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樂類
詩類
孝經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新編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各遂其自然之妙。民彝物则。莫不各具其当然之理。苟为不然而一或虚假。则气序有时乎乖舛。造化有时乎弊坏。 尚安
能主宰万汇。亘万古而常然哉。夫天人一致。理事一贯。人之言行动静。必以真实之心。有真实之工。然后方有进 (第 116H 页)
簪白笔。借方寸之地。诵故纸之启。古所称辐辏阙下。多非政要者。适不幸近之矣。臣虽冒进不已。堂堂 圣朝。 尚安
用此都宪为哉。虽然。此犹以其大体而言耳。臣于往岁。以副学厕对班。偶因清问。仰对云。风宪之责。不轻而重 (第 137H 页)
如王公之为耶。诚如是则谨当佩服不忘。然今年已满六十。旧病春来益侵寻。精神筋骸。视王公八十。殆不如也。 尚安
能追踵古人哉。愧仄愧仄。先处士墓文及文集序。亦坐此尚未运意。若赐宽假。则磨以岁年。庶几可以濡笔矣。示 …… (第 185H 页)
签曰。黄标政事一段。可备故事。深得百官听冢宰之遗意。不宜拔。
百官听冢宰之遗意云云。此终是强觅之言也。虽以此意注解于此段。人未必信之也。大抵 端庙实录最晚出。伊时撰辑者。又不欲以实录撰之。(此见于 光庙实录抄出中。)故凡 端庙冲年事无甚发挥于 睿德者。皆载之。如黄标事即其一也。今以此载之宝鉴。其所以揄扬者。适所以暴扬。若涉暴扬。 端庙一朝之宝鉴。虽不作可也。至于备故事之云。尤有所不安者。此与肃庙初年承旨三望之事有异。若或为后来权臣藉口之资。则 尚安 用此故事为哉。从再校为是也。
签曰。迎诏时服色条。可备后考。恐不可拔。 (第 187L 页)
签曰。黄标政事一段。可备故事。深得百官听冢宰之遗意。不宜拔。
百官听冢宰之遗意云云。此终是强觅之言也。虽以此意注解于此段。人未必信之也。大抵 端庙实录最晚出。伊时撰辑者。又不欲以实录撰之。(此见于 光庙实录抄出中。)故凡 端庙冲年事无甚发挥于 睿德者。皆载之。如黄标事即其一也。今以此载之宝鉴。其所以揄扬者。适所以暴扬。若涉暴扬。 端庙一朝之宝鉴。虽不作可也。至于备故事之云。尤有所不安者。此与肃庙初年承旨三望之事有异。若或为后来权臣藉口之资。则 尚安 用此故事为哉。从再校为是也。
签曰。迎诏时服色条。可备后考。恐不可拔。 (第 187L 页)
习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咏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非其平日口传心授见闻习熟。 尚安
能缘情率意。发于言形于诗哉。张横渠云。孔子不以天文语颜闵者。以其前已授之矣。后之学者识进之后。不可不 (第 403H 页)
年之内。一未奔哭于 阙门之外。陨越罔极。其何能尽既耶。本来无似之物。又于方丧如此。自知不得齿于人数。 尚安
敢开口论他事。而但念此身固已矣。所望者。凡我少年诸益。各自勉励于进修之工。使此学益明。而达有可施之具 (第 243L 页)
有言未发时。知何所寓。程子曰云云。未发之前。不可寻觅所寓。然既曰有操。则此心便寓于操之之处。
操之之道。只是敬以直内而已。然所谓敬字。亦不当着在心头。故又有以敬直内。反不直之训。盖于非着意非不着意之间。平平存在。略略提醒。要得不昏昧不走作。是乃操之之道。而即所谓敬以直内者也。夫如是则此心 尚安 有所寓之可言耶。这处工夫极细密。试依此下得如何。
事不豫思则临时而困。先事而迎。又却不是。然则如何 (第 258L 页)
操之之道。只是敬以直内而已。然所谓敬字。亦不当着在心头。故又有以敬直内。反不直之训。盖于非着意非不着意之间。平平存在。略略提醒。要得不昏昧不走作。是乃操之之道。而即所谓敬以直内者也。夫如是则此心 尚安 有所寓之可言耶。这处工夫极细密。试依此下得如何。
事不豫思则临时而困。先事而迎。又却不是。然则如何 (第 258L 页)
故循其自然而为当行之路固也。彼物亦有仁义礼智之性乎。既不可以有是性言。则是不过知觉运动之蠢然者而已。 尚安
得循其自然而为当行之路乎。然而天命之性。既曰人与物同得。而率性之道。又曰人与物各循其性。而有当行之路 (第 411H 页)
自警。古之君子不以老而或怠。不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乎。君于是冁然而笑曰。兄言固当然。吾之自在已六十年矣。 尚安
能从兄之言而不自在。以蕲至乎天命之性。亦几于自在乎。吾宁依旧为自在人。以终吾馀年而已矣。遂歌曰桂之辛 …… (第 433H 页)
欲之从。卒为乱贼而死。盖其所谓天者。乃气也非理也。彼既认气为天。则其行事无一之不悖乎理。而逆天甚矣。 尚安 得不为乱贼而死乎。今此天学之天字。倘与农山一般。则是其学乃大乱之兆。而决不可毫发信者也。假使不然而别 (第 434L 页)
欲之从。卒为乱贼而死。盖其所谓天者。乃气也非理也。彼既认气为天。则其行事无一之不悖乎理。而逆天甚矣。 尚安 得不为乱贼而死乎。今此天学之天字。倘与农山一般。则是其学乃大乱之兆。而决不可毫发信者也。假使不然而别 (第 434L 页)
又异于是。苟有见于道体之无穷则设令做得尧舜事业。不过如太虚中一点浮云。而进进工夫。不知何时而可足也。 尚安
得少自盈而不自谦乎。先生之以谦自号。意者实有见于此个意思。而自其游陶门以后。不论存诸心施诸事。惟务约 (第 479H 页)
后则有之矣。而其能于十有七年之后者。李氏之外无闻也。是非其一死之心。已定于夫死之日。不啻如金石之坚。 尚安
能愈久而靡解。以卒能办得。乃至于如是乎。是则从容二字。有不足以言之。而其难也举天下无与京矣。且以李氏 (第 518H 页)
。寿与福并未克全享。言念不昧之灵。亦必为之大悲戚万万。北望佳城。恍若闻咨嗟叹息之声。吾非木石为心肠。 尚安
得不号痛而欲绝也。嗟呼士相。君赋质完厚。禀性迟缓。第观其寝睡饮食之像。少无不得年之疑。加之以内怀敏锐 (第 31H 页)
之日。与季氏菊园公。讲讨征迈。不知老之将至。盖亦所谓浩然而全归者。用是乡人士为俎豆公于洛岩祠崇报之。 尚安
用深嘅矣乎。配善山金氏引仪煦之女。察访就鍊之孙。江阳李氏判敦宁天授之女。东莱郑氏忠义卫应星之女。生四 (第 237H 页)
谨阅之。作而叹曰我东衣冠之族。所以能长久维持者。位与德耳。而斯二者兼之实难。一或无之。其于维持之道。 尚安
能保其长久乎。高氏自贯开城。仕于丽者三世。仕 本朝者十馀世。而以位则文而閤门祇候,版图判书,宝文阁直 (第 419H 页)
差虽才是跬步。实是大惶恐处。何者。此乃依旧是不尽革者留在这里。其势少纵则必复肆矣。玆岂非可畏之甚。而 尚安
得谓寡且易。有所忽有所恃也。窃谓到此境界。则吾之所以用工于其间者。政当愈精愈密而愈加谨焉。虽如毫末之 (第 429H 页)
遽分幽明之轨。今虽噭噭然抽悲吐哀。以告于筵前。仪形永閟。音徽已间。籍于盻蚃之间。或有所咨嗟酬答者。而 尚安
得闻其一语也耶。单杯荐忱。千古馀恨。
立斋先生别集卷之六
哀辞
哀赵上舍圣能辞(并序)
赵上 (第 447L 页)
立斋先生别集卷之六
哀辞
哀赵上舍圣能辞(并序)
赵上 (第 447L 页)
屏废畎亩。殆过其半。陈力就列。日月无几。顾此缕息未泯之前。有可以毫分裨补于国家。赴汤蹈火。义所不避。 尚安
敢妄附知足知止之义。遽作便诀明时之计哉。且臣有偏母。年迫八耋。宿病沈淹。气息凛缀。往往有 (第 312L 页)
射帿以为适。或曳杖逍遥于花坞竹径间。韶颜白发。见者拟之以地上仙。诸子请还京第。公坚不听曰我老病且死。 尚安
迁。岁癸卯忽谓诸子曰我死若曹必不葬我于岭外。吾毋宁未死踰岭也。遂踰竹岭。卜宅于忠州龙台。翌年甲辰卒。 (第 428L 页)
疏豁不狭陋。舍此不图。若一朝有如苏轼者建言。严华夷之界。申禁遏之令。则虽欲执贽奉币。冀得其咳唾之馀。 尚安
能遂其志哉。夫孝弟根于天性。明于圣贤之书。苟扩而充之。修而明之。斯礼义成俗。此固无待乎外。亦无藉乎后 (第 23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