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小學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經集部類
 (蔡氏德晋曰周初迁主藏于后稷庙之东西夹室则/后稷庙为祧至懿孝后成康以下迁主藏于文武两)
 (世室故文武庙亦称祧此成王 周公时
所称祧则专/指后稷庙也守祧兼掌七庙而专以祧名官者举远)
 (以该亲庙也主以奄人者高紫超谓古人庙近宫内 (第 2a 页)
    蕙田案以上六尊

礼记礼器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
贵也(注废犹去也棜斯禁也谓之棜者无足有似于棜/或因名云尔大夫用斯禁士用棜禁禁如方今桉)
(隋长局足高三寸其疏废禁者废去其禁司尊彝郁鬯/之尊用舟以承之 牺象等六尊皆无用舟又燕礼诸)
(侯之法瓦大两有丰是无禁也棜长四尺广二尺四寸/深五寸无足赤中画青云气菱苕华为饰禁长四尺广)
(二尺四寸通局足高三寸漆赤中画青云气菱苕华为/饰刻其足为褰帷之形也棜是舆名故既夕礼云设棜)
(于东堂下注云棜今之舆也又注特牲云棜之制如今/大木舆矣上有四周下无足令大夫斯禁亦无足似木)
(舆之棜周公制礼或因名此斯禁为棜耳故少牢司宫/尊两甒于房户之间同棜是 周公时
已名斯禁为棜也)
(案玉藻云大夫侧尊用棜则斯禁也案乡饮酒两壶斯/禁是大夫用斯禁也玉藻云士用禁又士冠礼 (第 37a 页)
 大木舆矣上有四周下无足今大夫斯禁亦无足似
 木舆之棜周公制礼或因名此斯禁为棜耳故少牢
 司宫尊两甒于房户之间同棜是 周公时
已名斯禁
 为棜也案玉藻云大夫侧尊用棜则斯禁也案乡饮 (第 16a 页)
 非常(非常之祭/或飨或食)禘郊祖宗庙亦不变然周公推严配
 之礼以事天之礼事其先故以后稷配天而郊之祀
 不祀天而祀稷以文王配帝而明堂之祀不祀稷而
 祀文王者 周公时
宗文王而已及其后世乃祖文而
 宗武故孝经与祭法异
 马氏曰禘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禘郊者祭天于 (第 6b 页)
 (制如今大木舆上有四周下无足今大夫斯禁亦无/足似木舆之棜周公制礼或因名此斯禁为棜耳故)
 (少牢司宫尊两甒于房户之间同/棜是 周公时
已名斯禁为棜也)大夫用斯禁士用
 禁禁如今方案隋长局足高三寸 孔氏颖达曰
 初则燔柴于泰坛燔柴讫于坛 (第 29b 页)
 

 
 案傅云菅屦者菅菲外纳也在 周公时
谓之屦在子
 夏时谓之菲其实一也菅屦谓以菅草为屦菅白华
 也已沤为菅沤菅柔韧中用此菅是已沤者用之为 (第 18b 页)
灰冠六升勿灰则七升以上固灰也故大功章郑注云)
(大功布者其锻治之功粗沽之则七升以上皆用灰也/菅菲者 周公时
谓之屦子夏时谓之菲纳收馀也谓正)
(向外编之通屈一条绳为武者吉冠则缨武别材凶冠/则缨武同材谓将一条绳 (第 9a 页)
(案周礼周人以殷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又曰下殇葬于园舆机而往不棺敛于宫中)
(自 周公时
已不舆机即葬于墓然尚有以见古人视长/殇与中下殇之礼亦异矣故今以长殇居成人之位中)
(殇已娶亦然未娶者 (第 15b 页)
 之峨峨耳
菅屦者菅菲也外纳(菲扶沸反与扉通)
 正义敖氏继公曰此释菅屦之文也菲者后世丧屦
 之名 贾氏公彦曰 周公时
谓之屦子夏时谓之菲 (第 20a 页)
                     

 案传云菅屦者菅菲外纳也在 周公时
谓之屦在子
 夏时谓之菲其实一也菅屦谓以菅草为屦菅白华
 也已沤为菅沤菅柔韧中用此菅是已沤者用之为 …… (第 15b 页)
 于方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赠死者玩好之物名字

 多故书于策然遣中并有赠物故在宾客赠赙之下
 特书也 又案古人所用一 行可
尽者书之于简数
 行乃尽者书之于方方之数不容者乃书之于策故
 单执一札谓之简连编诸简谓之策注乃以简释 (第 35b 页)
次之以采薇 白华笙歌取此常华功高召忌塞库
困季洎西伯昌受命思积贤自倞故次之以卷耳 卷
耳怀人寘彼周行 周行可
示旨酒筐将故次之以鹿鸣
 非徒尊贤尤善养老合语乞言敬祝寿考故次之以
南山有台 亦越季冬命国人合三族君 (第 3a 页)
 (尺四寸通局足高三寸漆赤中画青云气菱茗华为/饰刻其足为褰帷之形也棜是舆名如今大木舆上)
 (有四周下无足今大夫斯禁亦无足似木舆之棜少/牢司宫尊两甒于房户之间同棜是 周公时
已名斯) (第 12b 页)
配天故言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然
郊特牲云周之始郊日以至则雷在地中时也而
易与大司乐云尔者岂其始用冬至而 周公时

用仲春欤其曰先王岂周以前皆仲春欤 (第 23b 页)
一变至于鲁至孔子时之鲁也此据齐鲁之政俗而言圣人本心则皆欲变之以道但齐之变道也难鲁之变道也易齐鲁当太公 周公时
大槩一般但自桓公创霸之后至孔子时风俗遂与鲁顿异故注云孔子之时齐俗云)云二国之政俗有美恶者王霸之 (第 18a 页)
一变至于鲁至孔子时之鲁也此据齐鲁之政俗而言圣人本心则皆欲变之以道但齐之变道也难鲁之变道也易齐鲁当太公 周公时
大槩一般但自桓公创霸之后至孔子时风俗遂与鲁顿异故注云孔子之时齐俗云)云二国之政俗有美恶者王霸之 (第 18a 页)
   冠布倍衰裳用六升勿灰七升以上灰
云锻而勿灰者以冠为饰布倍衰裳而用六升又加以
水濯勿用灰而已冠六升勿灰则七升已上故灰矣故

大功章郑注云大功布者其锻治之功粗治之则七升
已上皆用灰也云衰三升者不言裳裳与衰同故举衰
以见裳为君义服衰三升半不言者以缕如三升半成
布三升故直言三升举正以包义
   丧屦外纳倚庐适庶异处
云菅屦者菅菲也外纳居倚庐者 周公时
谓之屦子夏
时谓之菲案士丧礼屦外纳郑注云纳收馀也王谓正
向外编之居倚庐孝子所居居在门外东壁倚木为庐 (第 19b 页)
 书也刑罚之事二帝三王所不免皆有圣贤折衷裁

 处而独以夏法为言者东坡谓尧舜之刑至禹明备
 后王德衰而政烦故稍稍增益积累世之渐非一人
 之意也至 周公时
五刑名属五百周公非不能改以
 从夏盖习重法而骤轻之则奸民肆而良民病及成
 康刑措穆王之末奸益衰少然后 (第 2b 页)
    (足于武也桓桓武王而镐京辟廱则非不/足于文也所谓一张一弛文 之道也)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郑谱此以上为文武时诗以下为成王
     公时
诗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 (第 64a 页)
   (廱则非不足于文也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郑谱此以上为文武时诗以下为成王 周公

    时
诗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
    王之诗矣又曰无念尔祖则非武王之诗矣
    大明有声并言文 (第 73a 页)
 膳鼎之实也三为公位公餗公所食之餗也形渥传
 作赧汗言可羞愧之甚也固是本义从晁氏之说作
 形渥郑注以为夷三族谬矣岂 周公时
已制始皇之
 刑耶蒙引辨之极是旧以为沾濡貌朱子语录亦引
 浇湿浑身之说则渥即诗既优既渥之渥谓鼎实覆 (第 6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