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朱子大全答陆子静书。当时若不如此两下说破。则读书错认语意云云。
两下说破四字。贱见曾以为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两端说而为言者矣。反覆考究。有不然者矣。盖曰周子当初若不如此两下说破云耳。于当时二字可见也。其下如此说得云者。方是指朱子所自说不言无极不言太极两端而言之也。又以答 陆子美
书观之。果有所据。其书曰周子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着无极二字云云。今以前后错认二字求之。则 (第 57L 页)
 

陆子美
(伏承示谕)
此书所论无极大极。实圣学大头脑处。至论西铭则真可以破有我之私。而万物皆在所爱之中矣。 (第 239L 页)
正焉之意也。
太极图说。盖释中庸首章之义。乾卦全体之象。以是究之。似为豁然矣。无极太极。讲之以朱子答 陆子美
子静之书。则可以无疑。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原于系辞太极生两仪。不必叠架。各一其性。以旸翁所谓五常因气 (第 379H 页)
物之内外本末言之。又无下落。未知此果何所指也。下文宏纲实用。格致字为宏纲。实功为实用耶。
答金道彦 陆子美
书利害之辨。诚甚平铺。数回反覆。不胜珍服。而曾以此说问于东岩。答云此言若如所云则是圣贤初不见义理之如 (第 483L 页)
 下书甚不满人意。 祠禄果使害义。则先生虽食贫。必不为之。使其无害。则亦似不为自歉之辞。岂于义固无害。而终有所自歉而然邪。

义固无害。而终有歉然云者。恐为得之。
 第五卷答 陆子美
书。只见利害云云。 所谓利害。果指何事。
此段言若如所云。则是圣贤初不见义理之如何。但见仁爱之为利私 (第 236H 页)
以他经传记云者。只言格物之义而缴结上文。内外本末云者。兼包格物致知之义而引发下文。如是看。未知如何。 陆子美
书。只见利害。刊补中。亦不辨解。难于为说。无或利害云者。非如他处所云利害也。所谓义理者。乃天地之塞帅 (第 309H 页)
意。此先生所谓古今异宜。礼文之变。有未可考者也。今人未之深考。有谓卒哭之后。永罢上食。甚非礼意。
陆子美
书。按不言太极则无极之沦于空寂固也。而不言无极则太极果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耶。窃意在孔子时则虽不 (第 428H 页)
不由于此。深可叹也。
古人有同居不相分离者。如刘君良之四世同居。张公艺之九世同居。陈兢之十三世同居。 陆九韶
之累世义居。郑文嗣之十世同居。张闰之八世不异爨。此其较著者也。我国朔州崔尚勋亦五世同居。大抵累世同居 (第 129H 页)
   伊川先生尝讥关中学礼者。(第五。答陆子寿书。)
横渠每以礼文教人。学者多役志于仪文之末。而用心不近里。故伊川先生讥之。
   胶固二字(仝上。答 陆子美
书。) (第 338L 页)
子美
以为西铭有胶固之病。
   到此筑底(仝上答陆子静书)
筑。犹穷极之也。底。根本也。筑底。言穷极其根 (第 339H 页)
恐惧耳。犹幸公不以昏昧而遽弃。言不中理者。一一剖析而赐教。决不敢自以衰懦而不加警省。牢守胶漆之盆。如 陆子美
之为也。
 
修书后又思之。璶于公。每有仰规。而公于璶。独不发病而药之。岂公不以德爱人也。自愧朽木非 (第 316L 页)
小大之可言。)
无位真人((传灯录)临济师云。汝等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
后来诸儒云云(案朱子答 陆子美
书。太极篇首一句。最是长者深排。内翰洪景卢修濂溪传。但云。无极而太极。不知其何所据云云。山阳度氏以为 (第 35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