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 其三十五 明 · 朱诚泳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为哦楚些作哀诗敖陶孙,婉转蛾眉能几时宋之问
天上人间不相见崔灏,欲从何处寄相思牛谅
即日(一作目)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桂林闻旧说,曾不异炎方(原注:宋考功有小长安之句也)
山响匡床语,花飘度腊香。
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
独抚青青,临城忆雪霜。
石门山 明 · 陈绍儒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韶石鸣弦不记年,南佗遗事夕阳前。
楼船直下浈江水,城郭重关越树烟。
碧倚寒江沉戟垒,山分凉雨涨贪泉。
我家住傍秦寻狭,来此行歌共少连明万历广东通志》卷六五)
按:陈永正整理
桃花寺行宫作 其四 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六
曲折回廊路转通,疏轩遥在翠云丛。
开襟霄汉延清瞩,奇趣还同宋考功
尚书户部侍郎兵部尚书蔡公行状1039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七、《黄氏日抄》卷六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七、乾隆《莱州府志》卷一四、道光《平度州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公讳齐,字子思
其先洛阳人,皇祖以下,始著籍于胶东
公幼依外舅刘氏,能自力为学,初作诗已有动人语。
相国李公见之大惊,谓公之皇考曰:「儿有大志,宜善视之」。
州举进士第一,以书荐其里人史防,而居其次。
祥符八年,真宗皇帝贾谊置器之说,试礼部所奏士,读至公赋,有安天下意,叹曰:「此宰相器也」。
贡士当赐第者,考定,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又参择其材质可者,然后赐第一。
及公召见,衣冠伟然,进对有法,天子为无能过者,亟以第一赐之。
初拜将仕郎将作监丞通判兖州
太守王臻治政严急,喜以察尽为明。
公务为裁损,济之以宽,狱讼为之不冤。
逾年,通判潍州
民有告某氏刻伪税印为奸利者,已逾十年,踪迹连蔓,至数百人。
公叹曰:「尽利于民,民无所逃,此所谓法出而奸者邪?
是为政者之过也」。
为缓其狱,得减死者十馀人,馀皆释而不问。
潍人皆曰:「公德于我,使我自新为善人」。
由是风化大行。
天禧二年,还京师,当召试。
时大臣有用事者,意不悦公。
居数月,不得召。
久而天子记其姓名,趣使召试,拜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阶再加为宣德郎,勋骑都尉,主判三司开拆司赐绯衣银鱼。
右正言,阶朝奉郎,勋上骑都尉
今天子即位,迁右司谏。
真宗新弃天下,天子谅阴不言。
丁晋公用事专权,欲邀致公,许以知制诰,公拒不往,益坚。
已而寇莱公、王文康公皆以不附己连黜。
公归叹曰:「吾受先帝之知而至于此,岂宜为权臣所胁?
得罪,非吾惧也」。
既而晋公败,士尝为其用者皆恐惧,独公终无所屈。
未几,同修起居注,又拜尚书礼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判流内铨,赐服金紫。
三司户部度支副使,转勋轻车都尉,借给事中奉使契丹
天圣八年,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同知审官院、会灵宫判官,充翰林学士,加侍读学士,赐爵汝南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太后景德寺成,诏公为记。
宦者罗崇勋主营寺事,使人阴谓公曰:「善为记,当得参知政事」。
公故迟之,颇久,使者数趣,终不以进。
崇勋怒,谗之太后,迁礼部郎中,改龙图阁直学士,出为西京留守
是时鲁肃简公方参知政事,争之太后前,卒不能留。
以亲便,求改密州
遭岁旱,除其公田之租数千石,又请悉除京东民租,弛其盐禁,使民得贾海易食,以救其饥。
东人至今赖之,皆曰:「使吾人百万口活而不饥者,蔡公也」。
南京留守,进爵侯,增邑户五百为一千,阶朝散大夫
召还,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判吏部流内铨,迁给事中,勋护军,增邑五百为千五百户。
庄献明肃皇太后崩,议尊杨太妃太后,垂帘听政。
议决,召百官贺。
公曰:「天子明圣,奉太后十馀年,今始躬亲万事,以慰天下之心,岂宜女后相继称制?
且自古无有」。
固止不追班,太妃卒不预政,止称太后于宫中。
复为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
京师有指荆王为飞语者,内侍省三司小吏,鞫之,连及数百人。
上闻之大怒,诏公穷治,迹其所来,无端;
而上督责愈急,有司不知所为,京师为之恐动。
公以谓缪妄之说起于小人,不足穷治,且无以慰安荆王危疑之心,奏疏论之,一夕三上。
大悟,乃可其奏,止笞数人而已,中外之情乃安。
枢密副使,进爵公,增邑户五百为二千。
南海蛮酋虐其部人,部人款宜州自归者八百馀人。
议者以为叛蛮不可纳,宜还其部。
公独以为蛮去残酷而归有德,且以求生,宜内之荆湖,赐以间田,使自营。
今纵却之,必不复还其部,茍散入山谷,当为后患。
争之不能得,其后数年,蛮果为乱,杀将吏十馀人,宜、以西皆警,朝廷颇以为忧。
景祐元年,迁礼部侍郎参知政事
二年,赐号推忠佐理功臣,进阶正奉大夫,勋柱国
郭皇后废,京师富人陈氏女有色,选入宫为后。
公争之,以为不可,自辰至巳,辨论不已。
上意稍悟,遂还其家。
河决横垄,改而北流,议者以为当塞。
公曰:「水性下,而河北地卑,顺其所趣以导之,可无澶、滑壅溃之患,而贝、博数州得在河南,于国家便,但理堤护魏州而已」。
从之,澶、滑果无患。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界上,界上惊搔。
议者欲发大军以备边,公独料其必不动,后卒无事。
公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天下推之为正人,󲦤绅之士倚以为朝廷重。
三年,频表求解职,不许。
明年,遂罢,以户部侍郎归班,改赐推诚保德功臣,勋上柱国
久之,出知颍州
宝元二年四月四日,以疾卒于官。
公在颍州,闻西方用兵,恻然有忧国心,自以待罪外邦,不得尽其所怀,使其弟禀言西事甚详。
公之卒,故吏朱寀至颍,颍之吏民见,号泣拜于马前,指公尝所更历施为,曰:「此公之迹也」。
其为政有仁恩,所至如此。
平生喜荐士,如杨偕、郭劝、刘随、庞籍、段少连,比比为当世名臣。
公为人神色明秀,须眉如画。
学博闻,宽大沈默,一言之出,终身可复。
其莅官行己出处始终之大节,可考不诬如此。
谨按赠兵部尚书,于令为三品,其法当谥,敢告有司。
谨状。
跋蔡公十帖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后村题跋》卷九
此十帖虽一时试笔游戏,然备真行草隶之体。
内一帖云:「顾少连以笏击奸臣,裴延龄、段实以笏击朱泚」。
盖公至大至刚之气发于翰墨者如此。
段太尉名上一字与公父名同偏傍,故不书。
公于八法无所不学,如钟绍京、归登辈皆尝习玩,所以书为本朝第一。
桓温见简文谥议,曰:「此安石碎金也」。
余于此十帖亦曰:此蔡公碎金也。
郫县文宣王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成都文类》卷三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四
瞽者不能视其形,聋者不能听其声,问瞽者曰天何如,则曰恶乎睹;
聋者曰雷何如,则曰恶乎闻。
噫!
天之形,雷之声,是万物无有其大者也,而聋瞽者莫能知。
有能举天地雷霆之大,而不谆谆然言高明之形,震陵之声,则聋瞽者恶能知有其大哉?
今天下之人亦犹聋瞽者矣,昏冥顽戾,交贼于心,溺邪叛正,氛塞其性。
繇是圣人之道衰微闇昧,而夷狄之法炽焉。
上之人不务明圣人之道,开盲抉聋,俾知君臣父子生养之德,去乱为治之本,用安天下,而曰圣人之道大而不可称焉,茍称之,是誉天地之大,褒尧舜之善也。
噫!
若是则子思、孟轲、荀卿、扬雄明仁义,拒杨墨,皆徒云耶?
予岂不知圣人不待称而后为圣耶?
然而必称诵之于后者,盖人不能明于道而溺邪说,以乱其性。
乱而不已,予惧夫道之将不传于后世也。
是故力称而勤诵之,犹恐夫人之不能入焉。
矧欲默而自信,岂不为愚惑者耶?
故有举天雷之大于聋瞽者之侧,亦若是而已矣,孰不曰有益于视听之昧昧者哉?
故予谓能言圣人者,亦轲、雄之徒也,其可已乎?
郫县故有文宣王,久坏不治。
庆历五年殿中丞知县事长乐冯君善于治民,谓庙堂之设,教化所系,遑遑如不及,乃治而新之。
栋宇像貌,尊严甚厉,邑之士民,莫不肃向。
七年,秘书省校书郎安定胡君少连继为兹县,甚得人和,又按《礼图》画衣服冕弁车旗礼乐祭祀之器于壁,题其制度,帅学者讲习焉。
俞实邑人,谨以辞记其事,且俾学者知道之所以传。
庆历七年记。
邓先生墓表1107年2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七、《鸡肋集》卷六三、《八代文钞》第三一册、乾隆《曹州府志》卷二一、道光《钜野县志》卷一九、《曹南文献录》卷六一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孔子曰:「举逸民,而天下归心焉」。
孔子之所谓「逸民」者,必若夷、齐若少连七人,其行有当于圣之事者。
乃素隐无述,则孔子不与沮、溺,子路能非荷蓧矣。
此学者之所诵而识也。
自汉聘樊英,如待神明,至竟无它异,故李固以谓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
然厥后益衰,士一切趋利,遂往不返,夫安得如古作者而言之?
惟夫行己有耻,恶衣恶食而不耻,而知违患之当远也,犹足以救俗坏。
范晔论而极之曰:「后进希之以成名,世主礼之以得众,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
有味乎斯言也。
而吾里邓君异于是。
鲁黔娄先生不干世,生无以养,死覆以布衾,而其妻以谓有馀于富贵。
嗟夫邓君,其殆庶几先生之遗风乎!
君讳御夫,字从义济州钜野人
幼辛苦读书,尝试太学异等,蚤为司空平章事吕公所知。
而性薄荣利,方壮则褫举子服,去布裘芒屩,犯晨夜,身自力作,以供祭祀,仁邻里而退甘其菲,如食五鼎,非农圃入,不以易所无,亦难矣。
平居颓然顺静,望其貌,知有道者
与乡人言,老者以慈爱,幼者以孝悌,廛里工驵以勤俭不欺,故人慕交之,或就评曲直,皆满意。
慷慨尚义,急难必赴身。
结茅北郭水滨,牛羊凫雁之所牧集,蒲柳蓊然,下窥如坠谷。
有石几,丹墨作《老子注》,寒暑易节,乃一再出。
吴人项传见之心服,书其石几云:「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姓名字时异,道德经解同」。
辞虽俚,然实事也。
又作《农历》一百二十卷,言耕织刍牧与凡种蓺养生备荒之事,较《齐民要术》尤密。
州守王子韶为上其书朝廷,请颁之,不报,乃弃家入庐山,学释氏说。
将老焉,会得疾,其家彊之归。
有诗三百篇,皆萧散方外言也。
无几何,卒,大观元年正月十六日也,享年七十有六。
有子二人,长曰汮,次曰洵,能守其业。
是年二月初九日葬于钜野县宋善村龟山之原。
女三人,长适乡贡进士高处约,次适右侍禁张宽,次适乡贡进士程延禧。
将亡,一夕过所与游吕奂,论死生之际曰:「吾去矣」。
吕莫知其故。
是夕,吕复梦之,言尘累未尽,今当至蜀都,为一富家子。
吕怛寤,驰候之,殂矣。
死生,圣人难言,此非补之所能知。
然观羊祜探环事,世有于此不昧者。
系曰:
孟子论君子之行不同也,而曰归洁其身而已矣。
大哉洁乎!
君平生洁则有馀,以是铭君,亦忱不诬。
石遗见示忆诗余在麦根路屋前种蜡梅两见寒花今先余归禾矣和韵纪感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九
眼暗天还悭眼界,梅开家自在梅边。
萧条种发观河面,零落春明说梦年。
天地不情留老物,园林无恙待归船。
难从官阁思何逊,剩着诗情对少连
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奏庆历三年四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蔡忠惠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伏见前宰臣吕夷简被病以来,两府大臣三次诣夷简家议事;
及守司徒罢相之后,朝廷有旨,令商量军国大事。
今月二日宰臣章得象以下又诣其家评论西事。
臣切谓夷简病时,陛下于内中开设道场,及赐手诏,锡与至多,眷注之心,当世无比。
臣谓陛下假人以恩则可,假人以礼则不可。
何哉?
陛下春秋方盛,固宜亲决万几,却宰臣枢密夷简决事。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谓陛下如何主也?
府大臣辅陛下而治天下者,今乃并笏受事于夷简之门,里巷之人指点窃笑。
臣恐天下四夷闻之,大国乏材,而无上下之名分。
虽陛下特隆恩眷,优待老臣,正得为君之道,而夷简不能上承陛下之意,而无引避推让之心。
夫为人臣,端居私家,屈大臣而自便,于理安乎?
夷简谋身忘公,养成天下今日之患,遂致二边连搆,百姓困穷,万手所指,无敢言也。
上天降监,祖宗垂灵,辄以病解,而陛下尚令参决大政,皆陛下至今未之悟也。
臣切以陛下即位之初,夷简便为参知政事,其后数年,渐至宰相
陈州半年复入,又出许州一年有馀,移领魏府,召归作相。
首尾二十年间,不居政府才二年有馀耳。
前后虽有王曾、李迪、张士逊、陈尧佐、王随等更迭为相,而历年之久无如夷简也。
辅政以来所言之事,陛下一皆听信而施行之。
出藩未几,还当大政,以病居家,两府问事,得主之深,无如夷简
辅政既久,得主又深,固当敦风教,正庶官,安百姓,镇四夷。
今乃不闻功业,但为私计,岂不负陛下眷遇之意也?
夫开直言、旌谠论者,宰相之体也。
夷简执政以来,屡贬言者,凡三四次,如曹修古、段少连、孔道辅、杨偕、孙沔、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或谪千里,或抑数年,或缘私恨。
假托人主威权,以逐忠贤,以泄己怒,殊不念陛下虚受恶名,此不忠之大者。
又使天下之人,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咸以直言为讳。
此乃绝忠谠之嘉谟,成本朝之阙政,其过一也。
夫奖懿行,厉廉节,宰相之方也。
古之圣人教人之道,先以名节为本。
若使不好令名,则何恶不为,何善不毁?
纵不陷于恶,亦不免碌碌因循,为阘茸之人也。
夷简为性不臧,欲人附己。
见为善介特而自立者,皆以好名希求富贵以污之。
善人耻此,往往退缩,以避好名干进之毁。
是以二十年来,人人不肯尚廉隅、厉名节,浅者因循阘茸,深者靡恶不为,都无愧耻。
但能阿附夷简夷简悉力护之,使奸邪不败,浸成此风,习以为俗。
又使天下之人皆以逐利为智能,远势为愚钝。
此乃废廉耻之节,成奔竞之风,其过二也。
夫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宰相之行也。
夷简一恩之施,皆须出我门下。
或先露其事,使人预知;
或先抑其事,然后与行。
若不可行者,小则归怨同列,大则称奉圣旨。
以是阿附者多,阴为羽翼,使天下之人迷大公之论,有朋党之议,其过三也。
进贤退不肖者,宰相之职也。
臣见数年以来,审官院京朝官、吏部铨选人、枢密院三班院使臣,授官之后,例皆待阙一年二年。
以此计之,冗官甚多,曾不裁损。
奇材异绩,不闻奖拔;
贪墨昏耄之人,曾经免罢责罚,及来雪理,务施小惠,多与收录。
使天下贪廉混淆,善恶无别,其过四也。
夫富国恤民,宰相之事也。
自关陕兵兴以来,修完城垒,馈运刍粟,科配百端,悉出州郡。
内则帑藏空虚,外则民力殚竭,嗟怨嗷嗷,闻于道路。
不幸有水旱之灾,其变不可量也。
盖由不选材能充三司使副使发运使,但务取人情,用为资历。
转运使收至数月,即又迁移,循环奔走,日求升进。
欲以兴材利,宽民力,其可得乎?
其过五也。
夫怀忠诛逆,宰相之略也。
而边鄙无事之时,臣僚或陈备边之策,或述禦寇之方,皆为虚妄引惹,或降差遣,或与冲替。
边臣因此,唯尚姑息。
是以士卒不练,器械不完,黠羌窥我强弱,辄怀异志。
夷简当国之后,山外之败,任福已下死者数万人;
丰州之战,失地丧师;
镇戎之役,葛怀敏以下死者又数万人。
盖命遣将帅,或分或合,法制不立,上下不和,大战则大败,小战则小败。
使生灵肝血涂染砂碛,父子夫妇存殁冤痛,庙堂之上,成算安在?
其过六也。
夫畅国威,制邻敌,宰相之谋也。
自西师败殁之后,北虏乘隙,遣使入朝,辄违先帝之盟,妄请关南之地,岁增金帛仅二十万,而犹勒兵压境,坚求纳字,凌胁中国,大为耻辱。
度其祸福,譬若疽疮,但未溃耳。
制敌之术,为患日深,其过七也。
夷简出入中书且二十年,不为陛下兴利除害,茍且姑息,以致事事隳坏如此。
臣谓夷简若实有智谋,执政从来只务固宠,不肯施设,是不忠也;
若竭尽智谋,区处颠倒,是不材也。
不材不忠,二者必当一责。
尚贪威势,不能力让。
或闻夷简乞令政府一两人至家商议大事,足验夷简退而不止之心也。
臣又见故相王旦执政仅二十年,后以病退,只带宫观使名,不复与闻邦政,故事甚明。
夷简,伏乞朝廷特罢商量军国大事,庶使两府大臣专当责任,无所推避。
陛下于夷简,正君臣之分,存终始之恩。
伏乞陛下断而行之,以全国体。
取进止。
春兴 其十四 明末清初 · 黎景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道桃源好避秦苏广文,半溪山水绿萝新杜牧
细看造物初无物苏轼,却恐閒人是贵人李山甫
岂有文章惊海内杜甫,犹将谈笑对风尘鲍防
落花踏尽游何处李白,时雨来观农扈宋之问
春兴 其二十 明末清初 · 黎景义
七言律诗 
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仗剑犹悲行路难郭奎
芳草有情皆碍马罗隐碧桃何处更停骖薛逢
岩边树色含风冷宋之问,竹里棋声夜雨寒许浑
白雪调高歌不得武元衡,恐令如意碎琅玕王世贞
旅秋 其四 明末清初 · 黎景义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山上有山归不得孟迟,秋容无迹澹平空王初
雨侵苔藓沿阶绿宋之问,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
自顾尘缨犹未濯苏轼,可怜铅椠竟何功杜牧
分明记得还家梦来鹏,石壁千重树万重李涉
按:以上《二丸居集选》卷三
聂著作三舅谪官长沙作耐辱亭书来索诗 北宋 · 司马光
 押词韵第十二部
少连善降志,无恤能忍诟。
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于焉忘荣枯,终日醉醇酎。
攻愁若攻敌,避喧如避寇。
困久理须通,非徒保无咎。
四时宫怨(七绝集句) 其一 丙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 清末 · 许南英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寂寂花时闭院门朱庆馀,空留莺语到黄昏段成式
蓬莱阙下长相忆宋之问,梦寐荒唐亦感恩黄任
中秋雨后得月和樊山 其四 乙卯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七
疏雨微云伫兴成,天香宋延清
南楼老子樊楼酒,听雨诗成看月生。
梅花集句 其一百八十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碧落风烟外,正朝发早梅
散空香郁郁,应为剪刀催王维张说陈羽宋之问
梅花集句 其一百九十八 南宋 · 李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画閤馀寒在,花明绮陌春。
今年看花伴,东去汶阳张起王涯李益宋之问
江南 南宋 · 李龏
妾家白蘋浦,柳恽乘马归。
恰值清风起,朱服弄芳菲。
离居不自堪,留情此芳甸。
临醉欲拚娇,恶许傍人见。
相逢恐相失,徘徊双明珰。
归时不觉夜,要使两情伤温飞卿李贺陆龟蒙刘希夷宋之问李端李商隐丁仙芝崔国辅刘慎虚张仲素韦应物
题山寺 南宋 · 释绍嵩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江上山头寺,阴阶竹扫苔。
舟横渔唱晚,暮鹤飞回。
野渡花争发,春荷叶半开。
嬉游不可极,留眼要重来杜荀鹤刘得仁晓莹司空曙李嘉祐杨巨源宋之问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