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太平部
  规约跋云分身遍刹尘只为婆心切会得阿弥陀

  一掴一掌血至今僧侣能守清规亦他所罕见也
 明正统时千相寺 僧行明
善医眼疾凡目翳瞳眚者
  闻风而至咸获瘳后裔因习其术人谓盘山眼药
  以此
 西溪丛语云闻有田子春节 (第 10b 页)
五日命侍僧办香水盥沐跏趺而坐良久告寂寿七十
七腊五十八塔曰宝峰常照
   开化寺
月轮山开化传法大师 行明
本州人也姓于氏少投明
州雪窦山智觉禅师披剃及智觉迁住永明大道场有
徒二千王臣钦仰法化弥盛师自天台受记 (第 49b 页)
   北海相景君铭

惟汉安二□仲秋<(阙二/字)故北海相任城景府君卒歍□
哀哉□<(阙二/字)宝英□失畴列宿□精晚学后时于何穹
仓布命授期有生有死天寔为之岂夫人□彼剋□遗
□是故吏诸生相与论曰上世群后莫□流(阙/)□无
穷□□耀□书萹身殁而 行明
体亡而名□或著形像
□列图或□颂□菅□(弦/<字)后来咏其烈竹帛叙其勋乃
作诔曰伏惟
明府受质自天孝 (第 10a 页)
故曰贤人之 行明
主之政也(此美/襄子)耕三年韩魏齐楚(元/作)
(燕/)(补曰下文有楚/无燕必有一误)负亲以谋赵( (第 8a 页)
吏𥂐缠银两陈廉不合捏称于左等所
银差内动支六十两给与官四十两吏二十两领讫虚
情关行本司董天福在房承 行明
知前弊不合不行查
举辄依书写转呈江副使处致蒙查出备呈本院牌行 (第 23b 页)
 倘有悯不畏法随贼抗拒官兵者较越狱之罪尤重
 一经拿获俱以贼党论不问原犯何罪即概予骈诛
 决不轻贷该抚务 行明
白宣谕俾各犯审择祸福毋
 自贻悔
   (臣/)等谨按逆匪肆扰臣民共愤王建基张灏以
   武生率众杀 (第 17b 页)
  汉北海相景君碑

惟汉安二年仲秋(阙二/字)故北海相任城景府君卒呜呼
哀哉国(阙二/字)宝英彦(阙一/字)畴列宿亏精晚学后时子何
穹苍布命授期有生有死天实为之岂夫仁哲彼克不
遗于是故吏诸生相与论曰上世群后莫不流光(阙/)
无穷垂芬耀于书篇身殁而 行明
体亡而名存或著形
像于列图或系颂于管弦后来咏其烈竹帛叙其勋乃作诔曰
伏惟明府受质自天孝弟渊懿帅礼蹈仁 (第 8b 页)
法皆未及行至是中书奏取士之法经学实)
(脩治之道词赋乃藻绘之学隋唐以来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今拟专立德 行明
经科上然之乃下诏曰祖宗)
(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徵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朕继志述事 (第 4a 页)
  混事内开协理江南道事额外试监察御史左必
  蕃题前事本年九月初八日题本月十五日奉
旨这所参事情著郭琇年遐龄各 行明
白回奏馀著察
 议具奏该部知道钦此到臣准此窃臣一介迂儒至
  愚至陋蒙
皇上隆恩不次显擢拔自田间补授 (第 15b 页)
  赵肥义
或问肥义从君于昏不能先几豫谋以止公子章田不
礼之乱及乱之作拱手无策而以死继之不可谓智曰
世衰道微每生失节者多殉义忘身者寡若肥义者虽
未可谓之杀身成仁亦可以愧临难苟免者矣曾子曰
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若肥
义殆庶几焉义之言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
言安得全吾身又曰贞臣也难至而节见忠臣也累至

行明
噫不食其言其犹晋之荀息乎春秋书晋里克
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书及以著其节书大夫不失
其官也荀息为奚齐卓 (第 6b 页)
    名详注诸本标题之异同后列补音三卷夹
    注其下曰庠自撰附于末知其初本附韦昭
    注后后人以昭注世多传本遂抄出别 行明
    
人刋本又散附各句之下间多脱误盖非其 (第 1b 页)
   祭祀按礼记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为
   越绋而行事注谓不敢以卑废尊是天地社稷之
   祭三年之内于古礼本当亲 行明
吕坤谓祖宗不
   轻于父母奉祭不缓于居丧何可久废诚以天祖
   一理宗庙之祭亦当并举谨议凡遇
(第 37a 页)
  门下推为杰出

  行明
  开化禅师杭人本姓干先住能仁后忠懿王钱氏
  又建太和寺延请住持太宗皇帝赐紫衣师号咸
  平四年入 (第 9a 页)
民人不得耕种五月/太宗文皇帝亲/往阅视有杏山城西五里台之蒙古苏班岱等欲)
(携三十馀户来归我兵往卫以 行明
兵七千蹑追/我兵还击却之擒其副将杨伦等六年春我兵环) (第 57b 页)
   峭(唐国子司业洙之子好黄老诸子及周穆汉武/茅君列仙内传靡不精究一旦出游历名山后)
(居南岳炼丹成服之入水不/濡入火不灼著谭子化书)白椿夫(僖宗时人居/南岳能役鬼)
(神祛如怪又能为/人己病人尊信之) 行明(姓鲁氏吴郡人初历五台/峨嵋文殊普贤为现金银)
(色相后入衡岳遁祝融/峰下与泰布纳交契)
︹宋︺率子廉(衡山道士居南/岳紫虚阁有道)
(术)谷泉(泉南人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别昭南归放 (第 69a 页)
  历代方外僧
历代高僧自宋武帝朝为始僧慧静慧基慧集法匮净
度瑜本翼本僧诠道琳旻本明彻法开惠明昙超真宫
宇圣远号南天竺岳师道钦国一澄悟禅师园修道林
号鸟窠禅师会通号招贤禅师齐安号悟空禅师道标
号西岭和尚慧琳字抱玉交游前后刺史学士如杜陟
裴常棣陵则杨凭灵元辅白居易李幼崔鄯路异俱造
室讲论心要灵照名龙华禅师号真觉大师行修生有

异相耳耳垂两肩称长耳相禅师赐号崇慧大师延寿
号抱一子幼在俗诵经感诸少年跪听后舍业为僧聚
徒讲道传播高丽遣使尽弟子礼奉金线织紫袈裟水
晶数珠金藻罐为献唐开宝间入灭号智觉大师崇宁
岁追谥宗照禅师(阙/)逢号普觉大师遇安号善智禅师
庆祥九曲禅师 行明
开化禅师太宗朝赐紫衣师号善
升元禧年诏注释御制法音集赐号日观大师又深于
琴律法照不妄交游与和靖先生同 (第 10b 页)
 谈(此下著书/者美之也)便厚以便名(便安厚重也去权所以安/其重损名所以安其名)
 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赵地/缺)故曰贤
 人之 行明
主之政也(此美/襄子)耕三年韩魏齐楚(元作/燕)
 亲以谋赵(言五国昔约/亲今背之)襄子往见张孟谈 (第 7b 页)
  赤乌元年夏吕岱讨庐贼平之秋八月魏将司马懿克
襄平斩公孙渊武昌言麟见有司奏言麟者太平之应
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
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者武王
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
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元步夫人
卒追赠皇后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

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
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
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
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
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
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涕泣恳恻辞旨辛苦至乃
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
惟圣人能无过 行明
者能自见尔人之举厝何能悉中 (第 29b 页)
  地逃人当顺便请示随告以内地并无逃人尔等
  所遇即宜剿捕等语阿布赉情词甚属恭顺嗣后
  伊等若再及此事仍 行明
白晓示令其随遇即行
  𠞰捕若擒获即解送驻劄大臣处质审再伊等头
  目云曾告知乌里雅苏台官员布达勒 (第 22a 页)
    集谏录五卷至顺初下邳翟思忠为常州知
    事摭其馀为续录二卷续录自元统中付梓
    明初流傅巳少世所 行明
人续录一卷当是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