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經解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侯国官属
列侯每国置相一人其秩各如本县本注曰主治民如
令长不臣也但纳租于侯如户数为限其家臣置家丞
庶子各一人本注曰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旧有行人
洗马门大夫凡五官中兴以来食邑千户已上置家丞
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马门

大夫(百官/志)
  恤典
自中兴至和帝时皇子始封薨者皆赙钱三千万布三
万匹嗣王薨赙钱千万布万匹 (中山简/王
传)
自永初以后国用不足始封王薨减赙钱为千万布万
匹嗣王薨五百万布五千匹(济北惠/王传)
东海恭王薨 (第 16a 页)
 敕戒其馀令各敬谨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百官/志注)
 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唯置牧是时天下方乱豪杰
 各欲据有州郡而 刘焉
刘虞并自九卿出领州牧州
 牧之任自此重矣(通/典)
  列郡 (第 12b 页)
   刘璋论
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
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
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
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
次也
 (案璋 刘焉
子蜀志云字季王夫张松以私忿劝璋绝/曹而结刘及璋遣法正将兵迎备松且劝备于会袭)
 (璋后谋败而/被戮宜 (第 20a 页)
 (案进谋诛宦寺绍实赞之而进以犹豫不决/卒至身丧国危是不能尽听绍言之故也)
   刘虞
是时用刘虞为幽州 刘焉
为益州刘表为荆州贾琮为
冀州虞等皆海内清名之士或从列卿尚书以选为牧 (第 3a 页)
 梁幽凡盗贼僭叛皆纪之

华阳国志二十卷(案唐书艺文志华/阳国志作十三卷)
 晋散骑常侍蜀郡常璩道将撰志巴蜀地理风俗人
 物及公孙述 刘焉
刘璋先后主以及李特等事迹末
 卷为序志云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原注刘璋/乃焉之子)
后魏国典三十卷 (第 12b 页)
 作所谓捐陪臣者不食二刘之粟也帝纪中平元年
 春钜鹿人张角反其秋巴郡妖巫张脩反注云脩疗
 病愈者出米五斗号为五斗米师 刘焉
传张陵作符
 书以惑百姓受道者出米五斗谓之米贼陵传子衡
 衡传子鲁鲁与张脩掩杀汉中守雄于巴汉注引典 …… (第 12b 页)
 五五断仁与费凤碑菲五五同义谓二十五月也投
 核长驱者以核为劾也京师扰攘雄狐绥绥谓中官
 用事也助义都尉褒义校尉史策未之见 刘焉
到蜀
 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可见助义褒义皆 (第 13a 页)
刘焉
率尔创
 置者尔雅西汉淮南子岁在未皆作协洽史记天官
 书作叶洽历书亦作协洽又作汁洽史 (第 13a 页)
   皇毓碑
临睢有豫州从事皇毓碑殒身州牧阴君之罪时年二
十五临睢长平舆李君二千石丞轮氏夏文则高其行
而悼其殒州国咨嗟旌闾表墓昭叙令德式示后人   临睢长王君碑
城内有临睢长 左冯翊王
君碑善有治功累迁广汉属 (第 21b 页)
字仲虑)
汉罗训墓志(在衡州耒阳/县南六十里)<
汉南昌太守谷所碑<(在耒阳/县东北)
汉青州刺吏 刘焉
碑<(在耒阳县十/五里墓下)
汉胡腾碑<(在耒阳县/南四里)
汉罗含志<(在耒阳县/南四里)
汉桂阳 (第 10b 页)
  成都府
次府成都府自三代以前为蜀国其君曰蚕丛曰伯雍
曰鱼凫曰杜宇曰开明相继王之周武王伐商蜀人从
焉牧誓所谓庸蜀是也秦惠王时巴蜀相攻惠王乃使
张仪司马错等伐蜀取之置蜀郡西汉因之蜀王本治

广都樊乡仪既平蜀乃自赤里街移治于少城仪所筑
也谓之龟城至昭王时李冰为蜀守穿二江行成都中
以灌溉土田蜀由此为沃野蜀人始未知学汉景帝时
文翁为蜀守乃立学宫教民以经术文艺于是蜀之学
者比齐鲁焉武帝置益州以统之王莽败公孙述据蜀
光武遣吴汉讨平之亦为蜀郡 东汉末刘焉
为益州牧
始自广汉之雒移治于成都其子璋为刘备所取据其
地魏咸熙中遣邓艾伐取之晋武帝改为成都国寻复 …… (第 1b 页)
初郡废属蜀郡唐垂拱二年分置汉州天宝元年为德
阳郡皇朝因之今县四
上雒县汉属广汉郡东汉为益州刺史治至 刘焉
乃徙
治成都晋置新都郡宋齐为广汉郡隋属蜀郡唐置汉
州洛水出章山南径雒县因取名焉刘备自涪攻雒庞 (第 11a 页)
墓所在山东地名高(阙/)  庙蜀
步兵校尉习隆等所表立也有张鲁城官西鲁沛国(阙/)
陵孙也行五斗米道 刘焉
以为督义司马住汉中因(阙/)
 焉有滥水北𤼵武都氐中南径城(阙/)  径张鲁治
城南流入沔谓之浕口 (第 5a 页)
 祠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
 盛馔
  注云伊蒲塞即优婆塞也中华翻为近住言受戒
  行堪近僧住也桑门即沙门也
神道 (中山简王
传三十二/) (第 10a 页)
  中山简王
薨诏大为修冢茔开神道
  注云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
刀笔(刘盆子传一/)
  注云古者记事于 (第 10b 页)
   三国都
汉昭烈于沔阳立为汉中王即位武担之南(沔阳故城/在兴元府)
(西县西武担山/在成都府西)都成都(公孙述改蜀郡为成都 刘焉
为/益州牧初治绵竹徙成都唐玄)
(宗幸蜀为/成都府) 魏武为魏公都邺(邺县汉为魏郡治后魏/置相州隋文 (第 18a 页)
 会二郡庄子释文云浙江为吴会分界是也 巴蜀
 汉地理志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
益州
 刺史初治雒部郡九属国三 刘焉
为牧徙治绵竹(汉/川)
 (县/)又徙治成都璋其子也张鲁据汉中取巴郡
宛洛
 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 (第 29a 页)
 高陵
高陵县(唐畿今次畿西/南至府八十里)本秦旧县孝公置左辅都尉治
所也史记秦昭王弟封高陵君汉𨽻 左冯翊王
莽改曰
千春其治在县西一里故城后汉左冯翊自长安出治
高陵魏黄初元年改为高陆县𨽻京兆郡其治在今县 (第 8b 页)
道于蜀鹤鸣
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
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 刘焉
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 初平中以鲁为督义司
马住汉中断谷道鲁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
义米义肉其中行者 …… (第 4a 页)
贼贼得铃下遂得煞固嵩痛愤杖剑直入调兵
聚其宾客百馀人攻脩战死鲁遂有汉中数害汉使焉
上书言米贼断道 至 刘焉
子璋为牧时鲁益骄恣璋
怒 建安五年杀鲁母弟鲁率巴夷杜濩朴胡袁约等 (第 4b 页)
也而许靖亦为上公及何祗常閤皆有称望以处州中
益州恒治此郡初平中益州牧 刘焉
自绵竹移雒县城
筑阙门云其地不王乃留孙脩据之 建安十八年刘
先主自涪攻围且一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先主痛 …… (第 16a 页)
渊府
雒县郡治汎乡 有孝子姜诗田地宅姓族有镡李郭
翟氏
绵竹县 刘焉
初所治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
至十五斛汉时任安定祖以儒学教号侔洙泗有多士
秦杜为首族也
什邡县山 (第 16b 页)
二十二世孝灵皇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太常竟陵
(第 6a 页)
君郎
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
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州牧
以避世难侍中广汉董扶 …… (第 6a 页)
王莽之虐民莫援者得跨
巴蜀而欺天罔物自取灭亡者也然祅梦告终期数有
极奉身归顺犹可以免矜愚遂非何其顽哉 刘焉
器非 (第 13b 页)
 之卒如其言后在道卒
元灵斐斐 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也年十五远学汝颍
 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
 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州牧 刘焉
辟之不得已
 行授葭萌长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礼高殉名 段崇字礼高南郑人也太守河间郑廑命 …… (第 58b 页)
 在葭萌与从事董馥张胤同行俭为黄巾贼王饶赵
 播等所杀邠闻故哀恸说馥胤赴难二子不可邠叹
 曰使君已死用生何为独死之牧 刘焉
嘉之为图象
 学宫诛馥等嵩事太守苏固固为米贼张脩所疾杀
 嵩痛之杖剑直入脩营杀十馀人几获脩死陈调少 …… (第 60a 页)
 县者三百人值益州乱后米㪷千钱毅至恩化畅洽

 比去米㪷八钱鸠鸟巢其厅事孕育而去三府表荐
 徵拜议郎自免归州牧 刘焉
表拜都尉为人廉正疾
 淫祠敕子孙惟修善为祷仁义为 (第 66b 页)
反当荒服而无书学乎汉书曰郡国之有文学因文
翁始若然翁以前齐鲁当无文学哉汉末时汉中祝元
灵性滑稽用州牧 刘焉
谈调之末与蜀士燕骨聊著翰
墨当时以为极欢后人有以为惑恐此之𩔖必起于元
灵之由也惟智者辨其不然幸也综 (第 4a 页)
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因以为名
雕陵沟庄子游于雕陵之园即此 郐城古郐国 时
门春秋昭十九年龙斗处万寿亭 后汉刘焉
荀彧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