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法制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画卦之由 吾夫子
固明言之矣仰观天俯察地近取身
远取物于是始画八卦果若河图为作易之由夫子何
不云观河图而画卦乎夫子所不 (第 6b 页)
 (本义治己治人必皆重习然后习而安之愚按尔雅/荐再也内坎方至外坎荐至水之有恒如此君子体)
 (之以常德行学不厌也习教事教不/倦也 吾夫子
所以有取于水也夫)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卦体习坎以冠初爻王辅嗣云最处坎底者也 (第 30a 页)
 (合上下卦德言止者不能无所丽犹旅人不能无所/依艮止则随寓而安离明则因不失亲是以小亨而)
 (贞吉也又按他卦彖传于释彖之后多推广言之以/见时义之大此不加一辞者钱田间曰 吾夫子
辙环)
 (天下一生固旅人也尝筮易得旅商瞿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子曰命也故于旅发深慨焉今窃合六爻) (第 39a 页)
 蔚州魏环溪先生有四种人说谓天下有四种人
 夫子
皆叹未见窃尝思之好仁恶不仁一种人好非
 所好而恶非所恶无论耳抑或好之恶之弗笃也故
 未见也颜之不违曾 (第 21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诗演义原序
诗以温柔敦厚而垂教者也其为言也既平易而易知
及讽咏之也又足以感人心而易入然初学诵之亦有
难者焉其所以难者训诂则必欲其明也义理则必欲
其正也诗之所由作者所当究而其不可知者为多也 吾夫子
删诗之时未有注释也至汉儒以经相传授注
释益众矣而无所前闻多为臆度故谬误相袭朱子诗
传独觉夫千载之失而 …… (第 3a 页)
 说可取必先用传义而他说附之其后
诗传于每篇之后各揭篇名云篇凡几章章凡几句盖
 因其旧今于各篇之首先揭篇名旧序是者用之其
 非者皆以诗传大意为篇之小序
诗中鸟兽草木之名 吾夫子
以为可资多识今以韵会
 遍考而详注之其中虽未必一一可信姑并存之以 (第 5a 页)
 右系辞法象莫大乎天地之简
天生神物以蓍龟言天地变化以变言河图洛书以数
言天垂象以象言四者缺一不足以为易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象其以吉凶示人也
阴阳交易而立卦老少变易而生爻圣人所以效乎天
地也故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卦有辞爻亦有辞卦有
占爻亦有占圣人所以象乎天也故曰系辞焉所以告

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凡易之作皆天也故神物图
书始终乎天或谓龟何与于蓍书何与于图盖卜筮之
相稽协象数之相发挥其理尚矣四称圣人为圣人者
亦四伏羲也文王也周公也而禹与焉由今观之则合 吾夫子
而五矣
伏羲之画心画也天地之文也盖仰观俯察近取远求
而得之得之神物则卜筮之理具于心矣得之变化则
卦爻 (第 9a 页)
 右先进春服既成之简
由也达足以为邦皙也达足以为天下由之未达以知
故其究谚皙之未达以行故其究狂
 右先进夫子何哂由也之简
克已复礼古有是语而未知其为仁之则则之在是也
吾夫子
告颜渊始
仁者天下之公理故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苟有
一毫之不尽其何以与于此归仁哉其以成功言也说
(第 7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尚书疑义原序
尚书载二帝三王之绩历世自唐虞讫于成周上下千
有馀年圣人不可作矣由今可以见其行事之实者独
赖是书焉耳先儒谓书以道政事夫书言政事固矣要
其至而言之岂道政事而已哉古者圣人穷而在下则
以其道立言训后世如 吾夫子
之所述是也达而在上
则以其道立政淑当时如二帝三王是也立政者其常
也立言者其变也故二帝三王之书皆圣人达 (第 3a 页)
 (六十四卦六爻吉凶悔吝皆不能无如乾德最盛上/九亦有悔惟谦卦六爻皆吉可见圣人至德莫有盛)
 (于谦者尧之允恭克让舜之温恭禹之不矜不伐汤/之俭身若不及文王徽柔懿恭望道如未之见 吾夫)

 (子
出言辄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皆自谦也今之学者有只能片善便自矜)
 (伐盍观前圣行 (第 16b 页)
 舜只是于所本有者能做得尽耳 天之生物因材
 而笃见得天心好生意在笃厚而物不能尽如天意
 重栽培一边 舜之大孝武周之达孝自 吾夫子

 发之而万世始知三圣人之孝 (第 36a 页)
吾夫子
以匹夫师万
 世其孝讵不大哉惜乎后世无圣人赞明之者汉人
 有言孔子专行孝道以成素王似也亦何足以知之 (第 36a 页)
 隐身不出以远祸也

子曰愚而好自用  章

道者为其所当为而已为其所得为而已为其所能为
而已平淡无奇而保身之哲在焉此圣人之所不能易

吾夫子
之言曰天下无可自用之人有愚者于此以
古典为不足师而好自用天下无可自专之人有贱者
于此以王制为不必守而 …… (第 19b 页)
恪遵王度可也而猥曰见礼可以知政闻乐
可以知德必自我作焉以为天下之法䄇其敢乎哉于
此而敢非所以为圣人也 吾夫子
大圣人也而不在天
子之位故其言曰吾说夏礼杞为夏之后而文献不足
徵也则人不信从吾学殷礼宋为殷之后而文献 (第 20b 页)
 新于隐僻弃其性所故有者而专倚情思卜度之为
 知即令标奇领异煜然一时要与秕糠尘垢同归朽
 腐而已又安所得知之新耶 吾夫子
曰温故而知新
 而孟子曰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夫不虑之
 知则子之所谓故也吾性之故无所不摄无所不融 …… (第 12b 页)
诸生问此章意思何如宗建曰只为人看得圣人神奇
故夫子自把好学样子示人首须从好学意提起言
夫子
亦止此平常日用之间觉得他自有彻底的精神
与世人半上半落者不同见其常惕励时则有愤焉愤
一发即食亦都忘了 …… (第 50a 页)
在前在后即是后节末由前节是总喝起语循循二节
非有二截大意谓由吾今日之光景追思夫子当时之
指点 吾夫子
亦既如此善诱我亦既如此竭才那时道
本昭昭在前苟可用力当必有从之无难者然而竟阻
之于从之末由则是弥高弥 (第 69b 页)
之或其简编脱落不可通晓或是孔子亦见止自唐虞
以下不可知耳今亦不必深究其说也盖亦疑而不之
从矣殊不知 吾夫子
之赞易也虽穆姜之言亦在所取
况八卦之说岂忍尽刋诵诗也虽鸟兽草木之名亦贵 (第 23b 页)
            明 张以宁 撰
冬不可以为春辨(附改正朔不改月数/)
或曰前代诸儒曰冬不可以为春曰建子非春亦明矣今
 以周正建子之月为春何邪曰此非愚之臆说子朱子
 晚年之定说也非子朱子之创说 吾夫子
告颜子为邦
 之明说也是何也春夏秋冬四时之名也正至十二一 …… (第 1a 页)
 年十二月之数也时与月固二者也然而月系于时言
 时可以该月言月不能以该时也使夫子之告颜子而
 曰行夏之正则于商周之时犹有疑也今 吾夫子
明曰
 行夏之时则夏之时以建寅之月为春为正吾夫子
 之已言也有夏之时则有商周之时夏以建寅之月为
 春 …… (第 1b 页)
 之又何疑乎曰然则冬不可以为春何为而有是疑
 也曰人之常情信于其所习见者而疑于其所未尝
 习见者盖自 吾夫子
言夏时于前而汉武帝用夏时
 于后以寅卯辰之三月为春不以子丑之月为春者
 不翅千有馀年于兹矣今而一旦复 (第 4b 页)
 有后妃之象他如泰之归妹剥之宫人明夷之箕子
 皆有深意以垂万世之训玩文周之辞至此无馀蕴
 矣奈何圣哲少而中才多故 吾夫子
为之辞或𤼵凡
 或辨疑或足其微旨如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拟其
 象健顺动巽明险止说以体其德性失得以纪变 (第 4b 页)
人谋则真个忠与朋友交则真个信故夫子警
之曰汝平日之所行者皆一理尔惟曾子领略于片言之下故曰忠恕而已矣以 吾夫子
之道无出于此
也又曰夫子只以一贯语此二人亦须是他承当得想亦不肯说与领会不得底人曾子是践履笃实上
做到 (第 27a 页)
圣之君圣贤之臣见而知之闻而知之者不过只是知此耳以此之此指三圣相授受之说道统
二字再接出与前相照应)
吾夫子
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
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云峰胡氏曰未论六经之功有贤于尧舜只如
此执中一语 ……
(第 61b 页)
  此诚之之目也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去声)学而
(如字)也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程子曰五
者废其一非学也(朱子曰五者无先后有缓急不可谓博学时未暇审问审问时未暇
谨思谨思时未暇明辨明辨时未暇笃行五者从头做将去初无先后也○陈氏曰择
善有
博学审问慎 …… (第 161a 页)
  诗大雅抑之篇(三引诗)相视也屋漏室西北隅也(朱子曰古
人室在东南隅开门东南隅为窔西北隅为屋漏西南隅为奥人才进便先见东南隅却到西南隅然后
始到西北隅此是深密之地曾子问谓之当室之白孙炎曰当室日光所漏入也)
承上文又

言君子之戒谨恐惧无时不然不待言动而后敬信
则其为己之功益加密矣故下文引诗并(去声)言其效
(朱子曰潜虽伏矣便觉有 善有
恶须用察相在尔室只是教做存养工夫○北溪陈氏曰抑诗即是首章
戒谨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意屋漏人迹所不到之 (第 207b 页)
  并州新修庙学记
三才各有主四时大运主于天万物大生主于地人伦
大化主于夫子曰于道何主曰主其中者也然天地之
主或不能常焉而 吾夫子
之主虽终天地而不变也凡
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者能勉而及 (第 33b 页)
吾夫子
之主则其
国治焉其家保焉其身安焉虽天地之主有时而戾固 …… (第 33b 页)
其末则不得施其本故由末而仕其末不可用而本或
不存焉非窃禄何哉且晋之俗陶唐氏之俗也 吾夫子
之道二帝三王之道也岂习俗之易而习道之难哉盖
习俗易者其法传习道难者其学废今学兴矣处吾学
者其务外勤于 (第 36a 页)
以造道德之要非直曰进取
计可也盖秀选俊造宾兴之法成于三代故士子或忘
身而徇国然犹以尧舜之道为义利之辨 吾夫子
不幸
生春秋之世干戈相寻处士横议六经之旨仁义之言
宜若无所事于天下然夫子不以无所事而不以教人
七十子 (第 4b 页)
  孔子燕居庙记        张 昌
襄陵县南有里曰东续其俗敦朴尚义而好礼岁农毕
必延师于学俾善其子弟其子弟多俊髦至正辛丑德
安王君元礼实宰斯邑理务馀暇兴学育材一以文教
化民乃令里社咸建夫子庙谨毖祀事令下众皆乐趋
东续里耆师先行之即度地定基输材鸠工凡柱桷瓴

甓锻砺丹垩不督而集人力既齐曾不踰月而厥功就
绪庙为三楹直榱短棁朱户疏牖不痹不侈规制合则
而幽爽适宜位先圣于中颜曾思孟四子列侍左右皆
弁服塑像象其生俨然肃然人知起敬既成中书分省
检校范冕其里人也状其事来速文文诸石昌惟夫子
之道至大犹天然然亦在乎日用彝伦行事之际人皆
由之而不知苟非建学立校以明之则父子君臣夫妇
长幼朋友之所以亲义别序信又焉知 吾夫子
之德邪 …… (第 22b 页)
  增修宣圣庙记         张时髦
于戏道之大原出于天非圣贤无以传故当元精钟会之

机天必生其人以为是道寄使人心传心授以神道设
教开天常而立人纪也否则是道或几乎坠矣羲轩云
邈儒先君子论道统相传之次序断自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至于孔子而后学者传焉维时见知而得其宗者
莫颜子曾子若也颜子卒其道无传曾子以其传授诸
圣孙子思而道之精微益以著后邹孟子出扩充之而
愈大其承夫自尧舜至孔子率五百岁而圣人生自孔
子至孟子百馀岁间一圣四贤继作世有先后道之在

在人心者亘古今犹一日也岂偶然哉故牖我烝黎以
迪夫民彝物则之天俾不沦胥于禽兽鬼魅之域者其
谁之力欤传曰盛德百世记曰有功于民则祀之 吾夫
德不逊于禹汤文武周公其功反有贤于尧舜故自
魏晋以降由京师而郡县崇广庙猊而通得祀者惟孔
子焉则其祀事往 (第 4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