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浮图在代都是元魏所创九层在前七级在后何云取法耶)而又高广之虽
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构按 释
法显 行傅西域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东都西
域诸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内 (第 20b 页)
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构按 释
法显 行傅西域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东都西
域诸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内 (第 20b 页)
一清按黄省曾本傍作倚度梯二字倒互作凡度七
百梯(句)度已(句)于文义为顺
九驿所绝(卷一五页六行)
笺曰 法显 傅作九驿所记谢兆申云驿当作译一清
按谢说是也温水注引林邑记曰重九译而来旧唐
书张仲武傅李德裕铭云万里 …… (第 2b 页)
有白羊小步马(卷一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汉书西域傅作有白草出小步马今补正
又经蒲那河(卷一五页十八行)
笺曰蒲 法显 傅作捕一清按那下落般字黄省曾本
校增
此水径流径摩头罗国(卷一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下径字 …… (第 3a 页)
笺曰佛国记作两手搆乳按大集月藏经云牛㨌乳
时出醇净乳亦读若搆互相为用一清按孙潜云将
即捋字之讹诗诂云以指历取也本作寽音律说文
五指捋也从爪从又从一一者物也佛国记之搆乳
义本难通朱氏又引大集月藏经㨌乳读若搆解之
失之愈远将捋字形相似捋字是也
次东有申迦扇奈揭城(卷一八页十三行)
一清按注下文引 法显 傅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
国南申迦当作僧迦
佛下三宝阶国也(卷一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三下落 …… (第 5a 页)
一清按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又西径四大塔北(卷二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七字是注混作经
释法显 所谓竺刹尸罗国(卷二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竺刹尸罗黄省曾本作糺尸罗今校正
又西径陀卫国北( (第 12a 页)
卷二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七字是注混作经陀卫上落犍字以 法显 傅
校增 (第 12a 页)
又有佛楼沙国(卷二二页二十行)
一清按 法显 傅作弗楼沙国今改正
王知钵缘未至(卷二三页四行)
笺曰一本无钵字一清按于文应有钵字
(第 12b 页)
百梯(句)度已(句)于文义为顺
九驿所绝(卷一五页六行)
笺曰 法显 傅作九驿所记谢兆申云驿当作译一清
按谢说是也温水注引林邑记曰重九译而来旧唐
书张仲武傅李德裕铭云万里 …… (第 2b 页)
有白羊小步马(卷一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汉书西域傅作有白草出小步马今补正
又经蒲那河(卷一五页十八行)
笺曰蒲 法显 傅作捕一清按那下落般字黄省曾本
校增
此水径流径摩头罗国(卷一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下径字 …… (第 3a 页)
笺曰佛国记作两手搆乳按大集月藏经云牛㨌乳
时出醇净乳亦读若搆互相为用一清按孙潜云将
即捋字之讹诗诂云以指历取也本作寽音律说文
五指捋也从爪从又从一一者物也佛国记之搆乳
义本难通朱氏又引大集月藏经㨌乳读若搆解之
失之愈远将捋字形相似捋字是也
次东有申迦扇奈揭城(卷一八页十三行)
一清按注下文引 法显 傅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
国南申迦当作僧迦
佛下三宝阶国也(卷一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三下落 …… (第 5a 页)
一清按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又西径四大塔北(卷二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七字是注混作经
释法显 所谓竺刹尸罗国(卷二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竺刹尸罗黄省曾本作糺尸罗今校正
又西径陀卫国北( (第 12a 页)
卷二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七字是注混作经陀卫上落犍字以 法显 傅
校增 (第 12a 页)
又有佛楼沙国(卷二二页二十行)
一清按 法显 傅作弗楼沙国今改正
王知钵缘未至(卷二三页四行)
笺曰一本无钵字一清按于文应有钵字
(第 12b 页)
山伟(魏书本传伟字仲才其先代人领著作郎除安/东将军秘书监仍著作初尔朱兆之入洛官守)
(奔散国史典书高 法显 密埋史书故不遗落伟自以/为功诉求爵赏遂封东阿伯按本节国史专任代人)
(六句并檃括伟传之文其中儶/伟 (第 15a 页)
(奔散国史典书高 法显 密埋史书故不遗落伟自以/为功诉求爵赏遂封东阿伯按本节国史专任代人)
(六句并檃括伟传之文其中儶/伟 (第 15a 页)
所云昆崙山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南入葱岭
及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传而郦道元都不详
正所注河之发源亦引禹纪山经 释法显 游天竺记
释氏西域记所注南入葱岭一源出于阗山合流入蒲
昌海虽约汉书亦不寻䆒又水经云出海外南至积石 (第 1b 页)
及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传而郦道元都不详
正所注河之发源亦引禹纪山经 释法显 游天竺记
释氏西域记所注南入葱岭一源出于阗山合流入蒲
昌海虽约汉书亦不寻䆒又水经云出海外南至积石 (第 1b 页)
其乌秅罽宾乌弋山离诸国皆在葱岭西不备
录后汉书所载耿恭拜井事亦见于水经注摭
录于此足为喀什噶尔故实之始云
晋法显 佛国记竭叉国当葱岭中自葱岭已前草
木果实皆异惟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
耳从此西行向北天竺 (第 2a 页)
录后汉书所载耿恭拜井事亦见于水经注摭
录于此足为喀什噶尔故实之始云
晋法显 佛国记竭叉国当葱岭中自葱岭已前草
木果实皆异惟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
耳从此西行向北天竺 (第 2a 页)
(末俗心王所驱颡浮水沬命役驰驹宜宏希向必尽/勤劬睹相尘灭闻声惑袪湛然神迹长处全吴皮日)
(休开元寺佛钵诗并序按 释法显 傅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乾陀卫竟若千百年当复至西月支国若)
(千百年至于阗国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 (第 14b 页)
(休开元寺佛钵诗并序按 释法显 傅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乾陀卫竟若千百年当复至西月支国若)
(千百年至于阗国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 (第 14b 页)
重建归并于此曰普济寺(在县东/十五里)曰宝轮寺(在县东/南三里)
曰澄鉴院(在县东/十五里)曰光福院(在县东南/十五里)
悟真院在县西北三十里长安乡唐咸通八年 僧法显
创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元末燬洪武年间重建归并
于此曰石泉寺(在县北/八十里)曰大智寺(在县东北/三十 (第 35a 页)
曰澄鉴院(在县东/十五里)曰光福院(在县东南/十五里)
悟真院在县西北三十里长安乡唐咸通八年 僧法显
创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元末燬洪武年间重建归并
于此曰石泉寺(在县北/八十里)曰大智寺(在县东北/三十 (第 35a 页)
基方一十四丈自金露拌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
七级而又高广之虽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
有若斯之构案 释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
此相状东都西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
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地 (第 13a 页)
七级而又高广之虽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
有若斯之构案 释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
此相状东都西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
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地 (第 13a 页)
近志中乃兼载大秦天竺诸国似乎隔越西
域未必亲睹其人然考册府元龟载唐时袄
教称大秦寺桯史所记广州海獠即其种类
又 法显 佛国记载陆行至天竺附商舶还晋
知二国皆转海可通故汝适得于福州见其 (第 2a 页)
域未必亲睹其人然考册府元龟载唐时袄
教称大秦寺桯史所记广州海獠即其种类
又 法显 佛国记载陆行至天竺附商舶还晋
知二国皆转海可通故汝适得于福州见其 (第 2a 页)
史部十一
佛国记 地理类十(外纪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佛国记一卷宋 释法显 撰杜佑通
典引此书又作法明盖中宗讳显唐人以明
字代之故原注有国讳改焉四字也 (第 1a 页)
法显 晋
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还到京
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是书胡震亨刻 (第 1a 页)
入秘册函中从旧题曰佛国记而震亨附跋
则以为当名 法显 传今考郦道元水经注引
此书所云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以下八
十九字又引恒水上流有一国以 (第 1b 页)
下二百七
十六字皆称曰 法显 传则震亨之说似为有
据然隋志杂传类中载 (第 1b 页)
法显 传二卷 (第 1b 页)
法显 行
传一卷不著撰人地理类载佛国记一卷注
曰沙 (第 1b 页)
释法显 撰一书两收三名互见则亦 (第 1b 页)
不必定改 法显 传也其书以天竺为中国以
中国为边地盖释氏自尊其教其诞谬不足
与争又于阗即今和阗自古以 (第 2a 页)
佛国记 地理类十(外纪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佛国记一卷宋 释法显 撰杜佑通
典引此书又作法明盖中宗讳显唐人以明
字代之故原注有国讳改焉四字也 (第 1a 页)
法显 晋
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还到京
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是书胡震亨刻 (第 1a 页)
入秘册函中从旧题曰佛国记而震亨附跋
则以为当名 法显 传今考郦道元水经注引
此书所云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以下八
十九字又引恒水上流有一国以 (第 1b 页)
下二百七
十六字皆称曰 法显 传则震亨之说似为有
据然隋志杂传类中载 (第 1b 页)
法显 传二卷 (第 1b 页)
法显 行
传一卷不著撰人地理类载佛国记一卷注
曰沙 (第 1b 页)
释法显 撰一书两收三名互见则亦 (第 1b 页)
不必定改 法显 传也其书以天竺为中国以
中国为边地盖释氏自尊其教其诞谬不足
与争又于阗即今和阗自古以 (第 2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佛国记 宋 释法显 撰 (第 1a 页)
法显 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
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初发迹长安度陇至 (第 1a 页)
乾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行至耨檀
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
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
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复进到燉煌有塞东
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馀日 法显 等五人
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燉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
下无 …… (第 1b 页)
语住
此一月日复西北行十五日到□夷国□夷国僧亦有
四千馀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至彼都不预
其僧例 法显 得符行堂公孙经理住二月馀日于是还
与宝云等共为□夷国人不修礼义遇客甚薄智严慧
简慧嵬遂返向高昌欲求行 (第 2a 页)
资 法显 等蒙符公孙供给
遂得直进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
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 …… (第 2a 页)
人多大乘学皆有
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
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馀所须国主安堵 法
显 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
犍槌食入食堂时威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
无声净人益食不 (第 2b 页)
得相唤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达
先发向竭叉国 法显 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其国中十
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 …… (第 2b 页)
房亦严
丽整饰非言可尽岭东六国诸王所有上价宝物多作
供养人用者少既过四月行像僧绍一人随胡道人向
罽宾 法显 等进向子合国在道二十五日便到其国国
王精进有千馀僧多大乘学住此十五日已于是南行 …… (第 3b 页)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蹑悬絙
过河河两岸相去减八十步九驿所记汉之张骞甘英
皆不至众僧问 法显 佛法东过其始可知耶显云访问
彼土人皆云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后便有天竺
沙门赍经律过此河者像立在佛泥 …… (第 5b 页)
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度恶龙处亦悉现在
石高丈四阔二丈许一边平慧景道整慧达三人先发
向佛影那竭国 法显 等住此国夏坐坐讫南下到宿呵 …… (第 6a 页)
佛影佛齿及顶骨慧景病道整
住看慧达一人还于弗楼沙国相见而慧达宝云僧景
遂还秦土慧景应在佛钵寺无常由是 法显 独进向佛
顶骨所西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
顶骨精舍尽以金薄七宝校饰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 …… (第 8a 页)
与诸弟子共造塔高七八丈以为将来塔
法今犹在边有寺寺中有七百馀僧此处有诸罗汉辟
支佛塔乃千数住此冬二月 法显 等三人南度小雪山 …… (第 9b 页)
雪山冬夏积雪山北阴中过寒暴起人皆噤战慧景一
人不堪复进口出白沬语 法显 云我亦不复活便可时
去勿得俱死于是遂终 (第 10a 页)
法显 抚之悲号本图不果命也
奈何复自力前得过岭南到罗夷国近有三千僧兼大
小乘学住此夏坐坐讫南下行十日到跋那 …… (第 10a 页)
此处独不生乃晒衣地处亦不生草衣条著地迹今故
现在 法显 住龙精舍夏坐坐讫东南行七由延到罽饶
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小乘学去城西六七里
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 …… (第 15a 页)
国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栴檀像已烧却后四五日开东
天情舍户忽见本像皆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层遂
移像本处 法显 道整初到祇洹精舍念昔世尊住此二
十五年自伤生在边地共诸同志游历诸国而或有还
者或有无常者今日乃见佛空 …… (第 16b 页)
东西经行调达于山北崄巇
间横掷石伤佛足指处石犹在佛说法堂已毁坏止有
塼壁基在其山峰秀端严是五山中最高 法显 于新城
中买香华油灯倩二旧比丘送 (第 26b 页)
法显 上耆阇崛山华香
供养然灯续明慨然悲伤收泪而言佛昔于此住说首
楞严 (第 26b 页)
法显 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
诵首楞严停止一宿还向新城出旧城北行三百馀步
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 …… (第 26b 页)
国道人
年年往供养迦叶心浓至者夜即有罗汉来共言论释
其疑已忽然不现此山榛木茂盛又多师子虎狼不可
妄行 法显 还向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
舍名旷野佛所住处今现有僧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
延到迦尸国波罗捺城城 …… (第 31a 页)
飞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达嚫国崄道路艰难而
知处欲往者要当赍钱货施彼国王王然后遣人送展
转相付示其径路 法显 竟不得往承彼土人言故说之
耳从波罗捺国东行还到巴连弗邑 (第 33a 页)
法显 本求戒律而
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步乃至中
天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祇众律 …… (第 33a 页)
此众中得杂阿毗昙心可六千偈
又得一部綖经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方等般泥洹经
可五千偈又得摩诃僧祇阿毗昙故 法显 住此三年学
梵书梵语写律道整既到中国见沙门法则众僧威仪
触事可观乃追叹秦土边地众僧戒律残缺誓言自今 (第 33b 页)
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地故遂停不归 法显 本心欲令 …… (第 33b 页)
及四佛坐处悉起塔现
有僧住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即是海
口其国有二十四僧伽蓝尽有僧住佛法亦兴 法显 住
此二年写经及画像于是载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
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彼国人云相去可七
百由延其 …… (第 34a 页)
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
玉像高二丈许通身七宝炎光威相严显非言所载右
掌中有一无价宝珠 法显 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
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顾影
唯已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 …… (第 35a 页)
舆著积上苏油遍灌然后烧之
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
以助阇维阇维已即检取骨即以起塔 法显 至不及其 …… (第 37b 页)
选好土牛一双金银宝物庄校
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顷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
以铁劵自是已后代代相承无敢废易 法显 在此国闻
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揵
陀卫竟若千百年 (第 38a 页)
(法显 闻诵之时有/定岁数但今忘耳)当复至西月氏国
若千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
百年当复来到 …… (第 38a 页)
倍乃至八万岁弥勒出世初转法轮
时先度释迦遗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斋法供
养三宝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缘者 法显 尔时欲写此经
其人云此无经本我止口诵耳 (第 39a 页)
法显 住此国二年更求
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
悉汉土所无者得此梵本已即载商人大船上可有 …… (第 39a 页)
日便值大风船漏水入商人欲趣小船小船
上人恐人来多即斫絙断商人大怖命在须臾恐船水
漏即取粗财货掷著水中 法显 亦以军持及澡灌并馀
物弃掷海中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
归命汉地众僧我远行求法愿威神归流得到 …… (第 39b 页)
耶婆提其国外道
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
大船上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 法
显 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馀日夜鼓二时遇 …… (第 40a 页)
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 法显 尔时亦一心念观
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
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 (第 40b 页)
海
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崄 法显 本檀越言汝若下
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
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 …… (第 40b 页)
地然不见人民及行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
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
猎人即将归令 法显 译语问 (第 41a 页)
法显 先安慰之徐问汝
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 …… (第 41a 页)
守李嶷敬信佛法闻有沙门持经像
乘船汎海而至即将人从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
商人于是还向扬州留法青州请 法显 一冬一夏夏坐
讫 (第 41b 页)
法显 远离诸师久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
向都就诸师出经律法显发长安六年到中国停六年
还三年达青州凡所游 …… (第 41b 页)
幸蒙三尊威灵危
而得济故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者同其闻见(阙/)
是岁甲寅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迎 法显
道人 既至留共冬斋因讲集之际重问游历其人恭顺
言辄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末自
云顾寻所经不觉心 (第 42a 页)
佛国记 宋 释法显 撰 (第 1a 页)
法显 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
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初发迹长安度陇至 (第 1a 页)
乾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行至耨檀
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
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
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复进到燉煌有塞东
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馀日 法显 等五人
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燉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
下无 …… (第 1b 页)
语住
此一月日复西北行十五日到□夷国□夷国僧亦有
四千馀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至彼都不预
其僧例 法显 得符行堂公孙经理住二月馀日于是还
与宝云等共为□夷国人不修礼义遇客甚薄智严慧
简慧嵬遂返向高昌欲求行 (第 2a 页)
资 法显 等蒙符公孙供给
遂得直进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
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 …… (第 2a 页)
人多大乘学皆有
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
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馀所须国主安堵 法
显 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
犍槌食入食堂时威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
无声净人益食不 (第 2b 页)
得相唤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达
先发向竭叉国 法显 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其国中十
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 …… (第 2b 页)
房亦严
丽整饰非言可尽岭东六国诸王所有上价宝物多作
供养人用者少既过四月行像僧绍一人随胡道人向
罽宾 法显 等进向子合国在道二十五日便到其国国
王精进有千馀僧多大乘学住此十五日已于是南行 …… (第 3b 页)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蹑悬絙
过河河两岸相去减八十步九驿所记汉之张骞甘英
皆不至众僧问 法显 佛法东过其始可知耶显云访问
彼土人皆云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后便有天竺
沙门赍经律过此河者像立在佛泥 …… (第 5b 页)
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度恶龙处亦悉现在
石高丈四阔二丈许一边平慧景道整慧达三人先发
向佛影那竭国 法显 等住此国夏坐坐讫南下到宿呵 …… (第 6a 页)
佛影佛齿及顶骨慧景病道整
住看慧达一人还于弗楼沙国相见而慧达宝云僧景
遂还秦土慧景应在佛钵寺无常由是 法显 独进向佛
顶骨所西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
顶骨精舍尽以金薄七宝校饰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 …… (第 8a 页)
与诸弟子共造塔高七八丈以为将来塔
法今犹在边有寺寺中有七百馀僧此处有诸罗汉辟
支佛塔乃千数住此冬二月 法显 等三人南度小雪山 …… (第 9b 页)
雪山冬夏积雪山北阴中过寒暴起人皆噤战慧景一
人不堪复进口出白沬语 法显 云我亦不复活便可时
去勿得俱死于是遂终 (第 10a 页)
法显 抚之悲号本图不果命也
奈何复自力前得过岭南到罗夷国近有三千僧兼大
小乘学住此夏坐坐讫南下行十日到跋那 …… (第 10a 页)
此处独不生乃晒衣地处亦不生草衣条著地迹今故
现在 法显 住龙精舍夏坐坐讫东南行七由延到罽饶
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小乘学去城西六七里
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 …… (第 15a 页)
国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栴檀像已烧却后四五日开东
天情舍户忽见本像皆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层遂
移像本处 法显 道整初到祇洹精舍念昔世尊住此二
十五年自伤生在边地共诸同志游历诸国而或有还
者或有无常者今日乃见佛空 …… (第 16b 页)
东西经行调达于山北崄巇
间横掷石伤佛足指处石犹在佛说法堂已毁坏止有
塼壁基在其山峰秀端严是五山中最高 法显 于新城
中买香华油灯倩二旧比丘送 (第 26b 页)
法显 上耆阇崛山华香
供养然灯续明慨然悲伤收泪而言佛昔于此住说首
楞严 (第 26b 页)
法显 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
诵首楞严停止一宿还向新城出旧城北行三百馀步
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 …… (第 26b 页)
国道人
年年往供养迦叶心浓至者夜即有罗汉来共言论释
其疑已忽然不现此山榛木茂盛又多师子虎狼不可
妄行 法显 还向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
舍名旷野佛所住处今现有僧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
延到迦尸国波罗捺城城 …… (第 31a 页)
飞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达嚫国崄道路艰难而
知处欲往者要当赍钱货施彼国王王然后遣人送展
转相付示其径路 法显 竟不得往承彼土人言故说之
耳从波罗捺国东行还到巴连弗邑 (第 33a 页)
法显 本求戒律而
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步乃至中
天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祇众律 …… (第 33a 页)
此众中得杂阿毗昙心可六千偈
又得一部綖经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方等般泥洹经
可五千偈又得摩诃僧祇阿毗昙故 法显 住此三年学
梵书梵语写律道整既到中国见沙门法则众僧威仪
触事可观乃追叹秦土边地众僧戒律残缺誓言自今 (第 33b 页)
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地故遂停不归 法显 本心欲令 …… (第 33b 页)
及四佛坐处悉起塔现
有僧住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即是海
口其国有二十四僧伽蓝尽有僧住佛法亦兴 法显 住
此二年写经及画像于是载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
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彼国人云相去可七
百由延其 …… (第 34a 页)
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
玉像高二丈许通身七宝炎光威相严显非言所载右
掌中有一无价宝珠 法显 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
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顾影
唯已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 …… (第 35a 页)
舆著积上苏油遍灌然后烧之
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
以助阇维阇维已即检取骨即以起塔 法显 至不及其 …… (第 37b 页)
选好土牛一双金银宝物庄校
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顷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
以铁劵自是已后代代相承无敢废易 法显 在此国闻
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揵
陀卫竟若千百年 (第 38a 页)
(法显 闻诵之时有/定岁数但今忘耳)当复至西月氏国
若千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
百年当复来到 …… (第 38a 页)
倍乃至八万岁弥勒出世初转法轮
时先度释迦遗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斋法供
养三宝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缘者 法显 尔时欲写此经
其人云此无经本我止口诵耳 (第 39a 页)
法显 住此国二年更求
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
悉汉土所无者得此梵本已即载商人大船上可有 …… (第 39a 页)
日便值大风船漏水入商人欲趣小船小船
上人恐人来多即斫絙断商人大怖命在须臾恐船水
漏即取粗财货掷著水中 法显 亦以军持及澡灌并馀
物弃掷海中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
归命汉地众僧我远行求法愿威神归流得到 …… (第 39b 页)
耶婆提其国外道
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
大船上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 法
显 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馀日夜鼓二时遇 …… (第 40a 页)
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 法显 尔时亦一心念观
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
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 (第 40b 页)
海
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崄 法显 本檀越言汝若下
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
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 …… (第 40b 页)
地然不见人民及行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
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
猎人即将归令 法显 译语问 (第 41a 页)
法显 先安慰之徐问汝
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 …… (第 41a 页)
守李嶷敬信佛法闻有沙门持经像
乘船汎海而至即将人从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
商人于是还向扬州留法青州请 法显 一冬一夏夏坐
讫 (第 41b 页)
法显 远离诸师久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
向都就诸师出经律法显发长安六年到中国停六年
还三年达青州凡所游 …… (第 41b 页)
幸蒙三尊威灵危
而得济故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者同其闻见(阙/)
是岁甲寅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迎 法显
道人 既至留共冬斋因讲集之际重问游历其人恭顺
言辄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末自
云顾寻所经不觉心 (第 42a 页)
题咏(杨蟠诗云佛心随处见层出更分明不用催灯/火天高月自生 郭祥正诗崔巍辟支塔舒卷)
(半腰云知是藏真/骨灵光五色分)
华严塔
在南山延寿 法显 院侧
净因石塔
在府治前元系净因尼院双塔上刻佛像经咒今在
民屋后风雨晦冥间有祥光如然灯
(第 18a 页)
(半腰云知是藏真/骨灵光五色分)
华严塔
在南山延寿 法显 院侧
净因石塔
在府治前元系净因尼院双塔上刻佛像经咒今在
民屋后风雨晦冥间有祥光如然灯
(第 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