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学士高、姜两公、冢宰藐姑张公、虞求徐公、司寇石帆解公、总宪念台刘公、佥宪六修郭公、中丞世培祁公、大理 格庵章公
、太常月如詹公,一时众正皆去国,群小连类以进。蔡奕琛以少宰入内阁,张捷为吏部尚书、陈盟为礼部尚书,杨 …… (第 122 页)
,兼兵部尚书督师。封方国安镇东侯、王之仁武宁侯,郑遵谦义兴伯,晋孙嘉绩、熊汝霖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 章正宸
、于颖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飗俱为佥都御史。画江而守,分汛防遏,联会哨,昼夜巡 …… (第 133 页)
,以致诸军深入无功而还。
  丙戌,又以田仰、陈盟、柯夏卿、谢三宾,同入纶扉秉政。晋孙嘉绩、熊汝林、 章正宸
为阁部; (第 134 页)
正宸
辞不受。李之椿疏请西征,加衔大学士,而以李白春摄冢宰,王梦锡为司农。春仲,辽将张国柱航海至蛟关,随路 (第 134 页)
  镇国中尉侯考吏部朱统疏纠姜曰广,词连史可法、吕大器等。礼科给事中袁彭年

疏言:中尉有奏,请先启亲王参详可否,然后给批奏。若俟考吏部则与外吏等,应从通政司封进。今何径、何窦,直达御前,宜加禁戢!通政使刘士桢言:曰广劲骨戆性,守正不阿;居乡立朝,皆有公论。统何人,不由职司,飞章越奏?此真奸险之尤,岂可容于圣世者!皆不听。先是,吕大器奏士英卖官鬻爵、败法乱纪诸罪,而曰广事事与士英为忤,故士英授意诘之。大器予告去,曰广降调;而换授统为行人。
  内批予封疆失事太监孙呈琇原官。 章正宸
疏争,不听。
  卿史祁彪佳论诏狱、廷杖、缉事三大弊,票拟革禁发改。高弘图言:拟票发改,不审内廷何人 (第 20 页)
  二十六(辛巳),赐北京殉节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二十二人赠谥、祭葬有差。
  二十七(壬午),姚思孝大理少卿。吏科 章正宸
言:『内批用张捷非制』;有旨:『前解学龙荐叶廷秀亦经批升,何以寂无一言』?
  二十八(癸未),故辅 …… (第 12 页)
  十六(辛丑),内阁题补中书多人。王右佥都,巡抚登莱、江东。太监袁升请催各钞关税银。遣行人洪维干催督钱粮。牟文绶总兵荆州。移黄得功驻庐州、高杰驻徐

州。
  十七(壬寅),叶重华广西按察使。陆朗复讦冢臣说谎。
  十八(癸卯),吏部 章正宸大理丞。
录梅殷后一人为散骑。召降贼刘侨,补锦衣。命刘泌宣谕西蜀,即留王应熊军前赞画。越其杰奏□□银。给楚藩朱 …… (第 15 页)
  初七(辛酉),凌駉实授御史。命何腾蛟以兵部侍郎总督川、湖、云、贵、广西;召杨鹗回部。安远侯柳祚昌自言定策功高;斥之。以巢湖民船为保甲。
  初八(壬戌),高杰荐旧臣黄道周、黄志道、解学龙、刘同升、赵上春、 章正宸
为众正,吴甡、郑三俊为万世瞻仰,金光宸、熊开元、姜埰无愧社稷臣,金声、沈正宗夙储经济。 (第 23 页)
  十三日,张国维原官协理戎政。起徐石麒左都御史、解学龙兵左侍郎、张有誉督仓侍郎、王廷梅应天府尹、郭维经府丞、朱之臣太常卿、左懋第少卿、李沾提督四夷馆少卿。吏部欲以李沾为操江,沾故善刘孔昭,惧分其任,乃求可法得典属国。维经积劳于捍掫,都人赖之;骤难其代,令仍摄巡视。沾嗾维经劾冢宰有私,旋知误引罪;而沾憾冢宰不已。以其清望,不敢显忤,因加色于少宰;吕大器思逐之。召王重补稽勋;时铨曹乏员,张慎言以重在金坛可立至,故推之。李沾言:『不可。是受我贽四十金者』。

慎言曰:『仆起家三十年,所贽十三金而止;公安得以四十金贽乎?仆老矣,须旧铨郎乃解事。又地近,其人廉否,仆自有提衡,不能混也』!沾益衔之。召谪籍科道 章正宸
、杨时化、裘恺、庄鳌献、熊开元、姜埰、马兆羲、詹尔选、李长春、张瑄、郑友元、李模、乔可聘、李日辅等原 (第 58 页)
    (疏内「宪臣」疑指刘宗周,而「计臣」则指江阴张有誉也。「甲乙史」云:『七月二十五日(庚戌),户部尚书周堪赓久不到仕,中旨传升吏部侍郎张有誉为户部尚书大学士。高宏图以不经会推缴命;得旨:「特用出自朕裁」。盖有誉清慎,为人所称;马士英借以开传升之倖门,为阮大铖地也。吏部给事中 章正宸
封还中旨,力争;不听。故姜曰广、陈子龙诸君子俱极论之』。) …… (第 100 页)
  礼科沈胤培疏请「立中宫、举经筵、定朝仪」谓:『今永巷无脱簪之儆,崆峒鲜问道之谟。濒笑或假借于从龙,而帘远堂高之义不著;是非或混淆于市虎,而阴阳消长之关可虞!陛下诚思此身为祖宗付托之身,先帝之大仇一日未复,即九庙之神灵一日怨恫。而正朝廷以正百官、正万民,先自宫闱始;则选立中宫为第一义。经筵业奉明旨,尤祈汲汲举行。或召词臣询经史、或召部臣考政治,而时令台谏之臣陈得失。宫中万几之暇,披览「资治通鉴」及本朝「宝训」等书,以知前代兴亡之迹、祖宗致治之由。至于朝仪多阙,大典未光:如朝门不应奏乐而奏乐,各衙门应奏事而不奏事。凡若此类,并宜申饬』。



    章正宸
论铨政

  吏科 (第 102 页)
章正宸
指陈铨政:『一、名器宜慎:定策者既懋厥赏,其馀人自请叙,则十倍增官。辇金不供刻印,宁免瓜果之诮!一、 (第 102 页)
  考选游有伦、朱统铨、赵进美、沈宸荃、沈应旦、吴春枝、吴铸、吴适、林冲霄、刘天斗、左光明、蒋明玉、汤来贺、李日池、胡时亨为科道部属官,起补张采礼部仪制司主事、熊汝霖户科给事中、 章正宸
吏科给事中(「补遗」)。 …… (第 143 页)
    (甚矣!史之难信也。由前说观之,则光先隐孙激变之罪,不为无过;由后说观之,则光先授计子龙诱擒之事,不为无功。夫以吴、越联壤,复躬当其时,犹言人人殊如此;况今古异时、四方异地,而欲凭臆以断志之,其为诬可胜道也。)



   高宏图乞归

  十月初六日(庚申),大学士高宏图四疏乞归,允之。先是, 章正宸
争中旨升张有誉,朱统纠姜曰广。及争起用阮大铖,诸票拟俱不称旨,发改票,再拟再改;宏图力争,不听。至 (第 144 页)
    章正宸
论时事

  七月初二日(丁亥),吏科给事中 (第 187 页)
章正宸
上言:『两月以来,闻大吏锡鞶矣,不闻献俘;武臣私斗矣,不闻公战;老成引遁矣,不闻敌忾;诸生捲堂矣,不 (第 187 页)
    ○燕京自闯贼沦陷,怀生之伦莫不饮痛。然大河南北虽经蹂躏,而吴、楚、闽、粤、滇、黔疆域如故也。当时紫盖渡江,南都拥立,以伦以序,福王为正。史阁部忠亮日月,招徕耆旧,奋扬师旅;高弘图、姜曰广为左右二人,张慎言、徐石麒代为冢宰,张有誉、顾锡畴并列六卿,起刘宗周为亚相,郑注为廷尉;翰林则陈子壮、刘同春、侯峒曾、姚思孝、詹兆恒、郭维经、赵士春、刘君则,台谏则马嘉植、熊汝霖、 章正宸
、陈子龙、沈宸荃、游有伦、乔可聘、郭贞一,部曹则夏允彝、吴嘉胤、黄端伯、何刚、钱旃:群贤济济,布在殿 …… (第 1 页)
、宋之溥为东阁大学士,国维督师江上、大典镇守金华、之溥司票拟。未几,召大学士方逢年入直,宋之溥罢。起 章正宸
为户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占春户部尚书,王思任礼部尚书,余煌兵部尚书,张文郁工部尚书,陈函辉詹事府少詹 (第 77 页)
  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闻之,恸哭徒步涉江诣杭州,以发丧讨贼责巡抚黄鸣骏;[鸣骏]曰:『哀诏未至,何故发丧?且今当静以镇之』。宗周勃然曰:『嘻!此何时,安所得哀诏哉!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阃外,不思枕戈泣血激励同仇,反藉口镇静作逊避计耶』?于是发丧哭临毕,与朱大典、 章正宸
、熊汝霖召募义旅。将发,而福王立于南京,以原官召;宗周以大仇未报,不敢受职。
  六月,上疏陈时政四 …… (第 151 页)
铉。皆甲申北都殉难;见「明史」)、山阴祁虎子(彪佳。乙酉尽节)、海盐彭观我(期生。赣州殉难)、会稽章 格庵(正宸。浙东兵败,以缁衣隐。「绎史」皆有传)
、润州叶润山(廷秀。闽败披缁,以忧死)、山阴何书台(宏仁。丙戌后,以缁衣 (第 156 页)
皆甲申北都殉难;见「明史」)、山阴祁虎子(彪佳。乙酉尽节)、海盐彭观我(期生。赣州殉难)、会稽章格庵 (正宸。
浙东兵败,以缁衣隐。「绎史」皆有传)、润州叶润山(廷秀。闽败披缁,以忧死)、山阴何书台(宏仁。丙戌后 …… (第 156 页)
功所擢右都御史而归。大兵渡江,贝勒孛罗驻营萧然山下,命将以貂、蔘聘六遗老:首胶州、次蕺山、再次忠敏与 格庵,
其二则降。已忠敏驾言应召出,瞒其所亲,宿别业中以自沉。家人索之,见水面露巾角,诧曰:『是邪』!盖入水 …… (第 197 页)
   列传十三
     李模 乔可聘(姚思孝)  章正宸
 李清 熊开元(姜埰附) 金堡

    右谏臣列传第十三。
    ○言路之开,至明盛矣。高皇帝鉴 (第 253 页)
拥蔽之害,故令公卿大夫、士庶皆得言事,而以封驳、纠弹归台谏。由是,其权愈重。其始也,纠主慝、劾权奸、达民隐,朝纲凛焉;盛矣美矣!既其弊也,朋党比周、假公植私,毁誉乱真:意之所昵,廉来可为尧;意之所触,颜曾可为蹠。即有经纶才干之士为国家任艰钜、捍患难者,稍拂其意,必百计败坏其功以伸己之说。于是贤智毒螫于内、将帅钤束于外,使人主眩瞀于是非而莫知适从;事机屡失,贤奸不辨:岂非言路太横而无所以择之哉!南中立国之日浅,其风未熄,故马、阮既得借爪牙于张孙振辈以肆其虐。至于崎岖两粤间,而五虎之威犹能专执朝命,可畏哉!宋时台谏之选,常及清流;其要在慎择其人而已矣。若开元、 正宸
诸人,皆言路之铮铮者也;然无救于败亡。金堡之昌言不讳,权倖詟慑;而比匪怙势以受酷刑,悲夫! …… (第 253 页)
    ◎谏垣诸传,「原本」综错; 章格庵
甲申前事简脱太甚,今详于「书后」。金道隐人固不足取,而事迹弗可略也;殿诸。 …… (第 254 页)
  南渡,起故官,掌河南道事。数陈宜罢厂卫、停燕饮;君臣交儆,早决大计,用光中兴。皆不省。御史黄耳鼎外迁,疏诋都御史刘宗周,牵连朝士甚众。可聘言:『宗周正色立朝,实社稷臣。耳鼎厌外转,尽诬善类以畅己私,非人臣也。请以耳鼎所转官,换臣为之』。事乃止。御史黄澍之面劾马士英也,士英衔之入骨。而澍按湖广有秽声,故锦衣刘侨希士英指讦之,章下法司。宗周怒侨,将救澍;可聘曰:『侨希时相指,固也。而澍贪亦有迹,请行巡按何腾蛟覈奏』!时谓得体。宗周初劾台臣从贼者三十三人;及李沾代事,欲翻其议,可聘抗不可。其在台班与掌科 章正宸
持论侃侃,群小惮之;乃起戍籍张孙振为河南道。孙振贪横与马、阮比,陵厉出沾上;凡坏法乱纪事,争先为之, …… (第 255 页)
  思孝,崇祯辛未进士;在谏垣论列最多,时号称职。后薙发为僧。与友廉、可聘俱

同乡。



     章正宸

   (第 256 页)
章正宸
字羽侯,号格庵;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早以学行著。登崇祯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疏请法周 …… (第 256 页)
  马士英欲以中旨起阮大铖,先内传张有誉为户部尚书。 正宸
封还诏书,以有誉虽贤,而传升之弊必不可启。抗疏力争,有誉卒以廷推进。旋安远侯柳祚昌受士英指,荐用大铖 (第 257 页)
正宸
又力争,且曰:『朝廷如此举动,邸报流传,见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顾骇愕;谓负掖垣职掌,万死何辞!乞放臣 (第 257 页)
归里』! 正宸
清严方正,为清流所倚赖。其同官沈胤培常言『章君不特怒时可畏,即笑时亦可畏』。时士英辈忌之甚,转为大理 …… (第 257 页)
  鲁王监国,起吏部左侍郎。不受;仍署旧官。明年事败,溺水不死、自经又不死,遂以僧服去,不知所终。
    「勘本」曰: 格庵章先生,
为蕺山先生夫人之也。乡、会试,俱冠经有名。温体仁私招之,不往,出为礼科给事中。王应熊与戚畹通,内传 (第 257 页)
入阁,在廷莫敢谏;乃抗疏论之曰:『岂有枚卜下传奉者。在皇上出此,必谓特用易感恩;却众议,则绝窥伺。顾天下未有不顺人情而可以有济者也!夫应熊亦惟非人情故,不可用。夫徇情与顺情名同而实异,振作与操作事近而用殊;今廷臣纵乏人,奈何使傲狠之夫赞平成之治哉』!帝大怒,诏狱镇抚曰:『新进妄言耳,无他肺肠』。 格庵
仰而曰:『新进直言则有之,未妄也』。词臣马世奇为解于应熊,应熊遽离坐掷茗碗去。科臣同力救之,止革职。 (第 257 页)
及贼犯凤阳陵,帝怒应熊曲庇凤抚,廷臣遽以 格庵
荐。体仁抑之,应熊败。议起废,吏部条上百馀员,体仁嘱其名。帝曰:『中何以无 (第 257 页)
正宸
邪』?亲笔取十二人,而乙名其间。体仁务刻,深结诸奄,毛举细故;至军国大事,概置勿问。科道钳默,甚以圣 …… (第 257 页)
无阙为谀。 格庵
甫复官,即疏谢;沥言左右茸阘宰执,上下惜身家、保禄位,关通内侍,名为线索,其言不可问。帝亲标其疏,令 …… (第 258 页)
刺举,无枉直,皆糜烂。京师无厉子弟窜身入籍,白带力,攫市井金钱;每一指,大符立下郡县,无不灭门者。 格庵
愤激疏陈,帝心动,以红勒「西厂」字付阁票旨。阁臣惧珰责,拟以不合。三上三改,帝密召大珰戒之。寻罢厂, …… (第 258 页)
乡举时主试姚明恭,尝以乡人谋官吏部为嘱;力却之。
    故辅周延儒会试知贡举也,时家居;朝议起用。 格庵
曰:『不闻处为远志乎』?延儒闻,大憾。旋掌吏科,而延儒适入。壬午元日朝贺毕,宣延儒上殿,帝东向揖,称 (第 258 页)
先生;曰:『先生其辅朕,朕将端冕以求』。 格庵
遂驩呼入颂圣德,且责阁臣以报称,累数千言。帝叹赏,称汉子。而延儒见疏大惊曰:『是劾我也』!尝过其居, (第 258 页)
执手叹曰:『朝廷事大家可为,何必执意见以与物忤』!乃悚然对曰: 『正宸
亦惟视大家事,故不敢徇私』。延儒色变。旧辅冯铨,延儒姻家也;将复以冠带, (第 258 页)
格庵
复争之。延儒大怒曰:『吾固无师生已,而欲我无姻亲耶』?既而推举阁臣,欲骤用魏藻德,召对中左门,语不合 (第 258 页)
;延儒乘机谮之,谓 『正宸
与尚书李日宣等把持枚卜,罪不赦』。次日,复召平台赐食。群臣叩头讫,帝大呼 (第 258 页)
正宸
、日宣及左都御史房可壮、侍郎宋玫等,大诟之;立叱卫士捽头、褫衣冠,缚出午门候处分。漏下,传付法司拷讯 (第 258 页)
。而内奄修憾,捕诸家奴之送橐饘者为詷察狱情。于是扃鐍严求,牍具拟杖赎;中旨加日宣等遣戍, 格庵
遂编管均州。
    十七年三月,太常吴磊斋(麟徵)迁掌科,荐以自代。命甫下,而京师陷;蕺山先生偕之 (第 258 页)


绖号哭,荷戈渡江,诸生门弟子从者数百人。乃趣浙抚黄鸣俊发丧出师,鸣俊谢之。蕺山勃然出,同裂尺布裹头,率官吏士民行哭庙礼于祐圣观;和者数万,声宸屋瓦。寻募义旅将出,会南都立,诏至乃止。初,蕺山开讲称山, 格庵
首从之。生平崇尚气节,不甚讲学;曰:『力行不在口说也』。
    乙酉六遗臣之聘使至,逃去。复起兵, (第 259 页)
  庄元辰字起贞,晚字顽庵;鄞人。崇祯丁丑进士,学者称为汉晓先生。赋性严凝,不肯随人唯阿。下笔千言,亦倔强,睥睨一切。会试,出汪文毅、马文忠门下。释褐,授南太常博士;八载不迁,冷曹清望泊如也。
  甲申之变,元辰一日七至中枢史可法之门,促以勤王。比赧王立,朝议选科臣;总宪刘宗周、掌科 章正宸
皆举元辰为首。而马士英势方张,欲尽致朝臣出其门;密遣私人致意曰:『博士曷不持门下刺上谒相公,掌科必无 (第 474 页)
  及在科中,时局正恣昏狂。乃以轮对三上摺;言『史督相可法之军江北,所以藩卫江南者也;不当使之掣肘。至于进战退守,当假以便宜。左都御史刘宗周,四朝老臣、天下山斗;当置左右。翰林检讨方以智,忠孝世家,间关南来;不当诬以傅会之说』。并留中不下。当是时,台省混沓,邪党过半;独掌科熊汝霖、掌道 章正宸
清望谔谔,顾皆引之为助。阮大城深恶之,乃嗾方国安以东林遗孽纠之;遂与同里沈履祥偕去。 (第 611 页)
  以王燮巡抚山东;以邱磊为山东总兵官,寻死(详「四镇之乱」)。安徽巡抚张亮疏:『贼势可图,请解职视所向以进讨』。又尝言『南北之界,惟恃一河;若贼自河南至,则无险可守。今垄断者,且饱载而贩贼巢;滨河之臣,所司何事』?略无稽核,众不为意。塘报:陕西地尽陷于贼,亦不问。我肃亲王豪格自大名招彰德、卫辉、怀庆,属邑多下;衡王由檄等降。东至德州,济王走死;降臣王鳌永为招济南,降之。史可法

以四镇故,止江上不能进;王燮亦不能北。
  秋七月, 给事中章正宸
疏:『今之江南,视晋、宋尤难。而偷息处堂,宰臣锡鞶,不闻献俘;武臣私斗,不闻公战;老成引退,不闻纳诲 (第 8 页)
  秋七月,以张有誉为户部尚书。有誉负清望,士英将为大铖地,结田成辈为之。高宏图言『有誉宜用,中旨必不可行』。与 给事中章正宸
封还诏书;曰:『陛下知内批之故乎?鄙夫患失,乞恩内庭;线索关通,巧为之说。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第 36 页)
不听

。昌祚又受士英指,荐大铖; 正宸
力争,且乞放归。士英恶甚,转 (第 37 页)
正宸
大理寺丞,使不得言。陈子龙亦言『墨敕斜封,前辙固在。异日奸邪乘间,臣等听之,则倖门开;争之,有例矣。 …… (第 37 页)
  八月,晋马士英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予荫。士英欲假危疆名,使阮大铖巡抚河南,众不可;乃以越其杰为之。其杰,士英妹倩,以贪败起自废籍;至是,使开府。既与刘泽清荐张捷,徐宏基阿之,复疏荐捷;遂以中旨,起捷吏部左侍郎。 章正宸
争之,大理寺卿姚思孝亦疏谏,士英矫旨责之。
  阮大铖既切齿于周镳,以雷演祚出姜曰广门,并逮之。至是 …… (第 39 页)
  有妖僧大悲者,冒称烈皇帝,夜叩洪武门。缚送三司,乃自言为齐王。或曰:吴僧大悲之行僮,实从大悲出入于钱谦益、申绍芳之门。阮大铖既作正续「蝗蚋录」、「蝇蚋录」以况清流,复及杨维垣、张孙振谋假大悲事,立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名。十八罗汉者,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吴甡、张慎言、徐石麒、郑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宸、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为许誉卿、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 章正宸
、王重、熊惟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若尔人;七十二菩萨,则王志道、刘同升、赵士春、姜埰 …… (第 46 页)
 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春正月,马士英请朝于闽。隆武帝以士英罪大,敕守关将拒之。士英七疏自理,终不许。 章正宸
言:『不杀士英,何以立国』!有李遽者,士英私人也;与隆武帝有旧,密称其有兵材,宜使过。郑芝龙、方国安 (第 54 页)
  十一月,邱磊以登莱总兵官代黄蜚将之官,刘泽清谮之史可法。磊至安东祭海于白沙,泽清使柏永馥绐入署,突擒之,下淮安狱。已往唁,呜咽流涕,言将为请。寻赐自尽,议者冤之。泽清尝习举子业,应兵部将才科又第一。自诩能文,构水阁,召诸生吟和;遂请栖流寓生于淮安府学以待试。又请分地防河,使王燮、田仰、王永吉、越其杰、史可法分任之;将三里为堡、百步为圈屯,作墙掘濠,实无守志。又尝请任辅臣,必由大帅指;免追周延儒赃,逮侯恂子方域。朝廷曲从之。

  高杰疏荐黄道周、解学龙、刘同升、赵士春、 章正宸
朝野正人,吴甡、郑三俊衣冠瞻仰,金光宸、熊开元、姜埰无愧社稷臣,金声、沈正宗夙储经济;反复诚挚,皆切 (第 79 页)
各以兵食至。降将方国安围金华府,焚掠惨酷;至是,亦至。监国以张国维、方逢年、朱大典、宋之普为大学士, 章正宸
以户部左侍郎行尚书事,李占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余煌为兵部尚书,张文郁为工部尚书,孙嘉绩、 (第 100 页)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起兵绍兴。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以发丧讨贼责巡抚黄鸣骏;曰:『哀诏未至』。宗周勃然曰:『变出非常,公专阃,不泣血枕戈,而以静镇饰退避耶』?明日,复趣之;曰:『必哀诏至,乃可以发丧』。宗周曰:『此时,何从有哀诏』!问师期?曰:『甲杖未备』。宗周曰:『是乌可为』!乃与朱大 典、章
正宸、熊汝霖召集义旅;将发,而宏光帝以官召之,大 (第 405 页)
典、
正宸、汝霖各授官。值马、阮为政,宗周抗疏不纳,遂归。
  及南都陷,宗周与祁彪佳、熊汝霖再起兵,谋以 …… (第 405 页)
。其后屡与博托、勒克德浑、张存仁兵战,移于渔浦、应乎长兴。而其时以方国安、王之仁为正军,孙嘉绩、熊汝 霖、章
正宸、郑遵谦、钱肃乐、沈光文为义兵;陈潜夫、黄宗羲诸人别自为军。兵饷交讧,颖力剂之。之仁恶甚,尝剑拟 …… (第 406 页)
  威武将军王善长起兵于会稽山。善长有绝力,为郑遵谦将;及败,归里。王翊、陈天枢起,善长亦纠骁勇数百人往来山海之间,战辄陷阵。田雄等避之,遣使诱降;善长曰:『吾谋兴复,岂以建义博一官哉』?舟山破,义师尽,善长为人所捕;拳仆数十人,卒自就狱。诳守者曰:『吾数月人,山中有金,当共醉饱』。阴使坏草舟于稽山门,而醉典狱卒,缚之;呼众先出,己殿之,乘城投草舟,航海走去。追骑四出,不能及。

遂从张名振军,战于崇明,复大捷;旋卒。



  诸生郑遵谦、 御史章
正宸、诸生沈光文、举人张煌言及章钦臣、陈天枢、王化龙起兵于会稽。遵谦闻杭州没,决志起兵;父之尹屡止之 …… (第 409 页)
;曰:『汝郑之厮养,无害我志』!乞鸡黍奠汝霖毕,入海死。妾金氏,束像䌽,每馈,哭斩之;亦自沉死。   
正宸与刘宗周起兵,以宏光帝召,之官,屡抗疏争大计;阨于马、阮,不能用。及绍兴 (第 409 页)
没,
正宸在籍复起兵,所谓「六家军」也。江上 (第 409 页)
溃,
正宸去为僧。
  光文起兵,授太常博士。师溃,崎岖海上,浮入长垣,再与琅江诸军事,擢工部郎中。鲁王败 (第 409 页)
    是时可法、弘图收召人望,自尚书、都御史、侍郎以下,通政司则刘士祯、右通政则侯峒曾、大理卿则郑瑄、光禄卿则许誉卿、太常卿则朱之臣、少卿则左懋第、国子监祭酒则罗大任。召谪籍之科道 章正宸
、杨时化、庄鳌献、熊开元、袁恺、姜埰、张、李长春、乔可聘、詹尔选、马兆义、郑友元、李曰辅、李模等复 …… (第 209 页)
    宗周字启东,号念台,山阴人,学者所称蕺山先生也。万历辛丑(一六0一)进士,崇祯帝迂其言而叹为忠。历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竟以请释熊、姜之狱忤旨,

斥为民,年已六十有四。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以发丧讨贼责巡抚黄鸣骏。鸣骏曰:『哀诏未至,当静以镇之』。宗周勃然曰:『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阃外,不思枕戈泣血,激励同仇;顾藉口静镇,作逊避计邪』?鸣骏唯唯。明日,复趋之;则曰:『发丧必待哀诏』。宗周曰:『嘻!此何时也!安所得哀诏哉』!既发丧,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是乌足与有为哉』?乃与前侍郎朱大典、前 给事中章正宸
、熊汝霖召募义旅;将发而福王立,起宗周故官。宗周以大仇未报,不敢受职。
    寻上疏自称草莽孤臣, (第 211 页)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
  秋七月丙戌朔,明祀高皇帝以下于奉先殿,以崇祯帝后祔祭。
  明吏科给事中 章正宸
疏陈时事。
     (第 277 页)
正宸
字羽侯,号格庵,会稽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进士,选庶吉士。温体仁招之,不往;改礼科给事中。遇事敢言 …… (第 277 页)
(考曰:此疏见「圣安本纪」「附录」)
    既而马士英谋以中旨起阮大铖,先内传张有誉为户部尚书。 正宸
封还诏书,以有誉虽贤,而传升之弊必不可启。旋安远侯柳祚昌受士英旨,荐大铖; (第 278 页)
正宸
又力争,且曰『朝廷如此举动,邸报流传,见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顾骇愕;谓负掖垣职掌,万死何辞?乞放臣归 (第 278 页)
里』。

     正宸
清严方正,为清流所倚赖。同官沈允培常言:『章君不特怒时可畏,即笑时亦可畏也』。士英辈忌之甚,转为大理 (第 279 页)
寺丞,实夺其言路也。已见国事日非,乞假归。
    (徐鼒曰:蕺山先生之开讲也, 格庵
首从之。顾生平不甚讲学,曰:『力行不在口说也』。味 (第 279 页)
格庵
之言,而当日之聚徒开讲,争门户、事标榜,盖其所不屑为矣。正以律身、忠以事上,不为利疚、不为威怵;古之 …… (第 279 页)
    有誉字难誉,江阴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历擢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抵任,则福王立矣。内官张执中监收白粮勒费,杖毙解户;有誉疏论之,收其胥役送狱,执中稍敛。因召对,言『一年经费须千馀万,今所入仅八百万;惟有裁冗兵、节冗食、汰冗费,自宫中始;愿圣明躬行节俭,为天下先』。时士英锐意起大铖,而廷臣持之急,思以中旨用之,难以发端;以有誉人望也,传旨用为户部尚书。弘图谓:『有誉才望堪用,而中旨必不可开』。与吏科给事中 章正宸
封还诏书;不许。兵科陈子龙亦疏言:『计臣清端敏练,百僚所服。但古制: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墨敕斜封,覆 …… (第 296 页)
者,咨发督抚军前,以补地方缺官(考曰:本「南都甲乙纪」)
  明中旨以张捷为吏部左侍郎;吏科给事中 章正宸
争之,不听。
    捷,丹阳进士,以知县入为御史。崇祯时,坐事除名赎徒。南都立,刘泽清首荐捷,马士 (第 319 页)
英继之。廷议多持不可,以魏国公徐宏基荐,遂内传起故官。 给事中章正宸
以内批非制,争之。得旨:『前解学龙荐叶廷秀亦径批升,何以寂无一言』(考曰:本「南都甲乙纪」。又「明季 (第 319 页)
    寻泽清又请令时敏开屯大瞿山。
  明兴平伯高杰疏荐旧臣黄道周等。
    杰荐黄道周、黄志道、解学龙、刘同升、赵上春、 章正宸
为众正,吴甡、郑三 (第 380 页)
    先是,阮大铖作正续「蝗蝻录」、「蝇蚋录」,盖以东林为蝗、复社为蝻、诸和从者为蝇为蚋。比大悲狱起,乃密与张孙振谋,更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之目。十八罗汉者: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吴甡、张慎言、徐石麒、郑

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辰、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可数者:许誉卿、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 章正宸
、王重、熊维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也;七十二菩萨,则王志道、刘同升、赵士春、姜埰、金 (第 4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