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民习成俗非严刑痛禁之不能止请著为令有犯
禁者以毁伤父母律问罪并坐其举火之人是亦
崇孝道美风俗之一端 陈襄 为仙居令民不知教襄于正岁耆老来贺作文一
篇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
女有别子弟有学乡 (第 22b 页)
禁者以毁伤父母律问罪并坐其举火之人是亦
崇孝道美风俗之一端 陈襄 为仙居令民不知教襄于正岁耆老来贺作文一
篇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妇有恩男
女有别子弟有学乡 (第 22b 页)
宜荔弥山被野所产最
盛枫亭驿荔支遂甲天下 ─榕城三山志─乌石山宿猿
洞前旧有荔支树极佳名曰洞中红古灵 陈襄 赠湛俞
诗云此去蓬莱峰顶月梦魂应到荔支园 ─一统志─荔
支轩在闽县南玉泉寺 ─四川志─荔支滩在庆符县 (第 19a 页)
盛枫亭驿荔支遂甲天下 ─榕城三山志─乌石山宿猿
洞前旧有荔支树极佳名曰洞中红古灵 陈襄 赠湛俞
诗云此去蓬莱峰顶月梦魂应到荔支园 ─一统志─荔
支轩在闽县南玉泉寺 ─四川志─荔支滩在庆符县 (第 19a 页)
徐经孙(字仲立丰城人宝庆初进士累官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初春雷求直言所)
(对切中时病忤贾似道拜翰林学士知制诰未踰月罢归后以端明殿学士閒居十年追封丰)
(城伯谥文惠)
徐常(字彦和建安人文学该贯与 陈襄 为友尝登第扬历州县所至有声知吉州奸民猾胥畏如神)
(明与苏轼兄弟游从甚久又每慕二宋为人尝有诗云事业 (第 11a 页)
(对切中时病忤贾似道拜翰林学士知制诰未踰月罢归后以端明殿学士閒居十年追封丰)
(城伯谥文惠)
徐常(字彦和建安人文学该贯与 陈襄 为友尝登第扬历州县所至有声知吉州奸民猾胥畏如神)
(明与苏轼兄弟游从甚久又每慕二宋为人尝有诗云事业 (第 11a 页)
吴评(字正词崇安人第进士调鄞尉值大旱部使者以聚敛讳言旱评一以实报通判常州浚学溪)
(自苏州引湖水以资灌溉民甚利之神宗时守南京召为太常少卿出知莱州复兴水利以济)
(民赵抃 陈襄 苏颂皆言许不宜置散地除命不拜或劝其以前功自叙评曰吾已在列卿位通)
(侯若叙功宁不自愧竟致仕) (第 16a 页)
(自苏州引湖水以资灌溉民甚利之神宗时守南京召为太常少卿出知莱州复兴水利以济)
(民赵抃 陈襄 苏颂皆言许不宜置散地除命不拜或劝其以前功自叙评曰吾已在列卿位通)
(侯若叙功宁不自愧竟致仕) (第 16a 页)
陈阐 字伯通仙游人皇祐中第进士监建州 (监后知建州岁饥境内有竞杂者令疑为盗白于)
(州阐曰一日之聚至数百人殆以饥争食耳非盗也推验之果然遂杖而释之且出粟赈贷众)
(皆复业移知莱州郡人德而祠之)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游乡校讲明知天尽性之说举进士累官判尚书都省襄莅官所至务兴学校)
(讲求民间利病在经筵仁宗待之甚厚尝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时号古灵先生有文集行世) 陈知柔(字体仁温陵人自号休斋居士在天台奉安舆遍游名山归至会稽爱岩壑之秀留止二) (第 17a 页)
陈阐 字伯通仙游人皇祐中第进士监建州 (监后知建州岁饥境内有竞杂者令疑为盗白于)
(州阐曰一日之聚至数百人殆以饥争食耳非盗也推验之果然遂杖而释之且出粟赈贷众)
(皆复业移知莱州郡人德而祠之)
陈襄(字 述古 侯官人游乡校讲明知天尽性之说举进士累官 (第 17a 页)
判尚书都省襄 莅官所至务兴学校)
(讲求民间利病在经筵仁宗待之甚厚尝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时 (第 17a 页)
古灵先生 有文集行世)
陈知柔(字体仁温陵人自号休斋居士在天台奉安舆遍游名山归至会稽爱岩壑之秀留止二) …… (第 17a 页)
陈烈(字季慈侯官人学行端饬动遵古礼御童仆如对宾客仁宗屡诏不起公卿郡守交章称其贤)
(以为本州教授召为直讲皆不拜后以宣德郎致仕与 陈襄 郑穆周希孟为友闽人号四先生)
陈慥 蜀人寓居黄冈号方山子又号龙邱子幼(书以溪山自娱时苏轼谪居黄州 …… (第 19a 页)
陈德豫(字子顺连江人少好学博通六艺诸子百家之旨淳熙中登进士甲科调建州户曹试教)
(官首选分教宣城郡学旧有二程遗文时禁程氏学令焚毁之德豫护藏唯谨改京教累迁诸)
(军粮料院岁旱求言德豫上封事以讳天变讳人言为致旱之由乞去二讳以回天变上嘉纳)
(之又累迁著作郎会胡僧入觐锡予甚丰乃历陈梁武之失异端邪说不足信即日有旨出胡)
(僧于国门之外官至大理卿有文槁三十卷)
陈伯震(字震之 陈襄 八世孙由侯官徙居长乐绍熙进士泰州知州累官广东经略使龙图阁学)
(士嘉定中奉命使金能以数言折服强敌不 (第 27b 页)
(州阐曰一日之聚至数百人殆以饥争食耳非盗也推验之果然遂杖而释之且出粟赈贷众)
(皆复业移知莱州郡人德而祠之)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游乡校讲明知天尽性之说举进士累官判尚书都省襄莅官所至务兴学校)
(讲求民间利病在经筵仁宗待之甚厚尝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时号古灵先生有文集行世) 陈知柔(字体仁温陵人自号休斋居士在天台奉安舆遍游名山归至会稽爱岩壑之秀留止二) (第 17a 页)
陈阐 字伯通仙游人皇祐中第进士监建州 (监后知建州岁饥境内有竞杂者令疑为盗白于)
(州阐曰一日之聚至数百人殆以饥争食耳非盗也推验之果然遂杖而释之且出粟赈贷众)
(皆复业移知莱州郡人德而祠之)
陈襄(字 述古 侯官人游乡校讲明知天尽性之说举进士累官 (第 17a 页)
判尚书都省襄 莅官所至务兴学校)
(讲求民间利病在经筵仁宗待之甚厚尝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时 (第 17a 页)
古灵先生 有文集行世)
陈知柔(字体仁温陵人自号休斋居士在天台奉安舆遍游名山归至会稽爱岩壑之秀留止二) …… (第 17a 页)
陈烈(字季慈侯官人学行端饬动遵古礼御童仆如对宾客仁宗屡诏不起公卿郡守交章称其贤)
(以为本州教授召为直讲皆不拜后以宣德郎致仕与 陈襄 郑穆周希孟为友闽人号四先生)
陈慥 蜀人寓居黄冈号方山子又号龙邱子幼(书以溪山自娱时苏轼谪居黄州 …… (第 19a 页)
陈德豫(字子顺连江人少好学博通六艺诸子百家之旨淳熙中登进士甲科调建州户曹试教)
(官首选分教宣城郡学旧有二程遗文时禁程氏学令焚毁之德豫护藏唯谨改京教累迁诸)
(军粮料院岁旱求言德豫上封事以讳天变讳人言为致旱之由乞去二讳以回天变上嘉纳)
(之又累迁著作郎会胡僧入觐锡予甚丰乃历陈梁武之失异端邪说不足信即日有旨出胡)
(僧于国门之外官至大理卿有文槁三十卷)
陈伯震(字震之 陈襄 八世孙由侯官徙居长乐绍熙进士泰州知州累官广东经略使龙图阁学)
(士嘉定中奉命使金能以数言折服强敌不 (第 27b 页)
孙奕(字景山闽县人登进士历知南陵海陵吴县吕诲知开封荐知封丘县及诲为御史中丞遂荐)
(为台推迁监察御史论新法为邓绾所劾出监陈州酒税 陈襄 知杭州辟为佥判后襄在经筵)
(因荐之曰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外虽淳朴中实强敏历官所至皆以善政闻 (第 15a 页)
(为台推迁监察御史论新法为邓绾所劾出监陈州酒税 陈襄 知杭州辟为佥判后襄在经筵)
(因荐之曰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外虽淳朴中实强敏历官所至皆以善政闻 (第 15a 页)
关播(字务先汲人举进士为滁州刺史有善政阙绾皆善之引为都官员外郎德宗问政治之要播)
(对称旨累迁平章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
(宋)关鲁(以进士起家尽力于官历守池治两州为尚书郎年八十归老钱塘 陈襄 作鸿飞诗送之八子) (第 14a 页)
(对称旨累迁平章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
(宋)关鲁(以进士起家尽力于官历守池治两州为尚书郎年八十归老钱塘 陈襄 作鸿飞诗送之八子) (第 14a 页)
杨庆(鄞县人父病贫不能召医乃刲股肉啖之辄已其后母病不能食庆取右乳焚之以灰与药进)
(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复生郡守楼异名其坊曰崇孝诏旌其门)
杨昭述(字宗鲁赋性醇雅而长于议论远近之人争遣子弟师之 陈襄 主浦城簿以乡先生待昭)
(述嘉祐奏名出身授池州石埭尉始至选秀民进而教之邑人于是相率趋学以杨夫子称昭 (第 16a 页)
(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复生郡守楼异名其坊曰崇孝诏旌其门)
杨昭述(字宗鲁赋性醇雅而长于议论远近之人争遣子弟师之 陈襄 主浦城簿以乡先生待昭)
(述嘉祐奏名出身授池州石埭尉始至选秀民进而教之邑人于是相率趋学以杨夫子称昭 (第 16a 页)
周仪(武冈州人雍熙初举进士官至谏议大夫为嘉祐直臣居家以邵陵田分宗族子湛天禧中进)
(士孙钦宣和中进士)
周希孟(字公辟侯官人通五经尤邃于易与陈烈 陈襄 郑穆为友闽人号四先生知州刘夔曹颖)
(叔蔡襄皆亲至学舍质问经义既而部使者相继论荐诏赐粟帛授将仕郎试 (第 13b 页)
(士孙钦宣和中进士)
周希孟(字公辟侯官人通五经尤邃于易与陈烈 陈襄 郑穆为友闽人号四先生知州刘夔曹颖)
(叔蔡襄皆亲至学舍质问经义既而部使者相继论荐诏赐粟帛授将仕郎试 (第 13b 页)
补藻贲墉(尚书大传天子丨丨/诸侯疏杼注贲大也)汉墉(梁简文帝诗悲笳动/胡塞高旗出丨丨)帝墉(潘/岳)
(文朝发轫/于丨丨)粉墉 (陈襄 诗莓/苔上丨丨)
补注金墉(齐书张欣泰传既智屈于丨丨亦虽拔而不守周书宣/帝纪昨驻跸丨丨备尝游览百王 (第 37b 页)
(文朝发轫/于丨丨)粉墉 (陈襄 诗莓/苔上丨丨)
补注金墉(齐书张欣泰传既智屈于丨丨亦虽拔而不守周书宣/帝纪昨驻跸丨丨备尝游览百王 (第 37b 页)
补藻攻砭(宋史赵鼎传鼎再相无所设施曰今日之事如人/患羸病当静以养之若复加丨丨必伤元气矣)膏砭
(陈襄 诗丨/丨不得医)
无由砭(陆游诗馀花岂无好颜/色病在一俗丨丨丨)
餍(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于艳切音 (第 11b 页)
(陈襄 诗丨/丨不得医)
无由砭(陆游诗馀花岂无好颜/色病在一俗丨丨丨)
餍(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于艳切音 (第 11b 页)
故无传曰当时所讲止此只些门人受去做官死后
便已
论安定规模虽少疏然却广大著实如孙明复春秋虽
过当然占得气象好如 陈古灵 文字尤好尝过台州
见一丰碑说孔子之道甚佳此亦是时世渐好故此
等人出有鲁一变气象其后遂有二先生若当 (第 32a 页)
便已
论安定规模虽少疏然却广大著实如孙明复春秋虽
过当然占得气象好如 陈古灵 文字尤好尝过台州
见一丰碑说孔子之道甚佳此亦是时世渐好故此
等人出有鲁一变气象其后遂有二先生若当 (第 32a 页)
(臣/)按冬至祀天夏至祀地不易之理夫人而知之
而苏轼以为分祀天地决非今世所能行者为斋
宫之远仪卫之繁用度之广赐予之多计耳然此
皆 陈襄 之所逆料而破之者也夫斋于正寝古之
制也何必青城齐宫卤簿之式固可裁省然此执 (第 7a 页)
而苏轼以为分祀天地决非今世所能行者为斋
宫之远仪卫之繁用度之广赐予之多计耳然此
皆 陈襄 之所逆料而破之者也夫斋于正寝古之
制也何必青城齐宫卤簿之式固可裁省然此执 (第 7a 页)
(臣/)按甫驰骋言路以文学方正为宋名臣观其在
杜衍幕府不失已不援上衍称为益友其长属相
成之义不亦善乎 陈襄 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
之襄留意教化进县子弟于学或谗之于弼谓其诱邑 (第 14b 页)
杜衍幕府不失已不援上衍称为益友其长属相
成之义不亦善乎 陈襄 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
之襄留意教化进县子弟于学或谗之于弼谓其诱邑 (第 14b 页)
世宗改合祀而为分祀卜之太祖不吉谋之人言
不协将欲已之夏言持之独力初问张璁璁备述
周礼及宋熙宁间 陈襄 苏轼刘安世程颐所议分
合异同以对且言圣祖定制无敢轻议惟朝日夕
月之礼具载存心录并祭祀礼仪若欲 (第 17a 页)
不协将欲已之夏言持之独力初问张璁璁备述
周礼及宋熙宁间 陈襄 苏轼刘安世程颐所议分
合异同以对且言圣祖定制无敢轻议惟朝日夕
月之礼具载存心录并祭祀礼仪若欲 (第 17a 页)
墨精谨宋崇文院白本书多蠹
崇文院者在左升龙门即三馆秘阁也祥符八年馆阁
火移寓右掖门外曰崇文外院嘉祐命 陈襄 蔡抗苏颂
陈绎编定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蠹败欧阳修提举
三馆秘阁写版请降旧本遂诏龙图天章宝文阁太清
楼 (第 16a 页)
崇文院者在左升龙门即三馆秘阁也祥符八年馆阁
火移寓右掖门外曰崇文外院嘉祐命 陈襄 蔡抗苏颂
陈绎编定遂用黄纸写印正本以防蠹败欧阳修提举
三馆秘阁写版请降旧本遂诏龙图天章宝文阁太清
楼 (第 16a 页)
郊祀类
仁宗景祐二年十一月合祭天地于圜丘三圣并侑庆
历四年十一月祀南郊始至坛下诏太常太乐六变无
擅减节不御小次彻黄道以尽恭肃之志
至和郊祀总仪至和二年判太常吕公绰以岁祀六十
一禘祫二其荐祼兴俯玉帛彝器菁芬醯醢歌奏集为
郊祀总仪
神宗熙宁元年十一月十七日上斋于郊宫罢临观阙
幸苑囿翌日昧爽合祭天地于圜丘七年又亲郊
元丰分祭议元丰元年正月命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详
定郊庙奉祀礼文二月六日襄言谨按周礼大司乐以
圜钟为宫冬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
函钟为 (第 1b 页)
仁宗景祐二年十一月合祭天地于圜丘三圣并侑庆
历四年十一月祀南郊始至坛下诏太常太乐六变无
擅减节不御小次彻黄道以尽恭肃之志
至和郊祀总仪至和二年判太常吕公绰以岁祀六十
一禘祫二其荐祼兴俯玉帛彝器菁芬醯醢歌奏集为
郊祀总仪
神宗熙宁元年十一月十七日上斋于郊宫罢临观阙
幸苑囿翌日昧爽合祭天地于圜丘七年又亲郊
元丰分祭议元丰元年正月命 枢密直学士陈襄 等详
定郊庙奉祀礼文二月六日襄言谨按周礼大司乐以
圜钟为宫冬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
函钟为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