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致礼言。舍此地为清 净梵
场。语终不见。自
尔猛鸷毒螫变心驯扰。沓贪背僧即事廉
让。郡守河东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禀。降
英明简贵 (第 0766b 页)
 建炎(四年)绍兴(三十二年)
| 丁未 建炎元年 冬十月车驾狩扬州 |大金 天会五年 |西夏 |
| 戊申 建炎二年正月诏金山住持克勤入对扬州赐号圜悟禅师普灯 |大金 天会六年 |西夏 |

冬十月四日。苏州北禅天台 法主净梵
入寂。
梵传慧明。明传蕴尧。报慈法师也(兰陵集释统僧传)
| 己酉 建炎三年 |大金 天会七年 (第 0888c 页)
寺。

陈高僧思大和尚。讳惠思。武津李氏子。生而
龙章相好。肉髻生顶。颖脱众相。自得不言之
理。假修 净梵
而證圆觉。尝谓众曰。衡山之阳
吾往矣。因自大苏山来。梁元祚短。南土纷纭。
数载之间。至山周览已遍。后 (第 1067c 页)
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
一尘一转轮王位。获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身。二出
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诸 佛护
念。五具大威仪。六众
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报。九命终往生。十速
證涅槃。达自心虚通无阂。随心 (第 0217c 页)
客于再拜而退。

* 念佛著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巳力。故每多魔事。念佛
则仗他力。故承 佛护
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省庵曰。
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
分。若论魔事。二 (第 0247b 页)
无畏不共。
三宝无边德。加被智旭等。折伏使不退。摄受令增长。

* 结坛念佛回向文

稽首阿弥陀。诸 佛护
念法。净土诸圣贤。唯垂哀护持。
智旭从无始来。迷常住理。失智慧明。背自性而枉受
轮回。取妄心而永违真 (第 0326a 页)
劝信处信心清净者华开即见佛此是
往生论劝信处所谓信者信经中佛说念佛定生净
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 佛护
信念佛定得
佛證信念佛临终定得佛来迎接信念佛不问众生
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 (第 0045a 页)
。法门纲宗。其辞简而理明。其文
约而事备。字字是行人真归。字字是行人妙观。但
得闻名便登不退。皆为诸 佛护
念。何况受持也哉。
昆未出家时。首获此经。迨阅要解。始知深妙。从兹
发愿受持。志求净土。夫净土庄严。 (第 0423b 页)
寿。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
佛即是念念證无量寿。放无量光。果因交彻。微妙难
思。诸 佛护
念。其在兹焉。故知净土。乃无上心要。如如
意珠。顿含众宝。复何疑哉。余惜从前。虽喜净土。不知
其实。 (第 0436c 页)
即一。能如是了。则弥陀一经。充满法界可也。十方法
界。皆具此经可也。受持之人。诸 佛护
念。其所护念。不
在兹乎求。净土者。急须讽诵。以此功德。速往西方。读
诵大乘。无过于此。十念门者。弥 (第 0132b 页)
信净土。纵令楞严独
贬势至。亦自不疑。何以故。以他经广赞故。曰不可思
议功德。曰世间难信之法。曰一切 佛护
念。曰无上深
妙禅。曰胜异方便。曰三昧中王。多处极赞。既不生信。
一处乍贬。何辄生疑。而况曾不独贬。 (第 0138a 页)
之则摄在一经。一切
即一。能如是了。则弥陀一经。充满法界可也。十方法
界。皆具此经可也。受持之人。诸 佛护
念。其所护念。不
在兹乎。求净土者。急须讽诵。以此功德。速往西方。读
诵大乘。无过于此。十念门者。弥 (第 0458c 页)
信定得

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无信心。空无所获。信念佛定
生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 佛护。
信念佛
定得佛證。信念佛临终定得佛来迎接。信念佛同信
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 (第 0490a 页)
如人犯法。应入官囚。投托国王。承
王宣召官不能拘复达帝京西资钞云得生净土是
假他力弥陀愿摄释迦劝赞诸 佛护
念如渡大海既
得巨舟仍有良导加以便风必速到彼岸也若不肯
登舟。迟留恶国。谁之过欤。

问。人心易进易 (第 0594a 页)
。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
佛。即是念念證无量寿。放无量光。果因交彻。微妙难
思。诸 佛护
念。其在兹焉。故知净土。乃无上心要。如如
意珠。顿含众宝。复何疑哉。余惜从前。虽喜净土。不知
其实。 (第 0609c 页)
非由渐證故。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
诸方便故。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故。
五持一佛名。即为诸 佛护
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故。

五少不得(净土晨钟)
今幸值得意时不肯念。到失意时
少不得念。顺境时不肯念 …… (第 0662a 页)
求诸功德。

八信念佛(净土晨钟)
凡欲念佛。要起信心。信念佛定生
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 佛护。
信念佛
定得佛證。信念佛临终定得佛来迎接。信念佛同
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
佛生 (第 0664c 页)
而后结释。或先虚说而后结正。如国土名极乐。佛
号阿弥陀。经名诸 佛护
念。及众鸟为佛变化等。莫
不上下语气。两相呼应。此段说不可以少善根云
云。正与众鸟一段相类。盖先说闻 (第 0722b 页)
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徵云何护念。今出其由。谓持经及闻佛名者。诸 佛护
之念之。令不退转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者。阿者此云无。耨多罗。此云上。三藐此云正等。
三菩提此云 …… (第 0948a 页)
。佛言即今宣说。当信我语。当自有警策。意谓
既闻我语。应当信受。是故前二劝愿。今言劝信。上
言六方诸 佛护
念。闻经者皆得不退菩提。此云信
能领受。而发愿者。无论巳发今发当发。亦以护念
故。于菩提得不退转。直 …… (第 0948a 页)
也。】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閒难信之法。」

【一切者。即前所赞叹不可思议功德等。及闻经持
名。 佛护
往生。皆是难信之法。况根无利钝。器无净
秽。业无善恶。时无久速。能信能愿。即往即生。是法
尤希有中希 (第 0948c 页)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
诸方便(大有功于净土)。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
一佛名。即为诸 佛护
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
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
德之利。

【钞】横超三界不俟 …… (第 0874a 页)
初正释。二料简。
△今初。

【解】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
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 佛护
念。又闻经受持。即执
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钞】文二释。一约闻经释护念。二约持名释护 …… (第 0877c 页)
。乃为闻十方佛名。

△二明此经。

【解】此亦应尔。故须闻巳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
佛名。蒙诸 佛护
念。此局义也。

【钞】若持至事一心不乱。我执破。见思空。凡情脱。则
与一切智相应。一切智者。应身佛 (第 0878a 页)
也。则蒙应身 佛护
念。若至理一心不乱。法执破。无明空。圣解亡。 …… (第 0878a 页)
则与一切种智相应。一切种智者。法身佛名也。则
蒙法身 佛护
念也。明局义竟。

△二明通义。

【解】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
议。故一闻 …… (第 0878b 页)


△二明自他二力又二。初明自力之难。二明他力
之易。
△今初。

【解】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 佛护
念。位在别地圆
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

【钞】金刚三论。乃释金刚般若经三论。无著天亲 …… (第 0878b 页)
菩萨造。同生性者。三贤位是异生性。谓观智不同
故。若入圣位。观智皆同。故名同生性。亲證法身。故
乃蒙 佛护
念也。

△二明他力之易。

【解】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
亦皆有通护念之义。 (第 0878b 页)
次言未生。(八分)以发愿生彼结之。言往生之宜发愿也。第三段。就经文说。先言诸佛共赞。(九分)次言诸 佛护
念。(十分)以信受发愿结之。言闻经之宜生信也。第四段。佛佛互赞难事。(十一分)以难信劝深信。总结全经 …… (第 0796b 页)
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 佛护
念。令不退也。阿此云无。耨多罗此云上。三
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觉。言无上正等正觉
也。法藏愿云。 (第 080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