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高士咏 其三 许先生 中唐 · 吴筠
 押真韵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
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
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
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杜工部 清末 · 张之洞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少乞残杯道已孤,老官检校亦穷途。
荣名敢望李供奉,晚遇难齐高达夫
凭仗诗篇垂宇宙,发挥忠爱在江湖。
堂堂仆射持节,那识流传借腐儒。
墨竹(高士谦作王好问王志学有题故三诗及之) 其三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六言诗 押先韵
墨君写以老可,石丈拜之来颠。
何似王维高适,一时诗崡同传。
人日过伯兄贵阳守放鹤洲别业是宋朱希真园林旧址壁上题高工部诗戏作 明末清初 · 朱茂曜
六言诗 押支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旧业朱三十五,曾种梅花满枝。
恰喜草堂人日高三十五题诗希真达夫俱行三十五)
登闲云楼 明 · 官应震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浠邑山川,甲于郡属。其南门对岸,峭壁巉岩,临水依山,数千百年,仅一东坡居士为此地知己,而以击空明三字镌之岩石。先恭人藏魄处,距邑治可六十里而遥。余诸生时,以展墓,取道城南尾。先中议大夫后低徊留之,不能去者,盖三十年往矣。先中议有意卜居,而未逮也。会岁戊申,大浸稽天祖居黄冈乌林镇,苦怀襄甚,延徙而浠,故以黄冈人,遂为浠人者,始此于时。即从岩上创有小楼,命名闲云。旦晚憩息,身世都忘。不谓以进贤冠,别此楼,去荏苒。宦辙历如许,居诸而后,乃今得解组归也。登楼纪事,为歌一章,聊以写山水之癖云尔。
是人尽忙云独閒,山前水前自往还。
但能无事常垂钓,与人游兮非人间。
愧我半生忙欲死,所以弃官如弃屣。
幽居山中复何为,愿向禅门问宗旨。
禅门苦行古来难,雪山冻杀佛所安。
众生受尽无明障,灌顶穿膝虑其残。
听说神仙能到手,愿养金丹道之母。
安期羡门如尚在,汉武如何称岂有。
黄芽白雪想难寻,奼女婴儿谁匹偶。
愿作君平卖卜身,君平卖卜远隐沦。
小人有母欲侍养,岂是东西南北人
愿学手谭三百六,河洛图书数不熟。
抛却从前胜负心,如何黑白空相逐。
此外中心何所耽,开元大业强为惭。
高适学诗年半百,我今半百又过三。
历尽苦肠呕不快,不如兀坐学痴憨。
痴憨兀坐宁可学,混沌元神忌雕凿。
鸡猪牛鱼逢著吃,生老病死总是乐。
云亦閒兮我亦閒,却是大憨还大觉。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黄州府
焚藁(焚三百馀首) 金 · 李奎报
 押支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三
少年著歌词,下笔元无疑。
自谓如美玉,谁敢论瑕疵。
后日复寻译,每篇无好辞。
不忍污箱衍,焚之付晨炊。
明年视今年,弃掷一如斯。
所以高常侍,五十始为诗。
次凯歌韵集古十首 其一 明 · 钟篪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三
刀弓千骑铁衣明韦蟾,战士军前拚死生高达夫
海宇自今无战伐邓伯言,熙熙春物见升平曹元龙)
次凯歌韵集古十首 其六 明 · 钟篪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三
庙廊题字可无韩林和靖,旌旆逶迤碣石间高达夫
两地山川分节制武元衡,数行烟树接荆蛮崔珏
寄淞江陈山人 元末明初 · 孙作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百年苦忆高常侍,多病谁怜孟浩然
旧喜涉江今不涉,空斋时阅友朋笺。
程氏东坡诗谱序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一
谱三百五篇《诗》自郑氏,不尽用谱而又别为谱自国朝欧阳氏。
考世次以定先后,审正变以观治忽,谱之作不但为《诗》而已,抑亦当代之编年也。
自文章之盛,而百家之传,有总集,有别集,大抵有后先之序。
杜少陵所为号诗史者,以其不特模写物象,凡一代兴替之变寓焉。
前之为谱者有吕氏,后之为谱者有蔡氏,所以忠于少陵者多矣。
然自除官至剑南后事尚多疏漏。
其卒也,或谓在耒阳,或谓在岳阳,或谓当永泰之二年,或谓在大历之五年
自新、旧史列传以逮二家之编年,俱不能定于一,则其转徙之靡常,本末之无序,当有未易考者。
诗谱之作殆非易事也。
文忠苏公之诗,其世虽近而易考,其诗则博而难究。
公之里人程子益以谦既为之谱,又举其一时之唱和与公之追和前人、后人之追和于公者,皆参列而互陈之。
谱之作不知视二家为何如,然以数百年之酬唱会粹成编,亦谱少陵者所未及也。
或曰:「唱酬之用韵,当少陵时未知其有亡也,乌得而谱」?
余曰不然。
赓歌答赋,其源尚矣。
下逮颜、谢,各有和章见于集。
虽声韵不必皆同,然更唱迭和,具有次第。
逮唐人始工于用韵,韩退之皇甫持正《陆浑山火》,张籍刘长卿馀干旅舍》,刘、白和元微之《春深》题二十篇,盖同出一韵。
少陵之有无此例诚不得而知,然其集中有酬李都督、寇侍御、韦韶州等篇,既谓之酬,岂得无唱?
集所不录姑置勿论,如高常侍、岑补阙少陵之所纳交者,严郑公少陵所依者,而补阙少陵之诗见于集者一,常侍、郑公所与少陵之诗见于集者三,何其微也?
吕、蔡固不以唱酬具载为例,设因事而并识之,如贾舍人《早朝》诗与和者三人皆在,岂不益详且尽哉!
矧惟文忠公之诗益不徒作,莫非感于兴衰治乱之变,非若唐人家花车斜之诗,竞为廋辞险韵以相胜为工也。
永歌叹美之词,闳挺而不浮,隐讽谲谏之词,肫实而不怼,而又所与交者皆一代之闻人,千载而不诵其诗者,不必身履熙、丰、祐、圣之变而识世道之升降,不待周旋于熙、丰、祐、圣诸公而得人品之邪正,兹又有出于谱之外者。
余固因子益之谱而重有感也。
子益之祖尝为柱下史,劝讲金华,益又公之外家,其学远有端绪云。
汉州房公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一
成都文侯广汉之明年,威行惠孚,侯度聿修,乃作楼于郡之西湖,名以「房公」,将以申怀贤尚德之意。
楼故金龟亭,绿陂翠潋,横陈夹翼,而亭宅于虹桥之左,有楼其上,实据要会。
然亭址卑湿,楼居狭隘,虽聚足拾级如不容。
比岁又因陋弗葺,甚者为庸保涤器之地。
余昔守郡,尝欲更之,未皇也。
今侯撤而大之,且为诗以遗余曰:「作新此地诚杰观,品题尚欠如椽笔」。
余谢弗敢。
亡何,侯以书来曰:「二年于兹矣,弭艰恤隐,罔未弗图,幸斯人之我安也,不忍以垂去忘之。
以岁之不时、民生之不易也,既以少府斥币粜万石米,且筑四敖于旧庾之阴以赢之,名郡储仓,实巩实密,缓急是赖。
又损钱五千万有奇,为民代输布缕之征,是庶几可以去矣。
而斯楼之记,昔者尝以属子,傥忘之乎」!
某瞿然曰:「恶!
是焉可以无记也」。
自郡县以来,守襄阳者多矣,而羊叔子、杜元凯独传。
至欧阳公记岘山亭,则惟及叔子
羊、杜相若也,人之爱元凯已不如其爱叔子矣,是恶可强也?
唐长寿以汔中和,广汉刺史之真除者凡八十有三人,其粗知名可传后者惟贾至、崔宁、薛元赏及公尔,而三人之誉已不迨公。
虽于钓游寝休之所,琴石竹木之旧,邦之人于今惟曰房公而不及它人。
噫,是乌可量也!
然尝出入史牒,于公美事类多疏略,独于治郡称其多有遗爱。
而词人羁客尝适是湖者,兴怀于俯仰之异,置议于去取之歧,殆亦不可胜数,盖尝夷考其事而未有所折衷于此也。
且旧史所书陈涛斜之败在前,贺兰进明之谮在后,而新史反此。
公自去国,讫不复用,岂以败故邪,抑进明之谮启之也?
方公之建遣三王分领节度也,是固谓吾国中有人,将以褫禄山之气也。
然既为之前,必虑其后。
至德元载七月丁卯,上用公计分封三王,琦、珙未出閤,惟璘赴镇,而后五月璘以江淮叛。
然则分封之策,其然邪,其不然邪?
当时如高适且盛言其不可,则后日贺兰之谮固有所入矣,而当时大儒如韩退之、柳子厚诸人,每以宿德重望归公,极所尊礼,则固不以成败论也。
赵郡李华之词,谓「玄宗季年,逆将持兵,天锡房公,言正其倾,群凶害直,事乃不行」,既以见禄山未叛之前莫敢有言者,而公独有所论建,乃弗果纳。
杜子美之词又谓「及公入相,纪纲已失,公实康救,忘餐奋发,每挫直词,空闻泣血」,则又以见朝廷多故之后,公独奋然以天下为己任,而孤立寡与,动辄得咎。
呜呼,公亦可谓处时之所甚难者矣!
虽卒于无成,晚益落落,而修名令节,人期于未用,信于既用,勤王于蜀而蜀守以安,作训于歧而歧京以重,此岂无其素而能尔邪!
世降俗薄,是非瞀于好恶,名实殽于毁誉,向背变于死生者,何独于房公然哉?
迨夫岁月浩阔,情伪寂寥,而著乎斯人之心,独隐然与所寓俱存者,斯其人之贤不问可知也。
公尝守袁,为需宴亭,更刺史数十,王涯增饰栋宇而州人大悦。
公为是州,有旧竹亭,鸣琴其上。
公去已久而李文饶、刘梦得过其地,亦思之不置,形于咏歌。
公微权势,人微交誉,是卷卷者果何为哉!
宇文既有德于邦人,又作斯楼寄怀曩哲,安知后人之思侯不如今人之思房公也!
《诗》云「投我以,报之以」,敢并以复于
以房姓湖自文定张公始,以公名堂自参知政事眉山李公始,以公名楼自宇文始。
名某字信臣,尝为司农卿,兼权地官侍郎,今以右文殿修撰京口移镇云。
赵芦洲太守遵律以播州乞假再赴选部壬申五月以今太仆莫青友工侍介交读其所撰播州志及忠州国殇吊恤诸诗因纪其会合云 其二 清 · 王昙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六
头白梅花水部交,骑驴京兆与推敲(集中多与工侍唱和之作。工侍曾官京兆。)
八州有节留高适工侍五十为诗,时星命家谓今岁当受使节,故用达夫节度西川事。),五十无官老孟郊
铜柱骄蛮望新息乌蒙羸马羡蒲捎。
贞元朝士无多辈,一洞飞云信手抄(旧年得见王永州太守所作《飞云洞图》于宋于庭孝廉寓斋。于庭飞云洞名人题咏数十。)
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仲尼述易道。
于坤曰。
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公天生懿德。
方内直
茂才全。
发为诗文。
得大易之中。
诗人之正。
邈乎其不可及己。
七岁诵孝经。
秘书异其聪敏。
问曰。
汝志于何尚。
公曰。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
是所尚也。
后博究五经。
举其大略。
而不为章句学。
确然有可大之业。
知者益器之。
十五秘书捐馆。
公茹血在疚。
踰时而后杖。
由是乡党称孝。
二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閒。
通人颍川陈兼长乐贾至渤海高适
见公皆色授心服。
约子孙之契。
天宝十三载应诏京师
元宗以道莅天下。
故黄老教列于学官
公以洞晓元经。
对策高第。
解褐拜华阴
相国房琯方贰宪部
请公相见。
公因论三代之质文。
问六经之指归。
王政之根源。
宪部大骇曰。
非常之才也。
赵郡李华扶风苏源明并称公为词宗。
由是翰林风动。
名振天下。
及函洛寇扰。
公违难于江南
上元初授左金吾兵曹
都统江淮节度书记
非其好也。
未几。
徵拜右拾遗
因上疏陈便宜。
及方镇有冒于货贿。
举直错枉。
大者十馀事。
不行。
皆焚其藁。
时大盗之后。
百度草创。
太常典故。
尤所坏缺。
公为博士
祗考古道。
酌沿革之中。
凡有损益。
莫不悉当。
新平公主之子裴仿。
永清公主
公实相礼。
初以裴仆射遵庆主婚。
中诏长主后夫姜庆代焉。
公奏曰。
婚姻人道之大。
使异姓主之。
非礼也。
且无以示天下。
臣不敢奉诏。
上从之。
又议定谥法
公以为谥者
盖迹其事业邪正而褒贬之。
举一字可使贤不肖皆劝。
故其议吕諲卢弈郭知运等谥。
皆参用典礼。
约夫子之旨。
其事覈。
其文高。
学者传示以为式。
时有上议谓景皇帝未升尊位。
不宜为太祖
诏下百寮。
公按礼经。
以为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而以其祖配之。
故三代皆以受命始封之君配昊天上帝。
唯汉氏崛起丰沛。
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
不可为祖宗。
故以高帝太祖
景帝肇启王业。
建封于唐。
高祖因之。
遂以有天下之号。
天所命也。
宜百代不迁。
因具故事条奏。
从之。
于是郊庙之礼遂定。
踰月。
拜公尚书礼部员外郎
吏部
每岁以书判试多士。
而朝列有以文学称者。
必参校辨论。
定其甲乙丙科。
至是公分其任。
求为郡守
以行其道。
濠州剌史。
公下车。
以淮士轻剽。
兵革之后。
率多不法。
长吏不能制。
遂先董之以威。
格之以政。
然后用恺悌宽厚。
渐渍其俗。
三年而阖境大化。
优诏褒美。
移拜舒州刺史
又以理行闻。
玺书就加朝散大夫检校司封郎中
赐金印紫绶。
其明年
吴楚大旱。
饿夫聚于萑蒲者十七八。
唯舒安阜近者悦。
远者来。
犬牙之境。
草窃不入。
上闻之。
诏曰。
断狱岁减。
流庸日归。
以人俗之丰给。
当淮湖之灾旱。
尔守之力也。
擢拜常州刺史本州都团练使
常州江左大郡。
兵食之所资。
财赋之所出。
公家之所给。
岁以万计。
公削其烦苛。
均其众寡。
物有制。
事有伦。
刑罚罕用。
颇类自息。
公又谓安人之道。
清而静之则定。
为而察之则扰。
故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
一变而百姓不知其理。
又一变。
知其理而不知理之所由。
比及三年。
不忍欺
路不举遗。
年谷屡熟。
灾害不作。
甲辰岁冬十月二十日
甘露降于庭树。
二十七夕乃止。
呜呼。
公庇斯人。
人方仰公。
彼天不惠。
降此大厉。
为郡之四载。
大历十二年四月壬寅晦
暴疾薨于位。
行路恸哭。
罢市者相吊踰月。
又吁嗟之声相闻。
自寮属相吏。
下逮乡老里尹。
皆率以备斋祭。
及葬之日。
缌衰送葬者数千人。
唯公体黄老之清净。
包大雅之明哲。
尊贤容众。
而交不谄渎。
本仁祖义。
而文以礼乐。
乃至温良能断。
应用不滞。
达识足以表微。
厚德足以载物。
善而不伐。
光而不耀。
内不机巧。
外无缁磷。
隤然中立。
豁若虚受。
其长人也。
先教爱而后法禁。
不迁怒以临下。
故威而不猛。
不私己以欺人。
故易而无备。
其茂学博文。
不读非圣之书。
非法之言。
不出诸口。
非设教垂训之事。
不行于文字。
而达言发辞。
若山岳之峻极。
江海之波澜。
故天下谓之文伯
有集二十卷行于代。
若艺文之士。
遭公发扬盛名。
比肩于朝廷。
则有故中书舍人吴郡朱巨川
中书舍人渤海高参
尚书左丞天水璟。
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博陵崔元翰
考功员外郎颍川陈京
礼部员外郎北海唐次
苏州刺史高阳齐抗
其章章者也。
其睦亲与善。
自内姻及朋友所知之家。
振穷分灾。
恤孤哀丧。
颁禄归赗。
必加于常人一等。
故启手足之日。
室无馀财。
惟待赐然后乃敛。
议者于是谓公有文子之清。
子产之仁。
史鱼之直。
平仲之与人。
贾生之行义。
文翁之政事。
叔子之遗爱。
而不跻岩廊。
不享期颐。
阙致君论道之美。
以遗史册。
故凡百以为痛。
在昔孔文子以敏而好学为文。
公叔发以恤卫国凶饥为惠。
矧公功存于人。
言垂于代。
有文有质。
不忝前烈者与。
易名之礼。
请从令典。
谨状尚书考功
伏以褒德尚贤。
设教之崇轨。
谥易名
饰终之令典。
谨按故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
蕴黄裳之服。
协中庸之德。
正词复礼
施化为邦。
清风存乎省寺。
遗爱结于黎庶。
具美之道。
何以尚兹。
窀穸既安。
音徽日远。
请追公叔之谥。
式播臧孙之烈。
谨上。
袁磢秋主政枉诗见赠次韵答之并效其体 晚清 · 王颂蔚
 押支韵
高三十五今宿草,畴昔屡道袁生奇。
薢茩学人适我愿,俶傥诗史非君谁。
抢枋奚恤鸴鸠笑,栖棘祇怜鸾凤姿。
正赖使图订方国,漫将海枣斥安期
史正之(正之至连日清话恨不能文字饮也时三月晦日)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草堂深处百无妨,却为高岑对属忙高适岑参杜遥知对属忙)
啼鸟送春归阆苑,妖星乱世跼文场。
闲花空怨绿衣使,煮酒不随青杏香。
见说曲生风味少,尚堪留与老饕尝。
达斋先生文集序淳熙十一年十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诚斋集》卷七九、康熙《西江志》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生于南溪,长于南山,既冠而学于安福
绍兴庚午,与叔父达斋先生同举于礼部,皆闻罢。
甲戌再同举于礼部,遂同年策第。
某于是始一至南溪,谒族亲邻曲,盖有不相识者。
问故居,则尽为藜藿矣。
问童子钓游之地,则茫哉不可寻矣。
达斋悯然,字谓某曰:「廷秀乎!
子,吾乡廷秀也,非异县廷秀也。
子归乎,与吾白首竹林,吾乐也」。
于是某始有归志。
后四年,某自赣掾辞满,乃归南溪,卜筑于达斋之西。
自是日还往相唱酬,非之官无日不还往不唱酬也。
后十二年,某宰奉新达斋麻阳,亦数得书。
是岁冬,某以收召为国子博士,入脩门,见朝士
一日,见侍御史李公粹伯,公颦蹙曰:「子得达斋消息乎?
诸公间方议荐之,嘻!
今死矣」。
于是公与某相视出涕。
后十四年,达斋之子璧始能叙次其诗文若干卷,请某序之。
某哭曰:「某尚忍序吾叔父之文集乎?
贤如吾叔父,文如吾叔父,而止于斯,既不位,又不年,人欤?
天乎?
虽然,斯人无遇于今,斯文当有遇于后也」。
则序之曰:斯文非今人之文,古人之文也。
斯诗非今人之诗,古人之诗也。
盖赋似谢庄,诗似高适,文似列禦寇云。
达斋讳辅世字昌英
达斋,其自号也。
终官左宣教郎,知沅之麻阳县,得年五十。
璧其长子也,次曰奎。
淳熙甲辰十月二日,侄具位万里序。
舟泊湖口威毅伯谈当年战事偶成 其六 晚清 · 陈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剑闲斋遗集
褒讥任意岂真评,堪笑达夫下笔轻。
地下忠魂如有识,江流应作断肠声。
集古 宿横望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之,月临荒戍起啼鸦高蟾
故乡今夜思千里高适,每到花时不在家张祜
小石漕帅以人日有事淮城舟中见怀有题诗春到草堂寒之句且言于澹园芍药迟余往观余方筹议通州学堂事未得行也叠韵寄答 晚清 · 范当世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范伯子诗集卷第十七
诗人达者如高适,谁谓穷愁必不欢。
今昔并看人日至,清醒原有治朝叹。
万言无过一征迈,百变能更几燠寒。
且与乘春作春事,好花留共倦馀看。
延卿连夕谈叙述为绝句七首 其五 晚清 · 范当世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范伯子诗集卷第十六
天道悠悠亦大哉,前人力尽后方来。
达夫岂为儿孙计,一种存亡实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