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为害如必欲诛之则太平之民自受其病矣故与
  其勤师远伐不若脩德以待其来之为愈也若夫
  三监之叛其变起王室非可以夷狄待之也况又
   成王
幼冲涖政之初君子之道不胜小人不诛而
  纵之其祸将不胜救矣当是之时虽无十夫之助
  周公亦不可已此所 (第 27b 页)
  则匪夷矣有邱匪夷之思其可一日忘乎此虽已
  济难不敢忘难之意也是亦其亡苞桑之义昔禹
  平水土成汤伐夏救民皆涣其群者也 成王
惩而
  毖后患所谓匪夷之思也元吉光大之义于夏商
  可见然易之卦变屡见于彖至涣尤明见于二爻 (第 17a 页)
  于既济之后故君子思患而豫为之防也成汤之

  危惧 成王
之小毖皆思患豫防之谓也故卦言终
  乱象言豫防爻有濡首之厉其义一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水火相逮 (第 8a 页)
 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
  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张南轩曰/方是时周公)
  (相 成王
欲以立经陈纪制礼作乐成一代之法故/推本三代四圣之心而施此四事达之天下以为)
  (无穷之事业也○又曰 …… (第 14a 页)
 书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

  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孔氏曰/周礼每官)
  (列其人之员数及职所掌立为定法授与 成王
即/政之初即有淮夷叛逆未暇以立官之意号令群)
  (臣今既灭淮夷 (第 14b 页)
成王
乃以周公所制周官六职颁/示群臣以此告之○郑康成曰周公居摄而作六)
  (职谓之周礼营邑于上中七年致政 (第 14b 页)
成王
以此礼/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郑锷曰以洛诰考之周)
  (公营洛乃是欲使 (第 14b 页)
成王
自服于土中乱为四方新/辟乃作六典之书以授之使往治于洛邑其言曰)
  (子齐百工伻从王于周乃汝其悉自教 (第 14b 页)
王往新邑/伻向即有僚盖为 成王
齐整建官之法使王往新)
  (邑自教率之各效其职也 (第 14b 页)
成王
灭淮夷而归在丰/董正治官始以新书从事然只在丰而不往洛邑)
  (故周礼虽成终不尽用故经之授田等事今皆 (第 14b 页)
难/信正由 成王
不宅洛故有其法制之文终不见行) …… (第 14b 页)
  (之实也若如此论则经之首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之语始有所归其它疑非周公全书皆可以意)
  (晓/)
   愚案已上论周公授周礼于 成王
 左传齐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巳公曰若之何
  而去之对曰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
  取乎对曰 …… (第 15a 页)
  其职宜若不可兼而成王时周公以公兼太宰召
  公以公兼宗伯苏忿生以公兼司寇故书洛诰云
  司徒司马司空也 成王
将崩同召太保奭芮伯彤
  伯毕公卫侯毛公则是六卿中召公毕公毛公亦
  上兼三公矣(○吕氏曰三公无职六 (第 22b 页)
  都平阳汤都亳多不得天地之中而转徙无定所
  周自文王兴于岐建都止在丰镐道化之行仅及
  江汉汝坟之地至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 成王
  
周召卒相与营之将以建大中立皇极一民志而
  定大业也然营之而卒不迁意者宅洛之制度未
  成周公不幸而 …… (第 2a 页)
  朝于天子者不绝当其朝也必见于祖庙射于射
  宫始之以享继之以燕其礼甚详且悉借使营洛
  为朝诸侯之地而 成王
自都宗周则周之君固将
  奔走之不暇矣 …… (第 2b 页)
 地二官不局其数故不云百官而云官府也六官之
 属六十而得称百官者举全数也(○黄氏曰冢宰司/徒二府对立与四)
 (卿不同周公为冢宰召公为司徒相 成王
为左右盖/左古相也周人常使二官分陜而治事任甚重治典)
 (教典称官府礼典而下称百官冢宰之治司徒之教 (第 16b 页)
  者司仪行人之职冢宰与君同体镇抚诸侯乃其
  道也而下与交际之礼曰大朝觐会同非周家细
  事所谓坐明堂以朝诸侯昔者武王克商所未举
  也 成王
新立周公摄政则一切举行之不特五等
  诸侯咸在八蛮五戎六狄九貉环列而会所以制
  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 (第 17a 页)
 用不知所谓大用者安在哉自商周而论成汤之大

 用在徙亳以从先王居 成王
之大用在营洛以奠商
 顽民宣王之大用在复文武之境土会诸侯于东都
 历代之王虽无一定之辙然其存心在此一 (第 19a 页)
 陈及之曰王介甫以为孟子据实封言之周官则兼
 附庸言之也其说是矣而辨未详夫诸侯之得附庸
 必其有大功者也若 成王
于鲁公锡之山川土田附
 庸宣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为伯于召
 公曰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而已孔子曰夫 (第 29a 页)
 𨽻二卿示公共防踰越而冢宰所以为独制国用也

 欤周之大政令每如此今见于诗书周公召公并相
  成王
而洛师之役召公先相宅及周公莅卜而后丕
 作康王即位同召六卿而命仲桓南宫毛者必太保
 宣王南征程伯休父 (第 19b 页)
 行者同卫王宫同入成均同𨽻学士之版于斯取才
 焉而用之曾何内外之辨传言鲁公之子伯禽卫康
 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 成王
而宣王欲得国
 子之能训导诸侯者樊穆仲以鲁侯对略可睹矣犹
 以为未广也则乡党有宾贤邦国有贡士是谓俊造 (第 13a 页)
 行之明验周公经世之典顾如是哉呜呼周公之法

 令岂特为当时计哉为当时计则 成王
之为君周召
 之为臣其百执事有司皆贤大夫也不令而行不禁
 而止固不当有如调人者可也若以周公身致太平 …… (第 9a 页)
 人无所倚仗矣且司市之法曰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夫人过市则罚一幕世子过市则罚一帟夫设罚以
 禁过市者为其燕游无度也以 成王
之君夫人世子
 岂至于燕游无度哉设法以防之为后世也凡此等 (第 9a 页)
 谓殷以少牢郑氏所引鲁礼则非鲁不当有禘孔子
 谓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又曰禘自既灌而
 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盖 成王
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 (第 15a 页)
  迁去其始为昭者九世则迁去其始为穆者若周
  以文武之故而不迁且以共王之时论之自穆王
  上至昭王康王 成王
为四亲庙则文武正在二祧 (第 6b 页)
 位曰天子负斧扆而立非有所凭也然必设几者郑
 氏释太宰谓立而设几优至尊也荀卿曰周公负依
 而坐诸侯奔走堂下得非所传闻者异欤○郑司农
 曰顾命云 成王
将崩命太保芮伯毕公等被冕服凭
 玉几(○薛氏曰周礼之五几莫尊于玉几书之/四几莫贵于华玉几则玉几者华玉 (第 19a 页)
 郑康成曰图谓画其地形及丘垄所处而藏之(○王/昭禹)
 (曰葬者则依/图授之地也)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
 吕氏曰周公薨 成王
葬于毕祔于文武从周家之兆
 域也○刘执中曰庙虽已毁而墓之昭穆不可迁也
 ○王昭禹曰先王制为合族之礼非 (第 11a 页)
 (黄氏曰讽诵其诗以其世定系次其盛衰为可知/今诗之有系次瞽矇传之也曹侩之诗失之矣)
  愚案诵诗而及于世奠系者如商颂五篇作于商
  高宗之世周颂风雅合九十篇作于 成王
之世既 (第 26a 页)
 用乃专用豳人之吹豳国之籥而名官曰籥章此周
 王之事也周之先公开国于豳教民稼穑与夫为寒
 暑之备事载于七月之诗谓之豳风至于 成王
王业
 大备念其祖先务农之勤教民之悉凡四时所行者
 皆以豳诗从事故用豳籥而以籥名官以籥而吹豳
 诗之 …… (第 24a 页)
 孙氏曰周自后稷教民稼穑至公刘于豳斯馆大王
 肇基王迹皆推本后稷之意率先农桑之业故陶土
 为鼓豳竹为籥歌豳诗以劝相其民今七月之诗是
 也周公相 成王
惧后世不记先君王之旧于是命籥 (第 25b 页)
 祝辨九拜教敬也(○王昭禹曰卑之于尊贱之于贵/与夫自敌已以上欲通其致敬之)
 (诚未有不用拜者非特是也舜拜皋陶禹拜善言太/甲之拜伊尹 成王
之拜周公以至献民数献贤能之)
 (书王皆拜受此又至尊至贵自屈伏其体以通致敬/之诚于其下礼之情大小轻重 (第 12a 页)
 (曰大史以历知天大师以乐知/兵彼此参合则吉凶可以明矣)
大迁国抱法以前
 郑康成曰法司空营国之法抱之以前当先王至知
 诸位处○郑锷曰国或大迁如盘庚迁亳 成王
宅洛
 之类抱迁国之法以前盖相其阴阳而定宗庙社稷
 之位不可无故常之法 (第 14b 页)
 以第其高下而为之等然后颁以地焉谓之等其功
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
功曰多
 郑锷曰王功者辅成王业勤劳王室辅幼孤以嗣王
 者之绪明王道以 成王
者之治即是功而谓之勋勋 …… (第 2a 页)
 所施为无非为国计者即是功而谓之功功者事有
 成效之义(○刘执中曰谓能左右其君造成王业创/有天下若伊尹之相汤十乱之相武王太)
 (公之相 成王
萧/曹之相高祖)独此名曰功盖人臣立功正以保全
 王国为主进而上名以勋功不足道也抑而下则曰
 劳曰力之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