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谪见于天则王者避正殿不举乐戒百工省阙失此
 春秋书灾异之意易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专言天
 则人事惑故 太戊
脩德而祥桑枯死宋景公有君人
 之言而荧惑退舍此春秋书灾异而不言所以然之 (第 1b 页)
 否以成君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
 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
 戒既平注诗颂 殷中宗
(第 20b 页)
中宗
能与贤者和齐可否
 其政如羹敬戒且平和羹备五味异于大羹音义(争/争)
 (斗之争和齐并如字一/读上户 (第 20b 页)
卧反下才细反)鬷嘏无言时靡有争注鬷总
 也嘏大也言总大政能使上下皆如和羹音义(鬷子/工反)
 (嘏古雅反/总音总)(正义曰诗言殷王 中宗
非徒身自贤明/亦有和羹之臣臣与其君可否相济如) (第 20b 页)
 (宰夫之和齐羹也此臣既敬戒其事矣既志性和平/矣 中宗
总齐大政自上及下无怨恨之言时民无有)
 (相争斗讼者也言其上下悉如和羹注正义曰诗商/颂烈祖之篇祀 (第 21a 页)
中宗
之诗也 (第 21a 页)
中宗
殷王 (第 21a 页)
大戊
汤之玄)
 (孙也有桑榖之异惧而脩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 (第 21a 页)
中宗
殷人祭其庙述其德而歌此诗也言亦有者)
 (臣能谏君君能改悔亦者两相须之意也言 (第 21a 页)
中宗
能/与臣之贤者和齐可否其为政教如宰夫和齐羹之)
 (味也敬戒且平言此贤臣之性行也乐记云大羹不/和郑玄 (第 21a 页)
云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桓二年传云大羹)
 (不致注云大羹肉汁不致五味和羹备五味异于大/羹也鬷总嘏大毛诗传文也言 中宗
为天子总大政)
 (能使上下皆如和羹焉传引此诗證民/无争心则以时靡有争谓时无有争也)先王之济五
 味 (第 21a 页)
 (贤也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见/使则非公选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
 (居辅相而人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复相 太戊
丁公/世美入掌兵权不以世故疑之也崇伯殛死禹作司)
 (空蔡叔既囚仲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废之也惟其/公而 (第 4a 页)
 人焉疏(正义曰本纪又云太费生子二人一曰太廉/实鸟谷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
 (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帝 大戊
使)
 (为御而妻之自 (第 55b 页)
大戊
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
 (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 …… (第 55b 页)
 (功由此以显显其父祖之功所以颂子孙也故时迈/之等尽为武王之事要归颂声于周公成王也若然)
 (清庙祀文王执竞祀武王非文王之颂而那祀成汤/烈祖祀 中宗
玄鸟祀高宗即为所祀之王颂者颂既)
 (治平而兴文武虽有盛德时未太平不可为颂成王/致太平乃有颂虽祀文王 …… (第 97b 页)
 (黄鱼双跃出济于坛黑鸟以雒随鱼亦上化为黑玉/赤勒曰玄精天乙受神福命之予伐桀命克予商灭)
 (夏天下服是受命/伐桀定天下也)后世有 中宗
者严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后有高宗者旧劳于外爰洎
 小人作其即位乃或谅闇三年不言言乃雍不 (第 113b 页)
敢荒

 宁嘉静殷邦至于大小无时或怨疏(正义曰此尚书/无逸文也彼注)
 (云 中宗
(第 114a 页)
太戊
也高宗谓武丁也旧犹久也爰于洎/与也武丁为太子时殷道衰为其父小乙将师役于)
 (外与小人之故言知其忧乐 (第 114a 页)
也作起也谅闇转作梁/闇楣谓之梁闇庐也小乙崩武丁立忧丧三年之礼)
 (居凶庐柱楣/不言政事)此三王有受命中兴之功时有作诗颂
 之者疏(正义曰受命谓成汤也中兴谓 中宗
高宗也/商颂五篇唯有此三王之诗故郑历言其功)
 (德也殷本纪云 (第 114a 页)
太戊
立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一暮/大拱 (第 114a 页)
太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
 (其有阙与帝其修德 (第 114a 页)
太戊
从之而祥桑谷枯死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 (第 114a 页)
中宗
礼记丧服四制曰书云高宗)
 (谅闇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高宗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贤王 (第 114a 页)
继世即位而慈)

 (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善之故载之书中高而宗之故谓之高宗是 中宗
高)
 (宗中兴也由此三王皆有功德时人有作诗颂之者/那序云祀成汤是颂成汤也烈祖序云祀 (第 114b 页)
中宗
是颂) (第 114b 页)
(中宗
也玄鸟殷武序皆云高宗长发居中从可知是/玄鸟三篇颂高宗也此颂之者皆在崩后颂之那祀)
 (成汤经称汤孙笺 (第 114b 页)
以汤孙为太甲则那之作当太甲/时也烈祖祀 中宗
笺称此祭 (第 114b 页)
中宗
诸侯来助明是其)
 (崩之后或子孙之时未知当谁世也玄鸟祀高宗笺/以祀当为祫高宗崩而始祫祭于契之庙歌是 …… (第 114b 页)
 駉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九音义(作駉之什者是随例/而加耳商颂亦然)
商颂音义(商者契所封之地名成汤伐桀王天下遂以/为国号后世有 中宗
高宗中兴时有作诗颂)
 (之者当周宣王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归而祭于先 (第 135a 页)
(州人谓之楮 殷中宗
时桑榖共生是也今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絜白光辉其里甚)
(好其叶初生/可以为茹) (第 15a 页)
所由也若然天故行妖以灭)
(周则非人所能拒而令王图之者以天时人事理亦相/符若人能改脩德行则可妖变为祥 太戊
桑谷即其事) (第 46a 页)
 (成王同时穆公与厉王并世而世数不同者生子有/早晚寿命有长短故也注述详略不必有例而商颂)
 (列祖笺云中宗殷王 太戊
也汤之玄孙玄鸟笺云高/宗殷王武丁也 (第 98a 页)
中宗
玄孙之孙是则以诗相继因而)
 (明之此以厉王之诗承成王诗后故本之于成王也/其文武成及厉宣幽若王风之平 (第 98a 页)
 (那乃河反微子名启纣庶兄周武王封之于宋为殷/后正考父音甫本亦作甫宋湣公之曾孙孔子七世)
 (祖大音泰后大甲大古 大戊
大/祖皆放此朝直遥反折之设反)(正义曰那之诗者/祀成汤之乐歌也)
 (成汤创业垂统制礼作乐及其崩也 …… (第 1b 页)
  那一章二十二句
 序烈祖祀 中宗
也笺云 (第 8b 页)
中宗
殷王 (第 8b 页)
太戊
汤之玄孙也
 有桑谷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 (第 8b 页)

 宗
音义(烈祖有功烈之祖复/扶又反下亦复同)(正义曰烈祖诗者祀 (第 8b 页)
中宗
之乐歌也谓 (第 8b 页)
中)
 (宗
既崩之后子孙祀之诗人述 (第 8b 页)
中宗
之德陈其祭时/之事而作此歌焉经称成汤王有天下 (第 8b 页)
中宗
承而兴)
 (之诸侯助祭神明降福皆是祀时之事故言祀以总/之笺正义曰案殷本纪云汤生太丁太丁生太甲崩) (第 8b 页)
 (子沃丁立崩弟太庚立崩子小甲立崩弟雍已立崩/弟 太戊
立是 (第 8b 页)
太戊
为汤之玄孙也本纪又云 (第 8b 页)
太戊
立)
 (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 (第 8b 页)
太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帝之政其冇阙与帝其修 (第 8b 页)
太戊
从之而祥桑) (第 8b 页)
 (谷枯死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 中宗
是表显立号之/事也礼王者祖有功宗有德不毁其庙故异义诗鲁)
 (说丞相匡衡以为殷 (第 9a 页)
中宗
周成宣王皆以时毁古文/尚书说经称 (第 9a 页)
中宗
明其庙宗而不毁谨案春秋公羊)
 (御史大夫贡禹说王者宗有德庙不毁宗而复毁非/尊德之义郑从而不駮明亦以 …… (第 9a 页)
 (无常数亦不宗故郑/不数二宗之庙也)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
我思成传秩常申重酤酒赉锡也笺云祜福也赉读如

往来之来嗟嗟乎我功烈之祖成汤既有此王天下之
常福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其福乃及女之此所
女女 中宗
也言承汤之业能兴之也既载清酒于尊酌
以祼献而神灵来至我致齐之所思则用成重言嗟嗟
美叹之深亦有和羹既戒 …… (第 9b 页)
福无疆笺云享谓献酒
使神享之也诸侯助祭者来升堂来献酒神灵又下与
我久长之福也顾予烝尝汤孙之将笺云此祭 中宗

侯来助之所言汤孙之将者 (第 10b 页)
中宗
之享此祭由汤之功
故本言之音义(祜音户疆居良反竟也下同酤音户赉/毛如字郑音来重直用反下皆同王天)
( …… (第 10b 页)
锵溥音普穰如羊反毂饰古木反下音式镳彼苗/反篆直转反朝直遥反假音格郑云升也王云至也)
(正义曰毛以为 中宗
崩后子孙祖之 (第 11a 页)
中宗
之有天下/乃由成汤创业作者述成汤之功言其福流于后故)
(言嗟嗟乎我功烈之祖成汤也有常者是此王天下之 (第 11a 页)
福言当常王天下也成汤既有此福天又重赐我商家)
(以无疆境之期故得及尔 中宗
以此处所也谓能成汤/之业复使中兴也 (第 11a 页)
中宗
既有此业故今祀之既载清酒)
(于樽酌以祼献以其洁敬之故神明赐之我所思而得/成亦谓万福来宜天下和平也其 …… (第 11a 页)
溥来助祭由此得万国之欢心故从天下平安之福故/获得丰年穰穰然而每物丰多也既言天赐之福又说)
(神降之福 中宗
之神来至其坐矣来享其祭矣乃下与/大福无有疆境也又言诸侯所以来顾念我此丞尝之)
(时祭者乃由汤善为人子 (第 11b 页)
孙亦显大之所致也此祭 中/宗
而引汤善为子孙者以汤是商家王业之所起故归)
(功于汤郑以赉我思成谓神灵来至我孝子所思得成/也鬷假无言 …… (第 11b 页)
有也来假谓诸侯来升堂献酒来飨/谓神来歆飨之汤孙之将正谓此时设祭之君诸侯来)
(扶助之然则此时祭者当是 中宗
子孙而云汤孙 (第 11b 页)
中/宗
之飨此祭由汤之功故本言之 (第 11b 页)
中宗
子孙亦是汤) …… (第 11b 页)
之子孙常王天下也既言常福又言重赐无疆界福之)
(长短天之所赐故知是天重赐之也及汝之此所所谓/处所言 中宗
之得中兴是天福之所及也此祭祭 (第 12a 页)
中宗)
(
也故知汝者汝 (第 12a 页)
中宗
也言中宗承汤之业能中兴之故/陈汤有常福以及 (第 12a 页)
中宗
也酒者祼献所用故知既载清)
(酒于樽谓酌以祼献案礼言周法祼用郁鬯殷礼虽则/不明其祼亦应用郁而云川酒以 …… (第 12a 页)
(为升则此亦不得与郑同也王肃云祖考来至来享嘉/荐然则音为格故训为至也此祭中宗在中宗崩后当)
(是 中宗
子孙而云汤孙故知本之传于上篇以汤孙为/汤为人子孙则此亦当然祭 (第 13b 页)
中宗
而美汤之为人子孙)
(者王肃云 (第 13b 页)
中宗
而引/汤者本王业之所起也)
  烈祖一章二十二句 (第 13b 页)
 序玄鸟祀高宗也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
 武丁 中宗
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
 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合祭于契
 之庙歌是诗焉古者君丧 …… (第 14a 页)
 (命若是四时常祀不应远颂上祖殷武与此皆云祀/殷武所陈高宗身事而已则知此与彼殊宜当为祫)
 (也案殷本纪 太戊
生仲丁及外壬及河亶甲亶甲生/祖乙祖乙生祖辛祖辛生祖丁祖丁生阳甲及盘庚) (第 14b 页)
 (及小辛及小乙小乙生武丁是武丁为 太戊
玄孙之/孙书序云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作高宗)
 (肜日殷本纪称武丁见雉升鼎耳惧而修政行德天/下 (第 15a 页)
 报丙  主壬  主癸  汤(即天/乙) 外丙(汤次/子)
 仲壬(外丙/弟)太甲(汤嫡/孙)沃丁  太庚(沃丁/弟)小甲
 雍己(小甲/弟) 太戊(雍己/弟)
仲丁  外壬(仲丁/弟)河亶甲(外/壬)
 (弟/)   祖乙  祖辛  沃甲(祖辛/弟)祖丁(祖辛 …… (第 40a 页)
    那(郑氏康成谓太甲祭汤也孔氏颖达谓/那之作当太甲时○朱子不详其世)
 仲丁以后
  颂(一篇/)
    烈祖(孔氏颖达谓笺称祭 中宗
诸侯来助明/是其后或子孙之时未知当谁世○朱) (第 47a 页)
 集传比也榖(陆氏德明曰说文云/榖从木非从禾也)一名楮恶木也(陆/氏)

 (玑曰榖幽州人谓之榖桑或曰褚桑荆扬交广谓之/榖中州人谓之褚 殷中宗
时桑榖共生是也今江南)
 (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攻错也(严氏粲曰谓/错治之也)○程 (第 43a 页)
   (成汤是从契至/汤为十四世也)其后三宗迭兴(许氏谦曰太甲/受伊尹之训反)
   (善修德诸侯咸归是为太宗至 大戊
伊陟为相/殷复兴是为 (第 35a 页)
中宗
武丁举傅说为相殷道复兴)
   (是为高宗所/谓三宗也)及纣无道为武王所灭封其庶兄
   微子启于宋 …… (第 35a 页)
 总论(邹氏泉曰此诗首节本先祜以见得以奉祭之/由中二节备道其奉祭获福之事皆先祜之所)
 (及也末节冀/先之飨也)
 附录(序烈祖祀 中宗
也○郑氏康成 (第 48a 页)
中宗
(第 48a 页)
太/戊
汤之玄孙也有桑谷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 (第 48a 页)
 (兴故表显之号为 中宗
○孔氏颖达曰祀 (第 48b 页)
中宗
之乐/歌也 (第 48b 页)
中宗
之有天下由成汤创业故言嗟嗟乎我功)
 (烈之祖成汤也有常者是此王天下之福天又重赐/我商家以无疆境之期 (第 48b 页)
故得及尔 中宗
以此处所也)
 (谓能成汤之业复使中兴也 (第 48b 页)
中宗
既有此业故今祀/之○欧阳氏修曰序言烈祖祀 (第 48b 页)
中宗
则嗟嗟烈祖者)
  (第 48b 页)
(中宗
也申锡及尔者尔时主祀之王也○范氏处义/曰谓 (第 48b 页)
中宗
为烈祖以有复兴之功也秩秩有序也惟)
 (其有序所以/重锡后人也)
 (案商有三宗太甲为太宗 (第 48b 页)
太戊
(第 48b 页)
中宗
武丁为高宗/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庙皆不毁 (第 48b 页)
中宗
高宗颂皆有乐)
 (章而太宗无有盖商诗散亡其初未必无诗 (第 48b 页)
中宗
高/宗幸而存焉尔此烈祖之诗郑康成以为祀 (第 48b 页)
中宗
而)
 (经文烈祖则指汤欧阳修以序言 (第 48b 页)
中宗
则烈祖即 (第 48b 页)
中宗
如丙以甲为祖戊以丙为祖此古今之常也) (第 48b 页)
 (二解虽微不同其为遵序一也朱子以此诗未见其/为祀 中宗
而末言汤孙则亦祭成汤之诗耳故黜序)
 (说而为祀成汤之乐然毛郑尝先言之矣毛以祭 (第 49a 页)
中/宗
而引汤善为子孙者以汤是商家王业之所起归)
 (功于汤郑以为此时祭者当是 (第 49a 页)
中宗
子孙亦是汤远/孙故得言汤孙其说皆可通然则将何去取乎子曰)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商颂得于周太师十 (第 49a 页)
二/篇而今只存五篇中有祀 中宗
之诗而古序或传之)
 (有自其亦庶乎可徵者欤故/存其说以备经解之一义)
  烈祖一章二十二句
    (第 49a 页)
  辩说序以国语为文

 ○烈祖祀中宗也(郑氏康成曰中宗殷王 大戊
汤之/玄孙也有桑榖之异惧而修德殷)
  (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 (第 73b 页)
中宗
○孔氏颖达曰毛以/为诸侯所以来顾我烝尝之时祭者乃由汤善为)
  (人子孙亦显大之所致也此祭 (第 73b 页)
中宗
而引汤善为/子孙者以汤是商家王业之所起故归功于汤郑)
  (以汤孙之将正谓此时设祭之君诸侯来扶助之 (第 73b 页)
则此时祭者当是 中宗
子孙而云汤孙者 (第 73b 页)
中宗
之)
  (飨此祭由汤之功故本言之虽 (第 73b 页)
中宗/
子孙亦是汤远孙故亦得言汤孙也)
  辩说详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而末言汤孙则亦
  祭成汤之诗耳序但不欲 (第 73b 页)
 (众也乌得不名赵氏曰诸侯卒/名之著易代且降于天子也)古者死而不谥不以
 名为讳周人以谥易名于是乎有讳礼(汪氏曰书称/尧舜禹皆不)
 (讳名至商汤始不称名 大戊
武丁 (第 17a 页)
中宗
高/宗则不特周始讳名但至周而文始备耳)故君薨
 赴于他国则曰寡君不禄敢告执事春秋之时遵用
 此礼凡赴 (第 17a 页)
 (代从政程子则云父受命而使子代行今/按非有天子之命则亦不敢使子代聘也)则非公选

 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居辅相而人
 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复相 大戊(书小序伊陟相大/戊注伊陟伊尹子)
 (微子之命崇德象贤蔡传谓其/后嗣子孙有象先圣王之贤者)
丁公世美入掌兵权
 (书顾命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注伋太公子丁公也)不以世故疑之也
 崇伯 (第 4b 页)
 (代从政程子则云父受命而使子代行今/按非有天子之命则亦不敢使子代聘也)则非公选

 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居辅相而人
 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复相大戊(书小序伊陟相 大/戊
注伊陟伊尹子)
 (微子之命崇德象贤蔡传谓其/后嗣子孙有象先圣王之贤者)丁公世美入掌兵权
 (书顾命 (第 4b 页)
 唐室陵迟其言则同而其治乱则异何也盖对必以
 正者泌之所能必也至于用与不用则非泌之所能
 必也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 太戊
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
(第 24b 页)
太戊
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
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第 24b 页)
 周语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先王为契何所不
 可而必以为帝喾也亳盖契之所居实王业所基之
 地汤从而居之遂克夏而有天下汤之后传八世至
 于 太戊
皆居于亳咸乂之序曰亳有祥桑榖共生于
 朝是也 (第 2b 页)
太戊
崩子仲丁立始自亳迁于嚣仲丁崩弟
 外壬立外壬崩弟河亶甲立后自嚣迁于相河亶甲
 子祖乙立复自相迁于耿既 (第 2b 页)
 祖守文之主有德者祀以为宗其庙皆百世而不毁
 商人立庙之制其所以祖而祀之者成汤是也所以
 宗而祀之者太甲 太戊
高宗是也宗之者既不止于
 一人则人不可以无别故以太甲为太宗 (第 2a 页)
太戊
(第 2a 页)

 宗
武丁为高宗曰太曰中曰高者所以为庙之制也
 若孔氏曰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亦不必如此虽 …… (第 2a 页)
 宗则是载于书而后有高宗之名此则失之远矣祖
 有功宗有德之制至汉而犹存故高祖世祖皆为一
 时之祖宗前汉以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宣帝为
  中宗
后汉以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此皆以其功
 德而祖宗也至于魏晋以来各推其一代之贤君而 (第 2b 页)
 道之主当变异之来正其事而变异自销其意盖谓
 商之先世有道之主每遇灾异之来惟正其事以销
 去之如成汤之遇旱以六事而自责 太戊
遇桑榖之
 异严恭寅畏以弥其灾祖己之意亦欲高宗之正其
 事如成汤 (第 3b 页)
太戊
则可以变灾为祥易凶为吉先儒之
 意盖如此其说固善无可疑者而苏氏则以谓绎祭 (第 3b 页)
 也言自成汤至于帝乙则是汤之传世三十有一无

 不尽其畏相之诚以成王业惟帝乙即世而纣嗣位
 则不能率乃祖考之成宪遂厎灭亡而苏氏乃特以
 成汤太甲 太戊
祖乙盘庚武丁帝乙七王为言亦非
 也上言御事厥棐有恭既总言其在朝治事之臣所
 以责难于君者以报其上矣故 (第 21a 页)
 是也此篇言周公曰呜呼者七司马侍讲曰人欲有
 所言若意深事重则必先叹息周公语每更端则曰
 呜呼是也中宗 大戊
(第 30a 页)
大戊
汤之玄孙 (第 30a 页)
大戊
兄雍已
 之立为王也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及 (第 30a 页)
大戊
立殷复兴
 诸侯归之故其庙 (第 30a 页)
中宗
盖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
 其他庙则亲尽而迭毁惟祖宗之庙则百世不毁焉 …… (第 30a 页)
 故刘歆曰天子之庙七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也宗
 不在此数中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
 殷大甲为大宗 大戊
(第 30b 页)
中宗
武丁为高宗周公无逸
 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
  (第 30b 页)
大戊
之称 (第 30b 页)
中宗
盖殷人以其有德以立庙为宗而不
 毁曰 (第 30b 页)
中宗
者其庙号也严恭寅畏天命者言其畏天
 也盖天命之无常修德则降之以福不修德则降之
 以祸故不可不敬畏之也 …… (第 30b 页)
 行祗心敬也其畏天也岂徒然哉自度者自治以法
 度也犹所谓身为法度也能自治以法度则不耽于
 逸豫矣史记曰 大戊
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 (第 31a 页)
 于朝一暮大拱 大戊
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
 德帝之政其有阙欤帝其脩德 (第 31b 页)
大戊
从之而祥桑枯
 死夫 (第 31b 页)
大戊
之于天命其战战兢兢如此故其自度可
 知矣惟其自度故以治民则致其祗惧而不敢荒怠
 自安也昔禹之训有曰予 (第 31b 页)
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
 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则治民不可以不祗惧也
 酒诰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 大戊
之严恭
 寅畏天命所谓畏天显也治民祗惧所谓畏小民也 (第 31b 页)
 惟其无逸如此故在天子位享国祚者七十有五年
 高宗武丁 大戊
之孙武丁未即位之前其父小乙欲
 其知稼穑艰难人民疾苦故使之出居民閒劳苦于
 外及小人共事故曰旧劳于外 …… (第 32a 页)
 敢逸豫居丧则亮阴而三年不言其笃于孝道如此
 既免丧则可以言矣故言而天下莫不雍和盖惟其
 不言故言则天下信之矣而高宗之所以治民者则
 亦如 中宗
不敢荒宁故能善治商邦或小或大皆得
 其欢心无有怨之者先儒以靖为谋言善谋殷窃谓
 靖当训治释诂曰靖谋也 …… (第 32b 页)
 郑曰治也郑说为胜则此亦当训治惟其无逸如此

 故高宗之在天子位享有国祚者五十有九年也祖
 甲汤孙大甲也大甲者 大戊
之祖论世次之先后则
 先大甲次 (第 33a 页)
大戊
次武丁今乃以祖甲列于武丁之后
 者先儒曰此以德优劣立年多少为先后故祖甲在
 下而苏氏之说尤为明白其说 …… (第 33a 页)
 于人閒故曰久为小人此说盖本于马融无所经见
 难以凭信陈少南亦以此说为信而以司马史记为
 诬且谓周公言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
 文王此其文不可谓不以世次先后言之也夫周公 (第 33b 页)
 既以享国之长短为先后而列序其事于上矣其曰
 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盖因前之
 文也非其世次也唐孔氏引国语曰帝甲乱之七代
 而殒则司马氏以帝甲为淫 …… (第 34a 页)
 夺民时而困民力故能安顺于众民虽鳏寡不能自
 存者皆有以敬而养之惟其无逸如此故太甲之享
 国者三十有三年也自时厥后谓继三宗而立者或
 在 中宗
之后或在高宗之后或在祖甲之后也其所 …… (第 34b 页)
 使其知所警也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
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周
公曰呜呼自殷王 中宗
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玆 …… (第 45b 页)
 祭而为之也否者言民之不违怨则诅祝不祝诅则

 违怨也周公又嗟叹而言曰自 大戊
及武丁及大甲
 及文王此四人皆迪于哲四人之所以迪哲者以其
 无逸故也无逸则公公则明也上之所言者太王王 …… (第 50b 页)
 季而后及文王此特举文王而舍太王王季故王氏
 曰四人皆天子非若诸侯以战战兢兢为孝者杨龟
 山破之谓畏天者保其国而已谓 中宗
为畏天是亦
 诸侯之事其说自相抵牾矣文王大勋未集虽曰受
 命之君未尝为天子也盖四人者皆享国克寿故特 (第 5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