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玄部
非(旧封华/亭侯)先
贤申枨(旧封文/登侯)先贤颜浍(旧封济/阴侯)先儒谷梁赤(旧封睢/阳侯)
先儒 高堂生(旧封莱/芜伯) 先儒毛苌(旧封乐/寿伯)先儒后苍 先
儒杜子春(旧封缑/氏伯)先儒韩愈(旧封昌/黎伯)先儒程颢(旧封 (第 15b 页)
贤申枨(旧封文/登侯)先贤颜浍(旧封济/阴侯)先儒谷梁赤(旧封睢/阳侯)
先儒 高堂生(旧封莱/芜伯) 先儒毛苌(旧封乐/寿伯)先儒后苍 先
儒杜子春(旧封缑/氏伯)先儒韩愈(旧封昌/黎伯)先儒程颢(旧封 (第 15b 页)
尚书钱用壬
钱用壬直隶广德州人故元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张士
诚据吴用为淮南省参政后来归授按察司副使迁中
书省参议改御史台经历洪武元年升礼部尚书秋八
月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用壬等奏周制凡始立学者
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秋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
汉儒以先圣为公若先师孔子为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
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
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奠各以其师而不及先圣惟春
秋合乐则天子视乐 (第 3a 页)
钱用壬直隶广德州人故元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张士
诚据吴用为淮南省参政后来归授按察司副使迁中
书省参议改御史台经历洪武元年升礼部尚书秋八
月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用壬等奏周制凡始立学者
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秋释奠于先师秋冬亦如之
汉儒以先圣为公若先师孔子为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
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
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奠各以其师而不及先圣惟春
秋合乐则天子视乐 (第 3a 页)
洪武初定制
洪武元年三月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初礼官奏
周制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夏释奠
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汉儒以先圣为周公若孔子以先
师为礼乐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氏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 (第 8a 页)
洪武元年三月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初礼官奏
周制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夏释奠
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汉儒以先圣为周公若孔子以先
师为礼乐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氏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 (第 8a 页)
之请已罢从祀薛瑄在成化初亦议
其于明道著书尚未若黄干辅广之亲承微言金履祥
许谦之推衍绪说若后苍虽能明 高堂生 之礼然汉以
二戴庆普三家立于学官而苍之礼不与焉王通河汾
之师道虽存而于圣人之道亦安望覃怀迓续之功若 …… (第 25b 页)
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
谓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傅而并及马融等行之
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釐正 …… (第 32a 页)
此之
人其于名教得罪非小而议者谓能守其遗经若左丘
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
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
周礼可以当之盖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
非此九人则几乎熄矣此其功 (第 33b 页)
其于明道著书尚未若黄干辅广之亲承微言金履祥
许谦之推衍绪说若后苍虽能明 高堂生 之礼然汉以
二戴庆普三家立于学官而苍之礼不与焉王通河汾
之师道虽存而于圣人之道亦安望覃怀迓续之功若 …… (第 25b 页)
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
谓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傅而并及马融等行之
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釐正 …… (第 32a 页)
此之
人其于名教得罪非小而议者谓能守其遗经若左丘
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
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
周礼可以当之盖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
非此九人则几乎熄矣此其功 (第 33b 页)
薛瑄从祀
万历十二年以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
论曰从祀孔庙起于唐是时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
谷梁赤 高堂生 外及戴圣刘向等共二十二人而董
仲舒独不与盖其时之论道者为未详矣至明始为
合义按侑享启圣四父独所 (第 43b 页)
万历十二年以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
论曰从祀孔庙起于唐是时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
谷梁赤 高堂生 外及戴圣刘向等共二十二人而董
仲舒独不与盖其时之论道者为未详矣至明始为
合义按侑享启圣四父独所 (第 43b 页)
具琼
具琼字廷臣浙江崇德人性坦率不事边幅慱通经史百
家之言年四十八始领乡荐吴士诚累徵不就洪武三年
荐脩元史六年以儒士除国子助教上尝谕诸助教琼及
会稽赵俶钱宰金华郑涛等宜一以孔子所定书为归其
苏张战国尚诈力勿行其说琼慨右乐不作成均徒有其
名乃作大韶赋以见志复作释奠解曰庖羲氏阐天下之
文神农氏兴天下之利黄帝制器尚象以通天下之变此
为治者莫过于三皇也然则祀三皇于学以孔子配之可
乎曰不可按周礼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
于瞽宗故文王世子篇曰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
亦如之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皆
先师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皆奠于先圣先师释者曰先
圣若周公孔子之下云是唐虞与 (第 20a 页)
具琼字廷臣浙江崇德人性坦率不事边幅慱通经史百
家之言年四十八始领乡荐吴士诚累徵不就洪武三年
荐脩元史六年以儒士除国子助教上尝谕诸助教琼及
会稽赵俶钱宰金华郑涛等宜一以孔子所定书为归其
苏张战国尚诈力勿行其说琼慨右乐不作成均徒有其
名乃作大韶赋以见志复作释奠解曰庖羲氏阐天下之
文神农氏兴天下之利黄帝制器尚象以通天下之变此
为治者莫过于三皇也然则祀三皇于学以孔子配之可
乎曰不可按周礼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
于瞽宗故文王世子篇曰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
亦如之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皆
先师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皆奠于先圣先师释者曰先
圣若周公孔子之下云是唐虞与 (第 20a 页)
又祫禘之说非惟一家五岁再
殷之文既相师矣法天象闰之理大抵一同而禘后至
祫或近或远盈缩之度有二法焉郑玄 高堂生 则先三
而后二徐邈之议则先二而后三谨按郑氏所序先三
之法约三祫五禘之文存三岁五年之位以为甲年既
禘丁 (第 7b 页)
殷之文既相师矣法天象闰之理大抵一同而禘后至
祫或近或远盈缩之度有二法焉郑玄 高堂生 则先三
而后二徐邈之议则先二而后三谨按郑氏所序先三
之法约三祫五禘之文存三岁五年之位以为甲年既
禘丁 (第 7b 页)
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今
以秉炬当之庸非渎乎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
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
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必
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谓国无先
圣先师则 …… (第 8a 页)
一年始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
子庙庭盖当时圣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旧注疏谓
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
遂为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
行之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 …… (第 13b 页)
其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
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
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当之盖
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九人则几
乎熄 (第 15b 页)
以秉炬当之庸非渎乎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
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
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必
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谓国无先
圣先师则 …… (第 8a 页)
一年始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
子庙庭盖当时圣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旧注疏谓
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
遂为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
行之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 …… (第 13b 页)
其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
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
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当之盖
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九人则几
乎熄 (第 15b 页)
总叙
周制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夏释奠
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汉儒以先圣为周公若孔子以先
师为礼乐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
奠各以其师而不及先圣惟春秋合乐则天子视学 (第 13a 页)
周制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学春夏释奠
于先师秋冬亦如之汉儒以先圣为周公若孔子以先
师为礼乐诗书之官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盖四时之学将习其道故释
奠各以其师而不及先圣惟春秋合乐则天子视学 (第 13a 页)
教授敖君善先生继公
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人后寓家吴兴筑一小楼坐卧其
中冬不炉夏不扇出入进止皆有常度日从事经史吴
下名士多从之游初仕定成尉以父任当补京官让于
弟寻擢进士对策忤时相遂不仕益精讨经学而尤长
于三礼尝以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仪礼也生
之传既不存而王肃袁准陈铨蔡超宗田僧绍诸家注
亦未流传于世郑康成旧注仪礼疵多 (第 6b 页)
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人后寓家吴兴筑一小楼坐卧其
中冬不炉夏不扇出入进止皆有常度日从事经史吴
下名士多从之游初仕定成尉以父任当补京官让于
弟寻擢进士对策忤时相遂不仕益精讨经学而尤长
于三礼尝以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仪礼也生
之传既不存而王肃袁准陈铨蔡超宗田僧绍诸家注
亦未流传于世郑康成旧注仪礼疵多 (第 6b 页)
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明以来传名儒者
大抵宗宋而祧汉唐而宋又断自濂洛以下
轼所为传上溯田何伏生申公 高堂生 不没
其传经之功中及董仲舒韩愈诸人不汲其
明道之功于宋则胡瑗孙复石介刘敞陈襄
(第 1b 页)
大抵宗宋而祧汉唐而宋又断自濂洛以下
轼所为传上溯田何伏生申公 高堂生 不没
其传经之功中及董仲舒韩愈诸人不汲其
明道之功于宋则胡瑗孙复石介刘敞陈襄
(第 1b 页)
入矣故无容于再问再对也独惜所谓鲁诗竟与辕
固之齐诗同湮没而不传使后代好古之士无所考
稽刘歆有言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存之谅哉
高堂生 后苍 (第 6b 页)
高堂生 字伯鲁人其先齐公族也齐卿高敬仲食采于 (第 6b 页)
高堂因氏焉生其裔也传仪礼昔帝王质文世有损益
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及
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
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生为博士传士礼十七篇即
仪礼也至武帝时又有礼古经出于鲁淹中而河间献
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
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
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惟古文十七篇与生所传不殊
而字多异生所传者今文也五十六篇字皆篆书古文
也生授瑕丘萧奋奋以授东海孟卿卿以授后苍汉兴
传礼者十三家惟 高堂生 所传历久愈明云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自汉兴 (第 7b 页)
高堂生 为博士传士礼
十七篇迄孝宣世苍最明苍尝受诗于夏侯始昌又从
东海孟卿受礼其说礼凡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大 …… (第 7b 页)
云
论曰昔先王以礼化民成俗横渠张子每教学者以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礼顾不重欤经秦火后礼失其
传传自 高堂生 历后苍而益著二先生之有功于礼
也顾或谓生所传止士礼疑为未全之书不知朝庙
邦国之典周官载之仪礼详于 (第 8a 页)
固之齐诗同湮没而不传使后代好古之士无所考
稽刘歆有言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存之谅哉
高堂生 后苍 (第 6b 页)
高堂生 字伯鲁人其先齐公族也齐卿高敬仲食采于 (第 6b 页)
高堂因氏焉生其裔也传仪礼昔帝王质文世有损益
至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及
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
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生为博士传士礼十七篇即
仪礼也至武帝时又有礼古经出于鲁淹中而河间献
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
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
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惟古文十七篇与生所传不殊
而字多异生所传者今文也五十六篇字皆篆书古文
也生授瑕丘萧奋奋以授东海孟卿卿以授后苍汉兴
传礼者十三家惟 高堂生 所传历久愈明云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自汉兴 (第 7b 页)
高堂生 为博士传士礼
十七篇迄孝宣世苍最明苍尝受诗于夏侯始昌又从
东海孟卿受礼其说礼凡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大 …… (第 7b 页)
云
论曰昔先王以礼化民成俗横渠张子每教学者以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礼顾不重欤经秦火后礼失其
传传自 高堂生 历后苍而益著二先生之有功于礼
也顾或谓生所传止士礼疑为未全之书不知朝庙
邦国之典周官载之仪礼详于 (第 8a 页)
庙而升
孔子为先圣颜子配之二十年诏以左邱明等三
十二人(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
(春马融卢植郑元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配享
孔子庙 (第 32a 页)
孔子为先圣颜子配之二十年诏以左邱明等三
十二人(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
(春马融卢植郑元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配享
孔子庙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