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个不说话底人宜乎作贵人也更进一步参到周子
充地位矣 居官只押文字便是进德修业地头
答陆子寿诸书反覆论丧祭之礼答 陆子美 书辨诘太
极西铭至再而止答陆子静书辨诘尤切条其理有
未明而不能尽人言者凡七终又随条注释斥其空
(第 26b 页)
充地位矣 居官只押文字便是进德修业地头
答陆子寿诸书反覆论丧祭之礼答 陆子美 书辨诘太
极西铭至再而止答陆子静书辨诘尤切条其理有
未明而不能尽人言者凡七终又随条注释斥其空
(第 26b 页)
义理之言不务正行而所行无非义理之实无有初
无此理而姑为此言以救时俗之弊者不知子静相
会曾以此话子细商量否(荅 陆/子美) 前书诲谕之悉敢不承教所谓古之圣贤惟理是视言
当于理虽妇人孺子有所不弃或乖理致虽出古书
不敢尽信 (第 49a 页)
无此理而姑为此言以救时俗之弊者不知子静相
会曾以此话子细商量否(荅 陆/子美) 前书诲谕之悉敢不承教所谓古之圣贤惟理是视言
当于理虽妇人孺子有所不弃或乖理致虽出古书
不敢尽信 (第 49a 页)
之道哉
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
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
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朱子答 陆子美 书曰太极篇首一句最是长者所深
排然殊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
万物之根柢不言太极则无极 …… (第 27b 页)
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胍络井井不乱只今便
在目前而亘古亘今攧扑不破只恐自家见得未曾
如此分明直截则其所可疑者乃在此而不在彼也
又答 陆子美 书曰太极之说某谓周先生之意恐学
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著无极二字以明之此是
推原前贤立言之本意所以 …… (第 28a 页)
世间自有此人可当此语某虽无状自省得与此语
不相似也
大抵老兄昆仲同立此论而其所以立论之意不同
子美 尊兄自是天资质实厚重当时看得此理有未
尽处不能仔细推究但立议论因而自信太过遂不 (第 48a 页)
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
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
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
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朱子答 陆子美 书曰太极篇首一句最是长者所深
排然殊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
万物之根柢不言太极则无极 …… (第 27b 页)
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胍络井井不乱只今便
在目前而亘古亘今攧扑不破只恐自家见得未曾
如此分明直截则其所可疑者乃在此而不在彼也
又答 陆子美 书曰太极之说某谓周先生之意恐学
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著无极二字以明之此是
推原前贤立言之本意所以 …… (第 28a 页)
世间自有此人可当此语某虽无状自省得与此语
不相似也
大抵老兄昆仲同立此论而其所以立论之意不同
子美 尊兄自是天资质实厚重当时看得此理有未
尽处不能仔细推究但立议论因而自信太过遂不 (第 48a 页)
荡纯师纯法谁之力哉
生无可好以得所欲死无可恶以失所欲苟能无欲则
同死生一得丧不难非诞语也 陆九韶 于形迹可疑不轻信流言滥溢不轻扬处好恶之
际逆顺甘苦一不能溺嗟乎作人如此可以相天下矣
汉儒之于经台史之 (第 2b 页)
生无可好以得所欲死无可恶以失所欲苟能无欲则
同死生一得丧不难非诞语也 陆九韶 于形迹可疑不轻信流言滥溢不轻扬处好恶之
际逆顺甘苦一不能溺嗟乎作人如此可以相天下矣
汉儒之于经台史之 (第 2b 页)
太极图程子没后于他处搜求方得此图能知程子不
轻出此图之意则言之必不敢容易且知朱子之大
有功于周子也
梭山 陆子美 与晦庵书云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
周子所为不然则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
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盖通 (第 11a 页)
轻出此图之意则言之必不敢容易且知朱子之大
有功于周子也
梭山 陆子美 与晦庵书云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
周子所为不然则是其学未成时所作不然则或是传
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盖通 (第 11a 页)
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绵衣
裤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乎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 陆梭山 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
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之日则总
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 (第 18b 页)
裤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乎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 陆梭山 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
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之日则总
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 (第 18b 页)
气蔼然讽味数四不能释手云
次九叙字子仪公正通敏时贤称曰处士善治生总
药肆以足其家先生撰墓表次九皋字子昭少力学
文行俱优与乡举晚得官终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
名斋曰庸学者号庸斋先生有文集先生撰墓表次
九韶字子美不事场屋兄弟共讲古学与朱元晦友
善首言太极图说非正又因其奏立社仓之制行于
乡民甚德之与学者讲学于近地名梭山梭山在金
溪陆氏义门之东是也号曰 梭山居士 诸司列荐以
居士应诏举遗逸临终自撰终礼戒不得铭墓有文
集曰梭山日记 …… (第 2a 页)
今作一通显道甚不以为然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三月十三日荅朱元晦书(见前/卷七)
编朱元晦奏立社仓事戊申岁先生兄 梭山居士
欲立社仓于青田先生与赵监书(见前/卷首)
上殿轮对五劄○时对期甚迫犹未入思虑所亲
累请久乃下笔缮 (第 22b 页)
次九叙字子仪公正通敏时贤称曰处士善治生总
药肆以足其家先生撰墓表次九皋字子昭少力学
文行俱优与乡举晚得官终修职郎监潭州南岳庙
名斋曰庸学者号庸斋先生有文集先生撰墓表次
九韶字子美不事场屋兄弟共讲古学与朱元晦友
善首言太极图说非正又因其奏立社仓之制行于
乡民甚德之与学者讲学于近地名梭山梭山在金
溪陆氏义门之东是也号曰 梭山居士 诸司列荐以
居士应诏举遗逸临终自撰终礼戒不得铭墓有文
集曰梭山日记 …… (第 2a 页)
今作一通显道甚不以为然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三月十三日荅朱元晦书(见前/卷七)
编朱元晦奏立社仓事戊申岁先生兄 梭山居士
欲立社仓于青田先生与赵监书(见前/卷首)
上殿轮对五劄○时对期甚迫犹未入思虑所亲
累请久乃下笔缮 (第 22b 页)
小引
传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况吾人乎
此录辑于壬申仲冬取古人言行之可法者牵连比附
各以类从始于摄心终于养生凡三十二条壬午季夏
料简笔劄得之故纸中因缮书二册一以自證一勖伟
恭
摄心一
赵清献公曰吾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所不可告者
则不敢为也 陆九韶 隐居山中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元
许鲁斋亦然二程遗书张天祺自约数年自上床便不
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亦须强把这 (第 1b 页)
传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况吾人乎
此录辑于壬申仲冬取古人言行之可法者牵连比附
各以类从始于摄心终于养生凡三十二条壬午季夏
料简笔劄得之故纸中因缮书二册一以自證一勖伟
恭
摄心一
赵清献公曰吾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所不可告者
则不敢为也 陆九韶 隐居山中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元
许鲁斋亦然二程遗书张天祺自约数年自上床便不
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亦须强把这 (第 1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子美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历兵部尚书以) (第 47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 子美 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 (第 47b 页)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子美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历兵部尚书以) (第 47b 页)
(以集英修撰知婺州奉/祠有艾轩集二十卷)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从荆南帅辟书荐为大/理寺主簿历大理正出知湖州有浪语集)
吕定(字仲安新昌人历殿前都指/挥龙虎上将军有说剑集)
陆九龄(字子寿金溪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仕至兴/国军教授卒宝庆赠朝奉郎直秘阁谥文达)
陆九渊(字子静九龄弟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历国子正/差知荆门军卒谥文安自号象山有象山集二)
(十八/卷)
陆九韶(字 子美 九渊弟隐居/山中有梭山文集)
王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宿州人渡江居嘉兴乾道五/年登第累除中书舍人给事中 (第 47b 页)
杨万里
刘子翚 吕祖谦
蔡元定 蔡沉
陆九龄 陆九韶
陆九渊
经籍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二十二
宋四
邵伯温
按《宋史·儒林邵伯温传》: ……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釐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弟 九韶。 陆九韶
按《宋史·儒林 陆九韶 传》: 九韶 字子美。其学渊粹。隐居山中,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其家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岁迁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畴、租税、出内、庖爨、宾客之事,各有主者。 九韶 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责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 九韶 所著有《梭山文集》、《家制》、《州郡图》。
陆九渊
按《宋史·儒林陆九渊传》: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
刘子翚 吕祖谦
蔡元定 蔡沉
陆九龄 陆九韶
陆九渊
经籍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二十二
宋四
邵伯温
按《宋史·儒林邵伯温传》: ……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釐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弟 九韶。 陆九韶
按《宋史·儒林 陆九韶 传》: 九韶 字子美。其学渊粹。隐居山中,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其家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岁迁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畴、租税、出内、庖爨、宾客之事,各有主者。 九韶 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责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 九韶 所著有《梭山文集》、《家制》、《州郡图》。
陆九渊
按《宋史·儒林陆九渊传》: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