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吴氏
  朱宏宪妻曹氏   叶正蓁妻刘氏
  鲁近京妻曹氏   陈遇麒妻徐氏
  姚允逵妻周氏    章正宸
妻沈氏
  黄道开妻上官氏  巫如衡继室伍氏
  蓝陈斌妻许氏   蔡一橙妻黄二姐
  陈应遇妻李氏 ……学,留京邸家贫。氏奉舅姑尽礼,尝刲股以愈姑疾。单居五十馀年,及子士镇官长史,封氏宜人。女适余增远。 章正宸
妻沈氏
按《会稽县志》:沈氏, 章正宸
妻。性笃,孝贤而有气节。当 正宸
未第时,以纺绩佐夫读。及 正宸
登第入谏,垣两下狱,同官为之危惧。氏曰:岂清白如此,圣明终不鉴耶。不为变色。殆 正宸
离家后,布衣茹素,屡遭危险,以义命自安。乡党重之。
黄道开妻上官氏
按《光泽县志》:上官氏,教谕忠公
     章世仁
  章惟一      章正岳
  章光岳      章文炳
  章世纯       章正宸
  章晋锡      章可试
  章旷       章诤
  章明宠      章简
  章尚絅   ……:章世纯,字大力,临川人。博闻强记。举天启元年乡试。崇祯中,累官柳州知府,闻京师变,悲愤,遘疾卒。 章正宸
按《明外史 章正宸
传》: 正宸,
字羽侯,会稽人。有学行。举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帝特命入阁辅政。 正宸
上言:应熊见摈廷推,何缘特简。因力诋其狼藉,封靡请寝前命。帝大怒,下狱拷讯,削籍归。九年冬,有诏起废,召为户科给事中。十四年,屡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中外。仰望丰采,而门多杂宾。 正宸
其门生也,独不肯附会。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福王立,召复故官。马士英辈忌 正宸,
居言路,遂用为大理丞,已见国事日非,请假归。鲁王监国,起吏部左侍郎,不受。仍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阁,而以徇情滥举责日宣等回奏。奏上,帝怒不解,复御中左门,太子及定、永二王侍。帝召日宣,声甚厉。次召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
、河南道御史张煖,及玫、可壮、三谟,诘其妄举。日宣奏辩。帝曰:女尝言秉公执法,今何事不私。 正宸
奏:日宣多游移,臣等常劾之。然推举事,实无所徇。日宣复为玟等三人解。帝命锦衣官提下日宣等六人,并褫冠 ……郎中以下罪有差。御史王汉言:枚卜一案,日宣等无私。陛下怀疑,重其罪,刑官莫知所执。不听。狱上,日宣、 正宸
、煖戍边,玫、可壮、三谟削籍。久之,赦还,卒。
李长庚
按《明外史·毕自严传》:李长庚,字酉卿,麻城
疏纠从贼诸词臣周钟项煜杨汝成杨观光等二十馀人请法司定罪时马士英当国,锡畴雅不与合。而其掌铨颇不协人望 给事中章正宸
、熊汝霖劾之,遂乞祭南海去。明年春,御史张孙振力颂体仁功,请复故谥。诋锡畴持论偏颇居官狼籍遂勒致仕。
于南京,刘泽清首荐捷,马士英继之。诏下廷议,多持不可。其年八月,魏国公徐弘基复荐之,遂以内传起故官。 给事中章正宸
等疏谏,被责让。十月,吏部尚书徐石麟罢,士英拟用张国维,而阮大铖以内传用捷。士英骇愕,以此惮大铖。捷 ……金光辰
按《明外史·张玮传》:金光辰,字居垣,全椒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视西城。内使周二杀人,牒司礼监捕之,其人方直御前,叩头乞哀。帝曰:此国家法,朕不得私。卒抵罪。京师大风雹,疏陈崇治体,课实行,明功罪,预国储,端化源,广言路六事。 给事中章正宸
言事下狱,抗疏救之。张捷荐吕纯如,光辰既廷驳,退复上疏极论,事乃止。出按河南,拮据兵事条奏,至三百馀
列传十
  明六
  萧近高      郭尚宾
  魏呈润      赵东曦
  吴执御       章正宸
  姜埰       方士亮
  熊开元      许誉卿
  黄绍杰      李世祺
  詹尔选 ……徒三年。执御初行取入都,延儒遣元功招之,不赴,后竟劾延儒。其学以立诚为本,立朝更著风节。久之,卒。 章正宸
按《明外史本传》: 正宸,
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举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疏请帝法周、孔,仁义黜管、商,富强。则太平可坐致报闻。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帝特命入阁辅政。 正宸
上言:应熊见摈廷推,何缘特简。今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奈何复使狼傲之人,与赞平明之 ……光辰、龚廷献、给事中范淑泰、吴麟徵、傅朝佑论救,皆不听,竟削籍归。九年冬,有诏起废,召为户科给事中, 正宸
因言起废旨屡下,而与臣同列名。若词臣刘必达、杨世芳等已死,乞敕所司速举。帝纳之。药厂灾,坏公私庐舍无算。 正宸
言火于五德为礼,礼教不修,火灾乃见。陛下临御初,未以沽名市德疑大臣,顷大臣救郑三俊、钱谦益忽为是言, ……悯,而户部主事李凤鸣谓,善言不可退灾星,亦一无礼也。帝是其言。时厂卫务罗织人罪,而巡捕武弁从而效之。 正宸
言:京师死刑,视四方独多,其处决视四方又独速。请申饬厂卫巡捕官。帝令司巡捕者,回奏,气势少衰。十四年,屡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中外仰望丰采而门多杂宾 正宸
其门生也独不肯附会。十五年,正旦朝会,帝进延儒等揖之,待以师傅礼。 正宸
因言:陛下隆礼阁臣,阁臣宜积诚以格君心。不与中官作缘,不凭恩怨起见,不以宠利居成功,不以爵禄私亲昵。语皆风延儒。及宣大缺总督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 正宸
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 正宸
复劾其行贿事,帝不纳。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 正宸
止之。延儒再召颇得冯铨力,欲以守涿功复其冠带, 正宸
与金光辰力争,事遂寝。寻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荐李继贞、李邦华、史可法、孙传庭可代,及松山师,覆请先正 ……四镇,分渡河淮,与江北山东协力,互为声援。且请缟素率师,驻跸淮上,时不能用。内传用张有誉为户部尚书, 正宸
以有誉虽有望,而中旨不宜出,抗疏力争。有誉卒以廷推用。魏国公徐弘基等公疏,荐张捷,命下部议,并议前户部主事邹之麟、前御史张孙振、刘光斗起用。 正宸
分别论诸人,稍宽捷而力诋之麟、孙振、光斗。马士英不悦,拟谕诘责,回奏上,获免。寻以安远侯柳祚昌荐,起用阮大铖, 正宸
又力争,且曰:朝廷如此举动,邸报流传,见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顾骇愕,谓负掖垣职掌,万死何辞,乞先放臣归里。士英辈忌 正宸
居言路,遂用为大理丞。已,见国事日非,请假归。鲁王监国,起吏部左侍郎,不受,仍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延儒,朝佑言:坤未尝操弹劾权,不宜侵阁臣,而延儒当遣内臣之始,举朝力谏,不肯以去就争,皆有罪。不纳。 给事中章正宸
、庄鳌献言事获谴,抗疏救之。屡迁工科左给事中,疏陈当务十二事:一纳谏,二恤民,三择相,四毋以内批用辅
张凤翮
按《明外史·司五教传》:里居参政张凤翮,字健冲。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中官御史,极论四川巡抚王维章贪劣,而请召还 给事中章正宸,
不纳。出按云南,还朝,言:陛下议均输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而讨贼诸臣泄泄沓沓,徒糜数百万金钱。帝纳其言 ……赋至一千七百馀万,请遣科道官督徵。帝大怒,责抚按回奏。淑泰言民贫盗起,逋赋难追,督不从。给事庄鳌献、 章正宸
建言下吏,抗疏救之。吏部张捷荐逆党吕纯如,淑泰极论其谬,并论大学士王应熊朋比行私,无何又劾捷徇应熊意
安知县徐汝骅用贿首荐牍,麟徵发其奸,并劾湖广巡按白士麟广建生祠,立碑播谣颂伪吏乱真。诸人多获谴。同官 章正宸
以劾王应熊下诏狱,麟徵论救。漏刻博士周长庚疏谄中官,且请搜括,麟徵力驳其谬。寻上疏乞假葬父,自引六罪
功,有议用可法者。御史刘逵言:可法理漕有效,不宜易。乃已。廷议将易,兵部尚书陈新甲、尚书刘遵宪、言官 章正宸
等十一人,并举可法。章下,吏部尚书李日宣等言:可法文武才,而漕事方亟,宜俟报竣,召用。乃复留。十六年
安所得哀诏哉。鸣骏乃发丧。哭临毕宗周问师期,鸣骏以甲仗未具对。宗周知其不足有为。乃与故侍郎朱大典,故 给事中章正宸
、熊汝霖召募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官。宗周以大仇未报,不敢受职,其年六月,疏陈时政四 ……横颍、亳间。大典率总兵刘良佐等击破之,叙赉有差。大典在事七载有保障功,然不能持廉,屡为给事中方士亮、 章正宸
沈迅御史郑昆贞忻城伯赵之龙等所劾,诏削籍候勘。事未竟,而东阳许都事发。许都者,诸生,豪侠负气,愤县令
储干
按《宜兴县志》:储干,字刚夫,改字康夫。少为诸生,有声及学于钱一本,遂弃举业,专心学道,人以为迂,独浙江 章正宸
一见,执弟子礼直指使,祁彪佳闻其贤,请见不得,欲索所著书荐于朝,干以疾辞,乃表其门曰:理学真儒所著有
可。遂谥诸人,削体仁谥。吏部尚书张慎言去位,代者徐石麒未至,命锡畴摄之。时马士英当国,锡畴雅不与合。 给事中章正宸
、熊汝霖劾之,遂乞祭南海去。明年春,御史张孙振力颂体仁功,请复故谥。遂勒锡畴致仕。南都失守,锡畴乡邑
力。六年冬,廷推阁臣,应熊望轻不与,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何吾驺并入参机务。命下,朝野胥骇。 给事中章正宸
劾之曰:「应熊强愎自张,纵横为习,小才足覆短,小辨足济贪,今大用,必且芟除异己,报复恩仇,混淆毁誉。 ……成命,别选忠良。且讹言谓左右先容,由他途以进,使天下薰心捷足之徒驰骋而起,为圣德累不小。」帝大怒,下 正宸
诏狱,削籍归。有劝应熊为文彦博者,应熊咈然,佯具疏引退,语多愤激。屡为给事中范淑泰、御史吴履中所攻,
阁,而以徇情滥举责日宣等回奏。奏上,帝怒不解,复御中左门,太子及定、永二王侍。帝召日宣,声甚厉。次召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
、河南道御史张煊,及玫、可壮、三谟,诘其妄举。日宣奏辩。帝曰:「汝尝言秉公执法,今何事不私?」 正宸
奏:「日宣多游移,臣等常劾之。然推举事,实无所徇。」日宣复为玫等三人解。帝命锦衣官提下日宣等六人,并 ……以下罪有差。御史王汉言:「枚卜一案,日宣等无私。陛下怀疑,重其罪,刑官莫知所执。」不听。狱上,日宣、 正宸
、煊戍边,玫、可壮、三谟削籍。久之,赦还,卒。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
!」鸣骏乃发丧。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乃与故侍郎朱大典,故 给事中章正宸
、熊汝霖召募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官。宗周以大仇未报,不敢受职,自称草莽孤臣,疏陈时
卷二百五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许誉卿 华允诚 魏呈润 毛羽健 吴执御 章正宸
黄绍杰 傅朝佑 姜埰 熊开元 詹尔选 汤开远 成勇 陈龙正
许誉卿

许誉卿,字公实,华亭人。万历四 ……灿授兴化知县,又皆以治行高等擢崇祯四年御史,并有声。其免官也,又皆以荐才不中,与吴执御同论谴云。 章正宸

章正宸,
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 正宸
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 ……」帝大怒,下狱拷讯,竟削籍归。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礼之特重。 正宸
出其门,与支拄。岁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 正宸
曰:「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宠利居成功,毋以爵禄私亲昵。」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 正宸
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 正宸
止之。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 正宸
争之,事遂寝。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会推阁臣,救李日宣,谪戍均州。语在《日宣传》。

福王立,召复 正宸
故官。 正宸
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四方响应。宜亟檄 ……人应运而出哉?」魏国公徐弘基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之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祚昌等荐起阮大铖, 正宸
并疏谏,不纳。改大理丞, 正宸
请假归。鲁王监国,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黄绍杰

黄绍杰,万安人。天启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边警,未报也。明年春,责以颠倒贤奸,恣意讪侮,廷杖六十,创重而卒。

当时台省竞言事,言不中多获谴。 章正宸
、庄鳌献、李汝璨之徒好直谏,朝佑尝疏称之。
庄鳌献、李汝璨
鳌献,字任公,晋江人。崇祯六年,由庶吉士
一千七百余万,请遣科道官督征。帝大怒,责抚按回奏。淑泰言民贫盗起,逋赋难以督追,不从。给事中庄鳌献、 章正宸
建言下吏,抗疏救之。

吏部张捷荐逆党吕纯如,淑泰极论其谬,并论大学士王应熊朋比行私,劾捷徇应熊意,
及副都御史房可壮、工部右侍郎宋玫、大理寺卿张三谟,石麒与焉。召对便殿,石麒独不赴。及是帝怒,戍日宣及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
、河南道御史张煊,夺可壮、玫、三谟及谳狱左侍郎惠世扬官。石麒代世扬掌部事,旋进左。

当是时,帝以威
骂益厉,乃被磔。

乡官张凤翮,字健冲。天启五年进士。崇祯中官御史,极论四川巡抚王维章贪劣,而请召还 给事中章正宸,
不纳。出按云南,还朝,言:「陛下议均输再征一年,民力已竭,讨贼诸臣泄泄沓沓,徒糜数百万金钱。」帝纳其
  六月,免开封、河南、归德、汝州去年田租。谕各省直停刑三年。进蒋德璟、黄景昉、吴甡东阁大学士,且责吏部:『会推大典,自当矢公矢慎!今称诩徇情,如房可壮、张三谟、宋玫并与推举,此岂大臣之道』!次日,召廷臣于中左门赐馔,上青袍,皇太子、定王、永王绯衣侍。上诘吏部尚书李日宣曰:『朕屡谕「诸臣有宁背君父,不背私交;宁隳职业,不破情面」两语。昨枚卜犹滥举如此,况其他乎』!日宣奏辩。上又责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
、河南道御史张。阁臣力为救解,不听。明日,下日宣等六人于理;日宣等戍边,可壮等削籍。命侯恂以兵部侍 (第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