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故唐孔氏破之以为太甲云嗣王不惠于阿衡则太

 甲亦曰阿衡也保衡阿衡一也太甲即位始以是而
 尊伊尹焉伊陟伊尹之子也逸篇序曰伊陟相 太戊
 
是也臣扈臣名也苏氏曰汤既克夏欲迁夏社作臣
 扈之篇汤享国十三年又七年而太甲立太甲享国
 三十三年又更 (第 13a 页)
四帝乃至 太戊
而臣扈犹在岂非寿
 百馀岁哉而陈少南谓汤十三年太甲三十三年沃
 丁二十九年太庚二十五年小甲十七年雍已 (第 13a 页)
十二
 年然后 太戊
立自汤胜夏以 (第 13a 页)
太戊
立凡一百有三 (第 13a 页)
 十年矣臣扈在汤胜夏之初年已不知其年若干阅
 一百有三十又相 太戊
若干年而能格于上帝乎是
 必有二臣而名同者也此二说不同而唐孔氏已有
 此两说曰汤初已有臣扈已为大臣不 (第 13b 页)
得至今仍在
 与伊尹之子同时立功岂二人名同故两字一误也
 案春秋范武子光辅五君或臣扈事汤而又事 太戊
 
案章子平编年通载所记商家太甲以后数君在位
 之年正与陈少南同而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其君在 …… (第 13b 页)
 尹屈荡为莫敖宣十二年之屈荡正屈建之祖父而
 此屈荡与建并列故可以知其为二人也巫咸即逸
 篇序曰伊陟赞于巫咸是也祖乙者河亶甲之子
 戊
之孙史记曰祖乙立殷复兴所谓圯于耿者巫贤
 先儒以为巫咸之子此言在昔成汤既受天之命伐
 夏以有九有之师 …… (第 14b 页)
 是也至太甲之立则伊尹尚为之佐唐孔氏曰伊尹

 之下言格于皇天保衡之下不言格于皇天从可知
 也是也 太戊
之立则有伊陟臣扈为之佐亦格于上
 帝唐孔氏曰皇天之与上帝俱是天也变其文耳盖
 天即帝也帝即天也岂有二 …… (第 15a 页)
 为道帝为德谓道至矣则格于皇天德至矣则格于
 上帝而说者又于伊尹一人之身而分道与德其凿
 甚矣巫咸为 太戊
之佐则能治王家祖乙之时则有
 巫贤武丁之时则有甘盘皆其世臣也唐孔氏曰巫
 咸巫贤甘盘盖功劣于彼三人故 (第 15b 页)
  兰惠卿曰六二柔顺受益之臣九五之王用之则
  可以享于天帝而𫉬吉如成汤之用伊尹而能克
  享天心 太戊
之用伊陟而能格于上帝也
  王辅嗣曰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而齐巽
  者也
  朱子曰爻位皆阴故以 (第 30b 页)

臣议君而除谥法者不为过矣(语录曰商之三宗若不是别立庙只
是亲庙时何不胡乱将三个来立如何恰曰取祖甲
太戊
高宗为之那个祖有功宗有德天下后世
自有公论不以拣择为嫌所谓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那个好厎自是 (第 59b 页)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
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
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

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
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
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朝音潮鬲音隔又音
历辅相之相去声犹方之犹与由通)


  当犹敌也商自成汤至于武丁中间太甲 太戊
祖乙
盘庚皆贤圣之君作起也自武丁至纣凡七世故家
旧臣之家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 (第 4b 页)
 (存其庙亦不以为数王舜刘歆亦云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七者其正)
 (法数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 太戊
曰)
  (第 3a 页)
(中宗
武丁曰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
 (博矣而郑玄非之 (第 3a 页)
 (子戌请谥于君曰/请所以易其名者)于是乎有讳礼(桓六申繻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
 (讳之愚按书称尧舜禹皆不讳名至商汤始不称名 大戊
武丁称 (第 5a 页)
中宗
高宗则不特周始讳名但至周而)
 (文始/备耳)故君薨赴于他国则曰寡君不禄敢告执事(本/礼)
 (记 (第 5a 页)
 (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而人莫不以为宜
 伊陟象贤复(扶又/反) 太戊(书小序伊陟相太戊注伊/陟伊尹子微子之命象贤)
 (蔡传谓其后嗣子孙/有象先圣王之贤者)
丁公世美入掌兵权(顾命齐侯/吕伋以二)
 (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注伋大/公子丁公也左传世济其美)不以世 (第 4a 页)
 (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而人莫不以为宜
 伊陟象贤复(扶又/反)相太戊(书小序伊陟相 太戊
注伊/陟伊尹子微子之命象贤)
 (蔡传谓其后嗣子孙/有象先圣王之贤者)丁公世美入掌兵权(顾命齐侯/吕 (第 4a 页)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
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
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
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

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
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朝音潮鬲音隔又音
历辅相之相去声犹方之犹与由通)


  当犹敌也商自成汤至于武丁中间太甲 太戊
祖乙
盘庚皆贤圣之君作起也自武丁至纣凡七世故家
旧臣之家也(饶氏曰此一节当分作两小节看由汤至于武丁以 (第 4b 页)
 启至于反哭则辟此祭日而为之恐非他祭卜日之
 谓也卜筮相袭筮人明云大事则此不相袭者言小
 事也召诰丁巳郊孔传曰告立郊位于 天戊
午社孔
 传曰告立社稷之位非正祭也岂可以刚柔律之戊
 辰烝孔传曰王以十二月戊辰到明月仲冬始于新
 邑 (第 50b 页)
   谷
广雅云谷楮也○陆疏云幽州人谓之榖桑荆扬交广

谓之榖中州人谓之楮 殷中宗
时桑谷共生是也今江
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𢷬以为纸谓之谷皮纸洁白光
泽其里甚好叶初生可以为茹○管子云五 (第 9b 页)
君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
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杜/诗)
(颂 殷中宗
(第 16a 页)
中宗
能与贤者和齐可否其/政如羹敬戒且平和羹备五味异于大羹)鬷嘏无言时
靡有争(杜鬷总也嘏大也言总大政能使 (第 16a 页)
 不足法与孟子曰文王盛德何可当也其所以致王
 之难者所值之时势难耳盖商之天下始于成汤之
 创业以至于武丁之中兴其间太甲 太戊
祖乙盘庚
 贤圣之君凡六七作其深仁厚泽浸灌民心天下之
 归殷久矣久则民心爱戴既深难变而之他也当武
  (第 4b 页)
立崩太丁子太甲立太甲不顺伊尹放之于桐悔过反
善复归于亳是为太宗五世至 太戊
有桑榖之异惧而
修德殷复兴是为 (第 13a 页)
中宗
十世至盘庚自仲丁迁隞河亶
甲居相祖乙迁耿盘庚渡河南迁殷遂更号曰殷又三
世至武丁有雊雉之异亦惧而修德殷 …… (第 13a 页)
   僖公修泮宫
閟宫    僖公修姜嫄庙颂祷之
商颂(五篇/)
那     祀成汤
烈祖    祀 中宗       
注异
玄鸟    祀高宗       笺注小异 (第 48a 页)
   孙若以汤孙即成汤谓汤善为人子孙则一诗
   之中方以汤为烈祖又以汤为汤孙词理不伦
   凡欧阳氏之说俱得之矣
 烈祖祀 中宗

  郑 (第 6b 页)
中宗
(第 6b 页)
太戊
汤之玄孙也有桑谷之异惧 (第 6b 页)
  而修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 中宗 
孔疏礼
  王者祖有功宗有德不毁其庙匡衡以为殷 (第 7a 页)
中宗
  
周成宣王皆以时毁古文尚书说经称 (第 7a 页)
中宗
明其
  庙宗而不毁贡禹说王者宗有德庙不毁宗而复
  毁非尊德之义也刘歆亦言王制天子七庙三昭
  三 (第 7a 页)
穆与太祖而七七者其正法数也宗不在此数
   中宗
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故殷太甲曰太 (第 7a 页)

  戊
(第 7a 页)
中宗
武丁曰高宗宗庙皆不毁郑氏言殷六 …… (第 7a 页)
  主有德则宗之宗无常数故不数二宗之庙也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
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
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
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
尝汤孙之将(平上通韵羹字言字不入韵不必叶/)

 赋也 郑笺烈祖成汤也 毛传秩常也申重也
 郑笺尔尔 中宗
也 朱注斯此所处也 毛传酤酒
 赉赐也 郑笺和羹者五味调腥熟得节也 朱注
 戒夙戒也平和平也 毛传鬷 …… (第 8a 页)
 軧毂饰也错衡文衡也鸾在镳四马则八鸾鸧鸧声
 之和也 苏氏曰溥广将大也
 苏氏曰嗟乎我烈祖成汤有秩秩之福可以申锡于
 无疆以及于尔 中宗
之所 孔疏故我今祀之既载 …… (第 8a 页)
 诸侯来助致享于神也下云来飨者神来至而歆飨
 之也 朱注假之而祖考来假享之而祖考来飨则
 降福无疆矣 王氏曰祀 中宗
而曰汤孙者有天下 (第 9a 页)
 以汤故也
  烈祖一章二十二句
   虞惇按序云祀 中宗
之诗而朱子以为祀成汤
   之乐诗序辨云此诗未见其为祀 (第 9b 页)
中宗
者然则
   又何以见其必为祀成汤也鬷假朱子从中庸
   作奏格郑笺以为诸侯总至于庙升堂齐一今
   …… (第 9b 页)
   至也经传引诗互有异同亦不必改从奏格郑
   以亦有和羹喻诸侯有和顺之德者亦衍说也
 玄鸟祀高宗也
  郑笺高宗殷王武丁 中宗
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
  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
  书大传武丁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诸侯以重 (第 10a 页)
五至二宗庙之象故曰/王用享帝 氏曰六二柔顺受益之臣王用之可以)
(享帝获吉如成汤用伊尹而享天心 太戊
用伊陟而格/上帝 冯氏椅曰王九五也帝上九也五用二所受之)
(龟享上九之象卜项氏曰二之弗违三四之告五 (第 42a 页)
(书舜典云受终于文祖大禹谟云受命于神宗商书咸有一德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三宗谓太甲庙号
太宗
太戊
(第 55b 页)
中宗
武丁号高宗是也)独周制犹有可言然而汉儒之记
又已有不同矣谓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去声)故三
庙不毁与 (第 55b 页)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
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
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
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
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

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由方百里起是以难也(朝音潮鬲音隔又音
历辅相之相去声犹方之犹与由通)


  当犹敌也商自成汤至于武丁中间太甲 太戊
祖乙
盘庚皆贤圣之君作起也自武丁至纣凡九世(按史记汤
太子早卒次弟外丙即位二年卒弟仲壬即位四年卒伊尹
(第 4a 页)
立太甲汤适孙也称为太宗次沃丁次太庚
次小甲次雍已次 太戊
(第 4a 页)
中宗
次仲丁次外壬次河礼甲次祖乙次祖辛次沃甲次祖丁次南庚次阳甲
次盘庚次小辛次小乙次武丁即高宗也自武丁传之 (第 4a 页)
 (曹参述行萧何之政也咎单作明居司空之职也舜/宅百揆亦司空之事也禹作司空以此考之自尧舜)
 (至商盖尝以司/空为政也欤)
伊陟相 太戊
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
咸又四篇
 集说(孔氏安国曰祥妖怪二木合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罚○孔氏 …… (第 17a 页)
 (必不世作巫官故孔言巫氏是也○王氏安石曰兆/乎物者祸福特未定皆谓之祥应以德则为福应以)
 (不德则为祸○真氏德秀曰史记云 太戊
立伊陟为/相桑榖生于朝一暮大 (第 17b 页)
太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臣)
 (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 (第 17b 页)
太戊
从之/祥桑枯死 (第 17b 页)
太戊
遇灾而惧如此故周公称之曰昔在)
 (殷王 (第 17b 页)
中宗
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是可谓知 (第 17b 页)
中宗
之心矣) (第 17b 页)
太戊
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集说(孔氏安国曰告以改过自新原臣名○孔氏颖/达曰言 (第 17b 页)
太戊
赞于伊陟惟告伊陟不告原也史)
 (录其事而作伊陟原命二篇则 (第 17b 页)
太戊
告伊陟亦告原/俱以桑榖事告故序总以为文也原是臣名而云原) (第 17b 页)
 (命犹如囧命毕命也○陈氏榇曰咸乂以巫咸能乂/王家也意此臣下自相警戒之书 太戊
又告命二臣)
 (意此君臣交/相警戒之书)
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集说(孔氏安国曰 (第 18a 页)
大戊
子去/亳嚣地名陈迁都之义)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集说(孔氏安国曰仲丁/弟相地名在河北)
祖乙圯于耿 (第 18a 页)
作祖乙
 集传沃丁太甲之子咎单臣名伊陟伊尹之子 太戊

 
沃丁弟之子桑榖二木合生于朝七日而拱妖也巫
 咸臣名嚣相耿皆地名嚣相在河北耿在河东耿乡
 河水所毁曰圯 …… (第 18a 页)
 (者祀以为祖守文之主有德者祀以为宗其庙皆百/世而不毁商人立庙之制其所祖而祀之者成汤是)
 (也所宗而祀之者太甲 太戊
高宗是也宗之者既不/止于一人则人不可以无别故以太甲为太宗 (第 20b 页)
太戊)
 (
(第 20b 页)
中宗
武丁为高宗曰太曰中曰高者所以为庙之/制也唐室以宗为庙号之常称不复论德而先王建)
 (庙立宗之制至是紊 (第 20b 页)
   有高宗之训(林氏之奇曰其所训析而为两篇/其一篇逸于秦火者名高宗之训)
   故只以篇首四字为题今文古文皆有
   集说(高堂氏隆曰 大戊
有桑榖生朝武丁有雊/雉升鼎皆因灾恐惧侧身修行故号 (第 26b 页)
中)

   (宗
高宗兴/也勃焉)
   附录(金氏履祥曰此篇首称高宗肜日终言无/丰于昵高宗庙号也似谓高宗之庙昵近) (第 26b 页)
 (于诞妄也若非诞妄则必讪侮其父/母自以为黠而反以老成为愚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集传 中宗太戊
也严则庄重恭则谦抑寅则钦肃畏
 则戒惧天命即天理也 (第 5b 页)
中宗
严恭寅畏(金氏履祥曰/严恭敬之齐)
 (于外也寅畏敬/之存于中也)以天理而自检律其身至于治民之
 际 (第 5b 页)
亦祗敬恐惧而不敢怠荒安宁 中宗
无逸之实如 (第 5b 页)
 此故能有享国永年之效也案书序 太戊
有原命咸
 乂等篇意述其当时敬天治民之事今无所考矣
 集说(孔氏安国曰以敬畏之故得寿考之福○孔氏/颖 …… (第 6a 页)
 (之情人君之所欲也而享国长久以介眉寿又人君/之所大欲也以其所大欲节其所欲庶其知所慕矣)
 (○酒诰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 太戊
之严/恭寅畏天命所谓畏天显也治民祗惧所谓畏小民)
 (也○吕氏祖谦曰既论无逸之理复举无逸之君以/告成 (第 6a 页)
中宗
无逸之实严恭寅畏合而言之则敬而)
 (已矣维天之命存于心流行于天下著见于祲象内/体道心之微外观天下之 …… (第 6a 页)
 集说(张氏九成曰不敢荒宁则志气凝定精神纯一/此长年之基民心大和导迎善气又所以致长)
 (年也○吕氏祖谦曰三年不出一语圣贤之君未必/尽然故谓之乃或是或一道也高宗之所以寿固无)
 (异于 中宗
于小大无时或怨之后民气大和导迎善/气是亦寿考之理又发此意以申劝成王下章论文)
 (王之咸和万民亦是意 …… (第 7b 页)
 小以沃以阳以祖别之不应二人俱称祖甲国语传
 讹承谬旁记曲说不足尽信要以周公之言为正又
 下文周公言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 …… (第 8b 页)
 (文王五十年何必逆取太甲以厕于其间也陈氏谓/经世书三及字皆不足援然考之经文则祖甲享国)
 (下即云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又云亦罔或克寿既/以祖甲为太甲则 中宗
高宗皆太甲后人安得言生)
 (则逸罔或寿邪既云不论世次则不可言自时厥后/矣以两自时厥后详之则蔡氏所考 …… (第 9a 页)
 (继汤而立必在冲年以此知周公之称三宗固以其/德亦取其享国之最永者言之此大甲之所以不与)
 (也祖甲在位之年虽未及 中宗
高宗之久然计其寿/亦不相达矣盖言其旧为小人则知其即位之晚也)
 (尤见其畎亩艰难备尝之故○陆氏键曰人 …… (第 9b 页)
 (此言祖甲者殷家亦祖其功故称之祖甲与二宗为/类惟见此篇必言祖其功亦未知其然殷之先君有)
 (祖乙祖辛祖丁称祖多矣或可号之为祖未必祖其/功而存其庙也○林氏之奇曰祖甲汤孙太甲也太)
 (甲者 太戊
之祖论世次之先后则先太甲次 (第 10a 页)
太戊
次/武丁今乃以祖甲列于武丁之后者苏氏曰此方论)
 (享国之长短故先言享国之最长者非世次也而郑/康成乃 …… (第 10a 页)
 (为不义逃于人间故曰久为小人此说盖本于马融/无所经见难以凭信陈少南亦以此说为信而以司)
 (马史记为诬且谓周公言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此其文不可谓不以世次先后言之) (第 10a 页)
 (也夫周公既以享国之长短为先后而列序其事于/上矣其曰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盖因前之文也非其世次也唐孔氏引国语曰帝甲/乱之七代而殒则司马氏以帝甲为 …… (第 10b 页)
 (案祖甲之非太甲蔡传辨之详矣然自孔安国以祖/甲为汤孙太甲后儒多从其说二甲之得相混者以)
 (其享国皆三十三年故也太甲何以叙在 中宗
高宗/后注疏谓以立年多少为先后不以世次为序似亦)
 (可通第不知太甲之又称祖甲何自而昉孔安国谓/殷家 …… (第 10b 页)
 (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盖皆为民而言○陈氏/大猷曰承上章无怨咸和之意遂及于违怨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
 集传迪蹈哲智也孟子以知而弗去为智之实迪云
 者所谓弗去是也人主 (第 19b 页)
知小人之依而或忿戾之者

 是不能蹈其知者也惟 中宗
高宗祖甲文王允蹈其
 知故周公以迪哲称之
 集说(王氏樵曰迪哲者言四君之知非苟知之亦允/蹈之也盖为世 …… (第 20a 页)
 集传时则有若者言当其时有如此人也保衡即伊
 尹也见说命(孔氏颖达曰说命云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商颂那祀成)
 (汤称为/烈祖) 太戊
太甲之孙(孔氏颖达 (第 30a 页)
太戊
沃丁/弟之子是为太甲孙也)伊陟
 伊尹之子臣扈与汤时臣扈二人而同名者也巫氏
 咸名祖乙 (第 30a 页)
太戊
之孙巫贤巫咸之子也武丁高宗也
 甘盘见说命吕氏曰此章序商六臣之烈盖勉召公 (第 30a 页)
 匹休于前人也伊尹佐汤以圣辅圣其治化与天无
 閒伊陟臣扈之佐 太戊
以贤辅贤其治化克厌天心
 自其遍覆言之谓之天自其主宰言之谓之帝书或
 称天或称帝各随所指非有重轻至此 …… (第 30b 页)
 (始迪高宗成其德者甘盘也以书考之高宗命说固/已大过人矣此甘盘之力也○陈氏红曰汤初胜夏)
 (已有臣扈汤至 太戊
百三十年必二臣而名同也诗/有家父春秋又有家父亦此类○吴氏澄曰周公举)
 (商家所以能创业守成中兴者皆 (第 3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