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金光辰金九陛列传
金光辰字居垣滁州全椒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督
饷宁关谕止哗兵之乱擢监察御史巡视西城获营兵
为盗者七人立诛之辇下肃清内使周二以奸杀人即
移司礼监往捕周方值御前被收乞哀帝曰御史所执
者祖宗之法朕何敢私卒抵罪由是益有声六年命视

太仓库寻兼理新饷及节慎库时流寇大乱中原用兵
新旧饷增九百馀万吏丛为奸帝用军兴法诛后期者
不能应光辰请定条例钩考事得就理五月京师大风
电上言崇治体课实行明功罪预国储端化原广言路
六事会 给事中章正宸
以紏新辅王应熊下狱具疏救
之引阳城沮裴延龄吕诲论王安石为比不听明年八
月帝御平台赐诸大臣笔札令举堪任 (第 19a 页)
耳而不欲闻如有恶鬼附之者
安得不亡人天下乎嗟乎志败气馁乌足以负荷军国
大事哉先生之言若操左劵矣
   章正宸
(第 16a 页)
章正宸
(第 16a 页)
羽侯
会稽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以乡
会试俱冠经有名阁臣温体仁私招之不往出为礼科
给事中王应熊与田戚畹通降 (第 16a 页)
中旨入阁不由廷推廷

臣莫敢言 正宸
疏諌曰岂有枚卜降中旨者在皇上出
此必为特用易感恩却众议则众绝窥伺顾天下事未
有不顺人情而可以有济者也 (第 16b 页)
而应熊亦惟非人情故
不可用夫徇情与顺情名同而实异振作与操切事近
而用殊今廷臣纵乏人奈何使傲狼之夫赞平成之治
哉上怒下诏狱镇抚曰新进妄言耳无他肺肠 正宸

而叹曰新进直言则有之未妄也时词臣马世奇为解
于应熊应熊遽离坐掷茗碗去及登车乃叹曰坏天下 …… (第 16b 页)
者东林诸公也不杀 正宸
无以破门户之固会科臣庄
鳌献等力疏救革职既而应熊败起户科是时体仁务
刻深结曹王诸内侍毛举苛细至军国大 (第 17a 页)
事概置不问
科道官钳嘿每谀曰圣朝无阙 正宸
益以此责望辅臣
甫复官拜疏沥谢痛言左右阘茸宰执上下皆惜身家
保禄位与内侍相关通名为线索其言不可闻上亲 …… (第 17a 页)
考功大法可金钱
贸也是又无礼也磨勘试卷该科职掌今阁臣即旧科
臣也有批抹而无纠参是骫法也骫法亦无礼也诸
所劾皆直指嗣昌国观而上方向意嗣昌因谕曰辅
臣不必苛求然终韪其言十五年元日上朝贺毕宣阁
臣延儒上殿东向 (第 18a 页)
长揖称先生曰先生其辅朕朕将端
冕以求之 正宸
闻之欢呼入颂圣德且微责延儒以巧 …… (第 18a 页)
佞难报称累数千言上深叹赏呼汉子而延儒为 正宸
会试主考见其疏大恨尝就 (第 18b 页)
正宸
握其手叹曰朝廷事
大家可为何必执意见以与物忤 (第 18b 页)
正宸
悚然曰亦惟视
为大家事故不敢徇以私耳延儒色变既而欲复旧辅
冯铨以冠带铨延儒主考也 (第 18b 页)
正宸
复争之延儒大怒曰
吾固无望于汝矣而欲我亦如汝耶会上骤用修撰魏
藻德入阁召对中左门语不合延儒遂摭前事并 …… (第 18b 页)
均州十七年三月太常吴麟徵以掌科升任荐 正宸

代命甫下而京师陷 (第 19a 页)
正宸
同左都刘宗周缞绖哭杭州
责浙抚黄鸣俊起兵勤王而以丁艰归庐墓又一年江
南下大哭三日别墓逃入深山不知所终 (第 19a 页)
   承光(邹人孟子裔孙袭职五经博士天启二年妖/贼徐鸿儒陷邹城承光被执骂贼不屈见杀)
(赠尚宝/少卿)范淑泰(滋阳人崇祯进士授行人迁给事/中上陈时政五事又言搜括借助)
(之非又强兵之法皆切中时弊疏救给事中庄鳌/献 章正宸
劾大学士王应熊吏部侍郎张捷言皆) (第 21a 页)
  起恒(字震生山阴人崇祯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广/州知府衡永兵备副使所至民怀其德十六)
(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走起恒独坚守永州唐/王时擢户部右侍郎督湖南钱法永明王时拜文)
(渊阁大学士从王奔南宁以阻孙可望王封为其/将贺九仪所杀投尸于江流十馀里泊沙渚间虎)
(负之登崖葬于山麓/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崇祯)

(第 39b 页)
  起恒(字震生山阴人崇祯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广/州知府衡永兵备副使所至民怀其德十六)
(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走起恒独坚守永州唐/王时擢户部右侍郎督湖南钱法永明王时拜文)
(渊阁大学士从王奔南宁以阻孙可望王封为其/将贺九仪所杀投尸于江流十馀里泊沙渚间虎)
(负之登崖葬于山麓/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章正宸(字 羽侯
会/稽人崇祯) (第 39b 页)
  去贺逄圣亦以告得请止首辅周宜兴延儒次辅
  陈井研演在直一日上允阁请下吏部枚卜吏部
  尚书李日宣令选郎卢化鳌约会吏科都 给事章
  正宸
掌河南道张煊照例内外兼推以蒋少宗伯
  德璟黄詹翰景昉姜南玺卿曰广王少宗伯锡衮
  倪大司成元璐杨少 …… (第 20a 页)
  敢循例轻入若诸臣才品原具在圣鉴中止是臣

  才识疏浅未及详确臣该万死上曰吏科 章正宸
  
河南道张煊来又曰房可壮宋玫张三谟来上曰
  你看三臣是否堪任阁员日宣奏臣初推十三员
  犹以为多后奉 …… (第 23b 页)
  臣所敢知今日之用否在皇上非臣所敢必臣但

  知三臣原不愧枚卜上曰 章正宸
张煊如何说二
  臣奏冢臣凡事相商臣等亦相规勉如此事有一
  毫徇私纳贿臣等可必其无三臣才品原俱可用 …… (第 24a 页)
  翻阅经史触发理趣考证事变无事而静有感辄

  通阙失无自来矣
   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
忻闻下济疏履端肇庆群
  寀呼嵩有喜天颜忽遣中使宣阁臣入殿一时鹓
  鹭咸愕眙为希有盛事引伫良久导驾 (第 47b 页)
  博罗韩氏女
明末广州乱后有周生者市得一裤丹縠鲜好置床侧
衣桁上夜分将寝忽一好女子搴帏惊问之曰妾非人
也生惧趋出比晓邻里闻之竞乘侦视闻有人声自裤
中出若近若远久之形渐见姿首绰约若在轻尘曰妾

博罗韩氏女也城陷被贼俘掳横见凌逼骂贼而死此
裤平生所著故附之以来诸公倘见怜悯为作佛事当
往生净土永脱轮回言讫呜咽众共叹异乃为召僧礼
佛焚裤自是遂绝程职方石臞说
   章格庵
黄州曹石霞(胤/昌)崇祯己卯解元癸未进士以文章名世
父卒官顺宁旅榇未返万里入滇顺宁有民家生一儿
七岁 (第 1b 页)
不言一日忽语父曰楚人曹石霞吾门生也今日

至此当往见之家人疑怪不信儿辄自往父母尾之至
通衢果有肩舆来者儿从稠人中直前止其舆字而呼
之曰石霞吾待汝久矣曹愕然儿又曰此地未可语当
至邸舍告汝既至邸儿又曰可屏人阖户如其言儿南
向坐曰我 章格庵正宸
也一念之误三堕轮回始在豫
继在粤在此候汝又数年矣今可随我去乎曹叹讶再
拜曰某以父榇未返葬间关万里远涉 (第 2a 页)
 知州 靖 晋
栗 郑环瑶夫       太常 靖 杭
  宋繐伯敬       太宰 历 河
格  章正宸羽侯      
吏侍 末 越
枊 伍方公矩       知州 成 秀 (第 10b 页)
   道墟十八图咏序
予少时与章君含可同以小试受知于王雪于师而予以
国朝初年为怨家所搆会顺治辛卯章君登贤书遂于
填亲供时为予讼冤于部使军门一时闻者争颂之曰道

墟君道墟君暨予入史馆草崇祯朝都给谏 章格庵先生
史传气节凛然叹道墟地灵产奇士为东江冠而惜乎继
起者不再闻焉近得章泰占宗之读其诗壮浪跳掷摆落所拘
管而 (第 1b 页)
四十人姓氏欲尽杀之时公方之南中上书
阙下而祸作公里中有奄党首紏刘忠介公并及其三
大弟子则祁都御史彪佳 章给事正宸
与公也祁章尚
列名仕籍而公以朝不坐燕不与之身挂于弹事闻者 (第 5a 页)
祁虎子 章格庵
非受业者讹也曰山阴陈先生尧年字
敬伯会稽章先生明德字晋侯山阴朱先生昌祚字绵
之服勤于子刘子最久者也敬 (第 6a 页)
伯居石家池在蕺山右
子刘子开讲首在其塾党祸之烈也子刘子子贞孝君
汋尚少托之敬伯曰子吾之王成也而明德为 格庵

从白马山房之会陶石梁弟子多异说明德辟之力绵
之居即在蕺山下其解吟轩子刘子讲堂也朝夕不离
杖履所造 (第 6a 页)
  周躄堂事辨诬
徐都御史心水之被拘于海上也躄堂以知巳之感挺
身救之请代拘而遣心水以饷赎心水既归所许饷不
偿诺躄堂以是受拷足为之躄有为之释言者始得脱
心水深惭负于躄堂及相见躄堂无怨言踰年心水死
躄堂以诗挽之极哀君子以是叹为不可及吴农祥妄
言为躄堂以受拷故凶终于心水是未读躄堂之诗者
也农祥自居于躄堂生死之交谓当躄堂临没时亲呵
护其集以归其家而谬戾至此且躄堂以戊子救心水
事毕即归而农祥谓在辛卯翁洲破后者尤非也农祥

所作拟史诸传如朱孩未 章格庵
张苍水事大半舛错
全无考证然犹可曰此皆前辈巨公故不免耳视而目
听若躄堂则既冒托于生死之交而亦从而诬之 (第 21a 页)
  与赵谷林辨啸台集中纪苍水事迹书
吴农祥啸台集其文散漫冘长固不足言而所纪明季
事尤失实如谓刘阁部中藻与李尚书向中挥戈海上
瞿临桂死黔中陈大樽之殉节隆武赠官(大樽死于丁/亥隆武亡于)
(丙/戌) 章格庵
为阁部(章官/少宰)信口妄言欺世人之不知愚不
能屈指数也请但以张侍郎一传言之其曰监国赐公
进士出身授 (第 22b 页)
不无太过至以卫狱处言官自今
日始所伤国体似非细故臣犹记枚卜会推之役干触
圣怒诸臣各得罪以去然若惠世扬 章正宸
者舆论至
今惜之辄有言于皇上之前则夫大谴大呵之法终不
可不慎所施矣乃臣于是而更有进焉我皇上既以责
难 …… (第 18b 页)
  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今革职臣刘宗周谨奏为恋阙
瞻天恭申谢悃事臣宗周以罪蒙谴已于本月初七日
辞朝出城际此时艰惓惓不能忘君父因而栖迟累日
恭遇万寿昌辰以草野效封人之祝而臣乃逡巡行矣
伏念臣通籍四十二年前后仕于朝者仅六载有馀遂
荏苒以逮老终撄罪戾辜负圣明犹荷鸿慈俾得暂延

耕凿于圣世从此永辞阙廷而臣之顶踵与之俱尽矣
臣能不泫然于临岐之际乎盖臣每痛念时艰而重有
感也今流寇之祸亟矣言守言禦万无几幸所恃一人
克艰于上臣工交警于下相与一德一心共奏卧薪尝
胆之效而事殊有不然者上愈艰而下愈玩上愈亟而
下愈缓上转愈疑而下亦愈以解体于是上知廷臣之
不足与有为也而一日起旧辅王应熊矣臣颇记应熊
初进阁时曾经旧科臣 章正宸
(第 36b 页)
正宸
因而下狱未 …… (第 36b 页)
几应熊以罪去始召用 正宸
至今应熊之弹墨未乾也
而陛下复毅然用之诸臣亦付之无言将前此之弹者
是乎非乎夫世道之所以常治而不乱者徒 (第 37a 页)
心由此一旦亦
世道之庆也弟老矣一切无以报知己惟阖门待尽而
已临风布怀仰候兴居万福惟为道自珍

  与 章格庵
掌垣(讳正宸)

  道驾归省甚渴鄙怀会衰病日深艰于出户不及走晤
数年作别所欲一言者嫠妇不恤其纬而忧 (第 32a 页)
  冯留仙诗义序 过黄孚先小楼诗
  过诸九徵书舍诗 张心友墓志铭
  答万充宗论格物书 黄醒庵府君传
  陈叔大四书述序  章格庵先生
行状
 卷第二
  张元岵墓志铭 卓子孟墓志铭
  吴处士墓碣 诸敬槐墓志铭
  脚气诗 徐忠襄神道 (第 2b 页)
来议
论迫狭圣伏神徂日益无考人人私其瓮天将子之学愈
进则彼之绳益急吾子其亦能自信巳乎
  吏部左侍郎 章格庵先生
行状
会稽章誉持 (第 14a 页)
格庵先生
家传以余为先生同门友也再拜
乞行状将以上之史馆先生在崇祯间为一代眉目岂可
今其遗事舛驳零洛乎谨以故所 (第 14a 页)
闻见状之先生讳 正宸
(第 14a 页)
羽侯
别号 (第 14a 页)
格庵
会稽人也为道虚望族祖 父 先生
为子刘子内侄从而禀学为人诚朴近道深为子刘子之
所契许举崇祯庚午乡试归 (第 14a 页)
亲前辈得其一言
终身奉为药石许淮安同生初见先生语之曰为官自居
乡始子其慎诸先生由此一生无竿摩郡邑之事 章给事
格庵
邂逅先生谓曰近名事慎勿为之选政其一也先生
憬然从此断手先生楷模前辈风范其与人言亦不肯作
一熟软语同学 (第 2a 页)
何是不隔底句庵拟开口师便打复
示颂云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根境脱
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 章格庵居士
问如何是格物道理师以扇击禅床云
会么士云不会师云不会将甚么做文字士陈注文
师云这是朱子底格物如何是居 (第 0567b 页)
行门深万象森罗咸称誉休称誉满口谛只恐他年诱济人林泉未必能留住」
#+END_VERSE


** 寄 章格庵
太史

#+BEGIN_VERSE
「 休老荆南最深峪岩畔藤萝缚茅屋萧萧冷落十年馀閒看春山红又绿思君 (第 0596c 页)
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甲申之变,一日七至中枢史可法之门,促以勤王,福王立,议推科臣,总宪刘宗周、掌科 章正宸
皆举元辰为首,而马士英密遣私人致意曰:「博士曷不持门下刺上谒相公?掌科必无他属。」峻拒之。中旨仅授刑 ……之先?臣原以身先之!」乃解县事,以兵科都给事往军前。时驻兵江上者,有方国安、王之仁、孙嘉绩、熊汝霖、 章正宸
、郑道谦、钱肃乐、沈光文、陈潜夫、黄宗羲,咸各自为军,兵饷交讧,莫敢先进。既不予玉藻以饷,复陈划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