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671年1-2月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若夫三清上列。瑶关控日月之图。
八洞深居。贝阙吐山河之镇。
虽复扶桑大帝。传赤字于东华。
安宝神君。受青符于南极。
犹未能发挥不宰。复归无物之功。
开凿妙门。言谢有为之业。
冯冯翼翼。百姓存焉而不知。
杳杳冥冥。万族死之而无愠。
独为众化之宗者。其惟元始天尊乎。
暨乎蹩蹩为仁。跛跛为义。
鸿胪传小儒之具。缄縢为大盗之术。
尧禹生而天下火驰。出而偫方鼎沸。
则有氤氲帝祖。发皓鬓于东周
兆朕皇舆。飞紫云于西道。
凤交开景。返徐甲营魂
龙光照天。杜宣尼之神气。
得一吹万。有大造于苍生。
把十蹈五。树灵基于宝祚。
能使秦皇东指。见赤舄而长怀。
汉帝北游。望青烟而下拜。
于是灵山水府。俱为鍊玉之场。
甲第离宫。多入空歌之地。
青牛道士。按锦节于中都
白鹿仙人。列瑶坛于八表。
剑门西拒。邛关南望。
星桥对斗。像牛汉之秋横。
月硖萦城。疑兔轮之晓落。
武骑路。冠盖云飞。
文翁讲肄之堂。英灵雾聚
岩开菌桂。蕴金碧之祥光。
涧吐夭桃。积神仙之粹气。
至真观者。隋开皇二年之所立也。
寻属炀帝骄淫。蜀王奢僭。
冕旒多事。有惭七圣之游。
几杖不朝。未遑八仙之术。
紫台初构。霜露沾衣。
碧洞新开。蓬莱变海。
仙居制度。与云雷而共屯。
象帝威仪。将市朝而犹梗。
皇家缵戎牝谷。乘大道而驱除。
盘根濑乡。拥真人之阀阅。
高祖汾阳如雪。当金阙之上仙。
太宗以峒山顺风。属瑶京之下视。
武皇帝凝旒紫阁。悬镜丹台。
运璇极而正乾坤。坐闿阳而调风雨。
变铜浑于九洛。鳞羽登歌。
鸣玉銮于四清。烟霞变色。
焚符破玺。更闻绳燧之初。
剖斗折衡。重睹人伦之制。
银书纪岱。登日观以论功。
玉牒封梁。下云邱而校美。
千龄胎化。申以驾羽之期。
万岁岩音。献以华封之寿。
耕田凿井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呜呼。岂非道风幽赞之效欤。
乃回舆诏跸。亲幸樵谷。
奉策老君太上皇帝。仍令天下诸州各立观一所。
于是碧楼三袭。上接虹蜺。
绛阙九成。下交星雨。
乘云御气。日夕于关山
荐璧投金。岁时于岳渎。
此观地当极要。任切会昌
南邻覆锦之城。西逼吞珠之界。
使星连注。皇华结辙。
既而绿地榛芜。朱宫板荡。
非夫位膺金策。名载琼轩
为紫帝之偫宾。列黄庭之上格。
孰能居此。栋梁平圃。
丹雘长楼。大开流电之庭。
广制明霞之宇。观主三洞法师
姓黎讳某广汉雒人也。
金天命秩。即有天地之官。
火正分司。实掌羲和之任。
夏殷之际。代为伯相。
食邑于鲁。或书社于卫。
故鲁之黎城。卫之黎阳
即其地也。魏晋之交。
或立功于吴。剖符于蜀。
在吴者其后封于寿春。黎将故城有黎氏之墓。
石文石阙之字在焉。在蜀苻坚奉为蜀郡太守
北齐时练山为益州刺史。故子孙因家于蜀。
法师练山之六代孙也。祖宗父泉。
为州郡都主簿平正七职之任。蜀文公之好智。
固让朝恩。秦子整之多才。
终从郡辟。礼仪体制。
乡校取式于公曹。狱讼章程。
府主责成于平正。时无留事。
复闻坐啸之谈。野有让耕。
重听行歌之乐。元珠结庆。
江汉之圆流。紫胞贻祉。
动岷精之垂曜。豫章七岁。
非复常材。朝阳五色。
岂云凡鸟。初登小学
之神劳。一见元书。
为已任。玉笈云囊之术。
龙缄凤蕴之图。莫不吞楚梦于胸中。
鲁城于掌上。临长水而饮犊。
不就尧徵。卧巨泽而牧羊。
徒劳汉使。冥邱耸驾。
左肘符观化之辰。谆壑停装。
横目传栖真之地。贞观之末
昭庆大法师。魁岸堂堂。
威仪肃肃。裂圆冠而焚俗制。
横大帐而抗山谷。声若坻颓。
辩均涛发。仲尼河目。
飞电惊人。子贡斗唇。
连环动坐。昂昂不杂。
如独鹤之映偫鸡。矫矫无双。
状真龙之对刍狗。于时三蜀耆老咸相谓曰。
道者。其在兹乎。
初袭羽裙。且莅真阳小观。
才麾玉柄。已驰天下大名
寻而广汉士人固请法师为灵集观主。去长桑之故苑。
临隐弅之新邱。经之营之。
既雕既斲。银台中天而孤出。
珠树匝地而丛生。同赤城之建标。
有黄房之贞构。观中先有天尊真人石像。
大小万馀区。年代寖深。
仪范凋缺。沈沈宝座。
积万古之埃尘。邈邈琼颜。
被千龄之苔藓法师睹斯而流涕曰。
不图先圣尊容。零落至此。
乃重趼即路。无胈永哀。
栉沐几于四时。栖遑周于百舍。
誓将崇辑事毕。然后寝食为期。
乡曲争持钱物。竞施珍宝。
费馀巨万。役不崇朝。
还开紫翠之容。更表圆明之色。
益州刺史驸马都尉乔君。主婿懿亲。
勋门盛族。任高方面。
寄切西南。法师道叶半千。
神疑正一。而至真福地。
荒凉日久。不有上德。
其谁振之。又表请师为至真观主。
法师升堂慷慨。吐纳元科。
摄齐嘹喨。分明紫诀。
词峰云郁。触剑石以飞扬。
义壑泉奔。横玉轮而浩荡。
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由是户外之履。鱼贯江水。
堂下之宾。鸿行关塞。
之学。复于今矣。
则有王孙之党。都公之伦。
名亚春陵。气高韩魏。
鹴裘玉剑。散圆庭以陆离。
骥子银鞍。委山衢而沛艾。
法师以兹众施。即于天宫后起讲堂。
并造长廊二十馀丈。琳堂郁其峙起。
星闱忽以环周。仰䆗窱以嶙峋。
下峥嵘以广朗。阴娥假道。
窥玉女南轩。阳乌回辔。
炤青禽于北阁。又于观内铸铜钟一口。
重七十斤。立石坛三级。
周回一百步。悬玑于碧落。
明月流光。建琼乳于元都。
飞霜蓄韵。坛开锦砌。
类江浦之澄霞。庭列瑶阶。
疑昆邱之积雪。每至三辰法会。
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
羽盖转风云之路。通天亘景。
兼造化之全模。带鸟衔虹。
连飞动之奇势。可谓德光而功济。
道胜而名扬者也。前长史范阳公
一代羽仪。门倾四海。
长史谯国公。两朝肺腑。
威动百城。并屈银黄
俱伸元素法师雍容坐镇。
啸傲行藏。虽郭先生之礼峻晋侯
蒙庄子之身轻梁相。不能尚也。
若夫言出于口。龙骥所不能追。
行成于心。王公所不能及。
悲怀徇物。风雨晦而逾勤。
苦节横秋。冰霜急而逾固。
户居环堵。而岁计有馀。
道周稊稗。而日用无竭。
又于学射灵山别立仙居一所。即至真之珠庭也。
栽松。与月树而交轮。
刻角雕甍。共星楼而接翼。
苍郊却倚。犹太行之北登。
锦肆前通。似灞陵之南望。
华表千年之鹤。未见成都
津亭八月之龙。时归乡里。
法师出家入道。三十馀年。
弟子所得儭施。不可称量。
尽入修营。咸供众用。
见诸疾苦。便开五色之囊。
遇彼饥寒。辄有千金之费。
巾拂之外。馀无所留。
凡所经过。洪济多矣。
法师又于咸亨二年正月十八日寝疾之际。闻空中有声曰。
天上今欲相烦为玉京观主。法师辞以至真功德未就。
固请不得行。少选之间。
所疾便愈。左右侍者
无不同闻。自是远近道俗。
咸共惊嗟。曰。
天上知余不肖。将弃余矣。
上座监斋某等。并回流左映。
地景于丹田。浩气中升。
养天倪于紫室。虽复同班玉籍。
并列仙宫。每屈宗师之道。
仍修弟子之敬。亦犹披衣齧缺。
同德而相尊。云将鸿濛。
比肩而相下。大弟子并仙庭十哲。
道家童师。闭门鍊火。
啸父之高烟。卜肆驱筠。
记壶公之远御。咸用辑琼台之坠典。
正搴树之颓风。散在人间。
敷扬道教。可谓庚桑畏垒。
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
行计然而济俗。佥曰。
吾师也。整万物而不以为义。
利万代而不以为仁。逍遥乎有无之表。
仿偟乎尘垢之外。东郭顺子
无择存而不论。伯昏瞀人
禦寇论而不议。岂使为山九仞。
道不列于珠庭。筑馆三休。
功未书于瑶版。下官迷方看博。
赤斧禺山。失路乘槎。
君平蜀郡汾阳处子。
目击而言忘。汉阴丈人。
德全而机谢。是用搜奇井络。
题片石于灵邱。观艺协晨。
见乘云之飞将。苍苍中野。
同销地媪之魂。眇眇太初。
独昧天师之化。其词曰。
象帝之先。其谁之子。
徒观其妙。莫究其始。
果而勿代。为而不恃。
强为之名。谓之道纪(其一)
太朴云季。孝慈已彰。
邈邈帝祖。绳绳帝乡
曰神曰圣。为龙为光。
千年受箓。万古称王(其二)
于铄帝唐。丕承天秩。
道风吹万。元猷配一。
五载乘云。三山礼日。
荐璧延士。投金访术(其三)
地分舆井。城连剑阙。
锦濑开霞。嵋峰吐月。
白云舒卷。青山回没。
菌阁香飞。桃源花(其四)
紫宸高映。丹宫洞开。
岩舒金碧。地起楼台。
鹤飞龙度。鸾歌凤回。
星雨交接。风烟去来(其五)
宝龟涵影。玉颜乃眷。
神剑九光。华冠万变。
日轩朝敞。云歌夕转。
紫树琼钟。元坛竹院(其六)
伟与上士。昭哉至人。
笙簧道德。粉泽人伦。
汾阳处子。箕山外臣。
遂荒白屋。奄有元津(其七)
玉扃将坠。金阶无主。
草滋红壁。苔凝绣柱。
式伫贤才。崇其彟矩。
福庭霞焕。仙徒雾聚(其八)
缥缈四真。雍容十哲。
俱升紫宇。并邀清节。
松子排烟。焦君卧雪。
辨云悬宇。神游朗彻(其九)
玉垒庭绅。珠乡胜践。
钟鼎纷蔼。江山悠缅。
薛县池平莱州水浅。
悬日月于鳌极。播天人于凤椽(其十)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
吾读古人之书。
而求古人之贤未获。
嗟夫。
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
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
虽贤不能自辩。
况察者未之究乎。
郑卫方奏。
正声间发。
极和无味。
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
反以为怪谲之音。
太师乐工。
亦皆失容而止。
曼都之姿。
杂于憔悴。
缊絮
蒙萧艾。
美丑夷伦。
以为陋。
此二者既病不自明。
又求者亦昏。
将剖其善恶。
在迁政化。
端风俗。
则贤不肖异贯。
而后贤者自明。
而察者不惑也。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功曹
此三贤者。
可谓之达矣。
或曰。
愿闻三子之略。
遐叔曰。
元之志行。
当以道纪天下。
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之志行。
当以中古易今世。
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
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
不易一刻之安。
元之道。
刘之深。
萧之志。
及于夫子之门。
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
元病酒。
刘病赏物。
萧病贬恶太亟。
奖能太重。
元奉亲孝。
居丧哀。
抚孤仁。
徇朋友之急。
莅职明于赏罚。
终身贫。
乐天知命焉。
以为王者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天人之极致也。
而词章不称。
是无乐也。
于是作破阵乐词。
是乐也。
协商周之颂。
推是而论。
则见元之道矣。
刘名儒史官之家。
兄弟以学著称。
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
条贯源流。
备今古之变。
推是而论。
则见刘之深矣。
萧以史书为繁。
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
而为列传。
后代因之。
非典训也。
将正其失。
自春秋三家之后。
非训齐生人不录。
次序缵修。
以迄于今。
志未就而殁。
推是而论。
则见萧之志矣。
元㨿师保之席。
瞻其形容。
不俟其言而见其仁。
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
言理乱根源。
人伦隐明。
参乎元精。
而后见其妙。
萧若百鍊之钢。
不可屈折。
当废兴去就之际。
一生一死之间。
而后见其大节。
视听过速。
欲人人如我。
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
取其中节之举。
是可以为人师矣。
学广而不偏精。
其贯穿甚于精者。
又文方复雅商之至。
当以律度百代为任。
而古之能者。
往往不至焉。
超蹈孤厉。
不可谓不知言也。
茂挺父为丞得罪。
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
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
自洛至
道邀使车。
发词哀乞。
惟一涕下。
即日舍之。
且曰。
萧赞府生一贤才。
资天下风教。
吾由是得罪亦无憾。
夫如是。
得不谓之孝乎。
或曰。
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
遐叔曰。
太尉房公。
可谓名公矣
每见鲁山
则终日叹息。
谓予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尽矣。
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
每谓当时名士曰。
使仆不幸生于衰俗
所不耻者。
元紫芝
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
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
弟宙次宗和而不流。
南阳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
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
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
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
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
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
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
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
是皆慕于元者也。
刘在京下。
尝寝疾。
房公时临扶风
闻之。
通夕不寐。
顾谓宾从曰。
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
无复有神道。
刘公每有胜理。
必诣与谈。
数日忘返。
退而叹曰。
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
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
恨言理少对。
未与刘面。
常想见其人。
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
弟霸士会峻清不杂。
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
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
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
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
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
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
是皆重于刘者也。
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
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
问萧求人。
海内以为德选。
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
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
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
河南衍季融粹微而周。
会稽孔至惟微而好古。
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
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
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
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
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
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
中山颖士端疏明简畅。
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
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
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
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
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
是皆厚于萧者也。
尚书颜公。
重名节。
敦故旧。
茂挺少相知。
颜与陆据柳芳最善。
茂挺赵骅邵轸洎华最善。
天下谓之颜萧之交。
殷寅衍睦于二交之间。
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
刘避地逝于安康
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
今复求斯人。
有之无之。
是必有之。
而察之未克也。
三贤不登尊位。
不享下寿。
居易委顺。
贤人之达也。
不蒙其教。
生人之病也。
予知三贤也深。
故言之不怍云。
太清宫观紫极舞赋(以大乐与天地同和为韵) 唐 · 张复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乐者所以谐万国。
舞者所以节八风。
元宗致紫极之舞。
朝太清之宫。
俾观舞以知德。
德以容备。
省风以作乐。
乐以文同。
吾君缵道纪
修祖功。
将有事以朝献。
必斯舞之是崇。
方其一人在庭。
偫后列位。
奉常执礼以恭命。
太乐陈仪而蒇事。
望圣主以龙升。
见舞童而麇至。
舞之作矣。
应其度而展其容。
乐乃遍焉。
动于天而蟠于地。
其始也。
顾步齐进。
蹁跹有序。
既乍抑而复扬。
遂将坠而还举。
始蹑迹以盼睐。
每动容于取与。
陈器用之煌煌。
曳衣裳之楚楚。
观乎俯仰回旋。
乍离乍联。
轻风飒然。
杳兮俯虹霓而观列仙。
飘飖迁延。
或却或前。
清宫肃然。
俨兮若披云雾睹青天
惟紫也。
取紫宫之清。
惟极也。
明太极之先。
用之则邦国之光备。
施之则中和之气宣。
徐而匪浊。
比上帝钧天之乐。
静而不过。
圜丘云门之和。
亦何必持彼羽旌。
方闻乎得礼。
执其干戚。
然后为止戈。
延陵空叹于象箾。
宋玉徒美其阳阿
讵能合天地之大德。
调阴阳之大讹者乎。
洪惟我后。
遵祖为大。
道其乐使万物无不宣。
饰其容使兆人无不赖。
客有观而作颂。
愿播之于九域之外。
孝论 其十一 孝行章第十一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
道纪事其母也,母游必以身之。
或与之助,而道纪必曰:「吾母非君母也,其形骸之累,乃吾事也,乌可以劳君邪」?
是可谓笃于亲也。
慧能始鬻薪以养其母,将从师,患无以为母储,殆欲为佣以取资。
及还,而其母已殂,慨不得以道见之,遂寺其家以善之,终亦归死于是也,故曰「叶落归根」。
能公,至人也,岂测其异德,犹示人而不忘其本也。
道丕会其世之乱,乃负母逃于华阴山中,丐食以为养。
父死于事,而往求其遗骸。
既至,而乱骨不辨,道丕即祝之,遽有髑髅跃至其前,盖其父之骸也。
道丕可谓全孝也。
智藏,古僧之劲直者也,事师恭于事父,师没则心丧三年也。
常超事师中礼,及其没也,奉之如存,故燕人美其孝悌焉。
故律制,佛子必减其衣盂之资以养父母也。
然此诸公不遗其亲,于圣人之意得之矣。
智藏、常超谨于奉师,盖亦合于其起教之大戒者也,可法也矣。
拈古颂序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五
甚哉,物之胜于人也久矣!
万利舞于前,其心未尝不艳然愿得悉厌于己者。
所欲一动,厥本遂失而不可求;
既尔将何护持,而复能固之者邪?
彼根种钝下,迷谬悯塞,入类既浅,馀习未断者,故不足与道此。
嗟夫!
世之衒智巧,挟奸妄,假名教,冒资级,养己谓无辈,视众若不觌者,尚亦睢盱惘敞,不自省觉。
其神已为有力者夺去,沦虚浮空,馀止腐壳。
犹务以气自侈,变改形状,标立高远,誇稚庸惑。
殊未知一息绝纩,百骸附紟,则随业散堕,洒隶群趣,沈幽没冥,无可洗脱。
奈何日日戴此重障,了不明悟?
此尤为最可怜者也。
呜呼,幻美溺人之深也如此!
其有能于其中视之,谓非己之常所能有,故不仞其毒,若水之不能濡,膏之不能涂者,间有人焉。
资政殿大学士赵公,以台鼎之重,再尹于蜀。
蜀之人三十年中,凡五见公矣,求公之迹,终未能得。
或曰:「公之位既愈高,而其色若愈下。
谦静恬懿,无一易德者。
何耶」?
曰:「是亡他也,脩真达元,总了妄法,物有不能胜之者矣。
所以常据三旌之荣,飨万钟之厚,固如飘风值剑,暂有一吷。
彼又岂能转之如俳儿顐娼,执纶曳𪝀,俛仰颠侧,諠呶伏罢,一由于他人所役邪」?
公既以无事为治,其下亦各以无事安其职。
化既成矣,因萃会古人禅门语录之深隐者,拈而颂之,凡百篇。
揭月昏衢,击霆奥𩨸,瞽者瞆者,悉使觉知。
仁人之言,所利信博,一得永得,公之志欤。
嘉祐纪禅师,出入公之门下。
香山如满,从白傅之游;
圭峰宗密,接裴相之论。
得公所述,愿布行之。
写镂云初,属予为序,因为道公之髣髴云。
时熙宁七年甲寅、五月戊子日,谨序。
杂说 其十四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二、《演山集》卷六○
执周为人,执蝶为物,以觉为真,以梦为妄,则是非物我辨矣。
夫觉、梦、周、蝶,亦奚以异哉?
周、蝶皆物也;
觉为周,梦为蝶,皆物化也。
周蝶皆物,而物之觉梦皆化,则梦中之蝶,觉后之周,孰为真,孰为妄哉?
无真无妄,故不知周之梦为蝶欤,蝶之梦为周欤?
周与蝶相得于梦中,必有分矣。
盖天下之物,一聚一散,相得相失,莫非分也。
周以蝶于我为有分,则蝶与我齐矣。
世之人所以有是非,以其有物我;
所以有喜惧,以其有死生。
物我死生不能一,此人所以无逍遥游,而养生之理丧矣。
故以蝶为周,以周为蝶,然后忘物我;
以觉为梦,以梦为觉,然后忘死生。
物我死生两忘而意消,故能缘督以为经,而智与故无与焉,养生所主者也。
生在外者,任无涯之知,赴无穷之欲,逐不可必之物。
以有涯之生,随此而致其养,则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形全而生忘者有之矣。
以有涯随无涯,用智者也,犹且殆已,况其为智者哉!
为智者以其知之所不知,而害其所知者也,其殆决矣。
善则用智者有之也,恶则为智者有之也。
善之发闻,惟馨千里之外,誉之者至矣。
故善者名之召,而名其报也。
恶之发闻,惟腥千里之外,诛之者至矣。
故恶者刑之召,而刑其报也。
有召斯有报,有报斯有累。
至其有累,而观物弗之察矣,尚能及是养生之理乎?
盖益理以能者,名之召
亏理以伪者,刑之召。
吾将任万物之自为而能与伪无与焉,则虽同室之人不得其善恶而报之,况其远者哉?
缘督以为经,不无知之所无可奈何,则智行其所无事矣。
善恶为生之累,名为善之累,刑为恶之累,则四者以非理蹈之矣。
或祸其身,或残其生,遗亲之忧,而天年不能尽其道而死,则殆而已矣。
牛以喻其有生,牛之节间以喻其生理,游刃于节间以喻智行其所无事,循乎天理而已。
至理得于心而乐作焉,以理解牛,故其声砉然,合于桑林之舞,中于经首之会。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
然道无乎不在,虽一技之微,而道寓焉。
至于一技之微妙,则与道会矣。
所好者道,或进乎技,或进乎事者,百工之精者也。
或进乎义,或进乎德者,士大夫之精者也。
庖丁工也,故进乎技。
「所见无非牛」者,以喻为知者不知生理之所在,则养其形而已。
「未尝见全牛」,则见其理间矣。
虽然,犹有牛焉,未能忘牛而会于理,以喻用智者未能无累也。
割也,故岁一更刀;
折也,故月一更刀。
折则繁矣,未若良庖之善也。
然而良庖犹喻以形全生者也,但贤于族尔,养生之道,未达一间,则相去楚越矣。
况岁一更,与夫十九年之远哉!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以喻夫大知不知。
大知故其用愈多,其智愈有,而不可尽也。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以喻夫养生之理,或有碍之者,未之尽也。
当此之时,用智而求之,则其失愈远矣。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则微运其智,至于造理则已矣。
故善刀而藏之,以神遇不以目视,则牛忘,以喻任万物之自为,而能与伪无与焉。
养生所主,于是乎定。
不以物累形,不以形累生,不以生累德。
静主道,动主理。
天理真空之所有,依乎天理,则悟空矣。
物之于形,形之于生,犹之肯綮大軱也,岂能为大窾之累哉?
用智为智之小者也,岂能为大智之累哉?
思者心之官,知止则其思置矣。
神欲行则惟神之所欲行焉,无不在理者。
介则独,独则无与。
人貌有与也,人貌而天无与也。
无物不能对之,右师其孰累之哉?
则《养生主》定矣。
十步一啄,百步一饮,物之善养其形者也。
不期蓄乎樊中,求适其性而已矣。
然而所养未离乎形,其神虽王,未善也。
神王非至人之所贵,精盛则神王,精复则神凝。
至于神凝,则生传矣,不知其尽也。
号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所以三号而出。
老少之情,遁天而从人,信情而废天,如哭其子母。
人之所受,恬淡自然,不过其分。
而今哀乐为之累,至于此极,岂非遁天倍情,而天故以哀乐刑之邪?
适来而生,适去而死,去来生死,非人所与。
而老少之情,至于此极,不亦县乎?
人之有心,犹天之有帝。
帝君于天,心君于人。
而人之哀乐,入其胸次,则其帝县矣。
有生妄也,以己有生之厚而遇,伤夫子之死,又加妄矣。
以形传生,犹其以薪传火。
形不得不化,薪不得不尽,而生与火,其孰传乎?
老聃之死,是其形化者也。
而彼老少有生之厚,伤其形化,何异乎以薪而传火哉?
盖未之悟也。
指穷以为薪则悟矣。
真空之中有养生之道,有传火之理,忘形与薪而得于此焉,则不知其尽也。
盖夫为薪之指穷而后悟火之传非薪,为形之指穷而后悟生之传非形。
帝之县解,其指穷欤!
彼老少者之哀夫子,窃谓老少有生之厚而不自哀也。
生之所无以为者,生之在外者也;
所无奈何者,知之在性分之外者也。
固务生之所无以为,则所主者丧矣;
固务知之所无奈何,则害其所知矣。
所知者不以其所不知害之,则所知者理矣。
所知者理,则生之所无以为者,吾何容心哉?
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则见其摄生矣。
之物则劳其形,故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无离形则累其生,故形全而生忘者有之矣。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是生之所无以为者也。
生不免去,形不免化,而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全生,是以幻益幻者也,其为不足而不为欤!
夫无以为而为之者,皆有累焉。
有累则不能正平,而养生之理丧矣。
而达生之情不以物累形,不以形累生,不以生累德。
弃世至于正平,则其德无累矣。
与彼更生,与物化者也。
与物化者,一不化而生死两忘。
不与物受轮于数者,其惟一不化乎!
故更生则其免为形近矣,生之所无以为者,生之在外者也。
智之所无奈何者,知之在性分之外者也。
在性分之外者,固务知之,则其知凿矣。
理无事乎凿也,所知者不以其所不知者害之,则其所知者理矣。
所知者理,则生之所无以为者,吾何容心哉?
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则可以摄生矣。
物者形之累,生者德之累。
物也、形也、生也,去来变化,长短多寡,三者非所与焉,阴有造之者。
不达者为有生而养形,为养形而之物,之物则劳其形,物役之也,故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无离形则累其生,形役之也,故形不离而生忘者有之矣。
物也、形也、生也,真宰以役物者也。
所遇不齐,而求之不可以必得。
不可以必得,不达者切为在我而私欲有之,此三者所以常相背违,而欲有之者至于两失,而莫之悟也。
且夫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亡,是生之所无以为者也。
生不免去,形不免化,而不达者,以为养形足以存生,是以幻益幻矣。
吾不然,以谓真宰之道在我者,吾实有之。
其寂也不动,其常也不化,其存也不亡,其真也不灭,可以生生,可以形形,可以物物,虽吾之至于此也,岂异乎人哉?
不以物累形,不以形累生,不以生累德,是非无好恶,生死与忧喜,真宰之性,精纯之气,于是乎在矣。
时不能运,数不能穷,而物不能诱去而变散之,则彼偶化之形,暂来之生,何足计哉!
形与生且不足计,而况形生之外乎?
呜呼,养形果不足以存生,之物果不足以养形,学者不可不察也。
无以为而为之,不顺乎生之理;
其为不免而不为之,不顺乎命之理,皆有累焉。
有累则不能正平,而养生之道丧矣。
达生之情,不以物累形,不以形累生,不以生累德。
弃世至于正平,则其德无累矣。
正则其心一,平则其心夷,而真宰之性,精纯之气,于是乎在矣。
盖夫有生之厚者,未有能与物化者也。
形劳者,以事役其力故也;
精亏者,以生劳伤其心气故也。
夫人以精化生,亦反以生亏之,何其自贼也?
君子遗生而啬精焉,非徒啬之也,又能运之;
非徒运之也,又能复之。
啬之者仁也,运之者术也,复之者道也。
上智无事啬之也,复之而已矣。
夫人以精而有生,及其达也,致精而摄生焉,亦知所复而已。
天地不生而能生生,故为万物之父母。
物之成体则精气之聚,成始则精气之散。
死者生之始,成体则言其生,成始则言其死。
天地之道,内则不亏其精,外则不亏其形,故能合散万物,是谓能移我致至情焉。
「反以相天,精而又精」,精之至也。
虽然,相天而已,未足以祐神。
神之又神,相天不足以言之。
中者,人道之至也。
故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神者,天道之至也,故曰:「及其至也,圣人有所不知焉」。
至人其神乎,常无其气,故潜行不窒;
妙有其形,故蹈火不热。
太虚其体,故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众凡之流,智巧果敢与物相胜,其气与智巧果敢相逐,强则炰炰,弱则趋蹶,昼为想,夜为梦,则气之守丧矣,岂复能纯乎?
喜怒哀乐忘而后有纯气之守。
纯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其神不亏,则外物之感,何由得间而累之?
故水不能窒其气,火不能化其形,万物之上,不能惴慄。
其气体凡有貌象声色,皆是物也,物何以相远?
则夫智巧果敢之列将欲胜物,不亦妄乎?
气之散为喜怒哀乐之色,物得其间而累之,潜行则窒,入火则热。
不窒不热,彼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物我两忘,而守其气,故能常无其气而不为声色。
妙有其形而不为貌象,则万物之上行矣,物何以不相远?
不形者妙道也,无所化者真性也,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则与道为体矣。
无物不然。
夫得是而穷尽之,将与不形者为一矣,而有形之物,岂得止之,使不为至人哉?
人之性满而不淫,圆而无端,处乎不淫之度,则不增其所无也。
老子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是也。
藏乎无端之纪,则不示其所有也,老子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谓道纪」是也。
者,纲之所恃以胜物者也。
使之有也,使之有端,则物胜之矣。
一气幽明之交,故不丽乎阴阳;
游乎出入之际,故不转乎生死。
形之中,物之所造,而能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则超乎形数之外,而与物之所造者通矣。
物奚自入焉?
物奚自入,则吾无入而不可,水火岂能拒吾入哉?
人惟神与气丧而后至于死。
当其未醉也,智巧果敢与物相胜,神气与智巧果敢相逐。
及其堕车则惊,惧入乎其胸中矣。
神与气丧矣,故虽不疾犹死也。
当其醉也,冥然不知,物我两忘。
物我两忘,而智巧果敢不从事于外,故其乘不知也,坠亦不知也。
盖知之所在,神气亦然,而乘坠不知,则神与气在醉之中矣,非在物也。
及其堕车则伤其形而已,不伤其神气,故虽疾不死也,况全于天乎?
藏于酒,非自然也,故酒失其智巧果敢,复于物矣。
惟藏于天者,任万物之自为,而吾无与焉,故物不得其间而累之。
至人离乎人者也,圣人则不离之。
为其不离乎人,而物莫能伤之者,是其藏于天也。
至人则行乎万物之上矣,藏于天不足以言之。
镆干无意于杀人,而人或使之也;
飘瓦无意于中人,而天或使之也。
圣人之刑政,其犹镆干飘瓦欤!
民自犯其政刑,而非圣人犯之,则天下虽有折怨之心,而无所用矣。
无所用其心,是以天下均平,故无攻战之乱,弑戮之刑。
开人,开人之伪也;
开天,开天之性也,之天之于天道而已。
性生德,伪生贼。
开人以智,治国者也。
开天不以智,治国者也。
不厌其天性,不忽于人伪,则民近乎用其真矣。
失者锱铢,存者十一,方其习之时也,犹掇之也,则习忘矣。
其技精矣,一技之粗,有道存焉。
所谓有道者,在此忘我,在彼忘物而已。
「吾处身也,若撅株枸;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则忘我矣。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则忘物矣。
用志不分,则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用志而分,则我有身臂之异,有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蜩翼之细。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用志而分,乃散于物。
虽然,痀偻之承蜩,两忘之中犹有蜩焉,是工之有道者也。
工之有道且若是,而况君子乎!
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此内重也。
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此外重也。
水忘则善游,金忘则善注,其犹达生者欤!
不务生之所无以为,则其善生至矣。
阳为显,阴为藏。
精者阴德也,力者阳德也。
单豹入而藏,则内实而发为婴儿之色;
张毅出而阳,则内虚而为热疾攻之。
豹啬精而养其内,毅侈力而养其外,是皆不鞭其后者也。
圣人不入而藏也,不盛其外;
不出而阳也,不虚其内。
处乎阴阳之中,与道为体,复为至精,则不必入也,故为婴儿之色。
散为至和,则不必出也,故无内热之病。
犹柴之不生也,何有婴儿之色?
犹柴之不为也,何为内热之病?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圣也神也,以名道者也,其名必极,其惟神圣乎!
单豹、张毅生生之厚,非道之所在,则物而已。
虎视之物也,乌得而不伤之?
善摄者,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而比于赤子者,又其次焉。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若夫单豹,有赤子之色而已,且不足以比赤子之德厚,而况摄生者乎!
盖夫生生之厚,然后岩居而水食,徼幸其生之久,而不知道不在焉,则动之死而已。
有生之厚,至于精离形弊,而不自持者,大欲累之也。
故二者有所戒,而后摄生可忘焉。
精生气,气神。
而饮食之间不为之戒,则伤其气;
衽席之上不为之戒,则丧其精。
精丧气伤,而神去矣。
虽然,衽席之上不为之戒者,其弊在乎饮食之间而已。
天产作阴德而为淫邪也,地产作阳德而为倦怠也。
淫邪倦怠之情外诱于物,内汩其心,当此之时,其孰能啬精以养其神乎?
触其情而已。
故君子之于饮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所以防阴德之为淫邪。
以和乐防之,所以防阳德之为倦怠。
目不之于色,四肢不之于安佚,阴德常清,阳德常彊,则能尊矣。
摄生者可以志焉,学者不可不慎也。
秀州吕氏灵骨赞(并序跋)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五
秀州海盐广陈镇普照院释智圆母丧,以遗骨盛于小匣,日诵《毗卢灌顶咒》,加持净土,覆于骨上,殆至盈尺。
一日,顶骨忽涌于土面,初不以为然,仍旧覆之。
翌日复尔,众皆惊骇。
适会武夷公权镇,作记以广其事,青山安忍子复作赞曰:
噫彼遗形,兀如无情。
既积土而馀尺,何自底而还升?
为毗卢之本誓,为濯顶之胜能,为慈母之积德,为孝子之克诚。
考众缘而罔知所自,诘至理而寂尔无名。
不见所宰,孰示斯徵?
无师上智未足测,悬河妙辩无以评。
唯其莫测莫评兮,所以为灵。
吾佛初成正觉,即结上乘戒,首曰孝顺至道之法。
次命其徒曰:「我初出家,与父母誓,若得佛道,当先度之」。
逮还本国,父王展礼,即踊身虚空七多罗树,若有所不敢当也。
寻升忉利天,为母一夏说法,由是二亲皆获果證。
父丧既殓,率难陀阿难罗,云共舁棺就葬,顾谓众曰:「吾恐当来凶暴,不知报恩故也」。
其苦勉深诫,遍见于大小乘经律论,学者共知,不复备举。
然有晚辈不从师范,肆意狂走,弃亲远游,殊不念倚门延颈、拊膺饮泪,积思而成病者,往往有之。
矧复知病而不归省,闻讣而不奔丧,临丧而不展哀,履时而不致祭,乃引洞山拽杀母,玄沙不救父,以为方外达人,不在是也。
吁!
汝谓吾佛方外耶,方内耶?
达耶,不达耶?
何拳拳奉亲,不违生事死葬之礼乎?
哀彼二师,但肆一时之特异,不顾后世之冒滥,害伤名教,不为不甚。
且夫辞亲割爱者,盖所以平亲疏彼我之见,息爱恶取舍之情,然后生佛等观,怨亲无外。
四生六道,孰非吾亲,服勤侍养,未害为达。
是以睦州供母,手自编蒲道纪报亲,肩常负担。
安有辜恩悖德而为达乎?
若乃寻师访道,夕惕朝勤,不弃分阴,犹不免过,而况任性嬉游,烂眠饱食,则无间极苦,未足为报。
尝览吕氏《灵骨记》,爱其所谓报恩求法两存而并行,有以见武夷簿公不独知圆师之所存,是亦深契吾佛垂训之意,有足警寤于吾曹也。
因题赞末,以广其致云。
按:《芝园集》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一○套第四册。
水磨赋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三、康熙《岷州志》卷一九
浮休既投迹少陵,一日,有以水磨求售者。
相其地,乃古之宜春苑也,今谓之韦曲,自汉唐已来,诸韦居之,与后周逍遥公晒书台,唐杜岐公韩退之旧业,郑都官之园池,邻里篱落,垠堮皆在。
人云:李太白尝居此地,仰终南之云物,俯滴水之清湍,乔林隐天,修竹蔽日,真天下之奇处,关中之绝景也。
暇日,聊为之赋云:
粤自大朴既散,机事滋炽,抱瓮无讥,斲轮改制。
脱大车之左毂,障横流之肆置。
圭测深浅,审度面势,覆厦屋之沈沈,酾长溪之沸沸。
徒观夫老稚咸集,麦禾山积,碓臼相直,齿牙相切,碾磨更易,昼夜不息。
汹汹浩浩,砰砰磕磕,鼓浪扬浮,交相触击。
飞屑起涛,雪翻冰析。
仰而观之,何天轮之右旋,覆轑胶戾,蚁行分寸,迟速间隔;
俯而察之,何地轴之左行,消息斡运,支撑挺拔,千匝万转,而不差忒。
逆而视之,脩渠绳直,高岸壁立,沄沄漾漾,滉滉瀁瀁。
如坻之平,如练之明,忽然走下,若众壑之赴禹门也。
顺而索之,盈科后进,遇险斯止,潋潋滟滟,成文布理。
汪澄渊默,乃见柔德。
力尽而休,功成而退,若君子之善出处也。
华山三峰之飞瀑,吕梁百步之喷沫,独有赏心之玩,曾无利物之实。
未若斯磨也,不踰寻丈之间,不匮一夫之力,曾无崇朝之久,而可给千人之食。
如是,则驴马不用,麦城任坚,农夫力穑,知者图焉。
故君子役其智,小人享其利,真为一乡之赖,岂止一家之事。
贾生曰:「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万物回薄,震荡相转」。
孔子观于川流,庄生监于止水,因事会理,是谓道纪
况夫雍为九州之沃壤,潏乃八水之上游,樊、杜引其吭,丰镐汇其尾,寿山禦其表,崇冈固其里。
空淡鸟没,木老天深,凭高四顾,骋望千里。
其地产则动植飞潜,充牣旨美,无所不备,天府取之而不竭,陆海探之而无底。
其人物则有汉唐已来,韦、杜二氏,轩冕相望,园池栉比。
逍遥公筑台而晒书,杜君卿凿山而引水,韩退之之西邻,郑都官之北鄙。
参以太白,忘机脱屣,虽时代之屡迁,顾风流之未弭。
末有一叟,扶杖来止,非夷非惠,不农不仕。
或钓或弋,翱翔徙倚,鹤发鲐背,颓然而已矣。
按:《长安志图》卷中,四库全书本。
谢赐历日表 其一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三、《初寮集》卷四
臣某言:观象发春,端朝颁朔,诏音普至,恩指交孚中谢。)
窃以乾元乘六龙以御天,宁兹万国;
闰月定四时而成岁,釐尔百工。
载钦,箕畴式叙。
恭惟皇帝陛下体贞道纪,参妙化原。
仰嗣无疆,更格五辰之顺;
外裒有截,并陶一气之和。
推步肇新,宣加并被。
臣与叨委使,敢怠遵承!
愿腾高廪之歌,以应清台之课。
臣无任。
寒山寺 其四十四 北宋 · 释怀深
 押词韵第三部
嗟乎崔道纪,酒狂啖龙子。
天网信不漏,响应若弹指。
既失黑头相,便作黄泉鬼。
怜君学仲尼,曾无子产(自注:唐前进士崔道纪,为人狂率,喜谈庄、老。及第后游江淮间,遇酒醉甚,卧于客馆中。汲水有一鱼,随桶而上,仆者异之,以和道纪,乃喜曰:鱼羹能醒酒,可速烹之。既食,良久,有黄衣使者自天而下,立于庭中,连呼道纪道纪,使人执捉,宣敕罢,曰:崔道纪下土小民,敢杀龙子,官合至宰相,寿合至七十,并除。言讫升天而去。夜,道纪暴卒,时年三十五。出《异录纪》。)
天长知观萧法师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四、《苕溪集》卷二七
鉴湖一曲,琳馆百楹。
草木葱茏,烟霞清润。
赋诗载酒。
翰林外监之踪;
骑气御风,有安期羡门之侣。
惟是胜士,乃堪此居。
观法师,挺拔俗之孤标,秉栖岩之素志。
丹经石髓,曾遇异人;
金母木公,为传真语。
主张道纪领袖羽流。
庶几惠然肯来,为成此段奇事。
请龙瑞知宫栖法师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四、《苕溪集》卷二七
会稽镇山,阳明洞府,斋宫宏启,羽帔四臻。
必等名流,为扶道纪
宫法师物表,心拜帝关。
读三洞之秘言,受七真之妙诀。
飞符噀酒,未忘救物之诚;
采术茹芝,便作住山之计。
佥言所属,仁者何辞。
祀赦天下制宣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
门下:事上帝而怀多福,非禋祀不足以昭报本之诚;
绍大业以绥四方,非升侑不足以极奉先之孝。
三灵之储祉,奉列圣之诒谋。
制治保邦,克懋盈成之训;
立政造事,敢忘继序之思!
弥文鉴虞夏之隆,成宪复熙丰之旧。
百度惟正,庶绩其凝。
士迪典常,尽革朋淫之习;
民兴淳朴,式符道纪之昌。
人傒志以丕钦,天鉴诚而孚佑。
清台观象,瑞占七政之齐;
阳馆颁常,运协四时之序。
雨泽应期而播润,河宗听命以回流。
农扈奏功,稷嗣丰年之庆;
燕民效顺,封疆归舆地之图。
刑清而囹圄屡空,物遂而动植咸若。
验诸福之毕至,岂成功之敢居?
恭念祭不欲数者礼之经,物无以称者天之德。
肇卜迎长之旦,聿修肆类之仪。
簠簋豆笾,秩九州之嘉荐;
旗常警跸,俨八卫之祲容。
庶邦虔贡以骏奔,多士秉文而显相。
稽鲁人先事之义,以前飨于太宫;
歌周王成命之诗,肆灵承于有昊。
衎我烈祖,遍于群神。
礼三献而精意昭,乐六奏而灵斿下。
祥光旁烛,景贶备臻。
修德锡符,已应克诚之享;
行庆施惠,用均拜胙之禧。
嘉与万方,共膺纯嘏。
可大赦天下(云云。)
于戏!
百神受职,知帝命之不违;
五福锡民,浃海隅而丕冒。
尚赖忠良修辅,文武协恭,益坚励翼之忠,永底辅宁之治。
爰咨尔众,咸体朕怀(《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二。又见《宋朝事实》卷五。)
事:原阙,据《宋朝事实》补。
重明节进功德疏右语(二 绍熙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历官表奏》卷一○
右,伏以天锡明君,丕享万龄之算;
人归圣德,咸输三祝之诚。
假梵释之薰修,助海山之深峻。
皇帝陛下,伏愿自彊法乾之健,久照如离之明。
重译效于贡珍,两宫隆于荣养。
域中而王居一,执道纪以长生;
天下而我独尊,等佛身之无量。
祝伯益东游序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四、《竹坡类稿》卷一
六月之杪,予以仓檄至秋浦,寓道纪堂,日趋台治,循墙北邻,见有大题扁,榜曰新安祝秘校,知其为乡人而未之识也。
一日过予,自言本儒家者流,谈天说诗,评论人物,衮衮不休。
三十年前所得诸公赠语,皆朗诵无遗忘。
闻者惊悚,谓君强记若此,使业儒不废,胡可量也?
舍是而以五行之说游,不几于左计乎?
予谓儒学与艺术,大小虽不同,均可托以行道。
严君平卖卜,拳拳依忠孝以教人,此岂直拘泥蓍卦而已哉?
五行之说始于箕子之畴,演于刘向之传,至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相生,推人寿夭贵贱,则见于唐李常容,近世乃盛行,能造其奥者百不一二。
祝君独以儒业此,故其推明辨说,皆有据依,验之多奇中,不止如庸术揣摩迎合,以规小利。
士大夫其不敬爱之?
所谓铁中铮铮者也。
又数日来谒,将东游金陵,抵北固,走淮甸,还道浙右,以达于京,且索诗赠行。
予方有公事,未暇著语,姑述其梗概而申告之曰:「君尝业儒,亦闻孟轲氏之言乎?
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性也。
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命也。
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之意盖欲使人知命而不迷其性,尽性而不徒委于命。
其以天理人心诏天下后世,最为明切之。
君言命,如能持是以游于今之世,而不囿于星翁历史之粗,庶不畔于吾儒。
名公钜卿必自有刮目倒屣者」。
君曰:「诺,盍为我书之」?
太平兴国宫碑记嘉定十一年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二、同治《九江府志》卷四九、民国《庐山志副刊》之一
宋嘉定戊寅清明福州灵霍童景洞天羽人白玉蟾袂香趋敬九天御史台下。
顷焉宫牧陈至和饮以醴。
逮予之玉华也,醉履飘忽,弗违而迈。
承遣道士陈守默、陈如一约为文以记其宫,岂容逊也!
其文曰:九江故郡,千古庐山,乃仙灵咏真之洞天,实紫元景曜之神府。
琅庭琛馆,隐于丹崖翠壁之间;
羽衣霓裳,混于青牛白鹿之际。
猿啼玉涧,鹤唳芝田
地接炎衡,云连潜皖。
金童戴月,传麻姑、閤皂之书;
宝仗凭风,赴委羽、括苍之宴。
琪花开尽,朱凤飞来五老峰
玉井寒深,白龙涌出三峡水。
苍石怪,襟九曲而带罗浮
老草灵,辐三而谷大涤。
北頫紫极,西睇青城,域会楚吴,星分轸角。
神刓鬼划,诸峰三百六十崖;
山瘦溪寒,一夜八万四千偈
周时康子孝佩雷玺于林间,晋代许旌阳飞铁舟于木杪。
刘越赤城于石里,双户凝紫金;
董奉红杏于溪东,千朝腾碧落。
蔡、李举玉棺而冲去,钟、吕启金匮以相传。
马瀑溅湿刘混成之衣,虎溪淘碎陆简静之句。
靖节醒,佛社亲植西天莲;
羲之书忙,谷雨惜羹白露
陟丛冈之胜槩,采先哲之遗踪。
剔蜗银蛛网之幽,考草碣苔碑之旧。
欲挥椽笔,以纪琳宫。
明皇开元十九年仲秋二旬有一日,特遣殷勤之使,俾新采访之祠。
爰究其原,实基所始。
昭阳宝禁,金铃惊醒梦初回;
神霄天君,玉骑迎归天欲晓。
灵符宫里,早朝凭几谕群臣;
含元殿前,云鹤盘空辉八极。
千幢万纛,霓旌凤盖飏晴霞;
三冕九旒,风马云车散花雨
上清五百,珠吏握苍龙监兵之符;
太微四六,瑶仙掌金虎飞云之印。
十二溪女骑玉鳌而跨金鲸,一九江神御锦蛟而坐翠蜃。
三官执籍,校天地山海之图;
六丁操戈,守日月星辰之箓。
左防劝而右护法,金钺横霜;
前飞辽而后延精,锦牙耀日。
四帅麾节,驱雷翁电姥之群;
五岳旌旗,奋风伯雨师之障。
九州社令,把社稷城隍之书;
八海龙君,捧龙蛇鱼鳖之典。
司命翼驾,典禁侍轩。
箫鼓鸣空,髣髴钧天九奏
笙竽响翠,阴沈禁漏之三更。
风递琵琶,宫女倚芙蓉而侧耳;
露凄觱栗,仙嫔舞芍药以荐觞。
缥渺烟霞,语出青冥之上;
依稀纶綍,声传翠葆之前。
比登太清混元之天,亲禀五灵皇帝之敕。
丈人镇蜀,元命治舒。
吾于康庐西北之隅,盍建九天廉访之治。
十七世之后,覃戬谷于生灵;
一二日之间,运楩楠于基址。
但须斤斧,庸治宫墙。
纠察万灵,签书四府。
应阴六元一之运,司阳九百六之经。
言将讫而吴岑善丹青,事尚新而李泚入竹帛。
麟舆倏已去,飙驭不可追。
一念感通,千官瞻礼。
浔阳刺史独孤正率群僚而营创祠坛,遣神都道士孟仙真凡五人而焚修香火。
不雨而暴涨,运水神作殿之材;
正昼而返风,移地主所居之屋。
粉垩丹绿,掘地而寻;
砖瓦石泥,非人而至。
仙灯夜现,众真隐约于烟霾;
楮镪跷飞,万鬼往来于野渡。
木像入庙而流汗,粉楹卧地以发光。
龙跳朱楼楼影高,浮云影乱;
莺铺翠瓦瓦痕冷,□月痕花。
期岁工夫梧叶,万拜香火莲花会。
梯山航海,无远不来;
星烛云檀,迄今尤盛。
江淮贡金贝,人如织而日如梭;
闽浙走香花,袂成帷而汗成雨。
再瞻仙躅,适当圣治之峰前;
爰相案山,远及蕲黄之界外。
负仙鹤冲天之势,将游鱼上水之形。
自艮临震属贪狠,正天医玉兔之位;
折巽归乾入姑洗,乃鹑首金龙之乡。
霜剑铁狮,更蜿蜒于西巘;
香炉石鼎,并盘礴于东峰
控御两三州,环望数百里。
天宝为庙而升元为府,太平改观而宣和改宫。
虽亘古以昭灵,亦历代而沿革。
太宗登大宝,新翠辇玉斧之荣;
真庙握元图,特紫札金牌之赐。
粤从兴国,春秋责两醮于守臣
逮至政和,位号已三登于玉册。
祥符降蠲税之令,天禧赐度牒之恩。
月破御香三百斤,年设国斋五六会。
金虬玉蝶,荐有宠光;
凤画奎文,益增镂志。
铭昌鼎算,腾景瑶京。
星使护船,玉鬣盘花枝而现瑞;
皇华投币,䌽云带华盖以鸣鞭。
元丰炼师,获铜钱于土缶;
神宗明诏,上宝号于金庭
四字相符,一时咸异。
建炎戮张遇,显龙马于碧空;
开禧馘吴曦,奏犬羊于紫阙。
炳灵愈焕,降祉弥繁。
盖玉虚朱帝之尊,亦金阙赤皇之化。
灵姿妙粹,秉太元碧琳之圭;
瑞相端如,衣九光红霁之帔。
丹盈羽襡,琼华碧簪。
冠偃月金晨之冠,履天风朱光之履。
曳玉铢之袂,服海岳之裳。
五印凝丹,一剑横素。
分景作玉炼火帝,化形为南上真君。
其为炎极之皇,或亶太阳之政。
巡游三界,监御万真。
初皇之九龙,中皇之九都,下皇之元都,化为使者
黄帝之真元,尧帝之元舜帝之太一,皆乃真形。
夏禹朝谓苍水之神,周穆世曰天灵之使。
唐朝肇迹,宋代隆禧。
琪木晨光,撷五枝于秀崿;
珠宫夕照,搴八柱于飞梁。
高云举读洞经于钱塘,亲承降顾;
龚庆长阅名籍于向氏,备谕威灵。
吴太和而增丹雘之唐保大而葺黝赤之弊。
中厄兵焰,半为草墟。
运星锤月斧之劳,复烟桷霞甍之胜。
内而方丈,外以三门
轮奂峥嵘,金碧绚烂。
三官殿、四圣殿辅弼正宫道纪堂、抱一堂掩映虚室。
山光轩与擢秀轩而争爽,朱陵阁共景阳阁以相高。
宝藏储金,开天上图书之府;
华庭申福,灿人间箕翼之躔。
榜扁云无心,泉鸣人听雨。
两廊䌽壁,绘绛衣碧弁之灵;
四面粉墙,闭紫术黄芝之茂。
仓院粟红而贯朽,库堂绿而水香。
崇廪齐山,河伯转轮而舂谷;
香厨蒸雾,原夫饫饭以担薪。
霞帔星冠,万指之张颐待哺;
月坛风峙,几代之栖仙宅灵。
面乎覆船山,背彼飞云洞
门外古石,树为刘仙之亭;
宫后峨翚,聿建灵泽之庙。
道院十九所,居鸣琴笑剑之流;
官廨三五间,延秣马脂车之客。
碧流绕舍,绿藓封阶。
天籁一鸣,山呜谷应;
风竿才动,水动烟寒。
万枝红女媚芳塘,千丈苍官连古路。
真神仙之窟宅,况泉石膏肓
素瀑紫岸,侧拔星江之地;
白蘋红蓼,再游湓浦之时。
朝家太平兴国之宫,为侍从奉祠之所;
真君应元保运之号,乃圣明缛典之封。
古今几何年,曾未镌翠珉之字;
髫乳一小子,讵可赋白云之篇。
有命奚辞,聊诗以记。
九嶷真人元夷君,笑骑玉龙飞紫云。
手持五帝伏魔印,霓旌羽仗朝太清。
亲受混元黄帝敕,浮驾万鹤下红尘。
軿一憩仙韶响,千骑屯空驱火铃。
昭阳宫中夜月丽,楼殿帘幕风泠泠。
明皇梦里与神遇,乃知九天使者名。
凌晨辇出明光殿,宣谕百辟闻且惊。
王庭再设香花席,羽盖琼轮泛杳冥。
忽听青鸟鸣一声,举首天际瞻群真。
风雷震吼云气腾,麟车凤驾森不鸣。
三十六宫散天花,千官罗拜如云崩。
开元天子一稽首,翠葆深中语如纶。
传言太上爱黎庶,遣使廉访游八纮。
九天九地万品汇,尽我掌握令枯荣。
庐山西北地可庙,千岁之下崇香灯。
言终奄忽入空碧,诏遣独孤老守臣
殷勤天使捧金币,营建宫庙福生灵。
一夜无风水自溢,千章𣏌梓飘山根。
市妖运斧山灵奔,明年秋风吹落成。
万家共结莲花会,龙楼凤阁插天星
寥寥五百春桃花,落花流水洞天
我来炷九顿首,神霄故吏山人
为言圣宋启天祚,五朝明主增宠荣。
历言春秋国一谯,宸画光灿龙凤形。
顷年逆寇忘国恩,仙飙亲控苍龙兵。
神通变化不可测,万民阴受雨露均。
金缕赐碑名景贶,宝笈朝凝瑞雪声。
彤霞肃驾骑北斗,飘忽虚极嬉蓬瀛。
白鹤青鸾杳不归,博山香穗一缕青。
清都绛阙渺无际,醉拍玉栏呼雷霆。
九霄真人分万化,景飞飙举夜吹笙。
圣主焕文耀层汉,等玉填金藏翠京。
国朝鸿烈等天地,充塞天地涵鱼鸢。
小诗何足纪盛事,聊歌丕德光林泉。
持蠡酌水归去来,一就清风千万年。
按:同治德化县志》卷一三,同治十一年刻本。
声声慢 金 · 刘志渊
 押词韵第三部
衡门养浩,匮玉藏辉,营营守拙忘机。
手握乾坤,身生万化维持。
气滚三田日日,斡一渠、流转时时。
百骸理,显琼浆止渴,玉液充饥。

浴出元神妙体,契圆成,了了动静熙熙。
不没不生,虚界体段无疵。
卓尔惺惺独立,傲空空、实际无为。
乐真趣,显德风远扇,道纪高提。
重阳 金末元初 · 杨奂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终南佳处小壶天,教启全真自此仙。
道纪宏开山色里,通明高耸日华边。
南连地肺花浮水,西望经台满烟。
最爱云窗无事客,寂然心月照重玄。
寿长春张真人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一
绛阙蓬山不易求,春风瑶草梦麟洲
未如华表千年鹤,才阅人间七十秋。
道纪有方传妙用,玄谈登对动宸旒。
慇勤一炷婴香供,吹满壶天十二楼(登对谓尝以老子言上对称旨)
袁在中龙虎山 元末明初 · 胡布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元音遗响卷二
汉祖青城,税剑宜阳市。
画地立丹垆,两山龙虎备。
琵琶导卓笔,白马云林峙。
环拱百折山,沿洄曼枝水。
人间宏大教,天上膺隆位。
祖武继清宁,玄风越千祀。
至言豁聋瞽,世泽敷皇治。
上德所服膺,稽古求同理。
探奇覈幽閟,粤自万里至。
大道本无为,寰区保康济。
袁子富文藻,谭禅契深旨。
忽企白云游,反身求黍米。
拳拳谒名师,岂敢强聪慧。
吾甥神明胄,夙格天仙嗣。
万法特一原,捷蹊扫涯涘。
群英列侍卫,笑咤风雪起。
金玉俯身中,教言方及耳。
因知犹龙化,析诞和二气。
妙悟在此行,混融旌道纪
回首两眸子,瞭瞭烛品汇。
握手三谷间,逍遥人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