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太平部
(极卼[危*臬]日月易奢蠢尔乃贼乃奰国邑之乱之讧/陵庙岌岌公丁其时矢身以殉出仡排议不戁不)
(震佥曰和宜公曰有战万方之事譬丝游刃帝畀/弗疑公泣视 师义 激六军如虎如罴惟直斯壮人)
(心干城肃肃我垒悠悠我旌载清载宁皇归于京/古曰荷难今谓曰痴忠古奚嘉今 (第 14a 页)
(震佥曰和宜公曰有战万方之事譬丝游刃帝畀/弗疑公泣视 师义 激六军如虎如罴惟直斯壮人)
(心干城肃肃我垒悠悠我旌载清载宁皇归于京/古曰荷难今谓曰痴忠古奚嘉今 (第 14a 页)
启六年造
(增温仁和崇寿寺碑略巘阜成门外十里许乃玉河乡/之池水村西望秀峰奇 苍翠如画回瞻京阙岿然天)
(表真近畿佳境也佛寺一区金碧辉映靓丽雄伟前为/土山嘉木荫翳敕赐寺额曰崇寿且以大兴隆寺僧善)
(伦兼崇寿寺住持是殆不可无记弘治七年九月第一/增塔记 示寂僧录司右讲经兼崇寿堂上开山)
(代住持仍兼大兴隆寺本师序堂伦公大和尚灵塔僧/录司右讲经兼崇寿寺第二代住持仍兼住大兴隆寺)
(了元崇寿寺第三代住持钦依广善戒坛传/戒宗 师义 念等嘉靖九年三月初一日建)
增观音庵在羊坊店路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观音庵比丘尼居之 (第 4b 页)
(增温仁和崇寿寺碑略巘阜成门外十里许乃玉河乡/之池水村西望秀峰奇 苍翠如画回瞻京阙岿然天)
(表真近畿佳境也佛寺一区金碧辉映靓丽雄伟前为/土山嘉木荫翳敕赐寺额曰崇寿且以大兴隆寺僧善)
(伦兼崇寿寺住持是殆不可无记弘治七年九月第一/增塔记 示寂僧录司右讲经兼崇寿堂上开山)
(代住持仍兼大兴隆寺本师序堂伦公大和尚灵塔僧/录司右讲经兼崇寿寺第二代住持仍兼住大兴隆寺)
(了元崇寿寺第三代住持钦依广善戒坛传/戒宗 师义 念等嘉靖九年三月初一日建)
增观音庵在羊坊店路南(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观音庵比丘尼居之 (第 4b 页)
名有尚书胡濙及沙门德洽碑成化中重修有大学士
商文毅公辂重修记(怀柔/县志)
增金华严祖 师义 琛玉田李民子幼丧母事继母以孝
闻年十二辞家访道得清虚修炼之术父访令还家更
习儒业通文史寿昌五年试中甲 (第 19b 页)
商文毅公辂重修记(怀柔/县志)
增金华严祖 师义 琛玉田李民子幼丧母事继母以孝
闻年十二辞家访道得清虚修炼之术父访令还家更
习儒业通文史寿昌五年试中甲 (第 19b 页)
(休嘉于百顺匪惟息群庶之流言抑/且腾千祀之芳闻惟伸其图之尚飨)
曾三省祭胡子昭文(呜呼臣之于君弟之于 师义/ 等在三生死以之文皇靖难)
(公致其命希直殉君公嗣其劲二百年来忠魂黯/然圣人历服明诏痛焉曰修俎豆曰 (第 79a 页)
曾三省祭胡子昭文(呜呼臣之于君弟之于 师义/ 等在三生死以之文皇靖难)
(公致其命希直殉君公嗣其劲二百年来忠魂黯/然圣人历服明诏痛焉曰修俎豆曰 (第 79a 页)
广都费氏(费氏自叙曰大费佐禹平水土有功今/其裔也史册费氏多贤其入蜀莫知何)
(自从常璩华阳国志赞先贤曰 师义 至仁费奉君/贻字也贻不仕公孙述佯狂漆身墓今在成都东)
(南则蜀有费旧矣曰祎曰诗墓皆在诗子立孙盛 (第 71b 页)
(自从常璩华阳国志赞先贤曰 师义 至仁费奉君/贻字也贻不仕公孙述佯狂漆身墓今在成都东)
(南则蜀有费旧矣曰祎曰诗墓皆在诗子立孙盛 (第 71b 页)
周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
所胙小而后国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
仁利制能义事建能知 师义 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
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成公之归
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 (第 10a 页)
所胙小而后国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
仁利制能义事建能知 师义 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
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成公之归
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 (第 10a 页)
褒赠行人家口所在赈给定祸乱者必先于武德
拯生灵者谅在于师贞周武创业克宁区夏惟师尚父
实佐兴王况德有可 师义 当禁暴稽诸古昔爰崇典礼
其太公望可追封武成王有司依文宣王置庙仍委中
书门下择古今名将同文宣王置亚圣及 (第 16a 页)
拯生灵者谅在于师贞周武创业克宁区夏惟师尚父
实佐兴王况德有可 师义 当禁暴稽诸古昔爰崇典礼
其太公望可追封武成王有司依文宣王置庙仍委中
书门下择古今名将同文宣王置亚圣及 (第 16a 页)
洗雪平夏党项德音
平夏南山虽云有异源流风俗本贯不殊我国家累圣
以来许居内地久奉声教亦立功劳朝廷抚绥常存恩
信近者边陲之归制御乖方遂有凶悍之徒不率父兄
之教或侵暴州镇或攻掠道途告谕罔悛猖狂颇甚朕
君临区宇深念黎元凡曰含生皆同赤子但欲为民除
害固非黩武佳兵再睹杀伤深多悯恻是以去年特雪
平夏驱除南山及闻穷困无归复有怀来之意遂令敏
中李安业分统诸军先示招携仍加训练但知非则赦
免不得已则诛锄王者之 师义 实在此近得敏中状申
南山尽愿归降沥恳输诚唯思展效请般运粮料乞保
护封阅其奏章深惬朕意昔者或有剽劫必推 (第 18a 页)
平夏南山虽云有异源流风俗本贯不殊我国家累圣
以来许居内地久奉声教亦立功劳朝廷抚绥常存恩
信近者边陲之归制御乖方遂有凶悍之徒不率父兄
之教或侵暴州镇或攻掠道途告谕罔悛猖狂颇甚朕
君临区宇深念黎元凡曰含生皆同赤子但欲为民除
害固非黩武佳兵再睹杀伤深多悯恻是以去年特雪
平夏驱除南山及闻穷困无归复有怀来之意遂令敏
中李安业分统诸军先示招携仍加训练但知非则赦
免不得已则诛锄王者之 师义 实在此近得敏中状申
南山尽愿归降沥恳输诚唯思展效请般运粮料乞保
护封阅其奏章深惬朕意昔者或有剽劫必推 (第 18a 页)
(且汤武既已兴师矣而犹自称曰诸侯以令于众则/是以诸侯而伐天子名实俱不可也然则称王誓众)
(理固然也而必谓史臣追书不几于嫌圣人而文之/哉然则吊伐之 师义 也而亳众有不恤之怨何也曰)
(自亳众而观则如在春风如在慈母不知有天下之/暴乱也自夏众而观则如水已溺 (第 3a 页)
(理固然也而必谓史臣追书不几于嫌圣人而文之/哉然则吊伐之 师义 也而亳众有不恤之怨何也曰)
(自亳众而观则如在春风如在慈母不知有天下之/暴乱也自夏众而观则如水已溺 (第 3a 页)
(履祥按读汤誓者有三疑焉疑王曰以为追书也疑亳众之怨后不恤也疑大赉孥戮之为己薄也夫汤
武之称王说者多矣有谓文王受命称王至武王称王凡十有一年者疑汤亦然有谓民无二王桀纣未
绝则未可王者汤誓秦誓之称王盖追书也至于苏氏则曰商周之王不王不系于桀纣之存亡也 愚
谓受命称王之久其说失之僭而桀纣未绝未王之说则又失之拘至苏氏之说不拘矣然通而无制也
夫汤武兴师之时是即受命之日张子所谓此事间不容发一日之间天命未绝则为君臣天命既绝则
为独夫者其在此时乎夫天命已属师徒既兴则桀纣即独夫矣岂独南巢之后牧野之馀而天命始绝
哉且汤武既已兴师矣而犹自称曰诸侯以令于众则是以诸侯而伐天子名实俱不可也然则称王誓
众理固然也而必谓史臣追书不几于嫌圣人而文之哉然则吊伐之 师义
也而亳众有不恤之怨何也
曰自亳众而观则如在春风如在慈母不知有天下之暴乱也自夏众而观则如水已溺如火将焚 (第 2b 页)
武之称王说者多矣有谓文王受命称王至武王称王凡十有一年者疑汤亦然有谓民无二王桀纣未
绝则未可王者汤誓秦誓之称王盖追书也至于苏氏则曰商周之王不王不系于桀纣之存亡也 愚
谓受命称王之久其说失之僭而桀纣未绝未王之说则又失之拘至苏氏之说不拘矣然通而无制也
夫汤武兴师之时是即受命之日张子所谓此事间不容发一日之间天命未绝则为君臣天命既绝则
为独夫者其在此时乎夫天命已属师徒既兴则桀纣即独夫矣岂独南巢之后牧野之馀而天命始绝
哉且汤武既已兴师矣而犹自称曰诸侯以令于众则是以诸侯而伐天子名实俱不可也然则称王誓
众理固然也而必谓史臣追书不几于嫌圣人而文之哉然则吊伐之
曰自亳众而观则如在春风如在慈母不知有天下之暴乱也自夏众而观则如水已溺如火将焚 (第 2b 页)
非诏书实选本意臣以为博士
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
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 师义 有相伐皆
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所失
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徐防/传)
顺 (第 5a 页)
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解释多
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 师义 有相伐皆
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宜射策虽所失
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徐防/传)
顺 (第 5a 页)
邑之乱之讧陵庙岌岌公丁其时
矢身以殉山仡排议不戁不震佥曰和宜公曰有战四
方之事譬丝游刃帝畀弗疑公泣视 师义 激六军如虎
如罴惟直斯壮人心干城肃肃我垒悠悠我旌羯奴喙
突疆埸载清载清载宁皇归于京古曰荷难今谓曰痴 (第 17b 页)
矢身以殉山仡排议不戁不震佥曰和宜公曰有战四
方之事譬丝游刃帝畀弗疑公泣视 师义 激六军如虎
如罴惟直斯壮人心干城肃肃我垒悠悠我旌羯奴喙
突疆埸载清载清载宁皇归于京古曰荷难今谓曰痴 (第 17b 页)
书
臣闻汉儒曰圣人以天下为度传曰江海纳污国君含
垢则知天下之治乱无穷若锱铢以较之则道有所不
及故圣人限要荒之俗以不治治之而天下无不治也
伏自交寇之弗率一隅之间兵死于道者相望丁男之
转输而毙于路者相继縻国之内赋以亿万计可谓劳
矣而所得者广源数州之地而已夫瘴海穷山雾毒之
渊薮其间殆非人境虽尽得之顾何补于天下若讨安
南之罪则已伏罪矣虽三苗弗率而七旬班 师义 何以
加此然而郭逵赵卨尚未罢归边兵未还营伍外议喧
传以为李乾德之降义不深自隐匿朝廷再欲兴师不
识有此 (第 20a 页)
臣闻汉儒曰圣人以天下为度传曰江海纳污国君含
垢则知天下之治乱无穷若锱铢以较之则道有所不
及故圣人限要荒之俗以不治治之而天下无不治也
伏自交寇之弗率一隅之间兵死于道者相望丁男之
转输而毙于路者相继縻国之内赋以亿万计可谓劳
矣而所得者广源数州之地而已夫瘴海穷山雾毒之
渊薮其间殆非人境虽尽得之顾何补于天下若讨安
南之罪则已伏罪矣虽三苗弗率而七旬班 师义 何以
加此然而郭逵赵卨尚未罢归边兵未还营伍外议喧
传以为李乾德之降义不深自隐匿朝廷再欲兴师不
识有此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