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續道藏
事惠卿既执政恐安石复用遂起 王安国
李士宁之狱
苟可以陷安石者无所不为八年神宗复召安石为相
惠卿不自安会惠卿弟升卿考试国子监而惠卿妻弟 …… (第 2a 页)
子解十卷
张璪字邃明洎之孙也举进士为王安石吕惠卿所知
熙宁间为諌官御史劾郑侠不当论列王安石侠与安
弟安国
俱坐贬累擢三司副使迁右正言知制诰翰
林学士迁承旨璪建言天地合祭议者不一窃谓阳生
于十一月阴生于五月以 (第 6a 页)
济北人
也有文名亦为苏轼所知元祐中为起居舍人后陷党
籍废黜终身云
晁补之字无咎宗悫之曾孙也七岁能属文 王安国

见而奇之苏轼通判杭州延誉如不及举进士为澶州
司户参军召试为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
郎迁著作 (第 3b 页)
在今日之事何以异此又上疏
谏用兵语甚切于是惠卿益恶之侠遂勒停汀州编管
惠卿白神宗曰郑侠所言事皆冯京令 王安国
导之使 …… (第 6a 页)
狱侠赴诏狱对实不识京但每
遣门人吴无至诣检院投匦时集贤校理丁讽判检院
辄为无至道京称叹之语及罢局时遇 安国
于途 (第 6b 页)
安国
马上举鞭揖之曰君可谓独立不惧者侠曰不意丞相
一旦为小人所误以至于此 (第 6b 页)
安国
曰是何为小人所误
吾兄自以为人臣不当避四海九州之怨尽归于己方 …… (第 6b 页)
知班杨忠信因谓侠曰御
史不言而君敢言台中可谓无人也狱成侠改送英州
编管忠信无至皆编管湖外京罢政讽落职 安国
放归
田里及哲宗即位得放还用苏轼荐除泉州教授章惇
用事再贬英州徽宗即位复放还仍为泉州教授蔡京
为相又 (第 7a 页)
 (伐之舍音败走阿库纳将见辽边将自陈败舍/音之功行次拉林水有疾而卒子和哩布嗣)
(乙/卯)八年春正月蔡挺罢○窜郑侠于英州罢参知政事
冯京放 秘阁校理王安国
于田里 …… (第 25a 页)
 (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是言责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諌疏二帙授侠曰以此为正人助京)
 (在政府尝与惠卿争辨而王安石 弟安国
素与侠善/侍御史张璪承惠卿旨劾京与侠交通有迹时侠已)
 (行惠卿遂令奉礼郎舒亶往捕遇于陈州搜其箧得 (第 25b 页)
所录名臣諌疏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尺悉按姓名)
 (治之狱成惠卿欲致侠以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徒英州京罢政出知毫州)
  (安国
夺秘阁校理放归田里判检院丁讽盐铁副使/王尧臣等皆得罪侠至英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 …… (第 25b 页)
 (无贫贱富贵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迁居之/初安国任西京国子教授秩满至京师帝以安石故)
 (特召对问曰汉文帝何如主 安国
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耳 (第 26a 页)
安国
对曰文)
 (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我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 …… (第 26a 页)
 (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傅/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专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帝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 安国
对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不悦由)
 (是正授崇文院校书寻改 (第 26a 页)
秘阁校理安国
屡以新法/之弊力谏安石又尝以各佞人目惠卿故惠卿衔之)
  发明(春秋之法词烦而不杀必有美恶存焉新序 …… (第 26a 页)
 (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郑侠论吕惠卿而为群奸所嫉窜逐)
  (英州冯京 安国
特立不阿而为群奸所诬罢放别/郡皆非其罪也噫神宗于小人则信之如蓍龟于)
  (君子则疾之如芒刺盖由心术 (第 26b 页)
  (之密断断乎不可逃也后之欲肆凶/恶而夺人家国者盍以前车为鉴)
以陈蔡西北地分属蒙古蒙古以刘福为河南道总管
史嵩之使孟珙等分屯京西
 (嵩之使孟珙还师襄阳江海还师信阳王旻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杨恢守均州并益兵饬)
 (傋经理屯田/于唐邓州)
金穆延乌登以息州来归蒙古追杀之 (第 4a 页)
   范祖禹
范祖禹字淳甫成都华阳人其生也母梦一伟丈夫入

寝室曰吾故汉将军邓禹也既寤犹见之遂以为名初
字梦得司马光以传称邓仲华笃行纯备为改淳甫幼
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
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至京师所与
游皆一时正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登进士甲科
从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
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安石 弟安国
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 (第 15b 页)
 有不从者乎又问安石秉政外论谓何对曰但恨聚
 敛太急知人不明耳上不悦初安国召对人谓必得
 经筵由是别无恩命久之只除 崇文院校书安国

 力諌安石以天下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兄恐为家祸
 安石不 (第 29a 页)
安国
哭于影堂曰吾家门灭矣又尝责曾 (第 29a 页)
 布以误惑丞相布曰足下人之子弟变法何与足下
 事 安国
勃然怒曰丞相吾兄也丞相之父即吾父也
 丞相若由汝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丘冢岂得不
 与我事耶
复武学 (第 29b 页)
 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十   宋 陈均 撰
神宗皇帝(起乙卯熙宁八年/止庚申元丰二年)
乙卯熙宁八年春正月京东分东西路
雨木冰
治台狱改窜郑侠
 初议保甲养马如周官丘乘之制而冯京不以为然
 又 秘阁校理王安国
见其兄安石为政尝面折吕惠 …… (第 1a 页)
 史台又诏邓润甫同推究惠卿议侠当大辟上曰侠
 所言非为身也忠诚可念岂宜深罪遂罢京政事出
 知亳州侠改窜英州 安国
追勒放归田里
二月以王安石同平章事
 始安石荐韩绛吕惠卿代已惠卿既得势恐安石复 …… (第 1b 页)
 毋使上知者进之于上又起李逢狱事连李士宁士
 宁有道安石居丧与同处数年意欲并中安石也又
 起郑侠狱事连安石 弟安国
罪至追勒凡可以害安
 石者无所不用其智又数与绛忤绛乘间白上复相
 安石上从之惠卿闻安石再相愕然安石闻 (第 2a 页)
 看详诉理所言光州司法监安上门郑侠上言谤讪

 朝政并 王安国
非毁兄安石等罪名元祐元年除雪
 不当及王斻王斿进状内言父 (第 6a 页)
安国
冤抑未除又云
 先臣不幸不得出于此时诏元祐指挥更不施行并
 令改正侠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勒停依旧英州 (第 6a 页)
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
(买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故 王平甫/
诗曰风暄翠幕春沽酒露湿筠笼夜卖花)
西池春游(增清尊录西池春游都人士女欢集自诸王/邸第及公侯戚里中贵 (第 37a 页)
无为/州守臣茹孝标奏城内小山生芝三百五十本)
(悉以上进改名/其山曰紫芝)
汗淋学士(原束轩杂录学士 王平甫
盛夏流/汗浃衣刘贡父曰真汗淋学士也) (第 43b 页)
事可谓精尽讨论治道无以出此上曰卿今所言
多朕恐有遗忘试录今日所对以进安石唯而退讫不
复录 丁丑赐布衣 王安国进士
及第注初等职官 (第 5a 页)

安石弟也于书无所不读数举进士试礼部辄不中
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策第一召试密阁母丧罢上
即位翰林承旨王 (第 5a 页)
圭首荐之枢密副使韩绛邵亢又同
安国
所著序言十卷进上于是出手诏称美令召试
舍人院七月诏司马光王安石同定登州谋杀刑光与 …… (第 5a 页)
是以疾求贤故有是
命会诏两制举谏官众俱以为当今宜为谏官者无若
苏轼于是镇以轼应诏御史知杂事谢景温安石 弟安
姻家也景温意轼为谏官以攻安石短遂以谤语力
排之范镇举轼为谏官轼前丁母忧多占人船私贩苏
木安石下淮南江 …… (第 19a 页)
憾侠不置且恶冯京异议欲藉侠以排去京并及 王安
乘间白上曰侠书言青苗免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
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此禁中事侠安从
知此盖侠前后所 (第 27a 页)
言皆言 王安国
导之上亦疑然他日
问京曰卿识郑侠乎对曰臣素不识侠侍御知杂事张
琥即劾奏京大臣与侠交通有迹乞追侠付狱窘 (第 27a 页)
治诏
送御史台京侠素重王雱而议论常与 王安国
同非新 (第 27a 页)
安国
亲厚之侠诣登闻鼓院上书丁讽判检院延与啜 …… (第 27a 页)
称奖之讽又尝见京语及侠京称侠之辞甚
佳小臣不易敢尔狱既具遂罢京政事侠远徙讽等皆
得罪惠卿事安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
之惠卿切齿及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
石恐其复来乃因侠狱陷 (第 27b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也辛丑察
访荆湖常平等事蒲宗孟言近制民以手实上其家之
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而 (第 27b 页)
济也吕大
防诸子并勒停御史邓裴乞依范祖禹等例也看详诉
理所言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郑侠上书讪谤朝廷
王安国
非毁兄安石等罪名元祐元年除雪不当诏
元祐指挥更不施行并令改正郑侠勒停英州编管永 (第 39a 页)
书司封员外郎直集贤
院贾昌朝祠部员外郎崇文殿检讨王宗道屯田员外
国子监直讲赵言主客司员外郎国子监直讲 王安国
兼天章阁侍读预典殿起居北直龙图所班直馆本官
之上天章阁置侍读始此己卯各赐敕书奖谕大理评
事史馆检讨王 (第 47a 页)
  农言今岁秋成请复编排保甲(阙/)   矣(丁未/录)

  王安石 弟安国
自西京国子教授召对帝因问 (第 40b 页)

  国
卿兄秉政物论如何对曰所恨聚敛太急知人
  不明耳上默然 (第 40b 页)
安国
尝力谏安石天下汹汹不乐
  新法俱归咎兄恐为祸安石不听 (第 40b 页)
安国
哭于家庙
  曰吾家门灭矣又尝责曾布以惑误丞相更变法
  令布答以朝廷变法子弟何与 (第 40b 页)
安国
怒切责 (第 40b 页)

  国
后迁崇文院校书以非毁其兄卒为吕惠卿所
  陷云安石与 (第 40b 页)
安国
白首穷经夙夜讲诵琢磨子 (第 40b 页)
  三人共为天下邪乃退○上欲脩起居注安石荐
  吕惠卿遂除天章阁待制同脩起居注后又荐为
  翰林学士安石尝与惠卿论新法安石 弟安国

  笛于内安石遣人谕曰请学士放郑声 (第 12b 页)
安国
立应
  曰愿相公远佞人惠卿深衔之后竟为惠卿所陷
  放归田里安石将罢相遂荐惠卿为参知政事初
  惠 …… (第 12b 页)
  安礼乞出即从之差知润州安石犹以惠卿昔家

  居在润州使安礼求过失故也始惠卿事安石父
  子安石 弟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之惠卿切
  齿及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
  其复来乃因郑侠狱陷 (第 15b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也 (第 15b 页)
安国
  
既贬上降诏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及再入相 (第 15b 页)

  国
犹在国门由是安石与惠卿交恶苏轼徙汝州
  过金陵因访王安石轼曰轼欲有言于公安石色
  动轼曰所言天下 …… (第 15b 页)
  毫毛鞭箠交下小民怨苦甚于苗役又因保甲正
  长给散青苗结甲赴官不遗一户上下骚动遂至
  河北人户流移旋又兴起大狱以恐胁士人如郑
  侠 王安国
之徒仅保首领而去其心本欲株连蔓 …… (第 29a 页)
  朝廷及其权位既均势力相轧反复相噬化为仇
  敌始安石罢相以执政荐惠卿既已得位恐安石
  复用遂起 王安国
李士宁之狱以抳其归安石觉
  之被召即起迭相攻击期致死地安石之党言惠 …… (第 30a 页)
  并勒停惇坐报上不实故有是责
甲辰张璪参知政事(自翰林学士迁/太中大夫除)
  璪字邃明洎之孙也为王安石吕惠卿所知熙宁
  间为谏官御史劾郑侠不当论列王安石侠与安
  石 弟安国
俱坐贬是年拜参知政事先是王圭尝
  三荐璪不用圭曰璪果贤陛下未尝用以为不贤
  谗也臣恐士不得进矣臣 (第 69b 页)
 (也和哩/布嗣之)
(乙/卯)八年(辽大康/元年)春正月蔡挺罢○编管郑侠于英州罢
 参知政事冯京放 秘阁校理王安国
于田里(侠上疏/论吕惠)
 (卿朋奸壅蔽仍取唐魏徵姚崇宋璟李林甫卢杞传/为两轴题曰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 …… (第 19b 页)
 (史张璪劾京与侠交通有迹令奉礼郎舒亶往捕侠/亶遇侠于陈州搜其箧得所录名臣谏疏有言新法)
 (事及亲朋书尺悉按姓名治之于是京与 王安国
丁/讽王尧臣等皆得罪惠卿欲致侠以死帝曰侠所言)
 (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京罢政/出知亳 (第 20a 页)
安国
夺秘阁校理放归田里侠至英得僧)
 (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贱富贵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迁居之初 (第 20a 页)
安国
任西京国子教授秩满)
 (至京师帝以安石弟之故特召对问曰汉文帝何如/主 (第 20a 页)
安国
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
 (立法更制耳 (第 20a 页)
安国
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
 (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 …… (第 20a 页)
 (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
 (误陛下者愿专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帝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 安国
对曰恨知人不)
 (明聚敛太急尔帝不悦由是止授崇文院校书屡以/新法之弊力谏安石又尝以佞人目惠卿故惠卿 …… (第 20b 页)
 (之/)二月复以王安石平章事(初吕惠卿迎合安石建/立新法安石故力援引)
 (骤致执政惠卿既得志忌安石复用乃陷 安国
于郑/侠之狱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安石闻而怨之韩)
 (绛时颛处中书事多稽留不决且数与惠卿争论度/不能 (第 20b 页)
 (为蒙古蒙古以刘福/为河南道总管而去)史嵩之使郭春诣奉先汛扫诸
 陵○史嵩之使孟珙还师襄阳江海还师信阳王旻
 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杨恢守均州并 (第 2b 页)
(云余尝舟次姑孰堂下读姑孰丨丨怪其语浅近不类/李白 王平甫
云此李赤诗也赤见柳子厚集自比李白)
(故名赤其后为厕鬼所惑以死今观其诗止此而/以李白自此则其人心疾久 (第 5b 页)
宗朝为相范仲淹/欧阳脩孔道辅皆出其门富弼杨察皆其婿也)王安
(临川人神宗朝为宰/相封荆国公谥曰文) 王安国(安石之弟也初吕惠卿/谄事安石安国恶之一)
(日安石与惠卿论新法于其第安国好吹笛安石曰宜/放郑声安国曰愿兄远佞人惠卿深衔之乃因郑侠狱)
(陷安国坐罪/放归田里)
谢逸(临川人自号溪堂黄庭坚语及江南/文士每叹赏焉从弟薖字幼槃自号)
(竹友时人/目为二谢)刘尧夫(以 (第 6a 页)
富弼杨察皆其婿也)王安
(临川人神宗朝为宰/相封荆国公谥曰文)王安国(安石之弟也初吕惠卿/谄事安石 安国
恶之一)
(日安石与惠卿论新法于其第 (第 6a 页)
安国
好吹笛安石曰宜/放郑声 (第 6a 页)
安国
曰愿兄远佞人惠卿深衔之乃因郑侠狱)
(陷 (第 6a 页)
安国
坐罪/放归田里)谢逸(临川人自号溪堂黄庭坚语及江南/文士每叹赏焉从弟薖字幼槃自号)
(竹友时人/目为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