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法制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不言不笑不取称文子信有之乎公明贾曰言笑取
 予吾人处己接物之常岂有全然不言不笑不取者
 是亦言者之过也 吾夫子
非不言不过言不妄发发
 必以时故人不厌其言而遂称为不言夫子非不笑
 不过一嚬一笑乐得其正故人不厌其笑 (第 44b 页)
 何所托命乎是殆与石隐者流不可同日而语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榖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此一章书见圣贤出处之大义也昔孔子周流列国
 子路随行偶失在后遇丈人以杖挑竹器而行因问
 曰曾见 吾夫子
否文人遂责之曰人皆力耕自食子
 于四体则不勤劳于五榖则不分辨徒然从师远游
 何济于世孰知为尔夫子乎遂 (第 35b 页)
 有识见宏远之贤者则能佩服考订而识其大纲其

 识见浅近而不贤者亦以传闻习见而识其节目人
 之贤不贤虽不同而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存
 焉 吾夫子
宪章文武故文武之道所在即夫子之学
 所在贤者识大即从而学其大者是谓夫子师贤可
 也不贤者识小则从而学 …… (第 20a 页)
 即成其为知一言不当即成其为不知知与不知关
 系于一言之间言不可以不慎也子为此言亦不知
 之甚矣子之意岂以夫子为可及乎 吾夫子
圣由天
 纵道冠百王大而化圣而神有非思勉所能至者殆
 犹天之轻清成象不可以阶梯之具攀跻而升也惟 (第 23b 页)
 公孙丑曰吾言孟施舍似曾子而曾子不动心之道
 果何如昔者曾子谓其弟子子襄曰子好勇乎夫勇
 有大小彼血气之小勇不足好也吾尝闻义理之大
 勇于 吾夫子
仲尼矣夫子以天下惟理为可恃苟反
 之于自而理有不直则其气自馁所敌者虽褐宽博
 之贱吾安得而不惴焉苟反 …… (第 12b 页)
 象德闻其所作之乐或善或美则当日之德性之反
 之可知由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莫有能违我之
 鉴别者但见自生民以来未有如 吾夫子
以一身备
 帝王之政以一心兼神圣之德者也有若之言曰我
 尝旷观天下岂惟民哉即如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
  (第 27a 页)
 往想望其音容而不可复见以有若言行气象有似
 乎孔子欲以前日之所以事孔子者事有若因曾子
 不从而彊之曾子曰不可师当论道德不当论言貌
  吾夫子
道德纯粹如濯之以江汉之水而一尘不染 (第 33a 页)
 (周公摄而归政之辞古今儒者从之不敢易独王氏/以为不然世或未之信以予考之周公践天子位以)
 (治天下初无经见独明堂位云尔明堂位非出 吾夫/子
也盖武王崩周公以冢宰摄政此礼之常摄者摄) (第 3a 页)
  (忠君爱国之心者也安得不油然而感幡然而留㦲/○郝氏敬曰窃观周公之志而知圣人天行之健不)
  (息之诚以天地民物为心未尝迟回于衰耄之年也/吾当为之事与夫不可辞之责一息不容少懈 吾夫)
  (子
思梦见周公孟子谓公思兼三/王坐以待旦读君奭始信其然矣)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十六 (第 46b 页)
舜舜之所以授禹授即传之也曰自是以来圣圣相承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曰若 吾夫子
继往圣开来学曰继曰开亦传也曰唯颜氏曾氏之传得其宗曰及曾氏之再传曰自是而又再传以得孟氏曰程氏得有所考以 (第 1b 页)
世衰俗薄不好德而好谀不悦贤而悦色虽以 吾夫子
之德之盛然不用于鲁不合于齐沮于晏子子西毁于叔孙武叔其见疾于人亦屡矣故曰知德者希孰识其贵此章盖有激而发 …… (第 14a 页)
改之谓不与之类也然此亦姑以一善一恶对言以见善恶皆我师耳若两人皆善则皆当从两人皆恶则皆当改若一人之身有 善有
不善吾亦从其善而改其不善无往而非师 …… (第 40a 页)
互乡之人习于不善难与言 善有
童子请见门人疑之以为不当见也童子见谓得见也子曰释之也人既一旦自洁而进见我则但许其今日之洁耳固不能保其 …… (第 45b 页)
以验是道之大无不包而细无不入初不以远近而有间也圣人之道即天地之道其流行充塞于宇宙间亦岂有远近之间哉昔 吾夫子
欲居九夷门人惑之殊不知九夷虽远固不能外是道以有生圣人所在即道之所在又岂有不化之人哉今去圣人仅二千年不 (第 87a 页)
问海内外华邦蛮区愚夫小子皆能道 吾夫

之号而起尊信之心由是愈见其道之大焉居夷之言非偶设也
吾自卫反鲁 按集注置诗于乐之上则知以雅颂为
乐之 (第 87a 页)
微生亩谓孔子曰
微生亩以隐为高往而不返者也故见孔子历聘栖栖而疑其为佞殊不知 吾夫子
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岂若小丈夫执一不通哉故答之谓夫我之为是栖栖者非敢为佞以悦人也诚以不如是则执一不通乃我 (第 131b 页)

吾夫子
之说而不敢明言其非则曰性相近是指气质而言若曲为之回护者然则孟子之言性何其精而夫子之言性何其粗耶窃意天 (第 54a 页)
世衰俗薄不好德而好谀不悦贤而悦色虽以 吾夫子
之德之盛然不用于鲁不合于齐沮于晏子子西毁于叔孙武叔其见疾于人亦屡矣故曰知德者希孰识其贵此章盖有激而发 …… (第 14a 页)
改之谓不与之类也然此亦姑以一善一恶对言以见善恶皆我师耳若两人皆善则皆当从两人皆恶则皆当改若一人之身有 善有
不善吾亦从其善而改其不善无往而非师 …… (第 40a 页)
互乡之人习于不善难与言 善有
童子请见门人疑之以为不当见也童子见谓得见也子曰释之也人既一旦自洁而进见我则但许其今日之洁耳固不能保其 …… (第 45b 页)
以验是道之大无不包而细无不入初不以远近而有间也圣人之道即天地之道其流行充塞于宇宙间亦岂有远近之间哉昔 吾夫子
欲居九夷门人惑之殊不知九夷虽远固不能外是道以有生圣人所在即道之所在又岂有不化之人哉今去圣人仅二千年不 (第 87a 页)
问海内外华邦蛮区愚夫小子皆能道 吾夫

之号而起尊信之心由是愈见其道之大焉居夷之言非偶设也
吾自卫反鲁 按集注置诗于乐之上则知以雅颂为
乐之 (第 87a 页)
微生亩谓孔子曰
微生亩以隐为高往而不返者也故见孔子历聘栖栖而疑其为佞殊不知 吾夫子
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岂若小丈夫执一不通哉故答之谓夫我之为是栖栖者非敢为佞以悦人也诚以不如是则执一不通乃我 (第 130b 页)

吾夫子
之说而不敢明言其非则曰性相近是指气质而言若曲为之回护者然则孟子之言性何其精而夫子之言性何其粗耶窃意天 …… (第 54a 页)
也刚就体性上说勇就敢为上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芟一条减一百七十八字更定次序)

此学字指诵读不必兼知行诗有 善有
恶故可以兴有美有刺故可以观惟其和而不流故可以群惟其怨而不怒故可以怨惟其人伦之道无不备故迩之可以事父远 …… (第 64b 页)
迹想起他终是不说姓字子路问津自楚反乎蔡也子路从而后即此时也又皆序楚狂之后故知四人皆楚人也子路问曰子见 吾夫子
乎丈人盖知其为 (第 86b 页)
亦皆谓秦汉以来一人又何其一人之多邪愚此疑人未有不以为狂妄者清以为群圣人之道皆盛行于当时而寖微于其后独 吾夫子
之道虽湮晦一时而愈章明于后世 (第 49b 页)
吾夫子
之道明则群圣人之道亦随之以不坠矣此天下之所以通祀夫子而共宗其道无或间然者也由汉至今世振一世则后乎千万 (第 49b 页)
无为本其说沦于致虚守静邵氏拟之玄酒太音朱子指为冷冷清清皆形容其静而未动是即无极之意然此实老氏之学也与 吾夫子
所云天地之心毫釐千里夫阳从剥反惟其能动也故出有入无莫间乎上下使其止而不动则终于剥上矣文王之言出入朋来 (第 19b 页)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又云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又云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尽可与彖辞为注 吾夫子
释以动静不失其时至此而曰思不出其位则毫釐千里莫可遁藏矣
兼从又从两禾一手而取二秉有并持之义
位从大从 (第 19b 页)
纳为静哉管氏徒以家鸡野鹜之智无根葩藻未尝稍涉心性藩篱国家治忽也陶氏遁身世外且因符瑞以劝进遗讥于后世与 吾夫子
学易可无大过不亦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公明不能注易 …… (第 2b 页)
德尽聚于此惟大象传为引其端全卦之义各当于此一语中摸索寻之既得则卦爻如指掌是 吾夫子
学易精蕴也舍此则卦爻微言奥义望洋无舟楫然自传注以来得其门者寡矣
世儒每欲自高其门户辄言辟佛不知彼所谓 (第 30a 页)
之太卜是殷书与周易等夏之文字所载几二十倍于文王周公之辞岂古昔之方册乎为此说者亦不明古今之通义矣又不知 吾夫子
亦曾见之否何平生竟无一言及此也按归藏尚留六十四卦名云 …… (第 1a 页)
中故称之为善此善非对恶而言也彼误视为对恶之善谓其体本空不特无恶亦自无善今曰性善是为外道谓其用随缘则有 善有
恶今曰性善是谓偏见所以性宗八识规矩都将善恶分疏校勘孟子以性善原难错诸词说不得已而降落一层但言情善恻隐 …… (第 10b 页)
上如以无极加太极编四书以压六经又变集大学之章句以冠四书削去毛公小序而别为三百篇之臆说凡若此之类皆破坏 吾夫子
之规矩准绳而别寻至理大道者也乃释氏之佛来也打祖来也打避其名而行其意者也千古之人善学孔子者无如孟子孟子 (第 20a 页)
 图学辩惑 馀姚黄宗炎撰
河图洛书辩
序曰河图洛书之说因汉世习为谶纬遂谓龙马神龟贡献符瑞其事略与两汉之言祯祥者相似后儒因缘敷会日增月益至陈图南凿凿定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数下上左右中之位为河图又定为九宫奇正耦隅之状为洛书云是羲卦禹范之根

原两相比校俱似影响未见有实理存乎其间惟欧阳永叔斥为怪妄不足深信是诚仲尼之徒也 吾夫子
传易称蓍龟为神物赞其莫大俱就易言之也不过言上古圣人与民同患制卜筮之法使可趋吉避凶以前民用尔至 (第 1b 页)
吾夫子
教人惟务民义居蔡不智怪神不语学易求无大过占在恒其德何尝专尚夫败甲枯茎若左氏之浮誇也为此说者引大传之天 …… (第 1b 页)
上精微仅从中半说起自戾于伏羲作易之大道乎有周之时简编未繁无堆床插架之部帙 吾夫子
学易韦绝穷思极其拟议必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推原上古探所由来渐及中古考其穷变一一著明昭然旦昼独近摛糟粕遗 …… (第 8b 页)
肤也无盗贼夷狄也经无礼乐也物无虫鱼也形体之与耳目口鼻又何其重出也即万举万当于神明化裁引伸触类之谓何使 吾夫子
十翼退舍而却行者其宗陈卲之流与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