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琥珀猫儿坠 明 · 屠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六十种曲 䌽毫记 第二出
生:素书黄石。进履圯桥时。
谢傅东山雅自期。白云明月是心知。
合:栖迟洞口。春深几度蔷薇
孝南歌 明 · 屠隆
 出处:六十种曲 䌽毫记 第十七出
阴符诀。
黄石
姜牙子房期并。
驱长剑起雄图。
丹心报明主。
谁知天意不用。
男儿中道遭谗阻。
一笑回头。
便捐翔鸿去。
樵也苏。
钓也渔。
烟水是吾庐。
好相寻旧酒徒。
唐赠左散骑常侍汝南韩公神道碑 唐 · 吴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长河北控。
太行东隅。
粤有奥壤。
厥为全魏。
其中土宜耕。
俗最淳。
孝子忠臣。
义夫节妇。
触类可观。
比屋可封。
地势自然。
物理斯在。
是以代有将军称义兵。
控北敌之咽喉。
南燕之襟带。
岁月巩固。
朝野赖之。
至于命帅临戎。
非贤则德。
或失其统驭。
则祸必起于萧墙。
庐江公承袭一方。
子孙三世。
逮及衰季。
始堕弓裘。
四人切弱(一作溺)苦之音。
六郡当举赢之患。
乃督三军之众。
千万同心□□□□□英雄应选□□□□□佥命我公雄仁蕴长者之誉。
德负不孤之闻。
语其力则五丁比肩。
较其艺则三杰齐价。
秉磊落大度。
挺昂藏伟才。
河山之精。
貔貅之勇。
表率魏邦。
沥恳魏人。
天道照临。
宸衷慰悦。
轺使麇至。
军务克谐。
金貂之峻秩负来。
乌府之崇资不踰。
期月爰登魏博节度
三台之重。
公感叹弥殷。
遥驻(一作驰)罔极之诚。
骤冀追崇之宠。
天子乃嘉其大孝。
锡以珥貂
用副孝思。
式赞幽壤。
公既获拜嘉命。
念哀荣无常。
若不即以刊之贞石。
无以阐将门之业。
无以传旷古之名。
因授以宾徒。
俾详其事。
吴畦序焉。
公讳国昌。
世系汝南人也。
其先与周同姓姬氏。
其后苗裔事晋。
得姓于韩。
故曰韩武子
武子世本云。
万生遁伯。
遁伯生伯简。
伯简生子舆
子舆生献。
后四十世有韩厥
从封为韩氏。
于景公三年。
屠岸贾将作乱。
灵公之贼赵盾
赵盾亡死矣。
欲诛其子赵朔
韩厥止之。
告贾。
贾不听。
赵朔
曰。
子必不能绝其事。
贾诛赵。
称疾不出。
卒全其孤。
春秋书之。
至于秦晋会盟。
楚汉袭服。
绰有勋烈。
荦然功庸。
迄于我唐。
不绝流派。
公累代魏将。
剖分符节
曾祖魏博节度押衙
祖朝魏博节度押衙兼临清镇遏都知兵马使检校国子祭酒侍御史
烈考魏博节度押衙都知兵马使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公之为人也。
天假树忠神符抗节。
好谋而断。
知几而明。
约言有常。
敏行无玷。
以孝弟成其性。
以文武全其才。
少即承祖宗之馀芳。
长最好孙吴术。
黄石
指力争为末烬。
笑气吞为细事。
尝慕摄衣决胜。
坐筹出奇。
军中少年。
靡不取则。
时值王室为难。
边疆举烽。
公乃拔自偏裨
擢于列籓。
寻击贼有功。
乃行赏酬庸。
论功载笔。
是时洋溢懋绩。
充塞宇宙。
心服军旅。
名垂竹帛。
藩翰可期。
芳讯继临。
密诏垂下。
公倜傥成癖。
优游素深。
时虽料敌摧坚。
不废吟风啸月。
执坚守冑。
锐气难夺。
自思今若终天力绝。
不顾骨骸后时。
愿乞陪臣。
不越吾土。
遂脱辐谢病。
挂冠养高。
搢绅有闻。
物论称平。
寻以牵复旧位。
脱履王畿
监止于方镇。
懋绩崇荣。
其孰能宗欤。
公始及裨副。
载分剧职。
入奉训齐之令。
出扬整肃之
推公而直若引绳。
行己而平若止水。
言不好弄。
服不好华。
卷舒自得于时宜。
喜怒不形于颜色。
崇善触邪。
柯叶不遗。
紫髯最冠于偫公。
青眼靡遗于众卒。
蔼若闻望。
諠然令图。
公非独王事有作。
复乃闺门立程。
棱棱而廷训惟严。
察察而乡义尤峻。
先教之以仁义。
后导之以诗书。
谕雍容礼让之节。
示恻隐慈爱之心。
驰骋田猎。
杂服诡辞。
趋若仇雠。
屏如蝎螫。
肆我武勇。
平成以赖。
适方一箭发而号猿猱。
三尺举而吼龙虎。
山立。
旌旗血融。
言其壮则扛鼎拔山。
顾其勇则冯河逐日。
七十城而应敌下。
四十万而乘时坑。
此乃用武之克捷。
行师无不利者。
若以瞻云望气。
一否一臧。
辨成败之机宜。
鉴吉凶之休咎。
则武非文而不备。
文非武而不扬。
实共济而相恤。
无殊涂而别踪。
矧予才立名业。
□仗弓剑者也。
予之身甘为不肖孜孜以未坠之绪力□于命子者。
其庶几乎。
议者乃赧赧绝词。
唯唯而退。
(阙九字)仆射果自□□□□德□公昔之□习非偶然哉。
武宗涖祚初年。
逆贼拒命。
天讨荐加。
常从庐江公以剿叛。
庐江公异公英勇。
以前冲统众弦道系将累日。
公度其军势。
相以人心。
虽机上之可期。
若在彀中耳。
庐江公曰。
魏师以久不振旅。
时无恒心。
今乃越境而出。
若非肃齐。
则冲败莫制。
若悦豫其情。
则前驱不踵。
公请审其向背。
妙以机谋。
督馈饷之心。
敦战伐之道。
在爪牙者。
却骈罗于后。
如市人者。
皆跨列于前。
自然表里相应。
宽猛得中。
此勇之大势也(一作故可系时时必偃其干戈翘下阙)
庐江乃俞良策。
卒成大功。
山东壮武之声。
擅日下勤王之效。
莫不由此。
言无谬欤。
公虽初心不求朝拜。
藩府所奖。
符竹为先。
遂迁摄贝州刺史兼本管效奏御史中丞
公既解戎韬。
俄从郡政。
三尺之纲条不紊。
四知之敬慎惟敷。
疮疲既起于沈滞。
劳逸复均于疴痒。
黄霸行教。
龚遂立诚。
求之北方。
孰以优劣。
公忽不自怿。
曰。
从军中。
心无逸□冒马劳金疮之绩。
窃蹈忠履信之名。
稼穑少知。
艰危历试。
不冒荣于好爵。
不伐□□殊劳。
避授钺于他邦。
建侯于我土。
今齿发云迈。
足悲。
胡可尚存碌碌劳劳。
不知閒居适志。
遂乃命纳轼旟。
终贲林野。
文言曰。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惟圣人乎。
大中六年七月十二日
寝疾薨于魏州元城县德教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六。
大中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殡于当州莘县修善乡依仁里。
至咸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左散骑常侍
夫人清河张氏。
同时月日赠清河郡太君
有子三人。
长曰君雄。
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
仲曰靖。
魏博节度押衙兼部从检校太子宾客侍御史
季曰楚。
魏博节度押衙兼刀斧将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
噫。
公以德符阴骘。
庆延子孙。
世居封赠之尊。
荫极人臣之贵。
建碑道左。
显褒冥途。
畦序说为铭。
铭曰。
堂堂圣朝。
烈烈文明。
仁以配德。
德以延英。
社稷康人。
将帅惟精。
钦我魏疆。
为河为方。
厥赋以上。
厥土惟良。
异物既产。
贤臣复彰。
扰以六韬。
峻以五常。
弧矢不干。
忠孝为光。
少齿得志。
励节勤王。
扼腕不断。
沥胆可尝。
虬龙屈盘。
雕鹗翱翔。
平寇计高。
伐叛名扬。
运筹毳帐。
决胜沙场。
功业有勋。
朝廷议勤。
加以羽纛。
陟以亲军
赐以好爵。
固以藩身。
得路我土。
保祀我禋。
貔貅旧统。
畏敬无垠。
符竹尝剖。
惠爱犹存。
训子文行。
果极名臣。
罔极知报。
帝命爰臻。
锡以峻职。
饰以王纶。
褒荣令嫡。
激励愚嚚。
褒崇既尊。
典礼斯陈。
昭彼懿德。
勒自贞珉。
严隐君九龄适轩 南宋 · 谢谔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
张良亦从赤松子,抛掷兵閒黄石
平吴戮项本无事,所适定非真适意。
战酣人境强回头,晚乃逍遥脱尘累。
先生之适真天然,浩气养得归林泉。
一生袖却夺标手,名利过眼如云烟。
清风丈室数椽足,幕天席地月为烛。
径有幽花杖履香,窗延野竹缥缃绿。
天边白云不可呼,空中野鹤随所如。
延年美意复谁解,拂麈岸巾聊自娱。
松纹簟滑琉璃色,卧展南华书一帙。
先生之适真天然,不速还嗔叩门客。
留侯 明 · 郑善夫
 押陌韵 出处:少谷集卷一下
吾慕张子房,乃是紫霞客。
志士有苦心,麟趾暂驱策。
功隳博浪沙,折节下黄石
谈笑用汉祖,毕志任所适。
神山逝朱凤,鸷鸟空累百。
君莫疑行送道宗赴阙 明 · 郑善夫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少谷集卷三
长歌一曲杨柳枝,短歌一曲青云词。
近前劝君君莫疑。
男儿不作儿女态,所贵国士当酬知。
与君俱非年少时,桑弧蓬矢何当遗。
腰间环佩光陆离,取媚泉石非其宜。
留侯只掉三寸舌黄石将略真王师。
宁戚车下鸣声悲,风尘漫漫缁短衣。
五羖大夫百里奚,世主不识终涂泥。
英雄所耻比草木,且复俛首就絷羁。
故国万世尤神奇,安能郁郁久居兹。
子云寂寞空守雌,屈身伸道非君谁。
君知鸿鹄合高飞,一翥万里无天涯。
短枋香稻藏罘罝,弋人慕君君不知。
阆风玄圃便栖止,慎勿下饮淤塘陂。
于乎慎勿下饮淤塘陂。
再用前韵 其二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莫道腐儒无奇术,少年孙吴粗已读。
圯下早授黄石,胸中六韬自可乐。
噫嘻胡尘暗朔漠,黄屋北狩归不得。
中原多事方抢攘,豺虎噬吞掀地轴。
新皇龙飞布天威,大将鹰扬袭高爵。
手挽银潢洗妖氛,四海已免填丘壑。
呜呼丈夫志有在,岂但雌伏诗书阈。
我欲一献平戎策,凯还燕山喧鼓角。
寿某翁 宋末元初 · 吴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当日麻衣抑未猜,贵公元自有仙材。
文辞敏妙真星魄,学问沈潜是圣胎。
黄石授兵非有意,红旗破贼却归来。
阿同且共玻瓈饮,源上桃花想未开。
臧宫马武请来匈奴(二十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
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
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残来之政,虽成必败。
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诚能举天下之半,以来大寇,岂非至愿?
苟非其时,不如息人(《后汉·臧宫传》)
丁南羽陈仲醇作吉云居研山图卷二首 其二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二十一
何人能解钟离甲,此处疑传黄石
只恐云根解轻举,化为云叶上清虚。
寄沈秋渊四绝句 其三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鹿皮之冠鹤氅裾,军前不肯带铜鱼。
花猫望鹿拜履下,知有枕中黄石
郭景纯游仙诗 其三 清 · 许式金
 押尤韵 出处: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
青鸾集珠树,合鸣清且幽。
紫藤绕古柏,夭娇如蟠虬。
岩栖有高士,濯足临清流。
偶然发长啸,万壑松风秋。
白鹤来云中,招我阆苑游。
褰衣揖黄石,挹袖从浮邱
沧桑无今古,日月常悠悠(施懿琳编校)
石公山人松寥小隐遗像山人姓万名涵字少沧吾郡能诗者也 清 · 王文治
 押先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一
昔贤人与骨俱朽,至今祗有文字传。
其间穷达亦何较,早逐尘劫飞云烟。
石公山人不偶世,吟诗颓放穷山巅。
由来卿自不求仕,非关圣代遗此贤。
所惜饥驱晚逾窘,买山而隐终无钱。
生绡写照岂无意,松寥拳石江吞天。
若教江水变春酒,拍浮碧浪宁非仙。
幽林俨作庄士立,远岫澹学蛾眉娟。
山人住山愿未遂,聊借图画偿清缘。
白公屏风苏笠屐,好事遥仿非真诠。
何如此画自摹绘,曲尽毫发无媸妍。
世人贵耳贱目前,山人哦诗空万篇。
此画千金购不得,但须少待五百年。
结袜子(并引)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阳韵
古乐府有结袜子大扺言感恩重而以命相许也太白拟之亦然余以结袜子属张释之释之天下称贤故予为是词补入乐府云
汉家九陛飞秋霜,公卿会立朝明堂。
王生何人谈老黄,廷辱廷尉理不当。
廷尉跪结袜,有如壮夫出胯下,面无惭色神洋洋。
君不见黄石公张良,夏侯章低孟尝,长者之名从此扬。
(有引) 其一 明 · 朱浙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嘉靖二十年辛丑十月之望诸弟辈相呼看黄石归来啧嘳称叹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口缀数诗为求佳品植之因念昔陶靖节年未四十赋归去来辞当时三径就荒犹存某罢官适当其岁荏苒星纪今年五十有六矣乃植佳花以偿夙好为计不亦晚乎约每岁开时定作数诗以纪岁月较将来所作尚几何也
群季风流共一家,相携黄石看黄花。
主人好事那相厌,自得不知时自誇。
秋水菱荷先陨落,春阳桃李漫纷华。
十弓借与阶前地,为觅苍金寸许芽。
寿岩老人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寿岩老人吴兴钦先生德载也老人仕都督计议官宋革老人奋义兵不肯送降款天兵募生致其人义其言议而官之老人列其板授言即遁隐长山之石岩石生冬青万年之枝老人遂号寿岩又自志以文去老人之死四十年其孙骥出其手泽求余歌之
寿岩老人宋都督,不肯新朝食周粟。
水晶国里七宝山,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黄石眠怒虎,圯上传书曾有语。
归来牧羊寻赤松万年枝上盘冬龙。
冬龙万年与石斗,老人一杯持自寿。
炼石未补南天孔(叶空),坐见瀛州生软红。
呜呼寿岩之人兮元不死,南斗化石齐崆峒。
注:已上凡二十有六首皆歌咏一时忠臣烈士贞女孝童仁人隐士之遗事于太史氏之所未录者盖可为一代之诗史矣其激扬世教岂小补哉复识
侯山别墅视穫赠乐渠黄公 其三 明 · 朱浙
 押语韵
高秋收穫时,星言向田墅。
童稚俱在田,牛羊牧烟渚。
四顾但荒山,澹泊寡俦侣。
悠悠空自知,落落竟谁许。
不有黄石公,谁可与共语。
邵仲德 明 · 朱浙
春风香吐长安陌,君乘高黄我马白。
得路俱承圣主恩,弹冠共作金门客
小臣感激期致身,愿为良臣为忠臣。
策名自庆逢明世,曲学曾应笑古人。
迂阔肝肠伤琐细,梦寐晤言无次第。
死弃真甘鄙分宜,生还仰荷皇威霁。
一坠九天失世荣,菑畬自称妻儿耕。
壮心已逐丹枫落,白发几看青草生。
君今南去缘何罪,万里挥戈戍边海。
直随万壑赴东溟,汤汤曾见沧波改。
日黑柴门未止关,邂逅青山黄石间。
昔人漫道从军乐,客子休嗟行路难。
越溪闽峤异关塞,瘴岭岚烟须自爱。
更闻执手慷慨歌,丈夫命存百无害。
孝友亭记 南宋 · 李吕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七、《澹轩集》卷六
先大父处士府君大观丁亥六月二日终于正寝,迨己丑始克以礼葬于邑西溪口之原,旁立亭一所,以备岁时拜扫陈荐于其下,盖窀穸之初叔父所创也。
岁徂屋老,日就颓圮。
淳熙己酉,相距已八十三年矣。
孙某率从父弟顺辍忌日斋享、清明拜扫之费,选匠抡材,取榱题椽桷之挠坏者、墙壁瓴甃之崩缺者,悉更以新好,稍复其旧。
从两架梁外壁以为房,使守冢之家居之,授田四亩,以为衣食,俱令以时汎治庭宇,扫除败叶,勿使壅积,补苴罅漏,勿使穿穴,为经久之计。
某念幼失所怙,逮事日浅,尝闻之叔父,言大父为人轩昂磊落,慷慨有大志,善谈吐,重然诺,治生义然后取,不务苟得,有为权谲之言以进者,皆噤不得发。
先是奉常府君早世,大父上有二兄而下有一从父弟,往往皆欲自奋于文字中,大父独与其叔父河源主簿府君分典内外。
河源府君贸迁川广,间岁一归,久以为常;
大父专意经理,以奉亲肥家为己任。
河源府君既卒官,大父以其子少,亲往护柩。
事叔母与亲母等,咸得其欢心;
待兄弟若一,内外无间言。
营治勤剧而不私其利,周人患难而不有其恩。
待人不以贵贱,咸主于礼逊。
谢公文瓘谪居邵武,大父与之亲厚,每谈论竟日不倦,后始知其不事科举,为之慨然。
初奉常府君捐馆,用治命归葬杭头,其邻张姓者以孤弱见陵,诬诉于官,经时不决,部使者为之移狱邻郡。
大父时年十四,毅然与仲氏同往就逮。
仲氏寻以母疾告归省觐,大父独留,对辨如理,争者屈焉,奉常府君得不改卜,人以是知李氏兄弟屹然有立,决不久为人下。
继而二兄俱补中太学,居十年而仲氏登第,河源府君亦以是时得晚官。
伯氏浮沉场屋逾三十年,五举乃登第,再长剧邑,皆以廉能称。
仲氏历官多在京陕,好义敢为,与任公伯雨、龚公夬辈上下其议论。
春秋曾未五十,坐钩党废锢。
其从弟亦一意学问,经明行修,不以生计累其心。
凡宦学所需,东西南北,靡不应办。
时吾家文风特盛,子侄入上庠者近十辈,赀粮之出,略无彼此之异,复积其馀以广阡陌。
后先夫人与叔母相继以寿终,视家赀已十倍于前。
既免丧,始议应诸子分法,裂而为四,季氏则迁居后巷。
未几,大父与二兄复合其业,岁有增羡。
又十年,不幸大父倾背,仲氏亦殁于海陵贬所,次年伯氏解官顺昌,始与两孤侄分田析居。
惟我大父尽瘁于家,财不异藏,田无别籍,以此终其身,至是犹未免致疑,有业已分而未肯割税者,有受分后乞检会契底者,卒无一毫之私可得而议。
呜呼!
大父持家四十年,其平心尽己如一日。
推其用心,当于古人中求之,若近世则未之有也。
其亡也,士君子识之者各以所闻见为哀挽,无虑百馀篇,独石公惠之诗尤为精确,其诗曰:「孝友阳司业,山林陶隐居
平生高士传,晚岁竺乾书。
彷佛旁招奠,联翩会葬车。
无人上公行,谁为表门闾」?
以大父之平生,诗句槩尽之矣。
兹因修盖甫毕而亭榜偶犯高宗陵名,辍石诗首章而易之曰「孝友」,又摭遗事为乡人所知晓然明白者为之记,庶使后人于志墓之文可以参考云。
十有二月既望,孙男某谨记。
十八侯铭 其三 将军留侯张良 东汉 · 班固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六
赫赫钭军,受兵黄石
规图胜负,不出帷幄。
命惠瞻仰,安全正朔。
国师是封,光荣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