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题同学会言
自梁溪有东林之会顾端文高忠宪以明善为
宗力辟吴门无善无不善之宗旨皋比之席海
内望风奔赴忌者侧目遂合道学党锢而为一
禁迄于今未衰毗陵孙文介公生同时讲同学
而其意旨有异焉其论学以易为宗其论易以
艮背为宗端居索处穷理尽性不聚徒不设教
一二同人布席函丈覃思瞑目相与疏通證明
而巳梁溪之明善也有善则有不善太极降而
为阴阳五行吉凶悔吝生焉其犹有立极之思
乎毗陵之艮背也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
不见其人身且不获人且不见而何有于善恶
吉凶之纷纷艮 象无极也无极则无善无
不善不落阴阳五行矣微乎微乎两家之宗旨
异而同同而异其有可深长思者乎诸子生毗
陵之乡学文介之学又有张席之 吴峦稚 两公
导其先路离经辨志繇制科之业而视归乎圣
贤也不远矣于其以文来谒也书此以谂焉
读严道彻独寤寐言 (第 16a 页)
自梁溪有东林之会顾端文高忠宪以明善为
宗力辟吴门无善无不善之宗旨皋比之席海
内望风奔赴忌者侧目遂合道学党锢而为一
禁迄于今未衰毗陵孙文介公生同时讲同学
而其意旨有异焉其论学以易为宗其论易以
艮背为宗端居索处穷理尽性不聚徒不设教
一二同人布席函丈覃思瞑目相与疏通證明
而巳梁溪之明善也有善则有不善太极降而
为阴阳五行吉凶悔吝生焉其犹有立极之思
乎毗陵之艮背也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
不见其人身且不获人且不见而何有于善恶
吉凶之纷纷艮 象无极也无极则无善无
不善不落阴阳五行矣微乎微乎两家之宗旨
异而同同而异其有可深长思者乎诸子生毗
陵之乡学文介之学又有张席之 吴峦稚 两公
导其先路离经辨志繇制科之业而视归乎圣
贤也不远矣于其以文来谒也书此以谂焉
读严道彻独寤寐言 (第 16a 页)
游虞帝祠次金道隐韵
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窥云应傍巢松鹤
破浪终同入釜鳞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
(予与子暇道隐/扁舟泛月而归)却怜岭峤曾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陆/冰)
(修云向隅之语/诵之凄入肝脾)
吴钟峦(一首/) 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除长兴知
县谪绍兴府照磨升桂林推官 (第 9a 页)
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窥云应傍巢松鹤
破浪终同入釜鳞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
(予与子暇道隐/扁舟泛月而归)却怜岭峤曾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陆/冰)
(修云向隅之语/诵之凄入肝脾)
吴钟峦(一首/) 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除长兴知
县谪绍兴府照磨升桂林推官 (第 9a 页)
悛
悛如静女退士遇大节飙举蜂涌不可禁禦银铛及
门道路诟惧与父母诀别抠衣肃拜安详如平时抵
郡城与其师友 吴钟峦 徐时进酌酒赋诗抗手而别
临终诗云只有亲恩无可报生生愿诵法华经其于
患难死生之际正定不乱如此公始祖桓烈 (第 4a 页)
悛如静女退士遇大节飙举蜂涌不可禁禦银铛及
门道路诟惧与父母诀别抠衣肃拜安详如平时抵
郡城与其师友 吴钟峦 徐时进酌酒赋诗抗手而别
临终诗云只有亲恩无可报生生愿诵法华经其于
患难死生之际正定不乱如此公始祖桓烈 (第 4a 页)
下主上嘉其慕义亦因而命
之惟王翊不自张大而兵又最多今品级悬绝非所以
奖翊且无以临诸营也大学士刘公沂春 尚书吴公钟
峦 皆以为然而定西侯张名振方当国持之不肯下初
诸营迎表皆由名振以达独公不然名振不乐曰俟王
道长来吾当为主 (第 15b 页)
之惟王翊不自张大而兵又最多今品级悬绝非所以
奖翊且无以临诸营也大学士刘公沂春 尚书吴公钟
峦 皆以为然而定西侯张名振方当国持之不肯下初
诸营迎表皆由名振以达独公不然名振不乐曰俟王
道长来吾当为主 (第 15b 页)
诸帅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异同其间立致祸如熊公
汝霖以非命死刘公中藻以失援死钱公肃乐以忧死
公既失兵日与 尚书吴公钟峦 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
注授时泰西回回三历而已公之从亡也太夫人尚居
故里而 中朝
诏下以胜国遗臣不顺命者 (第 8a 页)
汝霖以非命死刘公中藻以失援死钱公肃乐以忧死
公既失兵日与 尚书吴公钟峦 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
注授时泰西回回三历而已公之从亡也太夫人尚居
故里而 中朝
诏下以胜国遗臣不顺命者 (第 8a 页)
殉者先生所录文史其收太保
之作最多皆今钱氏所无也浚恭钞此集其应同此欷
歔也巳
吴少保文藁序
予钞 稚山吴公 残集惜其非足本五年之后得其文藁
一卷于砌里李君甘谷其中尚有公之手笔焉喜其足
以审證史事也为编之集中而 (第 12b 页)
之作最多皆今钱氏所无也浚恭钞此集其应同此欷
歔也巳
吴少保文藁序
予钞 稚山吴公 残集惜其非足本五年之后得其文藁
一卷于砌里李君甘谷其中尚有公之手笔焉喜其足
以审證史事也为编之集中而 (第 12b 页)
再书行朝录
大冲先生从亡海上累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后晦
迹南归虽庭诰中亦讳其事世遂鲜有知之者惟行朝
录已丑师次健跳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
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
其职方司郎中宋养时户部主事林瑛从亡按录中凡
书某皆先生所自纪 (第 16a 页)
大冲先生从亡海上累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其后晦
迹南归虽庭诰中亦讳其事世遂鲜有知之者惟行朝
录已丑师次健跳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
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
其职方司郎中宋养时户部主事林瑛从亡按录中凡
书某皆先生所自纪 (第 16a 页)
题万民部履安续骚堂集后
履安在复社中甬上四孝廉之一也丙戌后文虎早逝
时有七孝廉皆谢公车而次公节最高履安天鉴次之
即四孝廉之三也履安与谢氏婚乙酉之役诸公欲杀
谢氏履安救之及戊子诸公反为谢氏所杀履安力不
能止遂以此大不理于口然履安亦甚自悔故以悔名
庵其后同志始稍原之林太常茧庵贻书董隐君晓山
言春秋责备贤者固当然不可没其补过之心可谓平
情之论适予选甬上耆旧诗特为著其事此固不必讳
也
跋 吴稚山 岁寒集 (第 19b 页)
稚山 吴尚书在海上时合累朝革命之际仗节死者自
孤竹两公子始合为一集题曰岁寒松柏而陶泉明谢 (第 19b 页)
皋羽之徒则附见焉予得之同里高辰四隐君家尚有
宗伯手印钤识其首是时流离荒岛今日域中谁家天
下而其序首有曰国有以一人存者其人亡而国不可
亡故商亡而易暴之歌不亡则商不亡汉亡而出师之
表不亡则汉不亡宋亡而正气丹心之什不亡则宋不
亡千百年而下读之者应为张目真岁寒中一倔强老
也万九沙太史家有 稚山 集因录而遗之使附诸后
书明夷待访录后
明夷待访录一卷姚江黄太冲徵君著同时顾亭林贻
书叹为王佐之才 (第 20a 页)
履安在复社中甬上四孝廉之一也丙戌后文虎早逝
时有七孝廉皆谢公车而次公节最高履安天鉴次之
即四孝廉之三也履安与谢氏婚乙酉之役诸公欲杀
谢氏履安救之及戊子诸公反为谢氏所杀履安力不
能止遂以此大不理于口然履安亦甚自悔故以悔名
庵其后同志始稍原之林太常茧庵贻书董隐君晓山
言春秋责备贤者固当然不可没其补过之心可谓平
情之论适予选甬上耆旧诗特为著其事此固不必讳
也
跋 吴稚山 岁寒集 (第 19b 页)
稚山 吴尚书在海上时合累朝革命之际仗节死者自
孤竹两公子始合为一集题曰岁寒松柏而陶泉明谢 (第 19b 页)
皋羽之徒则附见焉予得之同里高辰四隐君家尚有
宗伯手印钤识其首是时流离荒岛今日域中谁家天
下而其序首有曰国有以一人存者其人亡而国不可
亡故商亡而易暴之歌不亡则商不亡汉亡而出师之
表不亡则汉不亡宋亡而正气丹心之什不亡则宋不
亡千百年而下读之者应为张目真岁寒中一倔强老
也万九沙太史家有 稚山 集因录而遗之使附诸后
书明夷待访录后
明夷待访录一卷姚江黄太冲徵君著同时顾亭林贻
书叹为王佐之才 (第 20a 页)
阳明山左弟子
聊城王尚书汝训谥恭介穆文简弟子也年十三即上
书于其师以圣人之学自期其立朝甚刚正尝抚军吾
浙愚曾见其集可附入穆传也
忠端学案
忠端之名德更何閒然至其能举绕朝赠策一事甚无
足奇学案及之无乃反失之浅耶
吴霞舟 学案 (第 14a 页)
聊城王尚书汝训谥恭介穆文简弟子也年十三即上
书于其师以圣人之学自期其立朝甚刚正尝抚军吾
浙愚曾见其集可附入穆传也
忠端学案
忠端之名德更何閒然至其能举绕朝赠策一事甚无
足奇学案及之无乃反失之浅耶
吴霞舟 学案 (第 14a 页)
荫公德州诫子书所谓九岁孤也今能读父书修辑公
遗文作年谱人称其孝女一字礼部主事霞舟吴公之
子裔之 吴公讳钟峦 以宿儒教授里中公之师也临难
受托经纪终始公早贵摧折而霞舟栖迟晚达至崇祯
甲戍始繇诸生举进士呜呼人世死 (第 5b 页)
遗文作年谱人称其孝女一字礼部主事霞舟吴公之
子裔之 吴公讳钟峦 以宿儒教授里中公之师也临难
受托经纪终始公早贵摧折而霞舟栖迟晚达至崇祯
甲戍始繇诸生举进士呜呼人世死 (第 5b 页)
廪生补荫公德州诫子书所谓九岁孤也今能
读父书修辑公遗文作年谱人称其孝女一字礼部主事霞舟吴公之子
裔之 吴公讳钟峦 以宿儒教授里中公之师也临难受托经纪终始公早
贵摧折而霞舟栖迟晚达至崇祯甲戌始繇诸生举进士呜呼人世死生 (第 2b 页)
读父书修辑公遗文作年谱人称其孝女一字礼部主事霞舟吴公之子
裔之 吴公讳钟峦 以宿儒教授里中公之师也临难受托经纪终始公早
贵摧折而霞舟栖迟晚达至崇祯甲戌始繇诸生举进士呜呼人世死生 (第 2b 页)
以四明山对既而忠襄来书谓吾举足西向
则言与陈卧子兴晋阳之甲举足东向则言拥立潞王朝
议如此四明之缘绝矣 吴霞舟先生 流离海外余亦欲以
此山处之道阻不果薛谐孟作先生传有呜咽而赴四明
山中之招者此也山寨纂严此山遂为战地血 (第 17a 页)
则言与陈卧子兴晋阳之甲举足东向则言拥立潞王朝
议如此四明之缘绝矣 吴霞舟先生 流离海外余亦欲以
此山处之道阻不果薛谐孟作先生传有呜咽而赴四明
山中之招者此也山寨纂严此山遂为战地血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