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時令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马 显(广平人进士天顺初任左布政使服官/清正暇日喜阅书傅曾修四川总志)
焦 显(德州人进士天顺初巡按四川执法严毅/时都宪某居乡不 法显 按治一无所贷人)
(敛手/惮之)
李 瓛(丰城人进士天顺初任松潘兵备副使恩/足惠民威能却敌在 (第 23b 页)
焦 显(德州人进士天顺初巡按四川执法严毅/时都宪某居乡不 法显 按治一无所贷人)
(敛手/惮之)
李 瓛(丰城人进士天顺初任松潘兵备副使恩/足惠民威能却敌在 (第 23b 页)
言孔雀口也其水南行至那克拉母多地会
东行之水东南流至厄纳忒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
书所谓恒河也佛国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
东之渤海入口应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
达山下有阿耨达池以今考之即冈底斯是唐古 (第 73b 页)
东行之水东南流至厄纳忒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
书所谓恒河也佛国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
东之渤海入口应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
达山下有阿耨达池以今考之即冈底斯是唐古 (第 73b 页)
纳忒克国为冈噶母伦江即佛家所谓恒河也佛国
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东之渤海入口应
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有阿耨
达池以今考之意即冈底斯 (第 14a 页)
纪载 魏法显 顺恒河入南海至山东之渤海入口应
即此水矣梵书言四大水出于阿耨达山下有阿耨
达池以今考之意即冈底斯 (第 14a 页)
法累有灵验而隆恩
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授
符法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 法显
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
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萨真人为崇恩真
君王灵官为隆 (第 34b 页)
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授
符法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 法显
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
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萨真人为崇恩真
君王灵官为隆 (第 34b 页)
有石盐白如水精大段则破而用之(案大段朱谋㙔/云当作火煅非)
康泰曰安息月氏天竺至伽那调御皆仰此盐 释法
显 曰度葱岭已入北天竺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
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
眩欲进则投足无 …… (第 5b 页)
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草(案近刻讹/作白羊原)
(本及汉书/作白草)小步马有驴无牛是其悬度乎 释法显 又
言度河便到乌长国(案长近/刻作苌)乌长国即是北天竺佛
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迹长短在人心念至 …… (第 6b 页)
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故释氏西域记有恒
曲之目恒北有四国最西头恒曲中者是也有拘夷
那褐国(案褐近刻/作竭下同) 法显 传曰恒水东南流径拘夷那
褐国南城北双树间有希连禅河河边世尊于此北
首般泥洹分舍利处支僧载外国事曰 …… (第 7b 页)
(近刻讹/作千)城周圆三由旬维诘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 宫七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所尔 释法显
云城北有 …… (第 8b 页)
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 千佛也释氏西域记曰恒曲中次东有僧迦扇柰揭
城(案近刻僧讹作申/又城下衍也字)佛下三道宝阶国也(案近刻/脱道字) 法
显 传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
下三道宝阶为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
处作塔后作石柱 …… (第 10a 页)
青石石头似鹫鸟(案近刻脱/一石字)阿育王使人凿石假安
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存远望似鹫鸟形故曰灵
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以 法显 亲宿其山诵 …… (第 15b 页)
此于是西度水于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
也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
六年树去佛树五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东南行还 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得一精舍名旷野佛 …… (第 17b 页)
复顺恒水西下到迦尸国波罗柰城竺法维曰波罗
柰国在迦维罗卫国南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东南
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二十里树名春浮维摩所处
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里许即鹿野苑本辟支佛住
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名焉 (第 18a 页)
法显 从此还居巴连弗
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岸有瞻婆大国释氏西域记
曰恒曲次东有瞻婆国城南有卜祛兰池(案近 …… (第 18a 页)
(兰/池)恒水在北(案近刻讹作/池水恒在北)佛下说戒处也(案下近刻/讹作不)
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 法显 曰恒水又
东到多摩梨靬国(案靬近刻讹/作帝下同)即是海口也释氏西
域记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传曰 (第 18b 页)
康泰曰安息月氏天竺至伽那调御皆仰此盐 释法
显 曰度葱岭已入北天竺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
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
眩欲进则投足无 …… (第 5b 页)
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草(案近刻讹/作白羊原)
(本及汉书/作白草)小步马有驴无牛是其悬度乎 释法显 又
言度河便到乌长国(案长近/刻作苌)乌长国即是北天竺佛
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其迹长短在人心念至 …… (第 6b 页)
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故释氏西域记有恒
曲之目恒北有四国最西头恒曲中者是也有拘夷
那褐国(案褐近刻/作竭下同) 法显 传曰恒水东南流径拘夷那
褐国南城北双树间有希连禅河河边世尊于此北
首般泥洹分舍利处支僧载外国事曰 …… (第 7b 页)
(近刻讹/作千)城周圆三由旬维诘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
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
城(案近刻僧讹作申/又城下衍也字)佛下三道宝阶国也(案近刻/脱道字) 法
显 传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
下三道宝阶为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
处作塔后作石柱 …… (第 10a 页)
青石石头似鹫鸟(案近刻脱/一石字)阿育王使人凿石假安
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存远望似鹫鸟形故曰灵
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以 法显 亲宿其山诵 …… (第 15b 页)
此于是西度水于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
也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
六年树去佛树五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东南行还
复顺恒水西下到迦尸国波罗柰城竺法维曰波罗
柰国在迦维罗卫国南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东南
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二十里树名春浮维摩所处
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里许即鹿野苑本辟支佛住
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名焉 (第 18a 页)
法显 从此还居巴连弗
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岸有瞻婆大国释氏西域记
曰恒曲次东有瞻婆国城南有卜祛兰池(案近 …… (第 18a 页)
(兰/池)恒水在北(案近刻讹作/池水恒在北)佛下说戒处也(案下近刻/讹作不)
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 法显 曰恒水又
东到多摩梨靬国(案靬近刻讹/作帝下同)即是海口也释氏西
域记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传曰 (第 18b 页)
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案之近刻作以/注下有于字)又西径四 大塔北(案此七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考注内言/葱岭西流之水因连及蜺罗跂禘水径于阗)
(四大塔陀卫安息同入雷翥海/亦不得与经文淆紊今改正) 释法显 所谓糺尸罗
国(案糺近刻作/竺刹二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以头施人
故因名国国东有投身饲饿虎处皆 …… (第 2b 页)
起大塔又有弗楼沙国(案弗近刻/讹作佛)天帝释变为牧牛
小儿聚土为佛塔法王因而成大塔所谓四大塔也
法显 传曰国有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 持钵去置钵象 …… (第 3a 页)
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径于阗国西治
西城土多玉石(案土近刻/讹作上)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东
去阳关五千馀里 释法显 自乌帝西南行路中无人
民沙行艰难所径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
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乘学威仪 (第 5b 页)
齐整器钵
无声城南十五里(案城南近刻/讹作南城)有利刹寺中有石靴
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 法显 所不传疑非 佛迹也又西北流注于河(案此七字原本及近 (第 6a 页)
(四大塔陀卫安息同入雷翥海/亦不得与经文淆紊今改正) 释法显 所谓糺尸罗
国(案糺近刻作/竺刹二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以头施人
故因名国国东有投身饲饿虎处皆 …… (第 2b 页)
起大塔又有弗楼沙国(案弗近刻/讹作佛)天帝释变为牧牛
小儿聚土为佛塔法王因而成大塔所谓四大塔也
法显 传曰国有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
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径于阗国西治
西城土多玉石(案土近刻/讹作上)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东
去阳关五千馀里 释法显 自乌帝西南行路中无人
民沙行艰难所径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
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乘学威仪 (第 5b 页)
齐整器钵
无声城南十五里(案城南近刻/讹作南城)有利刹寺中有石靴
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 法显 所不传疑非
中始创也作九层浮图浮图下基方十四丈自金露
槃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七级而又高广之虽
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搆按 释
法显
行傅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东都西
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
西南隅得爽窟室下 (第 20b 页)
槃下至地四十九丈取法代都七级而又高广之虽
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搆按 释
法显
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
西南隅得爽窟室下 (第 20b 页)
(热之坂宋膺异物志云山皆在渠搜之东疏勒之西/冬月过之必有头痛身热吐逆之患驴畜皆然夏日)
(则死山有毒药气之所为又有三池盘道经三十里/又经乌□四百里右悬度山只尺之路下临不测 法)
(显 记在盘陀西南今葱岭冬夏有雪即佛书言/雪山者道有毒龙犯之辄□晦飞砾过者少全)瀚海
沙子之设乎北此天地 (第 8b 页)
(则死山有毒药气之所为又有三池盘道经三十里/又经乌□四百里右悬度山只尺之路下临不测 法)
(显 记在盘陀西南今葱岭冬夏有雪即佛书言/雪山者道有毒龙犯之辄□晦飞砾过者少全)瀚海
沙子之设乎北此天地 (第 8b 页)
风日好绿嫩鸣)
(鹤洲阴秾斗鸡道果思夏来茂花嫌/春去早行乐无限时皇情及芳草)
十四日
行像(增佛国记 法显 到于阗国其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
(陌其城门上张大帏幕事事严饰王 (第 22a 页)
(鹤洲阴秾斗鸡道果思夏来茂花嫌/春去早行乐无限时皇情及芳草)
十四日
行像(增佛国记 法显 到于阗国其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
(陌其城门上张大帏幕事事严饰王 (第 22a 页)
故曰甘水有石盐白如水精大段(朱云当/作火煅)则破而用
之康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调御皆仰此盐 释
法显 曰度葱岭已北入天竺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
五日其道艰阻崖险岸绝(朱本改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
千仞 …… (第 6a 页)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倚(朱本/作傍)梯者凡渡(朱本/作度)七百渡
梯已蹑悬絙过河河两岸相去咸八十步九驿所绝
(朱本引 法显 傅作九驿所/记谢兆申云驿当作译)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也
余诊诸史傅即所谓罽宾之境有盘石之磴道狭尺 …… (第 6a 页)
通引绳而渡故国得其名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
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羊小步马
有驴无牛是其悬渡乎 释法显 又言渡河便到乌苌
国乌苌国即是北天竺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
其迹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尚在 …… (第 6b 页)
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径中天竺国两岸平地有
国名毗荼佛法兴盛有径满那般河(此句有讹误有/当是又满当是)
(蒲 法显 傅作捕般/字衍河下脱河字)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此水径流
径历(当是/摩)头罗国而下合新头河自河以西天 …… (第 7a 页)
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
即恒水也故释氏西域记有恒曲之目恒北有四国
最西头恒曲中者是也有拘夷那褐(褐当/作喝)国 法显 傅
曰恒水东南流径拘夷那褐(讹同/上)国南城北双林间 (第 7b 页)
有希连禅河(朱本引观佛三昧经作熙连河佛国记/作希连禅河佛本行经作尼连禅河 法)
(显 传无禅字河下/疑又有一河字)边世尊于此北首般泥涅(朱本引/佛国记)
(作北首般泥洹远法师不敬王者论 …… (第 8a 页)
氏西域志曰毗舍利维邪离国也支僧载外国事曰
维邪离国去王舍城五千由旬城周圆三由旬维诘
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宫七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
所尔 释法显 云城北有大林重閤佛住于此本庵婆
罗女家施佛起塔也城之西北三里塔名放弓仗恒
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 …… (第 9a 页)
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
千小儿者即贤劫千佛也释氏西域志曰恒曲中次
东有申迦扇奈揭城也(也字疑/当作即)佛下三宝阶国也 法
显 傅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 …… (第 10a 页)
国有灵鹫山胡语云耆阇崛山山是青石头似鹫鸟
阿育使人凿石假安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存远
望如鹫鸟形故曰灵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
以 法显 亲宿其山诵首楞严香花供养闻见之宗也
又西径迦耶(耶一/作那)城南三(一作/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 …… (第 16a 页)
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
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
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东南行还巴连佛邑(朱本引/佛国记)
(作还向巴连弗邑又云巴连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宫殿皆使鬼 …… (第 18a 页)
国波罗奈城竺法维曰波罗奈国在迦维罗卫国南
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东南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
二十里树名春浮维摩所处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
里许即鹿野苑本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
名焉 (第 18b 页)
法显 从此还居巴连佛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
岸有瞻婆大国释氏西域记曰恒曲次东有瞻婆国
城南有卜(卜字/衍) …… (第 18b 页)
(所/字)说戒处也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朱/笺)
(云原本外祖下接两峰/双立今改正移在前) 法显 曰恒水又东到多摩梨
帝国即是海口也释氏西域记曰大秦一名梨帝康
泰扶南傅曰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 …… (第 19a 页)
元岂通论哉(附录杜氏通典论水经所云河出昆/崙山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
(南入葱岭及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傅而/郦道元都不详正所注河之发源亦引禹纪山经)
(释法显 游天竺记释氏西域记所注南入葱岭一/源出于阗山合流入蒲昌海虽约汉书亦不寻究)
(又水经云出海外南至 (第 26b 页)
之康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调御皆仰此盐 释
法显 曰度葱岭已北入天竺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
五日其道艰阻崖险岸绝(朱本改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
千仞 …… (第 6a 页)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倚(朱本/作傍)梯者凡渡(朱本/作度)七百渡
梯已蹑悬絙过河河两岸相去咸八十步九驿所绝
(朱本引 法显 傅作九驿所/记谢兆申云驿当作译)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也
余诊诸史傅即所谓罽宾之境有盘石之磴道狭尺 …… (第 6a 页)
通引绳而渡故国得其名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
累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羊小步马
有驴无牛是其悬渡乎 释法显 又言渡河便到乌苌
国乌苌国即是北天竺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迹于此
其迹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尚在 …… (第 6b 页)
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径中天竺国两岸平地有
国名毗荼佛法兴盛有径满那般河(此句有讹误有/当是又满当是)
(蒲 法显 傅作捕般/字衍河下脱河字)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此水径流
径历(当是/摩)头罗国而下合新头河自河以西天 …… (第 7a 页)
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
即恒水也故释氏西域记有恒曲之目恒北有四国
最西头恒曲中者是也有拘夷那褐(褐当/作喝)国 法显 傅
曰恒水东南流径拘夷那褐(讹同/上)国南城北双林间 (第 7b 页)
有希连禅河(朱本引观佛三昧经作熙连河佛国记/作希连禅河佛本行经作尼连禅河 法)
(显 传无禅字河下/疑又有一河字)边世尊于此北首般泥涅(朱本引/佛国记)
(作北首般泥洹远法师不敬王者论 …… (第 8a 页)
氏西域志曰毗舍利维邪离国也支僧载外国事曰
维邪离国去王舍城五千由旬城周圆三由旬维诘
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宫七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
所尔 释法显 云城北有大林重閤佛住于此本庵婆
罗女家施佛起塔也城之西北三里塔名放弓仗恒
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 …… (第 9a 页)
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
千小儿者即贤劫千佛也释氏西域志曰恒曲中次
东有申迦扇奈揭城也(也字疑/当作即)佛下三宝阶国也 法
显 傅曰恒水东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 …… (第 10a 页)
国有灵鹫山胡语云耆阇崛山山是青石头似鹫鸟
阿育使人凿石假安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存远
望如鹫鸟形故曰灵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
以 法显 亲宿其山诵首楞严香花供养闻见之宗也
又西径迦耶(耶一/作那)城南三(一作/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 …… (第 16a 页)
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
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
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东南行还巴连佛邑(朱本引/佛国记)
(作还向巴连弗邑又云巴连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宫殿皆使鬼 …… (第 18a 页)
国波罗奈城竺法维曰波罗奈国在迦维罗卫国南
千二百里中间有恒水东南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
二十里树名春浮维摩所处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
里许即鹿野苑本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
名焉 (第 18b 页)
法显 从此还居巴连佛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
岸有瞻婆大国释氏西域记曰恒曲次东有瞻婆国
城南有卜(卜字/衍) …… (第 18b 页)
(所/字)说戒处也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外祖国也(朱/笺)
(云原本外祖下接两峰/双立今改正移在前) 法显 曰恒水又东到多摩梨
帝国即是海口也释氏西域记曰大秦一名梨帝康
泰扶南傅曰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 …… (第 19a 页)
元岂通论哉(附录杜氏通典论水经所云河出昆/崙山者宜出于禹本纪山海经所云)
(南入葱岭及出于阗南山者出于汉书西域傅而/郦道元都不详正所注河之发源亦引禹纪山经)
(释法显 游天竺记释氏西域记所注南入葱岭一/源出于阗山合流入蒲昌海虽约汉书亦不寻究)
(又水经云出海外南至 (第 26b 页)
(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遥已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
(之徵是以营/建过度也)按 释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
与此相状东都西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
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 (第 23b 页)
(之徵是以营/建过度也)按 释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
与此相状东都西域俱为庄妙矣其地是曹爽故宅
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 (第 23b 页)
新陶水
山在天竺国西水甘故曰甘水有石盐白如水精火
煅则破而用之康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调御
皆仰此盐 释法显 曰度葱岭已入北天竺境于此顺
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
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 …… (第 5b 页)
以西罽宾国之东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累
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草出小步马
有驴无牛是其县度乎 释法显 又言渡河便到乌苌 …… (第 6a 页)
僧载外国事曰维邪离国去王舍城五十由
旬城周圆三由旬维诘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宫七
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所尔 释法显 云城北有大林
重阁佛住于此本庵婆罗女家施佛起塔也城之西
北三里塔名放弓仗恒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
人 …… (第 8b 页)
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
即贤劫千佛也释氏西域志曰恒曲中次东有僧迦
扇柰揭城即佛下三道宝阶国也 法显 传曰恒水东
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下三道宝阶为
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处作塔后作石
柱柱 …… (第 9b 页)
青石头似鹫鸟阿育王使人凿石假
安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在远望似鹫鸟形故曰
灵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以 法显 亲宿其山
诵首楞严香花供养闻见之宗也又西径迦那城南 …… (第 15a 页)
渡水于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
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
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
东南行还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得一精舍名旷野
佛所住处复顺恒水西下到迦尸国波罗柰城竺法
维曰波罗柰 (第 17a 页)
国在迦维罗卫国南千二百里中间有
恒水东南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二十里树名春浮
维摩所处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里许即鹿野苑本 …… (第 17a 页)
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名焉 法显 从此还
居巴连弗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岸有瞻婆大国释
氏西域记曰恒曲次东瞻婆国城南有卜祛兰池池
水恒在北 (第 17b 页)
佛下说戒处也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
外祖国也 法显 曰恒水又东到多摩梨靬国即是海
口也释氏西域记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传曰
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八百 …… (第 17b 页)
河之下盖因昆崙而及之乎若其括地脉川䌷奇甄异六合
之外宛在目中三竺之流如潆足下神州地志斯为最瑰矣然皆蹑 法显 之行踪想恒流之洄洑其间水
陆未辨道里难明计所差池厥类亦众予为两两较之 (第 18a 页)
法显 传云渡新头河至毗荼国东南行八十由延
到摩头罗从此东南行十八由延到僧迦施国又东南七由延到罽宾饶夷城城接 …… (第 18a 页)
东至五河合口度河南下一由
延到巴连弗邑恒水又东南径小孤石山又西径王舍新城又西径伽耶城南二十里到六年树 法显 从 …… (第 18b 页)
必径兹土而善长遗之度雪山过沙河经乌苌佛足迹晒
衣石即得陀卫尸罗国水经注乃置葱岭之东黄河之所径凡此俱与 法显 传大致相违若 (第 19a 页)
法显 东西跋
涉所约各几由延者其中定多瑰异直为不能具述善长亦失网罗都无补缀但改云恒水东南流耳恒
水又东径耳 (第 19a 页)
佳丽僧城叙多支复空荒夷野事极寂寥千里而遥一言便毕不令好古之士恨作者之疏
乎又 法显 从六年树还巴连弗顺恒水西下至旷野波罗柰盖循西岸行也又还巴连弗顺恒水东行得
瞻波梨帝盖沿东浒去也此邑恒 (第 19a 页)
山在天竺国西水甘故曰甘水有石盐白如水精火
煅则破而用之康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调御
皆仰此盐 释法显 曰度葱岭已入北天竺境于此顺
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
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 …… (第 5b 页)
以西罽宾国之东也)其人山居佃于石壁间累
石为室民接手而饮所谓猿饮也有白草出小步马
有驴无牛是其县度乎 释法显 又言渡河便到乌苌 …… (第 6a 页)
僧载外国事曰维邪离国去王舍城五十由
旬城周圆三由旬维诘家在大城里宫之南去宫七
里许屋宇坏尽惟见处所尔 释法显 云城北有大林
重阁佛住于此本庵婆罗女家施佛起塔也城之西
北三里塔名放弓仗恒水上流有一国王国王小夫
人 …… (第 8b 页)
得知于此处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
即贤劫千佛也释氏西域志曰恒曲中次东有僧迦
扇柰揭城即佛下三道宝阶国也 法显 传曰恒水东
南流径僧迦施国南佛自忉利天东下三道宝阶为
母说法处宝阶既没阿育王于宝阶处作塔后作石
柱柱 …… (第 9b 页)
青石头似鹫鸟阿育王使人凿石假
安两翼两脚凿治其身今见在远望似鹫鸟形故曰
灵鹫山也数说不同远迩亦异今以 法显 亲宿其山
诵首楞严香花供养闻见之宗也又西径迦那城南 …… (第 15a 页)
渡水于六年树南贝多树下坐
降魔得佛也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
竺法维曰六年树去佛树五里书其异也 法显 从此
东南行还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得一精舍名旷野
佛所住处复顺恒水西下到迦尸国波罗柰城竺法
维曰波罗柰 (第 17a 页)
国在迦维罗卫国南千二百里中间有
恒水东南流佛转法轮处在国北二十里树名春浮
维摩所处也 法显 曰城之东北十里许即鹿野苑本 …… (第 17a 页)
辟支佛住此常有野鹿栖宿故以名焉 法显 从此还
居巴连弗邑又顺恒水东行其南岸有瞻婆大国释
氏西域记曰恒曲次东瞻婆国城南有卜祛兰池池
水恒在北 (第 17b 页)
佛下说戒处也恒水又径波丽国即是佛
外祖国也 法显 曰恒水又东到多摩梨靬国即是海
口也释氏西域记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传曰
从迦那调洲西南入大湾可七八百 …… (第 17b 页)
河之下盖因昆崙而及之乎若其括地脉川䌷奇甄异六合
之外宛在目中三竺之流如潆足下神州地志斯为最瑰矣然皆蹑 法显 之行踪想恒流之洄洑其间水
陆未辨道里难明计所差池厥类亦众予为两两较之 (第 18a 页)
法显 传云渡新头河至毗荼国东南行八十由延
到摩头罗从此东南行十八由延到僧迦施国又东南七由延到罽宾饶夷城城接 …… (第 18a 页)
东至五河合口度河南下一由
延到巴连弗邑恒水又东南径小孤石山又西径王舍新城又西径伽耶城南二十里到六年树 法显 从 …… (第 18b 页)
必径兹土而善长遗之度雪山过沙河经乌苌佛足迹晒
衣石即得陀卫尸罗国水经注乃置葱岭之东黄河之所径凡此俱与 法显 传大致相违若 (第 19a 页)
法显 东西跋
涉所约各几由延者其中定多瑰异直为不能具述善长亦失网罗都无补缀但改云恒水东南流耳恒
水又东径耳 (第 19a 页)
佳丽僧城叙多支复空荒夷野事极寂寥千里而遥一言便毕不令好古之士恨作者之疏
乎又 法显 从六年树还巴连弗顺恒水西下至旷野波罗柰盖循西岸行也又还巴连弗顺恒水东行得
瞻波梨帝盖沿东浒去也此邑恒 (第 19a 页)
达山西(句)之北(全氏曰之北犹言如此)径于阗国
汉书西域傅曰于阗以西水皆西流注于西海又西
径四大塔北 释法显 所谓糺尸罗国汉言截头也佛
为菩萨时以头施人故因名国国东有投身喂饿虎
处皆起塔又西径犍陀卫国北是阿育王 …… (第 2b 页)
时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
塔又有弗楼沙国天帝释变为牧牛小儿聚土为佛
塔法王因而成大塔所谓四大塔也 法显 传曰国有
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持钵去置钵象
上象不能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进王
知钵缘 …… (第 3a 页)
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于阗南山俗谓之仇
摩置自置北流径于阗国西治西城土多玉石西去
皮山三百八十里东去阳关五千馀里 释法显 自□
夷西南行路中无人民沙行艰难所径之苦人理莫
比在道一月五日得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
乘学威仪齐 (第 5b 页)
整器钵无声城南一十五里有利刹寺
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 法显 所
不傅疑非佛迹也又西北流注于河即经所谓北注
葱岭河也南河又东径于阗国北释氏西域记曰河
水东流三千里 (第 5b 页)
汉书西域傅曰于阗以西水皆西流注于西海又西
径四大塔北 释法显 所谓糺尸罗国汉言截头也佛
为菩萨时以头施人故因名国国东有投身喂饿虎
处皆起塔又西径犍陀卫国北是阿育王 …… (第 2b 页)
时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
塔又有弗楼沙国天帝释变为牧牛小儿聚土为佛
塔法王因而成大塔所谓四大塔也 法显 传曰国有
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持钵去置钵象
上象不能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进王
知钵缘 …… (第 3a 页)
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于阗南山俗谓之仇
摩置自置北流径于阗国西治西城土多玉石西去
皮山三百八十里东去阳关五千馀里 释法显 自□
夷西南行路中无人民沙行艰难所径之苦人理莫
比在道一月五日得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多大
乘学威仪齐 (第 5b 页)
整器钵无声城南一十五里有利刹寺
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是辟支佛迹 法显 所
不傅疑非佛迹也又西北流注于河即经所谓北注
葱岭河也南河又东径于阗国北释氏西域记曰河
水东流三千里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