋自矜(林取仁及远。)
湛万顷以窥宪黄万顷伯厚,叶顷澄叟。),妙一唯之悟曾(邬一唯仁叟。)
祖伊尹畎亩之乐(许祖伊次尹。),振仲尼文教之鸣(陈之纪振仲。),玩蒙亨之爻象李蒙彦通。),俟泰来而汇征(万康泰之。)
勿务世华而起文通之夏伯文世华,刘文通叔达唐陆淳谥文通先生柳子厚尝欲扫其门,然陆亦附王叔文者。),勿求必达而贪季孙之荣张必邦彦,刘祖汉季孙。)
穷则隐居(吴隐若靖翁。),达斯大亨徐大亨显仲。)
凡百君子,毋渝此盟。
应诏陈弊事1162年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七、《梅溪先生奏议》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五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厥今天下之弊安在哉?
在乎中外小大之臣,各居其官而不知其职也。
居其官,食其禄,因循苟且,旷职不修,欲望弊事之革、治道之兴,可乎?
臣请言其大者。
夫进退百官者,大臣之职也;
献纳论思者,侍从之职也;
为天子之耳目、正朝廷之纪纲者,台谏之职也。
内之卿监百执事,外之监司守令,莫不各有其职焉。
比年以来,为大臣者果能尽进退百官之职乎?
臣见其进百官,不见其退百官也。
今日召某人赴行在,明日除某人为某官,是固能进百官矣。
其所进者未必皆贤才,率一二岁,或半岁,或踰月,类皆迁之,初不问其职事之修与否也。
其或有罪,必待台谏论列,然后从而出之。
或人主之意有所不悦,则谕之使去,而大臣未尝自退百官。
进贤退不肖之职,而所进者未必皆贤,其不肖者又不能自退之,臣知其故矣。
是己欲收恩而不敢任怨也。
先正王曾有言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为大臣而不敢退不肖,宁不愧王曾之言乎?
此大臣失职也。
侍从者又果能尽献纳论思之职乎?
臣见其各司其局,而未闻献纳论思也。
熙宁初司马光以论新法不从,力辞副枢之命,神宗曰:「枢密,兵事也,不当以他事辞」。
曰:「臣未受命,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是则居侍从者事皆可言,是谓献纳。
掌内外制者不止于代言,为给事中者不止于封驳,为尚书侍郎者又不止于各董六官之属也。
今之居是官,以各司其局为了官事,以献纳论思为越职,宁不愧司马光之言乎?
侍从之失职也。
为台谏者又果能尽其所以为耳目、正纪纲之职乎?
臣闻欧阳修有言曰:「天子曰是,谏官曰非。
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
又闻苏轼之言曰:「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今之为台谏者果能争是非于殿陛之前,如修之言否乎?
又果能批人主逆鳞而使之改容,如之言否乎?
臣往岁备员馆职,窃闻台谏有论事不行者,而同列不为之助,乃曰我自有体,又有缄默不言者,闻侍从百官言时事则怒而逐之。
台谏之职果如是乎?
祖宗时台谏论事,或一章不从,至于十馀章而未尝但已,言苟不行,则继之以去。
赵抃御史,言陈升之不当除枢副,凡十有六章,于是乞郡而得虔。
司马光为谏臣,论刺义勇及乞降黜,凡十有三章。
今之论事者或一再不从,遂不敢复言,宁不愧光、等乎?
此台谏之失职也。
至若内之卿监百执事、外之监司守令,其失职之弊有不胜言者。
臣窃谓欲尽革今日之弊,宜首诏大臣进贤退不肖之职。
内之侍从卿监百执事,孰为贤为才,拔其尤者一二人而进用之;
孰为愚为不肖,亦取其尤者一二人而斥退之
外之监司郡守孰为贤才而称职者,拔其尤者一二人而进之于朝;
孰为愚不肖而为民害者,亦取其尤之一二而置之于罪。
诏下旬日之间,必责大臣以进贤退不肖,而必欲其当。
如是,则进一二人而中外莫不劝,退一二人而中外莫不惧,是则大臣之职举矣。
于是又诏侍从,宜修献纳论思之职,凡朝廷阙失,知无不言,而不止于各司其局。
又诏为台谏者,宜尽所以为耳目、正纪纲之职,拾遗补过,纠肃官邪,凡有论列不可但已,宜以祖宗台谏为法,而痛革前日缄默不言之弊。
虽然,此特人臣之职也,而人主有大职事,陛下不可以不知。
一曰任贤,二曰纳谏,三曰赏罚。
臣闻诗人美宣王曰:「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任贤乃人主之职,而尤急于兴衰拨乱之时。
陛下迩日召元老正人,或寘之政府,或寘之台谏,或寘之侍从,天下翕然称为治表
臣愿陛下既来之则宜力留之,既留之则宜推诚委任之,勿责以繁文,勿待以虚礼,勿贰之以小人,延之岁月,可以责治效矣。
又陛下既以疆埸之事委之重臣良将,宜若宪宗之任裴度,断然勿疑,无惑乎纷纷之议而事从中制,以失其机会。
臣窃闻张浚欲守淮,而议者欲其守江,吴璘屯兵德顺,而议者欲其退保。
夫守淮乃所以守江也,舍淮而守江,则长江之险与虏共之矣,江其可守乎?
唐韦陟李光弼退保潼关光弼曰:「两军相攻,尺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潼关,贼得地,势益张矣」。
力破其说,而成战功。
三路之地陷没久矣,今幸力战而复之,乃欲无故而弃之,可乎?
陛下宜诏之曰:「阃外之事将军制之,可进则进,可退则退」。
如是则事不中制,而机会不失矣。
臣闻傅说高宗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高宗命之朝夕纳诲,而中兴有商。
听谏乃人主之职,而尤急于兴衰拨乱之时。
陛下自即位以来,虽擢用正人以为台谏,然听纳之美犹未彰闻。
臣窃闻近有以酤榷之利而持使命于浙东西者,谏官论列不听,陛下又亲批圣语以谕之,有识咸以为疑。
《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陛下嗣位之始,何急于用言利之臣,又何以知此曹之名,至于咈谏而用之乎?
又闻谏官有以尽言而去职,御史有以振职而出台,此必奸臣有以误陛下者,不可不察。
陛下比尝下诏求直言矣,未闻赏一敢言之臣以劝言者,乃闻交结左右者得官,迎合时事者免解,赏谏如此,其何以劝?
夫听谏之道在乎博询广览,不可昵于偏听,而蔽其四达之聪明。
臣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推诚听纳,养成圣德,则纳诲者皆傅说,而高宗不独圣矣。
臣尝闻汉史赞宣帝曰:「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明赏罚者乃人主之职,尤急于兴衰拨乱之时。
臣窃见迩年以来,有姑息之政,无惩戒之罚。
去岁逆亮之死,盖上皇圣德所感,天假手其徒以诛之。
诸将非唯无毫发之功,虏未退则逗留观望,已退则乘势虏掠,既不干斧钺之诛,而又受无名之赏。
有盗节钺者,有为两府者,有为三公者,传呼道路,取笑闾阎,名器之滥未有甚于今日。
又有爵位已崇而迁犹未已,官曹已冗而员又复增,政或出于多门,命或从于中降,是皆为新政之累,不可不革也。
至若有罪者不诛而恶无以惩,又今日之大弊。
秦桧专权误国二十年,而乃生极宠荣,死封王爵,天下莫不切齿扼腕。
纵不剖棺戮尸,其可不行追贬之诛乎?
又前日阉寺有弄权纳贿紊乱朝纲者,大将有聚歛交结败坏军政者,大臣有进不由正迷误国家者,台谏有朋奸罔上恶直丑正者,或依城社以自安,或盘根错节以自固,或以去位而幸免,典刑不正,非大舜所以去四凶而服天下者。
臣闻太上皇即位之初,任用贤相,追贬元恶,窜殛奸邪,天下称快,所以能中兴我宋,致治三纪者,由其能大明刑赏于体元居正之初也。
陛下宜奋乾刚之断,法虞舜之明,继述太上皇故事,先正首恶之罪而追贬之,馀则次第施行。
如是,则可以揽威福之权,而陛下之职举矣。
夫欲救今日之弊,非至诚任贤纳谏,大明赏罚以劝惩之,虽商高宗周宣王汉宣帝复出,不可以致中兴之治。
故臣愿陛下先举其职,以率百僚。
如是,则中外大小之职罔有不举,而弊宁有不革者耶?
弊事既去,内治既修,则夷狄有不足攘,祖宗之境土指日可复矣。
经筵故事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四、《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七
《唐书·魏徵传》:太宗:「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
曰:「君所以明,兼听也;
所以暗,偏信也。
氏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
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
梁武帝朱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
隋炀帝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
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
臣曰:善哉,太宗之问、魏徵之对也!
人君以一人之聪明接众多之臣下,共、鲧、赵高朱异虞世基之徒,世未尝无,然静言庸违不能惑之君,壅闭不闻乃能乱秦梁隋之国者,岂不在乎兼听偏信之殊耶?
人君初未尝不好治而恶乱,亦未尝不欲用君子而去小人,然君子卒不能用,小人卒不能去者,盖君子独立而无助,小人植党以自私。
人君将一用君子,群小人惧其不便于己也,必巧为飞谤以中伤之,将去一小人,群小人惧其失所依也,必巧为游言而阴为之地。
人君将访之左右之人耶,左右之人未必不如齐人之毁即墨而誉阿大夫也。
将访之百官耶,百官之中未必不如八司马之誉王叔文也。
将访之耳目之臣耶,耳目之臣又未必不有额叩龙墀,如刘栖楚之党李逢吉也。
将访之元老大臣耶,元老大臣又未必不阴有所畏,私欲纳交,如张禹之党王凤也。
遂使人君聪明惑乱,心无所主,君子将用而复舍,小人将舍而反用。
小人之党日炽,君子之势益孤,卒至于在位皆小人,而空国无君子,人主孤立而不自知,天下未有不为秦为梁为隋者。
其始起于偏信之私,其终至于祸乱危亡而不可救,可不戒哉!
此四门不可以不辟,四目不可以不明,四聪不可以不达,心术不可以不正,君子小人不可以不择也。
《唐书·李绛传》:宪宗尝对太宗、明皇之盛:「朕欲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无愧谥号,不为宗庙羞,何行而至此乎」?
曰:「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
与大臣言钦而信,无使小人参焉;
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
去官无益于治者,则材能出;
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消。
将帅择,士卒勇矣,官司公,吏治辑矣。
法令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
如是可与祖宗合德,号称中兴,夫何远之有?
言之不行无益也,之不至无益也」。
帝曰:「美哉,斯言!
朕将书诸绅」。
即诏崔群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
臣曰:有贤君无贤臣,不可以致治;
有贤臣无贤君,亦不可以致治。
惟臣主俱贤,然后可以相与大有为。
宪宗所问与李绛所对,可谓臣主俱贤矣。
承肃、代、德、顺颓弊委靡之馀,慨然有意贞观开元之盛。
陈皆切一时,终戒之曰:「言之不行无益也,之不至无益也」。
帝天资英武,推诚听谏,闻之言而欲书绅,非饰虚词以面褒之而已。
退能断然而力行之,内任忠贤,外诛僭叛,唐之威令至于复振,言有以启之。
尝欲相宦者吐突承璀宠方盛,忌其进,阴有毁短,帝遂出璀而用不疑。
盛夏对延英,帝汗浃衣,故趋出,帝曰:「朕宫中所对唯宦官女子,欲与卿讲天下事,乃其乐也」。
又尝对左右称言骨鲠为真宰相。
之忠谠不能尽言以启沃,非帝刚明果断,亦岂能受尽言而用之?
所言无一不行,卒能与太宗、明皇号为唐室三宗
盛哉!
使帝能终始言,不以小人而参君子,不与不肖而与贤,不退而进承璀,不罢裴度而用皇甫镈,中兴之业宁有不终耶?
臣窃谓致治之君不可不听谏,不可不用贤,尤不可不力行,又不可不始终如一也。
何提刑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八
惟公学继横渠,心传无尽,词有根柢,行有畦畛。
道卿云,关中曾闵。
文章满家,卷轴连轸。
四朝耆旧,多士标准。
不染腥膻,宁避鹰隼。
流落九疑,从虾蛭螾。
太上揽权,材收杞箘。
公起自南,玉出于韫。
使节屡驰,大藩频尹。
所临有声,未究所蕴。
元老登朝,首加荐引。
对扬宣王,上嘉忠荩。
谁乎沮之,不班玉笋
祥刑江左,庶狱惟允。
我滥把麾,情亲迹近。
爱君忧国,语必同愤。
拟学史鱼,谏诤而殒。
诗坛获陪,雕琢肝肾。
公将风骚,我严韅靷。
波澜何阔,声律殊谨。
笔阵纵横,词锋捷敏。
钜钟微撞,边幅惭窘。
韩拜孟郊,庞怯孙膑
有瑕必指,忠告无隐。
锓板以传,托公不泯。
轺车行部,疏狱发囷。
王命有严,何敢不黾,送以短篇,劝以良酝。
诗简往来,如白与稹。
修途倦游,归约尤紧。
忽断书问,风传疾疢。
讣音遽至,道路惊悯。
聚散如梦,荣枯同
失此老成,痛何能忍?
奠不抚棺,有涕徒陨。
水调歌头 寿隐士十月十八 宋 · 无名氏
记一年景,泄小春英。
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
寿比太公欠一,年并楚丘逾九,益壮异常人。
细数称觞日,信宿两弥旬。

戏莱衣,桥梓列,兰荣。
一门盛事难得,一子两层孙。
休论若儿渠父,差胜杨椿黄琬,四代眼前亲。
积善有馀庆,享福百千春。
送冉元老 宋 · 晁公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七、《嵩山集》卷四七
龟陵冉元老官纻溪满将归,某往践更焉。
于其行也,客有送于途者,指而言曰:「君其乐是哉?
人情于故乡,天下之所同乐,而卿相有不能者焉。
苏季子应聘诸侯,佩六国相印,丈夫至此,亦足矣。
然伏轼结驷,横历天下,不得一日安其庐,喟然太息,恨无负郭二顷田,归老于周。
顾其心于故乡为何如也?
吾视季子虽贵矣,又奚以乐?
今君家龟陵,上腴之田甲一州,而能勤苦学问,为郡国推上,以文辞在选中。
于是载书册,从宦游,去家才数百里,而乃翁时节乘安车过君。
君日夕击鲜供具,为乃翁寿,极乐数十日乃去,至今里中为君荣。
今者归觐其亲,过里门,父老必喜曰:『此吾里中长者子,贤矣哉』!
与其故人邑子载酒肴,愿交欢于君,道路之人亦必有咨嗟叹息者。
使季子与君同时,固当有羡于君也」。
某曰:岂特季子有羡于君而已耶?
虽南面之尊,犹有慕也。
客亦知夫沛公之过中阳里乎?
徘徊不忍去,酒酣歌《大风》之诗,慷慨悲泣,而车驾即日西,不得留也。
某至今想其思沛中之乔木,望芒砀之白云,其魂魄依依然犹在也。
君于是行,宜乎客之谓君之乐也。
虽然,处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其忧者然后知之。
某与中原大夫士捐坟墓,去乡里,跋山浮江数千里,为一官役。
罢则担簦徙倚于途,而无所归,故于是有以知君之为乐也。
若以君之才游于吴,上说人主,下谈公卿,可从容取显仕,然后驰四乘传,北入捍关,使邦君除道而郊迎,令长负弩前驱
如是,当益为乡荣,不止归来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