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腊日亥白韶州书知今年在潮州度岁作诗寄答即约明岁同归庚戌 清 · 张问陶
 出处:船山诗草卷五
翩然万里书,来自浈阳峡
开缄欲见君,缩地苦无法。
昨宵梦君处,如在芙蓉山
知君亦梦我,汩汩车尘间。
薄宦滞都城,思亲意良苦。
况遇岁将除,耳中闻腊鼓。
知君归未得,愁绪如春蚕。
祭诗邀六祖,饯岁曹溪南。
我欲乘朔风,寻君沧海上。
拔地作飞仙,问天天不放。
怦怦岁暮心,渺渺书中人。
两人走天下,莫救全家贫。
大醉诃如来,如来笑无语。
我非挂锡僧,何苦守禅宇。
作书满一纸,语语言归休。
侵晨交驿使,为我寄潮州
君莫爱天南,我将辞冀北
明岁同西还,东川有茅屋。
禅人画师像请赞 其七 南宋 · 释如珙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新罗国里打鼓,大唐殿上作舞。
天上天下人痴痴,七佛传来到六祖
归来吟 明 · 石沆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只成无喜亦无憎,随处看山倚瘦
烟雨楼台浑在寺,水蔬家世半皈僧。
一闲可敌三公贵,只眼真传六祖灯。
漫道秋江鱼事美,月明空坐板桥罾。
光孝寺 近现代 · 朱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蘋婆柯子密交枝,六祖当年悟道时。
驻锡高僧传妙偈,挥毫雅士竖吟旗。
山门每为黉门换,香火频遭劫火夷。
几杵钟声曾伴我,菩提树下醉敲诗。
题般若会疏颂 北宋 · 黄庭坚
六言诗 押药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二
六祖深禅独脚,与盲抉开眼膜。
走人天下乞钱,涪翁放过一著。
按:《山谷全书·别集》卷三。
六祖范老书(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五、《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五、《宝真斋法书赞》卷一四
某启:前因三学山化主回,奉手状,并漫寄一扇,不审得彻禅几否?
顷人自富义来,再奉手诲,喜承宴居多福。
比密师自富义来,报成都六祖奉待;
寿宁僧宗乔自成都来云,公已受六祖疏。
计不虚传,辄作短疏助佛事,然老懒不成言语也。
某寓居处渐完葺,内外终不会省费,然厚薄亦随缘。
知命欲到成都看药市,此行一费亦不小,亦无处减省耳。
前所寄诸书,甚助荒废,欲随事末记数句,尚未暇。
惟悦老语录常在几案间,一日缘会,便下笔矣。
别作一篇《竹轩颂》,似可观,已付密师去。
种竹六祖,即用之。
或须别写,即寄本来可也。
所要文字多写在密师处,不知化缘道路悉存得否?
秋热懒倦,奉状不如礼。
重修桥院寺碑记乾道三年 南宋 · 孙观国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五
乾道丁亥岁春正月,桥院寺僧嘉诚状其院始末来请记云,故老传唐时涪江大涨,齧岸蚀田,土人即其处创水陆观音像厌胜之。
又院北有小刹,名佛迹,碑刻云,伪蜀明德元年僧德辉再兴桥院,则知院创于唐信矣。
又云,本朝淳化中,土人毛善者请妙光寺僧仁恪住持,凡六传而至僧嘉诚
诚姓杨,魏城县永宁乡人
院于比年蒙大檀越邓君仲修者开其端,又得乡大夫王君子信者相其议,于是沥诚化众,庀材鸠工,而后律殿中严,重阖外敞,翼以修廊,缭以周垣。
维经有楼,维斋有厅。
若房庐,若庖廪,继继绳绳,匪侈匪陋,又塑像释迦佛及六祖观音罗汉,玉毫金相,骇目动心,鼓钟铿鍧,龙象杂遝。
变邱墟而为胜地,化沮洳而为膏腴。
灾殄灭熄,福禄鼎来。
噫嘻,嘉诚行业如是,不亦伟哉!
顷年大水,在处漂突,桑畦芋区汇为渊潭,惟院之近境寂无惊湍。
如大北津水最暴,今虽夏秋亦可涉,岂非赖神明之力与。
窃尝闻水为太阴之气,小人道长,则阴胜而水溢。
方今圣人在上,阳德方亨,故水顺其性,虽泛滥而不为灾,而神又足以相之。
夫是以僻远弹丸之区,罔不占《既济》而庆丰亨也。
予又念寺僧继承之美,培植之勤,均不可没,重其请而为之记。
按:同治《彰明县志》卷五七,同治十三年刻本。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信大师功德幢记82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有唐东都临坛开法大师长庆四年二月十三日
终于圣善寺华严院。春秋七十有五。
腊五十二。是月二十二日
移窆于龙门山之南冈。宝历元年某月某日。
迁葬于奉先寺。祔其先师塔庙穴之上。
不封不树。不庙不碑。
不劳人。不伤财。
唯立佛顶尊胜陀罗尼一幢。幢高若干尺。
圜若干尺。六隅七层。
上覆下承。佛仪在上。
经咒在中。记赞在下。
皆师所属系。门人奉遗志也。
师姓康。号如信
襄城人。始成童授莲花经于释岩。
既则戒学四分律于释晤。后传六祖心要于本院先师净名。
楞伽俱舍百法经根论枝。罔不通焉。
繇是禅与律交修。定与慧相养。
蓄为通粹。揭为僧豪。
建中讫长庆。凡九迁大寺居。
十补大德位。莅法会主僧盟者二十二年。
勤宣佛令。卒复祖业。
若贵贱。若贤愚。
若小大中乘。人游我门。
绕我座。礼我足。
如羽附凤。如水会海。
于戏。非夫动为仪。
言为法。心为道场。
则安能使化缘法众。悦随欣戴。
一至于是耶。同学大德继居本院者曰智如。
弟子上首者曰严隐。暨归靖藏周常贲怀嵩圆恕圆昭贞操等若干人。
聚谋幢事。瑑刻既成。
将师理命。请苏州刺史白居易为记。
记既讫。因书二四句偈以赞云。
师之度世。以定以慧。
为医药师。救疗一切。
师之阇维。不塔不祠。
作功德幢。与众共之。
范长老(八)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六、《山谷全书·续集》卷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一四
顿首。
伏奉手诲,审瓶锡已到六祖,闻开堂日道俗震动,不胜钦仰,但犹未有人传语录来耳。
计入院今半月馀,想人事稍稍就绪矣。
《开堂疏》出于牵强,乃承推奖过当。
若不同床卧,争知被里破,只是奉酬说邪?
偷牛耳。
霜露果熟,诸圣推出,想化缘必不龃龉,但恐不能得人事清简耳。
知命计数相见,闻出入无间,颇招当路人口语,得所干了,早还亦佳。
某城南僦居既安便,凡百不复与公家相关,衣食厚薄随缘。
时时扶杖到人家,倦时忽经月不出,亦自有味,恨未得从容耳。
范长老(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六、《山谷全书·续集》卷六
密师想已到,舍老人亦同到六祖否?
不知昔日五祖养母,何以今日六祖养父也?
观今日事体,想猝未得清闲弄书册也。
南禅藻公相见,且为致千万意。
《法堂记》不敢忘,但老懒,不能特地作文字,或遇缘可成耳。
纯老、方广甚安佚,所谓「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者也。
比苦乡仆来族中索唤文字及报书,累日方得办。
眼花臂痛,至今未复常,稍定叠,别奉状也。
范长老(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六、《山谷全书·续集》卷六
顿首。
伏奉九月十日手诲,喜承秋来起居胜常。
所示曲折皆尽事实。
初闻六祖延请,便谓可住,故即作疏,遣来介行耳,非人事也。
李公虽未极玄关,要是清净笃信之士,虽因识者之言,乃自断于心,以为可发于事,故可信耳。
成都说佛浩浩,吾道平沉,故欲相与作死马医,道人分上不害光剃头净洗钵也。
老子云:「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人生既非匏瓜,去住何常之有?
但以悲愿随缘,则愿石溪上之言犹在。
得于初约,惠然一来款曲,承琢磨之益,何慰如之!
府公重人不轻发,不可必拒耳。
既至成都,则可数通书。
万事随缘坐断,报化佛头,更无巧拙。
谨奉状承动静。
道臻师墨竹1100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五、《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七、《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墨竹出于近世,不知其所师承。
初,吴道子作画,超其师杨惠之
于山川崖谷,远近形势,虎豹蛇龙,至于虫蛾草木之四时,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之神物,军陈战斗斩馘奔北之象,运笔作弮,不加丹青,已极形似。
故世之精识博物之士,多藏吴生墨本,至俗子乃衒丹青耳。
墨竹之师,近出于此。
往时天章阁待制燕肃,始作生,超然免于流俗。
近世集贤校理文同,遂能极其变态,其笔墨之运,疑鬼神也。
韩退之张长史喜草书,不治它技。
所遇于世,存亡得丧,亡聊不平,有动于心,必发于书;
所观于物,千变万化,可喜可愕,必寓于书。
故张之书,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与可之于,殆犹张之于书也。
嘉州石洞讲师道臻,刻意尚行,欲自振于溷浊之波,故以墨竹自名。
与可之门而不入其室,何也?
夫吴生之超其师,得之于心也,故无不妙;
张长史之不治它技,用智不分也,故能入于神。
夫心能不牵于外物,则其天守全,万物森然出于一镜,岂待含墨吮笔槃礴而后为之哉!
故余谓: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
问心之妙,而余不能言。
有师范道人出于成都六祖可持此往问之。
广州马氏舍田记嘉定九年 南宋 · 黄君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
自西方两足尊之教漫衍宇内,十方檀信恭敬作礼,倾府藏布施,以求福田利益,其教法然也。
曹溪宝林六祖道场,西天屈㫬之衣在焉,云游过客陆续于寺,饰厨传将迎无虚日。
每岁圣节,许依郡例,启建满散,并僧期月功德奏疏,附州以闻。
其法门大,则其徒众繁;
其徒众繁,则其用度倍蓰于他利。
岁率食盐五千觔,他费称是。
岭南地旷人稀,田废弗治,年不顺成,则用不足,施利不入,无以赡大众。
广州马氏阶、孙氏妙德,与佛有缘,发弘誓愿。
嘉定辛未,以塔柱弗葺,召匠计修之,縻钱三十万。
明年,舍银铸太子像及罗盘,总计银壹百二十两。
明年,用钱三百万,买没官田充常住,岁藉其田之所入,回易钞盐,以供寺之岁用。
又于五羊造廨院一区,山门选僧掌之,为祖师及其徒往来憩宿之地。
输财献佛,今世寡比,而其欢喜皈依之念未艾也。
曾南丰分宁云峰院,言其土俗,富兼田千亩,廪实藏钱至累岁不发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
其贪鄙啬施如此。
则踰岭而南,有若马、孙氏之倾财乐施,可嘉尚也已,盍记诸以劝来者。
按:《曹溪通志》卷三,清刻本。
佛衣铭819年 中唐 · 刘禹锡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吾既为僧琳撰曹溪第二碑。且思所以辩六祖置衣不传之旨。作佛衣铭曰。
佛言不行,佛衣乃争。
忽近贵远,古今常情。
尼父之生,土无一里。
梦奠之后,履存千祀。
惟昔有梁,如象之狂。
达摩救世,来为医王。
以言不痊,因物乃迁。
如执符节,行乎复关。
民不知官,望车而畏。
俗不知佛,得衣为贵。
坏色之衣,道不在兹。
由之信道,所以为宝。
六祖未彰,其出也微。
既还狼㬻,憬俗蚩蚩。
不有信器,众生曷归。
是开便门,非止传衣。
初必有终,传岂无已。
物必归尽,衣胡久恃。
先终知终,用乃不穷。
我道无朽,衣于何有。
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跋浴室院画六祖师1088年6月12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浴室院有蜀僧令宗达摩西来六祖师,人物皆妙绝。
其山川草木、毛羽衣盂诸物,画工能知之;
至于人有怀道之容,投机接物,目击而百体从之者,未易为俗人言也。
此壁列于冠盖之会,而湮伏不闻者数十年,得蜀人苏子瞻乃发之,物不系于世道兴衰,亦有数如此。
此寺井泉甘寒,汶师碾建溪常不落第二。
故人陈季常林下士也,寓棋簟于此,苏子瞻、范子功数来从之,故余过门,必税驾焉。
元祐三年鲁直题。
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七。又见明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书鲁直浴室题名后》附录,《东坡题跋》卷六。
书双林十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豫章先生遗文》卷一○
成都僧法灯年少骨鲠,随缘能立事,它日必不为庸中佼佼者。
然在成都荆棘林中,余惧其三跳不出,故书《双林十偈》遗之。
渠胸中了了,岂用老夫过计,但以眼前所见,聪明衲子尽为狐臭秃婢埋没却,故作千万珍重语耳。
若圆明窣堵波事毕,径入六祖堂中,决定完得戒体,它日成舍利数斗。
江南祝翁画像1100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豫章先生遗文》卷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祝翁初为儒生,不能令人轻轻,弃而治生,遂为陶朱、猗顿。
以其资资子弟,使为儒生,有知名者。
以其馀作佛事,为子弟种德,其费不赀,不吝不悔。
人材各当用其长,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翁之子曰林宗,与余弟知命游,相欢也;
又为余道友成都六祖范禅之檀越,奔走先后,不避寒暑。
观子知父,真可人哉!
元符三年八月甲寅山谷老人书。
成都府别敕中和六祖禅师劝请文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山谷全书·外集》卷二四
尽大地一只正眼,遍十方四面无门。
有趣有宗,难信难解。
譬如琵琶琴瑟,必资妙手,乃发至音;
凤凰麒麟,出以其时,方为上瑞。
范公道人,衲僧命脉,古佛心宗。
如净月轮,出则万波分影;
吹毛剑,用则千里无人。
而乃自埋于民,聊以卒岁。
成都重臣之镇,实为护法之金汤;
两川多士之渊,必且参微于云室。
来兴法雨,今正是时。
当使邪见稠林,风行草偃;
波旬坚阵,瓦解土崩。
心佛众生,三轮普现;
森罗万象,一印顿圆。
六祖秘园,粥足饭足。
淫坊酒肆,即是道场;
枯木寒灰,不妨独笑。
愿膺佛记,莫閟雷音。
成都中和六祖院劝缘疏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山谷全书·外集》卷二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
伏以钟鱼鼓板,痴禅尽饱而六祖饥;
卧具床敷,浊禅尽温而六祖冷。
使道人如此失所,则檀越何处用心?
敢为诸仁,略开少分。
相逢展手,不妨贫女一钱;
随喜转头,报在龙华三会。
谨疏。
送僧 明 · 王鏊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震泽集卷二
当时六祖有传衣,万法元来是一机。
若问一归何处去,本来无一亦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