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己丑,监国同阮进再扬帆入浙,时黄斌卿从隆封肃虏伯,据舟山,定西侯张名振据石浦,平西将军王朝先,据鹿径窦,各不相统。名振、朝先闻监国至,遣使奉迎,有劝斌卿阻兵相拒者,斌卿不从,自往迎驾。登舟甫下拜,阮进从旁斩之,并其军。以张肯堂为大学士,朱永佑为冢宰, 吴钟峦
为宗伯,李向中为兵部侍郎,张煌言以翰林学士管枢政,用计杀王朝先,并之。名振卒,又代统其兵。贡生董志宁 …… (第 136 页)
  辛卯七月,北兵自宁波出洋进剿,以副将常进功为先锋,阮进接战,互有胜负。天忽大雾,对面不相识,兵至城下,人无知者。监国仓皇,同阮进、煌言扬帆,仍往闽海。肯堂、 钟峦
及志宁俱死之。永佑、向中不屈,被害。士民悉遭屠戮,妇女悬梁投井者,无算。未毕命者,皆被掠去。
  丙 (第 136 页)
  八年(辛卯),王师破福宁州,中藻败,兵部右侍郎林汝翥、员外郎林殁于阵。闽中所复州县,相继俱失。福安破,大学士刘中藻衣寇坐堂上,为文自祭,服金屑死。兴化破,大学士朱继祚、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死之。海澄破,知县洪有文死之。永福破,邑人给事中邬正畿、御史林逢经投水死。长乐破,邑人御史王恩及服毒死,妻李氏同难。建宁破,守将王祈自焚死。台州破,督饷知县沈履祥被获见杀。王师遂逼舟山;王复航海,令肯堂城守。城破,肯堂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自经。同死者,兵部尚书李向中、 礼部尚书吴钟峦
、吏部侍郎朱永祐、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通政使郑遵俭、兵科给事中董志宁、兵部郎中朱养时、户部 …… (第 40 页)
山,被获死之。向中被执,我帅呵之曰:聘不至,捕而至,何也?向中对曰:向则辞官,今就死尔。大兵至宁波, 钟峦
渡海入昌国卫之文庙,抱孔子木主,积薪左庑自焚死。永祐被执,请为僧;不许,杀之。名扬,名振弟;抱母范自 (第 41 页)
   吴福之、徐安远起兵死

  常州诸生吴福之起兵,约任源邃同就李总兵军,与之合;屡与大兵战。越三月,兵溃,投湖死。福之,闽中 礼部尚书吴钟峦
子。徐安远字世珍,武进人;入太湖从黄蜚兵,兵败被杀。 (第 276 页)
  丙戌,钱塘失守,公携家入海。闽中复授公副院;公至,则延平已破,复遁迹海岛中。
  丁亥,郑彩治兵海上,福建起兵;公复以掌邦政召,乃与熊汝霖、马思理、沈宸荃、林、 吴钟峦
等协力任事。戊子,加阁衔。公见国势日蹙、藩镇骄悍,忧愤成疾,卒于海外之琅琦山。遗命以先朝员外冠服殓, (第 304 页)
  冬十月,长乐、永福、闽清皆下,罗源知县朱丕承、宁德知县钱楷皆以城来归。以马思理为东阁大学士、林正亨户部尚书、沈宸荃工部尚书,以刘沂春为右副都御史、 吴钟峦
通政使、余飏左都御史、林嵋吏科给事中、黄宾吏部考功司郎中。
  大学士刘中藻起兵福安,攻福宁州;守将 …… (第 83 页)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健跳所,遣使迎王。
  秋七月壬戌,王复入浙,次健跳;郑彩弃王去。从王者,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及右佥都御史张 …… (第 84 页)
  九月二日丙子,诸军力竭,舟山城遂陷。世勋巷战,丛箭死;岐阳李锡贡短兵巷战,马蹶被执,不屈死;名扬(即名振弟)抱母范自焚死。太傅吏部尚书留守大学士张肯堂阖门尽节。其门下士礼部主事中书苏兆人先缢于庑,肯堂呼酒奠之,乃自冠带南向坐;视其子妇女孙及四妾先死,始自缢。其下奴婢之从死者,又二十人。兵部尚书李向中被执,大帅呵曰:『聘之不至,捕而至,何也』?对曰:『向则辞官,今就戮尔』!卒不屈死。 礼部尚书吴钟峦
入文庙抱孔子木主坐积薪上自焚死。吏部侍郎朱永祐执至,令薙发;曰:『吾发可薙,何待今日』!洞刺其胁而死 (第 86 页)
 目 录
   列传十五
     张肯堂  吴钟峦(子福之附)
 林(林汝翥、叶子器) 刘中藻(陈世享等)
     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 朱永祐 李向中 …… (第 287 页)
  辛卯八月,大兵至;名振奉监国捣吴淞,命肯堂留守。城中兵六千、居民万馀,协力坚御。当遣荡湖伯阮骏邀击大洋,风反师熸。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军刘世勋等固守

力竭,城陷。先一夕,少保 礼部尚书吴钟峦
至,与作永诀词;因谓家属曰:『毋为人辱』!比晨,集雪交亭,蟒玉南向坐,视其四姬方、周、姜、毕及冢妇沈 …… (第 292 页)
     吴钟峦

   (第 295 页)
吴钟峦
字峻伯,号山,学者称为霞舟先生;武进人。崇祯甲戌进士。少为诸生,出入文社讲会者四十馀年,海内推为名 (第 295 页)
宿而不得第。晚以明经,授光州学正;遂籍光州。比成进士,年已五十有八矣;授长兴知县。时与诸生讲学,从者如云;顾以旱潦相仍,催科甚拙。丙子校士,钱肃乐出其门下。己卯,奄人崔璘以巡视盐粮至,守令见之皆蒲伏, 钟峦
独长揖不屈。璘怒,中以蜚语,削籍归。辛巳,湔除左降官,补绍兴照磨,迁桂林推官。
  甲申,闻国难,绝 (第 295 页)
而复苏曰:『吾友马素修必死矣』!福王南渡,授吏部主事。抵南雄,而金陵亡。子福之,以起兵太湖死。 钟峦
转赴闽中,唐王以原官召,转员外郎。痛陈国事,时宰不悦; (第 295 页)
钟峦
曰:『天下分崩,资群策犹恐不支。今日何日,尚欲拒人言耶』?时郑氏专恣,王患之,欲往赣州。 (第 295 页)
钟峦
曰:『闽海虽非立国之区,然今日所急者 (第 295 页)
,选锋锐以进,克复南昌,联络吴、楚以得长江,犹可自固。倘舍此他图,关门一有骚动,则全闽震惊矣』!王不能用。出为广东副使,未行而闽又亡。遁迹海滨,尝愤士夫多失节,因作「十愿斋说」寄意。
  丁亥,鲁王入于海,郑彩以其军奉之至中左所,士大夫皆观望不出。 钟峦
曰:『出,固无益也!虽然,不出,则人心遂涣。济不济,以死继之』!乃入朝,拜通政使。至则申明职掌,言『 (第 296 页)
今远近章奏,武臣则自称将军、都督,文臣则自称都御史、侍郎;三品以下,不屑署也。至所在游食江河者,则又假造符玺,贩鬻官爵。偃卧丘园,而云联师齐楚;保守仆御,而云聚兵十万。以此声闻,徒致乱阶。臣请自后严加覈实,集兵则稽其军籍、职官则考其敕符』。王是之。晋礼部尚书,原官如故兼督学政。从王幸浙,所至录其士之秀者,率见于王,仆仆拜起;人笑其迂。 钟峦
曰:『济济多士,维周之祯;可以乱世而失教士耶』!时朝政尽归武臣,公卿不得有所可否。叹曰:『当此之时, …… (第 296 页)
避世深山,亦天下第一等事;徼幸以就功名,祸福全听诸人,非保身之学也』。都御史黄宗羲尝招之居四明洞天, 钟峦
答以书曰:『故人有母,固应言归;老生从王所在,待尽而已』。遂退居普陀。
  辛卯秋,舟山师溃;乃慷慨 …… (第 296 页)
    「摭遗」曰:谅哉,有是父必有是子!吴氏之后不斩矣。「原本」福之名列太湖义兵,于体例非是。案吴氏之先,本无锡人。有远祖以革除去御史官而归隐者,三迁至武进之横林;既卒而葬,遂家于此。 霞舟先生,
年未三十,即岳岳称人师;著有「周易卦说」、「大学衍注」、「霞舟樵卷语录」藏于家。洎至海上,有 (第 298 页)
「稚山
集」行世。弱冠时读王文成「传习录」,悦之;继游于释氏,又习养生家言。己闻顾端文讲学东林书院,执经以从 …… (第 298 页)
夷、齐下迄逊国,名曰「岁寒松柏集」。时流离海上,或有劝之归者;复作「止归说」以谢之。
     节录 霞舟先生
「岁寒松柏集」「客问」 …… (第 298 页)
    「勘本」曰:少宰初不以学问许;在舟山日,辄与 稚山
宗伯讲顾氏东林之学。或笑其迂,答曰:『然则山陆丞相亦非邪』?时诸镇各以私意相仇杀,文臣左右□多获咎 …… (第 304 页)
犄角势,复为降绅谢三宾所告而死。故太仆卿刘沂春初仕苕中,既而还闽;广东粮道 吴钟峦
素行忠直:时皆隐遁。乃疏乞特敕召用;得旨:以沂春为右副都御史、 (第 321 页)
钟峦
通政使。二人犹不起,肃乐复贻以书曰:『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搴裳;司徒女子犹知君父,东海妇人尚切报仇 …… (第 321 页)
起。常熟侍郎钱谦益林居,延揽天下士归门下。知忠介名,百方招致之;卒不往。忠介举计吏,出武进吴宗伯 稚山先生
之门。太仓有巨室子坐罪,竭力营救不能得;乃重币求宗伯为属,竟不可。宗伯叹曰:『止亭状如处女,不料其刚 …… (第 323 页)
    (「勘本」曰:读「明史稿」,于沈氏之序作自騧、自炳,皆诸生;当。而偕事者,有吴福之之名,其行实又略不载。以「佚史」总兵李某传较之,决非也;当从温氏所言为准。今「勘本」以福之事 移纂吴
稚山宗伯传后,庶几无间体裁。)
  太湖间与易同起兵而别分一路者,有总兵官李某(失其名与居);诸生任 (第 400 页)
源邃、吴福之、徐安远等皆附焉。源邃深沉有大略,见所在起兵,往来游说,求可与成事者,皆不当意;喟然曰:『天下事,遂无可为乎?我视诸军皆儿戏耳』!及福之起兵,约源邃同就李氏,始合军,屡与大兵战。越三月,兵溃,总兵官李自刎死。源邃被执至溧阳,当事命之跪;曰:『若非明臣耶?见我不愧死,而尚欲屈我乎』!当事言:『子尚年少,盍姑待之』!源邃曰:『汝惟有待,故至此;我何待,速死耳』!福之,闽中礼部 >
尚书
钟峦子;自书绝命词于衣衿间,投湖死。安远字世珍,武进人。被擒,说之降;不屈,乃见杀。妻杨水、妾惠香,
  己丑,闻监国在海上,乃与都御史方端士赴之;晋左佥都御史,再晋左副都御史。时方发使拜山寨诸营官爵;为言『诸营之强而乃心王室者,莫如王翊。诸营文臣辄自称

都御史、侍郎,武臣自称都督;其不自张大,亦莫如翊。宜优其爵,使之总临诸营,以捍海上』。朝论为然;定西侯张名振弗善也。俄而,大兵围健跳,城中危甚,置刀待命;荡湖伯阮骏救至,得免。时诸帅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有异同,祸立致;如熊汝霖非命死、刘中藻失援死、钱肃乐忧死。宗羲既失兵,日与 尚书吴钟峦
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注「授时」、「泰西」、「回回」三历。当其从亡也,母氏尚居故里;而朝廷以胜国遗臣 …… (第 617 页)
之,叹曰:『主上以忠臣之后仗吾,吾所以栖栖不忍去。今方寸既乱,吾不能为姜伯约矣』!亟陈情监国,得请; 钟峦
乃棹三板船送之数十里,呜咽涛中。遂变姓名,间行归家。
  是年,监国由健跳至翁洲;复召之,副冯京第乞 …… (第 617 页)
  义兴伯郑遵谦妾,金氏四姐。当江上军溃,遵谦挟赀及氏入于海。戊子正月,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遵谦不平;彩招与议事,投之海中。金氏号恸欲死,家人救之;乃缚草人书彩姓名,每祭必寸斩以侑食。彩闻之,亦投金氏于海。己亥秋,彩坐厅事,见熊、郑拥兵入,惊扑,投阶下,七孔流血死。金氏于海上屡显灵异,海人称之为「金娘娘」。



    华亭四姬(故太傅张肯堂妾)

  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肯堂留守舟山,于殉节之前一日,与 吴少保钟峦
题诗为诀。因集家人曰:『毋为人辱』!及晨,大兵入城。肯堂冠带至雪交亭南向坐,诸姬方氏、周氏、毕氏、姜 (第 664 页)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
   通 谥
    浙中监国诸臣
  「忠 烈」(传列「勘本」) 吴钟峦
 礼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武进人。从鲁王至舟山,往来普陀山中。大兵至宁波,急渡海入昌国卫孔庙, (第 757 页)
    林评事荔堂(时跃)「正气录」,专纪四明殉节之士;故艾名「甬东正气录」。盖与徐监纪霜皋(凤垣)、高员外隐学(宇泰)共为之。荔堂别有「甲申以后丹史」,见全氏「鲒埼亭」集。集中又载 吴少保峦稚(钟峦)
「山丛谭」、「文史」(全氏「山先生残稿」序云:『闻先生 (第 836 页)
    林评事荔堂(时跃)「正气录」,专纪四明殉节之士;故艾名「甬东正气录」。盖与徐监纪霜皋(凤垣)、高员外隐学(宇泰)共为之。荔堂别有「甲申以后丹史」,见全氏「鲒埼亭」集。集中又载吴少保峦稚 (钟峦)
「山丛谭」、「文史」(全氏「山先生残稿」序云:『闻先生 …… (第 836 页)
京先生事略(圻)、邵得鲁先生事略(以贯。以上「内集」)、礼部尚书仍兼通政使武进吴公事状 (钟峦)
、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侍郎上海朱公事状(永佑)、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钟祥李公事状(向中)、兵部左侍郎兼都 …… (第 839 页)
(高宇泰)、周先生囊云集序(齐曾)、观日堂集序(陆宇)、董户部兰集题词(守谕)、山先生残集序 (吴钟峦)
、吴少保集序(同上)、冯侍郎遗书序(京第)、陆大行环堵集序(文虎)、明鹤草堂集序(林时跃)、春酒堂文 (第 840 页)
  十二月,朱成功起兵,移文明年为「隆武三年」。众知其意,张煌言劝名振北还,召散亡;遂奉监国次长垣、石浦。已没,张名振抑郁甚。


  顺治四年(永历元年、监国二年、朱成功称隆武三年)春正月,监国在长垣。大学士 吴钟峦
、侍郎熊汝霖、马思理、沈荃宸、给事中吴、通政司郑遵谦、郎中徐孚远、总兵阮进、周瑞、周鹤芝、赵牧先后 …… (第 111 页)
  冬十月,监国以马思理为东阁大学士,林正亨为户部尚书,,沈荃宸为工部尚书,余飏、刘沂春为左右都御史,林嵋为给事中,黄宾为吏部郎中。召大学士 吴钟峦
于家,钱肃乐寓书焉。 (第 114 页)
钟峦
幡然曰:『行固无益;然吾不出,人心益涣,当以死济之』。乃疏:『今武臣并将军、都督,文阶必都御史、侍郎 …… (第 114 页)
  六月,张名振克健跳所。阮进亦弃黄斌卿,相与奉监国至健跳。


  秋七月戊申,监国至健跳所;从者大学士沈荃宸、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右佥都御史张煌言、职方郎中朱养时、主事林瑛日朝于 …… (第 118 页)
  冬十月乙巳,监国入舟山。城周数里,居民万户,即参将署为行宫。大学士沈荃宸乞罢,以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进张名振太师;擢李向中兵部尚书,孙延龄户部尚书, 吴钟峦礼部尚书,
朱永祐吏、工部尚书。召张煌言为兵部侍郎,董志宁等为给事中。故御史王翊、佥都御史李长祥、给事中徐孚远皆 (第 119 页)
  十一月,隆武帝亲征,诏唐王聿钊、邓王鼎器监国于福州,大学士曾樱及郑芝龙留守。以吴震文为行在兵部侍郎、王觐光户部侍郎,皆兼摄吏、礼;张家玉、陈履贞以科臣从。大学士 吴钟峦
谏曰:『闽海固非立国地,今日所急,选锋急进,克复南昌,顺联吴、楚,犹可以自固。舍此他图,关门一动,则 (第 140 页)
  总兵李某、诸生顾杲、张文龙、布衣王谋、故曹州知州巢之梁及朱某起兵常州,诸生吴福之、任邃源、徐安远与李应。邃源出入义兵间,叹曰:『尽儿戏者』!然不肯去。李及洪承畴部战,累三月乃溃,自刎以死。福之书其襟曰:『我生不辰,罹此兵燹;后李勤王,誓死不二。再举再克,全军失利;公既成仁,我亦取义。不揣小子,敢附斯义』。自沉于湖死。福 之,吴
钟峦之子 (第 383 页)
也;
钟峦从王舟山,福之抗节江上,盖一门忠义云。邃源被执,不跪;语溧阳令曰:『若非明臣乎?见我不愧而辱我乎 …… (第 383 页)
于海;以王翊最忠,请优其职,张名振不之善。值武将恣横,熊汝霖、钱肃乐、刘中藻皆困于郑䌽,宗羲又失兵, 惟与吴
钟峦讲学舟中。闻其母被籍,叹曰:『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第 421 页)
』!
钟峦送之,呜咽涛中而归。
  明年再赴诏,与兵部侍郎冯京第共监澄波将军阮美军;乞师日本,至长崎,不获 (第 421 页)
  定海千户陈应鲲,闻京师陷,自缢而死。

  大学士张肯堂,奉命守舟山。先一日, 尚书吴钟峦
亦至,相与为绝命词。城破,肯堂蟒玉南向,命家众曰:『无为人辱』!视妾方、周、姜、毕及冢子妻沈氏、女孙 (第 504 页)
茂漪先后死,婢妇从者又十九人;乃呼其孙茂滋曰:『汝可不死』。甫引绝,人告苏仪部缢于庑;呼酒酹之曰:『君少待』!引缳而卒。仪部者,其门人苏兆人也。肯堂指其雪交亭为止水,兆人对曰:『公死,某必不生』。至是,果死。肯堂中军林志灿、林桂将以茂滋出,遇兵于门;灿、桂及守备吴士俊、仆张俊、顾欢皆格斗死。茂滋走脱。部将茹应元亦受肯堂命护其孙,乃先为僧于普陀;明日入城,请于陈锦,葬肯堂。为庵于墓,终其身。
  同时死者, 尚书吴钟峦,
慷慨谓人曰:『高忠宪、李仲逵、马君常死国难,吾皆吊以诗;门生钱希声、吾子福之,其死也,亦以诗哭之。今 (第 504 页)
    时与吴易同起兵而别分一路者,有总兵官李某,其名字里居不可详。任源邃者

,深沉有大略;见所在起兵,求可与成事者,皆不当意。喟然曰:『天下事遂无可为乎?我视诸军皆儿戏耳』!及福之起兵,约源邃同就李总兵合为一军。福之,闽中 礼部尚书钟峦
子;安远字世珍,武进人。
  明长兴县民金有鉴奉通城王盛澄起兵复湖州;进攻长兴不克,吏员王士麟死之( (第 481 页)
  明监国鲁王以马思理为东阁大学士、林正亨为户部尚书、沈宸荃为工部尚书、余飏为左都御史。  明监国鲁王召前广东副使 吴钟峦
为通政使。
     (第 699 页)
钟峦
字峻伯,号山,学者称为霞舟先生;武进人。崇祯甲戌(一六四三)进士,历桂林推官。南都授吏部主事,抵南 (第 699 页)
雄而金陵亡。子福之,以起兵大湖死。 钟峦

转赴闽中,由原官转员外郎;痛陈国事,时宰不悦。 (第 699 页)
钟峦
曰:『天下分崩,资群策犹恐不支;尚欲拒人言邪』?隆武帝以郑氏专恣,欲往赣州。 (第 700 页)
钟峦
曰:『闽海虽非立国之区,然今日所急者,选锋锐以复南昌,联络吴、楚以得长江。舍此他图,关门一有骚动,则 (第 700 页)
全闽震惊矣』!隆武帝不悦,出为广东副使。未行而闽又亡,遁迹海滨;愤士大夫多失节,因作「十愿斋说」寄意(考曰:「十愿斋说」:一曰吾愿子孙世为儒,不愿其登科第;再曰吾愿其读圣贤书,不愿其乞灵于西竺之三车;终曰吾愿其见危授命,不愿其偷生事仇)。钱肃乐疏荐 钟峦
与故太仆卿刘沂春,监国以沂春为右副都御史、 (第 700 页)
钟峦
为通政使。初犹不起,肃乐贻以书曰:『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司徒女子犹知君父,东海妇人尚切报仇。 (第 700 页)
嗟乎!公等忍负斯言』? 钟峦
亦翻然曰:『出固无益,然不出则人心遂涣;济不济,以死继之』!乃就职。疏言:『今远近章奏,武臣则自称将 …… (第 700 页)
考其敕符』。监国是之。晋礼部尚书,原官如故兼督学政。从监国幸浙,所至录其士之秀者见诸监国,人笑其迂, 钟峦
曰:『济济多士,维周之桢;可以乱世而失教士邪』?时浙中遗臣尽出,林嵋为吏科给事中、黄宾为吏部考功郎 …… (第 700 页)
    徐鼒曰:同召者有刘沂春,何以不书?无所表见也。自侍郎以下,升擢贬黜悉不书。或以其人书,或以其事有关大局也亦书;所谓「春秋」无达例也。 钟峦
尝集累朝忠义,上自夷、齐,下迄逊国,名曰「岁寒松柏集」;为「客问」一篇弁其首,其说与鼒撰「纪年」之旨 (第 701 页)
  壬戌(初五日),明监国鲁王次健跳所。
    时郑彩弃监国去,随扈者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
峦、兵部尚书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右佥都御史 …… (第 770 页)
至舟山,依黄斌卿,转吏部侍郎。斌卿诛,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
    永祐初不以学问名;在舟山,辄 与吴钟
峦讲顾氏东林之学。或笑其迂,答曰:『然则山陆丞相亦非邪』?时诸镇各以私意相仇杀,文臣左右之,多致祸 (第 779 页)
    王师试舟海口,阮进邀击之,以三舟突阵,夺楼船一、战舰十,馘十一人而纵之还。丙寅大雾,咫尺不相睹;顷之,王师悉抵螺头门(考曰:即蛟门,亦名定关),守陴者方觉。适进自海门还,遇之横水洋;以火毬掷我舟,风反师熸,进面烂焉

。锡祚往救之,被创力竭;同投水死(考曰:「纪略」谓进投水死;而汪光复「航海遗闻」云:『进堕水被擒,我督台命舁进招抚守城将士,不从;攻之不下,被炮伤以二千计』。似进未尝死者。存之俟考)
  九月丙子(初二日),舟山星陨如雨。是日城陷,明鲁元妃张氏及大学士张肯 堂、礼部尚书吴
钟峦、兵部尚书李向中、工部尚书朱永佑等皆死之;定西侯张名振遂奉监国鲁王航于海。
    安洋将军刘世 …… (第 833 页)
    张肯堂尝于邸中筑雪交亭,夹一梅一梨,花开则两头相接;叹谓部将都督汝应元、门生礼部主事苏兆人曰:『此吾止水也』!兆人曰:『公死,兆人必不独生』。又抚孙茂滋,顾应元曰:『下官一线之托,其在君乎』?应元曰:『诺』!于是蓦然去,披缁普陀寺为僧;而兆人始终相从。城陷之先一 夕,吴
钟峦至,相与作永诀词(考曰:肯堂词云:『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馀学圃间;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 …… (第 834 页)

钟峦以下皆和之。兆人有句云:『不改衣冠可为士,误移头面即成魔』之句;附录之);亟呼酒往酹之曰:『君少 …… (第 835 页)
、彭欢皆格斗死。明日,应元自普陀奔入城,请于大帅,瘗之普陀之茶山。后茂滋卒,应元筑庵墓旁以终。
     
钟峦初见朝政尽归武臣,叹曰:『当此之时,惟见危授命,是天下第一等事;避世深山,亦天下第一等事』。都御 (第 835 页)
史黄宗羲尝招之居四明山;答以书曰:『故人有母,固应言归;老生从王所在,待尽而已』。遂退居普陀。闻舟山师溃,乃慷慨谓人曰:『昔吾师高忠宪公(考曰:谓高攀龙)、吾弟子李仲达(考曰:谓李应升)死珰祸,吾友马君常(考曰:谓马世奇)死国难,吾皆为诗哭之;吾门生钱希声(考曰:谓钱肃乐)从亡死,吾子福之倡义死,吾亦为诗哭之。今老矣!不及此时寻一块乾净土,即一旦疾病死,何以见先帝、谢诸君于地下哉』!乃渡海入城,与肯堂诀曰:『吾于前途待公』!至文庙右庑,奉先师神位,举火自焚死(考 曰:
钟峦绝命词有云:『只因同志催程急,故遣临行火浣衣』之句)
    李向中既晋尚书,见悍帅迭起,事不 (第 835 页)
        馀姚黄宗羲太冲著

    (往减秽木在海上,与诸臣无所事事,则相徵逐而为诗。诸臣唯 吴钟峦
、张肯堂故以诗名,其他虽未尝为诗者,愁苦之极,景物相触,信笔成什。李向中之悲壮,朱养时、林瑛之淡远, …… (第 1 页)
  冬十月,长乐虏帅逃,永福、闽清皆下。罗源虏知县朱丕承、宁德虏知县钱楷以城降,福宁州虏帅涂登华、章云飞全师来归。督师大学士刘中藻起兵福安,新建王克大田、沙县、尤溪等路。朱成功克同安等县。曹大皋克建阳。
  以熊汝霖、马思理入阁办事。刘沂春吏部尚书、林正亨户部尚书、 吴钟峦礼部尚书
兼通政使,钱肃乐兵部尚书,余飏左都御史,林嵋吏科给事中,黄岳吏部考功司郎中。
  邓藩审理陈世亨复安 …… (第 12 页)
志。出簪珥分饷姊姒,闭户自缢。华夏妻陆氏、屠献宸妻朱氏、杨文琦妻朱氏,皆自缢。
  礼部尚书兼通政使 吴钟峦
上申明职掌疏。
    时远近章奏,武臣则自将军都督、文臣自称都御史侍郎,三品以下不计。而江湖游手之 (第 14 页)
徒,假造符玺,贩鬻官爵。偃卧兵园,而云联师齐楚;保守妻子,而云聚兵千万。故 钟峦
请加严核,募兵起义者,则当问其册籍花名;原任职官者,则当辨其敕书劄付。
  三年(戊子)春正月丁酉朔 …… (第 14 页)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建跳所。
  秋七月壬戌,上次建跳所。
    闽地尽陷,张名振迎上至浙,从亡者为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兵部左侍郎孙延龄、御史黄宗羲、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主事林瑛。
  壬午,虏攻建跳 …… (第 20 页)
    萧山石仲芳、会稽王化龙、陈天枢、台州俞国望、金汤、奉化吴奎明皆将军,四明山冯京第右佥都御史,王翊河南道监察御史。黄宗羲奏曰:臣观诸营长,文则自称都御史、侍郎,武则自称将军、都督,未有三品以下者。上嘉其慕义,亦遂因而命之。唯王翊不自张大,使者颁书授以御史。御史在承平固为要官,然其号令不可行之侍郎。御史诸营或不及王翊一小小部,故诸营于王翊,虔若小侯之事大国。自今以后,若诸营事翊如故时,则无贵王命。若因王命,使翊之令不行于诸营,将山中自此多故。方今草昧,时多假借,慎重名器,不宜独薄王翊一人。大学士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皆以为然,定西侯张名振持之不肯下。初诸营迎表,皆因名振以达;唯翊不关名振,名振恶之。
  上命黄宗羲 …… (第 21 页)
    世子母李氏。


  九月乙丑,大学士刘沂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定西侯张名振盟于江。 (第 21 页)
    大明监国鲁四年,太傅兼太子太师定西侯张名振治兵于台州。夏六月,长乐刘沂春宅揆统均,毗陵 吴钟峦
掌秩宗,从上至自闽。三人者,皆先朝遗老,同守臣贞、共奖王室者也。越二月,定盟于江之上。于时重九,天 …… (第 22 页)

  六年(辛卯)春正月己卯朔,上驻舟山。
  得谍报虏主死,群臣入贺。
    是时,讹传恢复, 礼部尚书吴钟峦
有志喜诗曰:毗陵隅北有柴扉,寂寞荒庭草自肥。从此儿孙寻旧业,可将诗酒弄斜晖。衣冠不改容颜好,梦想还疑 …… (第 26 页)
    虏会浙、直之兵寇行朝,松江张天禄出崇明,金华马进宝出海门,而虏酋陈锦、金砺、刘某、田雄总重兵出定海。行朝闻之,定西侯张名振、英义将军阮骏,扈上出舟山,登舟泊道头。八月十六日,虏试舟海口,王师以三舟冲突,获楼船一只、战舰十馀,擒虏卒十一人,馘而纵之。二十一日大雾,虏舟悉渡抵螺头门,王师才觉。先是,阮进诣海门议和,虏欲诱之,进数船脱归。值酋金砺之舟,进以火毬投砺,风转篷脚,反击进面,进创甚投水,虏刺取之。安洋将军刘世勋、都督张名扬统营兵五百、义勇数千,背城力战,杀伤虏千馀人。
  九月初二日,城陷。
    丙寅,虏寇舟山。九月丙子,城陷,大学士张肯堂、 礼部尚书吴钟峦
、兵部尚书李向中、吏部侍郎朱永祐、通政司郑遵俭、兵科给事中董志宁、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 …… (第 28 页)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人也。天启乙丑进士,知馀干县事。丁母忧,服除,补大名、浚县,考迁御史。弘光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隆武登极,加总制尚书。肯堂以额饷招集义勇,将出三吴而芝龙劫其饷。肯堂遂弃官,遁于海岛。已而依平海将军周鹤芝。海口破,又依肃虏伯黄斌卿。斌卿缪为恭敬,不用其言。肯堂郁郁无所发舒,灌圃栽花,排豁忧闷而已(肯堂与减秽木书曰:铜槃之役,仆岂敢后。顾飘梗随流,不能奋飞)。上驻舟山,起为东阁大学士。城陷,肯堂蟒衣南面,视其妾周氏、方氏、姜氏、璧姐、子妇沈氏、女孙茂漪皆缢死,然后题诗襟上云:虚名廿载著人间,晚节空劳学圃间。漫赋归来惭靖节,聊存正气学文山。君恩未报徒忧瘁,臣道无亏在克艰。传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乃自缢。从死者守备吴士俊、仆张俊、彭欢、俊妻某氏。
     吴钟峦
字峦,武进人也。从学礼部尚书孙慎行,知名数十年。晚登崇祯甲戌进士,选长兴知县,降绍兴府照磨。于仕宦 (第 29 页)
之意泊如也。大学士周延儒劝之出山, 钟峦
答曰:公为山巨源,某何独不为嵇叔夜?公为富彦国,某何独不为邵尧夫?移桂林府推官。弘光召为礼部主事,未 (第 29 页)
至而南都陷,遂留福唐不归。上至闽,起通政

司通政使礼部侍郎。寻晋尚书。行朝权在武臣,卿相不能有所可否。 钟峦
叹曰:当此之时,惟见危授命,是天下第一等事;不死以图恢复,成败尚听诸天,非立命之学也。当此之时,避世 (第 30 页)
深山,亦天下第一等事;徼倖以就功名,祸福全听诸人,非保身之道也。故 钟峦
漂泊所至,试其士之秀者,前率见上;波涛樯橹之间,襕衫巾服,拜起秩秩。至舟山,益无所事事,退居补陀。舟 (第 30 页)
山告急, 钟峦
曰:吾从亡之臣,当死行在。乃渡海入城。城陷,过别张肯堂,归而自缢。年七十有六。 (第 30 页)
钟峦
尝谓减秽木曰:李应升,吾受业之门人也。请诛逆阉不得而死。吾为诗哭之。吴福之,吾子也。建义而死,吾为诗 …… (第 30 页)
    董玄,字天孙,会稽人。赋绝命诗自缢。
    李开国,馀姚临山卫人。
    朱万年,字虎拜,闽人也。与 吴钟峦
同死。
    顾珍、顾宗尧,皆长洲人。 …… (第 31 页)
日与 尚书吴公钟峦
坐舟中,正襟讲学,下即接叙告归事。吴公于辛卯八月殉舟山之难,先生临行犹与吴公周旋,则行期必在辛卯八月 (第 34 页)
  瞿式耜,号稼轩。粤中立国,公鞠躬尽瘁,公殉节而不成为国矣。当公之赴粤也,余送之于湖头。公欲强余同去,余以母老辞之。老母四十,公有诗数章为祝。
  张肯堂,号鲵渊,松江人。尽节于滃洲。
   吴钟峦,
字霞州,武进人,知长兴时,刻社稿,名士品不过二十人,而余在其列。 …… (第 66 页)
  六月,上驻跸建跳所,分使使山寨拜官,授翊河南道御史、王江户部主事左副都御史。宗羲上言:诸营文则自称都御史、侍郎,武则自称将军、都督,未有三品下者。主上嘉其慕义,亦遂因而命之。惟王翊不自张大,仅授御史。御史在承平时,固为显要,而非所论于今日。诸营小或不及百人,大亦不过王翊一部;今品级悬殊,以之相陵,恐为未便。大学士刘江春、 礼部尚书吴钟峦,
皆以为然。定西侯张名振,持之不肯下。 (第 91 页)
  王之初入闽也,次中左所。中左所者,赐姓所营之地也。赐姓不肯奉王,以丁亥岁为隆武二年;故王改次长垣。建国自以其军,连破郡邑,赐姓不与焉。是年十月,公拟诏颁明年鲁三年戊子大统历。于是海上遂有二朔。时,刘沂春、 吴钟峦
皆隐遁不起;公疏荐沂春为右副都御史、 (第 147 页)
钟峦
为通政司使。又寓书两公: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急病让夷,前哲训也。司徒女子,犹知君父;东海妇人 (第 1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