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火水之应终无得理佛说
因缘如声起响因缘既乖悉地何有况佛说真言有
二种成就一者世间二者出世二种成就皆有 法轨
若求世间成就准此经七卷说略具五缘一者先当
具持三昧耶学处即是身三语四意三浅略深秘十
种之戒二者次应增 …… (第 0656b 页)
叉等第五出道场时更有众多行法
谓奉送解界乃至诸馀善品调伏其心于一一时中
不亏法则如彼广说若于如上五种 法轨 一一不亏
乃得世间成就苟有所阙世间小分成就尚不能获
何况出世佛果大悉地耶。
问现有行用真言之者
袪 (第 0656c 页)
因缘如声起响因缘既乖悉地何有况佛说真言有
二种成就一者世间二者出世二种成就皆有 法轨
若求世间成就准此经七卷说略具五缘一者先当
具持三昧耶学处即是身三语四意三浅略深秘十
种之戒二者次应增 …… (第 0656b 页)
叉等第五出道场时更有众多行法
谓奉送解界乃至诸馀善品调伏其心于一一时中
不亏法则如彼广说若于如上五种 法轨 一一不亏
乃得世间成就苟有所阙世间小分成就尚不能获
何况出世佛果大悉地耶。
问现有行用真言之者
袪 (第 0656c 页)
可记别名无记性言生成法则者由意缘
善生成善法轨则由意缘恶生成恶法轨则意缘
无记生成无记法之轨则则亦训 法轨 持为义轨
生物解令人知是善恶无记法任持自性善恶无
记三法性不可改此正明因缘生法所谓一切浮
尘诸幻化相 (第 0264c 页)
善生成善法轨则由意缘恶生成恶法轨则意缘
无记生成无记法之轨则则亦训 法轨 持为义轨
生物解令人知是善恶无记法任持自性善恶无
记三法性不可改此正明因缘生法所谓一切浮
尘诸幻化相 (第 0264c 页)
醐。和合众味。而成上供
也。于莲华外。亦各十六围绕者。对像设供也。每以
食时若在中夜者。合日中受食之 法轨 也。取蜜半
升用酥三合。乃至烧令烟尽享佛菩萨者。取其清
香热𦦨。能除一切不净气味故也。】
「令其 (第 0094b 页)
也。于莲华外。亦各十六围绕者。对像设供也。每以
食时若在中夜者。合日中受食之 法轨 也。取蜜半
升用酥三合。乃至烧令烟尽享佛菩萨者。取其清
香热𦦨。能除一切不净气味故也。】
「令其 (第 0094b 页)
世心。
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像法之时。无量恶事。
作恶转盛。云何恶事。何者是也。一切道俗。不
识 法轨。 不依法行。一切俗人无有方便。
俗人设会。求福之时。请唤苾刍及苾刍尼。
恐来多故。起悭惜心。即便遣人。 (第 1417a 页)
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像法之时。无量恶事。
作恶转盛。云何恶事。何者是也。一切道俗。不
识 法轨。 不依法行。一切俗人无有方便。
俗人设会。求福之时。请唤苾刍及苾刍尼。
恐来多故。起悭惜心。即便遣人。 (第 1417a 页)
身中不为身尘所染。名为无染。明王
虽在尘中。王不染尘。尘不染王。尘不染尘。
名为常净。无染常岂非真实 法轨 文字经教。
以此證知。无边经卷唯一切众生身是。无边
法藏唯一切众生心性天真是。若离此二。众
圣权实无 (第 1375a 页)
虽在尘中。王不染尘。尘不染王。尘不染尘。
名为常净。无染常岂非真实 法轨 文字经教。
以此證知。无边经卷唯一切众生身是。无边
法藏唯一切众生心性天真是。若离此二。众
圣权实无 (第 1375a 页)
求名求利求胜他。故无有一
念作出世心。善男子。未来世中像法之时。无
量灾变恶事何者是也。一切道俗不识 法轨。 檀越设会请僧。遣人防门守户。遮障比丘不
听入会。若贫穷乞人欲入乞食。复障不听。如
此设会徒丧饮食了 (第 1336a 页)
念作出世心。善男子。未来世中像法之时。无
量灾变恶事何者是也。一切道俗不识 法轨。 檀越设会请僧。遣人防门守户。遮障比丘不
听入会。若贫穷乞人欲入乞食。复障不听。如
此设会徒丧饮食了 (第 1336a 页)
喻上半喻下半法
言一善法下横论异法相望即事事无差虽顺标
中诸法之言非今所用二者下竖约事理交彻法
相为 法轨 生物解故法性为非法理绝行解故如
金之黄色与金体斤两性无差别随取互收故喻
二谛相即。
钞故密严经下上 (第 0310a 页)
言一善法下横论异法相望即事事无差虽顺标
中诸法之言非今所用二者下竖约事理交彻法
相为 法轨 生物解故法性为非法理绝行解故如
金之黄色与金体斤两性无差别随取互收故喻
二谛相即。
钞故密严经下上 (第 0310a 页)
义理方尽。今此文中具五重也。
古记云。相和尚总章元年十月十一日。在
清禅寺般若院中问于俨师。受持普 法轨
则云何。师曰。汝能持否。且举领毛齐提纲
目正也。问是义云何。师曰。下至世俗之法。
皆是中道实相也。遂 (第 0737a 页)
古记云。相和尚总章元年十月十一日。在
清禅寺般若院中问于俨师。受持普 法轨
则云何。师曰。汝能持否。且举领毛齐提纲
目正也。问是义云何。师曰。下至世俗之法。
皆是中道实相也。遂 (第 0737a 页)
流同佛知见为真佛子也四所建法轮主伴
别者涅槃经劝请之首即是迦叶菩萨文殊师利
菩萨师子吼菩萨舍利弗等为 法轨 度劝请之首
魔王波旬劝请如来入般涅槃如华严经建法之
首即是普贤文殊觉首法慧功德林金刚幢金刚
藏等如是 (第 0020a 页)
别者涅槃经劝请之首即是迦叶菩萨文殊师利
菩萨师子吼菩萨舍利弗等为 法轨 度劝请之首
魔王波旬劝请如来入般涅槃如华严经建法之
首即是普贤文殊觉首法慧功德林金刚幢金刚
藏等如是 (第 0020a 页)
如睡梦觉如
莲华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之为佛觉即是佛
当体为名梵云达摩此云法即教理行果自性轨
持名之为 法轨 持即法当体为名梵云僧伽此云
和合众三乘圣人理事二和体无违诤和合是用
众即是假和合之众依主得名第二出体 (第 0236b 页)
莲华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之为佛觉即是佛
当体为名梵云达摩此云法即教理行果自性轨
持名之为 法轨 持即法当体为名梵云僧伽此云
和合众三乘圣人理事二和体无违诤和合是用
众即是假和合之众依主得名第二出体 (第 0236b 页)
法知法功深,念僧知僧德大;又念
佛愿速證诚,念法愿勤修学,念僧愿亲参预;
又念自心佛体自觉了,念自心 法轨 生圣道,
念自心僧随缘和合。三宝多种随机浅深,当
知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方心净专念三宝,
晨夕所存更 (第 0360c 页)
佛愿速證诚,念法愿勤修学,念僧愿亲参预;
又念自心佛体自觉了,念自心 法轨 生圣道,
念自心僧随缘和合。三宝多种随机浅深,当
知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方心净专念三宝,
晨夕所存更 (第 0360c 页)
涅槃,我都不知,一何苦哉,不得见佛。
请众与我一分舍利,还国供养。」众言:「汝何来
晚,佛已先说分布 法轨, 舍利皆已各有所请,
无有仁分,仁可还宫。」王及臣众不果所请,愁
忧不乐,即礼舍利,悲恋而还。
尔时 (第 0912a 页)
请众与我一分舍利,还国供养。」众言:「汝何来
晚,佛已先说分布 法轨, 舍利皆已各有所请,
无有仁分,仁可还宫。」王及臣众不果所请,愁
忧不乐,即礼舍利,悲恋而还。
尔时 (第 0912a 页)
无所观,若如是观即
有身见不能生起。若有身见不起,即于持戒
毁戒如理伺察而悉不见。若如是观,即于戒 法轨 范境界无所了知。如是持戒,于自于他
悉无所得亦无所行。若于自他无所行故,即
于戒无毁缺亦无所取。若自 (第 0825a 页)
有身见不能生起。若有身见不起,即于持戒
毁戒如理伺察而悉不见。若如是观,即于戒 法轨 范境界无所了知。如是持戒,于自于他
悉无所得亦无所行。若于自他无所行故,即
于戒无毁缺亦无所取。若自 (第 0825a 页)
盗有二。初释所离有三。此初牒释有三。此初
释恶也。度者量也则也。更相盗窃故无义理。
非理求财故不顺 法轨。 不勒贪心故云奢。耽
财欲得故云淫。虽有心欲而言足故心口异。
口出善言心怀恶计故云佞。覆藏自性故云
谄 (第 0166c 页)
释恶也。度者量也则也。更相盗窃故无义理。
非理求财故不顺 法轨。 不勒贪心故云奢。耽
财欲得故云淫。虽有心欲而言足故心口异。
口出善言心怀恶计故云佞。覆藏自性故云
谄 (第 0166c 页)
知。故多疑虑。今承开示。决信此心是佛。故判属开
字。
[△@△]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一以妙 法轨 持自
巳。则烦恼可断。佛道可成也。二以妙法训人。则众
生可度。而法门可通也。且前三周作记。皆约其人。 (第 0728c 页)
字。
[△@△]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一以妙 法轨 持自
巳。则烦恼可断。佛道可成也。二以妙法训人。则众
生可度。而法门可通也。且前三周作记。皆约其人。 (第 0728c 页)
萨
等请护弘经所以自述弘经方轨盖由佛于法师
品中说方轨竟宝塔募觅用方轨人达多引往用
方轨者释迦即是禀 法轨 众故云以身为床坐等
今品即是恶世方轨安乐行是始行方轨故云住
忍辱地等如后广明若不尔者则弘经无轨如赤 (第 0140c 页)
等请护弘经所以自述弘经方轨盖由佛于法师
品中说方轨竟宝塔募觅用方轨人达多引往用
方轨者释迦即是禀 法轨 众故云以身为床坐等
今品即是恶世方轨安乐行是始行方轨故云住
忍辱地等如后广明若不尔者则弘经无轨如赤 (第 0140c 页)
。迷俗沈空受乐。故用和忍门。迷中道成智障。故
用空门。故约三谛三法释法师。巳上总释品竟。次
别释者。 法轨 则也。师训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
通之在人。五种通经。皆得师称。举法成其自行。皆
以妙法为师。师 (第 0155c 页)
用空门。故约三谛三法释法师。巳上总释品竟。次
别释者。 法轨 则也。师训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
通之在人。五种通经。皆得师称。举法成其自行。皆
以妙法为师。师 (第 0155c 页)
宝性者同体
三宝唯是真如是觉性故名为佛宝轨持义故名为
法宝无违义故名为僧宝或别体三宝三身皆具大
功德 法轨 持义故三身皆具和合无违义故为上首
僧。
【疏】三身俱说者依楞伽经夫说法者令彼生解为义
真如法身合根 (第 0449b 页)
三宝唯是真如是觉性故名为佛宝轨持义故名为
法宝无违义故名为僧宝或别体三宝三身皆具大
功德 法轨 持义故三身皆具和合无违义故为上首
僧。
【疏】三身俱说者依楞伽经夫说法者令彼生解为义
真如法身合根 (第 0449b 页)
此经接下。内六种即是此经显上。合此内外。成十二
种。即是此经通彰也。
言方者统情机等者。统情机之 法轨 者。解方也。统者
摄也。情即有情也。机者寻常解。机者根机。即自有情。
此间解机。机者机要。即目教法之 (第 0526b 页)
体。名机要也。
言 法轨 者。法谓方法。轨谓轨则也。此经有显上之方 (第 0526b 页)
法轨。 则能统摄。得能被众生机要之法故。
言统情机之 (第 0526b 页)
法轨 曰方。问何名便。答便者。济物理之
要宜也。便者。宜便要便也。济者津济也。济者济益也。
物者根也。理者 (第 0526b 页)
种。即是此经通彰也。
言方者统情机等者。统情机之 法轨 者。解方也。统者
摄也。情即有情也。机者寻常解。机者根机。即自有情。
此间解机。机者机要。即目教法之 (第 0526b 页)
体。名机要也。
言 法轨 者。法谓方法。轨谓轨则也。此经有显上之方 (第 0526b 页)
法轨。 则能统摄。得能被众生机要之法故。
言统情机之 (第 0526b 页)
法轨 曰方。问何名便。答便者。济物理之
要宜也。便者。宜便要便也。济者津济也。济者济益也。
物者根也。理者 (第 0526b 页)