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颂古十七首 其二 南宋 · 释道行
 押词韵第四部
落叶归根,铁牛当路。
来时无口,索盐得醋。
金槌不动落群机,列圣丛中第六祖(同上书卷七)
白云为英上人上人林平山弟子婺州人今住方桥永正庵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白云之白何英英,孝子洁白同其情。
种私每慕卢六祖,起石不羡黄初平
老龙听法雨随至,苍狗变熊天同行。
平公弟子似公少,不枉违叟知能名。
次韵邢九思 宋 · 陈与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百年鼎鼎杂悲欢,老去初依六祖坛。
玄晏不堪长抱病,子真那复更为官。
山林未必容身得,颜面何宜与世看。
白帝高寻最奇事,共君盟了不应寒(自注:尝约同入。)
郢州横山慧通禅院师和尚碑铭(并序至道三年 北宋 · 饶光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民国《湖北通志·金石志》卷七、光绪《京山县志》卷二三
稽自古以来,名垂不朽者,则非苟一时之美,而得行后世之风也。
必先廓仁义之派,彰道路之源,济亿兆黎民,阐无穷教化,使居内者有去恶之念,处外者知慕善之诚。
举其类则殊途,资于人则一揆,同有厥德,其可谓圣贤乎!
然立功于前者,非自执持于后代,盖则代生其□传,而□之非其人,则无能为也
是故一如来入涅槃之时,以正法付摩诃迦叶,其下则马鸣三师比丘至佛驮先那,以至觉、至可、至灿、至信、至忍、至能,谓之六祖
吾以六祖之后,继踵于后者,非先师和尚其□可论哉?
和尚讳归柔,本魏府观城县清乡人也。
俗姓靳氏,于有唐天祐十三载投本府兴福院光□□出家落发,越明年受戒。
性深觉悟,不杂群近,遂负瓶钵,参游大知。
不逾岁间,获悟于韶州云门山真师之座也。
自是放旷□□,优游道源,迭二十馀年,扣寂寻冥。
广顺元祀,届于郢城
城之东南有□曰仙女,□□奇秀,扼荆楚之异□,和尚乃隐于斯,息蔑尘虑。
餐黄菁以蒙养,绝颗粒以摅闲。
龙虎既降,魑魅潜遁。
枕怪石,□寒□,□十□,不交世俗。
乾德五年,邻岩双流村胡可传等备辞于公,始请住是山慧通禅院也。
□之□院□□别记,此不复说。
□□□□□□□大启徽猷,□□开而日月争光,行业生而烟霞并彩。
归□者如□,慕□者如□。
生灵既济于遐迩,惠爱益超于今古。
中下之士,孰不瞻依?
今皇上□□□载,雍熙元年十二月初六日夜则和尚迁化之辰也,俗寿八十六,僧腊六十七。
当月二十日,殡于塔庙。
洎雍熙□年九月十四日将□塔,□□十三夜降梦于□之弟子绍因曰:「为吾开其塔,无宜久蔽,□□□土」。
因公既觉,□和尚有归之望。
凌晨以梦中事白于檀那,约十八日会众于塔前,开而视之,方真身,有不坏之异。
是香汤百和沐浴容饰就,俨若禅定,严妆座宇,香灯晨夕。
噫,何须兜率天上,方明天道,直恐会中,身。
得祈求有斋供雾集,稼穑枯燋之际,使法雨润之于高下者哉!
其如应召三善弥彰于六合,令德斯博,又不可胜纪者也。
佛事,普济群生,俾中下之流,明而不息,真国之情也。
如此死有神化,克洽天功,使旱潦之兆而不作,其惠民之义也。
如此刊之,既崇且释氏已来同于是者,其亦鲜矣。
岁丙申,因至斯兰陵君延见住山门□上人请致其文。
光辅不以学内典,聊属词以序其将垂先师和尚于坠矣。
碑成而铭云:
生有其惠,死亦垂利。
惠布生灵,利
教先济时,功后祈。
真身不堕,盛德如之。
峨峨赵山,巍巍
名,
岁月虽迈,猷永赖。
刊铭于碑,庶光其大。
至道三年日建。
匠人曹廷演镌字,直岁僧绍勋,座僧新,维那僧海真,住持沙门绍因,将仕郎京山县同徵科事用,文林郎京山县尉迟怀师归蔼
成都古寺名笔记1177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四、《全蜀艺文志》卷四二、《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一五九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画多名笔,散在诸寺观,而见于大圣慈寺者为多,今犹具在,总而记之左,庶几观者可考。
前寺:多宝塔壁,画地狱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画四天王四堵,师子国王一堵,释迦佛一堵。
小壁,势至观音一十二堵,及塔上壁画西方变相阿弥陀佛共三堵,文殊普贤观音大悲如意轮共五堵,并古迹,不知名。
普贤阁:阁外南壁,画南方天王一堵,赵温奇(妙格上品。)
画佛会一堵,五如来一堵,八菩萨释迦佛一堵。
并阁后壁,画文殊普贤,北畔,五髻文殊弥勒下生北方天王,井堂内四柱上,四天王,并辛澄(妙格中品。)
北方肉甲天王杜敬安(能格上品。)
鲜于院:小阁上壁,画毗卢佛,待诏杜齯龟(妙格下品。)
百部院:过廊,画护戒神,僧知评笔。
千部院:佛堂壁,画炽盛光佛,古迹。
白马院:佛堂,画十六罗汉,古迹。
近时周忘机画《潇湘图》,王逸民任才仲作《桃源图》。
承天院:祖堂,惠远国师像,孙知微(妙格上品。)
近年,院僧粉去古画,别写新像,尚馀侍者二僧,犹在。
中寺:自中三门北至水陆院,东至如意轮正觉院(系高力士同僧英干建。)
中佛殿,殿内壁画维摩居士师子国王变相,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释迦佛二堵,待诏杜怀玉笔。
前庑东壁,画起寺金和尚高力士像,古迹。
西壁,画汉孝明帝、蔡愔、王遵及摩腾竺法之像,童仁益(妙格上品。)
文殊阁:四壁,画北方天王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阿弥陀佛大悲毗卢十大弟子四堵。
阁外壁,画大悲三十七尊法华经验大悲菩萨四堵,东南方天王,西方天王,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弥勒释迦西方变相,北方天王变相,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报身如来,待诏张腾笔(妙格上品。)
无量寿品佛,古迹。
方天王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帝释,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千手眼观音势至,张希古笔。
阁上周匝壁,画诸佛古迹。
华严阁:影壁后,画天花瑞像二,其西,待诏虔笔(能格上品。)
其东,高道兴(妙格中品。)
窗外两壁,画大悲,待诏张南本(妙格中品。)
两畔小壁,画天王,并古迹;
杜悰像,张逢笔。
泗州和尚小壁,画太子雷山,古迹。
当面四壁,王波利像,吕峣(能格上品。)
东西二方天王,帝释梵王,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周匝壁,画佛像,并古迹。
文殊阁:院门连寺廊,画金刚神变验二堵,待诏左全(妙格中品。)
院内观音堂壁,画天王释侍从二堵,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西大悲院:佛堂内,画八明王,古迹。
大将院:壁画罗汉二北方天王大将部属并帝释梵王,共六堵,并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药师院:连寺廊八门两壁,画千眼大悲北方天王大悲释迦变相四堵,待诏范琼(神格上品。)
殿内,释迦佛、帝释梵王部众,并古迹;
画文殊普贤维摩无量寿西方天王十二神,共九堵,并待诏赵公祐(神格上品。)
瑞像堂周匝画像,并古迹。
寺后门向上小壁,画观音,僧知评笔。
六祖院:院门北壁,地藏一堵,杜措笔(能格上品。)
南壁,佛会变相一堵,待诏赵忠义(妙格下品。)
院内山木四堵,唐壁画,古迹。
保福院:门屋,画天王二堵,赵得齐笔(妙格上品。)
姑苏台一堵,僧惠坚笔。
避暑宫一堵,僧楚安(能格中品。)
小壁,画竹雀二堵,黄筌(妙格中品。)
佛殿内,罗汉一堂,卢楞伽(妙格上品。)
记中不载,盖自昭觉访神霄徙来。
殿后,海山观音一堵,张南本(妙格中品。)
昭觉移至。
小壁,罗汉一堂,古迹。
法堂上,湖山一堵,马二堵,近时郭游卿郭熙之孙。
笔。
大轮堂:壁画大轮部属两堵,金刚二十四尊,并待诏赵温奇(妙格上品。)
极乐院:门外壁,画散花天女范琼(神格上品。)
大悲菩萨,左全(妙格中品。)
观音大悲一堵,古迹。
佛殿内,十六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四绝堂:壁画悟达国师真,常粲(妙格中品。)
彭州至德山金堂栖贤山二堵,李升(妙格下品。)
石像院:门壁,香花菩萨二堵;
门内,菩萨一堵,并古迹。
《前记》不载。
慧日院门壁,画奉圣国师真齐天大王泗州和尚宗震笔。
佛堂内,十六罗汉,丘文播(能格上品。)
吉安院:画十二面观音,杜齯龟(妙格下品。)
寿宁院:佛殿内四壁,画炽盛光九耀,孙知微笔。
柱上小像,知微自写其真也。
殿内廊,画太子修行,古迹。
观音堂:画观音十六罗汉,李怀让笔。
《雾中山出峡图》,李升(妙格下品。)
楼上,画惠远陆道士李翱药山孙知微(妙格上品。)
护法神,孙知微笔。
土地堂:孟蜀主真,古迹。
战胜天王罗汉,共三堵,赵元晟笔。
华严院:殿壁画毗卢佛,张希正笔(妙格中品。)
文殊普贤,古迹。
观音势至五髻文殊,丘文播(能格上品。)
兴善院:殿内,泗州大圣一堵,常粲(妙格中品。)
八明王,张南本笔。
妙格。
西林院:殿内罗汉,杜措笔(能格上品。)
壁后,弥陀佛二,菩萨弥勒罗汉卢楞伽(妙格上品。)
大悲阁:画观音十堵,楞严变相一十八堵,并宗道兄弟笔。
八明王八堵,绣毬观音,并古迹。
揭谛院:壁画释迦佛二,菩萨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并杜齯龟(妙格下品。)
宝胜院:藏殿内外圣像,并古迹。
弥勒院:壁画十六罗汉文殊普贤,张南本(妙格中品。)
画故事山水二堵,刘国用笔。
锦津院:壁画释迦佛十六罗汉,刘国用(能格上品。)
白衣自在观音,李怀让笔。
东律院:壁画八明王西方变相释迦如来十六罗汉,杜子瑰(能格上品。)
灌顶院:壁画药师佛十六罗汉,张玄(能格下品。)
如意轮院:壁画花竹六鹤六堵,童祥笔,半已不存。
楞严院:壁画六祖刘国用(能格上品。)
枯木一堵,文与可笔。
山水十堵,蒲永升笔。
龙虎二堵,鲁安道笔。
山水三堵,僧延广笔。
甘露寺:廊壁,高僧数十堵,并古迹。
承天院:吕祖真堂后,佛像四堵,杜子瑰(能格上品。),不下金绳阁下诸佛如意轮观音等像。
起悟院:堂头近,周忘机画树石四壁。
中唐 · 灵澈
松树有死枝,冢上唯莓苔。
石门无人入,古木花不开(《道边古坟》)
绿竹岁寒在,故人衰老多(《答范校书》)
月色静中见,泉声深处闻(《石帆山》)
古观茅山下,诸峰欲曙时。
真人是黄子,玉堂生紫芝(《题李尊师堂》)
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题曹溪能大师奖山居》)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伤古墓》)
秋深知气正,家近觉山寒(《登梨岭望越中》)
山僧不记重阳日,因见茱萸忆去年(《九日》)
今非古狱下,莫向斗边看(《宿延平怀古》)
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弦(《见雪浪斋日记》)
六祖堂题铭跋尾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一、《宗伯集》卷一五
六祖之道行于南方,言佛法者必繇之,而中州之人笃于戒律。
神宗皇帝召诸老都下,举扬祖风,自是禅宗之学浸盛。
又数年,而浴室画像,为诸公所表显,来观瞻者,莫不生敬。
信道之晦明,固自有时乎!
汶公患其蔽障,乐与人共见之,其亦进于此者欤!
六祖坛经序至和三年三月 北宋 · 郎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
按《唐书》曰,后魏之末,有僧号达磨者,本天竺国王之子。
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
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付受。
达磨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
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说。
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
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璨传道信,信传弘忍惠能,而复出神秀。
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法宝记》,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
其法乃生灵之大本。
人焉,鬼神焉,万物焉,遂与其清明广大者,纷然而大异。
六祖悯此,乃谕人,欲人自求之,即其心而返道也。
然天下之言性命者多矣,若其言之之至详,理之之至当,推之之至悉,而释氏得之矣。
若其示之之至直,趋之之至径,證之之至亲,而六祖之于释氏又其得之也。
六祖于释氏教,可谓要乎至哉。
今天子开善阁记,谓以本性證乎了义者,未有舍六祖之道而有至于此者也。
是则六祖者,乃三界之慈父,诸佛之善嗣欤!
伟乎,惟至圣而知至道也。
六祖之说,余素敬之。
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
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师曰:「若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
更二载,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璨然皆六祖之言,不复谬妄。
乃命工镂板,以集其胜事。
至和三年三月十九日序。
按:《坛经校释》附录,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
王称老开堂疏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栟榈集》卷二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八
当年主席,曾烦独脚之夔;
今日传衣,可无三角之虎!
政赖作家之手段,来继本色之钳锤。
再起祥光,唤回胜景。
称公禅老夙亲文墨,每观鼻孔之撩天;
壮了宗乘,已觉脚根之点地。
挂眼金屑,业已扫之;
贴肉汗衫,予今剥矣。
用勒三条之篾,来覆一把之
法窟频伸,万籁俱息;
禅林蹴踏,六合皆惊。
妙传六祖之心,永祝一人之寿。
请升猊座,须振雷音。
鹧鸪天 兆芬新制有击节声中玉漏迟之句,感不绝于予心,次韵一首一九六二年 现当代 · 龙榆生
 押支韵
开遍东风李枝
惯将青眼注妍词。
闻鸡起舞心犹壮,待漏传衣意未迟。

怀落落,兴孜孜。
晴虹千丈护期思
孤飞老鹤听鸣凤,报答朝阳望岂痴(传衣用禅宗六祖事。稼轩再到期思卜筑沁园春词有千丈晴虹之句,期思池,在江西。)
偈颂七十八首 其五十六 北宋 · 释正觉
 押职韵
直下无窠窟,不用求奇特。
皓玉本无瑕,雕文丧君德(举僧问古德:曹溪路上还有俗谈也无?德云:六祖是卢行者。)
国清寺感二千年佛法陵迟而作 清 · 王昙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四
寒山不住丰干死,拾得宁馨老无子。
不见青山见智师,陈朝桧树犹如此
山中铜壶声泠泠,一部尊师止观经。
禅僧不识经函字,留有莲花漏一瓶。
南朝圣火何年断,龙树山门一层换。
九领袈裟一领无,北宗钵子南宗乱。
千言万语妙莲华,明珠龙女恸三车。
掀翻八部天龙席,改作狐涎哑子家。
清谈一麈当年妙,一会灵山被人埽。
五时生酪当醍醐,显密偏圆顿渐教。
国清一录变为灰,一去重瞳一柱颓(智师重瞳。)
拜经台上无功德,拜得真经十卷回。
如来原有千年法,一所祇园象来踏。
一误尼姨五百年,中间马祖遭人杀。
达摩文字一掀空,大梁国里逞英雄。
花传六祖金轮帝,直到天童十二宗。
密老东瓜一肚子,金襕满绣人人紫。
黄杨禅印印西来,大意西来不如此。
髫年九岁向师参,一句机锋一句禅。
三玄三堕言言要,三堕三玄字字禅。
行年十五精神旺,读遍儒书读龙藏。
读尽天台几十函,神魂已被台山荡。
中年一緉半天涯,时想天台似到家。
楞严入后圆通法,更把天台当落伽。
而今十载耳门根,只算闻思是至亲。
每谈空假中三字,便想麻鞋踏到门。
万年藤杖时师供,云雾山遍山送。
尽把黄精家里餐,不曾天姥峰头梦。
拖泥带水问琼台,喏大山门依旧开。
从头提起摩诃法,七佛当初未讲来。
天女曼陀莫散花,漆灯一盏恒河沙
娑罗花上频伽鸟,来向龛前说法华。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五十九 北宋 · 释正觉
 押歌韵
地藏栽田博饭,南泉买镰割禾。
六祖负舂明历历,金牛棒钵笑呵呵。
古人得恁饱参煞,尔辈莫嫌辛苦多(送监收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九十四 北宋 · 释正觉
不落阶级,卓卓超出三际。
曷用安排,十方自然畐塞。
五色线不我羁縻,七宝冠是谁严饰(举清原六祖: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云:你曾作甚么来?原云:圣谛亦不为。祖云:落何阶级?原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云:如是如是。)
中秋吴中诸友于菩提树下戏仿虎丘盛会再用秋字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十一
月出诃林东殿头,同人高兴半吴洲。
海天万里冰轮满,梵刹千年宝树秋。
钟呗声随歌板歇,祖师禅向酒杯求南海六祖用酒。)
坛边几处分场坐,醉后朦胧当虎丘
开元寺重塑佛像记熙宁七年二月 北宋 · 李骙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二、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同治《韶州府志》卷二六
佛法之来久矣,稽诸典故,则无所载传,索其鼻祖,盖出于极西穷荒之国,其语言、衣服、器用、饮食,大率与中夏不相侔。
永平之世,符秘梦于显宗,是时华人始知有佛,故通都大邑,商市农井,茍有生聚,必建招提,大则镕金铁以模其像,小则㡧缣素而绘其形,或堂或殿,崇敬奉之观。
其发根芽于汉魏,栽培于晋、宋、齐、梁,枝叶于隋、唐、五季,迄今延蔓,梗莽蔽翳、千百年之间,作者不起,孰为芟夷?
大抵种裔繁昌,教法恢诞,有国家者绐而佞之,其故何哉?
大要牖愚冥而弭狴犴也。
五筦之南,韶为望郡,治城之西,渡江五里,有佛祠曰开元,介于武溪之右。
季复更名为大梵
曹溪六祖得心要于黄梅,言旋乔木之邦,尝寓居是寺,讲顿教以悟群迷,于今西偏遗址在焉。
熙宁二年己酉五月仲夏,天灾流行,洪水为害,涨入郛郭,冲荡民居,浩浩横流,势不可禦,坏界刹几及浃旬。
鸱殿之内,化作泥坑,金仙之尊,土木流溃。
僧景琎睹兹坏相,疾首痛心。
一日聚众议曰:「我曹佛庇庥,恩逾父母,盍各同怀戮力,博求信向之家,重塑大觉金身,朝夕得以瞻仰,不亦善乎」?
琎师乃软言诱化,郡城拔萃坊谭宽同其室徐氏谋曰:「我等生逢盛旦,岁计幸充,若不作因,云何得果」?
于是倾胠箧之赀,购匠工之巧,再造释迦住世睟容,一铺金碧,庄严增倍。
前制工讫,盛集缁徒,开陈法会,营斋饭众,以赞其成,一费泉布二十万。
噫!
佛之示权也,神而莫测,破贪爱,荡群有,挈罪福以罔诸迷,使违五教而徇三归,竭货赀而无靳吝,退藏妙用之为,大类霸者之谲。
宜乎好辩者谓其教盛过于杨墨,岂空言哉!
琎师劝募功就,状其实,丐文以镵石,将图不朽。
仆迫于监临,辞多罅漏,直书经画始末,庸塞来请。
时熙宁七年甲寅岁二月十日记。
按:光绪《曲江县志》卷一六,光绪元年刻本。
普通寺记熙宁初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一、《成都文类》卷三八
普通寺在成都城郭之二十里,寺之不寺久矣。
熙宁初惟迪禅师绵竹无为大众请,始来住持,予为之记曰:昔如来以一大事因缘,见于五浊恶世,与其初学十地之徒,敷衍微密之教。
及其究竟成就,则遍满十方,各从五体,同放宝光,交加相罗,犹如宝网。
盖道至于融,则光无不照;
义至于了,则神无不通。
悲夫!
道不远人,人非离道,而群生积障,浩劫传迷,聚如法水之冰,散若七巾之马,自取狂惑,标为长久,出没漂流,胡可胜吊。
屠坦操刀,则牛羊觳觫;
由基调矢,则猿狖哀号。
滞魄恋于幽阴,妖魅凭于木石,此不悔厌,向何妙明!
师以六祖二宗之真风,诱接开示,倒洞庭九疑之野,泛独月于四溟之水。
下根传闻,犹将超越;
何况神骥,略施鞭策。
夫扣床倚仗,合掌盘足,曲折纵横,皆师之机也。
必欲求之于应对酬酢之间,譬犹辩说之际,斯所谓鹿还幽谷,犬吠荒者也。
呜呼!
言之于无所言,听之于无所听,则师之旨,其在兹乎!
椒畦广东学使幕府 其二 庚戌 清 · 张问陶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船山诗草卷四
忽检秋衣问百蛮,佛桑花上海云閒。
量才肯负三千士,泼墨应图十万山。
六祖尚然游岭外,大苏犹恐在人间。
椎牛骑象多诗料,莫与繁华一例删。
留题西禅寺 北宋 · 黄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
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
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
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
拙诗五十六言赠富乐山海公长老 宋 · 冯如晦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
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
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一引《金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