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以上宾之礼已而酖杀之并杀虎台炽磐复称秦王
 (傉檀子保周贺俱奔河西久之奔魏魏王嗣/爱贺之才谓曰卿之先与朕同源赐姓源氏)
秋八月魏遣 于什门(名简代人/以字行)
如燕
 魏主嗣 (第 11a 页)
谒者于什门
使于燕至和龙不肯入见曰 (第 11a 页)
 大魏皇帝有诏须冯王出受然后敢入燕王跋使人
 牵逼令入 什门
不拜跋使人按其项 (第 11b 页)
什门
曰冯王若
 拜受诏则吾自以宾主礼见何苦见逼邪跋怒幽执
  (第 11b 页)
什门
欲降之 (第 11b 页)
什门
终不屈久之衣冠弊坏略尽机虱
 流溢跋遗之衣冠 (第 11b 页)
什门
不受
九月丁巳朔日食
冬十一月魏遣使者巡行诸州
 校阅守宰资财非家所赍者悉簿为赃 (第 11b 页)
 取死不如守志更图也已而魏主拔燕旁郡引兵西
 还至是燕王遣使奉表谢罪于魏以季女充掖庭魏
 主许之徵其太子王仁入朝燕主使魏使者 于什门
 
还平 (第 17b 页)
(什门
使燕被/留事具前 (第 17b 页)
什门
在燕二十一年不屈节魏
 主下诏褒称以比苏武拜治书御史策告宗庙颁示 (第 17b 页)
 中人之家失业若此吾民安得泰然也宜釐定其制
 布见帝言曰臣每闻德音欲以王道治天下今市易
 之为虐骎骎乎间架除陌之事矣如此之政书 于简
 
牍不独唐虞三代所无历观秦汉以来衰乱之世恐
 未之有也嘉问又请贩盐鬻帛岂不贻笑四方帝颔 (第 61a 页)
  杨贤妃(宋敏求/长安志)
 懿宗简陵 在富平县虎头山(贾/志)乾符元年二月甲
  午葬昭圣恭惠孝皇帝 于简
(唐书僖/宗本纪)简陵在京
  兆府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县西北四十里紫金山会
  善永闰两乡范 (第 89a 页)
 左图右史盖史须繁文而后备著之为图则较若列
 眉矣后之人不善为图并古人图籍湮没不传惜哉
 骕篹绎史述太古以迄亡秦为谱世系 于简
端俾观
 者考究焉若夫经制之详疆理之法天官地舆之形
 名物器数之式今昔异宜因革殊规非图莫显则各 (第 34a 页)
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
不亦可乎(○檀/弓)
史记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
监止监止幸 于简公
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
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
田成子
左传(十四/年)齐简 (第 23a 页)
初伯乐
与尹铎有怨以其赏如伯乐氏曰子免吾死敢不归禄
辞曰吾为主图非为子也怨若怨焉(韩非子解狐荐其/雠 于简
主以为相) (第 73a 页)
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
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
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 于简
福莫久 (第 115a 页)
 尚书工部员外郎袁正功献浑仪木式(是月壬/戌进呈)太史
局令丁师仁等请折半制造许之初京东浑仪凡四坐
至道仪在刻漏所皇祐仪在翰林天文院熙宁仪在太
史局元祐仪在合台每座约重二万斤(此据太史局所/申云尔沈括笔)
(谈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历官韩显符所造依仿刘曜/时孔挺晁崇斛兰之法失 于简
略天文院浑仪皇祐中)
(冬官正舒易简所造乃用唐梁令瓒僧一行之法颇为/详备而失于难用熙宁中予更造浑仪并 (第 8b 页)
配盖亦出于权宜非以
为永制也今讳问奄至而季秋大飨不及太上理实有
未安者意者以亲郊尚未有其时天地之祀疑 于简

谓宜即礼之权明诏有司于正配四位之外增设太上
皇帝一位于太祖皇帝之次以配昊天上帝复诏侍从
台谏礼官 (第 21b 页)
首不语者久之内侍王继恩请其故太祖曰尔谓帝王
可容易行事乎朕早来乘快指挥一事史官必书 于简
册故不乐也上曰若朽索之驭六马何敢轻忽又曰为
人上者奈何不敬(臣留正等曰孔子之论兴邦曰为君/难夫以万乘 (第 31a 页)
 (军五代梁曰武顺军唐曰武平军宋初属朗州后升/为常德军节度元改常德路本朝改为常德府属湖)
 (广/道)
  𤼵明(秦伯何以不名史失其传名不登 于简
册也/春秋诸侯凡与会盟聘问者卒则名之如宋)
  (公和陈侯鲍之类是也其不与会盟聘问者卒则/不名如滕侯 (第 32b 页)
  书法(逐君自立篡也不书讨书杀何不以讨予大/檀也曷为不以讨予之大檀诚义讨者杀步)
  (鹿真迎归斛律斯可以言讨矣因而代之/是又一篡也贼杀贼而已矣故止书杀)
秋八月魏遣 于什门
如燕
 (魏王嗣遣 (第 14a 页)
谒者于什门
使于燕至和龙不肯入见曰/大魏皇帝有诏须冯王出受然后敢入燕王跋使人)
 (牵逼令入 (第 14a 页)
什门
不拜跋使人按其 (第 14a 页)
什门
曰冯王若/拜受诏则吾自以宾主礼见何苦见逼邪跋怒幽执) (第 14a 页)
  (什门
欲降之 (第 14b 页)
什门
终不屈久之衣冠弊坏/略尽虮虱流溢跋遗之衣冠 (第 14b 页)
什门
不受)
  书法(凡使书名/不辱命也)
九月朔日食○冬十一月魏遣使者巡行诸州
 (校阅守宰资财非家 (第 14b 页)
 (宁府广元县前通平镇历旧恩阳县至巴县/与巴江合流南郑县名注见周安王十五年)
燕王弘称藩于魏
 (燕王遣高颙称藩请罪于魏以季女充掖庭魏主许/之徵其太子王仁入朝燕王送魏使者 于什门
还平)
 (城 (第 33b 页)
什门
在燕二十一年不屈节魏主下诏褒称/以比苏武拜治书御史策告宗庙颁示天下)质实
 (掖庭注见汉武/帝后元元 (第 33b 页)
皆善俗则伯原虽
退亦不为无所为于圣明之时矣予与伯原同僚最久
是行也有以欣羡之而又有所以属望之也遂以书

  送归州尚司训序       薛 瑄
天以是理与人虽同而觉有先后先觉者以其所觉觉 (第 31a 页)
 称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后详列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五孝此则一经之大旨亦犹
大学之言明德新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也是故衍至
德之义则仁义礼智信之说备矣衍要道之义则父子
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论备矣衍教所由生之义则礼
乐政刑之属备矣衍五孝而皆以爱敬为本明贵贱之
所同也由天子之敬亲推之则郊丘宗庙典礼之义备
矣由天子之爱亲推之则仁民育物抚绥爱养之义备
矣无非敬也无非爱也即无非孝也递而至于诸侯之

不骄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庶人之忠顺事
上谨身节用何一非爱敬之义推而极之通于神明贯
乎天地夫宁有涯际乎哉书成凡一百卷镂版颁行并
制序言冠 于简
端庶几嘉与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弟
之职人奉亲长之训协气旁流休风四达以成一代敦
厚鸿庞之治斯则朕继述先烈 (第 15b 页)
 宗文王箕子者也学者详于辞占略于象变不能究
 易之全而文王作易之心且若灭若没矣予既为易
 表其象复以卦变冠 于简
端且旁参以阴符凿度握
 奇遁甲参同诸书皆与京房易传符合今卜者所传
 五行六甲之书犹不失先圣遗意当秦焚 (第 2b 页)
 易尊本义嫌本义之略而无所依傍于是讲章丛出
 拉杂诸家穿凿附会之说而加之以俗陋之己见学
 者喜其依傍益蔓衍而不知所返夫朱子之意主

 简
而今则惟恐其说之少朱子之大旨在象占而今
 则以象占为骈疣此所以离且畔也吾师五宜先生
 玩索于此者三十 (第 8b 页)
 子留心虽久未遑成书蔡沈过谨而失之繁亦为才

 识之所限金履祥惩之而失 于简
亦以精力之所拘
 终不若他经之传注审之熟而言之确也昔文中子
 尚续书百五十篇今正书止五十八篇而传注可 (第 3a 页)
 顺逆至其次序或有差互则若易先后天之不同其

 言灼有明證若合符契夫以二篇相望 于简
册之间
 数千百年习而不察谢氏独能举以为说亦异矣窃
 有疑焉神龟负文禹则之而叙以为畴若五行五事
 盖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