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然解脱有三即大涅槃三德
别即是通故名涅槃既大涅槃德极于此故是无上
三佛陀旧云正遍知新云正等正觉此是自 行觉

之位普觉一切故是行无上也。

上是引论释无上竟下是引经释道义也即大王玉
非本业也于中十义非出道体 (第 0480c 页)
善中。
亦具别首楞严。大品云。若得是三昧。能令
诸三昧变成无漏。如一斤石汁变千斤铜
为金。智者亦有别 行觉
意三昧。虽复下会通
也。虽有非行非坐等三名不同。秖是四仪
修观之法。今依下重依教释名有所凭故。
诸数 (第 0193a 页)
成不觉义竟。】
△次约返妄归真具二觉义
二。初明能觉净心义。二明净心自觉义。初中五。初
名字觉。二观 行觉。
三相似觉。四分真觉。五究竟觉。
今初。

「后遇善友为说诸法皆一心作。似有无实。闻此法巳。」

△二 (第 0596b 页)
行觉。
「随顺修行。渐知诸法皆从心作。唯虚无实。」

△三相似觉又二。初正明觉于通惑。二兼明渐除
别惑。 (第 0596b 页)
。以未忘染净相故。】

「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
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
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记曰。此言七地菩萨念念入正受。不同二乘有欣
厌也。七地所 (第 0448b 页)
 不摄纤尘是道场」
#+END_VERSE


** 超诸地相分第六十二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乃至)不堕
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

【自初地至十地。皆由灭正受。而入佛地。故云灭正
受次第相续。或有声闻缘觉。于此起涅槃想。而于
如来地不满足。此大慧所以云不妄舍灭正受乐
门。不堕声闻外道愚痴。不妄舍者。谓于三昧乐有
所持也。】

「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

【此声闻。乃第六地声闻。】

「第七地菩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灭诸念而正受者。六地也。随念不离正受。七地为
然。以能离一切法自性相故。】

「非声闻缘觉。」

【此是七地菩萨。非是七地声闻。】

「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乃至)
非念正受。」

【声闻缘觉。缘有为行。而入正受。及先堕摄所摄境
界。是七地声闻。未能随念正受故。曰非 (第 0312c 页)
界烦恼患心劳虑
永灭心入正受也)
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
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所摄相灭正受(流支云大慧诸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念念入灭尽定以诸菩萨悉能远
离一切诸法有无相故大慧声
(第 0273b 页)
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
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
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
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 …… (第 0213c 页)
定未异二乘七
地菩萨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则出入无间离一切
性自性相正受则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不同二
乘堕有 行觉
必灭诸相然后为定是故七地为非
念正受谓非彼住念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无
差别相则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无有 (第 0214a 页)

闻缘觉入灭正受。等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
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
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
相正受。是故 (第 0330b 页)
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
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
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
相正受。是故 …… (第 0412b 页)
念念则出入无间。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则
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不同二乘堕有 行觉。
(第 0412c 页)
行觉
者。有为行也。必灭诸相然后得定。是
故七地为非念正受。谓非彼住念之正受也。
又曰。得一切法无差别相者 (第 0412c 页)
自性相正
受。非声闻缘觉。(唐云。七地菩萨。念念恒入。离一切法
自性相故。非诸二乘)
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
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
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 (第 0585b 页)
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
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
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
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 …… (第 0771c 页)
受非念正受。非以正受为善而念入之。以得
一切法无生死涅槃差别相故。非彼二乘分量所
及也。彼二乘人堕有 行觉
者有种种相性可得。所
谓觉一切诸法有法无法善不善法同相异相而
入灭尽定。见有生死可厌。见有寂灭可乐。 (第 0772a 页)
不觉
直至定力既消乃始有觉喻如醉酒之人直至酒
消乃始得醒彼之觉法亦复如是既觉之后回心
进入大乘行菩萨 行觉
诸法空复入出世间上上
无漏界中当得如来无上法身尔时方得名一乘
矣故我寻常不说一乘说三乘者意在激彼劣解 (第 0873a 页)
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
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

(魏译云。大慧。诸菩萨摩诃萨。于七地中。念念入灭尽定。以 …… (第 0058a 页)
矣。故华严云。七地
菩萨。如转轮王。虽未入天位于。人中最胜也。今言念念正受者。是无相之念。非如二乘有 行觉
念。故云离一切
性自性相也。以二乘有 (第 0058a 页)
行觉
故。堕摄所摄故。七地非念正受者。谓非二乘有念正受也)。】

得一切
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 (第 0058a 页)
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
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
受。非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
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
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 …… (第 0095b 页)
曰。七地菩萨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则出入无间。
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则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
不同二乘堕有 行觉。
(第 0095b 页)
行觉
者有为行也。必灭诸
相然后得定。是故七地为非受正受。谓非彼注念
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无差别性者。及 (第 0095b 页)
行觉
想境界。尽诸义味。故曰唯止言说。此不但
为不知义。且亦不知言说自性也。言说依义。本无
自体。是生灭性 …… (第 0180b 页)
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
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 行觉。
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
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
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 …… (第 0187b 页)
无我。心识始尽。初地至七地。
虽觉自心现量。俱能离心意意识。然至八地始尽。
故言八地灭。七地巳无方便 行觉。
得念念正受。而
不言七地灭者。以正受力胜。法无我未现。本愿大
悲。犹待忆念。故不言毕竟灭。然至八地。 (第 0187c 页)
道勤修六度到彼岸。

赞曰。下四颂
令得他出世果有六。此中有二。初半颂令得
男身聪慧乐。次半颂令得常 行觉
品乐。

经。常见十方无量佛宝王树下而安处处妙琉
璃师子座恒得亲承转法轮。

赞曰。此有二
乐。初半 (第 0240b 页)
光明,不可
倾动,无能摧伏,闻持陀罗尼以为根本,是
故三地名为明地。以智慧火烧诸烦恼,
增长光明,修 行觉
品,是故四地名为焰地。
修行方便,胜智自在,极难得故,见修烦恼,难
伏能伏,是故五地名为难胜。行法相 (第 0419c 页)

怨亲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无畏施也。法施巳于
上文明之。今以财及无畏圆满三檀耳。】

【△七出家梵 行觉。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
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 (第 0738a 页)
也。次大。世间有五大。出
世有七大。未审何法为最大也。佛下答。先善守性
真。自利行也。拣非世禅等比。 行觉
道。利他教也。拣
非权教等比。性修兼具。故为至善。
志句。后大。志。愿
也。心志期求意。又誓也。心志 …… (第 0713a 页)
二种。一制
之一处。无事不办。事定门也。二能观心性。契理不
动。理定门也。(文)今属理定。非事定矣。 行觉。
慧也。有
本有末。实相本。文字末。观照般若。本末双通。明达
法相。事观也。善了无生。理观也。观照实相 (第 0713b 页)
于戒;二者、善护于定;三者、决
择于慧。复有三法:一者、修念任持正法;二者、
修慧深固伺察;三者、修 行觉
了行义。复有三
法:一者、随住声闻圣谛声中说解脱法;二者、
随住缘觉缘生法中说解脱法;三者、随住菩 (第 050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