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傅吕,邵武举人,十一年任.
  曾鼎元,同安举人,十五年任.
  白奇馨,永春州廪贡,十八年任.
   张凤翔,
连江举人,十九年任.
  石亦琮,侯官举人,二十年任.
  王承纬,晋江廪贡,道光元年任.
  林广 (第 593 页)
    国安随左良玉援剿数年,至是有隙,竟拔营东下。马士英深忌良玉,故收其叛人以自卫。国安亦甚恶之。其后士英入浙,依国安以居,而东江问罪之檄,遂无及之者矣。
  以 张凤翔
为兵部尚书,管左侍郎事。
  桂王常瀛薨。
  凤阳火。
  丁亥,参将张□上言黄澍决河事。
    (第 61 页)
 有旨:『黄澍倡决河之议,使汴百万生灵皆殒,罪在万世,俟楚事勘结再夺』。初,澍为汴理河,闯贼围之,上下固守,已而河决,官府人民具舟星散,开封化为泽国。先帝犹奖澍守汴之功,不知澍避逃□之名,使人私决之也。
  壬辰, 张凤翔
以兵部尚书巡抚苏松、卢若腾巡抚凤阳。
  起逆案卢大复为台兵道。
  丁酉,以总兵许定国镇守开封。 (第 61 页)
    良玉檄:『先帝升遐,海内失望。讼狱讴歌,咸思太子。比幸返驭南都,不意权奸谋逆。按下锦衣,本藩奉太子密旨,率师赴救,凡有血气,当念同仇,颙望义

旗,共靖大难,速建补天浴日之绩,毋蹈失时后至之殃』。上密谕兵部:『闻良玉被闯贼所败,残兵犯阙。该部即传督辅史可法、督抚朱大典、 张凤翔
、张秉贞、旷昭、王骥、田仰、靖南侯黄得功、东平侯刘泽清、广昌伯刘良玉、操江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总 (第 82 页)
奏如廷鼎言,但不知主使何人。吴玉奏主使系刘鸿训。张庆臻辩:『改敕书系中书之事,臣实不知』。吏部左侍郎 张凤翔
奏:『庆臻用贿改敕窃弄兵权,大不敬;无人臣礼。中书不过颐指气使之人,如何擅敢改敕』?阁臣李标合词奏: (第 23 页)
有疏完了枚卜大事,然后听其去,是冢臣去留,皇上不得专主,有此事否?谦益热中枚卜,先令梁子璠上疏,欲令 侍郎张凤翔
代行会推,此从来未有之事』。上召诸臣问曰:『朕传旨,枚卜大典,会推要公,如何推这等人,是公不是公』? (第 28 页)
  『自己巳以来,无日不绸缪未雨,而祸乱一至于此!往者,袁崇焕误国,其他不过为法受过耳,小人竞起而修门户之怨,举朝士之异己者,皆坐以焕党,次第置之重典,或削籍去,自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臣寝疏,朝政日隳,边政日坏,今日之祸,实己巳酿成之也。且枢臣张凤翼溺职负任,而与之专征,何以服王洽之死?督臣丁魁楚,失事严疆,而与之载罪,何以服耿如杞之死?诸镇抚勤王之兵,争先入卫者几人?而概从宽典,何以服刘策之死?今二川八县,生民涂炭也极矣,廷臣之累累若若者。皆相倖无事,又何以服韩爌、李邦华、 张凤翔
之或戍或去?岂昔者之为异己驱除,今不难以同志互相容隐乎?臣于是而知小人之祸邦国无已时也:皇上恶私交, (第 113 页)
  己丑(二十日),册封故多罗饶馀郡王阿巴泰子贝勒博洛为多罗郡王。册文曰:「尔贝勒博洛破流贼、灭福王平定河南、江南时,尔佐和硕德豫亲王以行。王分兵一半,令尔招抚苏州、杭州等府地方。尔获故明惠王、潞王等亲王郡王五人,世子一人、巡抚 张凤翔
等文武官员六十人,降其兵二万五千八十人。战败敌兵,凡十五次。又攻克三府七县,遂平定江南常州、苏州等府 (第 44 页)
  四十七年十二月,会推阁员,礼部左侍郎何宗彦以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不得预;御史薛敷教、萧毅中、左光斗、李徵仪、倪应春、彭际遇、张新诏等交章惜之。而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兵科薛凤翔又屡驳,具如延登指;各归责于辅臣亓从哲,从哲奏

辨。俱不报。先是,国本之论起,庙堂益相水火。上颇厌恶之,斥逐相继;持论者益坚,乃一切置之高阁。方从哲独相七年,上喜其无能而安之;山东赵焕为冢宰,诗教又从哲门人,故其势尤张。已而邹之麟倡言: 张凤翔
为选君,必以年例处姚宗文、刘廷元;齐、浙遂离。之麟既被黜,其友夏嘉遇、魏光国、尹嘉宾、钟惺皆有才名, (第 13 页)
  壬申,毕司农之入狱也,救者多人,单疏、合疏共四十馀,而未有允意。最后,吴和受甘来疏曰:自严之罪,岂独在蒙徇哉!历多年,不能保其终,罪一也。自严不能保其终,遂致皇上不能全其恩,罪二也。望八之年,匍匐入狱,万一瘐死狱中,使人疑皇上之薄待老臣;罪三也。疏上,翌日遂令寓所候议。是上未尝不受言也。存此二条,以为谏法。
  宜兴师再入,即欲起 张凤翔,
盖其人素昌东林之名也。久之,上意未用。至壬午冬,乃召入,问以诸臣举尔知兵,其具以对。 (第 20 页)
凤翔
如不闻者,但言水陆艰阻之状。上不悦,令部议及疏上,有黔技已穷等语。痛骂一篇。宜兴乃票驳一旨,意若深求 (第 20 页)
,而实指以破故。于是,削去前疏,单言耳疮矣。 凤翔
告余曰:不意宜兴如此之妙,坐此留用,补兵部侍郎。又前此六月,省狱改其子幼安死罪为遣戍,其受恩深重至此 (第 20 页)
瞿式耜有言完了枚卜,然后听其去。皇上方眷注冢臣,如何命他去?又奏曰:谦益热中枚卜,先使梁子璠上疏,令 侍郎张凤翔
代行会推,此从来未有之事。上召诸臣问曰:枚卜大典,会推要公,如何推这等人?是公不是公?诸臣奏来。阁臣 …… (第 29 页)
  工部节慎库主给发商人上供颜料银两,最称弊薮。设有监督主事一员,巡视科道二员,皆为釐奸剔弊计,而诸臣奸弊更甚。二年四月,工尚 张凤翔,
发其事,有发银一千、实给四五百者。上时御文华殿召对,面诘再三,拿巡视科道王都、高赉明、主事刘鳞长,俱 …… (第 39 页)
  庶吉士刘之纶、金声,俱上疏请缨自效,并荐奇士申甫可为大将。上即升之纶兵部

右侍郎,为戎政副协理。申甫特授副总兵,捐内帑十七万,听其调度召募。改金声为御史,监其军,然甫实游谈无实,所习仅役鬼之术,所募兵皆无赖子。十六日,统兵至良乡,与敌遇,所造器不可用,试术亦不验,所统七千馀人俱败没。事闻,命棺敛给恤,金声以未出城,得免于难。之纶以三年二月帅师至遵化,遇敌自永平回,合兵冲杀,前兵既,敌即遣官招降,之纶不屈,力战而死。
  上以城守潦草,下 工部尚书张凤翔
于狱,管工司官长洲管玉音、昆山许观吉、四川周长应、上海朱长世,俱廷杖八十。临时阁臣合词祈请宽宥。上曰 …… (第 47 页)
?不闻以逗遛诘责,何以服耿如杞之死?今幸以二州八县生灵结一饱飏之局,廷臣之可幸无罪者,又何以谢韩爌、 张凤翔
、李邦华诸人?或戍或去,岂昔之为异己驱除者,今不难以同己互相容与耶?且皇上恶私交,而臣下多以告讦进; …… (第 96 页)
    ★是时,望无确报,相率自愚,莫有以贼在意者。阁中票旨,但云以匹马不入为功;兵部议兵,但云以死报国,未闻作何调遣;上下相蒙,驯至败亡,莫之省也。■
  李自成既破西安,遂破延安、破 凤翔,
以达榆林。兵备副使都任及故总兵王世显、侯世禄、侯拱极、尤世威、惠显、李昌龄、尤翟文等,敛各堡精锐入镇 (第 176 页)
  乙丑初八日,闯贼尽释诸系官。
    贼将各官银两造册汇送,有夹未死者,暂放归家。于是,吴履中、 张凤翔
等,尽数南归。
  丙寅初九日,贼令工匠铸九玺,定十七日即位(补)
  贼得吴三桂绝父书(补)(第 60 页)
  谕刑部:『天气严寒,闻狱中病疫颇多,情轻官民各犯,准暂行保候,一面讯审速结,以昭朝廷轸恤至意。未结者,三月初旬收监』。

  帝谕: 『张凤翔
赦罪起用,规避负恩,革职,刑部拟罪。卫周胤、韩文铨,各降三级,调外用。原举各官,已处分者,免议;其馀 (第 43 页)
    朱统纠镳诸款,多诬捏;吏科都章正宸、河南道乔可聘言于左都刘宗周曰:『镳不纯』。宗周愕然问故;曰:『言有馀而行不足』。宗周默然。  命省右布政一员。
    旨云:『右布政空虚无事,从分火耗于左』;非王言体也。  东昌府乡绅 张凤翔
等擒斩伪官,复东昌等府、县。
    时闯贼败于吴三桂,所在起义;东昌乡绅 (第 98 页)
张凤翔
及府、县绅并生民会监军职方凌駉、淮镇副将王国栋,凡擒伪府尹一人、伪州牧三人、伪县令九人、伪防御同知推 …… (第 98 页)
  加怀远侯常延龄太子太保,荫一子入监。
  削拟授吏部胡江职。
  己酉,升礼科左张希夏吏科都给事中。
  起降原任 兵部侍郎张凤翔
添注左侍郎。
     (第 105 页)
凤翔
先任工部尚书,坐累下狱;后起降。  命奉先殿立主致祭。
    礼科都沈胤培言:『殿非太庙,上宜设位 (第 105 页)
  予故刑部尚书沈演祭葬,赠太子太保,荫子。
  准锦衣卫百户张翕之入锦衣借职。
    其后,以佥事掌南镇抚司; 张凤翔
子也。  甲辰,加考功郎中梁羽明太常寺少卿。
    后与父云构俱仕北,为吏部主事。
  升詹事府正 …… (第 141 页)
  乙巳,令永禁换授改升;有敢复行者,许科、道纠参削职,遣边外永远充军。
    明旨自撰一律,阁臣铎之票非也;且罪何至永戍!
  丁未,命 张凤翔
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直水陆军务、巡抚苏松等处地方。
     (第 142 页)
凤翔
后降北,仍为侍郎。  升浙江参议卢若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加副使 (第 142 页)
  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洽不习边事,闻警仓皇,无以应;遵化陷,再日始得报。上怒其侦探不明,故罪之。
  清兵值辽兵于马伸桥,战不利。
  以都城悬帘狭薄,下 工部尚书张凤翔
及主事史维堡、唐昌世于刑部狱。
  以申用懋为兵部尚书。超擢翰林院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 …… (第 69 页)
  己未,贼渠神一魁降于杨鹤;鹤责数其罪,俱伏谢。一魁破宁塞、新安、保安、合水、围靖、庆阳,有骑五千可充战;鹤侈其事,乞赐万金赈济,又止巡抚练国事北征。国事至中部,报宜、雒盗先后斩五百二十馀级,盗求抚,从之。其胁从者多绥德、清涧、米脂饥民,各给印票回籍;其头目随营,委都司穆处置。时言官论鹤玩寇,鹤疏引咎;且言『臣子嗣昌以汝州道去冬调霸州,未半月,复调关门。今荐人辄曰边才;一日未历边陲,何知其堪否!臣已误矣,臣子尝容再误』!
  辛酉,上念旱,释前 工部尚书张凤翔
、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 …… (第 95 页)
  洪承畴请留陕西饷银二十万资剿费,并以劝农;从之。
  先是,宁塞逸贼合环、庆诸寇屯镇原县之蒲河,欲犯平凉,走 凤翔
、汉中;练国事自泾州驰赴固原,檄固原道王振奇同副总兵王性善等截守各隘口,檄平凉道徐如翰同副总兵董志义 …… (第 110 页)
  西安县雨谷,其粒长于常稻差,黑完黑。
  山西流盗破临县,贼魁豹五等据其城;又掠怀济,焚清化镇。破修武县,杀知县刘 凤翔。
河南巡抚樊尚以晋人之争左良玉也,奏言『贼在山西垣曲山,渐近济源;请良玉近驻泽州,北可以援高平、长子 …… (第 116 页)
  练国事奏:『今日最难有五:一〔曰〕缺兵。大盗起于延绥、榆林,兵力不足,遂调甘肃。自宁夏丧师于灵州、甘肃丧师于凉州,今防插虎尚且不足,能分以剿贼乎?榆林兵止五千,陈奇瑜率之而防秋,又当西还,则兵愈少。二曰缺饷。西安、 凤翔
兵荒,且留新饷;即使支尽,不抵三镇之用。司府无可借饷,饷将安出!三曰缺官。荒、盗频仍,有参罚戴罪、有 …… (第 138 页)
  己丑,洪承畴奏言:『贼在庆阳、西安,拒败官军。猖獗如此,大抵贼可十四、五万,明知官军一、二万不能四驰,恃其势众,旁伏递进:则剿杀之难。贼皆精骑,每跨双马;官军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贼攻堡掠野,到处可资;官军待粮转运:则粮刍之难。贼入山负嵎,官兵相待一日,即误坐一日:则时日之难』。且请盐课银三十万,加曹变蛟秩,鼓其敌忾。遂加曹变蛟副总兵。
  辛卯,贼至 凤翔
西关,藉口奉督、抚文安插城内;守臣知为巨寇,诒以门不敢启,须缒城而上。先登三十六人,尽杀之。陈奇瑜因 (第 140 页)
借以为辞,劾地方官绅挠偾抚局,以激上怒;命缇骑逮宝鸡知县李嘉彦及 凤翔
乡绅孙鹏等五十馀人,下刑部狱。
  清兵入大同张家口,又入膳房堡,焚龙门关。
  叛兵杨国栋等拥三千 …… (第 140 页)
  己亥,命御马太监黄钟育、尚膳监太监王之俊、司礼监太监孙朝喜俱提督忠勇营。
  清兵入镇羌、得胜二堡。
  庚子,以太监孙茂霖监防紫金、倒马二关。
  大盗混世王等从 凤翔
、郿县东(?)盩厔、鄠县,云犯西安;洪承畴驰一昼夜,明 …… (第 141 页)
  庚申,张应昌击咸阳贼,斩四百九十九级,俘其军师刘某;兵气始振。

  清兵分道进:东路至繁峙、中路至八角、西路至三坌。
  贼陷陇州,屯州城及汧陇间浃月。陈奇瑜次 凤翔,
令参将贺人龙等援陇州;贼围之。
  少詹事文震孟请改先帝「实录」;上以册立皇祖默定、张差实系风癫、红 …… (第 144 页)
  九月丙辰,巡按陕西御史傅永淳报:『流寇出栈道,攻陷麟游、永寿──即陈奇瑜栈道中所抚贼也。七月,围宝鸡,赚 凤翔;
其招抚官三十六人在 (第 147 页)
凤翔
守城者,皆士民诱杀之』。
  丁巳,应天地震。
  庚申,王恭厂火药灾,伤毙数千馀人。
  癸亥,贼 …… (第 147 页)
  前工部右侍郎刘宗周上言:『臣出国门至天津,始知陵园破昌平而南,臣窃痛之!自己巳以来,无日不绸缪未雨;而天下祸乱,一至于此!往者袁崇焕误国,其他不过为法受过耳。小人竞起而修门户之怨,举朝士之异己者概坐焕党,次第置之重典,或削籍去。自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廷浸疏,朝政日隳,边政日坏。今日之祸,实己巳酿成之也。且张凤翼之溺职中枢而与之专征,何以服王洽之死!丁魁楚之失事于边而与之戴罪,何以服刘策之死!今幸以二州、八县生灵结一「饱飏」之局,则廷臣之累

累若若犹腼颜在位者,又何以谢韩爌、 张凤翔
、李邦华诸臣之或戍、或去!岂昔之一一为异己驱除者,今不难以同己互相与乎!臣于是知小人之祸人国,无已时 …… (第 187 页)
  总兵王定、副总兵高杰自渭南败,各奔延安;李自成命田斌守西安,自往塞上破延安。大会群盗──马万匹、旌旗数十里于米脂,祭墓;又五百骑按行 凤翔,
守将诱而歼之。自成怒,亲攻 (第 301 页)
凤翔,
屠之。
  丙申,以土国宝为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河南。
  己亥,谕左良玉移镇武昌,同抚按王扬基、黄 …… (第 301 页)
  礼科都给事中沈胤培乞悯惠王、桂王流离之苦;敕部议择地居之。
  李自成驰檄山西,兵号百万,刻期欲平燕、晋;遂陷甘州。先是, 凤翔
、兰州开门迎贼,因渡河,庄浪、凉州二卫降。巡抚甘肃右副都御史林日瑞以副总兵郭天吉四千骑守峡口而败,遂 (第 304 页)
  乙酉五月十一日,始闻北兵入南京确耗,弘光遁走被执,马士英逃亡。豫王已抚定南京,知大兵将及我苏,吴城士民惊惧,纷纷挈家窜徙。是日旧抚台 张凤翔
、新抚台霍 (第 59 页)
  癸未九月,大雨连旬,孙传廷军乏食。二十一日壬子,兵哗于汝州,降盗阴通自成。二十二日癸丑,自成率精骑大至,官军接战,陷贼伏中,贼乘之,官军大败。自成驱大队,疾追。一日驰走四百里,官军死亡四万馀人,丧其军资数万。传廷故将家子,然不知兵,好大言,九边精锐,悉隶麾下。又据潼关之险,自成欲诱致之,每战辄匿精锐,驱难民当前,因是多所斩获。传廷志益骄,屡疏奏捷。且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贼闻臣名皆惊溃,臣誓肃清楚,豫不以一贼遗君忧。上信之,因召对群臣,出传廷疏示众。 兵部侍郎张凤翔,
独言贼素狡多诈,示弱不可信,且传廷所统皆良将劲兵,不如为陛下留此家当,上目摄之。群臣窥上意,争请命传 …… (第 351 页)
  癸未十月二十九日庚寅,上始闻潼关失守,以兵部侍郎余应桂总督陕西三边,收拾边兵,相机剿寇。应桂闻命饮泣,陛辞曰:不益兵饷,虽去何益。上默然。发帑金五万,给军。应桂迁延河上不进。时朝议以应桂为总督,而命御史霍达监其军。达,秦人也

,夙负才略,习知地利土著,故用之。十一月初三日上召对,谕以有真剿,然后有真抚,有好将,自有好兵,有好有司,自有好百姓,在尔实心为之,命达速去料理。达痛哭敷陈,言西安若在,臣不惜死以报皇上。此至则伪官充斥,赴任无地。



   李自成祭墓

  十一月,自成会群贼,戎马万匹,旌旗数十里,于米脂祭墓。以兵百骑按行, 凤翔
守将诱而歼之,自 (第 358 页)
凤翔,
陷之,屠其城。 (第 358 页)
敏进所追银万万,李牟刑宽,所进不及半,以己所有凑偿,人皆称之。初八日己丑,贼尽释诸系者,于是吴履中、 张凤翔
尽数南归。御史冯候用、梁清宏,体甚肥,故释夹即死。
  贼初入城,不甚杀戮,数日后,大肆杀戮,即降而 (第 448 页)
  初五日,君平晤郑羽公于圌山江中。羽公从予言,将黄帅各船留之润城闸口,以候圣旨。王监纪即渡江复高镇,而君平归述羽公之意于予:数日前,密遣义勇营游戎唐禾至口安南岸防守。

  初六日,郑羽公于昨日薄暮护黄文麓船归,沿途放炮;高帅虽盛怒之,列炮瓜洲而不敢发。适遇少司马 张蓬元
游金山归,郑兵殴击纵横;及郑知为蓬老,乃过谢罪。张恐郑不安,是早致札于予,言其绝无嫌怨。予送黄明辅至 (第 68 页)
九江,即过郑羽公;而羽公已拜认罪之疏矣。及 蓬元
顾予,再言其事;又差中军官力止羽公,乃追回其疏。
  初七日,史道邻有书至,言黄文麓之船,刘鹤洲亦欲 …… (第 68 页)
  二十七日,刘河游击鲁之玙来见。先是,江北立表海营,营将许大成擅收江南大盗纲舱顾三,又抢崇明船只,鲁之玙直至北江夺回之;大成反诬烧船。田百源盛怒,致书于予,予命吴副总择无主认之船送还之,以修好于田。至是,鲁游戎来报命。徐士璠押兑高镇饷银,至是来谒,备言云间解役之苦。午后,翁艾弟自越中来;所偕李雨公、孙铁骸即令先归,留翁艾弟于署。
  二十八日,阅邸报,知新院已推 张蓬元,
以浙直总督兼苏松巡抚。杨舍守备沈廷谦来,诉宜兴胥吏掯饷之苦。倪伯屏赴武选任,予不及晤,作书与之。吴令 …… (第 78 页)
  二十九日,自予从京口归于毗陵,遇雨雪;至是,连有雨雪,河水遂通。盖自五月不雨,至此六月馀矣。先是,予因苦旱,恐无米,乃与白函三拜疏留绍兴卫漕粮一万数千于吴门。及后米价不甚贵而粮米色恶,人不愿籴,予屡令还南都,而白函三以为不便,且为水涸久停吴门。至是,运弁董用威来见,仍欲起囤于苏,不愿入都。
  三十日,浦剑仙携书籍归,予以四郡志送周安期。遣承役以书启接 张蓬元,
又令材官送马致别于杨龙友。先是,顾子方力言嘉禾朱麟振佳士,且久为督、抚幕宾;予乃聘之。及是至,而予已 …… (第 79 页)
  初五日,高硁斋以书投予,欲卜居吴中,遣守备官杨忠为择地,大概在洞庭也。遣常川中军二员、书吏四名接新院 张蓬元,
且附书于南都,又附家报于止祥兄。先是,予受事之始即誓之三军,必不听一情面而滥用武弁;及考选案出,又申 …… (第 80 页)
  初六日,坐营林国栋自吴门来谒。淮抚路皓月来晤,为嘉定捐助监生张汝悫求宽。
  初七日,提塘官吴自慊来,言枢部混推诸武弁之弊;且知 张蓬元
于十五考选将材,将于二十四日莅任。戴见龙药局事竣,别归武林。冯眉仙以职方监黄虎山之军,给假葬兄;过吴 …… (第 81 页)
  十三日,予以病归,不便疏荐。念各武弁劳苦行间,乃行案奖励;闽兵将洪日升等、浙兵将郑天鸿等别行一案,标下哨官、冲锋皆及而文职不预焉。书吏以署中事烦,请增二名;予以 张蓬元
以总督兼巡抚,业有总督书吏,不便再增,坚却之。 …… (第 82 页)
  十七日,舟中无事,阅冯犹龙所制「列国传」。杨龙友追至一书,尚欲予委陈木叔为镇江江防监纪;不知予已行矣。郑羽公差官候予出境。夜宿含山,令儿辈留守备杨忠及常川中军罗英、徐士璠饭。
  十八日,关东内河总练陆锦为予所革问,来谒。舟中作书与文监纪,因 张蓬元
有聘 …… (第 83 页)
  二十六日,方阅丰庄及水明廊,王云岫过访,弟侄辈俱出候;乃知大嫂欲继予孙,予不可而止。然奕远犹作书理孙,不能无疑也。作书复李瑶圃、路修其两公祖。衙役自松江来,询之,云新院 张蓬元
尚无消息。乃作一书附寄坐营林国栋及署中书吏,又作书复孙内监德化、李梅溪公祖及项弁允师。
  二十七日 (第 85 页)
  初三日,雨甚。督儿辈之课于静者轩。蒋安然过访。简吴令所馈书籍。作书臬司路修其、游戎项允师及姚玄叔、孙铁骸,遣家僮过武林。草吴中事宜,致 张蓬元。
作书复延平司理程锦壶、越二守沈信吾。
  初四日,以小艇谒外父,缉庵昆仲来陪。遇大雪,即归。舟中,阅 …… (第 87 页)
  初五日,午后,雨。以书致谢沈信吾公祖。与内子至家,值何家姊来贺岁。与翁艾弟阅书楼,将移于八求楼后,而以书籍置之化鹿山。又阅密园诸处多见颓败,竹木亦残毁;为之感叹。姜婿天梧来,与之抵寓山,举五簋之酌于四负堂。晚,奕远侄携酌洗尘,留姜婿宿咸畅阁。
  初六日,竟日雨。沈君牧自武林过访;持任君平、汪然明及于户部名沚者书来,知新总督 张蓬元
旧腊二十八日抵京口之任。午后,与君牧谈于烂柯山房,且束山行之装。
  初七日,霁。与沈君牧驾小舟,自 …… (第 88 页)
  十四日,王施仁诊内子脉,言有起色;不知是虚火上炎之象也。得昆山令杨君永言相候书。闻邻人戴我洲有影借之事,怒呵之;程尔瞻来,为力解。季超兄与嫂西渡山归家,来问内子病。连日于调治之暇,草吴中未了军事,致新督院 张蓬元。
  十五日,季超兄同钱溪云过访。午后,与朋寿儿抵家,以灯节拜祖。值张酉度与钱溪云皆在,欲为予家改门 …… (第 89 页)
  十七日,正与戴见龙谈于归云寄,内子忽血晕,以姜汤灌之,始苏。自是时患潮热,而虚弱甚矣。郭介庵晚至,留酌,乃别。是日,张毅儒宗子过访。
  十八日,丹徒令关君键遣候,乃知 张蓬元
十二日始履任。予自还山以来,客候者俱不与晤。山阴徐父母、会稽杨父母、司理陈公祖俱及门不晤而去,俱以一 …… (第 90 页)
  初二日,托任君平作书延吕幼嘉训班孙儿。叔父、七弟至予家,与郑九华共谈往事。得常州太守郭君佳胤、武进令沈君捷书,知武进乱民再逞,又就擒矣。
  初三日,得吴江令叶君翼云书,浦剑仙附一书,知 张蓬元
励精为治,即欲聘戴见龙 …… (第 100 页)
  二十八日,霁,见日色。予先至山,供两先人小像于虎角庵。少顷,内子携女、媳至,居于咸畅阁及八求楼;徐伯调携二儿居于静者轩一带。祝季远亦自城中携室家来,居园之西隅。薄暮,祝季远举五簋之酌于溪山草阁。是日,高圜公自南都来访。

  二十九日,午后,雨。文载弟与金大来至山,谈于读书处。得金秋湘书,知 张蓬元
令孙欲卜居吾越。作书复任正则;时正则在徐父母署中,又致书言硁硁之守。 …… (第 105 页)
  五月初一日,雨。进内宅,谒祖祠。因南都报警,左帅以援立太子为名,破安庆、围池州;许定国引虏骑破天长、六合,迫瓜、扬:乃与叔父及文载弟商避地之策,且议以密园借 张蓬元
令孙。得游戎项允师书,知高杰兵畏虏渡江,为郑羽公所击,覆其百数舟;馀入海,破靖江、杀邑令,大为沿海之 …… (第 105 页)
  初三日,霁。黄明辅总镇以书相候。黄至芜湖,以兵将交代于杨振宗;而左帅报警,乃以旧部兵力战歼其众。且得檄示数箱,抄示于予;黄即易道服,潜行赴粤西任矣。闻黄石斋游柯山,往陪之,共谈于潘楚张书室,观左帅讨马瑶草檄。又观鱼于石宕,觉体中不快;文载弟邀石斋酌于彤园,予乃先归。作书复黄明辅,又复嘉定令钱不识。是日,倦卧,发热。
  初四日,体热,静坐咸畅阁。得 张蓬元
书。旗鼓汝钦恭、标后守备洪祖略各有禀来 (第 105 页)
候,扶病答之。 蓬元
言天下大乱,将图归隐,欲予为其择居所;而大同抚军叶年兄廷桂亦托张浚之来卜居。是日,请吕幼嘉为予诊脉。 …… (第 106 页)
  二十一日,出平原。值山中诸友会讲乡约于平水孔官庙,予预焉;共商行保甲、练乡兵事。仆人从商外父处得报传虏已立定王,人情无不欣喜。及后乃知南中百姓扶立王之明,文武官无一至者;忻城伯赵之龙谕百姓「俟虏来讲款既定,方为扶立之举」。至城之东郭门,以小舟候外父;时传圣驾已抵广德,然亦讹也。即于外家晤郑素予,以商山中巡行规则;乃知惠藩已抵萧山。舟中作书与于公祖,请郑参戎出巡行,且请于西兴创营以防溃兵。抵家,晤李大生。 张蓬元
令孙同金秋湘舅已寄寓密园,又往晤之。予于 …… (第 108 页)
  二十三日,雨甚。为木石诸匠会计工籍。予制道衣,为避世之计。张吉友以书来,求卜居;予以寓山应之。嵊邑武弁吴师乾过访,留之宿。予增充瞻族之田,书引约而以田由付族侄经理。
  二十四日,患头风,小卧。张金吾来访,以道台责治其差官, 张蓬元
书求解之;予方作书,而道台于公祖已抵予村求晤。予出晤之,乃知南中于十五日迎北兵,北兵于十六日入城;旋 …… (第 109 页)
  初四日,李大生至山。邀蒋安然揲蓍,得「大畜」之三爻;予亦以行藏卜之,揲得「明夷」之初爻、三爻。止祥兄至山避暑,邀王云岫同来,共素饭于溪山草阁。午后,李大生同其令兄及钱汪度至山,徐伯调亦至;汪度善天文,云岁星方在浙东。嗣因李年嫂有病,同太医王施仁至山,且为内子诊脉;盖内子时亦觉病甚也。先是,初二日,山阴令传太后懿旨召浙直诸臣钱龙锡等与阁部议事,予亦与焉。是日,草疏以病辞,托李梅溪公祖命书役缮写进呈。又作书与内监孙公德化、总督 张蓬元
及任君平、姚玄叔,遣家奴渡江。先两日,作书于外父,讯其行止;外父亦为皇太后所召也。是日,招李充阳为内 …… (第 112 页)
  初九日,家仆从武林来,乃知潞藩于初七日受皇太后命,初八日登监国之位矣。盖奸人为假报,武林日日报捷、日日迎驾;初六日早,抚按尚欲出关,总镇王之仁已至崇德;及初六下午,大珰数人来,乃不能掩。初七日,皇太后请潞藩谕以监国之意,潞王坚辞;太后泣谕再三,乃受命。初八日,登监国位,杭民大悦。是日,有彩云在藩府上。得商缉庵书,还所逋。薄暮,大雨。坐营林国栋升台金参将,来谒;言吴门旧事。盖 张蓬元
于四月杪与霍鲁斋交代于丹阳,即遣林募渔舟至崇明,是以不预初九日镇江之难。及林五月十四日至吴门,而人民 …… (第 113 页)
  十二日,作书与王东里、孙、李两中贵,辞总督,然未见令旨;盖因北信甚紧,监国有谕亦未及颁,故此旨亦中寝耳。先是,予于初六日上辞太后召命疏,马瑶草已票拟;而因讹传驾至,太后遂不下懿旨。至是,总督之命亦未及见,不知所授何官;时事至

此,真堪痛哭矣!午后,闻予村有与兵格斗者,亟遣人止,已决裂。盖总镇王九如兵迎驾归,觅舟于予家,村中人群起殴之,毙其一;各兵逃去,呼同队五、六十人。一自黄门桥至予新宅, 张蓬元
家丁五人时在密园对射而退;一自梅源桥抢数家至旧宅,张丁又砍之,亦去。予村伤其兵二、系其二、死其二,而 …… (第 115 页)
  二十三日,予以足痛,卧西楼下。得商外父书,知张三府已投册归,即授越之府正。各坊衿耆皆归。相传北师以乡绅未出,意颇不惬;且讹传二十五日有限诸绅朝见语。及外父遣内兄询之张公祖,绝无有也。惟见水陆大将军一示,谓乡绅潜匿山中,不体安抚至意,恐为地棍贫民所掠,深示拊恤之语。予作书与吴期生,商所以自处之道;又以定山房商之。吴期生又因外间讹传予家有招家丁之说,作书与文载弟、奕远侄。得 张蓬元
书,答予吴中馈仪;予复书,又作书托其致书张公祖,为室庐之托。又寓书于其令孙金吾公。 (第 118 页)
  二十四日,令二儿入居傅墺。奕远侄遣急足来,云陈东溟已升正巡抚,张坤庵为副巡抚。陈之差官语 张蓬元,
北师已徵聘刘念台、高硁斋、钱御冷、方书田、徐虞求及予矣。因商何以待之之法。适游戎项允师令一人来,亦云 …… (第 119 页)
  二十七日,项游戎之使者来,云林国栋已赴台州任。得任君平书,云一出则可旋转清宁,胸有成竹,但当世无用之耳。予作一书与林弁之令弟。得 张蓬元
书,言北师于陈东溟初议和时,许浙江一省存我明血食;及东溟再往议,亦云即入武林,而郊迎贝勒亦明言之。及 …… (第 120 页)
  初四日,叔父及文载弟、奕远侄皆有书来,力劝予出武林一见;云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奕远又述 张蓬元
令孙言,八王子已破江西,招降左良玉兵,将自徽州会兵武林班师;吴三桂已自广西收广东、窥闽矣。
     (第 1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