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除直宝文阁将漕江西
傅楫字元通系出北地自庄父季友世仕江南子孙因
散处江淮间有居寿州者遭广明之乱从王潮奔温
陵遂为仙游人楫尝从学于 陈襄 襄称之曰傅元通
金石人也以其女妻之治平间登进士第徽宗朝为 (第 6b 页)
傅楫字元通系出北地自庄父季友世仕江南子孙因
散处江淮间有居寿州者遭广明之乱从王潮奔温
陵遂为仙游人楫尝从学于 陈襄 襄称之曰傅元通
金石人也以其女妻之治平间登进士第徽宗朝为 (第 6b 页)
乡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尝至数百人襄为
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以
师礼而 陈襄 郑穆方以学行著称乡里襄皆折节下
之召拜翰林学士三司使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
士迁礼部侍郎知杭州未几 (第 6a 页)
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以
师礼而 陈襄 郑穆方以学行著称乡里襄皆折节下
之召拜翰林学士三司使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
士迁礼部侍郎知杭州未几 (第 6a 页)
斯拜安远将军)
(上马击贼下马作露布南史丨弈唐相州人卒自志曰丨丨青/山白云人也以醉死丨楫字元通从学于 陈襄 襄曰金石人也)
(以女妻之赵宋时人丨尧俞字钦之十岁能文后拜中书侍郎/司马公曰清直勇三德吾于钦之畏焉 (第 74b 页)
(上马击贼下马作露布南史丨弈唐相州人卒自志曰丨丨青/山白云人也以醉死丨楫字元通从学于 陈襄 襄曰金石人也)
(以女妻之赵宋时人丨尧俞字钦之十岁能文后拜中书侍郎/司马公曰清直勇三德吾于钦之畏焉 (第 74b 页)
吕大临(与/叔)谢良佐(显/道)游酢(定/夫)杨时(中/立)
海滨四先生(皆闽人相与倡道刘彝/为之友乡人号五先生)
陈襄(述/古) 周希孟(公/辟)陈烈(季/慈)郑穆(闳/中)
三乡老(学易集皆/郓州人)
逸老(王/规)拙老(任 (第 30b 页)
海滨四先生(皆闽人相与倡道刘彝/为之友乡人号五先生)
陈襄(述/古) 周希孟(公/辟)陈烈(季/慈)郑穆(闳/中)
三乡老(学易集皆/郓州人)
逸老(王/规)拙老(任 (第 30b 页)
尹
拙集儒学之士参议于是翰林学士窦俨详阅定为十
五卷诏颁行且图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神宗命太常寺置礼局以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为详定
官太常博士杨完等为检讨官又命龙图直学士宋敏
求同御史台阁门礼院详定朝会仪注 (第 6b 页)
拙集儒学之士参议于是翰林学士窦俨详阅定为十
五卷诏颁行且图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神宗命太常寺置礼局以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为详定
官太常博士杨完等为检讨官又命龙图直学士宋敏
求同御史台阁门礼院详定朝会仪注 (第 6b 页)
元祐七年顾临议合祭曰宋兴以来太祖郊四太宗郊
五真宗郊五仁宗郊九英宗郊一神宗郊三皆合祭其
不合祭者惟元丰三年一郊耳陛下嗣位八年已再飨
明堂当并见天地今初郊祀合循祖宗之旧今未能用
周礼而先罢合祭他日欲亲祀北郊则不果欲合祭南
郊则已罢父天母地偏而不备恐圣虑未得安也若北
郊既不可行而后议合祭则慢神已甚虽享宴宾客犹
不可如此况神祗乎今欲亲祠北郊一岁再郊此必不
能且夏至之日未易行也减损北郊之仪以就可行是
于父母有隆杀也近舍祖宗百馀年已行之礼而欲追
三代千岁不举之祭去所易而就所难矣今不定后必
悔之
右元祐集议顾临议王合祭考
元丰元年请罢南郊合祭议分祭南北郊陈荐判大常
独主合祭 陈襄 奏诋元始合祭附会周官大合乐之说
而襄先所引亦不过大司乐圆丘方丘之说大宗伯苍
璧黄琮之说谓繇汉历唐千有 …… (第 14a 页)
右哲徽二朝四祀北郊考
元城语录元丰主分祭者 陈襄 李清臣之流主合祭者
陈荐之流也元祐主分祭则曾肇范纯仁之流主合祭
者苏轼顾临之流元丰分祭之说胜其后绍圣 (第 17b 页)
五真宗郊五仁宗郊九英宗郊一神宗郊三皆合祭其
不合祭者惟元丰三年一郊耳陛下嗣位八年已再飨
明堂当并见天地今初郊祀合循祖宗之旧今未能用
周礼而先罢合祭他日欲亲祀北郊则不果欲合祭南
郊则已罢父天母地偏而不备恐圣虑未得安也若北
郊既不可行而后议合祭则慢神已甚虽享宴宾客犹
不可如此况神祗乎今欲亲祠北郊一岁再郊此必不
能且夏至之日未易行也减损北郊之仪以就可行是
于父母有隆杀也近舍祖宗百馀年已行之礼而欲追
三代千岁不举之祭去所易而就所难矣今不定后必
悔之
右元祐集议顾临议王合祭考
元丰元年请罢南郊合祭议分祭南北郊陈荐判大常
独主合祭 陈襄 奏诋元始合祭附会周官大合乐之说
而襄先所引亦不过大司乐圆丘方丘之说大宗伯苍
璧黄琮之说谓繇汉历唐千有 …… (第 14a 页)
右哲徽二朝四祀北郊考
元城语录元丰主分祭者 陈襄 李清臣之流主合祭者
陈荐之流也元祐主分祭则曾肇范纯仁之流主合祭
者苏轼顾临之流元丰分祭之说胜其后绍圣 (第 17b 页)
殆空行而过也
熙宁八年陈州大霜城内外数里间厚冰上有绫文𨼆
起如镌琢彷佛成攀枝孩儿好事者以墨涂而印之
傅视亲旧其枝葩婉妙与吴蜀所织争工云郡守 陈
襄述古 以上闻
菜品中芜菁菘芥之𩔖遇旱其标多结成花如莲花或 (第 5b 页)
熙宁八年陈州大霜城内外数里间厚冰上有绫文𨼆
起如镌琢彷佛成攀枝孩儿好事者以墨涂而印之
傅视亲旧其枝葩婉妙与吴蜀所织争工云郡守 陈
襄述古 以上闻
菜品中芜菁菘芥之𩔖遇旱其标多结成花如莲花或 (第 5b 页)
怪说三篇刺之张皇其词亦过矣
介最推柳仲涂至拟之周孔尤妄予尝于池北偶谈辨
之
古灵集二十卷宋枢密直学士 陈襄述古 著李忠定公
纲序从孙知赣州辉跋子煜撰年谱一卷附集后诗六
卷杂文十四卷(以书启状序记内制奏状劄子详定礼 …… (第 3a 页)
亦谢氏写本 述古 熙宁中在讲筵论荐司马温公已下
三十三人各有品骘皆定论也司马公云忠亮正直以
道自任韩持国云器识方重学亦 …… (第 3b 页)
向居罪废不忘进学郑介夫云小臣愚直敢言发于忠
义非陛下矜怜其志使得生还谁复为侠言者读 述古
荐章可想见当时人才之盛而元祐更化首相温公申
公众正盈朝不外所荐诸君子使宰相为国用人公忠
如此古云器使 (第 4b 页)
何以加兹今集中以此列编首而冠以
绍兴元年求贤手诏略云近得 陈襄 荐章起草司马光
而下三十三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所具备审如所
荐斯为极矣后世瞻之仰之以襄为何如人耶 …… (第 4b 页)
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陈廷敬迁刑部
尚书以刑部右侍郎高尔位为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
李迥为刑部右侍郎
德清举人 陈述古 字云瞻著簪云楼集记一事云慈溪
刘仲照家有老婢其曾王父幼时人也颜如五六十许
少遇道士授药一丸吞之永无疾 (第 21a 页)
介最推柳仲涂至拟之周孔尤妄予尝于池北偶谈辨
之
古灵集二十卷宋枢密直学士 陈襄述古 著李忠定公
纲序从孙知赣州辉跋子煜撰年谱一卷附集后诗六
卷杂文十四卷(以书启状序记内制奏状劄子详定礼 …… (第 3a 页)
亦谢氏写本 述古 熙宁中在讲筵论荐司马温公已下
三十三人各有品骘皆定论也司马公云忠亮正直以
道自任韩持国云器识方重学亦 …… (第 3b 页)
向居罪废不忘进学郑介夫云小臣愚直敢言发于忠
义非陛下矜怜其志使得生还谁复为侠言者读 述古
荐章可想见当时人才之盛而元祐更化首相温公申
公众正盈朝不外所荐诸君子使宰相为国用人公忠
如此古云器使 (第 4b 页)
何以加兹今集中以此列编首而冠以
绍兴元年求贤手诏略云近得 陈襄 荐章起草司马光
而下三十三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所具备审如所
荐斯为极矣后世瞻之仰之以襄为何如人耶 …… (第 4b 页)
兵部尚书工部尚书陈廷敬迁刑部
尚书以刑部右侍郎高尔位为工部尚书左副都御史
李迥为刑部右侍郎
德清举人 陈述古 字云瞻著簪云楼集记一事云慈溪
刘仲照家有老婢其曾王父幼时人也颜如五六十许
少遇道士授药一丸吞之永无疾 (第 21a 页)
三舍人
宋敏求(次/道) 苏颂(子/容) 李大临(才/元) (熙宁/中)
四先生 陈襄(述/古) 陈烈(季/慈) 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 (闽人号为/四先生刘)
(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 (第 33b 页)
三舍人
宋敏求(次/道) 苏颂(子/容) 李大临(才/元) (熙宁/中)
四先生
陈襄 (述/古) 陈烈(季/慈) 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 (闽人号为/四先生刘)
(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 …… (第 33b 页)
二俊
王文正(曾/) 刘子仪(筠/) (陈恕领春官以文正为举首/岁中拔子仪于常选云吾得)
(二俊名/世才也)
陈襄 荐三十三人
司马光 韩维 吕公著 苏颂 孙觉李常 范
纯仁 苏轼 曾巩 孙洙 王存 顾临 林希逸 (第 36a 页)
宋敏求(次/道) 苏颂(子/容) 李大临(才/元) (熙宁/中)
四先生 陈襄(述/古) 陈烈(季/慈) 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 (闽人号为/四先生刘)
(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 (第 33b 页)
三舍人
宋敏求(次/道) 苏颂(子/容) 李大临(才/元) (熙宁/中)
四先生
陈襄 (述/古) 陈烈(季/慈) 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 (闽人号为/四先生刘)
(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 …… (第 33b 页)
二俊
王文正(曾/) 刘子仪(筠/) (陈恕领春官以文正为举首/岁中拔子仪于常选云吾得)
(二俊名/世才也)
陈襄 荐三十三人
司马光 韩维 吕公著 苏颂 孙觉李常 范
纯仁 苏轼 曾巩 孙洙 王存 顾临 林希逸 (第 36a 页)
明 黄道周 撰
腊月将还浦守墓诸友固请一会于是林非著为政非
著因问先儒谓学有三弊溺于文辞牵于训诂惑于异
端苟无此三者则必归于圣人之道矣今国家以制义
取士士亦从制义应试虽无异端之惑而训诂相沿文
辞递习深入膏肓即不溺文辞不牵训诂循经注之言
何繇便归圣人之道某云非著意思极好吾乡初年为
词赋追琢之文三山最盛 陈述古 起而非之为知天尽
性之说与陈烈周希孟赵穆三人唱明闻者诽笑久之
渐为信化矣蔡季通之出舂陵亦有名士挟才诽 (第 1b 页)
腊月将还浦守墓诸友固请一会于是林非著为政非
著因问先儒谓学有三弊溺于文辞牵于训诂惑于异
端苟无此三者则必归于圣人之道矣今国家以制义
取士士亦从制义应试虽无异端之惑而训诂相沿文
辞递习深入膏肓即不溺文辞不牵训诂循经注之言
何繇便归圣人之道某云非著意思极好吾乡初年为
词赋追琢之文三山最盛 陈述古 起而非之为知天尽
性之说与陈烈周希孟赵穆三人唱明闻者诽笑久之
渐为信化矣蔡季通之出舂陵亦有名士挟才诽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