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別集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法制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玄部
正一部
固之对策荀伯子之弹文山巨源之启事此皆言 成轨
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苟书之竹帛持以不
刋则其文可与三代同风其事可以五经齐列古犹今
也何远近之有 (第 101b 页)
   银峰义塾记

银峰义塾者饶德兴余文夫氏之所筑也银峰饶之胜
处余望族文夫雅士居望族得胜处不私以为游观憩
舍而藏书辟馆欲与同志好学者共之诚哉其可以谓
之义矣初文夫之先有以长者称于乡尝求聚远楼诗
于苏学士文忠文忠褒赠之其后有朝散公又得赵丞
相忠定题其居之岁寒溪累传而至曾祖乡贡公遂用
所学教其子遂昌尹以进士科为通儒名大夫是为思
斋先生思斋及游新安朱晦翁之门居家注感兴诗及

蔡氏三问解与夫性理诸书悉行于世思斋之子聚斋
公仍以进士业贡于乡而值举罢不得尽试文夫濡染
家教自其妙龄如龙马驹未调而知步如器车材不削
成轨
性复高爽不动于势利进取兢兢然惟恐坠思
斋基搆是惧而银峰之塾兴焉塾既兴不远重江复岭
介友人橐底以谒文于 (第 12a 页)
  李经历
经历古郡功曹之官功曹太守所自辟也经历今出吏
部选用七品印章奏三尺平控吏牍进退上以齐二千
石长吏之异同而下以内群书佐于 成轨
此其体益隆
而责亦重矣朝廷慎其选与守令同以廉明者有 …… (第 7a 页)
定则乡之宿豪饵官府为奸也抑之不得行土
胥相为根抵持短长于官也格之无所置手足所谓上
之异同有所齐而下之 成轨
有所内经历至此信可以
称良也余阅郡经历凡若干人往往陷于随而不立未
见职职如李君者其能已于言乎故为约其 (第 8a 页)
孔怀于乎噫嘻圣泽洋洋自今其
始交民永康交人于于惟帝之谟交人来同惟帝之功
伐石泰山告功万世亿万斯年永蹈 成轨

   瑞应麒麟赞(有序/)
大海之西万里外其国曰榜葛刺有麟生焉其王知其
瑞而不敢自有因望洋东北再拜而 (第 14b 页)
大悲经迦叶以已身火/阇维其身阇维身已灰)
(炭不现已挺曰法苑珠林发爪两塔衣影二台皆是如/来在世 见 成轨
自收迹河边阇维林外八王请分还)
(国起塔及瓶炭二/所于是十刹兴焉)四部皆集(法苑珠林宾头卢往西瞿/耶 (第 18a 页)
绍者
天不丧文蔚起巨唐诞降先生掩薄三光非经不效非孔不研
一字之惬通于皇天上起八代下垂千纪民到于今恭循 成轨
予末小子少知服膺朗诵遗集尊灵式凭滥厕秩宗载瞻祠宇
师保如临进退维伛位之不当宣圣在旁大祀跻僖前哲所匡 (第 49b 页)

有增。医疗无损。朽草枯木。安可嗟乎。自离王畿。亲故阻越。
每思宿曩。宁喻于心。承汝立行可谟。出言 成轨。
迁居要职。 (第 22b 页)
荐飞皇之兆。
夫人年甫十八。遂归于我。巫山南眺。逢暮雨于瑶姬。华岳
西临。降明星于玉女。动合诗礼。言 成轨
则。晨昏展敬。事极
于移天。蘋藻挈诚。义申于中馈。女郎砧石。响明月而思秋
风。织妇机床。听寒蛩而催络 (第 07a 页)

皇之对。厥生贵主。为天之妹。天妹伊何。窈窕如玉。浃洽恩
被。绸缪礼缛。道贲娥英。德光宵烛。其行 成轨。
其言可服。烝
烝孝敬。抑抑威仪。九族敦叙。百礼罔亏。学非从傅。书乃临
池。归真舍逸。了静绝为。曰仁者 (第 06b 页)
。巽以为风。既
明照于天下。复扇动于虚空。凡有象而皆见。无幽而不通。
诚自然之妙理。亦变化之神功。尔 其震
位生木。坎方生水。
擢修木于千寻。汨长波于万里。和众籁而成响。写偫峰而
倒峙。则有兑取于金。艮乃为止 (第 10a 页)
树旄头。望峄山。祈石室。天士地士。不治于昏淫。诸布诸严。
何裨于风雨乎。圣策以三教立言。历代弥勤。 成轨
制以化
时。较醇醨而景俗。此圣君合悬解之旨。而小臣惭默识之
明。然臣亦尝闻之矣。夫礼者。始诸饮食。盛 (第 29a 页)
加披览呜呼

世祖
圣祖经纶之钜典则知创业之甚难念
世宗继述之深衷则知守成之不易方策可传者纪纲
成轨
夙夜罔间者兢业之一心敢弗绎思而敬承之
以迓
上天无疆之休则是书也诚致治之权舆万年之鸿宝 (第 15b 页)
  酬吴正传
瀫江扬清波秀气产佳士学优言更卑神峻志无涘求道
本五经尚友论千祀文词珠玉价璀璀光𦦨起焉能遂倒
澜枹璞良有俟咸韶乱桑濮盆盎喜罍洗大道无晦明斯
人有臧否乾坤斡元化昼夜川逝水总总散万殊昭昭归
一揆巨细含分差毫釐辨疑似是中有卓然可变非至理从
容适中和极乐乌可以要须齐足目岂必务口耳真积乃
有功两马却 成轨
某也独何人佔毕聊复尔𥆨𥆨谬黑白 (第 23a 页)
    简寂先生陆脩静撰
夫受灵宝劵盟既有梯首授简修剌必由次
第中盟大盟皆投龙简其后八节甲子别投
三元玉简如此方得四时登山修真文之事

明真玉诀并有其详而晚学䦣惰志性浅略
遇见一科不加精寻率意施用遂致矫错亡
首失尾永不悟非若斯之徒常为痛心视其
沦溺惧伤慈教谨依旧典撰投简文次第复
为甲乙注解法度以启昧者之怀自为门人 成轨
岂苟施悠悠者哉真一自然经诀曰弟
子受书后投金镮十口告于十方为不泄之
誓并十口奉师放金龙并于清泠之渊求 (第 001b 页)
目述科定制渐见端绪至唐广成
先生杜君光庭遂按经诰修成黄箓斋科四
十卷由是科条大备典格具彰跨古越今以 成轨
范当其成书露剌之日上符玄穹昭𠃔
之祥天下后世罔敢越此至如符篆文移则
非斋科所载行教之士转相传授于是 (第 001b 页)
所以息言表知。非
为不适。

诏曰。至人无为未曾不为。知者不言未曾不
言。亦有鹦鹉言而无用。凤皇不言 成轨。

有无任得存。雁有不鸣致死。卿今取舍若为 (第 0156b 页)

成轨。
即是三德。以真性轨为一乘体。此为法
身。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以观照轨为般若。只
点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观 (第 0906c 页)
照第一义空。以资 成轨
为解脱。只点真性法界。含藏诸行无量
众善。即如来藏。三法。不一不异。如点如意珠
中。论光论宝。光宝不 …… (第 0906c 页)
云。世间相常住。岂不即彼生死而是法身耶。
烦恼道即观照轨。观照本照惑。无惑则无照。
一切法空是也。资 成轨
即业道。恶是善资。无
恶亦无善。书云。善者是不善人之师。不善者
是善人之资。经云。我等念佛故。皆当忍 (第 0909a 页)
横。不并不别。如天之
目。似世之∴。名秘密藏。为大涅槃。又台教类通三
轨法。一真性轨。二观照轨。三资 成轨。
即是三德。以
真性轨为一乘体。此为法身。一切众生悉一乘故。
以观照轨为般若。祇点真性寂而常照。便是观 (第 0145b 页)

第一义空。以资 成轨
为解脱。祇点真性法界含藏
诸行。无量众善即如来藏。三法不一不异如点。如
意珠中论光论宝。光宝不与珠一 (第 0145b 页)

轨。即是一心三德。以真性轨为一乘体。即是法身。
观照轨为般若。祇点真性寂而常照。名为报身。以
成轨
为解脱。祇点真性法界含藏无量众善。名
为应身。】

「具体而有法皆宗。」

【真心为湛然常住不空之体 (第 0128b 页)
法方成因缘。仗因托缘方能生解。故轨则义
唯在有为。其无为者既都无相。心不能缘不
成因缘。不能生解不 成轨
义。不失自性持义
则通。虽后得智有漏意识亦缘无为而生智
解。但是影像不是亲缘。不同正智故不为例。 (第 107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