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右北魏北齐北周
隋书礼仪志禘祫之月则停时飨而陈诸瑞物及伐国
所获珍奇于庙庭及以功臣配飨

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四年冬十月己卯诏以赠司
空河间元王孝恭赠陜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郧节
公殷开山赠民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等配享 高祖


通典贞观十六年有司言礼功臣配享于庙庭禘享则
不配依令禘祫之日功臣并得配享请集礼官学士等
议太 (第 16a 页)
 哉则建号改元有万不得已者故曰东汉人
    才可与立三国人才可与权
纪元表癸卯汉后主建兴元年(四年 魏文帝
崩太子睿/立是为明帝 五年魏)
(明帝太和元一七年吴黄龙元吴王称帝景十年吴/嘉禾元 十 年魏青 (第 49b 页)
 续汉书礼仪志注胡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
 先帝以其频故省惟六月十月朔朝后复以六月朔
 盛暑省之
三国魏志 文帝
本纪黄初五年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
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
魏志齐王本纪景初元年正月即位七月始亲临 (第 4a 页)
 照星明虽夜犹昼矣如此则不在城外也何王二赋
 本不在洛京何云许都赋时在许昌也王赋又云朝
 四国于东巡亦赋许昌正会也 魏文帝
本纪黄初元年注案诸书纪是时帝居北宫以 (第 13a 页)
 无疑而非追王之本意也尝考之武成三王皆肇基
 之主所以追王之也
    蕙田案东莱之论是也记以诸侯为卑天子
    为尊非圣贤之意
汉书 高祖
本纪十年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
 班固赞曰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
 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 …… (第 4b 页)
    次以元帝为父故南顿君以上四世仅奉祠
    园寝未有追尊之典与为人后之礼合先儒
    皆以为不可及也
晋书礼志延康元年 魏文帝
继王位追尊皇祖为太王
夫人曰太王后黄初元年受禅又追尊曰太皇帝皇考
武王曰武皇帝
明帝太和三年追尊 (第 6a 页)
高祖
大长秋曰高皇夫人吴氏曰
高皇后 (第 6a 页)
通典 魏文帝
即王位尚书令桓阶等奏臣闻尊祖敬宗
古之大义故六代之君未尝不追崇始祖显彰所出先
王应期拨乱启魏大业然祢 …… (第 6b 页)
    代于周追王义合刘侍中议亦不可废
宋书礼志孙权立坚庙尊曰始祖
晋书礼志武帝泰始元年追尊皇祖宣王曰宣皇帝伯
考景王曰景皇帝皇考文王曰 文皇帝
宣王妃张氏为 …… (第 9a 页)
奉大礼仰慕圣善之爱俯增蓼莪之思
齐高帝受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后
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追尊考曰 文皇帝
妣曰献皇

(第 10a 页)
高祖
本纪永定元年即位追尊考曰景皇帝妣董 …… (第 10a 页)
考为献武皇帝兄为文襄皇帝母为皇太后
后周闵帝受西魏禅称天王追尊考曰文王后其弟明
帝立称帝号追尊文王曰 文皇帝
后其弟武帝立追尊
曰德皇帝 …… (第 10b 页)
隋书 高祖
本纪开皇元年追尊皇考曰武元皇帝妣曰
元明皇后
唐书 (第 11a 页)
高祖
本纪武德元年五月追谥 (第 11a 页)
高祖
曰宣简公曾
祖曰懿王祖曰景皇帝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
皇帝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
五代史梁本纪太祖开平 (第 11a 页)
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
皇后皇 高祖
黯谥曰宣元妣范氏谥曰宣僖曾祖茂琳
谥曰光献妣杨氏谥曰光孝祖信谥曰昭武妣刘氏谥 …… (第 11a 页)

祖执宜妣崔氏皆谥曰昭烈祖国昌妣秦氏皆谥曰文
景考谥曰武
晋本纪高祖天福元年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
璟谥曰孝安妣秦氏谥曰孝安元曾祖彬谥曰孝简
妣安氏谥曰孝简恭祖昱谥曰孝平妣来氏谥曰孝平
献考绍雍谥曰考 …… (第 11b 页)
中区今人纪肇修孝思罔极酌百王之损益荐四庙之
蒸尝圣考太尉府君册曰昔者流火开祥周发荐文王
之号黄星应运 曹丕
扬魏祖之功咸因致孝之诚式展
尊亲之义爰遵大典亟上尊称礼毕群臣进表奉慰 …… (第 13b 页)
    录之至定陶太后系私亲别详吉礼门
东汉明帝即位尊阴皇后为皇太后
肃宗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

和帝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临朝
殇帝立尊邓皇后为皇太后安帝立犹临朝政

安帝阎皇后立少帝为皇太后临朝
顺帝梁皇后立冲帝尊为皇太后临朝质帝立犹秉朝

灵帝即位窦太后为皇太后临朝窦氏诛帝犹以太后
有援立之恩朝于南宫亲馈上寿供养资奉有加于前
灵帝崩王子辨即位尊母何皇后为皇太后临朝 魏文帝
受禅尊卞后为皇太后称永寿宫明帝即位尊
太后曰太皇太后 (第 43a 页)
后序家人礼庆贺筵宴
          右汉至明饮食之礼
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传 高/祖
元)
(孙之亲小疏九族同出高曾皆当亲之故言以亲也礼/记丧服 记云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又异义夏侯) (第 38a 页)
 (所生而后祀其所为后者/云命后者不可不知也)
 辽史耶律隆运传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
 使匡嗣之子也赐姓名薨无子清宁三年以 魏王

 布子页噜为嗣天祚立以皇子额噜温继之
    蕙田案隆运本宗韩氏有弟有侄乃舍之不
    立而偏 (第 27a 页)
    贤之正法今俱不载录通考此条以见两汉
    仕进之大略云其博士弟子升进之法别见
    学校门
          右两汉取士
魏志 文帝
纪黄初二年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
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 三年诏曰今之计考古
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 (第 28b 页)
          右汉改正朔
魏志辛毗传文帝践祚毗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
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
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

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
宋书礼志 魏文帝
虽受禅于汉而以夏数为得天故黄
初元年诏曰孔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
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 (第 77a 页)
 (取焦夷杜注陈邑谯县也襄元年晋以诸侯之师伐/陈遂侵楚焦夷盖其时已属楚矣秦为谯县史记葛)
 (婴攻谯下之曹操谯县人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往/往治兵于此以击孙权 曹丕
改建五都谯其一也至)
 (后周始改为亳今为江南颍州府亳州治通典乃云/亳州理谯县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 (第 15a 页)
侍)
(中俱管门下众/事晋置四人) 散骑常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汉/东京省散骑而中常侍用)
(宦者 魏文帝
置散骑合之于中司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插右骑而散从至晋常为显职) 给事中
(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 …… (第 24a 页)
    宋志俱无之
中书监及令(汉武帝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成帝更名中谒者令而罢仆射)
(东京省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改为中书置监令并一人晋因之) 中书侍
(魏置中书通事郎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江左初改为通事郎寻复如旧) 中书舍人
(晋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令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后省而以中书侍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
    蕙田案自后汉以尚书为机衡之任 魏文帝
    
置中书监令专主机密宋齐以下侍中多为 …… (第 25a 页)
 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其相国丞相或为赠
 官或则不置自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职其真为
 宰相者不必居此官 (魏文帝
以刘放孙资为中书监/令并掌机密晋武帝诏以荀勖)
 (为中书监侍中毗赞朝政张华为中书令侍中刘卞/谓华曰 …… (第 39a 页)
 仍参用秦汉以下制州郡吏则全用后代之
    制今不复载
          右后周官制
隋书百官志 高祖
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 (第 47a 页)
 (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抚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人范鲁公质赵韩王)
 (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 魏王
𤦺尚书令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人赵韩王韩魏王始赠真令韩公官) (第 35a 页)
    乱不足道然其以周汉后为宾夏殷后为恪
    则依仿周礼而为之可见汉儒皆分三恪二
    王后为二也
          右两汉
三国志 魏文帝
本纪黄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以河内
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 (第 15b 页)
    又案此论南北军征调
玉海南军北军卫士皆调发郡国材官骑士为之自武
帝增八校胡越骑皆属中尉而北军始有召募之兵又
于光禄勋增羽林期门与卫尉同掌宫门而南军始有

长从之兵又发中尉卒征西羌而京师之兵始远调昭
言以后禁旅列屯有警则发虽金城之远羽林胡越骑
亦从中而遣自是之后募外兵以从军如始元二年募
吏民击益州本始二年选伉健习骑射者从军而更代
之法寖弛
    蕙田案此论南北军之废
    又案以上汉京师之兵
汉书刑法志 高祖
躬神武之才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 (第 10b 页)
曰治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可是秋阅
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右汉
晋书礼志延康元年 魏文帝
(第 9b 页)
魏王
是年六月立秋治
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 (第 9b 页)
魏志 文帝
本纪黄初六年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

明帝本纪太和元年冬十月丙寅治兵于东郊
蜀志后主建兴十年亮休士 …… (第 10a 页)
 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名斗场自后

 蕃镇桓庾诸方伯往往阅习朝廷无事焉
          右晋
宋书 文帝
本纪元嘉二十年二月甲寅车驾于白下阅
武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寅诏曰安不忘虞经世之所
同治兵教战有国之恒典 …… (第 11a 页)
 三年六月丁未集诸军将教以战阵之法十一月行
幸同州己巳大阅于城东十二月癸卯集诸军讲武于
临皋泽
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十一月己亥讲武于道会苑帝亲

擐甲胄
          右南北朝
隋书 文帝
本纪开皇二年十二月辛未上讲武于后园
炀帝本纪大业五年癸亥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陈
兵讲武
通典隋大业七 (第 17b 页)
巡狩于广成苑
          右汉
魏志 文帝
本纪黄初二年春正月甲戌校猎
王朗传文帝践阼朗为司空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
宫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 (第 6a 页)
 云郑氏九章此无正文并郑以意解之则疏家已知
 其非而不信之矣惟其并以意解故后世遵用其说
 始有悟其上下之无等尊卑之失次者 魏文帝
以公
 卿衮衣黼黻之制疑于至尊遂制天子服绣衣公卿
 织文矣唐长孙无忌以帝祭日月服玄冕旒三章而
 三公 (第 39b 页)
 安国郑康成为正此经则九族杀之差也(礼书/)

 山阴陆氏曰族之以丧纪论者孔氏云上至 高祖

 及玄孙为九族此斥同姓而兼死言之也族之以亲
 属论者欧阳氏云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此
 斥生而 (第 19b 页)
兼异姓言之也以此经考之则孔氏之言为
 是以诗頍弁角弓考之则九族异姓在焉于欧阳氏
 之言为当也夫以丧纪言服者推而上之极于 高祖
 
引而下之极于玄孙者何也盖曾祖之上其祖谓之 (第 19b 页)
高祖
尊者以亲属高远也曾孙之下其孙谓之玄言 …… (第 19b 页)
 于己则非正亲其不在族中也宜矣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
亦如之
 郑氏曰禘大祭也始祖感天神灵而生祭天则以祖
 配之自外至者无主不止而立四庙者 高祖
以下与
 始祖而五也世子有废疾不可立而庶子立其祭天
 立庙亦如世子之立也春秋时卫侯元有兄絷
 孔氏曰 …… (第 20b 页)
 之义禘谓夏正郊天自从也王者禘祭其先祖所从

 出之天若周之先祖出自灵威仰以祖配者以其先
 祖配祭所出之天也既有配天始祖之庙更立 高祖
 
以下四庙与始祖而五也天位尊重庶子为王郊天
 祀五庙事事如适子嫌其不得故特明之郑注自外
 至者无主不止 …… (第 21a 页)
 立庙亲尽也然则玄成以禘为祭天固不足信以立
 四庙为始受命而王者于理或然盖始受命而王者
 不必备事七世故立四庙止于 高祖
而已其上亲尽
 不祭可也庶子王亦如之者礼为人后者为父母期
 公子为后为其母于祭于孙否盖为人后者虽受重 …… (第 21b 页)
 一句上有脱简耳文当曰诸侯及其大祖而立四庙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

其继 高祖
者也
 郑氏曰别子者诸侯之庶子别为后世为始祖也谓
 之别子者公子不得祢先君继别者别子之世长子
 为其 (第 23b 页)
族人为宗所谓百世不迁之宗也继祢者别子
 庶子之长子为其昆弟为宗也谓之小宗者以其将
 迁也五世而迁即小宗也小宗有四或继 高祖
或继
 曾祖或继祢皆至五世则迁
 孔氏曰自此至宗也一节并论尊祖敬宗之义诸侯 …… (第 23b 页)
 世世长子恒继别子与族人为百世不迁之大宗故
 云继别为宗也祢谓别子之庶子所生长子继此庶
 子与兄弟为小宗比大宗为小故云小宗也五世者
 为上从 高祖
下至玄孙之子比玄孙之子则合迁徙
 不得与族人为宗故云有五世则迁之宗此五世则
 迁实是继 (第 24a 页)
高祖
者之子记文略尔若继高祖之身未 (第 24a 页)
 满五世犹为服也郑注小宗有四以别子之后族人
 众多或继 高祖
与三从兄弟为宗或继曾祖与再从
 兄弟为宗或继祖与同堂兄弟为宗或继祢与亲兄
 弟为宗一身凡事四宗事亲兄 (第 24b 页)
弟之适是继祢小宗
 也事同堂兄弟之适是继祖小宗也事再从兄弟之
 适是继曾祖小宗也事三从兄弟之适是继 高祖

 宗也兼大宗为五 (第 24b 页)
高祖
者至子五世不复与四从
 兄弟为宗故云皆至五世则迁各随近相宗然则小 …… (第 24b 页)
 五人五人各为大宗所谓兄弟宗之者谓别子之子
 继祢者之兄弟宗其小宗子也
 山阴陆氏曰有五世而迁之宗据宗其继 高祖
者五
 世则迁者也其 (第 25a 页)
高祖
者玄孙也宗其 (第 25a 页)
高祖
者玄
 孙之子也先儒谓记文略此读五世而迁之宗之误 …… (第 25a 页)
 也即云五世而迁之宗犹云五世则迁之宗
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郑氏曰宗者祖祢之正体
 孔氏曰四世之时尚事 高祖
至五世之时谓高祖之
 父不为加服是祖迁于上四世之时仍宗三从族人
 至五世不复宗四从族人各自随近为宗是 (第 25b 页)
 通论李氏格非曰诗云骏𤼵尔私箕子为武王陈洪
 范云而邦其昌是文武之名诗书不讳也
庙中不讳
 正义郑氏康成曰庙中为有事于 高祖
则不讳曾祖
 以下尊无二也于下则讳上 孔氏颖达曰谓祝嘏 (第 20b 页)
 联也殷人作主而联其重以县诸庙去显考乃埋之
 周人作主彻重埋之(孔疏殷人始殡置重于庙庭作/虞主讫则缀重县于新死者之)
 (庙显考谓 高祖
也死者世世递迁至为显考其重恒/在离显考乃埋其重以既迁无庙也周人作主则埋)
 (重既夕礼注埋重于门外道 …… (第 25b 页)
 第一祫告当迁于群祖因留高祖之主于夹室既迁

 坏 高祖
庙复新之以待祖主之入第二祫因迁祖之
 主入于高庙既迁坏祖庙复新之以待新主之入若
 诸侯则夏禘一犆一祫 …… (第 46a 页)
 祖而行之以摄祭之宗伯祔者仁之道故祔于祖而
 行之以嗣位之孝王且因祫而迁则昭穆主皆入大
 祖之室而因留当迁之 高祖
随诸祧主入于夹室则 (第 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