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袁继咸
按《明外史本传》: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户部尚书毕自严议,加派继咸,力陈五可虑。不能从。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将行,以热审在迩,力请宽恤,其意为钱龙锡、 张凤翔
、易应昌发也。已而诸人果获释。迁主客员外郎。主事周镳论宦官削籍,继咸抗疏救之,言陛下恶忠臣沽名,莫若
一道,高八尺底,厚五尺,顶宽二尺。
束鹿县城 旧城在平川地,元至正中筑。明天启二年,滹沱河湮没,巡抚 张凤翔
等相新圈头市,令知县张履端城之创建土城一座,周六里零一百四十步。崇祯九年,知县杨琦增高加厚高,连垛口
郭外,建于万历二十九年,大学士孙承宗记。皇清康熙年间重修,孙奇逢记。一在定兴县河阳渡,
明天启中抚臣 张凤翔
题,建中宪高攀龙颜曰世师堂。一在容城儒学东,明万历四年建。忠烈祠 在府西郭外,康熙六年同知常大忠建以 ……庙 在治南。皇清康熙十一年,张其珍重修。
伏魔大帝庙 在治东。
杨忠悯祠 旧在河阳渡北,明天启中抚臣 张凤翔
题建董役者王永吉祠成,高中宪攀龙题曰:世师堂,康熙三年,水啮祠卸谢荣昌移建河北。
任吕二公祠 在南郭
釐一毫。
永年县
儒学 在县治西。明初在城东北,知县陆礼徙今地。知府华津、知县王铎、沈铨、朱泰、推官 张凤翔
、知县李宜培、张毓泰,相继修。按《永年县志》:明洪武初,在城东北,甚隘陋。十一年,知县陆礼徙于今地。 ……重修。正德九年,知府华津始拓其规而新之。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沈铨、四十五年知县朱泰、万历三十二年署印推官 张凤翔
、四十七年知县李宜培、崇祯六年知县张毓泰、皇清顺治八年知县王报春、十四年知县余维枢、康熙五年知县王家
惠民局 在县治东。
漏泽园 在北门外。
共济庄 在城北五里,万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黄炜创立,知县 张凤翔
捐助,以赡孤贫,今废。
真阳县
县治在城内西北隅,明正德二年,知县齐渊建。七年燬于兵,知县张玺重建,
汝芳铭。
敕葬太仆寺卿邓鍊墓 在快塘。大学士叶向高铭。
赠刑科给事中张元阳墓 在大水源。
刑科给事中 张凤翔
墓 在百一都检讨赵师圣、春坊顾起元两铭。
赠刑部员外郎黄容墓 在鲤湖城上。
赠平阳知县万仓实墓 在后
三间。
察院 在城东北隅,向南,御史台正堂五间,左右列书吏房各五间。二堂五间。二堂后,正房五间。知府 张凤翔
建仪门三间,土地祠在仪门外
左,禁狱在仪门外右。大门三间,后楼三间。康熙二十七年,知府王清贤建,颜曰 ……知简而可建魁星阁,和曲州、禄劝州、元谋县弟子员皆附府学。其经籍祭器雅乐,兵燹无存。皇清康熙五年,知府 张凤翔
、推官林起旦增修。二十二年,奉旨,郡邑重修。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贤,率属重修宫墙、
泮池、坊表。二十八
,广一丈池,深一丈,阔一丈。
束鹿县城池, 旧城,系元至正十八年,总兵元帅八旦所筑。明天启二年,巡抚 张凤翔
于旧城之南三十五里,新圈头市筑今城。周围六里一百四十步,高三丈一尺,广一丈六尺,池深阔俱二丈。
安州
二年己巳 永光 自严 如宠十二月入阁。 洽十一月下狱死。

申用懋十一月任。十二月致仕。 允升十二月下狱。 张凤翔
正月任。十一月下狱。

南居益十二月任。 于汴

  吏部尚书 户部尚书 礼部
前诏。戴引罪求罢,帝不许。自是请起废者再,率九卿乞停矿税者四,皆不省。稽勋郎中赵邦清素刚介,为给事中 张凤翔
所劾,疑出文选郎中邓光祚、验封郎中侯执躬意,辨疏侵之。御史沈正隆、给事中田大益交章劾邦清。邦清愤,尽
然柄素在客,未易逐,此可构也。」遂多方设奇间之,诸人果相疑。而邹之麟既见恶齐党,亦交斗其间。扬言齐人 张凤翔
为文选,必以年例斥宗文、廷元。于是齐、浙之党大离。及是嘉遇五疏力攻,诗教辈亦窘。而浙人唐世济、董元儒
吏部尚书王永光,南京礼部主事王永吉言之尤力。帝怒,将罪之。爌等言永吉不宥,永光必不安,乃止夺俸一年。 工部尚书张凤翔
奏厂、库积弊。帝怒,召对廷臣诘责。巡视科道王都、高赉明二人力辨,帝命锦衣官执之,爌、标、龙锡并救解。
为荣。

崇祯初,起懋康南京通政使。越二年,召拜兵部右侍郎,寻罢。而懋良亦起兵部左侍郎。会京师戒严, 尚书张凤翔
以下皆获罪,懋良得原,致仕去。懋康再起南京户部右侍郎,督粮储。旋引疾归。兄弟皆卒于家。

萧近高
且增辖捕卒,取利几何,乃行重贿?」帝叱之。阅兵部揭有鸿训批西司房语,佳璧亦供受鸿训指,事遂不可解,而 侍郎张凤翔
诋之尤力。阁臣李标、钱龙锡言鸿训不宜有此,请更察访。帝曰:「事已大著,何更访为?」促令拟旨。标等逡巡 ……。先是,四城未复,兵部尚书梁廷栋衔总理马世龙,将更置之,以撼枢辅承宗,基命力调剂,世龙卒收遵、永功。 尚书张凤翔
、乔允升、韩继思相继下吏,并为申理。副都御史易应昌下诏狱,以基命言,改下法司。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
薛国观
薛国观,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四年,擢户部给事中,数有建白。魏忠贤擅权,朝士争击东林。国观所劾御史游士任、操江都御史熊明遇、保定巡抚 张凤翔
、兵部侍郎萧近高、刑部尚书乔允升,皆东林也。寻迁兵科右给事中,于疆事亦多所论奏。忠贤遣内臣出镇,偕同
应昌罪,帝以为轻。杖郎中徐元嘏于廷,镌应台秩视事,应昌论死。四年四月,久旱求言,多请缓刑,乃免应昌及 工部尚书张凤翔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死,遣戍边卫。允升赴戍所,未几死。允升端方廉直,扬历中外,具有
责,何以服耿如杞之死?今且以二州八县之生灵,结一饱飏之局,则廷臣之累累若若可幸无罪者,又何以谢韩爌、 张凤翔
、李邦华诸臣之或戍或去?岂昔为异己驱除,今不难以同己相容隐乎?臣于是而知小人之祸人国无已时也。

岛中官。至是谴归。

绩灿,宇伟奏,安福人。与给事中邓英陈奸吏私派之弊,又进赐环、起废、容谏三说。荐 张凤翔
、李邦华、刘宗周、惠世扬,遂获罪卒。福王时,复官。

彦芳、绩灿两人者,皆以天启五年举进士。彦芳授莆
懋衡亦请信明诏,帝益怒,并夺其俸,且命益重前贬谪官邹元标等罚,欲以钳言者。诸阁臣力争,乃止。而给事中 张凤翔
迎帝意,劾企仲他事,遂削籍。天启初,起太常卿,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老致仕。师仲父轩,吏部郎中,尝著《 ……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陜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 工部尚书张凤翔
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 凤翔。
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郎中王建侯诬己。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
『卿与吏部实心任事,天下不难为』。乃退。翰林院编修黄道周疏救钱龙锡,谪外。
  夏四月,上念旱,释前 工部尚书张凤翔
、左副都御史易应昌、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于狱。释故大学士钱龙锡狱,戍定海卫。
  八 …… (第 14 页)
  六月,罢各道监视太监。谕曰:『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事悉以委之大小臣工。比者多营私,罔恤民艰;廉谨者,又迂疏无通论。己巳之冬,京都被兵,宗社震恐,此士大夫负国家也。朕不得已,用成祖监理之例,分遣各镇监视,添设两部总理虽

一时权宜,亦欲诸臣自引罪。今经制粗立,兵饷稍清,诸臣应亦知省;其将总理、监视等官,尽行撤回,以信朕之初心。张彝宪俟漕竣,即回监供职』。惟关、宁密迩外境,高起潜兼监两镇暨内臣提督如故。
  七月,流贼至 凤翔
西关口,称奉督、抚檄,安插城内。守臣知其诈,绐以门不敢启,须缒上城;先登三十六人,尽杀之。总督陈奇瑜 (第 18 页)
借辞地方官绅挠偾抚局,以激上怒;命缇骑逮宝鸡知县李嘉彦及 凤翔
乡绅孙鹏等五十馀人,下刑部狱。
  八月,召群臣于平台,问谁堪冢宰、总宪者?吏部左侍郎张捷曰:『臣之 …… (第 18 页)
  九月,北骑从建昌冷口还,守将崔秉德请率兵遏归路。总监高起潜不敢进,扬言当半渡击之;侦北骑出口,起潜始进石门山,报斩三级。禁文武舆盖器饰之僭。起守制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命采平阳、 凤翔
诸矿,以储国用。
  十一月,下左都御史唐世济于狱。世济以「边才」荐故兵部尚书霍惟华,上谓「惟华逆党 …… (第 25 页)
  十二月,前大学士周延儒赐死,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伏诛。延儒当中外交讧,竟无能为上画一策。其罢内监、撤厂卫,内臣恨之,乘间媒;上俱不信。迨延儒视师,诸珰尽发其蒙蔽状,上始信之。吴昌时事发,圣怒益不可回。逮至,羁郊外僧寺,赐绳,勒令自尽;三日后,始许收殓。李自成陷甘州。先是, 凤翔
、兰州开门迎贼;贼渡河,庄浪、凉州二卫俱降,遂围甘州。乘夜雪登城,巡抚甘肃都御史林日瑞、总兵郭天吉、 (第 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