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續道藏
是书故多非实录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
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正是其
文字其后林希 王安国 上之(读书/志)
高宗后脩实录三十卷(令狐德/棻等撰)
陈氏曰按志令狐德棻撰止乾封刘知几续成之故 (第 63a 页)
本又募天下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正是其
文字其后林希 王安国 上之(读书/志)
高宗后脩实录三十卷(令狐德/棻等撰)
陈氏曰按志令狐德棻撰止乾封刘知几续成之故 (第 63a 页)
癸未侍御史知杂事陈襄罢为同修起居注襄论青
苗法不便曰臣观条例司所议莫非引经以为言而其
实则称贷以取利事体卑削贻中外讥笑是特管夷吾
商鞅之术非圣世所宜行望贬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谢
天下又乞罢韩绛政府以杜大臣争利而进者且言韩
维不当为中丞刘述范纯仁等无罪宜复官皆不听会
召试知制诰襄以言不行辞不肯试愿补外帝惜其去
留修起居注 以淮南转运使谢景温为工部郎中兼
侍御史知杂事王安石屏异已者数月之间台谏一空
景温雅善安石又与安石 弟安国 通姻先是安石独对 (第 16b 页)
苗法不便曰臣观条例司所议莫非引经以为言而其
实则称贷以取利事体卑削贻中外讥笑是特管夷吾
商鞅之术非圣世所宜行望贬斥王安石吕惠卿以谢
天下又乞罢韩绛政府以杜大臣争利而进者且言韩
维不当为中丞刘述范纯仁等无罪宜复官皆不听会
召试知制诰襄以言不行辞不肯试愿补外帝惜其去
留修起居注 以淮南转运使谢景温为工部郎中兼
侍御史知杂事王安石屏异已者数月之间台谏一空
景温雅善安石又与安石 弟安国 通姻先是安石独对 (第 16b 页)
仁圣孝皇帝
熙宁八年春正月庚子蔡挺罢挺奏事殿中疾作而扑
帝亲临赐药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是日冯京亦罢初郑侠劾吕惠卿奸邪且荐冯京可用
并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等事惠卿奏为谤讪令
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治之坐编管汀州御史台吏
杨忠信谒侠曰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是言责
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谏疏二帙授侠曰
以此为正人助京与惠卿同在政府议论多不合而 王
安国 素与侠善惠卿欲并中之乘间白帝曰侠书言青
苗助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知也若禁中有人被甲登 (第 1b 页)
殿诟骂侠安从知盖侠前后所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乞
追侠付狱穷治已而帝问京曰卿识郑侠乎对曰臣素
未之识帝颇疑之御史知杂张璪承惠卿旨劾侠尝游
京之 (第 2a 页)
门交通有迹邓绾邓润甫言 王安国 尝借侠奏藁
观之而有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诏付御史狱时侠
已行至太康还对狱实不识京但每遣门人吴无至诣 (第 2a 页)
院投匦时集贤校理丁讽辄为无至道京称叹之语
及罢局时遇 安国 于 (第 2a 页)
安国 马上举鞭揖之曰君可谓 …… (第 2a 页)
独立不惧侠曰不意丞相为小人所误一旦至此 安国
曰非也吾兄自以为人臣不当避怨四海九州之怨悉
归于己而后可为尽忠于国家侠曰未闻尧舜在上夔
契在下而有四 (第 2b 页)
海九州之怨者狱成侠改送英州编管
无至及忠信皆编管湖外京以右谏议大夫出知亳州
讽落职 安国 放归田里舍人钱藻草京制有大臣进退
系时安危持正不回一节不挠等语邓绾惧京再入且
希惠卿旨言京预政日久殊 …… (第 2b 页)
邪徇俗怀利私已而曰持正不挠乞罢钱藻以谕中外
于是藻亦落职始惠卿事安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
憸巧数面折之一日安石与惠卿论新法于其第 (第 3a 页)
安国
好吹笛安石谕之曰宜放郑声 (第 3a 页)
安国 曰亦愿兄远佞人
惠卿知其以佞人目已也深衔之至是因侠狱陷 (第 3a 页)
安国
侠赴汀州方在道惠卿令奉礼郎舒亶往捕搜其箧得
所录名臣谏疏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札悉按姓名治
之惠卿欲致侠 …… (第 3a 页)
嘉岂宜深罪但徙侠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
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焉
(考异宋史 王安国 传云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第 3b 页)
安国 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
(惠卿衔之按如此则复书所谓佞人岂必是惠卿唯当/时独惠卿在坐 (第 3b 页)
安国 觌面讥讽故惠卿恨之深耳今从)
(东都/事略) 丙午分京东为东西两路青淄潍莱登密沂徐
八州淮阳军为东路 (第 3b 页)
熙宁八年春正月庚子蔡挺罢挺奏事殿中疾作而扑
帝亲临赐药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是日冯京亦罢初郑侠劾吕惠卿奸邪且荐冯京可用
并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等事惠卿奏为谤讪令
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治之坐编管汀州御史台吏
杨忠信谒侠曰御史缄默不言而君上书不已是言责
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谏疏二帙授侠曰
以此为正人助京与惠卿同在政府议论多不合而 王
安国 素与侠善惠卿欲并中之乘间白帝曰侠书言青
苗助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知也若禁中有人被甲登 (第 1b 页)
殿诟骂侠安从知盖侠前后所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乞
追侠付狱穷治已而帝问京曰卿识郑侠乎对曰臣素
未之识帝颇疑之御史知杂张璪承惠卿旨劾侠尝游
京之 (第 2a 页)
门交通有迹邓绾邓润甫言 王安国 尝借侠奏藁
观之而有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诏付御史狱时侠
已行至太康还对狱实不识京但每遣门人吴无至诣 (第 2a 页)
院投匦时集贤校理丁讽辄为无至道京称叹之语
及罢局时遇 安国 于 (第 2a 页)
安国 马上举鞭揖之曰君可谓 …… (第 2a 页)
独立不惧侠曰不意丞相为小人所误一旦至此 安国
曰非也吾兄自以为人臣不当避怨四海九州之怨悉
归于己而后可为尽忠于国家侠曰未闻尧舜在上夔
契在下而有四 (第 2b 页)
海九州之怨者狱成侠改送英州编管
无至及忠信皆编管湖外京以右谏议大夫出知亳州
讽落职 安国 放归田里舍人钱藻草京制有大臣进退
系时安危持正不回一节不挠等语邓绾惧京再入且
希惠卿旨言京预政日久殊 …… (第 2b 页)
邪徇俗怀利私已而曰持正不挠乞罢钱藻以谕中外
于是藻亦落职始惠卿事安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
憸巧数面折之一日安石与惠卿论新法于其第 (第 3a 页)
安国
好吹笛安石谕之曰宜放郑声 (第 3a 页)
安国 曰亦愿兄远佞人
惠卿知其以佞人目已也深衔之至是因侠狱陷 (第 3a 页)
安国
侠赴汀州方在道惠卿令奉礼郎舒亶往捕搜其箧得
所录名臣谏疏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札悉按姓名治
之惠卿欲致侠 …… (第 3a 页)
嘉岂宜深罪但徙侠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
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焉
(考异宋史 王安国 传云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第 3b 页)
安国 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
(惠卿衔之按如此则复书所谓佞人岂必是惠卿唯当/时独惠卿在坐 (第 3b 页)
安国 觌面讥讽故惠卿恨之深耳今从)
(东都/事略) 丙午分京东为东西两路青淄潍莱登密沂徐
八州淮阳军为东路 (第 3b 页)
愧焉
先是金有都提控毕资伦者为边将所获囚于镇江土
狱胁诱百端终不肯降至此已十四年矣及闻金主自
经叹曰吾无所望矣容吾一祭吾君乃降耳主者信之
为屠牛羊设祭镇江南岸资伦祭毕伏地大哭投江而
死闻者义之 戊辰史嵩之露布告金亡以陈蔡西北
地分属蒙古蒙古命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嵩之遣郭春
按循故壤诣奉先县汛扫祖宗诸陵孟珙还屯襄阳江
海还屯信阳王旻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
杨恢守钧州并益兵饬备经理屯田于唐邓 金穆延
乌敕登行省于息州与诸将帅日以酣歌为乐军 (第 21a 页)
先是金有都提控毕资伦者为边将所获囚于镇江土
狱胁诱百端终不肯降至此已十四年矣及闻金主自
经叹曰吾无所望矣容吾一祭吾君乃降耳主者信之
为屠牛羊设祭镇江南岸资伦祭毕伏地大哭投江而
死闻者义之 戊辰史嵩之露布告金亡以陈蔡西北
地分属蒙古蒙古命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嵩之遣郭春
按循故壤诣奉先县汛扫祖宗诸陵孟珙还屯襄阳江
海还屯信阳王旻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
杨恢守钧州并益兵饬备经理屯田于唐邓 金穆延
乌敕登行省于息州与诸将帅日以酣歌为乐军 (第 21a 页)
严合龙(以承议郎任)
知庆远府
仇子真(咸淳间任详名宦)
知庆远军
王安国(咸淳间以武功大夫带行右武卫将军任) 宜州通判
卢成均 苏 绅(景德中任详名宦)
赵 抃(庆历中任详名宦) (第 66a 页)
知庆远府
仇子真(咸淳间任详名宦)
知庆远军
王安国(咸淳间以武功大夫带行右武卫将军任) 宜州通判
卢成均 苏 绅(景德中任详名宦)
赵 抃(庆历中任详名宦) (第 66a 页)
侬贼犯交广毒流数州诸将久无成功狄青受命
颛征首责崇仪使陈曙斩之余靖皇恐降阶祈求
青慰藉遣之于是军声大振竟破贼而桂人为崇
仪建庙貌祀事至今唯谨东坡先生以书抵广西
宪曹子方云閒居偶念一事非吾子方莫可告者
故崇仪陈侯忠勇绝世死非其罪庙食西路威灵
肃然愿公与程之卲议载祀典使此侯英魄少信
眉于地中如何如何青必无滥诛而广人奉事之
益严又有东坡之说如此不可晓也隆兴初帅臣
张维奏诏赐其庙额曰忠悯曙高邮人进士及第 王平甫 撰其碑志甚详其婿许光凝始以布衣自
岭外护其丧以归人皆多之后登第终吏部尚书
(王明清挥麈后录)
(第 13b 页)
颛征首责崇仪使陈曙斩之余靖皇恐降阶祈求
青慰藉遣之于是军声大振竟破贼而桂人为崇
仪建庙貌祀事至今唯谨东坡先生以书抵广西
宪曹子方云閒居偶念一事非吾子方莫可告者
故崇仪陈侯忠勇绝世死非其罪庙食西路威灵
肃然愿公与程之卲议载祀典使此侯英魄少信
眉于地中如何如何青必无滥诛而广人奉事之
益严又有东坡之说如此不可晓也隆兴初帅臣
张维奏诏赐其庙额曰忠悯曙高邮人进士及第 王平甫 撰其碑志甚详其婿许光凝始以布衣自
岭外护其丧以归人皆多之后登第终吏部尚书
(王明清挥麈后录)
(第 13b 页)
(广百丈许曰宝津楼楼之南冇宴殿殿西有射殿/南冇横衒牙道柳径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
(后燬于金兵 宋王安国 诗霓旌远远拂楼船满地/春风锦绣筵三岛路深浮阆苑九霞觞满奏钓天)
(伏归金阙浮云外人望瑶台落日边 (第 4b 页)
(后燬于金兵 宋王安国 诗霓旌远远拂楼船满地/春风锦绣筵三岛路深浮阆苑九霞觞满奏钓天)
(伏归金阙浮云外人望瑶台落日边 (第 4b 页)
不已是言责在监门
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諌疏二帙授侠曰以此为
正人助冯京与吕惠卿同在政府议论多不合而 王安
国 素与侠善御史张璪承惠卿旨劾侠尝游京之门交
通有迹邓绾邓润甫言 (第 57a 页)
王安国 尝借侠奏藁观之而有
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于是放 (第 57a 页)
安国 归田里出京知
亳州时侠贬汀州已行惠卿又令舒亶捕之道搜其箧 …… (第 57a 页)
身也忠
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侠英州初安国任西京国子
教授秩满至京师帝以安石故特召对问曰汉文帝何
如主 安国 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
立法更制耳 (第 57b 页)
安国 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
于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
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 …… (第 57b 页)
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专
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帝又问卿兄秉
政外论谓何 安国 对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不
悦由是止授崇文院校书寻改 (第 58a 页)
秘阁校理安国 屡以新
法之弊力諌安石又尝以佞人目惠卿故惠卿逐之
二月癸酉复以王安石同平章事初吕惠卿迎合安石 (第 58a 页)
而台中无人也取怀中名臣諌疏二帙授侠曰以此为
正人助冯京与吕惠卿同在政府议论多不合而 王安
国 素与侠善御史张璪承惠卿旨劾侠尝游京之门交
通有迹邓绾邓润甫言 (第 57a 页)
王安国 尝借侠奏藁观之而有
奖成之言意在非毁其兄于是放 (第 57a 页)
安国 归田里出京知
亳州时侠贬汀州已行惠卿又令舒亶捕之道搜其箧 …… (第 57a 页)
身也忠
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侠英州初安国任西京国子
教授秩满至京师帝以安石故特召对问曰汉文帝何
如主 安国 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
立法更制耳 (第 57b 页)
安国 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
于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
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 …… (第 57b 页)
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专
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帝又问卿兄秉
政外论谓何 安国 对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不
悦由是止授崇文院校书寻改 (第 58a 页)
秘阁校理安国 屡以新
法之弊力諌安石又尝以佞人目惠卿故惠卿逐之
二月癸酉复以王安石同平章事初吕惠卿迎合安石 (第 58a 页)
戊辰史嵩之露布告金亡以陈蔡西北地分属蒙古
蒙古以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史嵩之遣郭春按循故壤
诣奉先县汎扫祖宗诸陵孟珙还师屯襄阳江海还师
屯信阳王旻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杨恢
守均州并益兵饬备经理屯田于唐邓州 夏四月诏
遣朱复之诣八陵相度修奉荆襄以兵五十 (第 58b 页)
蒙古以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史嵩之遣郭春按循故壤
诣奉先县汎扫祖宗诸陵孟珙还师屯襄阳江海还师
屯信阳王旻戍随州 王安国 守枣阳蒋成守光化杨恢
守均州并益兵饬备经理屯田于唐邓州 夏四月诏
遣朱复之诣八陵相度修奉荆襄以兵五十 (第 58b 页)
丁丑布衣 王安国
赐进士及第仍注初等职官 己
卯群臣表上尊号曰奉元宪道文武仁孝诏不许及第
三表司马光入直因言上尊号之礼 …… (第 6a 页)
(执政以京官王子韶除御史又以选人李/定除谏官则台谏皆出于宰相之除矣)
权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权发遣京西路同提点刑狱颢
先上疏言臣闻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以顺道则
事无不成舍而之于险阻则不足以言智矣况于措置
沮废公议一二小臣实与大计用贱陵贵以邪妨正者
乎凡此皆天下之理不宜有成而智者之所不行也兴
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寖衰尤非朝廷之福臣奉职不
肖论议无补望允前奏早赐降责故罢 淮南转运使
谢景温为工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景温雅善安石
又与安石 弟安国 通姻先是安石独对问上曰陛下知
今日所以纷纷否上曰此由朕置台谏非其人安石曰
陛下遇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别置 …… (第 37b 页)
盐仓后两日以绘知郑州
八月己卯前旌德县尉王雱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雱安石子也为人剽悍无所顾忌安石与弟 安国 白首 …… (第 53b 页)
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限员自外舍升内舍
内舍升上舍上舍以百员内舍以二百员为限 壬申
前武昌节度推官 王安国 (第 54b 页)
崇文院校书安国 常非其
兄安石所为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安石以书 …… (第 54b 页)
戒之曰宜放郑声 安国 复书曰 (第 55a 页)
安国 亦愿兄远佞人也
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召对问安石秉政外论谓何
对曰但恨聚敛太急知人不明耳上默然不悦 (第 55a 页)
安国 尝
力谏安石以天下汹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兄恐为家
祸安石不听 (第 55a 页)
安国 哭于影堂曰吾家灭门矣又尝责曾
布以误惑丞相更变法令布曰足下人之子弟朝廷变
法何预足下事 (第 55a 页)
安国 勃然怒曰丞相吾兄也丞相之父
即吾父也丞相由汝之故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丘 (第 55a 页)
卯群臣表上尊号曰奉元宪道文武仁孝诏不许及第
三表司马光入直因言上尊号之礼 …… (第 6a 页)
(执政以京官王子韶除御史又以选人李/定除谏官则台谏皆出于宰相之除矣)
权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权发遣京西路同提点刑狱颢
先上疏言臣闻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以顺道则
事无不成舍而之于险阻则不足以言智矣况于措置
沮废公议一二小臣实与大计用贱陵贵以邪妨正者
乎凡此皆天下之理不宜有成而智者之所不行也兴
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寖衰尤非朝廷之福臣奉职不
肖论议无补望允前奏早赐降责故罢 淮南转运使
谢景温为工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景温雅善安石
又与安石 弟安国 通姻先是安石独对问上曰陛下知
今日所以纷纷否上曰此由朕置台谏非其人安石曰
陛下遇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别置 …… (第 37b 页)
盐仓后两日以绘知郑州
八月己卯前旌德县尉王雱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雱安石子也为人剽悍无所顾忌安石与弟 安国 白首 …… (第 53b 页)
三等以初入学生员为外舍不限员自外舍升内舍
内舍升上舍上舍以百员内舍以二百员为限 壬申
前武昌节度推官 王安国 (第 54b 页)
崇文院校书安国 常非其
兄安石所为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安石以书 …… (第 54b 页)
戒之曰宜放郑声 安国 复书曰 (第 55a 页)
安国 亦愿兄远佞人也
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召对问安石秉政外论谓何
对曰但恨聚敛太急知人不明耳上默然不悦 (第 55a 页)
安国 尝
力谏安石以天下汹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兄恐为家
祸安石不听 (第 55a 页)
安国 哭于影堂曰吾家灭门矣又尝责曾
布以误惑丞相更变法令布曰足下人之子弟朝廷变
法何预足下事 (第 55a 页)
安国 勃然怒曰丞相吾兄也丞相之父
即吾父也丞相由汝之故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丘 (第 55a 页)
已荐吕惠卿矣两人收泪谢安石
乙卯熙宁八年春正月谏议大夫冯京守本官知亳州 王安国 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汀州编管人郑
侠改英州吕惠卿憾侠且恶冯京异议欲籍侠以排去
京并及 (第 28b 页)
王安国 乘间白上曰侠书言青苗免役流民等
事此众所共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此禁
中事侠安从知此盖侠前后所 (第 28b 页)
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乞
追侠付狱穷治诏送御史台知制诰邓润甫同推究吕 …… (第 28b 页)
惠卿议当侠大辟上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岂宜深罪始
惠卿事安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之惠
卿切齿及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
其复来乃因侠狱陷 (第 29a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也安石再入相 (第 29a 页)
安国 犹在国门由是安石与惠卿交恶 吕惠卿为手
实法奉使者至折秋毫天下病之是岁十月卒罢手实
法 诏张方平归宣 (第 29a 页)
乙卯熙宁八年春正月谏议大夫冯京守本官知亳州 王安国 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汀州编管人郑
侠改英州吕惠卿憾侠且恶冯京异议欲籍侠以排去
京并及 (第 28b 页)
王安国 乘间白上曰侠书言青苗免役流民等
事此众所共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此禁
中事侠安从知此盖侠前后所 (第 28b 页)
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乞
追侠付狱穷治诏送御史台知制诰邓润甫同推究吕 …… (第 28b 页)
惠卿议当侠大辟上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岂宜深罪始
惠卿事安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之惠
卿切齿及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
其复来乃因侠狱陷 (第 29a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也安石再入相 (第 29a 页)
安国 犹在国门由是安石与惠卿交恶 吕惠卿为手
实法奉使者至折秋毫天下病之是岁十月卒罢手实
法 诏张方平归宣 (第 2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