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樂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贝和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五十年任)
  觉罗苏库(满洲正红旗人康/熙五十六年任)
  李永绍(山东济宁人进/士雍正元年任)
   魏廷珍(直隶景州人进/士雍正三年任)
  增 寿(满洲镶蓝旗人/雍正四年任)
  常 保(满洲正蓝旗人/雍正五年任)
  晟福书(满洲正 (第 35b 页)
  过淮等语夫改造漕船亦属大事郭维新理应报明该
  督抚如果有益题明改造今并未报明上司即行任意
  改造著行文湖广总督杨宗仁巡抚纳齐喀 魏廷珍

  项船只改造之时郭维新曾否报明如伊等知其实有
  裨益令其改造亦应奏闻然后举行如未经报明以为 (第 7a 页)
 著将鲁宾宽宥降授辅国公以观其行走伊之佐领纵
 留与伊伊亦不能约束俱撤回置之公处
  十七日刑部奏安徽巡抚 魏廷珍
题报泾县户书王 …… (第 5a 页)
  时瑞等假印私收钱粮并不严审确情按律定拟祇
  以追变家产著落各官赔补为辞应行令该抚覆审
  具奏奉
上谕此事部驳是 魏廷珍
前任湖南巡抚时甚属柔懦不
 能整顿地方是以将伊调回去年安徽巡抚员缺朕因
 一时不得其人故将 (第 5b 页)
魏廷珍
补授伊赴任之日朕切加
 训谕伊在朕前奏称力改旧习今观伊所办事件仍然
 瞻徇姑息可见言行不能相符著严饬 (第 5b 页)
肯为之隐讳是以此等之人贻累于地方
者尚轻而洁己沽誉之巧宦贻累于地方者更甚也如
查弼纳杨名时裴□度张楷 魏廷珍
操守虽清而皆顾
惜情面一味迁就求容悦于人故内外之人称誉之者
甚多如田文镜杨文乾李卫诺岷其操守且胜于查 …… (第 8b 页)
 纳杨名时裴□度张楷 魏廷珍
而乃因其实心任事整
 饬官民不避嫌怨遂不满众人之意或谤其苛刻或议
 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加以评论 …… (第 9a 页)
称属下官员已参大半若再参劾必
至无人办事容陆续参奏等语据此陈奏之语竟是朕
喜于督抚参劾官员矣有是理乎 魏廷珍
向日是阿其
那家西席故其言如此大约平日比附党援之人其出
言行事必至败露不能掩饰总之朕之诸弟中如阿其 (第 37b 页)
  又奉
上谕从前朕因泗州逼近黄河常有水患今岁又复被水
 特命布政使石麟动支库银二万两亲身带往散给穷
 民此朕格外之恩也今 魏廷珍
奏称已奉谕旨动库银 …… (第 12b 页)
 念穷黎之意且赈恤之例应照被灾分数酌定多寡若
 云已加特恩便不照常赈济倘恩赏之数不及应赈之
 数则小民因此转未蒙恩矣著交与 魏廷珍
仍照定例
 将应赈之处确核具题散赈
  又
谕兵部闻江南等省驻防兵丁寡妇每年以船载送至京
 江南浙江 (第 13a 页)
 大臣中数人曾在朕前奏称谢赐履操守好而才具平

 常彼时因 魏廷珍
升授湖南巡抚所有两淮巡盐御史
 员缺甚属紧要朕遂将谢赐履补授并授为副都御史
 是时山东有贪劣知府陶锦 (第 32b 页)
 保护随时补葺俾得永受其益其如何令地方官员稽
 查照看俾永远保固之处著该督抚会议具奏
  又安徽巡抚 魏廷珍
参奏寄监盗犯马七等四名在
  逃应将疏脱之狱卒治罪奉 (第 16b 页)
上谕此案强盗四名俱系拟斩重罪乃地方官并不牢固
 监禁以致疏脱情殊可恶从前山东巡抚陈世倌任内
 有盗犯脱逃严加处分之例此案盗犯四名著 魏廷珍
 
严行缉拿如限内不能拿获将 (第 17a 页)
魏廷珍
照陈世倌之例
 议处
  初八日奉
上谕广东巡抚杨文乾条陈广东事宜三本一本系肇广
 二府修筑围基之事 (第 17a 页)
 徒枷号等罪者俱勒令永远还俗至遣戍之所令该管
 官严行稽查其释罪回籍者亦令地方官严行稽查不
 许复为僧人
  又户部议覆安徽巡抚 魏廷珍
参奏霍邱知县焦世
  爵等冒销老妇银两交部议处奉
上谕 (第 24a 页)
魏廷珍
既自行查出参奏从宽免其交部议处嗣后
 督抚等有似此始初失于觉察后经查出即行参奏者
 著该部将照例处分 (第 24a 页)
 地有所见闻亦当据实陈奏方为公忠之道孔毓珣经

 过宿州灵璧地方见沟洫不通以致雨水停积即行奏
 闻甚属可嘉孔毓珣著交部议叙 魏廷珍
身为巡抚于
 本省事务漫不关心况陈时夏奏请苏松兴修水利而
 下江地方即无积水为患之事其明验如此 (第 11b 页)
魏廷珍

 在江南虽自知无能亦当仿效办理今乃视为膜外以
 致低洼之处被水停注甚属疏忽怠玩 (第 11b 页)
魏廷珍
著交部
 严察议奏孔毓珣所奏著交与总督范时绎转交署布
 政使噶尔泰确查被水之民加恩赈恤并将应行疏浚 (第 11b 页)
 之水道相度修治使积水畅流不为民害著噶尔泰先
 将正项钱粮动用办理皆于 魏廷珍
名下追补还项以
 为封疆大臣忽视地方利弊者之戒
  十七日
谕大学士九卿天下庶务殷繁断非一人所能办理 (第 12a 页)
 降谕旨社仓劝输榖石民间原未交官者不必催追听
 从民便输纳今此项社仓榖石著该督将果否实系民
 间未捐之处确查具题请旨
  二十三日奉
上谕 魏廷珍
奏称违禁演戏之保长已杖八十发落等语
 查雍正元年间李凤翥曾经奏称乡邑之中共为神会 (第 23b 页)
 其手易滋弊端谕旨如此闻得陈时夏向人云奉朕旨
 令全提耗羡此乃陈时夏自行奏请之事而以其名归
 之于朕朕不受也今 魏廷珍
又效法之以上江提解火
 耗之事具摺陈奏前来恐外人不知亦以为出自朕意
 故特颁此旨明白晓谕盖提解火耗之 (第 19a 页)
  二十五日刑部议覆安徽等属钱粮亏空催追事宜
  奉
上谕安属承追亏空钱粮前令 魏廷珍
查明著落追补魏
 廷珍理应将安属可追之项自行承认催追其不能追
 者奏明交部转行旗籍分别追补今 (第 37a 页)
魏廷珍
但称现任
 各官顾惜功名尚肯赔补其无功名顾惜之人不过临
 限受一处分不肯即行赔完等语并未将何员可以赔 …… (第 37a 页)
 补何员难以催追之处分晰声明显系推诿巧卸甚属

 不合该部于此处并未议及但令 魏廷珍
将各员应赔
 银两竭力催追如完不足数俱著落 (第 37b 页)
魏廷珍
名下赔补
 似此含糊虚驳将来 (第 37b 页)
魏廷珍
重复题请该部往返驳诘
 不过迁延时日于钱粮有何裨益部议亦属不合著 (第 37b 页)

 廷珍
将安属可追之员自行奏明承追其应行转追者
 亦即奏明交部转行旗籍勒限严追如此则亏欠之项
 得有著落钱粮 (第 37b 页)
可以渐清倘再不能完则著落 魏廷珍
 
赔补伊自无词推诿矣 (第 37b 页)
 名下催追银两著宽免

  又刑部等衙门议驳安徽巡抚 魏廷珍
将致死人命
  之贾荣生题请留养奉
上谕贾荣生依拟应绞著监候秋后处决大臣执法贵得
 其平始无偏轻偏重 (第 12b 页)
之弊克副明刑弼教之意屡降谕
 旨甚为明晰今 魏廷珍
又以不合例之人题请留养且
 称与例相符显系市恩枉法著 (第 12b 页)
魏廷珍
明白回奏并将
  (第 12b 页)
魏廷珍
交部严察议奏以为人臣市恩枉法者之戒
  又御史晏斯盛陈奏并未令人乘马导引前锋兵丁 (第 12b 页)
 回观望者皆系该地方大吏有司不能实心劝导开示

 愚蒙俾小民知奉公大义之所致也顷闻安徽地方有
 丈量田亩之说朕未有丈量之旨何以有此讹传此皆
  魏廷珍
不能训谕所属民人故不得已为此恐吓之词
 以惶惑众心耳夫丈量乃系必不可行之事必视乎其
 人因乎其地斟酌 (第 7b 页)
万妥然后举行一二处如 魏廷珍

 岂可举行此事之人耶若限内首报未尽不妨再请展
 限从容办理再有逾限不首者将来自有国法何必通
 行 (第 7b 页)
 外为民者亦有情甚可恶照光棍律即行正法者皆酌
 其所犯情罪分别法之轻重情罪允当即为正条此则
 抚臣定案之专责也今 魏廷珍
审拟唐缮等抗粮纠众 …… (第 4b 页)
 律例并无正条其意以为拟重则恐招怨于人拟轻又
 恐见驳于部故以律无正条一语巧卸已责独不思律
 无正条不当引确切之例以定拟乎此案仍著 魏廷珍
 
定议具奏
  初四日奉
上谕直省各处富户其为士民而殷实者或由于祖父之
 积累或由于己身之经营操持俭约 …… (第 5a 页)
  二十日奉
上谕徽州府知府沈一葵系从前诺岷题补沁州知州之
 员又经蒋泂遵旨保举朕调来引见看其人办事有才
 克胜知府之任今据 魏廷珍
奏称沈一葵操守有馀而
 才干不足请以部属改补等语 (第 23a 页)
魏廷珍
此奏与沈一葵
 之为人不相符合揣伊之意不过欲避庇护属员之名
 故以沈一葵塞责而不顾人才之屈抑岂大臣公 (第 23a 页)
明察
 吏之道 魏廷珍
又称通省无一可题补知府之人朕之 (第 23a 页)
 谕旨令于同知以下知县以上㨂选保举则其途甚广
 且 魏廷珍
在任已久岂无素知之一人可膺保荐者是
 其为己瞻顾之私心丝毫未改今伊既行推诿沈一葵
 在晋省居官多年著 …… (第 23b 页)
 各省大小官员等各知儆惕防范疏纵者已少今安徽

 所属仍有公然犯法之事皆由 魏廷珍
因循怠忽不能
 督率教训官吏之所致此案越狱之犯著交与 (第 27a 页)
魏廷珍
 
严行缉拿勒限一年如逾限不获将 (第 27a 页)
魏廷珍
严加议处
  二十七日奉
上谕杨以宁一案经留保哈尔纪善察审其勒索耗谷之
 处拟以杖流因系奉旨擢用之员 (第 27a 页)
 来京一应廪饩舟楫悉遵雍正二年之例从厚办给以
 示朕绥怀远人之至意
  又奉
上谕刘康锡等行劫张宪家伤人未曾得财一案始初

廷珍
将刘康锡审拟杖流经部改为斩候查取错拟罪
名之承审各官职名据 (第 8b 页)
魏廷珍
奏称错拟罪名之处皆
因律无明注拘泥旧案情有可原但既奉取职名何敢
抗违今开列职名听候部议等语朕将此询问 (第 9a 页)
刑部大
臣官员等据伊等奏称律内凡抢夺伤人者为首斩监
候为从各减一等又定例内凡强盗伤人未死又未得
财者照抢夺伤人律科断是定例一条专指强盗伤人
而未得财者言也今 魏廷珍
所题刁有先等既未得财 (第 9a 页)
而刘康锡殴伤事主自应照强盗伤人之例科断不应
将未曾伤人已故之盗为首坐斩而将下手伤人之盗
为从拟流也是以臣部按例改正至 魏廷珍
本内援引
徐月刘四二案均系抢夺理合照抢夺本律分别首从
定拟与此案不符难以牵合等语凡内外臣工办理国
家 …… (第 9b 页)
 强曲从而语含讥讽尤卑贱之恶习岂人臣公尔忘私
 之道今刘康锡一案刑部援引律条甚明而 魏廷珍

 称律无明注若果律无明注 (第 10a 页)
魏廷珍
便当据理力争而
 又云不敢抗违将职名开送似此反覆含糊之词显然
 讥讽部驳之过刻也夫部驳既已奉旨 (第 10a 页)
魏廷珍
独未思
 及乎凡朕办理之事若有未当之处最喜内外臣工直
 言陈奏即时改正何日不以此谆谆训谕 (第 10a 页)
魏廷珍

 不知朕心而故作此不得已之状违朕训而伤政体耶 (第 10a 页)
 著 魏廷珍
明白回奏
  十一日刑部议覆都统查尔泰参送骁骑校霍尔和
  冒领
恩赏银两并领催伊尔哈将扣还宗人府银 …… (第 10b 页)
  祭其所用香帛等项著该部察例办理
   二十一日奉
 上谕凡外省盗案皆令该督抚等将情有可原及凶恶不
  可宽贷者分别定拟今 魏廷珍
将夥盗马二既以越狱
  拟为斩决又云马二未经伤人越狱在未定例以前似
  此两岐之说游移莫定仍是卸责推 (第 20a 页)
诿之故习不肯实

  心办事今刑部援越狱加罪之例拟以斩决具奏此案
  难于降旨定夺著仍交与 魏廷珍
将马二果应正法或
  原可宽宥之处确核定拟具奏
   二十二日奉
 上谕朕前降旨令兵部将因公注误降级 …… (第 20b 页)
 事若臣工皆能如此则私门自然杜绝无处行其营求
 即有萌请托之心者亦共知儆畏不敢复蹈故辙风俗
 可以转移矣如高其倬 魏廷珍
者但知博宽厚之虚名 (第 23b 页)
  又奉

上谕 魏廷珍
遵例自陈应用奏本而用题本 (第 14a 页)
魏廷珍
并非
 不知条例之人且由学士至于巡抚历任多年上次又
 曾经自陈而此番忽尔错误岂得谓出于无心盖伊之
  …… (第 14a 页)
 平日为国家实心效力朕不忍以小过处分是以沛恩
 于常格之外凡此宽严轻重之间朕皆准情度理出于
 至公之心如 魏廷珍
苟且因循视国家之事如陌路者
 朕念其何长而宽其循例之处分今又将明知之例故
 意错误以干参处人臣事君之 (第 14b 页)
道固如是乎著 魏廷珍
 
明白回奏 (第 14b 页)
 通行晓谕使城邑乡村及远陬僻壤咸各闻知
  初八日奉
上谕吴璁芳图奸子妇胡氏以致胡氏羞忿刎颈不死复
 行自缢又殴打婢女夏妹毙命巡抚 魏廷珍
将吴璁芳
 照亲属强奸未成律拟发边卫充军刑部改照因奸威 (第 7a 页)
 逼致死律拟斩两拟轻重不伦 魏廷珍
见部中所改将
 以为残忍乎或以为苛刻乎据 (第 7b 页)
魏廷珍
所引之律乃强
 奸未成之条而置人命于不问且吴璁芳名列胶庠事
 关伦纪若照 (第 7b 页)
魏廷珍
所议归结果足以服人心而彰风
 化乎在 (第 7b 页)
魏廷珍
如此具奏必有意见或系按察使刘楠
 定拟转详或系 (第 7b 页)
魏廷珍
曾经授意 (第 7b 页)
魏廷珍
刘楠各行
 明白回奏
  又江苏巡抚尹继善参奏桃源同知张充国贿嘱查 (第 7b 页)
 两济其困乏其损坏船只漂失米石之处俱免其赔补
 水湿之米亦准交收此所报被水粮船俱著照从前谕
 旨行
  初十日奉
上谕 魏廷珍
前因奏本误用题本被通政司参劾朕令其
 明白回奏今回奏前来应用题本又复误用奏本通政
 司又行题参似此有 (第 8a 页)
意舛错屡被参劾实不可解若
 廷珍
之意以为不当分别题本奏本伊系大臣便应据 (第 8a 页)
 实陈奏将旧例更改何必故意如此此虽无关于民生
 之大端然仪节所关封疆大臣以屡误被参亦甚非体
 著 魏廷珍
再行明白回奏
  又
召入知府耿觐谟等奉
上谕知府一官承上接下以察吏安民为要务督抚统辖
 全省地方辽 (第 8b 页)
 百八十八束全行蠲免以示加恩边民急公之至意

  初四日刑部议驳安徽巡抚 魏廷珍
审拟徐永贵手
  挽常昶落水淹死照故杀律治罪奉
上谕此案部驳甚是徐永贵手挽常昶一同落水是徐永
 贵一 (第 5a 页)
时情急拚命相搏安能料己之必生而常昶之必
 死岂可谓之故杀 魏廷珍
必欲照故杀律定拟是何意
 见著行文询 (第 5a 页)
魏廷珍
并按察使刘楠令其各行明白
 回奏
  初七日奉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