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扫墓。亦不妨。未知如何。据退溪先生说。则以素馔行于墓下斋室云。亦如何。并乞量教。
上慎独斋先生
退溪 于 文定
王后丧。终不赴哭。晦斋于 中庙大行 仁庙初政。以贰相 召。亦病未赴。 山陵毕后始赴 召。栗谷于 仁圣 (第 367L 页)
 故南昌君洪振文。初年无子。取养其弟振礼次子渭。而未尝呈出公文。渭无子而夭。南昌晚生二子灏,演。皆长成。南昌夫妇丧。灏主之。而傍题其神主矣。渭妻自处以南昌之子妇而服丧。且将立后。其主祀谁当为之。诸议携贰莫定。伏望财教。
南昌君家事。是无可疑处生疑也。其弟之子。若是命于 君而成之为子。则南昌后虽有己子。亦当如胡致堂之 于文定
也。今既不命于 君。则是不成为子也。岂有不为子而与人子争为后之理也。此不待知 (第 404H 页)
一治之兆矣。天既生之。而人反晦之。顾可能欤。借曰天理明而人心淑。则此书虽无作可也。故愚窃不自逊。自附 于文定
之义。而无有惧心也。万一有天幸之会。上备 乙览。而有以当 上心焉。则不能无补于拨乱反正之义。而非区区 (第 525H 页)
偶然矣。盖尝曰老矣。不及见复中原矣。而常爱诵出师表。至于病卧楼下。则又幽吟庙柏行。其所感者深矣。而其 于文定
则有曰有所谓大者。如尊君父攘夷狄。讨乱臣诛贼子之大伦大法。虽圣人复出。不能改也。而又以立祠之有异议为 …… (第 29L 页)
其心者乎。况兼之以 文定
之法义。则将见三纲五常之道。焕然复明于世。而今日之否。有不足亨者矣。然徒慕二公之名。而不知二公之道。 (第 30H 页)
则虽没身钻仰而无所益矣。夫 文定
之称诵武侯者如此其盛。而其要只在于躬耕农亩。不求闻达。身都将相。不长尺寸而已。故朱夫子特以编于小学之 …… (第 30H 页)
之气。经纶之蕴。固已得于天资。然其智虑之日益精明。威望之日益隆重。则寡欲养心之助。与为多焉。而又尝曰 文定
之学。得于上蔡者为多。论者谓 (第 30H 页)
文定
之所得于上蔡者。透得名利关。能言如鹦鹉之戒而已。然则二公之所以班乎孟程者。岂无其本而然哉。今后之人。 (第 30H 页)
不徒慕其名。而必欲求其道。岂可舍是而他求哉。不然而徒自悬想于武侯之宏大事业。 文定
之松柏气象。则终无入头立脚处矣。此又非闵侯之所望于人者也。祠既成。邑人又相与语曰吾邑故使君尹公棨。当 (第 30H 页)
寇虏之乱。抗节以殉。若在汉宋之际。则武侯赏罚之典。 文定
褒诛之论。在所必及。盍亦有以处之。闵侯曰诺。遂置一位于祠之南偏而从祀之。邑人老稚闻之。无不感涕。是又 (第 30H 页)
以充行人。 上谓曰。今此使事一惟卿为重。至京师。 皇上例下原奏于该部。公诣礼部。顿首求哀。极陈事情。 尚书于慎行
见公呈文。再三披读。亟称好文字好文字。谓译官曰。你宰相是宿构耶。何其神速若是。即以奏御。 皇上特命改 (第 195H 页)
冤。又不作诗谤讪。只与朋友讲古书。说道理。○宋时王宫近处。置登闻鼓。有冤者击之。讼其冤。)○胡致堂之 于文定(胡文定安国。养其兄子寅。后生宁宏。而以寅为后。)
二十五板○某人事(似指草庐事。)○朝廷大醉(时辈以社稷浮沤上。朝廷大醉中。谓先生所作。诟辱无数。详见 …… (第 357L 页)
。○先是。尼山人欲为宣举立祠。通文列邑。木川人。题其下曰。江都俘虏。岂合享祀。阳城人许璜。见其书而言 于先生。
其后李公翔。为木川院长。先生谓李公曰。木川人丑辱吉甫。公为院长。其能化之乎。于是李公门人。欲治木川之 …… (第 359L 页)
尹家门人。则答以为事在久远。不如置之。后乃变其辞。以为木人初无是事。归之先生做出。拯屡书。迫问其言根 于先生
故云。)三十二板○漕台(即漕司。朱书劄疑。漕司。如今之监司。)三十五板○前日所入文字(前岁十二月上疏 …… (第 359L 页)
。)○季明(金公益炅。字季明。沙翁孙。甲寅礼讼。被逮配阳城。乙卯。放还乡里卒。)七板使事非当(疑李公 于先生。
有称谓尊敬。)○黄友(琎字君美。○李公。即其妹婿。)走位(出朱子书。○位。哭位也。张子曰。为位者。为 …… (第 360L 页)
时事。以为自丙子以来。国势稍安可谓否中少泰。须用包荒冯河不遐遗朋亡之义。以治国。又言登庸诸贤。而亦及 于先生。
)○北伯(即老峰。)十七板从俗(止)受之(此送受之。从学东莱书。)十八板○嫌于沽(礼疏。沽。粗略也。 (第 362H 页)
 前后 两丧。栗谷则皆入朝。而先生则一入一否。窃念先生年谱中乙亥赴 召一款。以因 国恤为言者。或未免错了。栗谷与先生赴不赴之异。盖与温公,伊川事相类矣。未知以为如何。(温公于神宗丧。不待召。自洛入临。而伊川于高后丧。被召而不赴。出处之异。有如是者。)谨按石潭遗稿中论先生出处者。乙亥则曰。 上心向善。眷遇儒贤。有可为之势云云。戊寅则栗谷封事。 上不采用。先生叹曰。此疏 允否。乃关时运。非人力可及云云。以此观之。乙亥戊寅之或赴或不赴。意实有在。似不可归重于形势上也。亦未知以为如何。退溪 于 文定
王后之丧。承 特召之旨而不赴。 明宗之丧。以礼曹判书。不待葬毕而径归。 国恤则形势之大者。而亦不暇顾 …… (第 137L 页)
然者。沙溪终守己见。而犹欲表出牛溪之本心者。亦岂无其意乎。君子出处进退。各在其人所遭。寒温饥饱之异。 文定
之论备矣。老先生何尝自白牛溪本心而反攻其非也。慎斋亦何尝心非牛溪而欲暴其被谤之实乎。及至今日。诸贤反 (第 141H 页)
而卫圣道辟邪说之功。又如彼其深切。则文忠公之以其子也。其所以耳擩而目染。手记而笔书者。即何异于致堂之 于文定。
九峰之于西山。而容有一毫过溢之辞哉。夫以有渊源之学。而尚阙壹惠之荣。有开继之功。而未蒙易命之褒者。已 (第 475L 页)
 来说第一节自退陶栗谷每患于理气上。尚有歧贰之论(止)或全然为一也。
义理天下之公。而高明不免以私意求之。此书所论。只成得一团私意。而此段之说。又是私意之根株也。退陶理气互发之说。固于大本处。不能无言语之失矣。若栗谷之说。则其所极言竭论。反复条列者。以愚观之。无非明理气之一而二二而一。同中见其有异。异中见其有同之实然者。而今高明乃懑退陶言语之失。必并与栗谷明白直截通透洒落之说。而遽欲洗垢索瘢 于无垢
可洗无瘢可索之中。使之均有所差然后。吾乃就其中而斟酌折衷。以此之得而补彼之阙。绌彼之非而存此之是。将 …… (第 344H 页)
沉潜缜密精粹纯熟。真是朱子后一人。而于此则固不害让一头于栗谷矣。今高明既以主张退陶。而抉摘栗谷之差谬 于无垢
可洗无瘢可索之中。至谓之专以理气为一物。苟如是则栗谷之说废之可也。弃而不读可也。而末反迁就其说。而为 (第 355L 页)
。其志则武侯也。其学则紫阳也。而其时也又有甚焉。使先生卒不得有为于时。而相世龂龂能言之徒。又从而洗垢 于无垢。
索瘢于无瘢。先生之不幸。岂不诚大矣乎哉。虽然幸不幸时也。 (第 225H 页)
于先生
何有。吾知后之秉史者。必特书东华徵士之卒。而且门下诸贤方收拾巾箱。图所以永惠来学。则于是而天意亦可知 (第 225H 页)
  愚按年谱曰初先生学靡常师。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者。亦既有年。及见延平。洞明道要。顿悟异学之非。尽能掊击其失。又记先生尝言曰见李先生。为学始就平实。乃知向日从事于释老之说皆非。又记延平与罗博文书曰。元晦进学甚力。渠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故皆就里

面体认。今既论难见儒者路脉。极能知其差误之处云云。大槩言朱子最少时。亦尝留心于禅学。而及见延平后。为学始就平实。洞见吾道之要。大悟异学之非也。今陈氏乃削去亦既有年及顿悟异学之非之语。只存泛滥释老之句而断之曰朱子早年之学。大略如此。已是非常丑差。而此下全与禅合及疑信相半之说。其为诬妄甚矣。
  又按朱子尝曰某初师屏山,籍溪。籍溪学 于文定。
又好佛老。屏山少年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入定数日。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其 (第 586H 页)
堂江都事。而不书伪号事则不载。甚疏略矣。吾与宋士行相议。将欲俱载于尊攘编云。(黄阳川记闻录。)
退溪 于 文定
王后丧。终不赴哭。晦斋于 中庙大行 仁庙初政。以贰相召。亦病未赴。 山陵毕后始赴召。栗谷于 仁圣王后 …… (第 388H 页)
辈屡出悖谈。至或以己卯奉使。为后日指目。或以为亲乞恩。为贪权乐势。是乃不售其管束 慈殿之凶计。故移怒 于先生
而然也。噫其痛哉。盖自丁丑至乙酉九年之间。世子大君。尚在彼中。故冠盖相属。诸贤之往来者。不可一二数。 (第 389L 页)
 
台官以不即奔哭 启罢。清阴先生语人曰。昔宋神宗三月升遐。司马公至五月始入临。未闻时人有非之者。今日台论。吾所未晓云。○附同春上慎斋先生书。曰退溪 于 文定
王后丧。终不赴哭。晦斋于 中庙大行 仁庙初政。以贰相召。亦病未赴。 山陵毕后始赴。栗谷于 仁圣王后丧 (第 422H 页)
李之以为慨屈也。昔宋朝。有欲为胡文定立祠。而或有指其小节处以为疑者。朱文公深以或人为非。文烈固非所拟 于文定。
然其指小节而弃大节。则其事颇相类矣。故愚意今此各主偏主之见。互相争论。决无定归之日。必有大贤君子能以 (第 331L 页)
而然。都下相从不远。以是为幸。滉舁疾上道。发初。已觉有腹疾。恐因而至甚。危虑不浅。示事。果为难处。滉 于 文定
王后成服除服。适然官私俱有故。就于山舍行礼。虽仿朱子在家望阙谢恩之例。觉甚未安。今所示则又非处所之难 (第 167H 页)
 夏。递同枢。出为庆尚道观察使。忌公者托辞以岭南巨服。必须剸烦才为治。而出公也。公自下车。发匿治奸。酬决如流。一境大治。李文元公彦迪。深加赞服。公在外藩。而深忧 王室之疑危。有诗曰。安危大臣在。何恨滞江湖。(时仁宗孤危。尹元衡,李芑辈。内附 于文定
大妃。有疑危之势。)
 七月朔卯时。 上升遐于清宴楼下小寝。(按实录。此日。中殿以谚书 大行王 遗教 (第 96H 页)
听宋某言也。乃阴谋权臣许磁。磁曾以奸谋夺人财。见忤于府君者也。六月。两憾合势。嗾台谏李无疆。入侍朝讲 于 文定
王后帘前。指府君为邪论。不宜在朝。窜府君及具寿聃,李浚庆,李润庆。一日逐五大臣。朝野震惊。俄而。具寿 …… (第 246L 页)
。升拜副修撰兼知制教。出入三司及两铨郎。皆历践再三焉。先是。 章敬升遐。 仁宗冲年有圣德。而及丁丑  文定
御壸也。一二流言。多以为不利 东宫。孝惠公主。亦 章敬出也。下嫁延城尉金禧。禧之父安老。始为衮所逐在 …… (第 252L 页)
公为全罗道观察使。癸卯。递拜右尹。旋又乞养。授光州牧。甲辰冬。遭内艰庐墓。其翌年。乃 明庙乙巳也。  文定
垂帘。元衡益张。多杀耆旧善类。与谋者尽策伪勋。公虽在苫垩。未尝不悲愤也。及丁未禫阕。每叹伤诸贤。作歌 …… (第 253H 页)
所好。具公遂疏复昌。复昌乃衔之。与李芑谋。芑曾奸骗人财。为公所忤。两憾合势。嗾台谏李无疆。入侍朝讲。 于 文定
帘前。斥公曰。缔结具寿聃。鼓发异议。是为邪党。一时窜公及具公诸人。朝野震駴。公将窜。宋世珩以大司宪方 …… (第 253L 页)
歉。而公为治甚驯。 朝廷赐表里以奖之。戊午。除全州府尹。庚申。病递。辛酉。复以罗州牧使南还。乙丑。  文定
升遐。元衡窜死。清议始得行。戊辰。以左尹参修 明庙实录。转议政府右参赞兼知春秋馆事。公年七十七。引疾 (第 254H 页)
 谨按。大典祖父母条下。本宗横看曰。齐衰不杖期。外亲横看曰。小功。则外祖父母也。注曰。加给暇十五日。此乃今世之法。加外祖父母服。同于祖父母也。以此夫族横看。只曰大功。盖以既加外祖父母服。同于祖父母。故不别言之。然则妻为夫之外祖父母。当服大功也。但作大典者。不详著其文。故观者疑之。然不别举外祖父母。而遂谓之无服则其错甚矣。前年四月。 文定王后上仙。殡殿都监据大典以为外孙妻有服缌麻。然则外祖父母为外孙之妻服总麻。而外孙妻为夫之外祖父母无服乎。仲初兄之女为申士桢妻。是 于文定
为外孙妻。某尝问何以处之。答云官虽不给布。何敢不服。只得私自成服云云。此事与继外祖母无服之说。同是一 (第 135H 页)
。亦入参见。他人则无不失声痛哭。而元衡不下涕泪。但曰。丧事宜速。至速盖棺。其时观者。无不骇愕。元衡之 于 文定
王后。尊则国母。亲则同气。平生恩宠。可谓昊天罔极。而到此无哀戚之情。此小人心肠之薄。而偏于暴忍之所致 (第 321H 页)
。柳灌,柳仁淑,尹任等。欲谋反逆。废 主上。将立桂林君琉。且惮凤城君岏之贤。亦指以为奸臣所推戴。遂告 于 文定。
下密旨。起大狱。一时士类鲜有脱其祸者。遂录卫社功。弄权射利。无所不至。秉生杀之柄者二十年。士林含愤莫 (第 37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