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詩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時令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農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语病乎。理者气之本也主也。气者理之迹也用也。理即此气之理。气即此理之气此两条。深有契于理气合一之妙。 叶平岩
近思录注亦曰性者气之理。气者性之质。见第二卷论性不论气条下。近世畿湖先辈。多如此说。
答李赞敬(承洙 (第 110H 页)
答李赞敬(承洙 (第 110H 页)
还。光以责梵。晃亦责梵。光可言也。晃不可言也。梵虽行路差。犹求父也。晃未尝求父。乃责梵之不善于求父。 叶平岩
尝语及此云。今之人未曾求道。而空空以议人。何以异于晃哉。释氏行路差。尚曾求道也。(止此)余每读此。不 (第 394H 页)
妙合是易大传所谓天地絪缊者也。乃下圈生人物之张本也。妙是所以也。合是混融也。 叶平岩 注近思录而用朱子此语。改所以字为本字。以是世儒多以妙合为理气之本不相离者。其去周朱两先生之意。失之远 (第 51H 页)
可也。尝闻横渠张夫子之言曰。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至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叶平岩
曰。变者。权宜之事也。自非见理明制事精者。不足以与此云云。如滉见理不明。胸中无制事权度。而妄有论答于 (第 215H 页)
三月三十日。与春问答。
挽郑子循(严君)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灵台
远和 叶平岩 为敬韵
观物
感兴(三首)
赠季弟公廓(镜辉○四首)
次公廓偶吟韵(二首)
挽郑子循(严君)
松亭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灵台
远和 叶平岩 为敬韵
观物
感兴(三首)
赠季弟公廓(镜辉○四首)
次公廓偶吟韵(二首)
文集卷之二
诗
灵台
经营不待奂轮成。光景无边特地清。可惜人间人不到。一台风月自虚明。
远和 叶平岩 为敬韵
为敬须先未出门。此心才直便生仁。若无间断常存主。成始成终作圣人。
诗
灵台
经营不待奂轮成。光景无边特地清。可惜人间人不到。一台风月自虚明。
远和 叶平岩 为敬韵
为敬须先未出门。此心才直便生仁。若无间断常存主。成始成终作圣人。
张行原问。太极在阴阳之先。乃蔡节斋之说也。而释之者曰。阴前是阳。阳前又是阴。未生阳而阳之理。已具于阴。未生阴而阴之理。已行乎阳。不审是否何如。 叶平岩
之说。非偶然也。
金君而静曰。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各有所主。有主理而言者。有主气而言者。不可滚同说 (第 224H 页)
金君而静曰。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各有所主。有主理而言者。有主气而言者。不可滚同说 (第 224H 页)
注是非虽明而亦不绝之。○释疑守梦曰虽辨其是非。而物我无间。注说恐非。
谨按叶注不绝云者。守梦之非之诚是。而守梦所谓物我无间者。恐亦未安。以愚管见则行状中先言其教人循循有序。次言其接物辨而无间。感而能通。其
下即又结之曰教人而人易从。怒人而人不怨云云。盖其教人也。自致知至于知止。自诚意至于平天下。自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而循循有序焉。所以教人而人易从矣。其接物也辨别是非。晓然开示。而未有毫发间隔不分明也。故虽其非者。自知其非焉。一有感触于心而能通其故如神也。故虽其愚顽者。亦服其神焉。所以怒人而人不怨矣。(系辞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此感而能通四字。盖出于此矣。)然则所谓不间云者。恐非物我无间之意也。
近思录集解 叶平岩 所撰也。所引诸说。乃朱子本注及升堂记闻及诸儒辨论之说。而逐条编入。有所发明。则 (第 224L 页)
平岩 之功诚大矣。然其所引者。或未能精密。而且其所自为说者。则失其本旨者颇有之矣。昔我沙溪金先生于此书。潜 …… (第 224L 页)
成释疑四册。复正平岩之谬误者。然后寒泉当日所纂集诸说之旨。盖复明焉。一之愚亦尝赖此而粗见其梗槩。虽然 平岩 注说犹或有未安者。而守梦公所编者。亦多有不能无疑处。沙溪先生所谓于其中或有可疑者。抑以此欤。 (第 224L 页)
谨按叶注不绝云者。守梦之非之诚是。而守梦所谓物我无间者。恐亦未安。以愚管见则行状中先言其教人循循有序。次言其接物辨而无间。感而能通。其
下即又结之曰教人而人易从。怒人而人不怨云云。盖其教人也。自致知至于知止。自诚意至于平天下。自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而循循有序焉。所以教人而人易从矣。其接物也辨别是非。晓然开示。而未有毫发间隔不分明也。故虽其非者。自知其非焉。一有感触于心而能通其故如神也。故虽其愚顽者。亦服其神焉。所以怒人而人不怨矣。(系辞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此感而能通四字。盖出于此矣。)然则所谓不间云者。恐非物我无间之意也。
近思录集解 叶平岩 所撰也。所引诸说。乃朱子本注及升堂记闻及诸儒辨论之说。而逐条编入。有所发明。则 (第 224L 页)
平岩 之功诚大矣。然其所引者。或未能精密。而且其所自为说者。则失其本旨者颇有之矣。昔我沙溪金先生于此书。潜 …… (第 224L 页)
成释疑四册。复正平岩之谬误者。然后寒泉当日所纂集诸说之旨。盖复明焉。一之愚亦尝赖此而粗见其梗槩。虽然 平岩 注说犹或有未安者。而守梦公所编者。亦多有不能无疑处。沙溪先生所谓于其中或有可疑者。抑以此欤。 (第 224L 页)
天道门人道门。部居如吏部户部之分也。)觉轩(蔡西山之孙模编朱子说为近思续编。附张吕二公。)十二板平岩 (叶采)
墨守(墨翟之守城。见上诗卷攻守注。)莞尔而笑(太极通书二解。朱子谓濂溪复起。亦必莞尔而笑云云。)悼 (第 456L 页)
说。疑与执事敬敬其事之敬微不同。程子解直内之意。故重复说中与内。似未便及动上。 叶平岩
虽分动静说。而寻常信未及。高明推说亦甚有理。而恐非程子本意。故不敢唯唯。近考大山集权景晦丈亦有此问。 (第 283L 页)
生道也。夫道者指理而言也。形者指气而言也。朱子释之曰。心生道也。谓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之而为心者。 叶平岩
曰。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此言人得是心。故酬酢运用。生生不穷。程子若以心专为气。则何不 (第 517H 页)
𪋞叶庵夜坐
人生
秋日偶成
冬夜喜锻园任丈(希养)见访
夜灯偕群弟次韵。 叶平岩采 宽儿辈。
再叠
翌朝又叠前韵。奉示任丈。
三叠
晚坐又与汝哲拈韵共赋
人生
秋日偶成
冬夜喜锻园任丈(希养)见访
夜灯偕群弟次韵。 叶平岩采 宽儿辈。
再叠
翌朝又叠前韵。奉示任丈。
三叠
晚坐又与汝哲拈韵共赋
。十月梅心雨意催。玩世高人多醉骂。呼吾少友许叨陪。且抛离合明朝事。斯境浮生问几回。
夜灯偕群弟次韵。 叶平岩采 宽儿辈。
人生有限道无穷。老既徒然死又空。知免秪从临履得。愿言暴弃立闻风。
再叠
立志须从一理穷。小 (第 435L 页)
夜灯偕群弟次韵。 叶平岩采 宽儿辈。
人生有限道无穷。老既徒然死又空。知免秪从临履得。愿言暴弃立闻风。
再叠
立志须从一理穷。小 (第 435L 页)
宗鲁地分。虽无所加损。而亦岂非晠世之缺典也哉。诗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宋臣 叶采
之言曰。岂徒褒显其人。实欲阐明斯道。当此之时。顺民彝之所秉。轸斯道之当阐。褒尚宗鲁学问之正。增崇宗鲁 (第 192L 页)
之贤则尊礼以谕之。异世之贤则爵谥以荣之。臣虽蔑识。岂不知 殿下此举将有以兴起斯文。扶植世道也哉。宋臣 叶采
之言曰岂徒褒显其人。实是阐明斯道。若于此时继发 德音。 特褒柳寻春学问之正行谊之笃。克举旷典。崇 赠 (第 605H 页)
折石梨口酸冷。尽谷出湿浦。维东洲富谷之区。西行至于禾积。曰禾积洞。阴雩祀之泽。松周野末。越江环峰。朱 叶采
屏。水深碧。三石出水龟龙。石脉走一场迄。嵯峨兀起若廪。是曰禾积。良久观。胥宇问田。自禾积复东南驰。息 (第 286L 页)
仁义礼智之理。皆根于性。
性根于性。恐无是理。(更思之。其下有所谓道心四字。则仁义礼智。固皆以用言矣。然则如此说亦无妨。)
答。来谕说得通。恐当如此看。
乾之九二章附注。既不之东。又不之西。既不之此。又不之彼。 叶平岩 以上二句为静而主一。下二句为动而主一。此四句。只如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要展转相解。恐不必分开看。 (第 20L 页)
。宴想座虚车。既饱撑肠米。更求可口楂。三瓯醺邵酒。七碗吃卢茶。喜衬老农襫。閒从高释裟。数株髡巷柳。五 叶采
园茄。㪺白甘吾井。酿丹笑彼霞。宿工忧作辍。众欲怕纷挐。岁迅看流沈。俗偷任薄纱。未拚贤士轨。且负武夫罝 (第 29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